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基本计算公式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 =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α=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α=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α=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 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齿轮计算公式汇总

齿轮计算公式汇总
齿轮计算是机械设计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能够基于输入的参数计算出需要的输出参数,为机械的正常运转提供指导意义。
下面就为大家汇总一些常用的齿轮计算公式:
1. 齿轮模数(m)的计算公式:
m= d/z
其中,d为齿轮的基圆直径,z为齿数。
2. 齿轮齿宽(b)的计算公式:
b= m*(C+T)
其中,C为参考系数,T为校核系数。
3. 齿轮的法向模数(mn)的计算公式:
mn= m/cos(α)
其中,α为齿轮的压力角。
4. 齿轮的模数修形系数(x)的计算公式:
x= (z1+z2)/2 * (cosα1+cosα2)/2
其中,z1、z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齿数,α1、α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压力角。
5. 齿轮的齿距(p)的计算公式:
p= π*m
其中,π为圆周率。
6. 齿轮副的速比(i)的计算公式:
i= z2/z1
其中,z1、z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齿数。
7. 齿轮副的转矩传递比(η)的计算公式:
η= i*η1*η2
其中,η1、η2分别为齿轮1、齿轮2的传动效率。
8. 齿轮的最小模数(mmin)的计算公式:
mmin= KH*(YF/YS)*√(Ft/Wb)
其中,KH为工作系数,YF为应力修形系数,YS为强度因子,Ft 为传递动力,Wb为齿宽。
以上就是一些常见的齿轮计算公式的汇总。
这些公式既可以为机械设计师提供指导意义,也可以帮助学习这方面知识的人更好地了解齿轮设计的基础知识。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m=da-2h=%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齿高h h=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公法线长度w w=m[+]&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 mm,压力角=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 mm,齿数z1=29。
现要求设计一个大齿轮与其相啮合,传动的安装中心距a=145 mm,试计算这对齿轮的主要参数及大齿轮的主要尺寸。
13-8 某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知齿距p= mm,齿数z=25,正常齿制。
常用齿轮参数计算

常用齿轮参数计算1. 模数(Module)齿轮的模数是指齿轮齿廓曲线的尺度大小,也是齿轮的基本参数。
模数的计算公式为:模数=齿轮的分度圆直径/齿数2. 齿数(Number of Teeth)齿数是指齿轮上齿的数量,常用的齿数有12、16、20、24、32、36等。
齿数的计算公式为:齿数=圆周长/圆周上每度对应的弧长3. 压力角(Pressure Angle)压力角是齿轮接触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决定了齿轮的齿廓曲线。
常用的压力角有20度和14.5度两种,一般选择20度为常用齿轮的压力角。
压力角的计算公式为:压力角=tan(-1)(基圆半径/分度圆半径)4. 齿宽(Face Width)齿宽是指齿轮齿廓的宽度,也是齿轮接触线的宽度。
