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资产管理专题典型案例分析
金融资管违规案

金融资管违规案金融资管违规案例:招商银行内部投资资产管理部违规操作案事件时间:2009年事件概述:2009年,招商银行内部投资资产管理部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金融资管违规案件。
该案件涉及一名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私自操作客户资金,在未经客户允许的情况下将资金进行非法投资,导致巨额亏损。
事件起因与经过:2009年初,一位名叫张华的招商银行内部员工担任投资资产管理部的主管。
由于他的职位特权和对银行内部的了解,张华得以接触到客户的资金,并且掌握了一定的资金操作权限。
在该年的3月,张华利用其职务之便,向两位客户推销所谓的高收益投资产品。
他声称该产品是招商银行内部的专属产品,可以获得相对较高的收益率。
两位客户对此表示了兴趣,并将总共500万元的资金交由张华操作。
然而,张华并没有将这笔资金用于原先承诺的投资产品,而是做出了非法操作。
他选用了高风险的金融衍生品进行投资,并未经客户允许就在其中进行了激进的杠杆操作。
经过一段时间的操作后,张华的投资亏损了近70%。
与此同时,由于之前承诺的高收益率,一位客户开始催促张华归还资金。
张华陷入了绝境,不得不提前将另一位客户的资金挪用来偿还该客户的要求,进一步拉高了损失。
事件曝光与处理:由于招商银行对内部的操作有一定的监督机制,该事件很快被发现。
银行内部的风控团队发现了张华操纵的账户异常,并立即展开内部调查。
经过调查,招商银行内部确认了张华的违规操作,并将该案件向银行管理层报告。
考虑到案件的重大性和涉及的金额巨大,银行迅速报案并报请公安机关介入,开始对张华的违法行为进行调查。
招商银行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包括补偿受害客户的损失,并加强内部风控体系建设,以避免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律师点评:该案件极为典型,凸显了金融行业内部管理的缺陷和风险。
首先,投资资产管理部门应建立更加严密的监管机制,对员工的操作进行严格审查和监督。
其次,员工的操作权限需要进行有效的限制,以防止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从事非法活动。
金融投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XX公司成立于2009年,主要从事房地产投资、金融产品销售、投资咨询等业务。
该公司在经营过程中,通过虚假宣传、隐瞒风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涉及金额巨大,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
2018年,XX公司因涉嫌非法集资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二、案件事实1. 非法吸收公众存款XX公司通过设立多个子公司,以房地产项目、金融产品投资等名义,向公众宣传高额回报,吸引投资者。
在宣传过程中,公司隐瞒了投资项目的真实情况,虚构了投资收益,诱使投资者将资金投入。
据统计,XX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额达数十亿元。
2. 虚假宣传、隐瞒风险XX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夸大投资项目的收益,隐瞒项目风险,误导投资者。
部分投资者在投资前未对项目进行充分了解,盲目跟风投资,导致巨额损失。
3. 恶意转移资金XX公司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过程中,将部分资金用于偿还债务、支付利息等,恶意转移资金。
在资金链断裂后,公司无力偿还债务,导致投资者利益受损。
三、法律分析1. 非法集资的法律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七十六条:“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者变相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
”2. XX公司涉嫌的犯罪行为(1)非法吸收公众存款:XX公司通过虚假宣传、隐瞒风险等方式,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扰乱金融秩序,涉嫌非法集资罪。
(2)虚假宣传、隐瞒风险:XX公司在宣传过程中,夸大投资项目的收益,隐瞒项目风险,误导投资者,涉嫌欺诈罪。
(3)恶意转移资金:XX公司在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过程中,恶意转移资金,涉嫌挪用资金罪。
四、案例分析1. 非法集资的危害非法集资严重扰乱了金融秩序,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
本案中,XX 公司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数十亿元,涉及投资者众多,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影响。
金融资产综合案例

风险管理得当
在投资和业务运营中,该案例重 视风险管理,通过建立完善的风 险管理体系,有效控制了各类风 险的发生。
创新驱动发展
该案例在金融产品和业务模式上 不断创新,以满足客户日益多样 化的需求,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 争中脱颖而出。
案例不足之处
监管合规问题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案例可能存在一些合规问题,如未能及时向 监管部门报备或违反相关法律法规。
技术系统落后
随着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该案例现有的技术系统可能无法满足快速 处理大量数据和交易的需求。
人才储备不足
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该案例可能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难以满 足业务扩张的需求。
金融资产综合案例
• 案例背景介绍 • 金融资产分析 • 投资策略与决策 • 风险管理与控制 • 案例总结与启示
01
案例背景介绍
公司概况
成立时间:1938年
公司名称:华润集团
01
0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03
总部地点:香港
经营范围:零售、电力、房 地产、啤酒、医药等多元化
产业
04
05
公司规模:员工总数超过30 万人,资产总额超过1万亿港
风险管理与控制
市场风险管理
利率风险管理
