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演练(带答案)

合集下载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练:12 Word版含答案

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提能专练:12 Word版含答案

1.公元116年的一天,罗马街头长期定居罗马的小亚细亚(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商人艾哈迈德遭到当地一群无赖的哄抢,艾哈迈德立即投诉法庭。

法庭很快开庭审理了此案,无赖们受到严惩。

这一事件表明当时的罗马法律A. 承认所有人的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B. 有效地保障了帝国的社会稳定C. 保障帝国境内所有公民的权利D. 体系完备程序严谨并且得到确实执行2.有人这样描述中国古代某时期文学艺术的发展情况:“经学,以己意解经成为一时风尚;文学方面,重自由表达;艺术方面,采用表现自己意志的自由方法;音乐方面,通俗艺术较盛,品味较古的音乐下降,变得单纯以低级的平民趣味为依归。

”这一时期应该是A. 秦朝B. 汉朝C. 唐朝D. 宋朝3.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方镇》中说:“唐之所以亡,由方镇之弱,非由方镇之强也。

是故封建之弊,强弱吞并,天子之政教育所不加;郡县之弊,疆场之害苦无已时。

欲去两者之弊,使其并行不悖,则沿边之方镇乎!”黄宗羲的真实意图在于A. 阐明唐灭亡的真实原因B. 扩大地方权力限制中央集权C. 为清朝统治者献计献策D. 设方镇减少封建郡县的弊端4.《吕氏春秋·孟冬纪》关于秦代官营手工业有这样的记载:“物勒(刻划)工(制造者)名,以考其诚。

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

”这表明秦代官营手工业A. 产品做工精美B. 生产不计成本C. 质量管理严格D. 产品不入市场5.“民生主义和资本主义根本上不同的地方,就是资本主义是以赚钱为目的,民主主义是以养民为目的。

有了这种以养民为目的的好主义,从前不好的资本制度便可以打破。

但是我们实行民生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吃饭问题,对于资本制度只可以逐渐改良,不能够马上推翻。

”该段材料表明孙中山()A. 揭示了资本主义不公平的根源B. 放弃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信念C. 主张用民生主义改造资本主义D. 授受了社会主义思想6.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主任徐勇说,农村改革的这30年,分成3个阶段。

2015年高考历史—轮复习讲练测.doc

2015年高考历史—轮复习讲练测.doc

2015年高考历史—轮复习讲练测专题22 :中国近现Q J•虫生活的变迁(练)【专题考点】(1)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2)交通、通讯T具的进步(3)大众传媒的发展【基础达标】1.上海市档案馆收藏了一套普通市民的家庭账木。

账木记载,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 04元,而到了2002年,虽然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 3元,比22 年前提高16. 75倍。

这一账本是上海()A.社会生活变迁的见证B.率先跨入小康的见证C .政治体制改革的见证 D.逐步走向市场经济的见证【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1980年夫妇俩全年的收入是2685.3乙而到了2002年,虽燃两人都已退休,但全年总收入仍然达到47658. 3元,比22年前提高16反映的时间节点的收入,实际上是对社会变迁的见证.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二活和社会71吞的变仕圧会变迁的见证2.1885年的上海外滩公园明示游览规则,条款规定:“一、脚踏车及犬不准人内;……三、禁止采花捉鸟巢以及损害花草树木,……四、不准人奏乐Z处;五、除西人Z佣仆外,华人i概不准人内……”。

对此现象的反思应该是A.形成平等观念B.外争权益,内省公徳C.树立规则意识D. 口诛笔伐,愤懑宣泄【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木题主要考杏的是对材料的理解能力。

根据材料的描述可知,这段材料体现了人们更多地是从民族尊严角度立言阐释,凸显的是华人外争权益的一血。

实际上还有另一面,即对华人在公园摘花践草等不良行为的批评与反思,认为应加强文明教冇、提升公徳总识。

所以答案选B。

考点:屮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化•社会习俗的变化3 ............... 1859年英国人吟瞅在广州街头散步,“看见很多中国姑娘的天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鲜艳的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吾,在颊下打了一个结了,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

