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合集下载

(新)部编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附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附答案

(新)部编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测试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27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文本解读肯定要进入文本的内部,倾听文本语言非常细微的声响。

但是,由于文本的意蕴隐藏得很深,有时仅从“这一篇”中无法发掘更加丰富、更有价值的意义,这时就需要我们放开视野,本着基于文本、超越文本而又不偏离文本的原则,尝试在“这一篇”的基础上进行横向延伸与纵向拓展,进行互文性文本解读。

文本解读就是分析,而分析就是揭示问题和矛盾。

不少文本的问题和矛盾需要寻找相关文本来作合理阐释,这时,阐释文本就构成了互文本。

例如,《愚公移山》中有这样一个为人所忽视、也令人费解的细节:“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

为什么操蛇之神“惧其不已”,而帝则“感其诚”呢?也就是说,同样是神,在对待愚公的态度上为何呈现出如此大的差异?对此,东晋玄学家张湛在《山海经》中这样注释,操蛇之神就是山海之神,他们“惧其不已”就是怕愚公如此坚持下去会改变原有的山海形貌,无山,山神居何处?无海,海神司何海?因此,帝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如此一来,单就文本本身所传达的信息看,只强调“愚公精神”的观点是一种不全面的理解,忽视了文本隐含着的多重信息、意义的表达。

而通过张湛的阐释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还可以读出这则寓言蕴含保护自身居住环境生态的意义。

利用互文性文本解读,得出的意义我们称之为文本的“互文性意义”,互文性意义并不完全就是文本本身的意义,从这个层面上讲,互文性文本解读利用构成文本与文本之间的差异关系,符号与符号之间的差异性,造成了文本的意义延宕,消解了文本的意义中心,让文本充满了复义。

因此,互文性理论,使我们的文本解读有了新的解读视角和更多的支撑与依傍,也为我们多元解读文本指明了新的方向与思路。

材料二:人类的一切活动都始于摹仿,文学创作同样也不例外。

“借鉴已有的文本可能是偶然或默许的,是来自一段模糊的记忆,是表达一种敬意,或是屈从一种模式,推翻一个经典或心甘情愿地受其启发。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及答案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测试卷第Ⅰ卷阅读题 (共71分)甲必考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说“霾”樊良树霾为何物?我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释义说:“风雨土也。

从雨貍声。

《诗》曰,‘终风且霾’”。

风雨交加,裹挟大地的尘土,伴随像貍一样的尖利声音,给人造成很大的压迫感。

这里,霾是充满流动力量的一种自然现象。

《诗经邶风》中有“终风且霾”,说的是一位女子耳闻目染交替演进的四种天象——“终风且暴”“终风且霾”“终风且曀(yì,阴沉而有风;昏暗)”“曀曀其阴”,不由忧从中来。

暴,大风迅疾猛吹;霾,狂风席卷扬尘;曀,狂风遮天蔽地;阴,天色阴沉黯淡。

四种天象,紧锣密鼓,层层加码。

携带尘土的霾,带土黄或橘黄色,让能见度大为降低。

终风且霾”,是否为今天人们所说的沙尘暴,我们尚难以得知。

不过,席卷尘土的霾,古已有之,当无疑义。

在长江流域,“终风且霾”的几率,微乎其微。

彼时,江南水乡泽国,山林莽原,到处都为生机盎然的树林、湿地、河流、湖泊。

霾,在此时的南方文献中略有涉及。

屈原《九歌国殇》——“霾两轮兮絷四马”,此处的霾,同埋,战车的两轮埋在土中,裹足不前。

霾的这个意义,与北方文化经典《诗经》中的“霾”有所不同,但并不让人觉得突兀,恰为中华文明丰富多彩的语言表征。

在后世的汉语表达中,霾,屡屡出现。

如唐代陆龟蒙“夫子又继起,阴霾终廓如”。

杜甫“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涨沙霾草树,舞雪渡江湖”“洒落唯清秋,昏霾一空阔”。

