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合集下载

广西近五十年来降水量分布试析

广西近五十年来降水量分布试析

广西近五十年来降水量分布试析本文通过对广西近五十年来降雨量试作分析,得出其分布趋势为:总体平稳,降水量长期变化趋势不明显,但年际变化较大,平均每十年增加将近两毫米。

上世纪八十到九十年代降雨存在明显突变。

其中暴雨日数变化总趋势为逐渐增多,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进入高峰期。

值得注意的是,近两三年来,广西降水量出现偏少的迹象。

标签:广西自治区降水量分布近五十年来近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主要特征的显著变化,气象灾害明显增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加剧。

我国幅员辽阔,极端降水事件发生的频率也在增加,并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和季节变化。

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评估报告,20世纪90年代全球重大气象灾害造成的损失比50年代高出10倍。

这种现象业已引起了各国科学家和政府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因此,研究极端降水变化规律非常有必要。

本文试在中国近五十年来降水量分析的基础上就广西地区五十年来降水量分布趋势,以广西某具体地区为例做一分析,以期对这一现象提供些有益的参考。

广西地处低纬,属于我国南方地区。

作为一个农业大省,农业生产与气候变化密不可分,由于降水量的异常而出现的干旱、洪涝已成为影响广西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

九十年代以来,广西频繁出现了一些极端天气,其中降水量过多或过少是不可忽视的一类。

广西地形复杂,其降水多寡受地理位置及季风环流的影响非常明显,具有显著的夏多冬少的季节性特征及东多西少的区域性特征。

通过运用正交经验函数展开方法对广西四季降水资料序列分析,结果表明;广西全区性的降水偏多(少)是四季降水的主要类型。

同时,各季的降水类型亦具有不同的分布特点和振荡特征。

广西6~8月小雨雨日最多,暴雨雨量最大。

雨日和雨量的空间分布特点是:河谷地区少,山地地区多。

广西30年来6~8月有效降水总雨日是不明显的增加趋势,总降雨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平均每年增加5.6mm。

微雨雨日数是明显的减少趋势;大雨雨日和雨量是明显的增加趋势;暴雨雨日和降雨量都是显著的增加趋势,增加趋势最明显的是桂中南的平原地区。

广西6-8月分级降水的气候特征

广西6-8月分级降水的气候特征
维普资讯
第2 8卷 第 2 期 20 0 7年 6月
气 象 研 究 与 应 用 J OUR NAL OF M E E 0L GI AL RE E T 0R 0 C S ARC H AND AP L C T1 P I A 0N
Vo . 8 No 2 12 .
摘 要 : 用 广 西 8 个 站 1 7  ̄ 2 0 利 7 9 7 0 6年 6 ~8月 逐 日降 水 资 料 , 究 广 西 分 级 降 水 雨 日 、降 雨 量 的 时 空 分 布 特 征 及 研
变 化 趋 势 。指 出 , 西 6 8月 小 雨 雨 日最 多 , 雨 雨 量 最 大 。雨 日和雨 量 的 空 间 分 布 特 点 是 : 谷 地 区 少 ,山 地 地 广 ~ 暴 河 区 多 。 广 西 3 年 来 6 8月 有 效 降 水 总雨 日是 不 明 显 的 增 加 趋 势 ,总 降 雨 量 是 明 显 的 增 加 趋 势 ,平 均 每 年 增 加 O ~
o 9 7 2 0 ,t es c lrte da ds ail tmp r l e t r so r dn — r cp t t n’ an d y f 7  ̄ 0 6 h e u a r n n p ta /e o a a u e f a ig p e iia i Sr i a s 1 f g o
引起的 。
关 键 词 :分 级 降 水 ;有 效 降 水 ;雨 日 ;降 雨 量 ;趋 势 系数
中 图分 类号 :P 5 文 献 标 识 码 :A 48
Clma i a u e fGr d n — r cp t t0 ( J tcFe t r so a i g p e i ia i n J A) i
2 Gua gx e e o o . n iM t or l gy Bur a e u,N a ni g Gu ng 5 0 2;3. Na i e e o og c n n a xi 3 02 nn ng M t or l ialBur a e u,

