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学期月考一化学试题含答案
福建省三明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三明一中2024-2025学年上学期10月月考高二化学科试卷(考试时间:75分钟 满分:100分)可能用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N 14 O 16 Fe 56 Ag 108一、选择题(共16题,1-14每题3分,15-16每题4分,共50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下列关于电化学腐蚀、防护与利用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 .铜板打上铁铆钉后铜板不易被腐蚀B .暖气片表面刷油漆可防止金属腐蚀C .连接锌棒后,电子由锌流向铁管道D .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下列关于电化学的知识中,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用铜电极电解稀硫酸时,阳极铜逐渐变轻B .惰性电极电解,若阴阳两极仅产生、,一段时间后浓度可能增大,也可能不变C .两金属单质、电解质溶液形成原电池,负极材料在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不一定更靠前D .在电解铜工艺中,阳极铜失去的电子一定等于阴极中得到的电子3.下列用于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A .钢铁发生吸氧腐蚀的正极:B .惰性电极电解NaOH 溶液的阳极:C .Mg-空气-NaOH 溶液形成的原电池的负极:D .乙醇燃料电池,以KOH 为电解质溶液的负极: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2Fe 2e Fe -+-=2H 2O 2Cu +22O 2H O 4e 4OH --++=222H O 4e O 4H -+-=↑+()2Mg 2e 2OH Mg OH ---+=23232CH CH OH 12e 16OH 2CO 11H O----+=+A .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ΔH>0.B .非自发过程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变为自发过程C .自发进行的反应一定能快速进行D .温度、压强一定时,焓因素和熵因素共同决定一个化学反应的方向5.下列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的反应,既是,又是的是( )A .B .C .D .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①恒温时,增大体系压强,化学反应速率一定加快②其他条件不变,通常升高温度,反应速率常数增大,化学反应速率随之增大③催化剂能降低反应活化能,增大反应速率常数,提高反应速率,从而改变焓变④由于固体和纯液体的浓度是个常量,因此不能用固体表示化学反应速率⑤增大反应物浓度,可增大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从而使单位时间内有效碰撞次数增多⑥增加反应物的量,化学反应速率可能不变A .②⑤⑧B .②⑥C .②③⑤⑦⑧D .①②④⑤⑧7.如图所示,各烧杯中盛有海水,铁在其中被腐蚀由快到慢的顺序为()A .②①③④⑤⑥B .⑤④③①②⑥C .⑤④②①③⑥D .⑤③②④①⑥8.下面有关电化学的图示,完全正确的是()A .①Cu-Zn-稀硫酸构成原电池B .②铜牌镀银,当电镀一段时间后,将电源反接,铜牌可恢复如初C .③装置中电子由a 极经导线到b ,再经过电解质溶液流向aD .④验证NaCl 溶液(含酚酞)的电解产物9.将一定量纯净的氨基甲酸铵置于特制的密闭真空容器中(假设容器容积不变,固体试样体积忽略不计),()()()()222NO g 2CO g N g 2CO g +=+0H ∆<0S ∆>34HCl NH NH Cl+=()432222NH Cl Ca OH 2NH CaCl 2H O +=↑++22222Na O 2H O 4NaOH O +=+↑()242322Ba OH 8H O 2NH Cl BaCl 2NH 10H O ⋅+=+↑+在恒定温度下使其达到分解平衡:。
重庆市某重点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2023级高二上期月考 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 H1 C12 N14 O16 Na23 S32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下列有关活化能和活化分子,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活化能接近零的反应,当反应物相互接触时,反应瞬间完成,而且温度对其反应速率几乎没有影响B .升高温度是通过增大活化分子百分数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的C .人们把能够发生有效碰撞的分子叫做活化分子,把活化分子具有的能量叫做活化能D .活化能的大小意味着一般分子成为活化分子的难易,但是对化学反应前后的能量变化无影响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必然伴随发生能量变化B .加入合适的催化剂,不能增加单位质量的硫燃烧放出的热量C .可以用氢氧化钠固体和醋酸溶液来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D .一个化学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反应放热,ΔH <03.