齿宽的计算公式为:齿宽=π×模数5. 齿顶高(Addendum)齿顶高是指齿轮齿顶圆与齿廓的距离,常用的齿顶高为模数的1.25倍。
齿顶高的计算公式为:齿顶高=1.25×模数6. 齿根高(Dedendum)齿根高是指齿轮齿根圆与齿廓的距离,常用的齿根高为模数的1.25倍。
齿根高的计算公式为:齿根高=1.25×模数7. 齿根圆半径(Root Radius)齿根圆半径是指齿轮齿根圆的半径大小,一般取为齿宽的1/2、齿根圆半径的计算公式为:齿根圆半径=齿宽/2以上是常用齿轮参数的计算方法,对于齿轮的设计和选择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还需考虑齿轮的强度、传动比、齿轮的重量和制造成本等因素,综合进行综合考虑和优化设计。
齿轮参数的准确计算将为齿轮的性能和使用寿命提供保障。
各档齿轮齿数计算公式

各档齿轮齿数计算公式齿轮是机械传动中常用的一种元件,通过齿轮的啮合传递动力和运动。
齿轮的设计和制造需要考虑到各种因素,其中齿轮的齿数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在设计齿轮传动系统时,需要根据传动比和速比来确定齿轮的齿数。
本文将介绍各档齿轮齿数计算公式,并讨论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
一、直齿圆柱齿轮的齿数计算公式。
直齿圆柱齿轮是最常见的一种齿轮类型,其齿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 传动比计算公式。
传动比i=Z2/Z1。
其中,Z1为驱动轮的齿数,Z2为被驱动轮的齿数。
2. 齿数计算公式。
Z1=Z2i。
Z2=Z1/i。
其中,Z1为驱动轮的齿数,Z2为被驱动轮的齿数,i为传动比。
二、斜齿圆柱齿轮的齿数计算公式。
斜齿圆柱齿轮是一种特殊的齿轮,其齿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 传动比计算公式。
传动比i=Z2/Z1cosα。
其中,Z1为驱动轮的齿数,Z2为被驱动轮的齿数,α为压力角。
2. 齿数计算公式。
Z1=Z2i/cosα。
Z2=Z1/icosα。
其中,Z1为驱动轮的齿数,Z2为被驱动轮的齿数,i为传动比,α为压力角。
三、锥齿轮的齿数计算公式。
锥齿轮是一种用于传递动力和运动的齿轮,其齿数的计算公式如下:1. 传动比计算公式。
传动比i=Z2/Z1tanα。
其中,Z1为驱动轮的齿数,Z2为被驱动轮的齿数,α为锥角。
2. 齿数计算公式。
Z1=Z2i/tanα。
Z2=Z1/itanα。
其中,Z1为驱动轮的齿数,Z2为被驱动轮的齿数,i为传动比,α为锥角。
以上是常见齿轮类型的齿数计算公式,这些公式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通过这些公式可以确定齿轮的齿数,从而确定齿轮的尺寸和几何形状。
其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工程师设计和选择合适的齿轮传动系统,以满足不同的传动需求。
此外,这些公式还可以用于齿轮的制造和加工,确保齿轮的精度和质量。
在实际应用中,工程师还需要考虑到其他因素,如齿轮的强度、耐磨性、噪音和振动等。
因此,在设计齿轮传动系统时,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以确保齿轮传动系统的性能和可靠性。
齿轮各参数计算公式

模数齿轮计算公式:名称代号计算公式模数m m=p/π=d/z=da/(z+2) (d为分度圆直径,z为齿数)齿距p p=πm=πd/z齿数z z=d/m=πd/p分度圆直径 d d=mz=da-2m齿顶圆直径da da=m(z+2)=d+2m=p(z+2)/π齿根圆直径df df=d-2.5m=m(z-2.5)=da-2h=da-4.5m齿顶高ha ha=m=p/π齿根高hf hf=1.25m齿高h h=2.25m齿厚s s=p/2=πm/2中心距 a a=(z1+z2)m/2=(d1+d2)/2跨测齿数k k=z/9+0.5公法线长度w w=m[2.9521(k-0.5)+0.014z]13-1 什么是分度圆?标准齿轮的分度圆在什么位置上?13-2 一渐开线,其基圆半径r b=40 mm,试求此渐开线压力角α=20°处的半径r和曲率半径ρ的大小。
