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兰氏阴性菌介绍
革兰氏阴性杆菌

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
01 简介
03 存在
目录02 类型源自革兰氏阴性菌(Gram negative bacillus),革兰氏阴性菌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主要包括 高原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病原能力通常与其细胞壁组成相关,具体说来有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又称为LPS或者内毒素(endotoxin))层。在人体中,LPS可以激发一种固有免疫反 应(innate immune response)这种反应是通过细胞素制造和免疫系统活化等来描述其特征的。比如,红肿就 是细胞素产生并释放导致的。因为脂多糖在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表皮,所以大多数或旧型抗生素都不能有效抑 制此类细菌。
革兰氏阴性菌以大肠杆菌为代表。
类型
大肠埃希菌
铜绿假单胞菌
高原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通常称为大肠杆菌)主要存在于土壤、水源、人和动物肠道,因抵抗 力较弱,在干燥的空气、物表和人的皮肤检出较少。从对肠道的作用来看可分为致病性和非致病性两大类,依据 致病机制、临床症状、流行病学特征和血清型,致病性大肠埃希菌分为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 菌、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和肠聚集黏附性大肠埃希菌,它们共同特点都是引起腹泻。高原 外科感染菌中大肠埃希菌感染占第3位 。
简介
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通常使用番红 (safranin)),从而将所有的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或粉色。通过这种测试我们可以区分两种细胞壁结构不同 的细菌。革兰氏阳性菌在反应后的除色溶液中将呈现龙胆紫的颜色。
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肽聚糖含量低,而脂类含量高。当用乙醇处理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强, 使结晶紫极易被乙醇抽出而脱色;再度染上复染液番红的时候,便呈现红色了。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细菌分类中的两个重要概念。
革兰氏染色法是一种常用的细菌分类方法,根据细菌细胞壁结构的差异,将细菌分为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
下面将详细介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
1.细胞壁结构–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厚重的层状葡聚糖和肽聚糖组成。
这种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相对较薄,主要由肽聚糖和脂多糖组成。
这种细胞壁结构使得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2.染色效果–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紫色或蓝色。
这是因为其细胞壁结构中的葡聚糖和肽聚糖与染料结合,使细菌细胞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在革兰氏染色中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这是因为其细胞壁结构中的脂多糖会阻碍染料结合,使细菌细胞无法呈现出紫色或蓝色。
3.病原性–革兰氏阳性菌:许多革兰氏阳性菌是人类和动物的病原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这些阳性菌在感染机体时,通过产生毒素、侵袭组织等方式引发疾病。
–革兰氏阴性菌:一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是常见的病原菌,如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
这些阴性菌可以引发食物中毒、尿路感染等疾病。
此外,阴性菌的脂多糖结构还能激活宿主免疫系统,诱导炎症反应。
4.耐药性–革兰氏阳性菌:一些革兰氏阳性菌对抗生素具有较高的耐药性。
这可能是由于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结构较厚,能够阻碍抗生素进入菌体内部的原因。
–革兰氏阴性菌:与革兰氏阳性菌相比,许多革兰氏阴性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更为普遍。
这是由于阴性菌的细胞壁结构相对较薄,抗生素易于通过细胞壁进入菌体内部的原因。
5.革兰氏染色方法诊断–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区别常常通过革兰氏染色方法进行快速诊断。
这一染色方法可通过显微镜下观察细菌细胞颜色的变化,从而判断细菌属于哪一类别。
