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美兰 艺术概论 课后习及题答案

合集下载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真题答案- (1)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真题答案- (1)

一、填空:1.艺术起源说有巫术说、游戏说、模仿说、劳动说、心理映射说。

2艺术创作过程可分为生活体验、艺术构思、意象物化三个基本阶段。

3.形象思维的主要特征有形象性、想象性、情感性、艺术个性、审美性。

4.艺术作品主题的产生有两个基本条件:一是作品的思想内容,二是作者的情感上的偏爱。

5.艺术的社会功能主要有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6.艺术作品的内容由题材和主题两种因素构成。

7.艺术创作方法的两大主流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

8.《思想者》雕塑的作者是法国艺术家罗丹。

9. 德国接受美学家伊瑟尔提出了的“隐含的读者”概念。

10. 艺术典型主要包括典型环境、典型形象等。

(典型人物、典型形象或典型性格,自己选着写吧)11. 王朝闻早在50年代就首先提出艺术接受中“再创造”、“再评论”的理论。

12. 中国画独特美是形式美与意境美相结合。

13. 罗丹的“巴尔扎克”属于艺术中的雕塑美术。

14. 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说是劳动说。

15. 艺术创作方法主要有现实主义、古典主义、自然主义、现代主义和浪漫主义。

16. 顾恺之的《论画》和谢赫的《画品》为代表的著述,是中国最早的绘画理论专著。

二、名词解释:1. 艺术语言:指的是它在艺术作品中起到类似语言的表情达意的作用。

事实上艺术语言就是艺术作品的物质表现手段,是作品的外部形式。

每个种类的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

如绘画语言包括线条、色彩、构图等;音乐语言包括旋律、和声、节奏等;电影语言包括画面、声音、蒙太奇等。

2. 艺术直觉:就是在一定的艺术心理定势的不知不觉的导向和作用下,对客观事物感知后,不经过复杂的智力思考的逻辑过程而直接、迅捷的认识和把握事物的思维活动。

3. 现代主义创作方法:是指艺术家按照生活的本来面貌,通过艺术形象的典型化,真实的再现生活的一种创作方法。

它的基本特征是:艺术描绘的客观性、艺术形象的典型性、思想倾向和情感的隐蔽性。

4. 艺术风格:简单地说,风格就是艺术作品的因于内而符于外的风貌,是艺术作品在整体上呈现出的具有代表性的面貌。

专插本艺术概论孙美兰第二章艺术的发生

专插本艺术概论孙美兰第二章艺术的发生

专插本艺术概论孙美兰第二章艺术的发生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第一节艺术的发生一、原始“艺术”1.原始“艺术”2.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3.促使艺术发生的其他因素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三、促使艺术发生的其他因素第二节艺术的发展一、艺术随时代而嬗变二、艺术发展中的继承和革新第三节艺术的社会功用一、艺术在人类文化中的位置二、艺术的社会功用第一节艺术的发生“啊,人类,只有你才有艺术!”——德国诗人席勒!一、原始“艺术”艺术界公认以下两点①承认艺术是人的创造物而非自然存在物;②艺术这种创造物的主要价值是供人们观赏,以满足人的审美需求,而不是其他实际功利性的用途。

1、史前“艺术”最高成就代表是距今二至四万年前的洞穴壁画和原始雕塑。

洞穴壁画最著名的有:在西班牙北部和法国南部的阿尔泰米拉洞穴壁画、拉斯科克斯洞穴壁画及三兄弟洞穴壁画。

绘制的题材都是一些原始动物及打猎的画面,而这与原始巫术和宗教有密切联系的行为,具有明显的功利目的。

史前雕刻法国拉赛尔的持牛角的女裸浮雕、奥地利威林多夫的女裸石雕像,这个雕像主要突出性特征(胸、腹、腿),实际用途是作为当时女性崇拜或生殖崇拜的偶像。

2.“原始艺术”是人类最早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作品,对于原始人来说它主要价值是实用功利属性而非审美属性,是后来艺术史概念上引发出的特定含义。

