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合集下载

(全)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

(全)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

高考语文-文言文考试40例古今异义词古今异义词(40例)1.亲戚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或血统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

古义:内外亲属。

例: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2.妻子今义:男女两人结婚后,女子是男子的妻子。

古义:妻和子女。

例: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

(《赤壁之战》)3.中国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

(《赤壁之战》) 4.非常今义:十分、极。

古义:意外的变故。

例: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鸿门宴》)5.所以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①缘故。

②表原因的虚词。

③用来……的,靠它来。

例:①余叩所以。

(《狱中杂记》)②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师说》)6.绝境今义: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人世隔绝的地方。

例: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

(《桃花源记》) 7.无论今义:表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不要说,更不必说。

例: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8.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卑贱鄙陋。

卑,指出身低微;鄙,指为人粗野,常用作谦辞。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 9.其实今义: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古义:①它的果实。

②那实际情况。

例:①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

(《晏子使楚》)②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遗黄琼书》)10.春秋今义:①春季、秋季,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②四季的代称,一年。

③书名。

例:①天子春秋鼎盛。

(《治安策》)②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孟子·滕文公下》)11.宣言今义:①(国家、政党或团体)对重大问题公开表示意见以进行宣传号召的文告。

②宣告,声明。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教师版)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教师版)1、B卑鄙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不好今义:坏。

古义:①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

(《西门豹治邺》)②不喜欢。

例如: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不行今义:不可以。

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

(《陈情表》)2、C春秋今义:①春季和秋季,常用来表示整个一年,泛指岁月。

②时代名称。

古义: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

(《汉书》)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

(《逍遥游》)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

(《报任安书》)操持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握着,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苏武传》) 从容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古义:①言语举动适度,得体。

例如: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

(《张衡传》)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

(《中庸》)从而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并且、而且。

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师说》)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赤壁之战》)3、D地方今义: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②民间,③地区。

古义: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

(《方腊起义》)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项羽本纪》)东面今义:东边。

古义:脸朝东。

例如:东面而视。

(《秋水》)大方今义: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古义:修养很高,明白道理的人。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秋水》)大风今义:风力很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

(《捕蛇者说》)怠慢今义:冷淡;客套话,表示招待不周。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

(《劝学》)4、F风流今义:指跟男女间情爱有关的;轻浮放荡。

古义: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古今异义词积累,能考到的所有古今异义词,都在这儿了!附解题技巧

古今异义词积累,能考到的所有古今异义词,都在这儿了!附解题技巧

江(古:长江;今:江河)兵(古:士兵、兵器;今:军队-战争)②义项增多劝(古:劝勉;今:劝勉、规劝)假(古:凭借、利用;今:凭借、利用,不真)好(古:女子貌美;今:美好的感受)(2)词义缩小:今义的范围小于古义,今义一般包含在古义之中。

①范围缩小臭(古:气味;今:坏气味)丈人(古:老人;今:岳父)金就砺则利(古:泛指一切金属;今:专指黄金)瓦(古:泛指一切陶制品;今:“一种铺盖屋顶的建筑材料”称为瓦)②义项减少让(古:责备,谦让;今:谦让)怜(古:爱,怜悯;今:怜悯)③义项转移(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涕(古:眼泪;今:鼻涕)偷(古:苟且;今:偷窃)去(古:离开;今:到某地去)走(古:跑;今:步行、行走)狱(古:案件;今:监狱)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烈士”,本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现在则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④感情色彩变化(指词义反映的客观对象,由甲类事物转移到相关的乙类事物上去了)讽(古:委婉地劝告;今:讽刺)爪牙(古:武臣、得力帮手;今:坏人的党羽)恨(古:遗憾;今:仇恨)下流(古:地位或处境低下;今:品德恶劣)锻炼(古:玩弄法律陷害别人;今:锤炼)课本才是考试的重点,把课本上的东西吃透了,考试中90%翻译是没有问题的!课本上关于古今异义所有的词汇一定要记熟哦!《烛之武退秦师》1.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 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古义: 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 那人今义:妻子《荆轲刺秦王》1. 秦王购之金千斤古义:泛指金属货币今义:特指黄金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今义:遇到,碰到3.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古义:可以用来今义:表可能,能够,许可4.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处境艰难,不得志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

5.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古义:指樊将军今义:年长之人6.仰天太息流涕古义:眼泪今义:鼻涕7.将军岂有意乎古义:有这种想法今义:有“故意”之意。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的古今异义词(一)1.行李:古,出使的人,如“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今,行装。

