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清代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

n n i e twn fau e , t e c b st r o e a e u i ,wae u n i igw t t h h o t r s i d s r e u n v rw trq a t e i l y tr a t q  ̄,a d s w g r c si g tc n l g n e a ep o e sn h oo y,a d a a y e a e o ee s e n n z sw trz n mi— l
放, 考虑采用农灌 , 结合生活杂用和河湖景 观利 用的方式 。
( ) 1214 5 :4 —4 .
3 工程实施后 , 从根本 上 消除农 村 污水乱 倒乱 排 的现象 , [ ] 卫小琴. ) 将 3 新农村 建设 中的环境 问题及 对策初探 [ ] 山西建 J. 提高该镇 的环境 质量 , 削减对 周 围水体 的污染 负荷 , 护饮 用 水 保 水源地 , 保护居 民身体健康 。
积虽仅半 亩 , 但空间处理得当 , 给人开 阔之感 。水岸 凹凸曲折 , 仍
花柳长廊 , 石桥小舫 , 映在 湖里 , 倒 山光水影 , 正所谓 “ 亩方塘一 半 鉴开 , 天光云影共徘徊” 。 以水组景 , 增添 了景物的柔美和妩媚 , 在水 面 自身 的处理 上 ,
也趋 于求静不喜 动 , 这既是 江南水 乡客 观现实 的表 现 , 又是 中 国
华 文明 的一朵奇葩 , 独放异彩 … 。
的主观意识境 界 。清代造 园师把 模仿 自然与 艺术 创作 结合 起 来, 使园林成为源于 自然又高于 自然 的艺术 品, 从而唤起人 们 “ 天
人合一 ” 融身 于 自然 的意识 。 ,
2 造 园艺 术
2 1 表 现 自然 .
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

文化长廊浅析中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以南京瞻园为例赵新意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谭淳月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武岳 河北农业大学园林与旅游学院摘 要:中国古典园林作为世界园林之母,以其古代匠人的精雕细琢以及文人墨客的浓厚造园艺术积淀为特色,在世界园林舞台上散发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作为我国江南古典园林的代表之作——瞻园。
也以其独特的造景艺术效果,为后世所赞叹。
本文主要以南京瞻园为例,浅析了我国古典私家园林造景手法。
关键词:古典园林;造景手法;瞻园;植物[中图分类号]:J59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1-195-011.瞻园概况瞻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夫子庙秦淮风光带核心区,坐北朝南,全园仅八亩,园林绿化面积达到15500平方米。
是南京现存历史最久的明代古典园林,以欧阳修诗“瞻望玉堂,如在天上”而命名。
瞻园也是江南四大名园之一,园内布局精巧,设计独特。
1960年刘敦桢教授受政府委托主持瞻园的修复工作。
修复后不仅保留了园林原有的格局,而且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我国优秀的造园艺术[1]。
清康熙、雍正年间袁江曾绘《瞻园图》(图二),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一座山水清幽的江南园林。
明清时期,瞻园曾以“石坡、梅花坞、平台、抱石轩、老树斋、北楼、翼然亭、钓台、板桥、木香廊、竹深处”等十八景名噪一时,目前可考的只有十二景[2]。
就如同传统的江南私家园林一样,瞻园也体现着文人士大夫阶层的向往生活、桃源之志。
寄托着他们的哲学思想和人生志趣,方寸之间体现着造园匠人的崇尚自然、淡泊、恬淡、寡欲、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由假山石、植物、水体及亭廊榭等塑造出一种文人所特有的园林意境之美。
2.造园艺术2.1置石理水“相地和宜,构园得体”,造园与自然条件、社会状况、环境因素等相结合,精心谋划、巧妙布局,方可构成佳园。
瞻园以石胜,采用山为主、水为辅的山水布局。
[1]“石令人古,水令人远,园林水石,最不可无”[3]。
园林造园手法