也称其为“原始艺术”、“萌芽期的艺术”或“艺术前的艺术”。

二、劳动——艺术发生的主要动因1、劳动说:①艺术起源于“劳动”。

代表人物俄国普列汉诺夫。

②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

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③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它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需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优点:艺术起源于劳动,找到了艺术发生的终极根源,并能解释部分原始艺术现象。

专插本艺术概论孙美兰 第一章 艺术的形态

专插本艺术概论孙美兰  第一章  艺术的形态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第二节艺术形态的划分一、物化结构与艺术形态二、符号体系与艺术形态第三节艺术形态的构成关系一、直接面向外在世界——通过外在世界展示内在世界二、直接面向内在世界——通过内在世界展示外在世界三、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第四节艺术形态与主体世界一、指导思想的一元和艺术创新的多元二、艺术家心灵呈现的直接性和间接性三、感情与思想存在的方式第一节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一、艺术形态要求强烈的主体性二、艺术形态是对象化的存在三、艺术形态是美的形式构成1、马克思提出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填空)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2.艺术是什么?/艺术的定义?①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②艺术既是意识形态,也是精神生产形态。

艺术具有的形象性、情感性、审美性、创造性等基本特征。

3.精神生产与物质生产有什么不同呢?①物质生产:满足人类的物质需求,具有使用价值。

②精神生产:满足人类的精神需求,具有审美价值。

4.为什么艺术是意识形态又是生产形态?人类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的和理论的(科学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所谓的掌握世界就是认识世界的方法手段与途径或反应人类认识生活的方式。

艺术也是掌握世界的一种方式,是对世界的一种认识。

所以艺术也是意识形态。

另外,艺术也是一种特殊的精神生产,马克思提出精神生产,强调艺术的精神在生产形态方面存在巨大的实践性威力。

艺术是社会审美观念、社会意识和社会文化心理的产物,具有精神生产的特征。

艺术创造也在改变和构建着自然界的物质存在,具有物质生产的某些特征。

5.艺术创造的目的——主要实现它的审美价值,它要满足的是人们心灵的渴求和精神上的需要,它要唤醒的事人们超越美学贫困的自创力。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小测试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小测试

孙美兰《艺术概论》小测试题1、人类思维掌握世界的方式分为四种: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的和理论的。

2、艺术掌握世界的方式即以心灵关照世界的方式。

3、艺术的本质属性即它的审美属性。

4、艺术是自然的存在物而非人的创造物。

5、导致艺术发生的基本动力是生产劳动。

6、艺术主要价值在于它的功利性质,观赏仅仅是其派生的属性。

7、艺术是一种创造性的劳动,这同时意味着,仅仅有审美的能力和技巧就足够了。

8、艺术的最终使命,是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精神产品。

9、艺术创造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它的审美价值、认识价值和教育价值。

10、承认艺术创造具有精神和物质生产双重的品质,即同时可以否认自由意识的价值。

11、艺术标志着一个民族和时代所拥有的生产能力。

12、艺术始终以艺术家个人审美感悟的方式从事创造。

13、艺术创造曾经产生的形式、规范、技艺并不伴随时代的变迁而消失,而是以惊人的活力,表现为新的艺术生产过程。

14、艺术产品以其可重复性为标志。

15、认识艺术本体的自律性,即不仅把艺术作为意识形态来考察,也作为生产形态来考察。

16、形式美是自然事物的一些属性,如色彩、线条、声音等。

17、美的形式和它的内容互相依存。

18、美的形式等于形式美。

19、形式美可以脱离美的内容而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

20、艺术生产者必须具有深厚的审美体验和丰富的情感想象力,因而美的形式来自它的构想。

21、艺术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

22、高度的设计意识,亦即寻找与审美意蕴相和谐的艺术形式。

23、物化结构亦即渗透着艺术创作者美感经验的美的形式,也是划分艺术形态的依据。

24、艺术可以归结为形象性、主体性和审美性三个主要特征。

25、音乐的起源,除了劳动说、语言抑扬说、巫术说,还可以用模仿、求爱、信号说来解释。

26、音乐的物化结构形式,主要是在一定的空间里延续展开的。

27、空间艺术包括建筑、雕塑、绘画和舞蹈。

28、形线、明暗、色彩是绘画的基本构成元素。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真题答案- (2)