革兰氏氏阳性菌和阴性菌是细菌分类中的重要概念,两者在细胞壁结构、染色效果、病原性、耐药性等方面存在差异。
革兰氏阴性球菌是什么

革兰氏阴性球菌是什么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在对某些病菌进行鉴别的过程中,都是会采用相应的鉴别方式来进行鉴定的,比如革兰氏阴性球菌,对该种病菌的鉴别通常都是采用革兰氏染色法进行的,因此,本文要为大家介绍的便是关于革兰氏阴性球菌的相关鉴别方式。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来染病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 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复红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
自然界存在多种多样病菌,如何将这些病菌加以鉴别、分类,并选择有效药物进行治疗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革兰氏染色法,能够把细菌分为两大类:采用这种染色方法,是先用龙胆紫来染病菌,所有细菌都染成了紫色,然后再涂以碘液,来加强染料与菌体的结合,再用95%的酒精来脱色20~30秒钟,有些细菌不被脱色,仍保留紫色,有些细菌被脱色变成无色,最后再用复红复染1分钟,结果已被脱色的细菌被染成红色,未脱色的细菌仍然保持紫色,不再着色,这样,凡被染成紫色的细菌称为革兰氏阳性菌;染成红色的称为革兰氏阴性菌。
革兰氏染色法的意义就在于鉴别细菌,把众多的细菌分为两大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大多数化脓性球菌都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它们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而大多数肠道菌多属于革兰氏阴性菌,它们产生内毒素,靠内毒素使人致病。
常见的革兰氏阳性菌有: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常见的革兰氏阴性菌有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百日咳杆菌、霍乱弧菌及脑膜炎双球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则对青霉素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
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阴性菌跟革兰氏阳性菌区别

革兰氏阴性菌跟革兰氏阳性菌区别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是利用革兰氏染色法来鉴别的两大类细菌,革兰氏阳性菌是指通过染色后,细菌细胞仍然保留初染结晶紫的蓝紫色,革兰氏阴性菌只经过染色后,细菌细胞则先脱去初染结晶紫的颜色,然后呈现番茄红或沙红的红色。
革兰氏阳性菌能产生外毒素,使人致病,常见的菌种有葡萄球菌、念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等。
革兰氏阴性菌主要产生内毒素使人致病,主要菌种有大肠杆菌、变形杆菌、痢疾杆菌、肺炎杆菌、布氏杆菌等。
在治疗上,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都对青霉素敏感,而革兰氏阴性菌除奈瑟氏菌中的流行性脑膜炎和淋病双球菌外,对青霉素均不敏感,而对链霉素、氯霉素等敏感,所以首先区分病原菌是革兰氏阳性菌还是阴性菌,在选择抗生素方面意义重大。
革兰氏阴性菌跟革兰氏阳性菌区别,在于细菌细胞壁不同。
实际革兰染色所染的是细菌的细胞壁,因为细胞壁结构的不同,部分细菌染完以后革兰染色为阴性,而有部分细菌染完后是阳性,因此可以依靠此方法区分细菌。
革兰氏阴性菌跟革兰氏阳性菌因为细胞壁结构不同,用药选择时也会有所不同。
部分抗菌药物比较适合治疗革兰氏阴性菌,比如三代头孢菌素。
其他抗菌药物比较适合治疗革兰氏阳性细菌感染,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头孢拉定适合治疗革兰氏阳性菌感染。
革兰氏阳性菌的感染,主要以金葡菌感染为代表,大多数发生在严重的痈、蜂窝织炎,或者骨关节的化脓感染。
主要的表现是发病非常急,可以出现寒战、高热,可以出现皮肤的瘀点、瘀斑等等。
而且这种阳性菌的感染,特别容易出现迁徙性的病灶,可以出现肺的脓肿以及四肢的化脓性改变,或者肝脓肿等等。
而革兰氏阴性杆菌的败血症,是由于患者发病前的一般情况非常差,有原发的疾病或者使用了影响到免疫功能的药物引起的。
最常见的有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感染引起的败血症。
这种感染也是有寒战,但是发热是间歇性的,可以体温不升高或者低于正常。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类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类
导语: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我们生活中一种细菌的大类,这种细菌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种细菌会导致许多的疾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威胁比较大