【走向高考】(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

【走向高考】(新课标)2015年高考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4综合测试

专题四综合测试本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2014·甘肃河西)如果一个国家各个阶层之间贫富差距过于悬殊,便会出现各种社会矛盾,导致社会走向分崩离析,儒家早在《论语》中就提出:“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由此可见,建立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对于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以下史实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依据的是()A.1929~1933年的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导致各国政治危机B.二战后福利国家的建立推动了资本主义各国经济的发展C.20世纪后期中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D.十月革命后苏俄实施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苏维埃政权[答案] D[解析]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情况下实行的政策,实行余粮收集制和供给制,取消自由贸易,实行大中小工业国有化。

这明显违背了公平、合理的分配原则。

故应选D。

2.(2014·永州)读下图,下列引言与图片主题相符合的是()A.“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B.“通过国家资本主义走向社会主义”C.“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与苏维埃政权为敌”D.“今后15年内不仅赶上并且超过美国”[答案] A[解析]据图文信息“列车上的乘客必须参加一天义务劳动”体现了义务劳动制,是1918年苏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A项符合题意;B项为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排除;C项为1925年开始的农业集体化政策,排除;D项为计划经济,排除。

3.(2014·温州)一部史学著作评论某一事件道:“它是一种妥协,是俄国通往社会主义道路上的一次暂时的退却,为的是给国家一个喘息和恢复的机会。

用列宁的话来说,这是一个‘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

”这一事件指的是()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B.余粮收集制的实行C.粮食税的实行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妥协、退却,可以判断是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允许资本主义在一定范围内存在,是“暂时的退却”,或者叫作“农民版的《布列斯特和约》”,故C项正确;余粮收集制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材料的妥协、退却,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故B 项错误;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不是妥协、退让,是符合当时人们的愿望的,故A项错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开展是在斯大林时期,不是在列宁时期,故D项错误。

2015级高三历史第二次检测答案

2015级高三历史第二次检测答案

2015级高三第二次检测历史参考答案2.A【解析】察举制确立于汉武帝时期,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题干主旨不符,故C项错误。

材料“叔孙通担任奉常后便请于高帝”表明官员的任用权还是在皇帝手中的,故B项错误。

官僚政治是建立在官吏的选拔和任命制基础之上的,而材料反映汉初官员的任用存在俱损俱荣的依附关系,这就背离了选拔、任命的原则,需要在实践中加以完善,故A项正确。

材料没有休养生息方面的信息,故D项错误。

3.C4.D【解析】“连年轮差御史,贪官未见止息,民困未见全苏,盗贼未见消弭,地方未见安堵,往返迎送,糜费徒多”表明巡按御史制度导致吏治腐败和社会矛盾,故清廷的措施意在缓解吏治腐败引发的社会矛盾,故D正确;A、B材料无法体现;将中央监察地方的权力交给总督、巡抚,使得中央对地方最高官员的监察处于制度性缺失的状态,不利于中央集权,C错误。

5.C【解析】本题重在注意时间信息。

184-589年正处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故而经济发展指数下降。

589-754,960-1279恰恰是隋唐和宋元时期,因为此时是大一统和中央集权,故而经济发展稳中有升。

故C项符合题意。

耕作工具、商品经济和土地兼并等材料中没有体现出。

所以答案选C。

6.B7.A【解析】题干中“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是解题的关键信息。

“九市开场,货别隧分”指的是政府对正规市场的管理,与商业经济有一定的关联,故B项排除;“贝锦斐成,濯色江波”指的是蜀人织锦濯锦江中则锦色鲜艳,濯于他水,则锦色暗淡,也就是阐释了织锦的技术,与商业经济无直接关联,故A项正确;“经游(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阐释了商人经营范围广,长安成为全国重要的商业中心,故C项排除;“苛峨大舶映云日,贾客千家万户室”指的是明朝时期,广州成为国际大都市,远洋贸易方面,除了传统的南洋和印度洋航线外,还开通了美洲和西欧航线,故D项排除。

