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
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的若干作家组成的一个团体或者群落,流派的产生是文学繁荣的标志。
清代词坛上的流派纷呈,是建立在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群体认同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到了清代,词才最终确立了自己与诗、文一样的独立地位,才真正从创作实践到理性认同都进入了成熟时期。
而地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清代词坛的风格流派便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明崇祯初年到清顺治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领袖的云间词派盛行的时期,云间属于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
这一派词人标举南唐、北宋词,称他们的创作是“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幽兰草题词》)。
他们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但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
虽然如此,云间词派还是开启了一个词风转变的历史时代。
另外,在明末清初的词坛上还有浙江嘉善地区的“柳州词派”,以及以王世祯为首的广陵词人群体,后者是清代第一次形成的大规模的词人流派。
从清顺治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之间的四十多年,为阳羡词派活跃的时期。
这是清初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词学流派,将陈维崧作为自己的宗主和领袖。
这一词学流派开始从观念上反拨“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偏见,在理论上主张崇情主意、不拘一格,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
从创作实践来看,他们把“哀民生之多艰”和“惟歌生民病”的诗学传统,运用到词的创作之中,用民生疾苦和家国之痛的切肤感受,代替词人风流的“浅斟低唱”和“偎红倚翠”,从内容的深厚和广博上提升了词的格调。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附答案)

人教版2017高二(上册)语文期末考试卷考生注意:1.本试卷分第一部分(阅读题)和第二部分(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在试卷后面的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范围。
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3题。
气候正义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
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
气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
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
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
从时间维度上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
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
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
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
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代负有道德义务。
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的。
2017年高二语文期末试卷

淮安市特殊教育学校2016---2017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命题:贾俊分值:100分时间:120分钟)姓名得分一.下列词语中有四个错别字,请划出并在后面改正。
6分引我暇想顿生雀跃寻声而去盘旋曲折伸手欲缆清澈透明山鸣谷应小心翼翼炯然相异新陈代谢错别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改正字: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6分A、潺潺.(chán)吝啬.(sè)飞溅.(jiàn)涟漪.(qī)B、干涸.(hé) 惬.意(qiè)蹿.出(cuān)颤.动(chān)C、簌簌.(sù)和煦.(xù)萦.绕(yíng)扬镳.(biāo)D、粼粼.(lín)美姬.(jī)搏.斗(bó)阻塞.(sāi)三.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
4分yǎn bèi chóu yǜ()然()烧一()莫展声()卓著四.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4分1、在生活困难的人家,一个人要是逼得父母动老本,那就是坏蛋,就是流氓,就是无赖了。
()2、这封信成了我们家里的福音书。
()3、我们上了轮船,离开栈桥,在一片平静的好似绿色大理石桌面的海上驶向远处。
()4、我心里默念道:“这是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
