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静药物

合集下载

阿普唑仑 (Alprazolam) 镇静催眠药物

        阿普唑仑 (Alprazolam)  镇静催眠药物

阿普唑仑 (Alprazolam) 镇静催眠药物阿普唑仑 (Alprazolam) 镇静催眠药物阿普唑仑 (Alprazolam) 是一种广泛应用于临床的镇静催眠药物,常用于治疗焦虑症、恐慌症、抑郁症等精神障碍。

本文将对阿普唑仑的药理作用、副作用以及正确使用该药物的一些注意事项进行探讨。

一、药理作用阿普唑仑属于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靶向中枢神经系统的伽马-氨基丁酸(GABA)受体,发挥其镇静催眠的作用。

GABA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具有抑制神经元活动的功能。

阿普唑仑通过增强GABA受体的抑制效应,从而减少大脑内神经元的活跃性,产生镇静、催眠和抗焦虑效果。

二、副作用1.常见的副作用包括嗜睡、头晕、乏力、肌肉无力等。

这些副作用一般会在用药初始阶段出现,随着身体适应药物逐渐减轻,但有些患者可能会持续感到疲倦。

2.阿普唑仑具有一定的依赖性和滥用风险。

长期大剂量使用或在没有医生指导下滥用该药物可能导致身体依赖和成瘾。

因此,必须谨慎使用,并要在医生的监管下进行剂量控制和使用时间限制。

3.此外,阿普唑仑与其他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如酒精、镇痛药等)的联合使用会增加危险性和副作用。

患者在使用阿普唑仑期间应避免酒精和其他药物的同时使用,以免引起不良反应。

三、注意事项1.使用阿普唑仑应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根据个体病情确定剂量和使用时间。

不能自行调整剂量和停药时间,以免发生副作用或戒断症状。

2.患者在服用阿普唑仑期间应注意自我观察,注意留意身体和精神上的变化。

如出现严重过敏反应、心悸、呼吸困难等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3.在特殊人群中,如孕妇、哺乳妇女、儿童和老年人等,对于阿普唑仑的使用应慎重。

这些人群在使用过程中可能会表现出特殊的反应或敏感性。

综上所述,阿普唑仑是一种常用的镇静催眠药物,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然而,在使用过程中必须注意副作用和滥用风险,并严格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正确使用。

通过合理用药,可以更好地发挥阿普唑仑的疗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麻醉科中的术中镇静药物选择

麻醉科中的术中镇静药物选择

麻醉科中的术中镇静药物选择麻醉科中的术中镇静药物选择是一项关乎病患手术期间的安全与舒适问题的重要任务。

合理选择适当的药物,能够有效镇静、减轻焦虑、降低术后疼痛以及提高手术效果。

本文将介绍麻醉科中常用的术中镇静药物,包括静脉镇静药和吸入性药物。

一、静脉镇静药选择静脉镇静药是目前麻醉科中应用最广泛的术中药物,它能提供快速、精确和可逆的镇静效果。

静脉镇静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决定。

1. 苯二氮平类药物苯二氮平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镇静药物,包括地西泮、咪达唑仑等。

它们具有良好的镇静效果,能够迅速减轻患者的焦虑和紧张情绪。

苯二氮平类药物通过调节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产生镇静和安抚作用,但是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注意患者的心肺功能和肝肾功能。

2. 阿片类药物阿片类药物包括吗啡、芬太尼等,具有镇静、止痛和呼吸抑制的作用。

在手术过程中,适当使用阿片类药物能够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并提供更好的手术条件。

然而,阿片类药物容易引起呼吸抑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情况,必要时给予适当的呼吸支持。

3.苯妥英钠苯妥英钠是一种抗惊厥药物,具有镇静和催眠效果。

它在麻醉科中常用于患者的抽搐控制和镇静处理。

但是苯妥英钠可能会引起过敏反应和心律失常,使用时需谨慎,并注意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呼吸。

二、吸入性药物选择吸入性药物是通过麻醉机向患者呼吸系统输送的药物,具有麻醉和镇静作用。

吸入性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需要来确定。

1. 七氟醚七氟醚是一种常用的吸入性药物,具有快速、可控的麻醉效果。

它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较小,能够较好地维持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稳定。

七氟醚在手术过程中广泛应用,但是使用时需要注意监测患者的呼吸、血氧饱和度和麻醉深度。

2.异氟醚异氟醚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的吸入性药物,具有良好的麻醉稳定性和镇静效果。