00504艺术概论孙美兰真题答案- (2)

一、填空题1、艺术是指人类创造的具有审美情感和形象特征的精神产品,是人类独有的情感表达方式。

2、艺术概论组要研究艺术本质、艺术的发生于发展、艺术作品、艺术创作、艺术家、艺术风格、艺术接受、艺术功能、艺术教育。

3、根据艺术形象媒介方式,艺术分为造型艺术、音响艺术、语言艺术。

4、马克思主义认为艺术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形态即是精神生产形态。

5、《毛诗序》中写到:“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如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6、艺术与现实美是表现与被表现得关系。

7、生产劳动是原始艺术发生的直接动因。

8、普列汉诺夫认为:任何一个民族的艺术都是由它的心理所决定的,它的心理师由它的境况造成的,而它的境况归根结底是受它的生产力状况和它的生产关系制约的。

9、经济是艺术发展的决定力量,经济决定艺术的发生,艺术的性质以及艺术的发展。

10、民族是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狱、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11、艺术的民族性是表现民族的本质特点所形成的艺术上的特殊性,民族精神是艺术民族性的核心。

12、艺术世界是由艺术家、艺术作品、欣赏者三者共同构成的,艺术家是艺术的创造者。

13、艺术家是具有某些特殊品质和能力,可以用艺术语言作为表达和交流的手段的人。

14、真正的艺术家是既有丰富的情感又具备广博修养和高超专业技能的人。

15、艺术家的价值是指艺术家存在的意义,分为社会价值与本体价值。

16、艺术创作是指艺术家运用一定的艺术媒介创造艺术形象的过程,它是连接艺术家和艺术作品的中心环节,是艺术生产过程中一个复杂的审美创造活动。

17、艺术体验是指艺术家对生活的感受、观察和思考,是生活在心灵里的积淀。

艺术体验一般分为自发艺术体验和自觉艺术体验。

18、自发艺术体验指无意识中形成的艺术体验。

19、自觉艺术体验指艺术家为艺术创造而进行的艺术体验。

20、灵感是一种豁然开朗的顿悟式思维状态,是创作的发现与飞跃,常有伴随迷狂情感。

艺术概论(孙美兰)2

艺术概论(孙美兰)2

如上所述,艺术家的意象是他的主 观情感与客观物象经过一番精神加工后 在头脑中形成的,这就是说,这个意象 是艺术家在生活中对具体物象有了感
文同 墨竹图
2.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 “意象”最初是怎样产生的呢?或者说,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 是如何形成的呢?意与象的结合一般有两种情况:艺术家受到客观物 象刺激还是主观思想情感的表达,即先有象还是先有意的问题。 前者是艺术家在观察生活中受客观物象刺激和启发而形成。专业 艺术家与普通公众的不同在于其具有丰富的思想感情和对所表达事物 的高度敏感,训练有素的艺术家对生活本身及客观事物往往是有着高 度敏感的,对周围生活与事物是不断观察、体验和感受的,同时这种 观察与感受是灌注着艺术家的情感的,被艺术家注意到了的物象不免 已经带上了艺术家的感情色彩,这种“象”就成了有“意”之象,二 者直接结合、相互渗透,就成了艺术家头脑中的“意象”。 艺术作品是“意象”的物态化结果。更具体地说,艺术作品是艺 术家头脑中的“意象”经过艺术家的精神化合之后,运用具体的艺术 手段表达出来的物质形态。
第三章 艺术作品
返 回
王履 华山图册(局部)
歌剧《茶花女》剧照
恽寿平 设色花卉册
2.艺术作品是独立自在的艺术实践的产品 艺术作品是艺术实践活动的产品,是艺术家劳动的承载物。 艺术家深入体验社会生活,从而形成自己的创作题材和艺术表 现主题,并促发其进行创作的冲动,寻找恰当的表现方法后准 备进行创作,这是整个艺术活动的准备阶段,相当于生产资料 的准备,这只是进入艺术创作的准备状态,还需要通过艺术家 的实际操作表达出来。艺术家的思想认识水平、审美趣味、驾 驭艺术语言的能力等全部集中体现于他的艺术作品中,因而, 我们说艺术作品承载着艺术家的劳动,艺术家用其作品证明他 艺术活动的意义和自身的价值所在。