”()五.选择题。
9分1、选出文章以“我的叔叔于勒”为题理解有误的一项()A、这个标题像一面镜子,照出了菲利普夫妇的丑恶灵魂。
B、这个标题的重点在“我的叔叔”四个字上。
C、于勒是小说的主人公。
D、于勒命运的变化,推动了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
2、《我的叔叔于勒》开始描写“我”家生活拮据的作用是()A、表明资本主义社会人民生活得很苦。
B、表明“我”家本是一个勤劳的家庭,可是生活得并不好。
C、说明急切盼望发了财的于勒回家的原因。
D、写明家里人的吝啬,为后文作埋伏。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年高中语文期末试卷及答案高中语文期末考试作为一种对学期高中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的形式,是对高中师生一学期的语文教学效果进行的检测。
下面店铺给你分享高中语文期末试卷,欢迎阅读。
高中语文期末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在写文章时,我们通常会运用以小见大,虚实相生,抑扬结合,主次相成等写作手法,而这些章法,在建筑组合之中同样可以被灵活应用。
大小、曲直、繁简、抑扬、奇偶、虚实等手法在传统建筑中相辅相成、相互渗透。
建筑中的“钩心斗角”结构便是很好的例证。
心是指宫室的中心,角是指檐角,诸角向心,叫“钩心”;诸角彼此相向,像戈相斗,叫做“斗角”。
在曲阜的孔庙,就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建筑结构。
“勾心斗角”原是建筑师为了节省空间及建筑结构的美观,而创造出的一门以巧补拙的建筑美学。
其实就整个中国古代建筑,如故宫、雍和宫等的建筑结构,都是纵横交错、榫榫相咬,相互关联又互相制约,针锋相对。
原本难以共存的拥挤的建筑,在建筑师的设计下反而和谐共生。
作为祭祀祖先神灵之用的天坛,其主要设计思想就是要突出天空的辽阔高远,以表现“天”的至高无上。
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
而内坛位于外坛的南北中轴线以东,圜丘坛和祈年坛又位于内坛中轴线的东面,这些都是为了增加西侧的空旷程度,使人们从西边的正门进入天坛后,就能获得开阔的视野,以感受到上天的伟大和自身的渺小。
而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则体现了古人的宇宙观。
就单体建筑,祈年殿和皇穹宇都使用了圆形攒尖顶,镶着象征天空的蓝色的琉璃瓦,它们外部的台基和屋檐层层收缩上举,也体现出一种与天接近的奇异感觉。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丹陛桥,它连接圜丘坛、皇穹宇、祈谷坛三座主建筑,贯通南北,由南向北逐渐升至3 米,象征着此道与天宫相接,皇帝由南至北步步升天。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第Ⅰ卷阅读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9分)清代词流派概述清代的词坛被誉为词林发展史上的一个“中兴时期”,这种说法并不意味着清词只是宋词的简单重复或再现,而是以一种经过了时代浸染和词自身蜕变之后的新发展。
最值得注意的就是词家辈出而又流派纷呈。
流派是指具有共同的或者相似的理论主张,以及相同或相似的创作风格的若干作家组成的一个团体或者群落,流派的产生是文学繁荣的标志。
清代词坛上的流派纷呈,是建立在对词这种文学样式的群体认同基础之上的,或者说到了清代,词才最终确立了自己与诗、文一样的独立地位,才真正从创作实践到理性认同都进入了成熟时期。
而地域是文学流派形成的客观环境因素,清代词坛的风格流派便呈现出一种很明显的地域性特征。
从明崇祯初年到清顺治朝的四十多年的时间,是以陈子龙、李雯等为领袖的云间词派盛行的时期,云间属于当时的松江府(今上海松江)。
这一派词人标举南唐、北宋词,称他们的创作是“皆境由情生,辞随意启,天机偶发,元音自成,繁促之中尚存高浑,斯为最盛也”(陈子龙《幽兰草题词》)。
他们标榜天机自然的高浑境界,追求典雅婉妍的风格旨趣,但因纠缠于传统的“词为艳科”的观念之中,有意同当时动荡的社会局势保持距离,所以创作实践与理论主张并非相一致。
虽然如此,云间词派还是开启了一个词风转变的历史时代。
另外,在明末清初的词坛上还有浙江嘉善地区的“柳州词派”,以及以王世祯为首的广陵词人群体,后者是清代第一次形成的大规模的词人流派。
从清顺治七年到康熙二十七年之间的四十多年,为阳羡词派活跃的时期。
这是清初另一个规模更大的词学流派,将陈维崧作为自己的宗主和领袖。
这一词学流派开始从观念上反拨“词为艳科”“小道”的传统偏见,在理论上主张崇情主意、不拘一格,把词提到与“经”“史”并驾齐驱的地位。
从创作实践来看,他们把“哀民生之多艰”和“惟歌生民病”的诗学传统,运用到词的创作之中,用民生疾苦和家国之痛的切肤感受,代替词人风流的“浅斟低唱”和“偎红倚翠”,从内容的深厚和广博上提升了词的格调。
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

2017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试卷(有答案)卷Ⅰ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社科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中国人为何自称汉人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又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
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这一点,以至于两千多年来中国人还一直称自己为汉人?这在于,汉人不是一个族群的意义,而是一种文化群的意义,汉人和欧洲族群的概念是相当不一样的,犹太人、日耳曼人、拉丁人等都以族群、种族、血统来界定,而汉人却是以文化来定义的,所以才能一直维持到今天。
从刘邦到吕后再到文景二代,最初的动荡不安尚未融铸成一个具体的朝代。
直到汉武帝时期,才显现汉朝之所以为汉朝的特点。
首先是政权的整合。