自造字伊始直至19世纪末,霾的意义变化不大,始终在农业社会徘徊。

发端于20世纪上半叶的《辞海》对其的解释是“大气混浊态的一种天气现象”,也看不出霾对身体有多大伤害。

再大的风吹起尘土,不过是原生态的尘土罢了。

此时,中国的大多数地方尚未进入工业化门槛,城市的体量无法同今天相提并论。

当伦敦、曼彻斯特等工业革命重镇率先饱受空气污染,中国的不少地方仍然为一派田园风光,空气中都弥漫着一种泥土味。

人教a版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word文档

人教a版高二上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10页word文档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120分钟,满分150分)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水泊梁山所建立的是一个义的王国。

不管是忠义堂还是聚义厅,都是以义为最高原则的。

在江湖上,被无条件认同的这种义的原则是与官方所奉行的权利和财产的等级制相抗衡的。

“替天行道”大旗下所建立的,就是这种义的理想国。

在这种理想王国中,人人在精神上都像兄弟一样平等,但也不是没有等级,不过不是以财产和政治权力来划分的,而是以义。

在两类义士(仗义疏财的和拔刀相助的)中尤以仗义疏财者占有最高的社会等级。

因此,毫无武功的宋江占了第一把交椅,对于梁山事业毫无贡献的卢俊义占了第二把交椅。

这不仅是一种军事等级,更是一种道德荣誉。

在梁山泊,道德约束力远远要超过军事的约束力。

而这个理想国走向毁灭,不是由于外部的压力,而是源于这个平等原则的内在的矛盾。

因为在这个义的王国中,享有最高权威的是最主动地仗义疏财的义士。

而这样的义士必然是最大的财主。

而财主的出现恰恰又是经济上、财产上的不平等造成的。

这样的思想矛盾就决定了在组织上占据领导地位的绝对不可能是解宝、解珍、阮氏兄弟那样的脱离了土地的农民(猎户、渔民),而是宋江、卢俊义那样的地主阶级的在野派。

农民起义从来就不是一个阶级所能胜任的,起义者向来都是农民、小生产者和地主阶级的在野派组成的统一战线。

这种起义从某种意义上讲,不但在思想上没有自己的意识形态,而且在组织上具有妥协、投向的内在因素。

稍有西方文论修养的读者都不难从恩格斯对拉萨尔的《弗兰茨· 冯·济金根》(写农民起义失败的剧本)的评论中得到解释,恩格斯在那封著名的信中说济金根悲剧的根源是“历史的必然要求和这个要求的实际上不可能实现之间的悲剧性的冲突”。

这本来并不是一个很复杂的理论问题。

电视剧《水浒传》的改编者如果用在武打设计方面所花的心思的百分之一来思考这样关键、严肃的问题,我想,就不至于在耗资上千万人民币的大制作上弄出致命伤来了。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达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达标试题及答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达标试题班级:_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一、单选题(每题3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敕造(chì)惫懒(bèi)惫懒(lǎn)懵懂(měng)B. 忖度(cǔn)惫懒(bèi)纨绔(wán kuà)盥洗(guàn)C. 惫懒(bèi)懵懂(měng)潦倒(liáo)纨绔(wán kuà)D. 敕造(chì)惫懒(bèi)懵懂(měng)纨绔(wán kù)【答案】D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 他这个人做事非常认真,绝不敷衍了事,总是兢兢业业。

B. 这篇文章错别字很多,用语也不通,令人不忍卒读。

C. 双方势均力敌,究竟鹿死谁手,目前还很难估计。

D. 他犯了错误不但不承认,反而文过饰非,一味地加以狡辩。

【答案】D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素有“庐山第一景”之称的石门涧,是庐山的西大门。

这里一年四季泉水叮咚,鸟语花香,青松翠柏,云蒸霞蔚。

B.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不应该在市场中泾渭分明,而是在相互竞争、相互促进中共同发展。

