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习题答案教案资料
《机械制图习题集》(第四版)答案

一、点、直线、平面的投影1.1 点的投影∙∙∙∙∙∙∙∙∙∙∙∙∙∙∙∙∙∙∙∙∙∙∙∙∙∙∙∙∙∙∙∙∙∙∙∙∙∙∙∙∙∙∙∙∙∙∙∙∙∙∙∙∙∙∙∙∙∙∙∙∙∙∙∙第24~24页习题1.2 直线的投影∙∙∙∙∙∙∙∙∙∙∙∙∙∙∙∙∙∙∙∙∙∙∙∙∙∙∙∙∙∙∙∙∙∙∙∙∙∙∙∙∙∙∙∙∙∙∙∙∙∙∙∙∙∙∙∙∙∙∙∙∙第25~27页习题1.3 平面的投影∙∙∙∙∙∙∙∙∙∙∙∙∙∙∙∙∙∙∙∙∙∙∙∙∙∙∙∙∙∙∙∙∙∙∙∙∙∙∙∙∙∙∙∙∙∙∙∙∙∙∙∙∙∙∙∙∙∙∙∙第28~29页习题1.4 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相对关系∙∙∙∙∙∙∙∙∙∙∙∙∙∙∙∙∙∙∙∙∙∙∙第30~32页习题1234题号:题号:56789101112131415题号:161718192021题号:2223242526272829303132333435363738391.5 换面法∙∙∙∙∙∙∙∙∙∙∙∙∙∙∙∙∙∙∙∙∙∙∙∙∙∙∙∙∙∙∙∙∙∙∙∙∙∙∙∙∙∙∙∙∙∙∙∙∙∙∙∙∙∙∙∙∙∙∙∙∙∙∙∙∙∙第33~35页习题1.6 旋转法∙∙∙∙∙∙∙∙∙∙∙∙∙∙∙∙∙∙∙∙∙∙∙∙∙∙∙∙∙∙∙∙∙∙∙∙∙∙∙∙∙∙∙∙∙∙∙∙∙∙∙∙∙∙∙∙∙∙∙∙∙∙∙∙∙∙∙∙第36~36页习题1.7 投影变换综合题∙∙∙∙∙∙∙∙∙∙∙∙∙∙∙∙∙∙∙∙∙∙∙∙∙∙∙∙∙∙∙∙∙∙∙∙∙∙∙∙∙∙∙∙∙∙∙∙∙∙∙∙第37~37页习题点、直线、平面的投影题号:404142434445464748495051题号:525354555657题号:58596061621. 已知A、B、C三点的直观图,画出它们的投影图,并将各点的坐标值填入表中。
2. 已知A、B、C各点对投影面的距离,画出它们的三面投影图和直观图。
3. 已知点A的坐标(40,15,0),画出其三面投影并作出点B和点C的三面投影。
(a)点B ——在点A右面20mm,前面15mm,上面20mm;(b)点C ——在点A左面10mm,后面15mm,上面15mm。
机械制图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共19页文档

图 第五章 组合体 习 第六章 机件常用表达方法
第七章 标准件与常用件
题 第八章 零件图
解 第九章 装配图 答 计算机绘图部分示例
课件目录 回首页 退出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原题
1p01 1p02 1p03 1p04 1p05
习题答案
1-1 1-2 1-3 1-4
习题目录 回首页 退出
习题目录 回首页 退出
第五章 组 合 体(三)
原题
习题答案
5p12 5-17-1 5-17-2 5-17-3 5-17-4
5p13 5-18-1 5-18-2 5-18-3 5-18-4
5p14 5-19-1 5-19-2 5-19-3 5-19-4
2p15 2p16 2p17
5-20-1 5-20-2 5-21-1 5-21-2 5-22-1 5-22-2 5-22-3 5-22-4
计算机绘图部分示例
10-1 11-1 12-1
12-2 13-3
示例
习题目录 回首页 退出
习题目录 回首页 退出
谢谢!
51、 天 下 之 事 常成 于困约 ,而败 于奢靡 。——陆 游 52、 生 命 不 等 于是呼 吸,生 命是活 动。——卢 梭
53、 伟 大 的 事 业,需 要决心 ,能力 ,组织 和责任 感。 ——易 卜 生 54、 唯 书 籍 不 朽。——乔 特
机械制图习题解答(高等教育出版社)
11、不为五斗米折腰。 12、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 贞秀姿 ,卓为 霜下杰 。
13、归去来兮,田蜀将芜胡不归。 14、酒能祛百虑,菊为制颓龄。 15、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
机 第一章 制图的基本知识与技能 械 第二章 点、直线、平面的投影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习题答案