它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有一定的影响,使用时需要注意调整剂量和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3.笑气笑气是一种常见的吸入性药物,具有轻度镇静和麻醉作用。

镇静药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镇静药的名词解释药理学

镇静药的名词解释药理学镇静药的名词解释与药理学镇静药 (sedative) 是一类药物,用于减轻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以及帮助促进睡眠。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或其他相关信号传递系统来产生其独特的镇静作用。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镇静药的名词解释和其药理学特性。

一、镇静药的定义镇静药,又称镇定药或抗焦虑药,是一类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和催眠的功效。

它们可以被用于治疗焦虑症、失眠、紧张和焦虑所引起的肌肉紧张等症状。

镇静药可以分为不同类型,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和假性神经递质类药物等。

这些药物在药理学上有不同的作用靶点和机制,从而导致不同的镇静效果和副作用。

二、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是最常用的镇静药之一,被广泛应用于治疗焦虑症和失眠等疾病。

常见的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地西泮 (diazepam)、劳拉西泮 (lorazepam) 和阿普唑仑 (alprazolam) 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通过增强烟酸酰胺腺嘌呤盐 (GABA) 的抑制性神经传递作用而产生镇静效果。

它们通过与 GABA_A 受体结合来增加该受体的活性,从而增加神经抑制途径的抑制效应。

这种药理作用可以减轻焦虑和情绪紧张,促进放松和安眠。

苯二氮䓬类药物的副作用包括嗜睡、乏力、失去协调性、智力和注意力问题等。

此外,长期或滥用使用可能导致药物依赖性和耐受性。

三、非苯二氮䓬类药物非苯二氮䓬类药物是另一类常用的镇静药物,其化学结构与苯二氮䓬类药物不同,但也具有类似的镇静效果。

常见的非苯二氮䓬类药物包括氟哌啶醇(flurazepam)、三唑仑 (zolpidem) 和艾司唑仑 (eszopiclone) 等。

非苯二氮䓬类药物主要通过与 GABA_A 受体的亚单位结合来增强 GABA 的抑制性作用,类似于苯二氮䓬类药物的作用机制。

然而,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的结构和药理特性与苯二氮䓬类药物不同,因此在镇静效果和副作用上可能存在差异。

镇静药物的使用范围及相关知识概述

    镇静药物的使用范围及相关知识概述

镇静药物的使用范围及相关知识概述镇静药物的使用范围及相关知识概述引言:镇静药物,也被称为安抚剂或镇静剂,是一类用于缓解焦虑和恐惧感、产生放松效果的药物。

它们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医学、牙科、心理治疗等。

本文将概述镇静药物的使用范围以及相关知识,以帮助读者对这一类药物有更清晰的了解。

一、镇静药物的广泛应用镇静药物被广泛应用于以下几个领域:1. 医学领域在医学领域,镇静药物被用于减轻手术时的焦虑和恐惧感。

对于那些对手术感到紧张的患者,镇静药物可以帮助他们放松,从而更好地配合医生进行治疗。

2. 牙科领域牙科治疗往往让患者感到紧张和恐惧。

镇静药物在牙科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患者放松,减少痛苦感,并提高治疗效果。

3. 心理治疗领域在心理治疗中,镇静药物通常用于减轻焦虑症、抑郁症等疾病所产生的恐惧和紧张感。

它们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参与治疗,并促进疾病的康复。

二、常见的镇静药物类型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镇静药物类型:1. 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安定、地西泮)苯二氮䓬类药物是一类常见的镇静药物,常用于缓解焦虑和恐惧感。

它们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神经递质传递来产生镇静效果。

2. 巴比妥类药物(如酚巴比妥酸盐)巴比妥类药物在医学领域被广泛用作镇静剂。

它们具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活动的作用,可以帮助患者放松。

3. 苯甲二氮䓬类药物(如艾司唑仑、劳拉西泮)苯甲二氮䓬类药物是一类常用的抗焦虑药,也具有镇静作用。

它们通过调节神经递质的活动来减轻焦虑和紧张感。

4. 睡眠类药物(如氯硝西泮)睡眠类药物具有镇静和催眠作用,在医学领域常用于治疗失眠和睡眠障碍。

它们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帮助人们放松并入睡。

三、使用镇静药物的注意事项在使用镇静药物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遵医嘱使用在使用镇静药物之前,应咨询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意见,并遵循其指导。