通过使用金融衍生品(如利率掉 期、利率期货等)或投资多元化 策略来减少利率变动对金融资产 价值的影响。
汇率风险管理
通过使用外汇交易、货币掉期等 工具来减少汇率变动对金融资产 价值的影响。
股票价格风险管理
通过投资多元化、使用止损订单 等方式来减少股票价格变动对金 融资产价值的影响。
金融业警示教育案例(2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金融业在我国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然而,金融行业也存在一些风险隐患,如违规放贷、内幕交易等。
以下是一起发生在我国某银行的违规放贷事件,旨在通过警示教育,提高金融从业人员的合规意识。
二、案例经过2018年,我国某银行在开展一项信贷业务过程中,发现一笔贷款业务存在违规操作。
经调查,该笔贷款业务由该行一名客户经理负责,在办理过程中,该客户经理违反了银行信贷管理规定,违规放贷给一名不具备贷款资格的企业和个人。
具体违规操作如下:1. 虚构贷款用途:该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时,虚构了贷款用途,将贷款资金用于企业日常经营,而非规定的项目投资。
2. 虚报贷款金额:该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时,虚报了贷款金额,实际贷款金额远高于企业实际需求。
3. 伪造贷款资料:该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时,伪造了企业财务报表、贷款申请材料等,以掩盖企业实际经营状况。
4. 违规审批贷款:该客户经理在办理贷款时,未严格执行贷款审批程序,违规审批贷款。
三、案例分析1. 违规放贷的危害违规放贷是金融行业的一大风险隐患,其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损害银行利益:违规放贷可能导致银行资金损失,影响银行资产质量。
(2)损害客户利益:违规放贷可能导致客户资金无法收回,损害客户合法权益。
(3)扰乱金融市场秩序:违规放贷可能导致金融市场出现泡沫,加剧金融风险。
2. 违规放贷的原因(1)客户经理职业道德缺失:该客户经理为追求业绩,忽视职业道德,违规操作。
(2)银行内部控制不完善:银行在信贷业务管理方面存在漏洞,未能及时发现和制止违规行为。
(3)监管力度不足:监管部门对银行信贷业务的监管力度不足,未能及时发现和查处违规行为。
四、警示教育1. 提高金融从业人员职业道德金融从业人员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严守职业道德,自觉抵制违规行为。
2. 加强银行内部控制银行应建立健全信贷业务管理制度,加强风险防控,确保信贷业务合规操作。
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配置管理案例

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配置管理案例在当今复杂而不确定的金融市场中,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管理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一个案例,探讨如何有效地管理金融市场风险,并灵活地进行资产配置。
案例:ABC投资公司ABC投资公司是一家国际知名的资产管理公司,旨在为客户提供多元化的投资选择和风险管理方案。
公司面临着来自不同金融市场的各种风险,如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等。
为了保护客户资金并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ABC投资公司需要制定适当的风险管理策略,并进行有效的资产配置。
1. 风险管理策略ABC投资公司采用了多层次的风险管理策略,以应对不同类型的风险。
首先,公司建立了完善的交易风险管理体系,通过建立风险限额和止损机制来控制市场风险。
其次,公司建立了严格的信用评估程序,以降低信用风险。
最后,公司加强了内部控制,通过培训员工和建立决策监督机制,以减少操作风险。
2. 资产配置管理为了实现客户的投资目标,ABC投资公司采取了积极的资产配置策略。
首先,公司充分了解客户的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并根据这些信息制定个性化的投资方案。
其次,公司通过分散投资组合来降低特定资产的风险,同时提高整体投资组合的回报率。
此外,公司还通过动态资产配置策略,根据市场变化和预期收益率来调整投资组合。
3. 管理案例ABC投资公司最近遇到了一项管理案例,客户A希望投资一部分资金以获得稳定的收益,另一部分投资于高风险高回报的项目。
为了满足客户的需求,公司制定了如下的资产配置方案:- 稳定收益部分:将资金分配给低风险投资,如政府债券和蓝筹股。
这些投资具有相对稳定的收益,能够满足客户对稳定回报的要求。
- 高风险高回报部分:将资金分配给新兴产业,如科技公司和初创企业。
这些投资具有较高的风险,但也有潜力获得更高的回报。
通过以上的资产配置方案,ABC投资公司能够通过稳定收益部分为客户提供一定程度的资金保障,同时通过高风险高回报部分为客户获取更大的回报潜力。
结论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金融市场风险与资产配置管理密切相关。
上市公司利用金融资产分类进行盈余管理的案例分析

39.78
3.57
681
*ST远东
655,875,000.00
0
31.37
0.49
900922 三毛B股
2,138,721,716.27
0.08
11.95
3.96
600689 上海三毛
2,138,721,716.27
0.08
11.95
3.96
600400 红豆股份
3,064,954,953.06
0.14
h
15
谢 谢
案例总结
h
16
h
4
我国金融资产相关规定
金融工具
金融工具是指形成一个企业的金 融资产,并形成其他单位的金融 负债或权益工具的合同。
金融资产
货币资金 应收款项及贷款
股权投资 债券投资
权益工具
优先股
普通 股
金融负债
短期借款 长期借款 应付债券
h
5
我 国M金ar融ke资tin产g相Di关ag规ram定
金融资产
分类
以公允价值 计量且其变 动计入当期 损益的金融 资产
2008年
219,340 0
-131 222,204 -2,733 101.25%
2009年
413,972 0
3,543 197,902 212,527 48.66%
单位:万元
2010年
340,058 0
-3,182
205,785 137,455 59.58%
h
11
Hale Waihona Puke 我国金融资产相关规定金融资产分类对上市公司的影响
可以在传统利润表的“净利润”项目后增加全面收益的内容。这样既可以与各国改 进财务业绩报告的“一表式”编报方式相吻合,也比较适合我国的具体国情。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案例研究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案例研究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金融资产盈余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