造景方法中国自南北朝以来,发展了自然山水园。
园林造景,常以模山范水为基础,“得景随形”,“借景有因”,“有自然之理,得自然之趣”,“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造景方法主要有:1,挖湖堆山,塑造地形,布置江河湖沼,辟径筑路,造山水景;2,构筑楼、台、亭、阁、堂、馆、轩、榭、廊、桥、舫、照壁、墙垣、梯级、磴道、景门等建筑设施,造建筑景;3,用石块砌叠假山、奇峰、洞壑、危崖,造假山景;4,布置山谷、溪涧、乱石、湍流,造溪涧景;5,堆砌巨石断崖,引水倾泻而下,造瀑布景;6,按地形设浅水小池,筑石山喷泉,放养观赏鱼类,栽植荷莲、芦荻、花草,造水石景;7,用不同的组合方式,布置群落以体现林际线和季相变化或突出孤立树的姿态,或者修剪树木,使之具有各种形态,造花木景。
7,在园林中布置各种雕塑或与地形水域结合,或单独竖立,成为构图中心,以雕塑为主体,造塑景。
借景有意识地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视景范围中来。
借景是中国园林艺术的传统手法。
一座园林的面积和空间是有限的,为了扩大景物的深度和广度,丰富游赏的内容,除了运用多样统一、迂回曲折等造园手法外,造园者还常常运用借景的手法,收无限于有限之中。
古代的实践和理论中国古代早就运用借景的手法。
唐代所建的滕王阁,借赣江之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岳阳楼近借洞庭湖水,远借君山,构成气象万千的山水画面。
杭州西湖,在“明湖一碧,青山四围,六桥锁烟水”的较大境域中,“西湖十景”互借,各个“景”又自成一体,形成一幅幅生动的画面。
“借景”作为一种理论概念提出来,则始见于明末著名造园家计成所著《园冶》一书。
计成在“兴造论”里提出了“园林巧于因借,精在体宜”;“泉流石注,互相借资”;“俗则屏之,嘉则收之”;“借者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等基本原则。
借景种类借景可分为:1,近借。
在园中欣赏园外近处的景物。
2,远借。
在不封闭的园林中看远处的景物,例如靠水的园林,在水边眺望开阔的水面和远处的岛屿。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

以竹、石会友-赏析扬州个园的造园技巧摘要:说起古典园林,人们首先想起的就是苏州园林。
然而在两百多年前,扬州的园林成就已经胜过苏州,其中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非个园莫属。
个园是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展的,结合了清代造园艺术,现如今成为园林景观中的典范。
扬州个园,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以其独特的四季假山和造石技巧闻名世界。
本文通过分析个园中竹、石元素的运用来研究个园的景观布局和造园技巧。
【关键词】四季假山、竹、叠石艺术、整体布局前言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历史上辉煌的成就,对于现代景观设计和规划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而个园作为私家园林设计中的成功案例,它在植物与山石配置上都开创了美学新形式,采用移步换景的方式,将一年四季的景色浓缩在小型的园林中,使得游人置身与自然之中,亲眼见证四季更迭。
在个园中,不仅仅四季假山的配置精妙之处值得我们推敲,园主人在植物的选择上也具有独到之处,下文以竹为例进行分析。
2、个园与竹“擢擢当轩竹,青青重岁寒。
”是形容竹子刚正不阿的精神,同时是对园主人贞洁正直、坚持自我的选择的映射。
古人性爱竹,而黄至筠却可谓是痴迷。
个园取自“竹”字的一边,也来自于园主人名字中的一部分,个园中的竹子种类丰富,超过六十种,其中包括龟甲竹、斑竹、金镶玉竹、玉镶金竹、孝顺竹、铺地竹等。
造园时,园主人对竹种的观赏性和种植技巧已经成熟地掌握。
园中乔木分散种植,主要遍布于桂花厅附近,总面积未达到园内植物总面积的五分之一。
而竹子的数量却占据了园内植物总面积的三分之一,将近两万竿。
可见园主人对竹的喜爱到达超凡脱俗的境界。
个园占地面积2.3公顷,是小型的私家园林。
个园采取前屋后院的建筑形式,竹子主要分布在花园区的北侧与东、西两侧,南侧竹子数量较少,以觅句廊为起点,围绕着桂花厅广泛分布。
竹子作为个园中最主要的造景植物,不仅在四季假山中的春景上具有象征性意义,还出现在雕花、窗户、凳子上。
在万竹园中观赏时,能够观赏到竹子的枝、叶、竿,也能够从诸多竹子中,体会到园主人的价值取向与品格。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中国园林的特征和造园手法我国的园林艺术至今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在世界园林史上占有极重要的位置,并具有极其高超的艺术水平和独特的民族风格。
由于各民族、各地区人们对风景的不同理解和偏爱,也就出现了不同风格的园林。
中国园林最为世界三大园林之一,当然有着它独树一帜的特征和造园手法。
总特征有:依山旁水,贵树名花,综合艺术;追求立意,概括提炼,力求神似;造景含蓄,耐人寻味,一点方悟;动态布局,犹如画卷,百看不厌;以情写景,以景寓情,情景交融;南北园林,互为融合,和谐统一等。
主要造园手法有: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封闭中寻求空间突破,即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划分景区和空间、“借景”的处理手法;善于利用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的各种建构筑物等。
根据中国园林的总体概况,我以几个实例来分别说明中国园林的具体特征和造园手法。
一、颐和园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为中国四大名园(另三座为承德的避暑山庄,苏州的拙政园,苏州的留园)之一,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
其规模宏大,设计精细,施工要求高,所以创造的风景亦与一般园林不同。
1、归总起来,可有三个特征:(1)气魄宏大,充分利用了天然山水风景的自然美。
气魄宏大,首先表现在占地多、规模大,常常包进了真山真水景观,能创造出宛自天开的景色。
有些是平地造园,境内没有真山真水,但经过设计师的精心设计,同样能创造出自天开的山水风景。
(2)园中套园。
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
(3)主题突出,重视多姿多彩的建筑点缀。
皇帝造园时,往往招聘全国的高级匠师,修造造型优美的建筑来作为景区的主题。
2、造园手法:人工艺术模仿自然景色。
它是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
颐和园除大量的建筑物外,还要凿池开山,栽花种树,用人工仿照自然山水风景,或利用古代山水画为蓝本,参以诗词的情调,构成许多如诗如画的景。
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方案