【解析】材料反映的主要信息是:州郡县地方官员应该要求治理下的民众利用手中的农具垦荒,发展农业生产,对好逸恶劳者要严厉处罚。

2015版高三历史二轮真题领悟Word版含详解20份

2015版高三历史二轮真题领悟Word版含详解20份

目录【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1-1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1-2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1-3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2-4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2-5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2-6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3-7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3-8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3-9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4-10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5-11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5-12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5-13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6-14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6-15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6-16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17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18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19 Word版含详解.doc【状元之路】2015版历史二轮真题领悟1-7-20 Word版含详解.doc真题·领悟做真题悟高考1.(2014·课标Ⅱ)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

2015-2016高考历史复习高效提升检测试卷(带答案)

2015-2016高考历史复习高效提升检测试卷(带答案)

[键入文字]
2015-2016 高考历史复习高效提升检测试卷(带答案)
历史是文化的传承,积累和扩展,是人类文明的轨迹,下面是2015-2016 高考历史复习高效提升检测试卷,希望对考生有帮助。

一、选择题(每题3 分,共60 分)
1.周金文显示,当时有许多邦君通过为母、妻、女作器,来强调自己与姬姓或其他邦君家族的姻亲关系。

对材料解释不合理的是()
A.是贵族政治的体现
B.是宗法制度的体现
C.原始社会的遗俗对后世政治有一定影响
D.有利于周天子强化中央集权
2.班固说:古代天子建国,诸侯立家,从卿大夫到庶人,各有等差。

人们尊奉并服侍上级, 而在下位的人也不会有逾越的念头。

接着又说:五霸,三王之罪人也;六国,五霸之罪人也; 四豪(信陵君等四君子),又六国之罪人也。

材料反映出()
A.贵族政治逐渐被官僚政治取代
B.旧政治制度遭到严重破坏
C.血缘关系维系的宗法制不复存在
D.等级森严的分封制逐渐被中央集权取代
3.有学者指出:智者并不是为智慧而教授智慧的思辨家其目的是培养能够在政治活动中获得胜利的人。

下列思想家的主张与该观点相悖的是()
A.孔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
4.东汉政论家仲长统在《昌言》中指出: 汉之初兴,分王子弟,委之以士民之命,假之以杀生之权。

这一记载可以说明西汉初期()
1。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全国名校大联考2016届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试题(含答案)

金国名校大联考2015~2016学年高三第二次联考试卷历史本卷命题范围:必修①约占30%,必修②约占70%。

第I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表反映的是西周重要的政治制度,对其解读正确的是A.反映了分封制度与宗法体制互为表里B.以礼乐形式规范贵族内部的等级关系C.说明周王重视宫廷乐舞的差别化管理D.通过礼乐等级形成了权力的高度集中2.西汉的《汜胜之书》载:“种麦得时无不善,夏至后七十日可种宿麦,早种则虫而节,晚种则穗小而少实”,“冬至后一百一十日可种稻”。

东汉的《四民月令》则说:“凡种小麦,得白露节可种薄田,秋分种中田,后十日种美田。

”这主要说明A.古人根据节气探求最佳播种时间B.两汉时期比较重视对小麦的种植C.南稻北麦的粮食生产格局已形成D.稻麦轮作制在两汉时期已被推广3.白居易《新乐府》中的《盐商妇》有如下描述:“婿作盐商十五年,不属州县属天子。

每年盐利人官时,少人官家多入私。

官家利薄私家厚,盐铁尚书远不知。

”材料中白居易所描述的经济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唐中央政府财政十分困难B.盐铁尚书执行政策不力C.州县的盐利比中央政府少D.州县推行重农抑商政策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府矣”。