广西沿海城市近65年降水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

广西沿海城市近65年降水演变特征及归因分析

州气象站降水序列小波分析结果图见图 2,北海气
的峰值,分别对应在时间尺度 56、24 a。综合分析可
得,钦州降水序列第一主周期为 56 a,第二主周期为
24 a。
由图 3(a)小波系数实部等值线图可以看出,北
象站降水序列小波分析结果图见图 3。
海降水序列也存在着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
州降水序列存在着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性变化规
析。结果表明:钦州由于受海洋气候和大陆气候的双重影响,存在 56 a、24 a 两个显著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北海由于
三面环海,降水序列存在着 57a、35a、10a 三个明显的周期性变化规律;两个城市的降水序列都没有发生实质性的突
变,且呈微弱的上升变化趋势。
[关键词]
降水;
演变特征;
小波分析;
Mann-Kendall 突变检验法;
图7
北海降水序列趋势分析图
由图 6 可知,钦州降水序列近 65 a 年平均降水
量为 2159 mm,降水量总体呈微弱上升趋势,上升幅
度为 4.3 mm/a,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 0.2%;由图 7 可
知,北海降水序列近 65 a 年平均降水量为 1750 mm,
降水量总体也呈微弱上升趋势,上升幅度为 6.6 mm/
规律分析[J].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5):
564-571.
[5]
宋晓猛,张建云,孔凡哲,等 . 北京地区降水极值时空演
[6]
王文圣,丁晶 . 水文小波分析[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
[7]
王枫,武玉龙,王大旺,等 .1961-2014 年北疆地区降水
[8]
张东艳,吴运卿,李妮 . 基于 Mann-Kendall 检验的尼洋

广西气候概况资料

广西气候概况资料

广西气候概况广西气候概况(一)气候资源的特点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南濒热带海洋,北为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地理环境比较复杂。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综合作用下,气候类型有以下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

从气候区划而论,广西北半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南半部属南亚热带气候;从地形状况来看,桂北、桂西具有山地气候一般特征,“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小气候生态环境多样化;而桂南又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特色。

广西冬短夏长,年均温在16℃~23℃之间,以均温来衡量,北部夏季长达4个月~5个月,冬季仅两个月左右;南部从5月到10月均为夏季,冬季不到两个月,沿海地区几乎没有冬季。

(2)雨、热资源丰富,且两热同季。

广西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2,800毫米之间,尤以防港市东兴区最多,达2,822.7毫米,降雨量最少的是田阳县,在1,100毫米左右。

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均温≥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降雨量和热量资源分布大体上是由北向南增多。

在4月~9月间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雨季恰好与热季重叠。

雨热同季,较有利于农业生产。

(3)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广西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两寒”(倒春寒和寒露风)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大。

桂西地区多春旱,出现频率达60%~90%,桂东地区多秋旱,出现频率为50%~70%;雨季大、暴雨过于集中,年年发生洪涝灾害,尤其以桂南沿海和融江流域出现频率大。

而春、秋雨季内受北方校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几乎每年春季出现倒春寒和秋季出现寒露风天气,危害农业生产。

每年4月至7月间,出现大风天气,且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大。

此外,桂西地区年年降雹,不利于冬季农作物和果木生产。

(二)气候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热量资源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最冷月1月的日均温在5.5℃至15.2℃,最热月7月为27℃至29℃。

广西春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广西春夏季旱涝的等级划分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Ke r s Z i d x; r n s n t e sg a e ; mp r a r h g n l u c i n ( y wo d : e d y e sa d we n s r d s e ii l t o o a f n t n c o o EOF) t mp r l n ; e oa a d
中 图 分 类 号 :P4 7 6 文献 标 识 码 :A 5.
Dr n s nd W e n s a e n t m po a n p ta y e sa t e s Gr d s a d is Te r la d S a il Dit i u i n Ch r c e itc n S r ng a d S m m e n Gu n x s r b to a a t r s i s i p i n u ri a g i
i dia e r e st e n Sp i g;( n c t s ad yn s r nd i rn 4)Al o hes l ft umme is i n e t r r e tv xc pt3ye r rfr tege v c o sa e n ga ie e e a s
广 西 春 夏 季 旱 涝 的等 级 划 分 及 时 空分 布 特 征 分 析
蒋 丽 娟
( 林 市 气 象 局 ,广 西 桂 林 5 1 0 ) 桂 4 0 1
摘 要 : 用 广 西 8 利 O多个 站 点 1 6 ~ 20 91 0 6年 的 逐 月 降 水 资 料 ,采 用 z指数 定 义 方 法 , 广 西 春夏 季 的 旱 涝 进 行 等 对 级 划 分 。利 用 经 验 正交 函数 ( O E F)分 析 方 法 对 春 夏 季 旱 涝 等 级 的 时 空 分 布 进 行 研 究 ,给 出 了 四个 旱 涝 典 型 场 的 分 布 特 征 . 析 结 果 表 明 : 区性 偏 涝 或 偏 旱 是 春 夏 季 旱 涝 分 布 的 最 主要 型 态 ; 季 和 夏 季 的 前 4 分 布 形 态 都 通 过 分 全 春 种 了显 著 性 检 验 , 个 季度 的第 一 、 二 分 布形 态 都 是 全 区 一 致 型 和 南 北 反 向 型 ;春 季 近 5年 时 间 系 数 多 为 正 值 ,说 两 第