2.师徒:古,军队士兵,如“寡君之师徒,不足以辱君矣”;今,师傅与徒弟。

3.左右:古,动词,调遣,如“惟君左右之”;今,名词,表示大约,不确定。

4.致死:古,效死命,如“有带甲五千人,将以致死”;今,导致死亡。

5.丈夫:古,男子,如“丈夫二十不娶,其父母有罪”,今,妻子的配偶。

6.其次:古,进驻,如“余何面目以视于天下乎?越君其次也”;今,次一等的。

7.行政:古,施行政令,如“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今,国家机关的管理工作。

8.地方:古,土地方圆,如“地方百里而可以王”;今,某一区域。

9.东面:古,脸朝东,如“东面而视”,今,东边。

10.面目:古,面部,如“于是河伯始旋其面目”;今,面貌。

11.至于:古,到了,达到,如“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到……结局,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到……时候,如“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今,表示另提一事。

12.大方:古,专家、学者,内行的人,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今,对财物不计较,言谈举止自然。

13.以致:古,两个词,而招致,有动词性,如“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与为一”;今,用在下半句话的开头,表示下文是上述原因所形成的结果,多指不好的结果。

14.非常:古,意外的变故,如“以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不寻常,作形容词,如“非常之谋难于猝发”;今,程度副词。

15.细说:古,小人的谗言,如“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今,详细说明。

16.足下:古,对人的尊称,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今,脚下面。

17.幼稚:古,小孩子,如“幼稚盈室,并无储粟”;今,形容头脑简单或缺乏经验。

18.人事:古,做官,如“尝从人事,皆口腹自役”;今,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19.扶老:古,竹制手杖,如“策扶老以流憩”;今,搀扶老人。

20.怀抱:古,思想抱负,如“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今,怀里抱着。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
30% Option 3
23% Option 1
第二册
稍稍宾客其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古义:渐渐。 今义:稍微。
双兔傍地走。几欲先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古义: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名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古义:只,仅仅。 今义:表转折的连词。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
良多趣味。
古义:实在,的确。 今义:良好。
或王命急宣。
古义:有时。 今义:或许,也许。
虽乘奔御风。
古义:即使。 今义:虽然。
四时俱备。
古义:季节。 今义:时间。
小雾将歇。
古义:消散。 今义:歇息。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古义:不汲汲于名利的人。 今义:无事可做的人。
古义:写文章。 今义:学生练习时所写的文章。
第五册
卒中往往语。
古义:到处。 今义:常常。
楚人怜之。
古义:爱戴。 今义:怜悯。
今亡亦死。
古义:逃跑。 今义:死亡。
比至陈。
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
会天大雨。
古义:适逢,恰巧遇到。 今义:开会,相会。
三老、豪杰皆曰
今义:讽刺。
方七百里。
古义:方圆。 今义:表形状,方形。
不习渡水故耳。
古义:罢了。 今义:耳朵。
故使人问之。
古义:副词,特意。 今义:事故、所以。
山河表里潼关路。
古义:指黄河。 今义:泛指一切河流。
何苦而不平。
古义:愁什么。
今义:表示反问语气,不值得。
古义:跑。 今义:行走。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

高考文言文常见古今异义词1.爱人:宽厚而爱人,尊贤而重士 (古义;爱百姓。

今义:丈夫或妻子。

) 2.把握:其为物身轻宜藏,在于把握(古义:手掌内。

今义:抓住成功的可靠性)3.卑鄙: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今义:言行不道德。

) 4.暴露:将士暴露数十年,所欲者土地人民耳 (古义:在野外征战。

今义:显露出来。

) 5.便宜:数上书言便宜事 (古义:对国家有利的。

今义:略。

) 6.不必:弟子不必不如师(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7.不避:今海内为一,土地人民之众,不避汤禹(今义:不亚于、不次于。