关于热化学方程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标准状况下,2gH 2完全燃烧生成液态水,放出热量,则H 2 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H 2 (g)+O 2(g)= 2H 2O(l) ΔH =-574.6kJ·mol -1B .C(石墨,s)=C(金刚石,s) ΔH =+1.9kJ·mol -1,则金刚石比石墨稳定C .1molH 2SO 4和2mol NaOH 反应,该反应的中和热为ΔH = -57.3 kJ·mol -1D .500℃、30MPa 下,1molN 2和3molH 2充分反应生成NH 3(g)并放热38.6 kJ ,则热化学方程式为: N 2 (g)+ 3H 23(g) ΔH= -38.6 kJ·mol -14.对于可逆反应2M(g)+2N(g)3P(g)+Q(g),在不同条件下测得的化学反应速率如下,下列反应速率大小关系正确的是( )①v (M)=4 mol·L -1·min -1 ②v (N)=0.1 mol·L -1·s -1 ③v (P)=0.1 mol·L -1·s -1 ④v (Q)=1 mol·L -1·min -1A .①>④>③>② B .②>③=①>④ C .③>②=④>① D .④>③>①>②5.2SO 2(g)+O 23(g)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图中E 1表示正反应的活化能,E 2表示逆反应的活化能)。
重庆市巴蜀中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

高2025届第一次月考答案1.A【分析】由图可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以此解题。
【详解】A .金属与酸的反应为放热反应,A 项符合题意;B .石灰石高温分解属于吸热反应,B 项不符合题意;C .灼热的C 与氧化铜反应为吸热反应,C 项不符合题意;D .Ba(OH)2·8H 2O 和NH 4Cl 的属于吸热反应,D 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 。
2.B A.Fe(SCN)3溶液中存在可逆过程Fe 3++3SCN - Fe(SCN)3,加入固体KSCN 后,KSCN 电离出SCN -,使反应物浓度增加,平衡向正方向移动,Fe(SCN)3浓度增加,颜色变深,所以Fe(SCN)3溶液中加入固体KSCN 可以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B.这个过程没有平衡移动,放到冰箱中降低温度减缓变质的速率,与平衡无关C.该反应为放热的可逆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提高了氨的产率,能够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D.有可逆反应2SO 2+O 2⇌2SO 3,增加空气浓度,平衡正移,勒夏特列原理适用3.C【详解】A .NaOH(aq)+HCl(aq)=NaCl(aq)+H 2O(l)△H =-57.4kJ/mol ,即在稀溶液中1mol NaOH 完全反应放出57.4kJ 热量,由于浓硫酸溶于水放热,则含20g NaOH 即0.5mol 的稀溶液与浓硫酸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大于28.7kJ ,故B 正确;B .在一定条件下,将2mol O 2和4mol SO 2置于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放出热量316.8kJ ,由于该反应是可逆反应,因此反应的二氧化硫的物质的量小于4mol ,放出热量316.8kJ ,而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232SO g O g 2SO g + 中是4mol 二氧化硫全部反应,则放出的热量大于158.4kJ ,故B 错误;综上所述,答案为B 。
C .C(石墨,s)=C(金刚石,s)△H =+1.9kJ/mol ,则由石墨制取金刚石的反应是吸热反应,金刚石的能量高于石墨的能量,则石墨比金刚石稳定,故B 正确;D .燃烧热是在101kPa 时,1mol 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氧化物时所放出的热量;C 8H 18的燃烧热为11003kJ/mol ,则101kPa 时:2C 8H 18(1)+25O 2(g)=16CO 2(g)+18H 2O(l)△H=-22006kJ/mol ,故A 错误;4.A【分析】单位相同的条件下,将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与其计量数相比,得到的数值越大,其反应速率越快。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解析版)

湖南省长沙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0月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答案在最后)第Ⅰ卷选择题(共42分)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化学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下列事实与盐类水解无关的是A.古代用浸泡过草木灰的溶液来洗涤衣物B.“管道通”中含有铝粉和苛性钠,用于疏通下水道C.氯化铵溶液和氯化锌溶液可做金属焊接中的除锈剂D.向4TiCl 中加入水,加热蒸干,最后焙烧固体得到2TiO 【答案】B 【解析】【详解】A .草木灰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钾,碳酸钾水解使溶液显碱性,油污在碱性条件下易被除去,与盐类水解有关,A 错误;B .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气,增大管道内气压用于疏通下水道,与盐类水解无关,B 正确;C .铵根离子、锌离子水解,有+H 生成,使溶液显酸性,+H 与铁锈反应,能起到除锈的作用,与盐类水解有关,C 错误;D .在加热的条件下,4TiCl 水解得22TiO xH O ⋅和HCl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4222TiCl (x 2)H O TiO xH O 4HCl ++=⋅↓+,最后焙烧得到2TiO ,与盐类水解有关,D 错误;故答案选B 。