广西气候概况

广西气候概况

广西气候概况(一)气候资源的特点广西地处低纬度地区,南濒热带海洋,北为南岭山地,西延云贵高原,境内河流纵横,地理环境比较复杂。

在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和下垫面综合作用下,气候类型有以下特点:(1)气候类型多样,夏长冬短。

从气候区划而论,广西北半部属中亚热带气候,南半部属南亚热带气候;从地形状况来看,桂北、桂西具有山地气候一般特征,“立体气候”较为明显,小气候生态环境多样化;而桂南又具有温暖湿润的海洋气候特色。

广西冬短夏长,年均温在16℃~23℃之间,以均温来衡量,北部夏季长达4个月~5个月,冬季仅两个月左右;南部从5月到10月均为夏季,冬季不到两个月,沿海地区几乎没有冬季。

(2)雨、热资源丰富,且两热同季。

广西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2,800毫米之间,尤以防港市东兴区最多,达2,822.7毫米,降雨量最少的是田阳县,在1,100毫米左右。

太阳年总辐射量达90千卡~100千卡/平方厘米·年,日均温≥10℃积温在5,000℃~8,300℃之间,持续日数为240天~358天,降雨量和热量资源分布大体上是由北向南增多。

在4月~9月间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75%,雨季恰好与热季重叠。

雨热同季,较有利于农业生产。

(3)气候多变,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繁。

广西常因季风进退失常造成降雨和气温变率大,旱、涝灾害和“两寒”(倒春寒和寒露风)及台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出现频率大。

桂西地区多春旱,出现频率达60%~90%,桂东地区多秋旱,出现频率为50%~70%;雨季大、暴雨过于集中,年年发生洪涝灾害,尤其以桂南沿海和融江流域出现频率大。

而春、秋雨季内受北方校强冷空气南下的影响,几乎每年春季出现倒春寒和秋季出现寒露风天气,危害农业生产。

每年4月至7月间,出现大风天气,且影响范围和程度均较大。

此外,桂西地区年年降雹,不利于冬季农作物和果木生产。

(二)气候资源的类型与分布1.热量资源广西各地的年平均气温在17℃至22℃之间,最冷月1月的日均温在5.5℃至15.2℃,最热月7月为27℃至29℃。

广西水资源概况

广西水资源概况

广西水资源概况(一)水资源总量广西为全国水资源丰富的省区。

水资源主要来源于河川径流和入境河流,河川径流包含地表水和地下水排泄量,河川径流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存在相互转化的关系。

广西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880亿立方米,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7.12%,居全国第5位。

入境水量为716.7亿立方米。

1996年广西人均水资源量为4,138立方米,每公顷为7.2立方米,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河川径流为23%,地下水为9.2%。

(二)水资源的分布广西全区流域集雨面积在5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共计937条,总面积为2364275平方公里,其中集雨面积在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69条。

主要河流分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长江流域洞庭湖水系,桂南直流入海域与百都河红河水系。

1.西江水系西江流域主要河流有南盘江、红水河、黔浔江、郁江、柳江、桂江、贺江,西江流域总面积为30.49万平方公里,其中广西境内集水面积共计20.24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集水面积的85.7%,水资源总量约占广西水资源总量的85.5%。

南盘江为红水河主源,是珠江流域西江水系干流的源头。

河长936公里,广西境内流域面积为4,162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9.43亿立方米,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46.7万立方米。

