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己复礼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克己复礼(公开课用)PPT课件
培育公共精神
通过社区建设、志愿服务等方式培育公共精神,增强人们的公共意识 和责任感,促进克己复礼的实践。
26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28
27

01
02
03
“克己”:克制自己的欲望 和不正确的言行。
“复礼”:回归到“礼”的 规范之中。
04
2024/1/28
05
强调个人修养与社会规范的 统一。
4
历史渊源
01
02
03
起源
源自先秦儒家思想,特别 是孔子的教导。
2024/1/28
发展
在后世儒家学者中得到不 断阐发和深化,成为儒家 修身观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8
9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
勤奋努力
保持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学 习精神,不怕困难,勇于 挑战自我。
2024/1/28
坚持不懈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 坚持不懈,持之以恒,不 轻易放弃。
自强不息
不断自我激励和鞭策,追 求更高的目标和更好的自 己。
10
03 复礼:传承与创 新礼仪文化
2024/1/28
2024/1/28
现代礼仪的定义与内涵
解释现代礼仪的概念,阐述其尊重、平等、宽容等核心价值。
现代礼仪的特点
分析现代礼仪与古代礼仪的区别,强调现代礼仪的简洁、实用、国 际化等特点。
现代礼仪的实践意义
探讨现代礼仪在社交、商务、政务等领域的实践意义,提高个人和 组织的形象与竞争力。
13
礼仪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19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概述
1 2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体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价值追求。

克己复礼完整ppt课件

克己复礼完整ppt课件
修炼内心,保持平和
学会控制情绪,保持内心的平静与安宁,培养宽 容、谦逊的品质。
3
自省与反思
定期审视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过失,不断改 进和提升。
言行举止规范与礼仪
01
02
03
遵守社交礼仪
尊重他人,遵守社交场合 的礼仪规范,如穿着得体 、言谈举止文雅等。
注意言辞和表达
使用恰当的语言和措辞, 避免冒犯和误解,展现良 好的沟通技巧。
倡导并实践传统礼仪的意义
01
02
03
04
提升个人修养
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有助于 提高个人修养和品德,形成健 全的人格。
促进社会和谐
礼仪是社会和谐的润滑剂,通 过倡导和实践传统礼仪,可以 减少人际冲突,促进社会和谐 稳定。
传承中华文化
传统礼仪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 体,通过传承和实践,可以弘 扬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和文化自信心。
现代社会中传统礼仪的缺失
家庭教育不足
许多家庭在现代教育中忽视了传 统礼仪教育,导致孩子们缺乏基
本的礼貌和尊重他人的意识。
社会风气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如个人主义 、功利主义等,对人们的价值观念 产生了负面影响,使得传统礼仪被 忽视。
西方文化的冲击
随着全球化的推进,西方文化对我 国产生了深远影响,一些人盲目追 求西方生活方式,忽视了本民族的 传统礼仪。
方面。
02
儒家经典中关于克己复礼的论述
通过解读《论语》、《大学》等儒家经典,学员们了解到克己复礼在儒
家思想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其对个人品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意义