2.MOH 强碱溶液和等体积、等浓度的HA 弱酸溶液混合后,溶液中有关离子的浓度应满足的关系是A.c (M +)>c (OH -)>c (A -)>c (H +)B.c (M +)>c (A -)>c (H +)>c (OH -)C.c (M +)>c (A -)>c (OH -)>c (H +)D.c (M +)>c (H +)>c (A -)>c (OH -)【答案】C 【解析】【详解】MOH 是强碱,HA 是等体积、等浓度的弱酸,混合之后恰好完全反应生成MA ,这是一种强碱弱酸盐,溶液显碱性,即c(OH -)>c(H +);由电荷守恒知c(M +)+c(H +)=c(A -)+c(OH -),则c(M +)>c(A -),故溶液中有关离子浓度满足的关系是c(M +)>c(A -)>c(OH -)>c(H +),选择C 。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 单选题 (本题共计18小题,总分54分)1.(3分)1.下列设备工作时,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是( )2.(3分)2.钛被称为“第三金属”,其制取原料为金红石(2TiO ),制取步骤如下:/800C/Ar24TiO TiCl Ti ︒−−−→−→−−−镁已知:①21C(s)O (g)CO(g)2+=== 1ΔH ②2242TiO (s)2Cl (g)TiCl (s)O (g)+===+ 2ΔH则反应224TiO (s)2Cl (g)2C(s)TiCl (s)2CO(g)++===+的ΔH 为( ) A .2ΔH 1+2ΔH 2 B .2ΔH 1+ΔH 2 C .2ΔH 1-ΔH 2D .2ΔH 1-2ΔH 23.(3分)3.下列热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A .12232SO O 2SO 196.6kJ mol H -+∆=-⋅B .122C(s)O (g)CO (g)393.5kJ mol H -+∆=⋅═C .2H (aq)OH (aq)H O(l)57.3kJ H +-+∆=═D .12211H (g)Cl (g)HCl(g)92.5kJ mol 22H -+∆=-⋅═ 4.(3分)4.已知T ℃时,CO(g)+H 2O(g)=CO 2(g)+H 2(g) H ∆=+QkJ/mol ,当反应转移amol 电子时达到平衡,则该反应吸收的能量( ) A .等于0.5aQkJB .小于0.5aQkJC .大于0.5aQkJD .等于aQkJ5.(3分)5.已知298K 、101kPa 时,2H (g)、CO(g)、25C H OH(l)、4CH (g)的摩尔燃烧焓分别为1285.8kJ mol --⋅、1283.0kJ mol --⋅11366.8kJ mol --⋅、1890.3kJ mol --⋅。
下列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正确的是( )A .12222H (g)O (g)=2H O(g)H 571.6kJ mol -+∆=-⋅B .1222CO(g)O =2CO (g)H 283.0kJ mol -+∆=-⋅C .25222C H OH(l)3O (g)=2CO (g)3H O(1)H 1366.8kJ ++∆=-D .14222CH (g)2O (g)=CO (g)2H O(l)H 890.3kJ mol -++∆=-⋅6.(3分)6.变量控制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考试总分:100 分)一、单选题(本题共计20小题,总分60分)1.(3分)1、在恒温、体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 s由3 mol降为1.8 mo l,则前20 s的平均反应速率为( )A.v(B)=0.03 mol·L-1·s-1B.v(B)=0.045 mol·L-1·s-1C.v(C)=0.03 mol·L-1·s-1D.v(C)=0.06 mol·L-1·s-12.(3分)2、下列有关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条件下,Mg、Al分别与同浓度的盐酸反应的速率相同B.用铁片与稀硫酸反应制取H2时,改用98%的浓H2SO4可以加快反应速率C. 100 mL 1 mol·L-1的稀盐酸与锌片反应,加入适量的NaCl溶液,反应速率减小D.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容器中,发生合成NH3的反应,充入He,反应速率增大3.(3分)3、.为比较Fe3+和Cu2+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效果,甲乙两组同学分别设计了如图1、图2所示的实验。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图1实验可通过观察产生气泡的快慢来比较反应速率的大小B.若图1所示实验中反应速率为①>②,则一定说明Fe3+比Cu2+对H2O2分解催化效果好C.用图2装置比较反应速率,可测定在相同状况下反应产生的气体体积及反应时间D.为检查图2装置的气密性,可关闭A处活塞,将注射器活塞拉出一定距离,一段时间后松开活塞,观察活塞是否回到原位4.(3分)4、下列反应不属于可逆反应的是( )A .SO 2溶于水生成H 2SO 3和H 2SO 3分解B .H 2跟I 2化合成HI 和HI 分解C .SO 2跟O 2化合成SO 3和SO 3分解D .电解水生成H 2与O 2和H 2与O 2转化成水5.(3分)5、在一个6 L 的密闭容器中放入3 mol X 和2 mol Y ,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X(g)++nR(g),达到平衡后,容器内的压强比原来增加5%,X 浓度减小13,则该反应方程式中的n 值是( )A.3B.4C.5D.66.(3分)6、可逆反应 aA(s) + bB(g)⇌cC(g) + dD(g)进行过程中,当其他条件不变时,C 的体积分数 C%与温度(T)、压强(P)的关系如图所示。