政权从一个武装集团共有逐漸转变成各地人才都可以加入,汉初,丞相只有功臣可担任,非侯不能担任丞相,非军功不能封候,因此只有功臣的子嗣才能封侯。
后来转变成公孙弘可以布衣封侯,文人也可以封侯做宰相。
汉朝的察举制度使全国的人才进用到中央,也使全国人才分散到各地担任统治工作。
每个郡都有一定的配额,每个地区的人皆可加入国家的统治集团。
察举制度的建立,打下了政治统治集团的基础。
这个制度开启了中国科举制度几千年的传统,使汉朝从封闭的功臣集团统治转变为全国各地的精英共同统治的局面。
其次是经济网络的整合。
在战国时代,中国已经具有相当程度的城市化,商业活动非常活跃,各地有各地的货币,加之各地有各地的物产、风俗习惯,所以各地的市场也没有真正被整合为一个市场,产品在城市生产。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生产单位,手工业在知坊里进行,不在农村,自己销、自己运,并没有被整合为共同的市场。
汉武帝时代,因连年对外战争,须征收大量税收。
为防止逃漏税,汉朝采取了最严酷的征收办法,密告逃税者可得到没收财产中相当大的一部分,因此全国告密成风。
这就破坏了工商业机制,故生产事业只好转入农村。
2017年秋高二语文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2017年秋⾼⼆语⽂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语⽂需要多练习来提⾼语⽂⽔平,多做⼀些好的试卷对您会有帮助,所以我们在⾼⼆期末考试前要多做测试题。
以下是店铺为您整理的关于秋⾼⼆语⽂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的相关资料,供您阅读。
秋⾼⼆语⽂期末考试试题附答案解析 ⼀、选择题 1.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恰当的⼀项 A.想⼀想“车同轨”“书同⽂”,就能明⽩推⼴普通话的意义。
⽽当普通话已经轻车熟路时,⼈们⼜开始关⼼⽅⾔的命运。
B.青年学⽣向⽗母要钱买奢侈品的现象愈来愈突出,⽽且⼤有过江之鲫之势。
这种校园奢侈风狂飙,决不是⽆独有偶的。
C.在《⽂选》⾥,在《⽟台新咏》⾥,在《⽂苑英华》⾥,我们太习惯于在某些指定的遗址⾥观光受教⼀咏三叹。
D.若说有⼀处地⽅,轻⾈⽵筏、马嘶猿啼、⽔墨诗情、满纸烟霞,令千古⽂⼈叹之赞之的话,便只有三峡了。
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全都正确的⼀项是 A. 档次(dǎng) 抨击(pēng)休⽌符 (fú) 哗众取宠(huá) B. 惦记(diàn)追溯 (shuò)捅娄⼦(1óu)曲⾼和寡(hè) C.混淆 (yáo) 骸⾻(hái) 挑⼤梁(tiǎo)愤世嫉俗(jí) D.呼吁 (yù)调侃 (kǎn) 潜⼒股(qián) 绵薄之⼒(mián) 3. 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正确的⼀句是 A.⼩⽶⼿机凭借互联⽹销售模式在较短时间内取得了惊⼈的销售业绩,⼀时成为国产⼿机的众⽮之的,华为、中兴等⼿机⼚家也纷纷效仿这⼀模式。
B.⽉光如⽔的夜晚,沏⼀壶清茶,邀三五好友,共聚院中的葡萄架下,海阔天空地畅聊⼀番,忘却尘世的纷扰,该是何等的惬意! C.嫉妒⼼强的⼈看到⾝边的⼈取得了成就,不仅不赞⼀词,反⽽会恶语相加乃⾄造谣中伤,使对⽅激情消减,名誉受损,甚⾄产⽣更坏的结果。
2017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

2017年高二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含答案)一、基础知识(每题3分,共18分)1.下列词语字音字形无误的是( )A.梁椽(chuán)欢谑(nùe) 萦迂剡溪B.衰鬓(bìn)凝睇锱铢肯綮(qìng)C.渌水(lǜ) 鼙鼓(pí) 砉然馔玉D.披靡(mí)玉扃嗔目鼎铛(chēng)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现代汉语一致的是( )A.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
B.我何面目见之。
C.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D.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
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的是( )A.《李凭箜篌引》中诗人运用了大量丰富奇特的想象和比喻,充满浪漫主义色彩,令人惊叹。
此诗是李贺诗歌的代表作之一,是唐诗中描写音乐的名篇。
B.《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C.《长恨歌》是一首叙事成份很浓的抒情诗。
诗人在叙述故事和人物塑造上,采用了我国传统诗歌擅长的抒写手法,将叙事、写景和抒情和谐地结合在一起,形成诗歌抒情上回环往复的特点。
而《阿房宫赋》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
D.《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者的著作,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作品。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刁亦男执导的《白日焰火》获得第64 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金熊奖,而该片主演廖凡也成功摘取最佳男演员的桂冠,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柏林电影节华人“影帝”。
B.法国学者奈尔撰文说,美国之所以从战略和政治上如此倚重监听,原因是美国目前在经济和财政上陷入危机,以及面对新兴大国崛起和德国重返世界权力中心的挑战造成的。
C.数字化时代,文字记录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致使很多人提笔忘字,长此以往,将影响到汉字文化能否很好地传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二语文期末考试题高二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