从对 小景 飞 虹 看
框景
建筑的门、窗、洞、或者树枝合抱成的景框内包含的景色称为框景
障景
采用山石、植物、景墙等达到遮障、分割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添景
为了增加远观眺望时的空间层次,中间或近处添加乔木或花卉 的手法便是添景。
漏景
利用漏窗、漏墙、漏屏风形成的若隐若现的景色即是漏景
夹景
以左右两侧的树丛、树干、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 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突出远景的手法称之为夹景。
去苏州园林, 事先做好功课是非常必要的! 你准备好了吗?
课
导入
程
流
目标
程
探究
练习
小结
课程目标:
1、通过对园林造园元素建筑中门、窗、廊的认识,了解苏州园林的 灵活多变、小巧精致。 2、通过对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造园手法的学习,感受到苏州 园林在空间凝造上的巧妙。 3、通过模拟场景的感受,体味苏州园林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审美 追求。 4、能利用掌握的几种常用造园手法审视周边的园林,并能形成初步 的设计构思。
空窗
半窗
长窗
和合窗
纱窗
漏窗
苏州园林——花窗
花窗美在它像一个漂亮画框!
花
窗
里
移
动
的
春
夏
四
季
冬 秋
各 形 的 门
拙政园小飞虹 法国维贡府邸
苏 感苏 请
州 曲 廊
受州
上 和 西
园 林
方里
听 题 ?
——
的的
不 走
古 典 园 林
走 廊 为
寻 相什
常 路
同么
吗 ?
是 弯
曲
的?
沧浪亭 曲径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

中国古典造园手法在现代园林中的应用摘要:我国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在园林的整体布局和设计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建造手法与现代社会人所追求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发展观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现代社会人追求的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意境。
因此,古典园林的建造手法对我国现代园林建设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古代园林造园手法现代园林应用我国具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文明,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有的文化,园林建设就是我国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园林的设计理念和造林手法如何应用到现代园林建设中,是现代园林建设者不断探索的地方。
1 我国古典园林的分类我国古典园林具有鲜明的分类特色,不同朝代的园林建设大致上可以分为三类: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
1.1 皇家园林皇家园林主要是为帝王所设计和建造的园林,是供古代帝王休憩和享乐的场所,比如说北京的颐和园、北海公园以及河北承德的避暑山庄等。
这些皇家园林的特点就是气势宏伟、规模庞大、富丽堂皇等。
因为古代皇权至上,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园林的整体设计和建设都要能够凸显皇权的象征。
这些庞大的园林设计对施工的要求相对较高。
其建设特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充分利用了大自然的山水风景;二是在园林建设中采用园中套园的建设手法,这一布局方式来自于皇帝的封建意识。
他们要看尽人间美景,就将天下名景名园搬到苑囿中来,以便就近游赏;三是比较重视富丽多彩的华丽色彩的运用;四是设计和建造的意境深远,我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和建造者多为文人骚客,任何景点的建造都十分注重意境的营造,把自己的人生经历或者情感融入景观之中,表达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态度。
1.2 私家园林私人园林也是我国古代园林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私人园林主要是封建皇室宗亲、官吏以及富商等休憩和娱乐的场所。
这些园林的特点是在规模上相对较小,常用假山假水做布置,外表设计的是淡雅素净。
私家园林在设计理念上凸显了游乐与居住紧密相结合的双重功能,古人常常将优游山水,耽乐林泉称之为“游”,而把在优美风景环境中读书、习艺、清谈和宴饮的生活方式称为“居”。
中国园林造园艺术手法的特色

