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对人的影响导学案

合集下载

《欧洲文化的形成》 导学案

《欧洲文化的形成》 导学案

《欧洲文化的形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欧洲文化形成的历史背景和主要阶段。

2、掌握欧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关键因素和重要影响。

3、分析欧洲文化的特点和内涵。

4、培养对欧洲文化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欧洲文化形成的主要阶段和标志性事件。

(2)古希腊罗马文化、基督教文化、文艺复兴等对欧洲文化形成的重要作用。

2、难点(1)理解欧洲文化中不同元素之间的融合与冲突。

(2)分析欧洲文化形成过程中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因素。

三、知识梳理(一)欧洲文化的起源欧洲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文明。

古希腊文明在哲学、科学、文学、艺术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

古希腊哲学家如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思想对后来的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在科学方面,古希腊人在数学、物理学和天文学等领域做出了重要贡献。

文学方面,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是西方文学的经典之作。

艺术上,古希腊的雕塑和建筑展现了高度的美感和技艺。

(二)罗马文化的影响罗马人在继承古希腊文化的基础上,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文化。

罗马法是罗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罗马的建筑风格,如罗马竞技场和万神殿,体现了其宏伟和壮丽。

此外,罗马的军事、政治和行政管理体制也对欧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基督教的传播与发展基督教在欧洲的传播对欧洲文化的形成起到了关键作用。

早期基督教在罗马帝国时期受到迫害,但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成为罗马帝国的国教。

基督教的教义和价值观影响了欧洲人的思想和行为方式。

教会在中世纪欧洲拥有巨大的权力,不仅在宗教事务上,还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生活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四)中世纪欧洲文化中世纪欧洲文化以基督教为核心,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哥特式建筑是中世纪建筑的代表,其高耸的尖顶和华丽的装饰反映了宗教的崇高和神秘。

骑士文化也是中世纪欧洲的重要特色,骑士精神强调忠诚、勇敢和荣誉。

此外,中世纪的文学作品,如《神曲》等,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宗教信仰和社会观念。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导学案

导学案
一、引入
目前,在中国社会中,有一种声音越来越被人们所关注,那就是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

相信大家也都听说过类似的论调,这时,有必要对此进行一番思考和探讨。

二、文化心态决定自信度
一个民族的自信度,往往源自自身的文化心态。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年历史的民族,其文化内涵也深深地影响着每一位中国人。

古人云,“中华之民族,情感
异常。

最是意境美,人心美。

”“天下之民,莫若华夏,天下之语,莫若中文。

”中
国文化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博大精深、优美多姿。

但是,在当今的社会,我们不得不面对实际问题。

三、文化苦衷和自信量度
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以及国际交往的日益频繁,中国在政治、文化、经济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存在着文化方面的苦衷。

传统文化的优美、深厚并没有得到足够的深入挖掘和传承,心灵空虚、价值观异化等问题越来越突出。

这也给了外界贬损中国文化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对于一个民族自己而言,这无疑是一种价值和意义的损失。

但值得期待的是,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逐步形成的人民幸福指数、文化自信度等指标,更加体现了新时代的特征和人们对未来的更加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认识到,文化自信度的提升依然需要我们的共同奋斗和不断的进取心。

四、结语
在新时代,中国人在追求民族复兴和梦想实现的全过程中,要更加努力地不断提升自信度,才能更好地适应当前的国际发展形势和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以上是我对于《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的一些思考和看法,与大家共勉。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导学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 导学案

《人类的聚居地——聚落》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能够说出聚落的含义、类型及特点。

2、理解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能举例说明环境对聚落形态、规模和建筑风格的影响。

3、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聚落的类型及特点。

(2)聚落与环境的关系。

2、难点理解环境对聚落的影响,并能分析实际案例。

三、知识梳理(一)聚落的概念与类型1、聚落的概念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包括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

2、乡村聚落(1)类型:包括农村、牧村、渔村、林场等。

(2)特点:规模较小,居民主要从事农业生产活动,如耕作、放牧、捕鱼等。

3、城市聚落(1)特点:规模较大,人口密集,居民主要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如工业、服务业等。

(2)城市的功能:具有多种功能,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等。

(二)聚落与环境的关系1、聚落的形成与发展(1)有利条件:水源充足、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交通便利等。