2-33 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4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5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⑴
⑵
( 是)
⑶
( 是)
⑷
( 是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 否 )
习题答案
2-25 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26 △ABC平行于直线DE和FG,补全△ABC的水平投影。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27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2-30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1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32 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6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 距离相等。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7 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机械制图-第2章-点-直线-平面投影 习题答案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 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14 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机械制图_第2章_点_直线_平面的投影习题解答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 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 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 距H面12。
2-10 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 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 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 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7 求平面的侧面投影并判断平面的空间位置 该平面是 铅垂 面
2-18 求平面的侧面投影并判断平的空间位置 △ABC是 侧平 面
2-19 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2-20 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 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2-21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 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25,15,20);点B距W、V、H面分别为20、10、15; 点C在点A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在点A之上5、与H、
V面等距、距W面12。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30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1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2 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3 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4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22 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2-23 完成平面图形ABCDEFGH的三投影并回答 下面的问题。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3 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

直线、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教学目的要求:研究直线与平面以及平面与平面的相对位置关系在投影图中的投影特性和基本作图方法。
包括:平行、相交和垂直。
教学重点难点:相交关系的作图方法与步骤,及可见性的判断,线、面相对位置综合作图。
学时:3§ 1平行关系1.1直线与平面平行几何条件:如果平面外的一直线和这个平面上的一直线平行,则此直线平行于该平面,反之亦然。
投影:如果直线的投影与平面内任意一直线的同面投影平行,在空间则直线与平面平行。
根据此定理,我们可以在投影图上判断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并解决直线与平面平行的作图问题。
作图:如图5-1所示,已知b’d’∥e’f’,bd∥ef,且BD是ABC平面上的一直线,因此,直线BD∥ΔABC。
图5-1例1:过点K作一水平线,使之平行于ΔABC(图5-2)解:①在ΔABC上作一水平线AD。
(先作正面投影 aˊdˊ∥X)②过K点作直线KL∥AD。
(kl∥ad,kˊlˊ∥aˊdˊ)直线KL即为所求。
图5-2例2:过点K作一铅垂面(用迹线表示),使之平行于直线AB解:由于铅垂面的H投影为一直线,所以作铅垂面平行于直线AB,则P H必平行于ab。
1)过k作P H∥ab,与X轴交于P X点。
2)过P X点作P V⊥X轴,则P平面即为所求。
图5-31.2平面与平面平行几何条件:如果一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平面上的两条相交直线,则此两平面平行。
投影:一个平面内任意两条直线的投影分别与另一个平面内两条相交直线的同面投影对应平行,则这两个平面平行。
作图:由于AB∥A1B1,BC∥B1C1,所以平面ABC∥平面A1B1C1,如图5-4所示图5-4两平行平面的同面迹线一定平行,反之,如果两平面的两对同面迹线分别相互平行,则不能确定两平面是相互平行的。
在图5-5中两平面平行,在图5-6中两平面不平行。
图5-5图5-6§2相交关系求直线与平面的交点和两平面的交线是解决相交问题的基础。
《机械制图》教案——第二章-1 正投影理论基础

第二章正投影理论基础教学目的要求:1平行投影的性质.2正投影图的概念.本节教学目标:了解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正确理解正投影法的投影特性,能绘制简单体的三视图。
重点:投影法的基本概念,理解投影特征。
平行投影的性质.难点:绘制简单体三视图。
引入: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是学好本篇内容的关键所在,同学们在学习本篇内容的时候一定要多思多想,探讨三视图的形成原理,总结出三视图绘图的基本方法,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空间想象能力,将空间分析贯穿于本篇的学习之中,贯穿于整个机械制图课程的学习之中。
学时:0.5§1投影法1.1中心投影法一、投影法的基本概念投影:光线通过物体产生影子的现象。
(举例)投影法:就是一组射线通过物体蛇向指定平面上而得到图形的方法。
三要素:投影中心、投影线、投影面。
二、投影法的种类和特征1.中心投影法:投射线汇交于一点的投影方法。
(P30图2-2)特点:投影比实物大,立体感强。
(教师板书)适用:外观图、美术图、照相等。
2.平行投影法:投射线相互平行的投影方法。
(P30图2-3、2-4)(1)斜投影法: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倾斜时的投影。
(2)正投影法:在平行投影法中,投射线与投影面垂直时的投影。
3.平行投影的基本特征同素性、从属性不变、等比性、平行性、类似性、实形性、集聚性。
特点:①当空间直线或平面平行于投影面时,投影面上得到的右影反映直线的实长或平面的实形,具有真实性。
②当空间直线或平面垂直于投影面时,在投影面上得到的投影是:直线积聚为一点,平面积聚为一直线,即具有积聚性。
③作图方便、度量性好。
适用:广泛应用于机械制图中。
三、三视图的形成及投影规律1.三投影面的形成建立三面投影体系:为了表达物体的总体形状,通常采用互相垂直的三个投影面,建立一个三投影面体系;正投影面,用 V 表示;水平投影面,用 H表示;侧投影面,用 W表示。
三个投影面的交线 OX 、OY 、OZ称为投影轴(简称 X 、Y、Z轴)。
机械制图点直线平面的投影习题答案