今义:不躲开)8.不起:诸府五辟,诏十至,坚卧不起 (古义:不出来做官。

今义:略。

) 9.不可:时有请立刘氏七庙者,太后问辅臣……鲁宗道不可(古义:不同意,不认可。

今义:不可以。

) 10.不过:不过数仞而下(古义:不超过。

今义:转折连词)11.北面:何不按兵柬甲,北面下事之 (古义:面向北,投降。

今义:方位名词之一。

) 12.城市: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古义:城市里做买卖。

今义:略。

) 13 成立:至于成立(古义:成家立业。

今义:略)14.处分:处分适兄意,进止敢自专 (古义:安排处理。

今义:处罚。

) 15.初一:初一交战,操军不利 (古义:刚一。

今义:衣历每月的第一天。

) 16.从容: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古义:言语、行动得体。

今义:不慌不忙。

) 17.从事:遣一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古义:下属官职之一。

今义:略。

) 18.从而:吾从而师之(古义:跟随(他)并且……。

今义:表因果的连词。

)19.聪明:耳目聪明,四肢坚固 (古义:听力好、视力好。

今义:略。

) 20.操持:卧起操持节旄尽落(古义:拿着。

今义:料理筹划)21.动摇:而齿牙动摇(古义:松动。

今义:态度不坚定)22.独立: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 (古义:与众不同。

今义:不依赖他人。

) 23.地方: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文言文阅读必备179个古今异义词汇编!

文言文阅读必备179个古今异义词汇编!

文言文阅读必备179个古今异义词汇编!《烛之武退秦师》1、贰:贰于楚也。

(古:从属二主,动词;今:“二”的大写,数词。

)2、东道主: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古: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泛指设宴请客的主人。

)3、行李: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古:使者,出使的人;今:指外出之人随身携带的物品。

)4、夫人: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古:那个人;今:尊称一般人的妻子。

)《荆轲刺秦王》5、涕: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

(古:眼泪。

今:鼻涕)6、币:持千金之资币(古:礼物。

今:货币)物6、穷困: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古义:阻塞不通,此为“处境困难”。

今义:生活贫困,经济困难)7、偏袒: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古:袒露一只臂膀。

今:袒护双方中的某一方)8、郎中:诸郎中执兵。

(古:宫廷的侍卫。

今:称中医医生)9、提: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古:投击。

今:拿着)10、股:断其左股。

(古:大腿。

今:量词,用于成条的东西)11、购:今闻将军之首。

(古义:用重金收买。

今义:购买,对象是商品)12、穷:图穷而匕首见。

(古义:穷尽。

今义:缺少钱财,古用“贫”来表示)13、假借:愿大王少假借之。

(古义:宽容,原谅。

今义:不是自己的,借用别人的)14、提: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古义:投掷,投打。

今义:用手提,无“投”之义)《鸿门宴》15、婚姻:约为婚姻(古义:儿女亲家,女方之父为婚,男方之父为姻。

今义:多指结婚的事或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6、所以:所以遣将守关者(古义;……的原因;今:因果关系连词,表结果)17、非常: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古义:意外变故。

今义:程度副词)18、河:将军战河北。

(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河流;河北:黄河以北。

)19、河南:臣战河南。

(古义:黄河以南;今义:河南省)20、鱼肉: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古义:鱼和肉,指被欺凌。

今义:略)21、再:再拜献大王足下(古义:两次;今义:又一次)22、山东:沛公居山东时(古义:肴山以东。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语总汇

初中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总汇第一册1、相委而去。

去:(古)义:离开。

(今)从所在地到别处去。

2、元芳入门不顾。

顾:(古)回头看。

(今)照顾。

3、与儿女讲论文义。

儿女:(古)子侄辈。

(今)儿子和女儿。

4、是非木杮也。

是:(古)这。

(今)表示肯定判断。

5、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书:(古)信。

(今)书籍。

6、可以为师矣。

可以:(古)可以、凭借。

(今)可能、许可。

7、饭疏食饮水。

疏:(古)粗劣。

(今)疏通、疏散。

8、饭疏食饮水。

水:(古)冷水。

(今)无色无味的液体。

9、吾日三省吾身。

三:(古)多次。

(今)数词,三。

10、问渠那得清如许。

渠:(古)它。

(今)渠道。

11、一狼径去。

去:(古)离开。

(今)往。

如:出去。

12、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几何:(古)多少。

(今)数学的一种,几何学。

13、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

国破山河在。

去国怀乡。

国:(古)国都、都城。

(今)国家。

第二册14、及鲁肃过浔阳。

及:(古)到了……的时候。

(今)以及。

15、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孤:(古)古时王侯自称。

(今)孤独。

博士:(古)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学位名。

16、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但:(古)只,仅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往事:(古)历史。