革兰氏阴性杆菌是我们生活中一种细菌的大类,这种细菌对于人们生活的影响是比较大的,这种细菌会导致许多的疾病,对于人们的身体威胁比较大,因此,治疗由革兰氏阴性杆菌引起的疾病是比较复杂的,首先要了解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类,下面就来看看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类讲解吧。
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是根据对细菌进行革兰氏染色的结果来区分的,如果将细菌作革兰氏染色,凡染后菌体呈紫色的,称“革兰氏阳性菌”,菌体呈伊红色,称“革兰氏阴性菌” 。
无论阳性菌还是阴性菌都有杆菌和球菌。
葡萄球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是临床最为常见的病原菌,葡萄球菌属于革兰阳性球菌,大肠杆菌属于革兰阴性菌中的肠杆菌科,除大肠杆菌以外,临床较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还有变形杆菌、沙门氏菌、克雷白杆菌;绿脓杆菌属于假单胞菌,为非发酵菌,是临床常见的较耐药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氏阳性细菌: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利斯特菌等等。
革兰氏阴性杆菌:克雷白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流感嗜血杆菌、沙门氏菌等等。
从以上的介绍来看,革兰氏阴性杆菌的分类是比较简单的,这种真菌感染是在我们生活中比较多见的,而且形式多样,对于人体的威胁性也不一样,但是它们的基本性质是差不多的,人们在生活中一定注意卫生安全。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革兰氏阴性球菌

脑膜炎奈瑟菌
形态与染色
G- ,0.6-0.8µ m 肾形或豆形,成双排列,凹 面相对; 多位于中性粒细胞内; 无鞭毛和芽胞;新分离株具 有荚膜和菌毛。
培养特性专性需氧
巧克力色培养基 37℃。初分离时需5-10%CO2 产生自溶酶
抗原构造及分类
荚膜多糖抗原:分群依据,13个血清群,A、C重
奈瑟菌属
一群革兰染色阴性,常成双排列的球 菌
淋病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干燥奈瑟菌 微黄奈瑟菌 粘液奈瑟菌 浅黄奈瑟菌
脑膜炎奈瑟菌 淋病奈瑟菌
两者关系
相似点:
两者DNA序列70%同源
差异:
荚膜:有荚膜(脑),分离初期有荚膜(淋); 质粒:很少有质粒(脑),有质粒(淋); 所致疾病:引起脑膜炎(脑),引起泌尿生殖系 统疾病(淋)。
可溶性抗原 反向血凝试验、ELISA等
防治原则
脑膜炎接种
综合性预防措施
隔离病人、检查带菌 者、预防性投药,室 内通风
流脑疫苗:
6个月-2岁接种两次 ,间隔1月 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 抗原。制备疫苗
青霉素、磺胺大剂 量治疗
淋病奈瑟菌
形态染色
革兰染色阴性,0.6-0.8μm 肾形、成双排列
脓汁标本中存于中性粒细胞里 慢性淋病常在细胞外
有菌毛,无芽胞和鞭毛,新分离株有荚膜
培养
需氧
营养要求高
巧克力色血平板 37℃ 5-10%CO2 24-48h形成圆形、湿润、光滑、透明或灰白光滑型 菌落
抵抗力和耐药性
抵抗力弱,在自然界迅速死亡 对青霉素等多种抗生素敏感 易产生耐药性
免疫性
人类对淋球菌普遍易感 感染后机体可产生特异性IgM、IgG和分泌型 IgA抗体 但由于淋球菌抗原易变异,反复感染的现象普 遍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分类和特性

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分类和特性细菌是一类单细胞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
它们可以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别,其中一种分类方式是依据它们的细胞壁结构来分组。
细胞壁是细菌细胞上的一层外壁,这层壁可以帮助寻常物质进入或离开细胞,同时也可以保护细菌的内部结构免受外部环境的影响。
这种细胞壁的组成不仅决定了细胞的外形和大小,也决定了细菌的病原性和抗生物质耐药性等特性。
革兰氏染色法是用于检测细菌细胞壁组成的一种方法,它是由丹麦微生物学家克里斯汀·格拉姆于1884年发明的。
这种染色法使用的染料可以将细胞壁分为两类: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
下面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两类菌的分类和特征。
1. 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的命名是以发现者的名字为基础的。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主要由肽聚糖和肽聚糖交联形成的厚壁组成,壁内还包含一些磷酸化的醇类和脂质等成分。
这些成分可以使得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呈现紫色或蓝色的染色反应。
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菌壁还包括多种结构特殊的糖脂,如三磷酸甘油酸,糖胆酸和磷酸酰肌醇等。