他们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出合适的药物种类和剂量。

2. 避免滥用镇静药物具有一定的药物依赖性,容易造成滥用的风险。

镇静药物种类及应用

镇静药物种类及应用

镇静药物种类及应用镇静药物是一类用于减轻焦虑、恐惧和紧张情绪的药物。

它们通过调整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来产生镇静和放松作用。

镇静药物可以用于多种应用,例如手术前和手术过程中的镇静、睡眠障碍的治疗、癫痫和精神障碍的控制等。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镇静药物及其应用。

1. 苯二氮䓬类药物(Benzodiazepines):这是一类常用的镇静药物,包括安定(Diazepam)、安眠药唐纳唑仑(Zolpidem)等。

它们通过增加神经传递物质γ-氨基黄酸(GABA)的效应来产生镇静、抗焦虑和肌肉放松的效果。

它们常用于手术前的镇静以及焦虑和恐惧症状的控制。

2. 酮替芬(Ketamine):这是一种非常强效的镇静药物,它通过抑制谷氨酸神经传递系统来产生麻醉和镇静作用。

酮替芬常用于复杂手术、疼痛治疗以及治疗抑郁症等。

3. 氟他胺(Fluoxetine):这是一种选择性血清素再摄取抑制剂(SSRI),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和焦虑症。

它通过增加血清素在神经元间的浓度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消除焦虑。

4. 巴比妥类药物(Barbiturates):这是一类非常强效的镇静药物,包括沙替啶(Thiopental)和苯巴比妥(Phenobarbital)等。

它们通过增强GABA受体功能来产生镇静和催眠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主要用于手术麻醉和癫痫控制。

5. 氯硝西泮(Clonazepam):这是一种抗惊厥药物,常用于治疗癫痫和惊厥障碍。

它通过增强GABA-A受体功能来减少神经兴奋性,从而控制癫痫发作。

6. 氟硝西泮(Flunitrazepam):这是一种非常强烈的镇静和催眠药物,常用于手术前的镇静和短期治疗失眠。

然而,它也因其滥用潜力而被列为受控药物。

7. 氟哌啶醇(Flupentixol):这是一种典型抗精神病药物,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来减少神经传递物质的作用,从而减轻精神病患者的症状。

它也具有一定的镇静和抗焦虑作用。

总结起来,镇静药物的种类和应用广泛。

镇静药的分类及应用

镇静药的分类及应用

镇静药的分类及应用镇静药是一类药物,主要用于减轻焦虑和紧张感, 减轻压力和恐惧感,调节情绪,促进睡眠等。

根据其药理作用和化学结构的不同,镇静药可以分为多个不同的分类,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安定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抗组胺药物、抗焦虑药物等。

1. 苯二氮卓类药物这是一类最常见的镇静药物,其代表性药物是地西泮(Valium)。

这类药物通过增加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递质GABA(γ-氨基丁酸)的活动来产生药理作用。

它们具有抗焦虑、抗惊厥、肌肉松弛和镇静作用。

除了治疗焦虑和紧张,它们还可以在手术前和手术中的镇静和催眠状态下使用。

2.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酸盐是另一类用于镇静和催眠的药物。

它们通过增强GABA的药理活性,与GABA受体结合,并增加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性作用。

巴比妥类药物(如苯巴比妥)在治疗癫痫发作,减少肌肉紧张性疾病的症状,以及作为镇静剂和催眠剂使用都取得了成功。

3. 抗组胺药物抗组胺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过敏症状,比如过敏性鼻炎。

它们通过阻断组胺H1受体而产生药理作用,从而减少过敏反应。

这类药物常用的分为两代。

第一代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可以引起镇静和嗜睡的副作用,所以也被广泛用于做为镇静剂。

第二代抗组胺药物(如氯雷他定)则对中枢神经系统无显著的影响,所以被广泛用于治疗过敏症状,并且不会造成嗜睡和镇静的副作用。

4. 抗焦虑药物抗焦虑药物主要用于治疗焦虑和紧张。

常见的抗焦虑药物包括苯二氮卓类药物(如劳拉西泮)、选择性5-HT1A受体激动剂(如新碱、帕罗西汀)和β受体阻滞药。

这些药物可以减少焦虑和紧张感,提高心情和平静。

总体而言,镇静药物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中,在不同的疾病和情况下起到了重要作用。