03
克己复礼在现代社会的实践意义
课程结合现代社会实际,分析了克己复礼在人际交往、职场发展、家庭

克己复礼上课PPT课件

克己复礼上课PPT课件
• 孔子认为 “克己复礼”就是要克制自己,复 归于礼,君臣父子的关系,不但对臣民、人子 有要求,对君王和父辈也有制约。(当然,他 更强调臣下和子女义务的一面。)
• 而宋儒把“克己复礼” 将君臣父子关系片面 化,将父权君权绝对化,不强调君父的责任, 只强调臣民的义务,太过极端,是为了维护专 制政权。
• 子曰:“礼云礼云,玉帛云乎哉?乐云乐云, 钟鼓云乎哉?”
读第7则,思考孔子运用 什么方法来改变礼崩乐 坏的现状?
正名
• 当时的卫国,卫灵公卒,立蒯聩之子辄为君,即卫出公。 其父蒯聩早被卫灵公驱逐出国,其后蒯聩欲返国,辄拒 不纳。只称灵公为父,不认蒯聩。不合礼制。
• 12.20 子张问:“士何如斯可谓之达矣?”子 曰:“何哉,尔何所谓达者?”子张对曰:“在 邦必闻,在家必闻。”子曰:“是闻也,非达也。 夫达也者,质直而好义,察言而观色,虑以下人, 在邦必达,在家必达。夫闻也者,色取仁而行违, 居之不疑,在邦必闻,在家必闻。”
• 正名的含义:
• 按照周礼“实”应当与“名” 相符合。即君臣父子 这些“名”都要符合君道 臣道 父道 子道的“实”。 “正名”就是要纠正与礼乐制度的规定相违背的各种 名分。
• 正名的原因:
• 孔子所处的时代,礼崩乐坏,等级名分受到破坏, “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的情况很严重。
• 正名的目的:
第4则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 也,孰不可忍也!” • 子曰:礼莫严于名分,罪莫大于僭窃。
• 忍:容忍?or 忍心?
•忍心义。季孙氏八佾舞于庭,上僭天子,近 蔑其君,此事尚忍为,将何事不忍为。
第5则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 觚者,戒酗也。觚,酒器名,量可容二升 者,其义寡也。古量酒以三升为当,五升 为过,二升为寡。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2024/1/25
1
contents
目录
2024/1/25
• 引言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克己复礼思想内涵 • 孔子及其弟子形象分析 • 《克己复礼》篇章与其他篇章联系 • 跨文化对比与启示
2
2024/1/25
01
引言
3
论语简介
2024/1/25
01
论语是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之一, 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体现 了儒家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15
孔子形象塑造及特点
温和而威严
孔子被描绘为一位既有威严又不失温 和的长者,他的言行举止都充满了智 慧和尊重。
博学多才
注重礼仪
孔子非常注重礼仪,认为礼仪是维护 社会秩序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手段。他 的言行举止都体现了对礼仪的尊重和 践行。
孔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精通 六艺,对诗、书、礼、乐等都有深入 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23
中西方文化中自律观念比较
中方自律观念
强调内在修养和自我管理,注重个人 品德和道德规范的遵守,倡导克己奉 公、自律自省的精神。
西方自律观念
注重个人自由和独立,强调自我实现 和自我价值的追求,同时也重视社会 规范和法律法规的遵守。
2024/1/25
24
中西方礼仪文化差异比较
中方礼仪文化
注重尊卑有序、长幼有别,强调礼节、礼貌和面子,重视家庭和社会关系的和 谐。
包容性。
2024/1/25
17
孔子与弟子关系探讨
2024/1/25
亦师亦友
孔子与弟子之间的关系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孔子不仅传授知识给弟子们,还关心他们的生 活和互启发、相互促进。孔子的思想和学说在弟子们的传承和发扬 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而弟子们的提问和质疑也促使孔子不断思考和完善自己的学说。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选读之克己复礼ppt课件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探究四:宋儒说克己复礼就是“明天理, 灭人欲”,这样理解您认为正确吗?
宋儒们解释为“灭人欲”,这其实是曲解了孔子的 说法。孔子是主张心性自由的,他承认“食色性 也”,宣扬“富而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就充分显示出孔子在对待人欲问题上的观点。“克 己”其实是约束自己的意思,也可以广泛地理解为 自我的净化与修养。总之,约束、培养、调整自我 以使言行符合“礼”,就是克己复礼。克己复礼并 不是要“存天理,灭人欲”,相反是要追求“人欲” 与“天理”、人与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平衡协调与和 谐统一。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何为仁?
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 天下归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 “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 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 斯语矣。”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何为仁:
克己复礼 仁者爱人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己欲立立人,己欲达达人 居处恭,执事敬 刚、毅、木、讷 仁者不忧
探究一:孔子前文说“克己复礼”,后文 经营者提供商品或者服务有欺诈行为 的,应 当按照 消费者 的要求 增加赔 偿其受 到的损 失,增 加赔偿 的金额 为消费 者购买 商品的 价款或 接受服 务的费 用