革兰氏阳性菌的代表种是链球菌属的Streptococcus pyogenes。
它通常定居在人体的口腔,鼻咽部,肛门和会阴等位置,是引起许多常见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菌之一,如扁桃体炎,葡萄球菌丹毒,乳腺炎等。
革兰氏阳性菌还包括链球菌属,葡萄球菌属,肺炎链球菌属和芽胞杆菌属等。
2. 革兰氏阴性菌革兰氏阴性菌的细胞壁比革兰氏阳性菌的细胞壁要薄,壁内的含量也更复杂。
此类菌的细胞壁通常由少量肽聚糖和蛋白质构成,但其中最主要的成分是一种称为“脂多糖”的大分子化合物。
脂多糖属于一种复杂的孪晶体质,包括脂肪酸、糖、酸、磷酸盐和其他附属成分。
这种细胞壁的组成使得革兰氏阴性菌的染色反应呈现红色或粉红色。
革兰氏阴性菌中最常见的代表种是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
它是一种可以生长在哺乳动物肠道中的细菌,也是人类和动物肠道内的共生菌之一。
肠杆菌科细菌介绍

大肠埃希菌
大肠埃希菌(E.coli)是埃希菌属典型代表。 ➢ 分布:婴儿出生后数小时即进入肠道,并终生伴随,是人体
肠道正常菌群的重要构成菌。 ➢ A:分解代谢产物,抑制痢疾杆菌等致病菌的生长
B:合成 ViB、ViK等,供人体吸收利用。 C:天然抗原, ➢ 致病:正常菌群------------肠道外感染
小肠粘膜——以免被肠蠕动、肠分泌液所清除 释放 肠毒素 由细菌的质粒DNA编码
不耐热肠毒素(heat labile enterotoxin,LT)
65℃30分钟失去活性
耐热肠毒素(heat stable enterotoxin,ST)
.
100℃加热20分钟仍不被破坏
不耐热肠毒素(LT) B亚单位—— 受体:肠粘膜上皮细胞膜 表面的GM1神经节苷脂 A亚单位(毒性活性部分)
附于粘膜表面,与细菌的侵袭力有关,如:大肠杆菌的Ki抗 原和伤寒杆菌的Vi抗原。
.
易变异
通过 接合
转导
溶源性转换
自发突变
引起
耐药性变异 毒力性变异 生化反应性变异
.
肠杆菌科与其它革兰阴性杆菌区别
.
临床意义
致病物质 所致疾病
.
致病物质
菌毛或菌毛样结构 荚膜或微荚膜 外膜蛋白 内毒素 外毒素
肠杆菌科细菌
主讲:戈红雨 2013-1-28
LOGO
.
革兰氏阴性菌(Gram-negative)
革兰氏阴性菌泛指革兰氏染色反应呈红色的细菌 。在革兰氏染色实验中,首先添加了结晶紫( crystal violet),再添入另一种复染染料( 通常使用番红(safranin)),从而将所有的 革兰氏阴性菌染成红色或粉色。
1. 形态染色相似 革兰阴性杆菌 (两端钝圆,无芽胞。多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MALDI) 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离子源
激光照射样品与基质形成共结晶薄膜, 激光照射晶体后, 基质分子吸收能量与
样品解吸附并使其电离。
Croxatto A et al.. Applications of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in clinical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FEMS Microbiol Rev. 2012 Mar;36(2):380-407.
• The sensitivity is 96.67%, with a specificity of 97.87%
Hrabak et al., JCM2011
A carbapenemase (KPC-2) producer
JCM2011
Carbapenemase Detection By MALDI-TOF MS
/pubmed/24019163
Diagnostic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
– Fastidious GN (August 2013)
鉴定—既有流程
• 手工API、半自动ATB、Vitek 2 Compact、凤凰、Walkaway等系统并 行采用
Calculated masses and corresponding molecular forms defining the sensitivity and resistance patterns for different antibiotics…
This change in mass as a result of hydrolysis can be detected using a mass spectrom eter…
carbapenemases in Enterobacteriaceae and A. baumannii • Detection of degradation products depends on a sample preparation (e.g..buffer system)
Detection of b-lactamase by MALDITOF
FIG. 1. MALDI-TOF mass spectrogram of ampicillin for five ESBL-producing Escherichia coli strains and one ampicillin-susceptible strain. The figure demonstrates the accumulation of complete (blue arrow) and partial (red arrows) hydrolysis products in ESBL-producing strains. Accumulation of native ampicillin was present only in the susceptible strain DH5 (black arrows).