C. 在这次民族联谊节上,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民俗活动,丰富多彩。

D. 挑选合适的培训基地是该市“阳光工程”的重要环节,这一环节也正是最容易出现弄虚作假的现象,市政府特别重视。

【答案】B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顺流而东也C.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D. 侣鱼虾而友麋鹿【答案】A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 《红楼梦》原名《石头记》,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章回体长篇小说,它的原名还有一个叫《金陵十二钗》。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2021年新人教版_高二语文上期末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新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期末测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Ⅰ、Ⅱ卷两部分,请将第Ⅰ卷选择题的答案填入题后括号内,第Ⅱ卷可在各题后直接作答。

共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同胞.(bāo) 蓓.蕾(pèi) 烜.赫一时(xuǎn) 管窥蠡.测(lí)B.解剖.(pōu) 埋.怨(mán) 高屋建瓴.(línɡ) 畏葸.不前(sǐ)C.湍.急(tuān) 斡.旋(wò) 良莠.不齐(xiù) 审时度.势(duó)D.整饬.(chì) 恫.吓(dònɡ) 以儆.效尤(jǐnɡ) 佶.屈聱牙(jí)解析:此题考查对字音的正确识记。

A.“蓓”应读“bèi”;B.“葸”应读“xǐ”;C.“莠”应读“yǒu”。

答案:D2.下列各组词语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 )A.浮躁肇事伸张正义奇貌不扬B.喝彩抉择轻歌曼舞各行其是C.简炼提炼引疚辞职涣然冰释D.磋商屏除爱屋及乌唾手可得解析:此题考查对字形的正确识记。

A项“奇貌不扬”的“奇”应为“其”;B、D两项全对;C项“简炼”的“炼”应为“练”,“引疚辞职”的“疚”应为“咎”。

答案:C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1)外交部长李肇星专门指示邓清波总领事要尽一切力量,尽快________中国遇难者身份。

(2)深圳市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对________员工实行内部退养。

(3)美国白宫10日反驳了民主党领导人________布什在越南战争时期曾“擅离职守”的指责。

A.核实富余有关B.核定富余关于C.核实富裕关于D.核定富裕有关解析:“核实”:审核是否属实;“核定”:核对审定。

“富裕”:①充裕,②使富裕;“富余”:足够而有剩余。

“有关”:①有关系,②涉及到;“关于”:介词,构成介词短语。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有答案)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题共分为四个大题,共10 页。

时量150 分钟,满分150 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场号、座位号填入相应位置内。

2.客观题请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主观题用黑色的签字笔书写在答题卷上。

考试结束时,只交答题卷,试卷请妥善保管。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留住正在消失的乡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而方言文化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同样蕴含着丰富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

近年来,留住乡音的呼声之所以越来越高,正是因为许多方言正在萎缩,山歌、童谣、谚语在青少年中逐渐失传,戏曲和曲艺抵挡不住流行音乐的冲击。

现代化越来越快,方言的萎缩如暮春时节万花纷谢,难以抗拒。

一旦乡音荡然无存,模糊的乡愁便会淡出人们的记忆。

心理语言学研究发现,十来岁少年学得母语,就具备了终生语言能力的70%;同时学会几种语言,不但不是负担,还有助于提高智商。

大批老科学家小时候学方言和国语,长大又学文言和外语,比谁都聪明,就是好例子。

如今的孩子却学了普通话、丢了方言。

《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规定学校以普通话为基本教学用语是正确的,但在教好普通话的同时,周末组织些唱山歌、讲故事的方言文艺活动,不也很好吗?只看到方言妨碍普通话规范是片面的。

方言是通语分化出来的,也曾向通语输送有益成分;方言和普通话之间存在对应关系,利用对应还可帮助方言区的孩子学好普通话。

例如,可告诉没有翘舌音的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d”“t”的,就是翘舌音:都屠—者猪储署,迢貂—招召超绍。

有的分不清“f”“h”,可指出,凡是方言或同声旁的字读“b”“p”的,只能是“f”;反饭贩—板扳,非匪痱—排悲;凡是同声旁的字读“g”“k”的只能读“h”;胡湖—古苦,混馄—昆棍。

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1(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1(附答案及详细解析)