中国古典园林特征/建筑思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
一般来说,中国古典园林突破空间局限,创造丰富园景的最重要的手法,是采取曲折而自由的布局,用划分景区和空间、以及“借景”的办法。 所谓曲折而自由的布局,是同欧洲大陆一些国家的园林惯用的几何形图案的布局相对而言的。这种曲折而自由的布局,在面积较小的江南私家园林,表现得尤其突出。它们强调幽深曲折,所谓“景贵乎深,不曲不深”,讲的就是这种手法。例如,苏州多数园林的入口处,常用假山、小院、漏窗等作为屏障,适当阻隔游客的视线,使人们一进园门只是隐约地看到园景的一角,几经曲折才能见到园内山池亭阁的全貌。以布局紧凑、变化多端、有移步换景之妙为特点的苏州留园,在园门入口处就先用漏窗,来强调园内的幽深曲折。至于园内的对景,也不象西方庭园的轴线对景方式,而是随着曲折的平面,移步换景,依次展开。有的则在走廊两侧墙上开若干个形状优美的窗孔和洞门,人们行经其间,它就象取景框一样,把园内的景物象一幅幅风景画那样映入优美的窗孔和洞门。
至于划分景区和空间的手法,则是通过巧妙地利用山水、树木、花卉、建筑等,把全园划分为若干个景区,各个景区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时又着重突出能体现这一园林主要特色的重点景区。例如,苏州最大的园林拙政园,全园包括中、西、东三个部分,其中中部是全园的精华所在。同时,水的面积约占全园五分之三,亭榭楼阁,大半临水,造型轻盈活泼,并尽量四面透空,以便尽收江南水乡的自然景色。园内的空间处理,妙于利用山、池、树木、亭、榭,少用围墙。故园内空间处处沟通,互相穿插,形成丰富的层次。再如北京的颐和园,它的规模很大,全园面积约3.4平方公里,它可以分成许多个景区,其中有些景区还形成大园中包小园,如谐趣园。但在这许多景区中,昆明湖与万寿山则是它的精华所在。正是这些重点的景区构成了这些园林的主要特色。各个园林不论其大小,只要主要景区很有特色,即使其它方面略有欠缺,也仍可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漏景
利用漏窗、漏墙、漏屏风形成的若隐若现的景色即是漏景
夹景
以左右两侧的树丛、树干、建筑等加以屏障,形成 左右遮挡的狭长空间,突出远景的手法称之为夹景。
抑景
好的景色可不能让你走进门口就看到。先抑后扬 的手法称之为抑景。
1
2
3
巩 固 练 习
4
5
6
小结
私家园林的造园手法: 借景、对景、漏景、障景、框景、抑景、添景、夹景等。 因地制宜,绝不讲究对称,尚自然之气
追求。 4、能利用掌握的几种常用造园手法审视周边的园林,并能形成初步 的设计构思。
空窗
半窗
长窗
和合窗
纱窗
漏窗
苏州园林——花窗
花窗美在它像一个漂亮画框!
花 窗 里 移 动 的 四 季
春
夏
冬
秋
各 形 的 门
苏 州 曲 廊 不 走 寻 常 路 ——
拙政园小飞虹
感 受 上 和 西 方 的 古 典 园 林 相 同 吗 ?
舒啸亭借西园之景
对景
从甲处观赏乙处,从乙处观赏甲处的构景方法,称之为对景。
对 景
见山楼
荷风四面亭
从对 小景 飞 虹 看
香洲 小仓浪
框景
建筑的门、窗、洞、或者树枝合抱成的景框内包含的景色称为框景
障景
采用山石、植物、景墙等达到遮障、分割景物的手法称为障景。
添景
为了增加远观眺望时的空间层次,中间或近处添加乔木或花卉 的手法便是添景。
步移景异 移步换景的审美体验 自然、社会、文化、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
去苏州园林, 事先做好功课是非常必要的! 你准备好了吗?
课 程 流 程
导入
目标 探究 练习 小结
课程目标:
1、通过对园林造园元素建筑中门、窗、廊的认识,了解苏州园林的
灵活多变、小巧精致。 2、通过对借景、框景、障景、对景等造园手法的学习,感受到苏州
园林在空间凝造上的巧妙。
3、通过模拟场景的感受,体味苏州园林以小见大、步移景异的审美
苏 州 园 林 里 的 走 廊 为 什 么 是 弯 曲 的?
请 听 题 ?
法国维贡府邸
拙政园整体布局 沧浪亭 曲径
苏州园林美在它的窗、门和走廊!
门
窗廊Biblioteka 虚实相生 = 中国山水画你知道吗?
苏州园林特别善于捉迷藏!
借景 (远借)
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手法称之为“借景”
(近借)
留园 沧浪亭
园外之水与园内之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