红水河自蔗香起经广西乐业、天峨、南丹、来宾等县,至象州县石龙镇与柳江汇合?河长659公里,流域集水面积为43,790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324.99亿立方米,流域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74.67万立方米。

黔浔江黔海、江自象州县石龙镇三江口,流经武宣、桂平至梧州与桂江日汇合,河长172公里,河段集水面积为21,680平方公里。

产水模数每平方公里为67.9万立方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为147.3亿立方米。

郁江郁江发源于云南广南县境内杨梅山,是西江流域的最大支流。

流域集水面积为90,800平方公里,(含越南境内面积),其中中国境内集水面积为79,207平方公里,广西境内集水面积为68,125平方公里。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汛期不同等级降水变化特征本文选取广西北部湾经济区12测站1961-2011年逐日降水数据,采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指标,分析汛期(4-9月)各等级降水的时空变化规律,结论如下:汛期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80%以上;汛期降水发生率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而减小,贡献率则随着降水等级的增加而增大;空间差异主要表现在南部的北海、钦州、东兴所在区域的小雨发生率、贡献率偏低,暴雨发生率、贡献率偏高。

标签:降水发生率;降水贡献率;降水等级;汛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降水作为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驱动因素,深入了解其结构变化特征有助于分析探讨区域乃至全球水循环的变化规律;为此,国内外学者对区域或全球的降水结构变化特征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由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个地级市所辖行政区域构成,同时纳入近海沿边的玉林、崇左两市统筹规划建设,陆地国土总面积约7.28万km2。

该区是我国与东盟国家既有海上通道、又有陆地接壤的区域,战略地位突出。

我国华南地区(广东、广西、福建、海南)常用“汛期”、“非汛期”反映降水的年内差异,汛期(通常指4-9月)降水由于持续时间长,强度大,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频发,并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往往成为研究的热点。

本文根据北部湾经济区降水数据统计发现,汛期(4-9月)降水量平均约为1357.88 mm,占全年降水量(约1672.72mm)的比例为81.18%。

因此,研究北部湾经济区汛期降水结构时空演变特征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目前,关于该区降水的研究已做了一些工作,但主要集中于降水量变化趋势及遥联分析等方面,对汛期降水结构变化的研究较少。

本研究基于北部湾经济区日降水资料,运用降水发生率和贡献率指标,从降水等级方面分析该区汛期降水结构的时空变化特征,对于科学认识区域水量平衡、洪涝灾害时空演变乃至生态安全都具有重要意义,也可为指导区域工农业生产及防灾减灾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摘要]本文通过查询1970-2008年广西省的降水资料,对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展开论述。

经过调查、分析,发现广西降水分布地域性较为明显,而且各个季节的变化对其降水的分布及情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文中对广西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及地域分布特征展开分析,对气象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关键词]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
降水属于广西的重要天气现象之一,若持续降水且降水量过大,极有可能产生一定的灾害,包括引发洪水、山体滑坡、塌陷等方面,甚至威胁居民的人身安全及财产安全。

因此,对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可以有效的了解广西省的降水分布特点,从而及时对天气现象开展预测,以便在出现超大降水的情况时及时采取防治措施,降低其所带来的危害。

1降水的时间分布特征
本文中的相关数据资料来源为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主要以常规化的统计分析方法来进行相应的分析工作。

1.1年、月际变化特征
经过查阅广西气象台的雨量库得知,近十几年来,广西多数地方出现强降水情况,而且强降水的发生频率较高。

其中,1994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多,共120d,占该年的降水量的32.7%;而1989年的强降水日数最少,是近十几年来最少的,共61d,占该年的降水量16.7%,其强降水日数仅为1994年的一半。

此外,结合强降水日数与相应年际变化趋势,可以发现广西省全年都可以出现强降水天气,其实际降水强度在一年中的各个月份也各不相同。

而且其强降水的月际分布有明显的双峰型特征,其峰值一般在6月份出现,降水量为16.8d;并于8月份出现第二峰,第二峰并没有第一峰的特征明显,主要为15.6d。

在一年之中,广西省一般主要在5-8月份出现强降水情况,其强降水日数占据全年日数的70%左右,尤其是六月份的时候。

通过查询资料还发现,强降水过程日数逐月分布呈现单峰型特征,尤其以6月份的强降水日数最多,为4.66d,而在汛期,即4-9月期间出现强降水过程日数占据全年强降水日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

