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压工艺造型规范 20130407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

冲压工艺造型标准

序 号 目 录 页次

一、压料面

1、压料面设计注意事项

2、压料面设计准则

二、工艺补充

1、工艺补充注意事项

2、工艺补充设计准则

3、补充余肉

三、autoform典型的压料面与工艺补充设计过程

四、特殊工艺补偿方式

1、隆起补偿

2、过拉延

3、过翻边

4、收缩补偿

5、整型深度补偿

6、补料鼓包,局部造型处理

7、CH孔和到底标记的做法

五、拉延筋及破裂刀

1、拉延筋断面和过渡

2、拉延筋的设置方法

3、破裂刀

六、修边

1、修边尺寸展开计算方法

2、修边线的交接

3、局部修边困难处的型面处理案例

七、翻边整形

1、翻边整形回弹的预测及处理,think3实例

八、典型模面处理造型方法

1、拉延模模面造型方法

2、后续模具模面造型方法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压料面

一、压料面

1、压料面设计要点:

a.保证拉延深度尽量均匀,触料状态无起皱缺陷

b.在能够保证制件充分变形的情况下拉延深度越浅越好

c.拉延面应该是可展的,形状尽可能简单,尽量避免双曲形状

d.压料面应保证制件有一定程度的拉延效应,好的拉延过程应该是坯料成型时一直处于紧张状态。

e.压料面形状复杂时模拟计算时要关注压边圈合拢状态,尤其对与外板制件。

f.厚板料的压料面设计需要注意压边圈和凹模镶块的角度,一般不要超过15度。

几种常见的压料面

注意压料面的设计保证 1.05L0>L1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1 压料面

2、压料面设计准则

a、压料面边界最少要比凸模外轮廓线大125mm(通常推荐扩200mm)或者比最终坯料线大70mm。

工艺分析师必须提供完整的型面使得模具设计者可以直接用来裁体。

压料面延伸部分标准如下:

b、比内部压边圈型面边界大最少25mm,

c、必须和压料面保证6度以内的相切

d、必须满足0.025的型面偏差

e、必须能和压料面缝合

分模线设计标准

·压料面轮廓线应该在凸模分模线的基础上向外偏置3mm

·压料面轮廓线和分模线的内R角不能超过13.5mm

·分模线和压料面轮廓线必须谷光顺且无尖角。

·分模线必须投影到合适的拉延凸模侧壁。

·压边圈轮廓线必须投影到压料面和压料面延伸面上。

开口拉延压料面尺寸和分模线

·当零件时一边或者两边开口拉延时,分模线应该按照如下图设计。

·压料面边界比板料最外边大40得到。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工艺补充

二、工艺补充

1、工艺补充注意事项

由于制件本身形状起伏,并且多数零件为敞开形状,因此需要制作工艺补充平衡制件自身的起伏及形成闭合形状使板料可以充分成型

a.使凸模均匀触料,当零件本身形状复杂时,可以适当抬高工艺补充,让工艺补充

均匀触料,防止起皱。

b.使制件变形均匀,弥补了制件轮廓和高度上的不平衡,保证拉延分模线光顺和拉

延高度均匀。

c.简化压料面形状。

d.在保证成型的前提下,尽量减小工艺补充尺寸,提高材料利用率

e.需要考虑补充型面对于后序修边及翻整序的影响。

f.当制件中间材料成型时超过成型极限,应增加预冲孔或工艺切口,即破裂刀

g.左右件合模成型时中间距离一般留8-10mm,大零件可以适当增加到15-20mm

典型补充方式

工艺补充

3、常见“余肉”(隆起)的做法

通常我们所说的“余肉”是指工艺补充面在沿着产品型面的趋势延伸之后,再向上隆起的一种型面,通常用来改善材料的成形状态。常见形式有以下两种,如图1和图2所

示:

图1 图2

图1所示形式做法,如图3所示:

A 为分模线侧壁,B为隆起内部的平面,在确定了隆起的高度C和利用

F控制隆起的宽度之后,分别进行D,F,G的导角,最终成形。这种方法的好

处在于能够方便的控制隆起的宽度。

所示形式做法,如图4所示:

B 为分模线侧壁,A为隆起内部的平面,在确定了隆起的高度之后,对

B,C进行导角得到D,之后利用延面命令,将D进行延展得到E,E再与A

进行导角,最终成形。这种方法的好处在于建型速度较快。

图3 图4

凸模圆角

凹模圆角分模线

下面以顶盖为例介绍隆起补偿的具体操作:

图中AB点经过测量,发现有塌陷。

如图显示,A点Z向下陷1.35mm. A

B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工艺补充

2、过拉延

2.1对于外覆盖件,制件R小,不可能成形时,要对裂纹进行控制。

2.2对于象门内板这种拉延深度大的冲压件,要对侧壁凹陷回弹进行控制。 如图1-46所示。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工艺补充

3、收缩补偿

制件若较平缓且无复杂特征,则需要在拉延壁过度区设计收缩补偿,否则相切处会因为板料的弹性形变产生回弹变形。

收缩补偿的标准是每1000mm 补偿1mm 的量,单边0.5mm 。对于铝板和高强板,标准变为每1000mm 补偿3mm 的量

收缩补偿接近边缘处,补偿值应从接近圆角38mm 处开始逐渐减小过度到0.如图所示:

普通钢板

铝板

高强钢板

X

每1000mm 补偿0.5mm

每1000mm 补偿1.5mm

每1000mm 补偿1.5mm

工艺处理造型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