艺术概论孙美兰重点知识笔记

艺术概论孙美兰重点知识笔记

艺术概论孙美兰重点知识笔记艺术,作为人类精神文明的璀璨明珠,承载着丰富的情感、思想和创造力。

孙美兰教授对于艺术概论的研究和阐述,为我们打开了一扇深入理解艺术世界的大门。

以下是对孙美兰艺术概论中的重点知识的梳理和记录。

一、艺术的本质孙美兰教授指出,艺术的本质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和精神生产形态。

它反映着社会生活,同时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艺术并非简单地对现实的复制,而是艺术家通过主观的感受和表达,对现实进行提炼、加工和创造。

艺术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

艺术家们从生活中汲取灵感,将个人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融入到作品之中,使其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意义。

同时,艺术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如审美教育、认知功能和娱乐功能等,能够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艺术的特征(一)形象性艺术形象是艺术反映生活的特殊形式,是艺术家根据现实生活,经过提炼、加工而创造出来的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可感、鲜明生动的图画。

无论是视觉艺术中的绘画、雕塑,还是听觉艺术中的音乐,或是语言艺术中的文学,都通过独特的形象来传达情感和思想。

(二)主体性艺术创作、艺术作品以及艺术欣赏都具有主体性。

艺术家作为创作主体,其个性、气质、修养和审美理想等都会在作品中得到体现。

艺术作品则是艺术家主体性的物化形态,反映了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而在艺术欣赏中,欣赏者也具有主体性,他们会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文化背景和审美趣味对作品进行解读和评价。

(三)审美性艺术的审美性是其最根本的特征。

艺术作品通过美的形式和内容,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心灵的启迪。

艺术的审美性不仅体现在形式美上,如色彩、线条、构图等,更体现在作品所蕴含的深刻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力量上。

三、艺术的分类孙美兰教授将艺术分为多种不同的类型,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实用艺术包括建筑、园林、工艺美术与现代设计等。

实用艺术具有实用与审美相结合的特点,既满足了人们的物质需求,又给人以美的享受。

艺术概论(孙美兰)3

艺术概论(孙美兰)3

1.创新与继承
艺术家有着创新的使命,每一个创新的艺术家都会 为艺术之河增添新的力量,在创新中艺术家们努力探究 社会生活的变化,寻求新的表现方式,这种化的方式 并非无源之水,必然是在继承原有艺术风格和审美思想 上的更新。
2.对待继承的态度
在人类艺术史上,自史前艺术发端之日起,艺术家们 都在面临着继承的问题。初期的艺术发展多为自然有序 的传承,自进入现代社会,艺术也随之进入自觉的阶段, 认识到艺术的创新才是艺术发展的重要根源,因此这个 问题就成了艺术家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对待、如何处 理艺术创作当中的继承问题将对艺术家的实践活动产生 重要影响。 在艺术史上,大多数艺术家都能很好地处理继承的问 题,但有时就会走向两个极端:全面继承、肯定一切的 复古主义和全面否定、拒绝一切传统的虚无主义。
一、艺术家的主体性
1.艺术家是艺术创作的主宰
在艺术世界中,艺术家是创造者,他主宰着艺术创作的进行,可以说, 艺术世界就是透过一个个艺术家反映出来的现实世界。 在艺术创作过程中,艺术家由始至终发挥着主体作用:首先要有对 生活的观察和积累,以便成为创作的的材料储备,这些素材的积累都要靠 艺术家自身的活动进行,而且创作素材的积累是有极大主观性的,只有能 引起艺术家敏感的事、物、事件才能变成自身创作的素材;在进入艺术构 思阶段时,艺术家需要对积累的素材进行进一步选择、提炼、想象、虚构 等艺术加工,这同样是按照艺术家本人的艺术思想决定的。 完成的艺术作品中熔铸着艺术家本人的艺术理想、审美观,体现着 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独特的发现,没有艺术家主体的活动,就不会有艺术作 品的存在。可见在艺术创作中,正是艺术家主宰着整个创作活动的进行。
1.时代和民族 我们知道,人的首要属性就是其社会性,艺术家 当然也不是孤立存在的一个个体,其成长、其创作无 不受其所处特定时代的政治、经济、道德、宗教、民 族心理等诸多社会因素影响,可以说,艺术家是其所 处社会因素的在人身上集中反映的综合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艺术的形态一、为什么说艺术是意识形态,也是生产形态?人类思维着的头脑是用艺术的、宗教的、实践精神和理论的四种方式掌握世界。