1.2降水日变化特征
由于白昼和夜间热力条件的差异,暴雨存在明显的日变化:等差值线总趋势呈东北—西南走向,即夜间暴雨频数的由桂西北地区向桂西南地区逐渐减少,桂西北的夜间暴雨比白天高出5~7次。

以频次差值最大的凌云和岑溪两个测站作代表,分析桂西北和桂东南昼间和夜间暴雨的逐月变化的情况。

在白天时段,两个测站的暴雨频次逐月变化有明显的差别:从数量上看,无论在那一月份,陆川
站的频数都大于凌云站。

从变化趋势上看,凌云站的变化呈“单峰型”,暴雨频数从一月份逐渐增加,7月份达到最高值,然后逐渐下降。

陆川站的变化则呈“双峰型”,第一高峰出现在5月份,第二高峰月出现在8月份,在凌云站暴雨频数的高峰月7月份里却是陆川站暴雨频数的低值月。

2降水的地域分布特征
2.1年平均降水量的空间分布特征
年平均强降水量指的是当地强降水日的总雨量及强降水的雨量的综合数据。

根据资料显示,年平均降水量与该地方的实际纬度及其地形、地势等因素相关。

而广西省的地形及其季风区气候具有明显差异,导致其降水情况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即地域性。

广西的四个强降水量中心区:以东兴、防城为中心的沿海地区;以昭平为中心的大瑶山东麓地区;以永福、桂林为中心的桂东北地区;以都安为中心的“东、巴、凤”地区。

由此可见,强降水不仅是有利大尺度环流场和中小尺度的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而且地形的强迫作用对暴雨增幅有较大的影响。

2.2年平均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广西强降水日数的分布有明显的地域差异,其分布与年均强降水量分布相一致,全区大部分地区的年均强降水日数在4~9d之间,强降水中心的高值区对应为暴雨日数的高频区,南部沿海地区的钦州、防城两地年强降水日数均在10d 以上,东兴达到16d。

其他强降水中心的暴雨日数也有8d以上,全区大部分测站出现强降水的日数一般为1d左右,沿海地区相对较高,达到5~7d,高频地区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3不同季节降水日数的空间分布特征
根据气候季节的划分标准,分别统计春季、夏季、秋季、冬季的平均强降水日数分布,它反映了不同季节暴雨空间分布的气候特征。

春季:暴雨日数分布总趋势为东多西少,高发区在桂东北临桂县一带及桂东的昭平县附近,平均日数均大于3d;最低值为桂西北部的隆林、天峨县等以及左江上游的上思县,仅为0.6d。

夏季:总的趋势由春季的东多西少变成南多北少的分布特点。

秋季:延续夏季的分布特点,但其出现的几率大为减少,除沿海地区的东兴、防城站有1~2d 外,全区的大部地区仅为0.5d,即两年一遇。

冬季:强降水的地域分布从夏季型转为春季型的过渡季节,年均强降水日数分布自东南向西北递减,强降水的高频区在昭平、宾阳及沿海的钦州、防城市等地。

3小结
降水不仅可以为居民提供必要的淡水资源,尤其可以有助于干旱地区缓解旱情,而且可以有利于满足居民的经济发展及生活用水的需要。

结合文中所述,通过对广西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展开研究与分析,可以发现,近年来,广西的降水时空分布特征具有较为明显的地域性及季节性,其中,广西年平均降水日数的地域分布情况与年均降水量的分布情况相符合,由于不同季节的大气环流并不相同,其降水年月际变化及日变化具有明显的变化特征。

参考文献
[1]吴兴国.两广登陆台风暴雨增幅天气型落区的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1994,(02):57-58.
[2]周文志,孙莹,唐伍斌.2006年”04、05”号热带气旋的诊断分析[J].广西气象,2006,(04):19.
[3]蒙远文,蒋伯仁,韦相轩.广西天气及其预报[M].北京:气象出版社,1989.
[4]吴兴国.广西汛期暴雨若干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1,22(03):9~12.
[5]吴兴国.广西非汛期暴雨事件的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1,22(02):7-9.
[6]李菁,姚才,卢伟萍.广西特大暴雨的特征分析[J].广西气象,2002,23(04):9-1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