acceleration ionization desorption
+ + + +
+ +
图谱 离子探测器
飞行时间 环形电极 加速区
基质/样品 目标
美国
细菌种类
革兰阳性 肠杆菌科细菌 非肠杆菌科的革兰阴性杆菌 革兰氏阴性杆菌 苛养菌 厌氧菌 真菌 总数
5个临床试验中心
检测标本数量 属量 种量 准确率 (%)
/pubmed/23658261
– 真菌 (2013)
/pubmed/23658267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n
– 厌氧菌 (2013)
/pubmed/23927597
MALDI-TOF MS
Matrix 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
VITEK MS
靶板
MALDI-TOF MS 的原理
detection separation
1319 965 558
7
31
17
40
18
33
95.1 96.6 90.7
331 651 852 4676
6
6
11
26
7
31
66 167
95.2 92.3 96.6 94.8
美国 FDA 临床试验结果
发表了6篇文章: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 革兰阳性菌 (2013)
Published application for MALDI-TOF MS
Analysis of antibiotic molecules and their modified products
Analysis of bacterial cell components
Analysis of ribosomal RNA methylation
MALDI-TOF MS 在细菌鉴定和药敏中的应用
倪语星
微生物检验 是感染性疾病治疗的依据
• 病原学检测:
– 确定病原菌
• 药敏检测:
– 确定敏感药物 – 确保治疗效果的药物剂量及给药方式
临床微生物检验起重要作用
目前形势对微生物实验室的挑战
• 硬件设施和人员的技术水平、诊断水平等参差不齐 微生物专家需多年的经验积累 传统鉴定能力有限
JCM 2011(9):3321–4.
Detection of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lactamases by MALDI-TOF
Procedure for detection of beta-lactamase metabolites by MALDI-TOF mass spectrometry.
Hydrolysis corresponds to a mass shift of 18 Da, which can be easily detected by MALDI-TOF MS.
+ 18 Da
Resistance against-b-lactam antibiotics is a growing challenge for managing severe bacterial infections
直
接
快
血培养采集
速
仪器检测
流
程
阳性血培养 预处理
MALDI鉴定 +
直接药敏
药敏—既有流程
• 为满足临床和监测要求,Kb和仪器法结合 • 人员配置有限,工作量大 • 如下午13:00仪器法和Kb法 • 仪器法最快下午19:00出结果 • KB法最快第二天下午才能拿到药敏报告
or • 临床科室有可能会在第四天 第五天早晨查房时更换抗生素
MALDI TOF-微生物鉴定的TAT时间
天
小时
分钟
MALDI-TOF工作流程
节 省
灭活
+ 基质
点靶
TAT24-48h
药敏
每个样本
鉴定: 1~2min
约1分钟 药敏: 6~8 hr
VITEK 2 Compact工作流程
快 速
!
!
鉴定: 4~18hr 药敏: 6~8hr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REPRESENTING MALDI TOF SPECTRA OF ACB COMPLEX SPECIES
微生物实验室如何面对挑战?
更加标准化 更高质量 更高效率
更主动的信息交流
微生物实验室效率有待提升
实验室效率
实验室流程规划
实验室自动化
•流程评估 •实验室设计 •持续流程改善 •提升临床重视程度
•自动化仪器提升結果 报告时间 •减少大部分操作时间
实验室信息化
• 提升资料传输效率 • 提升资料溯源性 • 提升资料整理能力
鉴定—传统 Vs MS
缩短报告TAT(24h)
微生物培养 (without MALDI)
微生物培养 (with MALDI)
Day 1 接种平板培养;PCT
接种平板培养,PCT
革兰染色,直接镜检;
Day 2
配置鉴定药敏菌悬液上机;MS检测1~3分钟鉴定出细菌
及药敏试验
报告临床;同时做快速药敏
Day 3 ID&AST报告
• 人力资源普遍不足 平均每1000床位<5位临床微生物专家
• 临床要求更快检验时效 更高的工作强度
• 临床微生物专家与临床医师对称、沟通有障碍 较少涉略临床用药指引
• 政策,法规和督查增多 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卫生部令第84号) 三级综合医院评审标准实施细则
• 耐药菌株逐年上升 更多药物敏感性报告需求
2012
MALDI-TOF MS for detecting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 Cheap and quick method • Detection of a real carbapenemase acticity • Possible application to detect
European Journal of Clinical Microbiology and Infectious Diseases
– 肠杆菌 (2013)
/pubmed/23818163
– Non-Enterobacteriaceae Gram-Negative Bacilli (Sept 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