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Word版 含解析)

2020-2021学年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1.本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90分钟;2.请将答案填写到答题卡上。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N:14 C:12 O:16 Na:23 S:32 Cl:35.5 Zn:65 Cu:64 Ag:108第Ⅰ卷( 共45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0个小题,其中1-15题每题2分,16-20题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1. 25℃、101 kPa下,碳、氢气、甲烷和葡萄糖的燃烧热依次是393.5 kJ/mol、285.8 kJ/mol、890.3 kJ/mol、2800 kJ/mol,则下列热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A. C(s)+ O2(g)=CO(g) ΔH=―393.5 kJ/molB. 2H2(g)+O2(g)=2H2O(l) ΔH = +571.6 kJ/molC. CH4(g)+2O2(g)=CO2(g)+2H2O(g) ΔH=―890.3 kJ/molD. C6H12O6(s) +6O2(g)=6CO2(g)+6H2O(l) ΔH=―2800 kJ/mol2. 已知两个热化学方程式: C(s)+O2(g) =CO2(g) ΔH=―393.5kJ/mol2H2(g)+O2(g) =2H2O(g) ΔH=―483.6kJ/mol现有炭粉和H2组成的悬浮气共0.2mol,使其在O2中完全燃烧,共放出63.53kJ的热量,则炭粉与H2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1B. 1︰2C. 2︰3D. 3︰23. 燃料电池是燃料(例如CO,H2,CH4等)跟氧气或空气起反应,将此反应的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电解质通常是KOH溶液。
下列关于甲烷燃料电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 负极反应式为CH4+10OH--8e=CO32-+7H2OB. 标准状况下,消耗5.6LO2时,有1mole-发生了转移C. 随着不断放电,电解质溶液碱性不变D. 甲烷燃料电池的能量利用率比甲烷燃烧的能量利用率大4. 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
河南省创新发展联盟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 化学含解析

2024-2025年度上学期河南省高二年级第一次联考化学(答案在最后)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二章。
5.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Si28一、选择题:本题共14小题,每小题3分,共4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古代典籍中蕴含丰富的化学知识,下列古诗词的描述中存在吸热反应的是()A .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B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C .李商隐——蜡炬成灰泪始干D .苏轼——投泥泼水愈光明2.生活中常采用一些措施,以改变化学反应速率,下列做法属于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影响的是()A .肉制品放冰箱中保存B .洗衣粉加酶更易除奶溃、汗渍C .医用酒精通常比白酒燃烧更旺D .青皮香蕉中加一个熟苹果,可催熟香蕉3.已知:反应()()()()2X g 5Y g 4Z g 2W g ++=。
若反应速率分别用()X v 、()Y v 、()Z v 、()W v 表示,则下列关系错误的是()A .()()5Y W 2v v =B .()()4Y 5Z v v =C .()()5X 2Y v v =D .()()1Z W 2v v =4.乙烯是一种重要的基本化工原料,主要用于制造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
