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计算|1|3--,结果正确的是( ) A .4-

B .3-

C .2-

D .1-

2.(3分)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首位,其中自然遗产总面积约268000km .将6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 .46.810?

B .56.810?

C .50.6810?

D .60.6810?

3.(3分)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 A .532-=

B .3232+=

C .623÷=

D .6223?=

4.(3分)以原点为中心,将点(4,5)P 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点Q 所在的象限为(

)

A .第一象限

B .第二象限

C .第三象限

D .第四象限

5.(3分)如图,已知//AB CD ,54A ∠=?,18E ∠=?,则C ∠的度数是( )

A .36?

B .34?

C .32?

D .30?

6.(3分)一组数据2,4,6,x ,3,9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3

B .3.5

C .4

D .4.5

7.(3分)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 是菱形的是( ) A .AC BD =

B .AB B

C ⊥

C .A

D BD =

D .AC BD ⊥

8.(3分)如图是一个几体何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cm ,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248cm π

B .224cm π

C .212cm π

D .29cm π

9.(3分)如图①,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 E D --运动到点D 停止,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 s .现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x s ,BPQ ?的面积为2()y cm ,若y 与x 的对应关系如图②

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

A .296cm

B .284cm

C .272cm

D .256cm

10.(3分)如图,在ABC ?中,2AB =,60ABC ∠=?,45ACB ∠=?,D 是BC 的中点,直线l 经过点D ,AE l ⊥,BF l ⊥,垂足分别为E ,F ,则AE BF +的最大值为( )

A 6

B .22

C .23

D .32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第11~12题每小题3分,第13~18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分解因式:22xy y -= .

12.(3分)已知O 的半径为13cm ,弦AB 的长为10cm ,则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 cm .

13.(4分)若

271 m m

<

<+,且m为整数,则m=.

14.(4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网格线的交点上.设ABC

?的周长为

1

C,DEF

?的周长为

2

C,则1

2

C

C

的值等于.

15.(4分)1275年,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阔不及长一十二步.问阔及长各几步.意思是:矩形面积864平方步,宽比长少12步,问宽和长各几步.若设长为x步,则可列方程为.16.(4分)如图,测角仪CD竖直放在距建筑物AB底部5m的位置,在D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的仰角为50?.若测角仪的高度是1.5m,则建筑物AB的高度约为m.(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500.77

?≈,cos500.64

?≈,tan50 1.19)

?≈

17.(4分)若

1

x,

2

x是方程2420200

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2

112

22

x x x

-+的值等于.

18.(4分)将双曲线

3

y

x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双曲线与直线2(0)

y kx k k

=-->相交于两点,其中一个点的横坐标为a,另一个点的纵坐标为b,则(1)(2)

a b

-+=.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9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

19.(10分)计算:

(1)2

(23)(2)(2)

m n m n m n

+-+-;

(2)22()x y y xy x x x

--÷+.

20.(11分)(1)如图①,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D AE =,B C ∠=∠.求证:AB AC =. (2)如图②,A 为O 上一点,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连接OA ;

②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作弧,交O 于点B ; ③在射线OB 上截取BC OA =; ④连接AC .

若3AC =,求O 的半径.

21.(12分)如图,直线1:3l y x =+与过点(3,0)A 的直线2l 交于点(1,)C m ,与x 轴交于点B .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

(2)点M 在直线1l 上,//MN y 轴,交直线2l 于点N ,若MN AB =,求点M 的坐标.

22.(10分)为了解全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某初级中学的两个兴趣小组分别抽样调查了100名学生.为方便制作统计图表,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成四个等级:A 表示“优秀”, B 表示“良好”, C 表示“合格”, D 表示“不合格”.第一小组认为,八年级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不如九年级学生,但好于七年级学生,所以他们随机调查了100名八年级学生.

第二小组随机调查了全校三个年级中的100名学生,但只收集到90名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

表.

两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如图的图表所示:

第二小组统计表

等级人数百分比

A1718.9%

B3842.2%

C2831.1%

D77.8%

合计90100%

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试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第小组的调查结果比较合理,用这个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情况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的共约人;

(2)对这两个小组的调查统计方法各提一条改进建议.