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是一种通过最大化金融资产的收益和减少风险来优化企业财务表现的策略。
在这篇文档中,我们将探讨几个金融资产盈余管理的案例,以了解企业如何利用这种策略来促进业务发展。
1. 保险公司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保险公司的核心业务是为客户提供风险保障和保险服务。
然而,它们也需要管理自己的资产,以保证企业的财务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优质金融产品来实现金融资产盈余管理。
例如,它们可以购买高收益债券、股票、房地产等,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另外,保险公司还可以利用对冲基金等复杂的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和获得更高的收益。
对冲基金是一种通过“卖空”一项投资以减少投资组合的风险的策略。
保险公司可以通过购买对冲基金来对冲内部资产的风险,从而规避潜在的亏损。
例如,安联保险公司就利用了复杂的金融工具来管理企业财务。
在全球金融危机期间,它采取了一种叫做“内部降息”的策略,这意味着把理论上的内部利率降到零。
这种策略使公司可以实现对冲保险赔付风险和其他市场风险的目的。
2. 银行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银行是金融资产盈余管理的主要实践者之一。
银行在日常业务中通过支付、借款、贷款等活动产生盈余,这些盈余需要进行有效管理以获得更高的投资回报。
银行可以通过购买国债、股票和房地产等金融产品来实现金融资产盈余管理。
此外,银行还可以通过建立对冲基金和进行技术分析来规避风险和获得更高的收益。
例如,花旗银行在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采取了一种名为“两难组合”的策略。
这种策略通过购买相反的金融产品,即同时购买和卖空同一股票,来构建保险机制。
这种策略可以规避市场风险,提高银行的财务稳定性。
3. 企业的金融资产盈余管理除了金融机构外,许多企业也正在采用金融资产盈余管理来优化自己的企业财务表现。
企业可以通过购买债券、股票和货币市场基金等金融产品来获得更高的投资收益。
公司金融案例分析

公司金融案例分析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商业环境中,公司金融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实际的公司金融案例,探讨其中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以期为读者提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该案例涉及一家中型制造业公司,面临着资金周转困难和融资成本上升的问题。
首先,公司需要进行资金需求的分析,明确资金用途和金额,以便有针对性地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
其次,公司应当审慎评估各种融资方式的优缺点,包括银行贷款、债券发行、股权融资等,综合考虑成本、风险、期限等因素,选择最适合自身发展的融资方式。
除了融资方式的选择,公司还需要关注资金运作的效率和风险管理。
有效的资金运作可以提高资金利用率,降低资金成本,增强公司的盈利能力。
而风险管理则是保障公司资金安全的重要手段,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等方面,需要建立起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提前预判和应对各类风险。
另外,公司还应当注重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透明度。
财务报表是外部投资者评估公司价值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做到真实、准确、清晰。
公司应当加强内部财务管理,规范会计核算,杜绝财务造假和违规操作,提升财务报表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最后,公司还需要注重与金融机构的沟通和合作。
良好的合作关系可以为公司提供更多的融资渠道和更优惠的融资条件,同时还能够获得更多的金融服务和支持,为公司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综上所述,公司金融管理是公司经营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到公司的生存和发展。
公司需要全面、科学地进行资金需求分析,选择合适的融资方式,加强资金运作和风险管理,提升财务报表的透明度和可信度,同时注重与金融机构的合作。
只有做好这些工作,公司才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取得持续稳健的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题的设计模式及典型案例解析(一)金融资产专题在金融资产中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是计算题的主要选材。
【典型案例1】甲公司于2005年初购入乙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3%,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该债券尚余期限5年,甲公司为此项投资支付了买价911万元,另支付交易费用8万元,甲公司有能力而且有意图将此投资持有至到期,此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内含报酬率经测算为4.86%。
该债券发行方有提前赎回的权力,2007年初甲公司预计乙公司将于2007年末赎回该债券本金的一半,剩余债券本金于到期时偿还。
2008年末该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455万元,2009年9月15日甲公司抛售该债券,售价为480万元。
请根据上述资料,作出甲公司如下账务处理:(1)2005年初购入债券时;(2)计算2005年末、2006年末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3)根据乙公司的赎回计划调整2007年初摊余成本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4)计算2007年12月31日的实际利息收益并编制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和一半本金的会计分录;(5)计算2008年末的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6)编制2008年末减值计提的会计分录;(7)编制2009年出售时的会计分录。