(2)不利条件:地形崎岖、气候恶劣、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等。

2、环境对聚落形态的影响(1)平原地区:聚落一般呈团块状,规模较大。

(2)山区:聚落一般沿河谷或山麓分布,呈条带状。

3、环境对聚落规模的影响(1)耕地多、资源丰富的地区:聚落规模较大。

(2)耕地少、资源匮乏的地区:聚落规模较小。

4、环境对聚落建筑风格的影响(1)寒冷地区:房屋墙体厚实,窗户较小,屋内有取暖设备。

(2)炎热地区:房屋墙体单薄,窗户较大,屋顶坡度较大。

(3)降水多的地区:屋顶坡度较大,便于排水。

(4)降水少的地区:屋顶多为平顶。

(三)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1、文化遗产的类型包括历史名城、古镇、古村落、古代建筑等。

2、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1)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见证,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艺术价值。

(2)有利于传承和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3)促进旅游业的发展,推动经济的繁荣。

3、保护文化遗产的措施(1)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学案

第一课_文化与社会学案

唐山市第十一中学高二年级政治导学案课题《第一课文化与社会》课型:新授课主备人:王艳军复备人:刘军审核人:王绍芹一、学习目标(一)知识目标1、识记文化的内涵。

2、理解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二)能力目标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的、辩证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重视自身文化素质的意识。

2、理解文化的地位和作用,为增强综合国力贡献力量的意识。

(四)学习重点、难点1、文化的涵义2、文化的作用二、知识结构含义: 相对于经济、政治而言的人类全部精神活动及其产品。

其中既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学、技术、语言和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

人类特有的现象特点人的文化素养是通过对社会的体验、特别是参加文化活动、接受文化知识教育逐步培养出来文化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实质: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总述: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和个人的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作用对社会影响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来源: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来自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对人影响表现:交往行为、交往方式、实践活动、认识活动、思维方式特点:潜移默化,深久持远优秀文化对塑造人生的作用:①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③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知识链接1、什么是生活中的经济现象?2、什么是生活中的政治现象?3、思考社会生活中的文化现象?四、学习过程不会填或不明白的地方用红笔标出。

自主学习部分书要详读。

第一部分、体味文化1、文化现象无时不在,无处不在。

环顾我们身边的生活,有丰富多彩的文化、文化,还有转瞬间已不再新奇的文化等。

2、文化是相对于、而言的人类全部及其。

其中,既包括、、等具有性质的部分,又包括和、、和等的部分。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2023-2024学年初中道德与法治统编版》

《延续文化血脉》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文化传承的重要性,认识文化血脉的珍贵价值。

2. 理解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3. 激发学生对文化传承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导学内容:
一、文化传承的意义
1.1 什么是文化传承?
1.2 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是什么?
1.3 文化传承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是什么?
二、文化传承的方式和途径
2.1 传统文化的传承方式有哪些?
2.2 摩登科技如何助力文化传承?
2.3 如何让文化传承更加生动有趣?
三、如何做好文化传承
3.1 如何培养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3.2 如何珍爱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
3.3 如何利用摩登科技推动文化传承?
导学活动:
一、小组讨论:请同砚们分组讨论文化传承的意义,并在班级分享自己的见解。

二、观看视频:观看关于文化传承的纪录片或短片,了解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三、文化体验:组织学生参与传统文化体验活动,如书法、绘画、剪纸等,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四、实地考察:组织学生走进博物馆、事迹等文化遗产珍爱单位,亲身感受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五、撰写心得:要求学生撰写关于文化传承的心得体会,分享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

导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进修,学生们对文化传承的重要性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增强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珍爱认识。

同时,学生们也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增强了对文化传承的理解和体验,提高了自身的文化素养和综合能力。

希望学生们能够不息传承和宏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文化血脉得以延续,为中华民族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导学案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导学案

《推动社会发展的印刷术》导学案第一课时导学目标:通过学习印刷术的历史演变和影响,了解印刷术在推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创新意识。

一、导入印刷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发明,对推动社会文明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在古代,人们要手抄书籍,费时费力,传播效率低下。

而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书籍的复制和传播变得更加便捷和高效。

本次导学活动,我们将一起探讨印刷术是如何推动社会发展的。

二、历史演变1.古代的文字复制方式在古代,人们要复制书籍、文件等文字资料,需要通过手工的方式进行绘制,效率低下,复制品质也难以保证。

2.印刷术的诞生在中国宋代,活字印刷术被发明出来,大大提高了书籍的印刷速度和质量。

后来,欧洲的高霍夫发明了活字印刷机,使得印刷术更加普及和便捷。

3.印刷术的发展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印刷术不断改进和创新,从传统的木活字印刷到现在的数码印刷技术,印刷术的应用范围和效率不断提高。