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
二二节奏的四言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
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
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
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
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
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
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
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
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
中国诗歌是从自由体(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
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
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
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
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
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
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
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体制一变,便觉声色俱开。
谢灵运鬼斧默运,其梓庆之鑢乎。
”具体地说,这个转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从重写意转到重摹象,从启示性的语言转向写实性的语言。
《文心雕龙•明诗篇》说:“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情必极貌以写物,辞必穷力而追新。
”指出了转变后的状况。
从陶到谢的转变,反映了两代诗风的嬗递。
正如沈德潜所说:“诗至于宋,性情渐隐,声色大开,诗运转关也。
”(《说诗晬语》)重声色的阶段从南朝的宋延续到初唐,一方面丰富了表现技巧,另一方面也建立起严密的格律,到盛唐,性情与声色完美地统一起来,遂达到了诗歌的高潮。
但是性情与声色的统一毕竟不能维持多久。
盛唐半个世纪一过,二者便又开始分离。
重性情的,声色不足;求声色的,性情不完。
此后二者统一的诗作虽然不少,但能以二者的统一维持一个时代的再也没有了。
中国诗歌史总的看来是辉煌灿烂的,但其顶峰也不过只有这么一个盛唐,半个世纪而已。
1.下列对中国诗歌自身“调节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调节功能”是指历久不衰的中国诗歌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求变的一种特性。
B.其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体现在不断形成新的诗句节奏:五七言取代了四言。
C.语言形式的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格律的逐渐严密化:格律体取代了自由体。
D.调节功能还体现在性情与声色的交互作用,从而使中国诗歌呈现出不同的风貌。
2.下列表述完全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随着人们对《诗经》兴趣的降低,《诗经》的时代结束了,人们由此感觉到二二节奏的四言诗越来越僵化。
B.中国诗歌没有从五言七言发展成九言,是因为五言七言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更为活泼的缘故。
C.明代的陆时雍和《文心雕龙•明诗篇》都指出了两代诗风的嬗递发生在陶渊明和谢灵运之间。
D.晋宋之间,诗歌转变主要表现在从重写意到重摹象,从启示性语言转向写实性语言两个方面。
3.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国诗歌能历久不衰,是因为人们在诗歌创作中总是保持探索求新的自身调节的状态。
B.中国诗歌的发展是从自由体走向格律体,后来出现各种技巧被自觉运用的重声色也就不足为奇了。
C.古诗与近体诗的长期并存,说明在中国诗歌对诗歌语言形式层面的追求意义不大。
D.从诗歌的发展来看,性情与声色两者只有完美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成就诗歌的灿烂辉煌。
二、古代诗文阅读(19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张宗字诸君,南阳鲁阳人也。
王莽时,为县阳泉乡佐。
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西至长安,更始以宗为偏将军。
宗见更始政乱,因将家属客安邑。
及大司徒邓禹西征,定河东,宗诣禹自归。
禹闻宗素多权谋,乃表为偏将军。
禹军到栒邑,赤眉大众且至,禹以栒邑不足守,欲引师进就坚城,而众人多畏贼追,惮为后拒。
禹乃书诸将名于竹,署其前后,乱着笥中,令各探之。
宗独不肯探,曰:“死生有命,张宗岂辞难就逸乎!”禹叹息谓曰:“将军有亲弱在营,奈何不顾?”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诸营既引兵,宗方勒厉军士,坚垒壁,以死当之。
禹到前县,议曰:“以张将军之觽,当百万之师,犹以小雪投沸汤,虽欲戮力,其埶不全也。