人教部编版高二(上)期末语文试卷一、本大题共11小题,共8分.1.(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刁难.(nán)矩.形(jù)寻衅.闹事(xìn)钟灵毓.秀(yù)B.临帖.(tiě)冻馁.(něi)绿.林好汉(lù)封妻荫.子(yīn)C.戕.害(qiāng)盛筵.(yán)国家档.案(dǎng)间.不容发(jiàn)D.伛偻.(lǚ)阔绰.(chuò)专横.跋扈(hèng)户枢不蠹.(dù)2.(2分)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噩梦蒙弊异曲同功冥顽不化B.窗帷作祟重山峻岭珠联璧和C.浚工斗殴纷至杳来称心如意D.座谈搪塞色厉内荏监守自盗3.(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市场监督管理专项检查组将奔赴全国重点省区,对那些故意囤积猪肉待价而沽....者最高罚款百万元。

B.上海书展没有繁文缛节....,只在书展闭幕时,出版人、志愿者、活动负责人站在会场门口欢送读者。

C.在学校辩论会上,选手们唇枪舌剑,巧舌如簧....,精彩激烈的辩论场面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

D.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才能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

4.(2分)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王勃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

王勃的代表作《滕王阁序》是一篇经典的骈体文。

B.唐朝的韩愈与宋朝的王安石同属“唐宋八大家”。

其他六位是唐朝的柳宗元,宋朝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曾巩。

C.元杂剧《窦娥冤》的作者是关汉卿;明传奇《牡丹亭》的作者是汤显祖,汤显祖是临川人,代表作合称“临川四梦”。

D.莎士比亚,文艺复兴时期英国伟大的剧作家和诗人,主要作品有四大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麦克白》《李尔王》。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语文高二上期末复习卷(含答案)

人教版高二上学期(古代诗歌散文)期末巩固练习二(含答案)姓名总分60分,你的成绩▲苏幕遮(周邦彦)(课本50页)燎沉香,消溽暑。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①浦。

【注】①芙蓉:荷花的别称。

1.这首诗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作者用意象作为两片之间情感纽带,抒发了思乡之情。

(1分)2.下列对词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燎沉香”就是烧沉香,“消溽暑”是指潮湿闷热的暑气得到消解。

B.“鸟雀”二句是说作者在天刚亮的时候窥见小鸟在檐头呼唤晴天。

C.“叶上初阳干宿雨”是说荷叶上昨夜留下的雨水在旭日下蒸发了。

D.“久作长安旅”是指词人长久羁旅汴京,词中用“长安”借代汴京。

3.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这首词上阕描绘雨后风荷的神态,下阕写小楫轻舟梦归,清新淡雅,别具一格。

B.这首词即景抒情,而“荷”是全词关键,“荷”贯穿上下阕,情由“荷”生,“荷”是情所奇。

C.这首词上阕语言形象,层次分明。

例如:消溽暑一呼晴一干宿雨一风荷举。

D.这首词想像神奇,手法巧妙,最后借发问把渔郎引入梦境,抒发思乡之情。

4.周邦彦是北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末年的一位大词家,词誉极高。

王国维《人间词话》评价这首词上阕的“叶上”三句“真能得荷花之神理者”。

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看法并说明理由。

(4分)▲长相思(纳兰性德)(课本38页)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注】纳兰性德(1655----1685),字容若,满族正黄旗人。

本词写于康熙二十一(1682)年,时作者随康熙帝出山海关。

榆关,即今山海关。

5.分析“山一程,水一程”中叠用两个“一程”的作用。

(3分)6.这首词风格婉约,请从思想感情与语言特点两个方面对此作简要分析。

(3分)7.找出词中表达主旨的句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卷(附答案)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温馨提示:亲爱的同学,这份试卷将再次记录你的自信、沉着、智慧和收获,我们一直投给你信任的目光,请认真审题,看清要求,仔细答题,相信你一定会有出色的表现!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西周建立伊始,周公制礼作乐,构建了辉煌的礼乐体制。

肃雍和鸣的礼乐、华美的服饰、精致的礼器、文雅的举止等是礼乐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礼乐作为一种融诗、乐、舞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是周代“文饰化”艺术精神的体现。