它们帮助患者减轻焦虑和紧张,促进睡眠,缓解疾病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但是,尽管这些药物具有明显的疗效,但也存在着一些副作用和风险,比如药物依赖性、嗜睡和镇静。

因此,在使用镇静药物之前,医生需要充分评估患者的状况和需要,并采取适当的剂量和使用方式。

镇静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镇静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

镇静药物用法与用量详解镇静药物是一类常见的药物,在医疗领域被广泛应用。

它们能够减轻焦虑、紧张和恐惧情绪,同时帮助患者放松身心,促进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

本文将详细介绍镇静药物的用法与用量。

一、口服镇静药物口服镇静药物是最常见的一种药物给药方式,适用于大部分患者。

它们通常以药片或者口服液的形式,患者可以通过口腔直接摄入。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

1. 安定类药物安定类药物是一类广泛使用的口服镇静药物。

常见的包括地西泮、劳拉西泮等。

这些药物具有镇静、抗焦虑和抗抑郁的特点。

一般来说,成人的初始剂量为每天2-5毫克,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

2. 苯二氮䓬类药物苯二氮䓬类药物也是口服镇静药物的常用代表。

它们常常用于治疗焦虑和失眠。

常见的有安眠药地扎宾和唑吡坦等。

这些药物的用量一般需要根据患者具体情况来决定,建议首次使用时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到有效剂量。

二、肌肉注射镇静药物除了口服给药,肌肉注射也是常用的一种途径。

这种给药方式适用于无法口服或者需要快速镇静作用的患者。

1. 普鲁帕鸦片类药物普鲁帕鸦片类药物可以通过肌肉注射快速产生镇静效果。

常见的有芬太尼和哌替啶等。

注射剂量通常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重和需求来确定,但一般建议初始剂量不超过40微克。

2. 巴比妥类药物巴比妥类药物常用于肌肉注射镇静,可以产生强力的镇静作用。

常见的有戊巴比妥钠等。

这类药物剂量需要谨慎控制,过量使用可能会导致昏迷和呼吸抑制等严重副作用。

三、静脉输液镇静药物静脉输液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镇静药物给药方式,适用于紧急情况或者需要密切监护的患者。

1. 丙泊酚丙泊酚是一种起效迅速、作用时间短暂的镇静药物。

通常通过静脉滴注给药。

给药剂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一般从较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

2. 吗啡类药物吗啡类药物可以通过静脉输液产生强力的镇静和止痛效果。

常见的有芬太尼和瑞芬太尼等。

这些药物的剂量需要谨慎控制,过量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呼吸抑制风险。

镇静药物的使用指南和安全注意事项

镇静药物的使用指南和安全注意事项

镇静药物的使用指南和安全注意事项镇静药物是一类广泛应用于手术、紧急治疗和其他医疗场景的药物,其作用是让患者保持镇静、减轻焦虑和缓解疼痛。

这些药物在医疗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它们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

因此,正确的使用和遵守安全注意事项非常重要。

本指南将详细介绍镇静药物的使用指南和安全注意事项。

一、合理使用镇静药物的指南1. 医生医嘱:镇静药物的使用应该基于医生的医嘱,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身体状况和需求来决定是否需要使用镇静药物以及具体使用的药物和剂量。

2. 选用适当的镇静药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在各类镇静药物中选用最适合的一种或者组合使用。

常见的镇静药物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阿片类药物以及非苯二氮䓬类药物等。

3. 药物配伍正确:对于那些需要同时使用多种药物的患者,要注意药物的相互作用和配伍禁忌,避免产生不良反应或减效。

4. 注意剂量和给药途径:严格按照医嘱使用药物,并在使用过程中注意准确计算剂量。

给药途径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包括口服、注射、静脉注射和吸入等。

5. 药物储存和保管:储存药物时要注意温度、湿度和光线等因素,避免药物受损或变质。

同时,要将药物放置在儿童无法触及的地方,确保用药的安全性。

二、镇静药物的安全注意事项1. 注意个体差异:不同的人对镇静药物会有不同的反应,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者其他副作用。

个体差异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重视,以确保患者的安全。

2.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在使用镇静药物期间,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定期监测是必要的,包括血压、心率、呼吸等。