23.(9分)某公司有甲、乙、丙三辆车去南京,它们出发的先后顺序随机.张先生和李先生乘坐该公司的车去南京出差,但有不同的需求.

请用所学概率知识解决下列问题:

(1)写出这三辆车按先后顺序出发的所有可能结果;

(2)两人中,谁乘坐到甲车的可能性大?请说明理由.

24.(12分)矩形ABCD 中,8AB =,12AD =.将矩形折叠,使点A 落在点P 处,折痕为

DE .

(1)如图①,若点P 恰好在边BC 上,连接AP ,求

AP

DE

的值; (2)如图②,若E 是AB 的中点,EP 的延长线交BC 于点F ,求BF 的长.

25.(13分)已知抛物线2y ax bx c =++经过(2,0)A ,1(34,)B n y -,2(56,)C n y +三点,对称轴是直线1x =.关于x 的方程2ax bx c x ++=有两个相等的实数根.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5n <-,试比较1y 与2y 的大小;

(3)若B ,C 两点在直线1x =的两侧,且12y y >,求n 的取值范围. 26.(13分)【了解概念】

有一组对角互余的凸四边形称为对余四边形,连接这两个角的顶点的线段称为对余线.

【理解运用】

(1)如图①,对余四边形ABCD 中,5AB =,6BC =,4CD =,连接AC .若AC AB =,求sin CAD ∠的值;

(2)如图②,凸四边形ABCD 中,AD BD =,AD BD ⊥,当2222CD CB CA +=时,判断四边形ABCD 是否为对余四边形.证明你的结论; 【拓展提升】

(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1,0)A -,(3,0)B ,(1,2)C ,四边形ABCD 是对余四边形,点E 在对余线BD 上,且位于ABC ?内部,90AEC ABC ∠=?+∠.设AE

u BE

=,点D 的纵坐标为t ,请直接写出u 关于t 的函数解析式.

2020年江苏省南通市中考数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3分)计算|1|3

--,结果正确的是()

A.4-B.3-C.2-D.1-

【分析】首先应根据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求得|1|1

-=,再根据有理数的减法法则进行计算.

【解答】解:原式132

=-=-.

故选:C.

【点评】本题考查了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的减法,熟悉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是关键.2.(3分)今年6月13日是我国第四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目前我国世界遗产总数居世界首位,其中自然遗产总面积约2

68000km.将68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4

?C.5

6.810

?B.5

6.810

?

0.6810

?D.6

0.6810

【分析】科学记数法的表示形式为10n

a<,n为整数.确定n的值

a?的形式,其中1||10

是易错点,由于68000有5位,所以可以确定514

n=-=.

【解答】解:4

=?.

68000 6.810

故选:A.

【点评】此题考查科学记数法表示较大的数的方法,准确确定n值是关键.

3.(3分)下列运算,结果正确的是()

A=B.3C3

=D=

【分析】分别根据同类二次根式的概念、二次根式的乘除运算法则计算可得.

【解答】解:A

B.3不是同类二次根式,不能合并,此选项错误;

C

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次根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4.(3分)以原点为中心,将点(4,5)

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的点Q所在的象限为( )

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C.第三象限D.第四象限

【分析】根据旋转的性质以原点为中心,将点(4,5)

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即可得到点Q 所在的象限.

【解答】解:如图,点(4,5)

P按逆时针方向旋转90?,

得点Q所在的象限为第二象限.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变化-旋转,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掌握旋转的性质.

5.(3分)如图,已知//

E

∠的度数是()

∠=?,则C

∠=?,18

A

AB CD,54

A.36?B.34?C.32?D.30?

【分析】过点E作//

EF AB,利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EF AB,则//

EF CD,由//

可得出AEF

∠的度数,结合CEF AEF AEC

EF CD,利

∠=∠-∠可得出CEF

∠的度数,由//

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可求出C

∠的度数.

【解答】解:过点E作//

EF CD,如图所示.