(今)过去的事。

见:(古)知道、了解。

(今)看见、看到。

17、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

更:(古)重新。

(今)更加。

18、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但:(古)只,仅仅。

(今)表转折的连词,但是。

19、策勋十二转。

转:(古)量词,勋级每升一级叫一转。

(今)转过。

20、赏赐百千强。

强:(古)多,有余。

(今)与“差”相对。

21、双兔傍地走。

走:(古)跑。

(今)行走。

22、无案牍之劳形。

形:(古)形体,身体。

(今)样子,形状。

23、陶后鲜有闻。

鲜:(古)少。

(今)新鲜、鲜美。

24、惟吾德馨。

馨:(古)品德高尚。

(今)芳香。

25、沧州南一寺临河干。

干:(古)岸。

(今)不潮湿。

26、二石兽并沉焉。

并:(古)一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古今异义词文言文古今异义词【题文】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词。

这种意义和用法的差异是在语言的演变过程中出现的,辨明这些词语的古今意思和用法,有助于增强我们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一、古今异义词的概念我们把古义和今义不相同的词叫古今异义词。

概括起来,古今异义词主要有这样几种:1、词义扩大,即今义大于古义;2、词义缩小,即今义小于古义;3、词义移,即一个词由表示某事物变为表示另外的事物;4、感情色彩发生变化;5、词义强化或弱化。

现代汉语中有些双音节词,在古代汉语中是由两个单音节词组成的短语,这类词不是太多,但一定要引起特别重视。

古今在意义上没有多大变化的词常常不是检测的内容;在现代汉语里不再使用的词,如陛下黔首等,也常常不在检测范围之内;还有一部分词,古今均用,但意义往往不同,这部分词是检测的主要对象,由于古今异义,因而最容易望文生义,以今义代古义,产生对文意的曲解。

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体。

二、古今异义词的分类1. 词义扩大指除了古代那个意义保留下来外,或古代是专指或特指,今义的范围却扩大了。

例如:(1)水由地中行,江、淮、河、汉是也。

(《孟子》)江和河在古代是专有名词,指长江和黄河。

现在扩大为用于泛指的通名了。

(2)是女子不好……得更求好女(《西门豹治邺》)古代专指女子相貌好看,不涉及品德。

而现在的好可泛指一切美好的性质,对人、事、物都可以修饰限制。

2.词义缩小顾名思义,就是词的涵义或表达的范围缩小了。

如由泛指演变为专指等等。

例:(1)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鸿门宴》)古义:河北指黄河以北,河南指黄河以南。

今义:专指河北省、河南省。

(2)何乃太区区/感君区区怀。

(《孔雀东南飞》)古义:愚拙、凡庸;真情、挚意。

今义:仅指数量少,人或物不重要。

(3) 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病梅馆记》)穷饿无聊,追购又急。

(《(指南录)后序》)古义:购买;悬赏今义:购买。

(4)金就砺则利。

(《荀子劝学》)古义:原泛指一切金属。

今义:现专指黄金。

3.词义移有的词古今词义差别很大,词义发生了移,即由表示甲事物变为表示乙事物了。

(1)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龟虽寿》)古义:指有操守有抱负的男子。

今义:专指为革命事业献身的人。

(2)哭泣无涕,中心不戚。

(《庄子》)古义:眼泪。

今义:鼻涕。

(3)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古义:指祭祀时用的牛、羊、猪等。

今义:为正义而献身。

4.感情色彩变化这是指褒贬义的变化。

例:(1)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古义:卑是指地位低下;鄙是指知识浅陋,并没有贬义。

今义:卑鄙则指品质恶劣,已变为贬义词。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荀子劝学》)古义:爪子和牙齿。

今义:坏人的帮凶,贬义词。

5. 词义强化或弱化即词所表示意思的程度等加强或减弱了。

例:恨,古义表示遗憾、不满的意思;今义表示仇恨、怀恨。

诛,最初只是责备之意(口诛笔伐);后来强化为杀戮的意思。

狠,古义是凶狠,表示的程度很深;今义表示的程度则更弱化了怨,古义表示仇恨、怀恨;今义表示埋怨、责备。

【学以致用】一、选择题1.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最接近的是()A.今齐地方千里B.微夫人之力不及此C.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答案:D2.下列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B.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C.闻道百,以为莫己若D.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答案: C3.下列各句中,加线词语与现代汉语用法相同的一句是()A.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B.养生丧死无憾C.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D.地方百里而可以王答案:A4.加点词的意义古今基本没有变化的一项是()A.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B.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C.弃甲曳兵而走D.蟹六跪而二螯答案:B二、阅读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乌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迪对曰: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李迪传》,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开奇之,曰:公辅才也。