及时发现并处理任何异常情况,以避免产生严重后果。

3. 注意药物的滥用和依赖性:一些镇静药物具有成瘾性和药物滥用的风险,医务人员需要警惕患者是否存在药物滥用的倾向,避免因药物滥用造成意外问题。

4. 深入了解药物的副作用:对于使用镇静药物的患者,医务人员需要提前告知患者可能出现的副作用,以及如何应对和处理这些副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镇静催眠药中毒占药物中毒的第一位。

在临床上处理此类中毒患者中也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多数况等不甚了解所至。

首先应对症治疗,诊断清楚才可能采取针对性治疗或特异性治疗。

镇静催眠药中毒疾病概述镇静催眠药中毒(poisoning of sedativehypnotic drugs)是由于服用过量的镇静催眠药而导致的一系列中枢镇静催眠药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药,具有镇静、催眠作用,过多剂量可麻醉全身,包括延脑中枢。

镇静催眠减退、共济失调、发音含糊不清、步态不稳、眼球震颤、共济失调、明显的呼吸抑制。

疾病类型镇静催眠药中毒分急性中毒和慢性中毒。

急性中毒是指在短期内服用大量这类药物而造成的病症﹔慢性中毒依赖性,从而不断增加用药量,一旦中止用药,即出现不同程度的药物戒断症状的现象。

一、急性中毒由于这类药物临床应用广泛且易於获得,故急性中毒已为临床所常见。

多发生於蓄意自杀者,偶尔也可见于死亡者约占0.5~12%。

死亡的发生不仅取决於所服用药物的剂量,而且与抢救措施及时与否以及病人对药物的敏(一)巴比妥类中毒在服用大量巴比妥类药物后,病人可出现头痛、头晕、意识模糊、言语不清、共济失调、嗜睡、昏迷等。

其反反射亢进,当抑制程度进一步加深时,表现为反射减弱或消失,巴宾斯基氏症往往阳性,中毒早期瞳孔缩小,光可出现异常波型。

中毒早期表现呼吸浅快或浅慢,晚期可出现潮式呼吸。

由于药物直接抑制延脑的呼吸及心血管造成了动静脉扩张,心缩力下降,交感神经节及血管平滑肌受抑制,从而导致病人出现脉搏细弱、皮肤湿冷、血肾脏缺血,病人可出现少尿甚至无尿。

体温可下降至32℃。

呼吸衰竭、循环衰竭、肾功能衰竭以及肺部并发症(肺大剂量巴比妥类药物可直接造成大脑皮质及基底神经节的损害,同时使肝脏、肾脏及毛细血管发生脂肪变性摄入10倍以上催眠剂量的药物,可导至严重中毒。

半效期短、脂溶性强的巴比妥类药物比半效期长、极性大者具往还来不及抢救,病人就已进入呼吸循环衰竭状态。

一般说来,苯巴比妥的单剂致死量约为6~10g,而速可巴比或其他中枢抑制剂存在,致死量更小。

(一)苯二氮草类中毒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较轻,主要症状是嗜睡、头晕、言语含糊不清,意识模糊、共济失调,很少出现严重的症时服用了其他镇静催眠药或酒等。

(二)非巴比妥非苯二氮草类中毒症状与巴比妥类中毒相似,但也各自有些特点。

1、水合氯醛中毒可有心律失常、肝肾功能损害。

2、格鲁米特中毒意识障碍有周期性波动,有抗胆碱能神经症状,如瞳孔散大等。

3、甲喹酮中毒可有明显的呼吸抑制,出现锥体束征如肌张力增强,腱反射亢进,抽搐等。

4、甲丙氨酯中毒常有血压下降。

二、慢性中毒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的患者可发生慢性中毒,除有轻度中毒症状外,常伴有精神症状。

(一)意识障碍和轻躁狂状态出现一时性躁动我按和意识朦胧状态,言语兴奋,欣快、易疲乏、伴有震颤、咬字不清、步态不稳等。

(二)智能障碍记忆力、计算力、理解力均有明显下降、工作学习能力减退。

(三)人格变化病人丧失进取心,对家庭和社会失去责任感。

三、戒断综合症长期服用大剂量镇静催眠药的病人,突然停药或迅速减少药量时,可发生戒断综合症,主要表现为植物神经(一)轻症最后一次服药后1d内或数日内出现焦虑、易激动、失眠、头痛、厌食、无力、震颤。