利用2CO 氧化乙烷制备乙烯的反应为262242C H (g)CO (g)C H (g)CO(g)H O(g)+++ 0H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下列措施不能提高24C H 的平衡产率的是()A .升高温度B .移除部分24C H C .压缩容器体积D .增大2CO 的浓度5.肼(24N H )又称为联氨,在航空航天领域,可用作燃料和推进剂,它具有能量高、密度大、可贮存等优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泰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化学试卷命题人:刘燕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S:32 Li: 7 Cu:64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1、已知Zn(s)+H2SO4(aq)===ZnSO4(aq)+H2(g) ΔH<0,则下列关于该反应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上述热化学方程式中的ΔH的值与反应物的用量无关B. 该反应的化学能可以转化为电能C.该反应中旧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新键形成需放出能量,所以总能量不变D.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2.下列关于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四种装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电池I中锌是正极B.电池II是一次性电池C.电池Ⅲ工作时,氢气发生还原反应D.电池IV工作时电子由锌通过导线流向碳棒3、如图所示装置中,a、b都是惰性电极,通电一段时间后,b极附近溶液呈红色。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X是正极,Y是负极②②a是阴极,b是阳极③CuSO4溶液的pH值逐渐减小④NaCl溶液的pH减小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4、下图有关电化学的示意图正确的是()5、已知:常温下,取体积比为4:1的甲烷和的混合气体112 (标准状况下),经完全燃烧后恢复到常温,则放出的热量为( )A. B.C. D.6、下列关于化学反应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需要加热才能发生的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B.已知NaOH(aq) +HCI(aq) =NaCI(aq)+H2O(1) △H=-57.3 kJ·mol-1,则含40.0 gNaOH的稀溶液与稀醋酸完全中和,放出57.3 kJ的热量C.CO(g)的燃烧热是283.0 kJ·mol-1,则表示CO(g)的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CO(g)+O2(g)=2CO2(g) △H=-283.0 kJ·mol-1D.已知2C(s) +2O2(g)=2CO2(g) △H=a,2C(s) +O2(g)=2CO(g)△H=b,则b>a7、电解装置如图所示,电解槽内装有及淀粉溶液,中间用阴离子交换膜隔开。
在一定的电压下通电,发现左侧溶液变蓝色,一段时间后,蓝色逐渐变浅。
已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右侧发生的电极反应式:B.电解结束时,右侧溶液中含C.电解槽内反应的总化学方程式:D.如果用阳离子交换膜代替阴离子交换膜,电解槽内发生的总化学反应不变、有、实验装置部分实验现象极质量减少,极质量增加极有气泡产生,极无变化极溶解,极有气泡产生电流计指示,导线中电流从极流向极由此可判断这四种金属的活动顺序是( )A、 B.C. D.9、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以固体氧化物作为电解质,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下列关于固体燃料电池的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极为电池负极,电极反应式为B.固体氧化物的作用是让电子在电池内通过C.若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D.若作为燃料气,则接触面上发生的反应为10、室温下,将1的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降低,热效应为,将1的溶于水会使溶液温度升高,热效应为,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热效应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B.C.D.11、在如图所示装置中,观察到电流计指针偏转,M棒变粗,N棒变细,其中P为电解质溶液。
由此判断M、N、P所代表的物质可能是()A.AB.BC.CD.D12、碱性硼化钒()—空气电池工作时反应为:=。
用该电池为电源,选用惰性电极电解硫酸铜溶液,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当外电路中通过0.04电子时,装置内共收集到0.448气体(标准状况),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B.外电路中电子由电极流向电极C.电解过程中,电极表面先有红色物质析出,然后有气泡产生D.若装置内的液体体积为200,则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0513、镍-镉(Ni-Cd)可充电电池可以发生如下反应:Cd+2NiO(OH)+2H2O Cd(OH)2+2Ni(OH)2由此可知,该电池充电时的阳极是( )A.CdB.NiO(OH)C.Cd(OH)2D.Ni(OH)214、把活泼金属片a和b放在盛有稀食盐水和酚酞混合液的表面皿中,构成如图所示原电池,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区域Ⅰ变红色,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是原电池的负极B.b的活泼性大于aC.无电流产生D.b上有气泡产生15、电解硫酸钠溶液生产硫酸和烧碱溶液的装置如下图所示,其中阴极和阳极均为惰性电极。