三、影响社会发展1.推动知识传播印刷术的出现使得知识的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和学习知识。

2.促进文化繁荣印刷术的普及使得文学、科学、艺术作品更容易传播和流传,促进了文化的繁荣。

3.推动科技进步印刷术的不断创新和改进,也推动了印刷技术的发展,催生了科技进步和产业升级。

四、实践应用1.印刷术在现代社会的应用现代社会中,印刷术广泛应用于印刷书籍、报纸、广告、包装等各个领域,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创新发展印刷技术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印刷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如数码印刷、3D印刷等技术的出现,为印刷行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五、总结反思印刷术作为一项重要的发明,对推动社会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通过本次导学活动,我们更加深入了解了印刷术的历史演变和影响,也培养了我们对创新的意识和历史的重视。

以上就是本次导学案的内容,希望同学们在学习中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印刷术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也能够从中汲取启示,不断提升自我。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导学案导学目标:1. 了解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2. 掌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3. 分析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4. 思考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和经受。

导学内容:一、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1. 什么是教育文化事业?2. 教育文化事业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1. 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2. 当前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现状。

三、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1. 教育文化事业对经济发展的增进作用;2. 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和谐稳定的维护作用;3. 教育文化事业对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

四、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和经受1. 每个人对教育文化事业的贡献;2. 如何承担起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

导学活动:一、小组讨论:分组讨论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每组总结出一个共识,并向全班汇报。

二、文献阅读:阅读相关文献,了解中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提出自己的看法。

三、案例分析:分析一些成功的教育文化事业案例,探讨其成功的原因和经验。

四、角色扮演:扮演不同角色,在教育文化事业中展开角色扮演活动,体会不同角色的责任和经受。

五、写作训练:撰写一篇关于教育文化事业的文章,表达个人对教育文化事业的看法和建议。

导学评判:通过本次导学活动,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教育文化事业的观点和重要性,掌握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分析教育文化事业对社会的影响和作用,思考个人在教育文化事业中的责任和经受。

同时,学生将通过小组讨论、文献阅读、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和写作训练等多种形式,提高自己的综合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对教育文化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为未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科技文化成就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科技文化成就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历史统编版》

《科技文化成就》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 了解科技在文化领域的重要作用。

2. 掌握科技对文化传承、创新和发展的影响。

3. 理解科技与文化之间的互动干系,探讨其未来发展趋势。

二、导学内容1. 科技与文化的干系2. 科技对文化的影响3. 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案例三、导学步骤第一步:导入通过展示一段古代文化遗产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思考科技与文化之间的干系,并提出问题:“科技是如何影响文化的?”第二步:进修1. 讲解科技与文化的干系:科技是文化的推动力,文化是科技的落脚点。

科技的发展推动了文化的传承、创新和发展。

2. 探讨科技对文化的影响:科技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对文化传承和发展产生了深遥影响。

3. 分析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案例:如数字化文化遗产珍爱、虚拟现实文化体验等,展示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创新和应用。

第三步: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以下问题:1. 科技如何增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2. 文化如何影响科技的发展?3. 未来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将会如何发展?第四步:总结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科技与文化的互动干系,鼓励学生关注科技文化发展的趋势,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

四、课后作业1. 撰写一篇关于科技与文化的影响的小结。

2. 收集一些科技在文化领域的应用案例,并进行简单分析。

五、拓展延伸1.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来校进行科技文化讲座。

2. 参观当地的科技文化展览或活动,了解最新的科技文化成就。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深入了解科技与文化之间的干系,培养跨学科思维能力和创新认识,为未来的进修和生活打下基础。