2—3d后达到高峰,恶(二)重症突然停药后1—2d,有的药物停用7—8d后出现癫痫样发作,有时出现以幻觉、妄想、定向力丧失,高热为特患者用药多在治疗量5倍以上,时间超过1个月,用药量大,时间长而骤然停药者症状严重,滥用巴比妥类者躁狂状态者较多,滥用苯二氮卓类者停药后发病较晚,原因可能与中间代谢产物排出较慢有关。

症状较轻、以焦病理生理一、药代动力学镇静催眠药据具有酯溶性,其吸收、分布、蛋白结合、代谢、以及起效时间和作用时间,都与药物的酯溶性经系统,起效快,作用时间短、成为短效药。

二、中毒机制近年研究苯二氮卓类的中枢神经抑制作用,认为该类药的作用与增强r-氨基丁酸(GABA)能神经的功能有关体,氯离子通道组成的大分子复合物,苯二氮卓类与苯而氮卓受体结合后,可加强GABA与GABA受体结合的亲和对突涂后的抑制功能。

巴比妥类对GABA能神经有与苯二氮卓类相似的作用,但由于两者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有所不同,作用也绪和记忆力,巴比妥类分布广泛,但主要作用于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而引起意识障碍,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催眠到麻醉,以至延脑中枢麻痹,非巴比妥非二氮卓类镇静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与巴比妥类相似的作用。

三、耐受性、依赖性和戒断综合症各种镇静催眠药均可产生耐受性,依赖性、因而都可引起戒断综合症,发生机制尚未完全阐明。

长期服用苯因之一,长期服用苯二卓类突然停药时,发生苯二氮卓受体浓度上调而出现戒断综合症,巴比妥类、非巴比妥类重,发生依赖性的证据是停药后发生戒断综合症,戒断综合症的特点是出现与药理相反的症状,如停用巴比妥类障碍。

镇静催眠药可有交叉耐受,致死量不因产生耐受性而又所改变。

诊断检查(一)检查1、血液、尿液、胃液中药物浓度测定对诊断有参考意义,血清苯二氮草类浓度测定对诊断帮助不大,因活性代谢物半衰期及个人药物排出速度不2、血液生化检查葡萄糖、尿素氮、肌酐、电解质等。

3、动脉血气分析(二)诊断镇静安眠药急性中毒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对预後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根据病人用药史、症状及物中毒。

尤其对於蓄意自杀者,某种镇静安眠药往往不是唯一的中毒剂,例如可能同时还服用了大量酒精。

在这液(血、尿、胃液等)中化学物质的鉴定。

1、急性中毒有服用大量镇静催眠药史,出现意识障碍和呼吸抑制和血压下降,胃液、血液、尿液中检出镇2、慢性中毒长期滥用大量催眠药,出现轻度共济失调和精神症状。

3、戒断综合症有长期滥用催眠药史,突然停药或急速减量,出现焦虑、失眠或癫痫发作和谵妄。

(三)镇静催眠药中毒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1、急性中毒与其他昏迷疾病相鉴别询问有无高血压病,癫痫、糖尿病、肝病、肾病等既往史及一氧化碳、酒精有机溶剂等毒物接触史、检查有必要的实验室检查,综合考虑,可作出鉴别诊断。

2、慢性中毒与躁郁病相鉴别慢性中毒的轻躁狂状态病人易疲乏,并伴有震颤,步态不稳等。

3、戒断综合症与神经精神病相鉴别原发性癫痫以往有癫痫发作史,精神分裂症、酒精中毒引起的震颤谵妄、前者有既往史、后者有长期酗酒或治疗方案一、急性中毒的治疗处理多个受抑制的器官,使其维持正常功能,直到机体将药物代谢和排出。

(一)维持昏迷患者的生命功能1、保持气道通畅深昏迷患者气管插管,保证系如足够的氧和排出二氧化碳。

2、维持血压急性中毒出现低血压多由血管扩张,应输液补充血容量,如无效、给予多巴胺。

3、心脏监护心电图监护、如出心律失常、给予抗心律失常药。

4、促进意识恢复给予葡萄糖、维生素B1,纳洛酮。

据报道,试用纳洛酮有一定疗效,每次0.4—0.8mg静(二)清除毒物1、洗胃。

2、活性炭对吸附各种镇静催眠药有效。

3、强化碱性化利尿用呋喃米和碱性液,只对长效类苯巴比妥有效。

4、血液透析、血液灌流对苯巴比妥有效,危重病人可考虑应用,对苯二氮卓类无效。

(三)特效解毒疗法巴比妥类中毒无特效解毒药,氟马西尼是苯二氮卓类拮抗剂,能通过竞争抑制苯二氮卓受体而阻断苯二氮卓需要时重复注射,总量可达2mg。

(四)治疗并发症1、肺炎昏迷混这可发生肺炎,应常翻身,拍背、定期吸痰,针对病原菌给予抗生素治疗。

2、皮肤大疱防止肢体压迫,清洁皮肤,保护伤面。

3、急性肾功能衰竭多由休克所致,应及时纠正休克,如已进入无尿期,应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五)支持治疗抢救镇静安眠药的急性中毒以支持疗法为主。