任何艺术,它的本质特性是审美的、创造性的意识形态,也是审美的、创造性的生产形态。

艺术,是人借助一定的物质材料和工具,借助一定的审美能力和技巧,在精神与物质材料、心灵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相互结合的情况下,充满激情与活力的创造性劳动。

艺术,是人类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同时也按照美的规律创造世界自身的实践活动。

艺术,又是人类能动的、创造性的实践力生产出来的精神产品。

二、简论艺术形态的主体性和对象化的存在这二者的内在联系(之一而论)二者相互依存、有机统一。

任何艺术形态都要求生产者主体把强烈的主观意识及主观因素渗透到生产过程里,赋予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和气质、艺术风格和语汇、艺术天才和情感符号“物化”到产品之中。

如古琴曲《高山流水》,以悠扬悦耳的琴声成功的表现了浪花激溅、海鸟翻飞的自然景色,使得音随意转。

其意境独创性和个性风格皆具有不可复制性。

三、为什么说音乐是时间艺术而绘画是空间艺术?音乐不论是演唱或演奏,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都是在一个特定的时间序列里动态性的实现的。

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特性使音乐和时间结缘,在时间里显示它的生命活力和魅力,所以在美学上把它称为“时间艺术’.绘画是在一个特定空间,静态性的实现艺术内涵、情感情绪的表达。

由于这种物化结构的特性使使绘画与空间结缘,才能显示它的艺术生命和魅力,给人一个正面观的空间性幻觉,所以在艺术形态学和美学上把它称为”空间艺术“。

四、舞蹈,作为时空艺术,其三要素有着怎样的构成关系?舞蹈的姿态、结构、动作三要素紧密相连,缺一不可。

舞蹈是人用自己的肢体按照一定的节奏所进行的连续性的运动,是整个肢体的语言及多种因素的结合。

只有把韵律的、情感的、戏剧的、观念的和视觉的、造型的因素有机的组织在一起,才能取得统一的效果,增强舞蹈的表现力。

五、怎样把握表演艺术的结构体系?重点结合戏剧进行分析。

表演是造型与非造型综合艺术。

戏剧,是历史悠久的表演艺术之一,也是有代表性的造型与非造型相协的综合艺术之一。

戏剧表演艺术可分为三大体系:其一,俄国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体系,演员要忘记自我,完全化身为角色的演剧观,提出“从自我出发”、“情绪记忆”、“由意识达到下意识”的主张,认为理想的境界是演员的动情,动情到忘我、无我。

追求的是再现生活的逼真。

其二:德国布莱希特独创“史诗剧”理论和“间离效果”说,主张演员、角色和观众三者间都必须保持一定距离的“间离”原则,不要求演员动情。

使生活现象陌生化,让观众通过思考,理解其本质,认识到现实的必要性,追求的是那种科学的、本质的真实,其三:中国梅兰芳的表演体系,与上述两个表演体系各有异同,讲究“入戏”式的“真实”,反映现实和刻画人物,追求“演员和剧中人难以分辨的境界”,强调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简言之,斯坦呢斯拉夫斯基体系强调“酷似”的真实;布莱希特体系主张“本质”的真实,梅兰芳体系追求“神似”的真实。

在戏剧“寓教于乐”方面,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要求观众通过静观和联想,在第四堵墙外偷看真实的生活场景,产生审美移情作用,达到忘我的境界。