奇妙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A.B.C.D.3.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组是()迪深厚有器局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A.B.C.D.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5.断句和翻译。

(1)用/给下列文段断句。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语迪曰: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D(A项,代词,他的/助词,表祈使语气。

B项,代词,盗贼/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C项,介词,用/连词,表目的。

D项,均为副词,表示两事情理相悖,却,反而竟然。

)3.C(题干中有两个关键词,一是对象李迪,二是特征胆量非凡。

体现其才能,说明其受到报复,体现其对皇上的忠诚。

所以A、B、D三项错,C项正确。

)4.D(A项他应为其曾祖父。

B项立即错,是仁宗即位后。

C项李迪不畏众怒错,原文只是臣莫敢言,只提及章献深衔之。

)5.(1)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2)本题考查考生对浅易文言文的理解能力,能力层级为B。

(太后)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皇帝下令不允许,但是非常赞赏他的志向。

皇帝下令不同意,但是认为他的胸襟很豪迈。

曾经在他休假时。

忽传诏书命他到东门应对皇上。

皇上将三司使马元方上奏的年出入财用数额出示给李迪看。

当时连年蝗旱灾害,问他有什么办法,李迪请求打开内藏库以资助国家费用,就可以放松赋敛,民众不会劳苦了。

皇帝说:我想任用李士衡代替马元方,等他来了,一定拿出百万金帛借给三司。

李迪说:天子在财物上不分内外,希望下诏赐给三司,以示恩德,何必说借。

皇上很高兴。

当初,皇上要立章献为皇后,李迪多次上疏进谏,认为章献出身寒微,不可成为天下人母的仪范。

章献很怨恨他。

天禧年间,李迪官拜给事中。

周怀政被杀之时,皇帝很生气,想要追究太子的罪责,臣都不敢进言。

李迪从容上奏说:陛下有几个儿子,却想这样行事。

皇上恍然大悟,因此只是诛杀了周怀政。

仁宗即位,太后参与政事,将寇准贬到雷州,以李迪朋党勾结之名义,将李迪贬为衡州团练副使。

丁谓派人逼迫他,丁谓事败,李迪做河南府知府。

来京师朝见,当时太后垂帘听政,对李迪说:您从前不想(让)我参与国家大事,大概错了。

现在我辅佐养育天子如此,你认为怎么样?李迪回答说:我受先帝厚恩,现在见到天子圣明,我不知道皇太后盛德,竞到了如此程度。

太后也很高兴。

李迪是贤能的丞相。

正当仁宗刚登基的时候,章献从上监视着朝政,很依附自己的才能,这对国家将有专制的祸患。

李迪严肃正直进言,能够使宦官和皇上亲近的人,不敢暗中观察,等待时机,实现非分之想。

而且仁宗君主的品德日渐达到,章献也保全了美好的名声。

古人所说的社稷之臣,从这里就能看到了。

【资料链接】课文中的古今异义词汇总1、蜀之鄙有二僧(《为学》)鄙:(古义:边境。

今义:品质低下。

)2、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古义:反而,难道。

今义:有看的意思;还有照管、注意的意思。

)3、卷卷有爷名(《木兰诗》)爷:(古义:指父亲。

今义:指爷爷。

)4、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木兰诗》)但:(古义:只、只不过。

今义:折连词)5、尔安敢轻吾射(《卖油翁》)安:(古义:疑问代词怎么。

今义:常用于安静、安全等)6、如是再三(《宋定伯促鬼》)再:(古义:专指第二次。

今义:常用于重复,表又一次的意思。

)7、阡陌交通(《桃花源记》)交通:(古义:交错相通。

今义:泛指交通运输或邮电事业。

)8、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妻子:(古义:是妻子和儿女。

今义:是专指男子的配偶。

)绝境:(古义:是与世隔绝的地方。

今义:是没有办法,没有出路的境地。

)9、无论魏晋(《桃花源记》)无论:(古义:更不必说。

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

)10、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如此:(古义:像这样。

今义:就是这样的意思。

)11、默而识之(《论语》十则)识:(古义:记今义:知道,认识)12、居十日,扁鹊复见(《扁鹊见蔡桓公》)居:(古义:停留、过了。

今义:居住、住所。

)13、不治将益深(《扁鹊见蔡桓公》)益:(古义:更、更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