克己复礼-PPT

克己复礼-PPT

本章内容是秩序。 【评析】
春秋时期的社会变动,使当时的等级名分受到破坏, 弑君父之事屡有发生,孔子认为这是国家动乱的主要原因。 所以他告诉齐景公,“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恢复这 样的等级秩序,国家就可以得到治理。
提问:
孔子要建立的社会秩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而
宋儒说“君君、臣臣”就是“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这
提问: 孔子为何要提出“正名”?“正名”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
序? 成语:
名正言顺:形容做事名义正当而且理由充分,含有理直 气壮的意思。
言必行,行必果:指说了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要办到。 手足无措:形容慌张的神情动作。
11
12·11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 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 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颜渊曰:“回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本章内容是克己。
【评析】 “克己复礼为仁”,这是孔子关于什么是仁的
主要解释。在这里,孔子以礼来规定仁,依礼而行就是仁
的根本要求。所以,礼以仁为基础,以仁来维护。仁是内
在的,礼是外在的,二者紧密结合。这里实际上包括两个
方面的内容,一是克己,二是复礼。克己复礼就是通过人
在孔子看来,礼和仁是什么关系?试结合课文有关章
节,谈谈你的理解。
18
答案: 在孔子看来,“礼”,是一种制度、规范,而“仁”则
是“礼”的基础和体现。对统治者来说,要实行“仁政”; 对个人来说,要以“仁”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出发点和准则。 离开了“仁”,也无所谓“礼”了。
“仁”是“礼”的内核(3.3);“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 表现(12.1)。
母还是小孝,大孝者为孝于天下,看天下的老百姓如同自己的父母 一样,到了这一步叫忠了,所以忠臣必出孝子之门。)

《克己复礼》PPT课件-2024鲜版

《克己复礼》PPT课件-2024鲜版

《克己复礼》PPT课件•克己复礼概述•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克己复礼在当代社会的实践意义•克己复礼的实践方法与途径•总结与展望克己复礼概述01克制自己的私欲,约束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社会道德规范。

克己复礼克己复礼的内涵恢复周礼,即恢复西周时期的礼乐制度,以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通过自我约束和遵循礼制,达到个人和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030201定义与内涵03对中国历史文化的深远影响克己复礼的思想对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01孔子提出克己复礼的思想最早由孔子提出,他认为只有通过克己复礼,才能恢复社会的秩序和稳定。

02儒家思想的核心克己复礼是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被历代儒家学者所推崇和发扬。

历史渊源克己复礼强调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感和遵循社会规范的重要性,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社会秩序维护通过克己复礼的实践,个人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和品德水平,成为更好的人。

道德修养提升克己复礼的思想有助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理解,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

和谐社会构建现实意义克己:自我约束与提升02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以公共利益为重。

遵守社会规范和法律法规,不为一己私利而损害他人或社会利益。

培养公正、廉洁的品质,拒绝贪污腐败和不正之风。

克制私欲,追求公义追求真理和知识,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

勤奋学习,不断积累知识和经验,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坚持实事求是,不迷信权威和传统观念,勇于探索和创新。

严谨治学,求真务实勇于面对挑战和困难,不轻易放弃,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培养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不断追求自我超越和进步。