2-22 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2-23 完成平面图形ABCDEFGH的三投影并回答 下面的问题。
平面ABCDEFGH是 一般位置 面。 直线EF是 水平 线。 直线FG是 侧平 线。
2-24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⑴
⑵
( 是)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 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 已知点A(25,15,20);点B距W、V、H面分别为20、10、15; 点C在点A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在点A之上5、与H、
V面等距、距W面12。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 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 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 距H面12。
2-10 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 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 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 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 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4 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5 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6 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 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机械制图习题集参考答案 第2章.pdf

2-1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
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3已知点A(25,15,20);点B 距W 、V 、H 面分别为20、10、15;点C 在点A 之左10、之前15、之上12;点D 在点A 之上5、与H 、V 面等距、距W 面12。
求作各点的三面投影并填写下表。
2-4已知直线AB 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AB ∥W 面,β=30°;点B 在点A 之下、之前。
⑵AB ∥V 面,γ=60°;点B 在点A 之下、之右。
⑶AB ⊥H 面,点B 在点A 之下。
2-5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距离相等。
2-7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距H 面12。
2-10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4过点C作直线CD与直线AB垂直相交。
2-15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6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7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8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9作正平线MN与直线AB、CD、EF都相交。
*2-20作直线MN与已知直线AB、CD、EF均相交,其中与直线AB的交点距H面15。
*2-21作任一直线MN分别与已知直线AB、CD、EF 相交于M、K、N点,且使MK=K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18 求平面的侧面投影并判断平面的空间位置 △ABC是 侧平 面
2-19 求平面上点K与点N的另一投影。
2-20 已知直线AB在两平行直线CD、EF所确定的 平面上,求作AB的水平投影。
2-21 完成平面图形ABCDE的水平投影。
2-22 已知CD为水平线,完成平面ABCD的正面投影。
2-35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36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10 求直线AB、CD的交点K。
2-11 过点C作直线CD与已知直线AB平行。
2-12 作与已知直线AB、CD平行且相距为15的直线MN,并使MN的 实长为20,点M距W面30,点N在点M之右(任求一解)。
2-13 作正平线EF距V面15,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26 △ABC平行于直线DE和FG,补全△ABC的水平投影。
2-27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两平面是否平行。
⑴
⑵
( 是)
⑶
( 否)
⑷
( 否)
( 否)
2-28 已知两平面相互平行,完成平面ABC的水平投影。
2-29 已知直线AB和CD(AB∥CD)所确定的平面 平行于△EFG,完成该平面的水平投影。
2-23 完成平面图形ABCDEFGH的三投影并回答 下面的问题。
平面ABCDEFGH是 一般位置 面。 直线EF是 水平 线。 直线FG是 侧平 线。
2-24 判断下列各图中的直线与平面是否平行(将“是” 或"否"填于括弧中)。
⑴
⑵
( 是)
⑶
( 是)
⑷
( 是)
( 否)
2-25 过点D作正平线DE平行于△ABC。
2-5 求直线AB上点K的正面投影。
2-6 在直线AB上取一点C,使其到H及V面的 距离相等。
2-7 标出交叉二直线上的重影点并判别可见性。
2-8 判断两直线的相对位置(平行、相交、交叉、垂直相交、 垂直交叉)并将答案填写在下面的括号内。
2-9 由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相交并使交点 距H面12。
2-14 作直线EF平行于OX轴,并与直线AB、CD相交 (点E、F分别在直线AB、CD上)。
2-15 过点C作一直线与直线AB和OX轴都相交。
2-16 作一直线MN,使其与已知直线CD、EF相交,同时 与已知直线AB平行(点M、N分别在直线CD、EF上)。
2-17 求平面的侧面投影并判断平0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1 求直线EF与△ABC的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2 过点A作直线AB与直线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3 过点A作正平线AM与△BCD平行并与△EFG 相交,求出交点K,并判别可见性。
2-34 求两平面的交线MN并判别可见性。
2-1 求各点的未知投影。
2-2 已知点B距点A15;点C与点A是对V面的重影点;点D
在点A的正下方15。求各点的三面投影。
2-4 已知直线AB的实长为15,求作其三面投影。
⑴ AB∥W面,β=30°; 点B在点A之下、之前。
⑵ AB∥V面,γ=60°; 点B在点A之下、之右。
⑶ AB⊥H面,点B在点A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