布莱希特则是寓教于“思之乐”的倡导者。

梅兰芳的表演,具有“含蓄不尽的美”,在寓教于“美之乐”方面,发挥到淋漓尽致,令人销魂。

六、你是否认同书法艺术是“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的综合显现?从书法艺术四要素进一步探究。

书法艺术,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态,包括书法艺术的实践和理论,足以构成中国特有的专门的艺术结构体系和美学体系。

书法艺术按其创作特征,可归属于第三类艺术形态构成——即外在世界与内在世界的综合性显现。

这种综合性显现,以直接呈现心灵、呈现心灵的动态性过程为特征。

书法艺术的四要素其一:用笔。

运用毛笔,有中锋、侧锋、藏锋、出锋、方笔、圆笔、轻重等区别。

以单纯的笔画,以笔断意不断、连绵通贯的气势,一气呵成,在书艺中称“一笔书”,在画艺中称“一笔画”。

“一笔书”构成了万千气象,灌注着一个整体的生命,通过直觉的形象启示宇宙人生的意义。

其二:结体。

书法结体,近似绘画的构图,每一个字,意匠经营,都是一个完美的构图,贯穿着“一寸画面一寸金”的法则。

达到“增一分过长、减一分过短”而变化有度的纯化层度。

结体是决定书法风神格调的基本框架。

其三:意态。

由书法家主观意趣赋予字体的一种内含的飞动之势,主要是由字与字之间的对比、偃仰、应接、顾盼之间形成的情感运动、生命运动。

意态美,正是人的心灵之美的体现。

其四:风神。

书法的神采、韵味、个性风格和书写创作时精神状态的总和。

风神,是主体人格、胸襟、气度、文采在书艺中的完满实现。

因此,这四要素的构成,使书法艺术成为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综合显现的理想艺术形态之一。

七、根据物化结构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根据符号体系的不同,怎样划分艺术形态?请简略扼要地进行概括和描述。

以物化结构为准,分为时间艺术(在一定的时间过程中延续地展开,如音乐、文学)、空间艺术(在一定的空间并列式的展开,如绘画、雕塑)、时空艺术(即是时间艺术,又是空间艺术,如舞蹈)。

以符号体系为准,分为造型艺术(诉诸视觉感官,如绘画、雕塑)、非造型艺术(诉诸听觉感官,如音乐、舞蹈)、造型与非造型相结合的综合艺术(如文学音乐、戏剧表演、建筑)。

第二章艺术的发生、发展和社会功用一、概述模仿说、游戏说、巫术说、表现说、潜意识说、劳动说的代表性观点及其长处与不足。

代表人物:亚里士多德:所有事物都源于对自然和社会现实的模仿,所不同只是模仿的对象和媒介。

长处:1.揭示了促成艺术发生的某些不容忽视的因素,揭示了人类一种比较原始的心理倾向,这种倾向与艺术创造的冲动是相通的;对客观事物的准确描绘也是对事物的一种把握,它使人看到了自己的能力和智慧,从而引起心理上的快感和满足。

2.模仿是大部分原始艺术(尤其是造型艺术)创作的基本方法,或许是人类艺术最采用的艺术方法,模仿的方法应该是艺术中现实主义传统的最早源头。

不足:1.“模仿的冲动”为什么必然导致艺术创作而不是其他活动(如游戏);2.未能说明“模仿本能”从何而来,仅将其归诸抽象的“天性”。

3.执着于艺术中的再现性因素而易于忽略艺术中的表现性因素。

:认为艺术起源于游戏。

代表人物:康德:他认为“自由”是艺术的精髓,正是这一点,艺术与游戏相通。

希勒:人的审美活动和游戏一样,是一种过剩精力的使用,是想象力的游戏,产生过剩精力基础上的人的想象力的自由游戏活动是文艺产生的原因。

长处:揭示了艺术发生的生理学和生物学及心理学方面的某些必要条件,提出精神上的“自由”是艺术创造的核心,对解释艺术的发生和理解艺术的本质都是富有启发性的。

不足:1.偏重于从生物学和生理学的意义来看待艺术的起因,而忽略了更为重要的社会原因;2.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劳动的对立,过分强调了艺术与功利的对立,有绝对化和片面性的弊病。