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C.最终与内阁共同组成权力中枢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5.马克思:“各参战国得到的好处一一其中也有俄国和美国的份一一一纯属商业性质,而且正如我们前次所指出;这些好处大部份都是虚幻的。

在目前情况下,对华贸易'除鸦片和若干数量的东印度棉花外,只能仍以中国商品即茶叶和丝的出口为主,而这种出口贸易取决于外国的需求而不是取决于中国政府提供方便的多少。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河南省洛阳市2016届高三第二次大练习文综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doc

洛阳市2015—2016学年高三年级第二次大练习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秦汉以来,灾后君主自谴成为一种常见的历史现象。

粗略统计,两汉君主灾后下达的自谴诏书计有30余次,而唐代则达到130多次。

直至清代康熙时依旧因为天旱而自责不已。

君主自谴的主要意图是A.宣扬“天人感应”的理论B.强化君主专制制度C.加强对臣民的社会教化D.稳定封建统治秩序25.魏晋时期,一种称之为“玄学”的社会思潮在士大夫中流行起来。

玄学认为纲常礼教、君臣上下、富贵贫贱多是“天理自然”,应该任其发展,不应干涉或强求。

鼓吹“以小求大,理终不得。

各安其分:则大小俱足。

”魏晋玄学A.是儒道相融合的产物B.反映三教合一的趋势C.为理学兴起创造条件D.强化儒学的正统地位26.唐太宗命令高士廉等人修撰的《氏族志》,不再沿袭南北朝以来以山东士族为高门的惯例,而是以本朝的官品作为门第高低的根据,没有做本朝高官的士族,都将其门第品级降下来。

这种做法A.利于扩大唐朝统治基础B.扭转了唐代的等级观念C.提高了庶族的社会地位D.改变了官吏选拔的标准27.南宋宁宗嘉泰(1201—1204)初年,绍兴府所属市镇年均商税额分布如下表。

据此可知南宋绍兴地区B.商业市场发展不平衡C.成为政府的财政倚重地区D.经济增长速度不平衡28.当1911年清廷宣布“铁路国有”的上谕传到成都时,四川省的立宪派绅商立即写文章、发通电、开会演说,指责铁路国有政策未经咨政院议决,违背法律程序,痛陈取消商办铁路是“务国有之虚名,坐引狼入室之实祸。

”这反映了立宪派A.配合了湖北新军的革命B.竭力维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C.具有反帝反封的进步性D.与革命派政治主张趋于一致29、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在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的过程中,有人提出“贫农分好田,富农分坏田,地主不分田”的主张。

这种主张A.违背团结大多数的革命原则B.受太平天国土地纲领的影响C.反映农民反封建的迫切愿望D.带有左倾冒险主义思想特征30.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决定建立外交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键入文字]
2015-201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演练(带答案)
人类历史在社会的演变过程称之为历史,下面是2015-2016 高考历史二轮复习真题演练,请考生练习。

1.(2013 课标Ⅰ卷)现代化是晚清历史发展的一个趋向,最能体现这一趋向的是()
A.洋务运动戊戌政变清末新政
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
C.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战争
D.太平天国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
解析:洋务运动在经济、教育、军事等方面促进了晚清时期的现代化,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促进了晚清时期的政治现代化,故B 项符合题意。

戊戌政变和义和团运动是反现代化的活动,A、D 两项错误;C 项是晚清时期中国屈辱历史的体现,不符合题意。

答案:B
2.(2013 广东卷)革命,革命,剪掉辫子反朝廷;独立,独立,中国岂是鞑子的!这首歌谣反映了当时()
A.革命的主要目的是移风易俗
B.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
C.民族区域自治思想深入人心
D.反对帝国主义成为思想主流
解析:辫子是清王朝的象征。

从材料信息看,民众剪掉辫子以示反清,即反对鞑子统治中国。

这说明民族主义思想已影响到民众,故选B 项。

A 项与史实不符;C 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材料无法体现反对帝国主义,故排除D 项。

答案:B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