EF AB,则//

54AEF A ∴∠=∠=?,

541836CEF AEF AEC ∠=∠-∠=?-?=?.

又//EF CD ,

36C CEF ∴∠=∠=?.

故选:A .

【点评】本题考查了平行线的性质,牢记“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 6.(3分)一组数据2,4,6,x ,3,9的众数是3,则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 ) A .3

B .3.5

C .4

D .4.5

【分析】先根据众数是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据,求得x ,再由中位数要把数据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位于最中间的一个数(或两个数的平均数)为中位数. 【解答】解:这组数据2,4,6,x ,3,9的众数是3, 3x ∴=,

从小到大排列此数据为:2,3,3,4,6,9, 处于中间位置的两个数是3,4,

∴这组数据的中位数是(34)2 3.5+÷=.

故选:B .

【点评】本题属于基础题,考查了确定一组数据的中位数和众数的能力.一些学生往往对这个概念掌握不清楚,计算方法不明确而误选其它选项,注意找中位数的时候一定要先排好顺序,然后再根据奇数和偶数个来确定中位数,如果数据有奇数个,则正中间的数字即为所求,如果是偶数个则找中间两位数的平均数.

7.(3分)下列条件中,能判定ABCD 是菱形的是( ) A .AC BD =

B .AB B

C ⊥

C .A

D BD =

D .AC BD ⊥

【分析】根据对角线垂直的平行四边形是菱形,即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四边形ABCD 是平行四边形,

∴当AC BD ⊥时,四边形ABCD 是菱形;

【点评】本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菱形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菱形的判定方法,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8.(3分)如图是一个几体何的三视图(图中尺寸单位:)cm ,则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为(

)

A .248cm π

B .224cm π

C .212cm π

D .29cm π

【分析】先判断这个几何体为圆锥,同时得到圆锥的母线长为8,底面圆的直径为6,然后利用扇形的面积公式计算这个圆锥的侧面积.

【解答】解:由三视图得这个几何体为圆锥,圆锥的母线长为8,底面圆的直径为6, 所以这个几何体的侧面积21

6824()2

cm ππ=???=.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了圆锥的计算:圆锥的侧面展开图为一扇形,这个扇形的弧长等于圆锥底面的周长,扇形的半径等于圆锥的母线长.也考查了三视图.

9.(3分)如图①,E 为矩形ABCD 的边AD 上一点,点P 从点B 出发沿折线B E D --运动到点D 停止,点Q 从点B 出发沿BC 运动到点C 停止,它们的运动速度都是1/cm s .现P ,Q 两点同时出发,设运动时间为()x s ,BPQ ?的面积为2()y cm ,若y 与x 的对应关系如图②

所示,则矩形ABCD 的面积是( )

A .296cm

B .284cm

C .272cm

D .256cm

【分析】过点E 作EH BC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求出6EH AB ==,由图2可知当14x =时,点Q 与点C 重合,则14BC =,可得出答案.

【解答】解:从函数的图象和运动的过程可以得出:当点P 运动到点E 时,10x =,30y =, 过点E 作EH BC ⊥,

由三角形面积公式得:11

103022

y BQ EH EH =?=??=, 解得6EH AB ==,

由图2可知当14x =时,点Q 与点C 重合,

14BC ∴=,

∴矩形的面积为14684?=.

故选:B .

【点评】本题考查了动点问题的函数图象,三角形的面积等知识,熟练掌握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10.(3分)如图,在ABC ?中,2AB =,60ABC ∠=?,45ACB ∠=?,D 是BC 的中点,直线l 经过点D ,AE l ⊥,BF l ⊥,垂足分别为E ,F ,则AE BF +的最大值为( )

A 6

B .22

C .23

D .32

【分析】把要求的最大值的两条线段经过平移后形成一条线段,然后再根据垂线段最短来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C 作CK l ⊥于点K ,过点A 作AH BC ⊥于点H , 在Rt AHB ?中,

60ABC ∠=?,2AB =,

1BH ∴=,3AH =

在Rt AHC ?中,45ACB ∠=?,

2222(3)(3)6AC AH CH ∴=+=+=,

点D 为BC 中点, BD CD ∴=,

在BFD ?与CKD ?中, 90BFD CKD BDF CDK

BD CD ∠=∠=???