【答案与解析】(1)2005年初购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 1000贷:银行存款 919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1(2)计算2005年末、2006年末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相关会计分录2005年的会计分录如下:计提利息收益时:借:应收利息3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4.66贷:投资收益44.66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30贷:应收利息302006年的会计分录如下:计提利息收益时:借:应收利息3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5.38贷:投资收益45.38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30贷:应收利息30(3)根据乙公司的赎回计划调整2007年初摊余成本并作出相应的会计分录①2007年初实际摊余成本=949.04(万元);②2007年初摊余成本应为=(30+500)/(1+4.86%)1+15/(1+4.86%)2+(15+500)/(1+4.86 %)3=965.74(万元)③2007年初应调增摊余成本=965.74-949.04=16.7(万元)借: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7贷:投资收益 16.7(4)计算2007年12月31日的实际利息收益并编制2007年12月31日收到利息和一半本金的会计分录计提利息收益时:借:应收利息3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6.93贷:投资收益46.93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30贷:应收利息30收回本金时:借:银行存款5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500(5)计算2008年末的实际利息收入并编制有关会计分录计提利息收益时:借:应收利息1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 8.46贷:投资收益 23.46收到利息时:借:银行存款15贷:应收利息15(6)编制2008年末减值计提的会计分录借:资产减值损失36.13(=491.13-455)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 36.13(7)编制2009年出售时的会计分录借:银行存款480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36.13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8.87(=81-14.66-15.38-16.7-16.93-8.46)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500投资收益25【典型案例2】甲上市公司发行公司债券为建造专用生产线筹集资金,有关资料如下:(1)2006年12月31日,委托证券公司以7764万元的价格发行3年期分期付息公司债券,该债券面值为8000万元,票面年利率为4.5%,实际年利率为5.64%,每年付息一次,到期后按面值偿还,支付的发行费用20万元,发行期间冻结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为11万元。
(2)生产线建造工程采用出包方式,于2007年1月1日开始动工,发行债券所得款项当日全部支付给建造承包商,2008年12月31日所建造生产线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
(3)假定各年度利息的实际支付日期均为下年度的1月10日,2010年1月10日支付2009年度利息,一并偿付面值。
(4)所有款项均以银行存款收付。
(5)乙公司于2006年12月31日自证券市场购得甲公司改行的公司债券,面值为2500万元,支付交易费用12万元。
经测算此债券的内含报酬率为5.41%。
2007年末受市场利率提高的影响,该债券发生贬值,经测算此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2100万元,2009年3月1日乙公司将此债券出售,售价为1900万元,假定无相关税费。
要求:(1)作出甲公司有关该债券的会计处理;(2)作出乙公司有关此债券投资的会计处理。
【答案及解析】(1)甲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①甲公司每年的利息费用计算表②甲公司每年的会计分录如下:2006年12月31日发行债券借:银行存款7755应付债券——利息调整245贷:应付债券——面值80002007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借:在建工程437.38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77.38应付利息3602008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借:在建工程441.75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1.75应付利息3602009年12月31日计提利息借:财务费用445.87贷:应付债券——利息调整85.87应付利息3602010年1月10日付息还本借:应付债券——面值8000应付利息360贷:银行存款8360(2)乙公司的会计处理如下:①乙公司2006年12月31日购入甲公司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5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61.75银行存款2438.25(=7764×2500/8000+12)②乙公司2007年的利息收益计算表③2007年12月31日乙公司计提利息收益借:应收利息112.5(=2500×4.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41贷:投资收益131.91④2007年末该债券的账面余额为2457.66(=2438.25+19.41),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2100万元,发生贬值357.66万元,应作如下减值处理:借:资产减值损失357.66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357.66⑤乙公司2008年的利息收益计算表借:应收利息112.5(=2500×4.5%)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11贷:投资收益113.61⑥2009年3月1日出售该债券时:借:银行存款1900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41.23(=61.75-19.41-1.11)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357.66投资收益201.11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2500【典型案例3】甲公司于2006年1月2日购入乙公司于1月1日发行的公司债券,该债券的面值为1000万元,票面利率为10%,期限为5年,每年末付息,到期还本。