”乃遣步骑二千人反还迎宗。
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及还到长安,宗夜将锐士入城袭赤眉,中矛贯胛,又转攻诸营保,为流矢所激,皆几至于死。
及邓禹征还,光武以宗为京辅都尉,将突骑与征西大将军冯异共击关中诸营保,破之,迁河南都尉。
建武六年,都尉官省,拜太中大夫。
八年,颍川桑中盗贼群起,宗将兵击定之。
后青、冀盗贼屯聚山泽,宗以谒者督诸郡兵讨平之。
十六年,琅邪、北海盗贼复起,宗督二郡兵讨之,乃设方略,明购赏,皆悉破散,于是沛、楚、东海、临淮群贼惧其威武,相捕斩者数千人,青、徐震栗。
后迁琅邪相,其政好严猛,敢杀伐。
永平二年,卒于官。
(节选自《后汉书》,有删改)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因将家属客安邑将:带领B. 宗诣禹自归诣:到、往C. 署其前后署:安排D. 为流矢所激激:袭击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B.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C.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D. 宗曰/愚闻/一卒毕力/百人不当/万夫致死/可以横行/宗今拥兵数千/以承大威/何遽其必败乎/遂留为后拒/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张宗生逢乱世,官职多次变迁。
他历经王莽、更始、光武等朝,曾担任阳泉乡佐、偏将军、京辅都尉、太中大夫、谒者等官职,最后死在琅邪相之任上。
B.张宗临危不惧,勇于担当。
当众将大都畏惧敌人追击不敢充当后卫之际,唯独他不愿退缩,不顾营中老亲弱子,留在大军后面充当后卫。
C.张宗英勇善战,屡立战功。
他在担任后卫时以少胜多,击败赤眉大军,回到长安又夜率锐卒袭击赤眉军,后转攻各堡垒,多次濒临死亡也毫不畏惧。
D.张宗数次平叛,功勋卓著。
从建武八年到建武十六年,他先后率兵平定了青州和冀州屯聚山泽的盗贼、颍川桑中盗贼、琅邪等地的盗贼。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会莽败,义兵起,宗乃率阳泉民三四百人起兵略地。
译文:(2)宗引兵始发,而赤眉卒至,宗与战,却之,乃得归营,于是诸将服其勇。
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夜雨黄景仁(1)潇潇冷雨洒轻尘,僵卧空斋百感新。
旱久喜滋栽麦陇,泥深恐阻寄书人。
希声或变中宵雪,贵价先愁来日薪。
岁暮柴门寒较甚,可堪此夜倍思亲。
(1)黄景仁:清代诗人,文学家,少年时即有诗名,乾隆三十三年(1768)为求生计开始四方奔波,一生穷困潦倒。
8.诗歌颔联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5分)9.黄景仁的这首《夜雨》表达的情感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8分)10.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8分)(1)《阿房宫赋》中指责秦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的语句:,?(2)《逍遥游》中写宋荣子看淡了世间的荣辱,不会因为外界的评价而更加奋勉或沮丧的句子是:,。
(3)《琵琶行》中运用侧面烘托的方法描写琵琶女技艺高超、美丽出众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百度一下”张亚勤从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赴美深造,到1999年回国加盟微软中国研究院,百度百科给张亚勤的词条可以概括为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学霸”,另一个则是“微软”。
而就在9月10日,又有了第三个关键词:百度总裁。
就在刚刚过去的中秋节,微软公司宣布微软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博士因个人原因离职,张亚勤则用“使命达成”来概括了他供职微软16年之后选择离开的原因。
而另一主角、张亚勤的新东家百度则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
“我们非常高兴张亚勤加入我们的高层管理团队。
”百度董事长兼CEO李彦宏表示,“张亚勤博士将为我们进军新兴业务领域做出宝贵的贡献。
”从微软到百度,张亚勤做出这个决定折射出的是以BAT为代表的中国互联网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在9月3日百度世界大会上,张亚勤加盟百度就已有征兆。
当日,张亚勤与李彦宏等一众高管相近而坐。
7天之后,百度宣布张亚勤正式入职,担任百度总裁,直接向李彦宏汇报工作。
“我非常兴奋能在这样一个互联网产业的关键转折时期加入百度。
”张亚勤说。
“一个时代的结束!”对于张亚勤的离职,原微软亚洲工程院院长张宏江在微博上如此评价。
让微软璀璨夺目的PC时代结束了,但不可否认的是,微软是一个容易诞生偶像的地方,特别是对中国大学生而言,除了比尔•盖茨以外,过去十几年的时间里,诸如李开复、唐骏等,都曾在校园里引来追捧。
12岁成为中国年纪最小的大学生;23岁以乔治•华盛顿大学校惟一一篇满分毕业论文获得博士学位;31岁被授予美国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院士称号,成为该协会100年历获得这一荣誉最年轻的科学家。
早年求学时期的光环,早已使张亚勤成为众多“技术派”心中的偶像。
而对张亚勤来说,褪去学生时代的光环,1999年无疑是重新开始的一年。
这一年年初,他应李开复邀请以微软中国研究院首席科学家的身份加入微软,继而为微软中国找来了一批优秀的人才。
“我们找的人大多在美国生活和学习过,他们已经在美国做得很出色,同时在国际学术界也享有很高的声誉。
”彼时,张亚勤如是说。
据悉,张亚勤2002年发起的微软亚洲研究院与教育部合作的人才培养计划——“长城计划”,目前已累计培养各类人才30多万人,并已在10所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