以前人们用中枢兴奋药对抗镇静安眠药的中枢抑制作用,但效护、全面支持以及透析或灌注疗法,死亡率可降至2%以下。

这一治疗方案适用於所有镇静安眠药中毒,具体措施去除尚未吸收的毒物。

在服药後24小时以内,应洗胃,有人建议,即使24小时以上,也可考虑常规洗胃。

还物的吸入。

对於昏迷病人应否洗胃尚有争议。

有人提出用活性炭吸附胃中残存药物,但也有人对其有效性提出疑连续监护。

首先确定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後对病人实行连续细致地观察监护,以便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观察及时测定病人血中电解质,做血气分析及测定中心静脉压,心电图、胸部X射线摄片和尿量尿质等,对於指导抢维持呼吸。

保持病人呼吸道通畅,给予吸氧,必要时采用气管插管或人工呼吸机进行辅助呼吸。

预防和治疗维持血压。

在严重中毒时,循环衰竭常常构成主要危险。

用晶体液(如5%葡萄糖盐水)或胶体液(如人血白蛋而且使尿量增加,有利於毒物排出。

大量输液时,应以中心静脉压作为监测指标。

必要时可使用多巴胺。

也有人提使用洋地黄增强心脏功能。

去除体内毒物。

透析疗法对於去除体内毒物比靠机体本身内源性机制快得多,但并非所有中毒病人都需要透效巴比妥及多数其他镇静安眠药效果好。

对於短效巴比妥则应采用活性炭或离子交换树脂血液灌注法。

腹膜透析只对主要从肾脏排泄的长效巴比妥有效,而对短效巴比妥及其他药物无效。

由休克或缺氧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性肾功能衰竭。

因此有必要采用渗透性利尿剂,使病人每天尿量维持在8~14L。

抗感染。

不主张给予预防性抗菌药。

若发生吸入性肺炎等感染症,应给予有效抗菌药。

解毒药。

无特效解毒药。

过去常用中枢兴奋剂,但疗效不确切,且常带来更为严重的副反应,已不多用。

应用较广的镇静安眠药有安定类药物、眠尔通、安眠酮、导眠能、水合氯醛等。

它们造成的中毒参见表几种的存在,表中所列数据仅指一般情况,而每一具体病人可能会显示出很大差异。

二、慢性中毒(一)逐步缓慢减少药量,停用镇静催眠药。

(二)请精神科医师会诊,进行心理治疗。

几乎所有的镇静安眠药在其长期使用过程中都会产生耐受性和依赖性,只是程度不同。

由于耐受性的作用,对药物产生依赖性以後,一旦突然停药则出现程度不同的戒断症状。

轻者表现睡眠紊乱、多梦、焦虑、兴奋、大压上升、震颤、脉搏呼吸加快、不安、谵妄甚至惊厥(即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兴奋的表现)。

也有的出现中毒性精神症状可以作出诊断。

三、戒断综合症治疗原则是用足量镇静催眠药控制戒断症状,稳定后,逐渐减少药量以至停药,具体方法是将原用短效药换可调换成另一类药物,地西泮10—20mg或苯巴比妥1.7mg/kg,每小时一次,至戒断症状消失,由此计算出所需逐渐减少剂量,每次给药前观察病人,如不出现眼球震颤共济失调、言语含糊不清,即可减少5%—10%,一般泮使病人安静。

对於严重的戒断症状,应立即给予适量的速效镇静安眠药加以缓解,同时开始给予长效镇静药,而后在病情之间存在著交叉耐受性,且病人常同时服用数种药物,如酒精与安眠酮合用时,毒性及中毒危险性便大大增加。

现了对药物的滥用,这不仅是一个医学问题,而且也构成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慢性中毒还表现在长期用药对实质转氨升高、黄疸、蛋白尿、皮疹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