勤奋工作,尽职尽责,不断提高自己的工作能力和效率。

勤勉力行,自强不息复礼:恢复传统礼仪文化03尊重传统,传承文化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通过学习和实践传统礼仪,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尊老爱幼、诚实守信、勤劳节俭等。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论语《克己复礼》ppt课件
13
有一天,成王看到天气很好,就带着人马到宫廷外去看看,走 在路上,突然天上狂风大作、雷雨交加,这时成王就感觉到一定是 他有一些做法不妥当,上天才会有这些异象产生。
于是,成王就到太庙去祭祀,成王就发现了周公祈祷周武王延 寿的这篇祈祷文,成王打开祈祷文一看,当看到周公宁愿让自己折 寿而祈求兄长武王能够延寿的情真意切的话语时,成王内心非常的 感动,非常的惭愧,这么好的叔叔,我居然听信谣言,还让叔叔到 比较偏远的地方去。结果成王亲自到山东把周公请回来,请周公制 礼作乐。所以,周朝建国以来的人文文化,都由周公一手整理并付 诸实行的。从周成王到他的儿子康王两代,前后约五十多年,是周 朝强盛和统一的时期,历史上叫做“成康之治”。
15
何谓“复礼”?
3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7.5)
「评析」 孔子的“为政以德”的德治思想,源于周公的“明德、慎罚”
的治国原则。孔子在学术思想上继承了周公治世治国重在人类精神道德 建设,尤其重在修民之德的思想传统。孔子盛赞周公的文治武功,而且 向往能够践履躬行周公之道。
本章是孔子感叹自己年事已高,但大道却仍未能施行。所谓梦 见周公,未必是真的说梦,而是未能推行大道的隐语。从唯物历史观来 看,行周道以救世,是历史进步还是历史反动,这要与孔子所处社会性 质联系起来认定孔子是哪个阶级的代表。不过,孔子爱周礼、行周道是 为了救世救民,这一点是确定无疑的。
3
















4
为政以德——德治 克己复礼——礼治
孔 子 政 治 思 想
琉 璃
5
何谓“ 克己复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尚书》
维护秩序
3.1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 忍也?” 6.25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
正 名 13.3
12.11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天下有道
16.2孔子曰:“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 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 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天下有道,则政不在大 夫。天下有道,则庶人不议。”
卜(bǔ)商(前507年— ?):字子夏,尊称 “卜子”或“卜子夏”。 家贫,先刻苦求学,后 被孔子保荐,当了小官, 孔子死后,失败,丧子, 失明,回归赤贫,曾子 聘用,写了半部论语。
宰予(前522-前458),字子我,亦称宰我,被孔子许为其“言语” 科的高才生,排名在子贡前面。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圬也!于予与何 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 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 子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论语》 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宋儒
孔子提倡要各守本分,不但对臣子提出了制约, 而且对君主也有制约;
宋儒把君权绝对化,只讲臣子的义务,不讲君 主的责任。(极端,维护专制政权)
孝悌
1.2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 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 与!”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 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 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 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礼仁关系
1.仁是礼的内核,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12.1)。 2.孝悌把仁和礼统一起来(1.2)。宗法制度下的亲情为巩 固宗法制度服务。 3.“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 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些规范(2.8/17.21);“仁” 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制度 为前提和目的的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克己 复礼

非礼勿视, 非礼勿听, 非礼勿言, 非礼勿动。

祭祀宗教 艺术文化 道德纲常 人本人性
礼社 节会 仪制 式度
推崇周礼
3.14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
7.5 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
周公旦辅佐周成王七年: 一年救乱,二年克殷(殷商),三年践奄(讨 伐奄国),四年建侯卫(分封制),五年营成 周,六年制礼乐,七年致政(还政)成王。
色 2.8子夏问孝,子曰:“ 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
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 敬,何以别乎?” 17.21 孔子&宰我——守丧三年?
有若,即有子。据 《孟子》、《史记》 等记载,孔子去世后, 弟子们思慕孔子,曾 因有若似孔子,而群 起推举其为师,并以 师礼事之。但是不久, 弟子们先后提出两个 问题,有若皆不能回 答,遂被赶下位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