测得同温同压下,气体甲与气体乙的体积比约为1∶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a极与电源的负极相连B.a电极反应式:2H 2O+2e-H2↑+2OH-C.离子交换膜d为阴离子交换膜D.产物丙为硫酸溶液16、. 以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
一段时间后取出电极,加入9.8 gCu(OH)2后溶液与电解前相同,则电解时电路中流过的电子为( ) A.0.1 mol B.0.2 mol C.0.3 mol D.0.4 mol17、全固态锂硫电池是一种新型电池,其能且密度约为一般电子设备中广泛使用的锂离子电池的4倍,且成本更低廉.已知锂硫电池的总反应为2Li+S Li2S,用此电池作电源电解足量的AgNO3溶液,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乙池溶液中的NO3一移向铁电极B.乙池石墨电极反应式为Ag++e- =AgC.甲池充电时,锂电极发生氧化反应D.甲池中消耗14g锂,乙池中产生11.2L氧气(标准状况下)18、科学家已获得了极具理论研究意义的N4分子,其结构为正四面体(如图所示),与白磷分子相似。
气态时,已知断裂1mol N—N键吸收167kJ热量,断裂1mol N≡N键吸收942kJ热量,则( )A.N4与N2互称为同位素B.N4属于一种新型的化合物C.N4化学性质比N2稳定D.1mol N4气体转化为N2时要放出882kJ能量二、填空题19.CO、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气体,利用化学反应原理是治理污染的重要方法。
I、甲醇可以补充和部分替代石油燃料,缓解能源紧张。
利用CO可以合成甲醇。
(2)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模式,其中一种技术是将CO2转化成有机物实现碳循环。
如:2CO2(g)+2H2O(l)== C2H4(g)+3O2(g)ΔH=+1411.0 kJ/mol2CO2(g)+3H2O(l)== C2H5OH(1)+3O2(g)ΔH=+1366.8 kJ/mol则由乙烯水化制乙醇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Ⅱ.利用甲醇燃料电池设计如下图所示的装置。
(1)该装置中b为极,该电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反应进行一段时间后原电池溶液PH (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写出装置中电解池内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当铜片的质量变化为12.8 g时,外电路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a 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 L。
反应完成后电解池内电解质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或变小或不变)20.(I) 某学生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框内部分未画出),在装置内起初发生的反应为Cu+H2SO4 = H2↑+CuSO4,试回答:(1)该装置的名称是(填“电解池”或“原电池”)(2)A、B中至少有一种是金属(填名称),接电源的(填“正极”或“负极”)。
(3)写出该装置中发生还原反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4)若C溶液为100ml饱和食盐水,A 和B电极均为碳棒,该学生利用图示装置进行电解,当放出标况下112ml氢气时,该溶液中C(OH -)= 。
(II)利用右图装置,可以模拟铁的电化学防护。
若X为铜,为减缓铁的腐蚀,开关K应置于____ 处。
铁棒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______ ,该种防护方法称为_________若X为锌棒,开关K置于M处,铁棒上的电极反应为_________ 该电化学防护法称为。
21、如图所示,电极、分别为电极和电极,电极、都是石墨电极。
通电一段时间后,在、两极上共收集到336(标准状态)气体。
回答下列问题:(1)直流电源中, 为极。
(2)电极上生成的物质是,其质量为。
(3)电源输出的电子,其物质的量与、、上分别生成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为:2:(4)同)溶液的。
5.若溶液的质量分数由5.00%变为5.02%,则原有5.00%的溶液为。
高二上学期阶段性测试一化学试题答案1-5 CDADD 6-10 DDCDB 11-15 CDDAD 16-18 DDD19、Ⅰ.(1)-90.1(2)C2H4(g)+H2O(l)= C2H5OH(l)△H=-44.2 kJ/molⅡ.(1)负 CH3OH+8OH--6e-==CO32-+6H2O 变小2Cu2++2H2O 2Cu+O2↑+4H+(2) 0.4NA 2.24 变小20、(Ⅰ)(1)电解池 (2)铜正极(3)2H++2e-=H2↑ (4) 0.1mol∙L-1 (Ⅱ) N; 2H++2e-=H2↑阴极电保护法O2+2H2O+4e-=4OH- 牺牲阳极保护法21、(1)正(2)Ag;2.16(3)2∶0.5∶1(4)不变;减小(5)4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