周代是一个礼制社会。

从祭祀天地山川到祭祀祖先神灵,从出生到加冠再到丧葬,可以说从生到死都有礼仪相伴。

在宗庙中,在族长乡里之间,在诸侯国的外交场合等,都要演奏礼乐。

礼乐最突出的是其等级化特征。

比如钟鸣鼎食是天子特殊地位的象征,大夫和士是无权享受的。

礼乐演奏的主要目的是传达尊卑长幼的观念,塑造温文尔雅、谦和有礼的贵族气质,最终达到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的目的。

所以当孔子看到八偷之舞被大夫级别的贵族借越时,气愤地说“是可忍,孰不可忍”。

礼乐文化在社会治理方面能够有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礼乐文化具有审美属性,能够使人身心愉悦,并在轻松愉快的审美过程中达到治理社会的目的。

从有关记载可以看到,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属性。

《论语·述而》记载:“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这里,孔子看重的显然是礼乐的审美功能。

礼乐有如此强烈的审美效果与其演奏场合有一定关系。

礼乐演奏时,会摆放各种典雅贵重的青铜礼器。

众多列席者身穿精美的礼服,身上佩戴叮当作响的玉佩,依照尊卑长幼的秩序排列,行为举止彬彬有礼。

而且,周代的礼乐往往用编钟、编磬等大型乐器进行演奏。

礼乐演奏还要按照固定的程序演奏固定的乐曲。

如《礼记·乡饮酒义》记载,举行乡饮酒礼时,要按照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的乐曲。

因此,礼乐是一种程式化的艺术。

礼乐作为一种庙堂音乐,乐曲的情感和节奏与个人情感和喜好没有太大关系。

虽然《礼
记·乐记》开篇就讲:“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但这里提到的“人心”,并不是某一个具体个体的它理感受。

礼乐承载的不是作为个体的人的情感,而是一种集体性的情感。

礼乐的审美功能在于:使个体忘掉小我,找到一种精神归属感,获得心灵的净化和灵魂的升华。

这是礼乐特殊审美功能的体现。

礼乐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有很多值得我们今天反思和借鉴的地方。

比如在隆重的扬合演奏固定的礼乐,以美的形式承载教化内容,这种文化模式值得借鉴和推广。

它能够通过艺术的形式形成共同体意识,不具有外在强迫性,是个体价值和群体价值的自然交融。

此外:当今人们较之以前有了更多的自由和个人空间,但却有越来越多的人深陷孤独之中。

虽然我们在各种电子传媒的虚拟世界中时时与他人联结,却总是无法有效除去这种孤独感。

这种状况的出现,与人和人之间缺乏情感上的深层沟通以及缺乏归属感有关。

周代集体性的礼乐表演和观赏的模式,也许可以帮助处于孤独状态的人走出困境。

(摘编自陈莉《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礼乐体制是由周公创立的,礼乐融诗、乐、舞为一体,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

B. 礼乐适用范围虽然较广,但不同身份地位的人、不同场合所用的礼乐并不相同。

C. 礼乐文化的审美属性能让人身心愉悦并找到精神归属感,进而实现社会治理。

D. 通过观赏礼乐表演能有效消除现代人们的孤独感,实现情感上的深层沟通。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先解说了礼乐这种艺术形式,然后从其特点与对现代生活的作用来进行论述。

B. 文章以维护社会等级秩序和稳定社会结构为立论前提,分析了周代礼乐的审美功能。

C. 《论语·述而》中所说孔子闻《韶》而三月不知肉味的事例,论证了礼乐具有审美功能。

D. 举行乡饮酒礼要按程式来演奏《诗经》中固定乐曲的事例,说明礼乐具有程式化特点。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见大夫级别的贵族演奏八佾之舞而气愤是因为这样不利于贵族气质的培养。

B. 春秋时期人们已经认识到了礼乐的审美功能,而对礼乐的教化功能视而不见。

C. 礼乐演奏时,演奏效果是由礼器、礼服以及列席者秩序排列、行为举止来决定的。

D. 古代礼乐所承载的是集体性的情感,与个人的情感和喜好关系不大,是一种庙堂音乐。

【答案】1. D 2. B 3. D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