代表人物:泰勒:原始人的世界观是一种“万物幽灵”的观点。

弗雷泽:归纳出原始巫术分为“交感巫术”和“模仿巫术”两种类型。

长处:原始巫术与原始艺术往往紧密结合在一起,而原始巫术对于原始艺术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作用,导致二者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原始人为了“掌握”世界和“掌握”自己而进行的实践活动,究其本原市劳动生产的需要。

不足:1.早期原始民族的观念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审美意识、原始的巫术观念、最初的认识成果(哲学、科学),乃至主观思维和客观存在,都还未曾分化。

2.用巫术解释艺术放生实质上就是实用论解释艺术,那么巫术作为观念不能成为最根本的原因,在巫术观念背后起决定作用的还是实用——生产劳动的需要。

长处:表现和交流情感是艺术的本质特征之一,是推动艺术发生和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心理动力。

不足:人类表达情感的方式是多样的,语言、动作、表情都能表达感情,仅仅是表达感情的冲动并不能完全说明艺术何以产生。

潜意识学说:弗洛伊德没学把艺术看作是个人潜意识的象征表现,而“ 潜意识”的真正内容则是被压抑的性欲,艺术活动(创作和欣赏)是摆脱这种压抑苦闷的一种“诱惑的奖赏”。

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活劳动。

1.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2.制造工具是人类诞生的标志,因为他表现出一种“自由自觉的活动”或者叫“有意识的生命活动”,而有意识的生命活3.劳动创造了艺术的主体。

人类社会实践改造活动,促进了人类审美意识的萌芽,这种审美意识只是依附于劳动成果的使用价值之上的一种附带的精神价值,但是他们一经产生,就必然作为一个客体的对象,一方面满足人类对他的需求,同时又进一步丰富和扩展了人类的审美意识和感官功能,即丰富和扩展了人性。

4.随着人类劳动的深入和扩大,这种审美的精神附加值在产品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加,开始为专门满足审美的需要而进行创作和产生,艺术于是作为一种精神产品诞生了。

5.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他是为了满足人类的某种精神需要并由人自己创造的,而导致这种需要产生的原因和准备了艺术创造所必须的生理和心理条件的,则是人类的劳动实践。

6.劳动创造了审美客体,人类早期的艺术活动,是和劳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二、你如何看待艺术发生的原因?追寻艺术发生的历程,我们不难发现艺术的发生不是偶然的,艺术原是从非艺术活动中产生的。

导致艺术发生的最初的也是最近本的动力,乃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活动,尤其是为了维持自身生存和取得发展的生产劳动。

人类通过生产劳动使自己从大自然中分化出来,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必需的生理条件;人类通过生产劳动创造了自己的特殊本质,并将它对象化,从而萌发了审美意识,为艺术的发生准备了心理条件。

三、艺术的发展是否具有历史继承性?如果有,体现在哪些方面?是。

不同时代的文艺不仅有不同之处,而且也存在着一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

这些共同的特征和联系,表明它们之间存在某种传承的关系。

不同时代文艺之间存在历史的传承关系,这是意识形态所有部门的共同特点。

意识形态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反映着社会发展的历史连续性。

在具体的历史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现在和将来,并非毫不相关,截然割断,而是互相交替,互相制约和影响,每一时代都必然要接受前一时代遗留下来的物质和精神财富,又为下一时代的艺术创作提供了前提和基础。

艺术的这种历史继承性,在艺术形式方面表现的最为明显;同样表现在内容方面;还体现在民族的艺术传统和创作方法上。

一个艺术家要能成为时代的旗帜,成为民族在艺术方面的代表,创作出具有高度精神品格和艺术性的作品,又与他能够认真学习前辈的艺术经验,善于从优秀的艺术传统中吸取丰富的养料分不开。

四、艺术发展中的历史继承性与革新创造之间是什么关系?请作具体论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