同时,教师应不息更新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关注科技文化发展的最新动态,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和创新潜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届高三一轮复习
专题(二十二)文化对人的影响导学案
李巧
一、导入新课
二、高考考核目标
1.从知识的考查看
本课试题立足于文化对人的影响这一主线,重点考查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特点,优秀文化的作用
2.从试题类型上看
选择题主要通过体现类题型考查文化影响人的表现、特点等,非选择题主要通过体现类、原因类和意义类三类题型,综合考查文化对人的作用和对社会的作用
三、自主复习
(抽查检测)
四、构建知识体系
五、核心问题任务清单
1、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
2、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3、如何理解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4、全面认识文化的作用
六、易错易混点
1、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各式各样的文化现象
2、对于文化环境的影响人是无能为力的
3、文化支配人们的交往行为
4、学历高低是人们文化素养的核心和标志
5、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对人的综合素质和终身发展起决定性作用
6、积极参加文化活动,是培养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
7、文化决定人的价值取向
8、优秀文化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决定作用
七、体验高考、模拟练习
M中学不唯分数论英雄,而是努力发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在鼓励学生勤奋学习的同时,设置道德之星、体育之星、科技创新之星、艺术之星、劳动之星等奖项,有针对性地评价学生,从而营造了“人人有才、个个成才”的校园文化氛围。

回答下题。

1、[2013·全国I卷]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

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

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2015海南卷]“一月一镇一场”“一月一镇一赛”“一镇
演”是海南省某县着力打造的群众文化活动模式。

县政府
积极为群众搭建表演舞台,组织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鼓
励群众自编、自导、自演文艺节目,参加演出的群众越来越
多。

县政府的做法
①体现了政府在文化创造中的主体作用
②激发了群众文化创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
③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增强其精神力量
④扩大了群众文化权益,让群众广泛享用文化成果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3、[2015·山东卷]在路遥的《平凡的世界》里,我们读出了其故乡黄土地的厚重与粗犷;在莫言的《红高粱》中,我们领略了其故乡红高粱的质朴与热烈……故乡是作家摆脱不了的存在。

这说明(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深远持久
B.优秀文学作品对经济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C.不同地域的文化渐趋融合
D.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
4、[2016·浙江卷]受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的启示,某县政府和企业把“文化车间”建设提上议事日程并积极推动企业文化建设。

政府和企业这样做的理由有
①“文化车间”建设能够丰富职工的精神世界
②“文化车间”建设会直接影响企业经济效益
③人们的精神产品源自物质载体
④文化对人的影响离不开特定的文化环境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4、[2016·江苏卷]许多科学家在回忆成长经历时,都会提起他们青少年时代读过的《十万个为什么》趣味物理学》物理学的进化》等科普作品,正是这些科普作品激发了他们对于科学探索的浓厚兴趣、埋下了科学的种子。

材料表明()①人创造了文化,文化也在塑造着人②优秀文化为人的成长提供精神食粮
③文化多样性是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④科学技术是一个民族文明程度的标志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古人削桐为琴,纳天地万物之声。

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躁静心;琴乐洁净精微,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

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乘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传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回答下题。

5、[2015·重庆卷]古琴音乐()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成为人类文化符号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6、[2017·衡水联考]“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你看那汾河的水呀,哗啦啦地流过我的小村旁。

杏花村里开杏花,儿女正当好年华,男儿不怕千般苦,女儿能绣万种花,人有那志气永不老……”这首《人说山西好风光》,是20世纪经典电影《我们村里的年轻人》的
插曲,不仅歌词蕴含了丰富的地理、文学哲学等人文知识,而且唱起它,会催人奋进,让人精神倍增这反映了
①文化对人有塑造作用②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③精神力量就是一种物质力量④传统文化是民族精神的结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7、[2015·海南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60年,雷锋当上了运输兵。

在部队这所大学校里,他写下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服的为人民服务中去。

”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雷锋的生命虽然短暂,雷锋精神却是永恒的。

1963年,毛泽东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雷锋精神自此广泛传扬。

1977年,刚入伍的郭明义代表新兵宣誓:“雷锋的路就是我的人生选择,雷锋的境界就是我的精神追求。

”几十年来,郭明义多次发起无偿献血、捐献造血干细胞、捐资助学、义务献工等活动,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中国人, 2011年他被评为“感动中国人物”。

2012年被人们称为“最美的感动年”,涌现出“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等一大批平凡的英雄,他们在不同的岗位上,用不同的方式诠释着雷锋精神,使人们在温暖和感动中产生向上的精神力量。

今天,越来越多的人成为雷锋精神的践行者。

结合材料和文化生活知识,分析践行雷锋精神对于塑造人生的作用。

八、思维建模
全面把握文化的作用-----常见设问方式
1、上述材料是如何体现文化的作用的?
2、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分析材料中做法的原因(意义)
常用答题语言
九、我的困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