该债券投资被甲公司界定为持有至到期投资。
甲公司支付了买价1100万元,另支付经纪人佣金10万元,印花税2000元。
经计算,该投资的内含报酬率为7.29%。
要求:根据上述资料,完成以下甲公司以下业务的会计处理。
(1)2006年初购买该债券时;(2)2006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3)2006年末乙公司因债务状况恶化,预计无法全额兑现此债券的本息,经测算甲公司所持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1010万元;(4)2007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5)2008年初甲公司因持有该债券的意图发生改变,将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当日其公允价值为900万元。
(6)2008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7)2008年末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8)2009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9)2009年末乙公司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已达到事实贬值,经认定此时的可收回价值为500万元;(10)2010年初甲公司将此债券出售,售价为450万元,假定无相关税费。
【答案与解析】(1)2006年初购买该债券时;①该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入账成本=1100+10+0.2=1110.2(万元);②2006年购入该债券时:借: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利息调整110.2贷:银行存款1110.2(2)2006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备注:②=①×7.29%;③=1000×10%④=①+②-③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利息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19.07投资收益80.93(3)2006年末乙公司因债务状况恶化,预计无法全额兑现此债券的本息,经测算甲公司所持债券的可收回价值为1010万元;由于此时的摊余成本为1091.13万元,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1010万元,发生贬值81.13万元,分录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81.13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81.13(4)2007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备注:②=①×7.29%;③=1000×10%④=①+②-③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利息100贷: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调整26.37投资收益73.63(5)2008年初甲公司因持有该债券的意图发生改变,将该项持有至到期投资重分类为可供出售金融资产,重分类当日其公允价值为900万元。
借: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1000――利息调整64.76(=110.2-19.07-26.37)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83.63持有至到期投资减值准备81.13贷:持有至到期投资――成本1000――利息调整64.76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64.76(6)2008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备注:②=①×7.29%;③=1000×10%④=①+②-③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利息1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34.39投资收益65.61(7)2008年末该债券的公允价值为700万元;由于此时的摊余成本为865.61万元,相比此时的公允价值700万元,发生贬值165.61万元,由于此时没有证据表明此贬值是非暂时状态,因此应作公允价值调账处理,分录如下: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65.61(8)2009年末计提利息收益时;备注:②=①×7.29%;③=1000×10%④=①+②-③相关会计分录如下:借:应收利息100贷: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利息调整48.97投资收益51.03(9)2009年末乙公司的财务状况进一步恶化,已达到事实贬值,经认定此时的可收回价值为500万元;由于此时的摊余成本为651.03万元,相比此时的可收回价值500万元,发生贬值151.03万元,另外,此时的“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的借方余额为249.24万元(=165.61+83.36),即此暂时贬值应一并认定为正式损失,具体处理如下:借:资产减值损失400.27(=151.03+249.24)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151.03(10)2010年初甲公司将此债券出售,售价为450万元,假定无相关税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