13-3 有一个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测量其齿顶圆直径d a=106.40 mm,齿数z=25,问是哪一种齿制的齿轮,基本参数是多少?13-4 两个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已测得齿数z l=22、z2=98,小齿轮齿顶圆直径d al=240 mm,大齿轮全齿高h =22.5 mm,试判断这两个齿轮能否正确啮合传动?13-5 有一对正常齿制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它们的齿数为z1=19、z2=81,模数m=5 mm,压力角α=20°。
若将其安装成a′=250 mm的齿轮传动,问能否实现无侧隙啮合?为什么?此时的顶隙(径向间隙)C是多少?13-6 已知C6150车床主轴箱内一对外啮合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其齿数z1=21、z2=66,模数m=3.5 mm,压力角α=20°,正常齿。
试确定这对齿轮的传动比、分度圆直径、齿顶圆直径、全齿高、中心距、分度圆齿厚和分度圆齿槽宽。
13-7 已知一标准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其齿顶圆直径d al=77.5 mm,齿数z1=29。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g
m cos 0
t0
m
te
m cos 0
S0
m/ 2
16. 弦齿厚 17. 齿轮油标尺齿高 18. 跨齿数
Sj
m sin(
)
21
h j ( m / 2) (1 cos 2
m ( 0 / 180 ) 0.5
)m
19. 跨齿厚 20. 销子直径 21. 圆柱测量尺寸
22. 齿隙
Hale Waihona Puke Sm m cos 0 [ ( m 0.5) invao ] d 1.728 m d m ( m cos 0 / cos ) d (偶数齿)
inv n (Rad )
2 v1
d m1
m cos 0 d1 (偶数齿)
cos 1
d m1
m cos
0
90 cos( )
cos 1
1
d1 (奇数齿)
28. 齿隙
inv 1 f
di 1 m cos 0
( 2
1
inv 0 )
2 x1 tan 0
1
移位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 (小齿轮①,大齿轮②)
90 cos( )
cos 1
1
d1 (奇数齿)
inv 1
di
(
1 m cos 0 2
inv 0 ) 2 x1 tan 0
1
1
标准螺旋齿的计算公式(齿直角方式) (小齿轮①,大齿轮②)
1. 齿轮齿形 2. 齿形基准断面 3. 工具齿形 4. 模数
5. 压力角
标准 齿直角 螺旋齿
mc mn
c
0
n
6. 齿数 7. 螺旋角方向 8. 有效齿深 9. 全齿深 10. 正面压力角
11. 中心距离
1
0 (左或右 )
he 2 mn
h 2 mn c
tan s
1 mn cos 0
(1
2 ) mn
2 cos 0
12. 基准节圆直径
d0
1 mn
cos 0
13. 外径
dk d01 2 mn
14. 齿底圆直径 15. 基圆直径
dr d01 2( mn c )
dg 1
1 mn cos n cos g
2
z v 1 m n sin( 2 z v1
2 x n1 t an a o ) z v1
23. 齿轮游标尺齿高
hj 1
z v1 m n { 1 2
cos( 2 zv1
2 x n 1 t an a o )} z v1
d k1
d o1
2
24. 跨齿数 25. 跨齿厚
zm1
ab n z v 1
0 .5
180
移位 齿直角 螺旋齿
mc mn
an ac a0
1
0
he 2mn
h 2mn c
x n1
a x a ymn
ms
mn cos 0
ms
tanan cos 0
zv1
z1 s3 0
inv a b n
2 t an an
xn1 zv 1
xn 2 zv 2
inv an
d o1
z1 m n cos 0
d k1
z1 m n cos 0
1 m sin(
2 x1 tan 0 )
2 x1
1
1m
hj
[ 1 cos(
2 x1 tan 0 )]
2
21
1
m1
b x1 0.5
180
Sm1 ( 标准齿轮的齿厚 ) 2 x1 m sin 0
dk 1 d01 2
d1 1.728 m
d m1
m cos 0 cos 1
d1 (偶数齿)
d m1
m cos
0
齿轮计算公式
节圆柱上的螺旋角: tan 0
d0 / L
基圆柱上的螺旋角: sin g sin 0 cos n
齿厚中心车角:
90 /
销子直径: dp 1.728 m
中心距离增加系数: y (( 1 2 ) / 2 ) (cos 0 / cos b 1 )
标准正齿轮的计算(小齿轮①,大齿轮②)
1. 齿轮齿 2. 工齿齿形 3. 模数 4. 压力角
Sj 1
v1 mn sin(
)
2 v1
hj1
v1 mn ( 1 cos
) mn
2
2 v1
m1
n v1 0.5
180
Sm1 mn cos n [ (
m1 0.5 )
1 inv s ]
26. 梢子直径
d1 mn
v1 cos n (inv 1 2
inv n )
v1
27. 圆柱测量尺寸
其中, 1 tan n
(
inva s )
2 z1
2xn1 tan an z1
注:齿隙
f=m 1.25 以下 0.025-0.075
m 1.25-2.5 0.05-0.10
in 1
d1 z1mn cosan
( 2z1
invas )
2xn1 tan an L z1
(r 2 ( r 2.25 * m) 2 )
s m 1 (标准螺旋齿轮的齿厚
) 2 x n1 m n sin a n1
26. 销子直径 27. 圆柱测量尺寸
d 1 近似值
d m1
z 1 m s cos a s cos 1
d / (偶数齿) 1
d m1
z 1 m s cos a s cos 90
cos 1
z1
d 1/
in 1
d1 z1mn cos a n
2mn
2 xn1m n
18. 啮齿节圆直径
d b1
2a x(
z1
z1 z2
)
19. 基圆直径
d g1
z1 m n cos a n cos g
20. 基础圆柱上的螺旋角 sin g sin o cos a n
21. 圆弧齿厚 22. 弦齿厚
s on 1 s j1
(
2 x n tan a n ) m n
90 dm [( m cos 0 / cos ) (cos )] d (奇数齿)
1
d
其中 , inv (
m cos 0
) inv 0 2
f?
移位正齿轮计算公式(小齿轮①,大齿轮②)
1. 齿轮齿形 2. 工具齿形 3. 模数 4. 压力角 5. 齿数 6. 有效齿深
7. 全齿深 8. 齿隙 9. 转位系数 10. 中心距离
5. 齿数
6. 有效齿深 7. 全齿深 8. 齿顶隙 9. 基础节圆直径
10. 外径
标准 直齿 m
0
c
1, 2
he 2 m
h 2m c c 0.2 m,0.25 m,0.35 m
d0
m
dk ( 2 ) m
11. 齿底直径 12. 基础圆直径 13. 周节 14. 法线节距 15. 圆弧齿厚
dr ( 2 ) m 2 c
db 2
x(
1)
1
2
dk ( 1 2 ) m 2 ( y x2 ) m
dr dk1 2 h
dg
m cos t 0
t0
m
t0
m cos 0
19. 圆弧齿厚 20. 弦齿厚
21. 齿轮游标尺齿高 22. 跨齿数 23. 跨齿厚 24. 梢子直径 25. 圆柱测量尺寸
m
S0
2 x1 m tan 0
2
Sj
1. 齿轮齿形 2. 齿形基准断面 3. 工具齿形 4. 模数(齿直角) 5. 压力角(齿直角) 6. 齿数 7. 螺旋方向 8. 有效齿深 9. 全齿深 10. 移位系数 11. 中心距离 12. 正面模数
13. 正面压力角
14. 相当正齿轮齿数
15. 齿直角啮齿压力角
16. 基准节圆直径
17. 外径
16. 基圆上的螺旋角
sin g sin 0 cos n
17. 导程
L1
d0 1
cot
01
18. 周节(齿直角)
t 0n
mn
19. 法线节距(齿直角) t en 20. 圆弧齿厚(齿直角) S0n
mn cos n
mn 2
21. 相当正齿轮齿数
1 01
cos 0
22. 弦齿厚 23. 齿轮游标尺齿深 24. 跨齿数 25. 跨齿厚
11. 基准节圆直径
12. 啮合压力角
转位 直齿
m
0
c
he 2 m
h [ 2 y ( x1 x2 )] m c 或 h 2 m c
c x
x
ym
d0
m
inv b 2 tan 0( x1 x2 ) inv 0
1
2
13. 啮合节圆直径
14. 外径 15. 齿顶圆直径 16. 基圆直径 17. 周节 18. 法线节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