∠=∠??=?

, ()BFD CKD AAS ∴???, BF CK ∴=,

延长AE ,过点C 作CN AE ⊥于点N , 可得AE BF AE CK AE EN AN +=+=+=, 在Rt ACN ?中,AN AC <, 当直线l AC ⊥6, 综上所述,AE BF +6. 故选:A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及平移的性质,构建全等三角形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8小题,第11~12题每小题3分,第13~18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1.(3分)分解因式:22xy y -= (2)y x y - . 【分析】用提公因式法进行因式分解即可. 【解答】解:22(2)xy y y x y -=-, 故答案为:(2)y x y -.

【点评】本题考查提公因式法因式分解,找出公因式是正确分解的前提.

12.(3分)已知O 的半径为13cm ,弦AB 的长为10cm ,则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 12 cm . 【分析】如图,作OC AB ⊥于C ,连接OA ,根据垂径定理得到1

52

AC BC AB ===,然后利用勾股定理计算OC 的长即可.

【解答】解:如图,作OC AB ⊥于C ,连接OA , 则1

52

AC BC AB ==

=, 在Rt OAC ?中,2213513OC =-=, 所以圆心O 到AB 的距离为12cm . 故答案为12.

【点评】本题考查了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这条弦,并且平分弦所对的两条弧. 13.(4分)若271m m <+,且m 为整数,则m = 5 . 【分析】估计27m 的值. 【解答】解:2728

252836 5276∴<,

又271m m <+,

5m ∴=,

故答案为:5.

【点评】本题考查无理数的估算,理解27介在哪两个整数之间是正确求解的关键. 14

.(4分)如图,在正方形网格中,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均为1,ABC ?和DEF ?的顶点都在网格线的交点上.设ABC ?的周长为1C ,DEF ?的周长为2C ,则

1

2

C C 的值等于 2

2

【分析】先证明两个三角形相似,再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得出周长比的值便可. 【解答】解:

22211

DE AB ==+

22

222EF BC +== 22

2242231

DF AC +==+

2DE EF DF AB BC AC

=== ABC DEF ∴??∽,

1222

C AB C DE ==, 2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相似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勾股定理,本题关键是证明三角形相似. 15.(4分)1275年,我国南宋数学家杨辉在《田亩比类乘除算法》中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直田积八百六十四步,只云阔不及长一十二步.问阔及长各几步.意思是:矩形面积864平方步,宽比长少12步,问宽和长各几步.若设长为x 步,则可列方程为 (12)864x x -= . 【分析】由长和宽之间的关系可得出宽为(12)x -步,根据矩形的面积为864平方步,即可得出关于x 的一元二次方程,此题得解.

【解答】解:长为x 步,宽比长少12步,

∴宽为(12)x -步.

依题意,得:(12)864x x -=.

【点评】本题考查了由实际问题抽象出一元二次方程以及数学常识,找准等量关系,正确列出一元二次方程是解题的关键.

16.(4分)如图,测角仪CD 竖直放在距建筑物AB 底部5m 的位置,在D 处测得建筑物顶端A 的仰角为50?.若测角仪的高度是1.5m ,则建筑物AB 的高度约为 7.5 m .(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参考数据:sin500.77?≈,cos500.64?≈,tan50 1.19)?≈

【分析】作垂线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进行计算即可.

【解答】解:如图,过点D 作DE AB ⊥,垂足为点E ,则5DE BC ==, 1.5DC BE ==, 在Rt ADE ?中, tan AE

ADE DE

∠=

, tan tan505 1.195 5.96AE ADE DE ∴=∠=??≈?=(米), 5.95 1.57.5AB AE BE ∴=+=+≈(米),

故答案为:7.5.

【点评】本题考查解直角三角形,掌握直角三角形的边角关系是正确解答的前提,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7.(4分)若1x ,2x 是方程2420200x x --=的两个实数根,则代数式211222x x x -+的值等

于 2028 .

【分析】根据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概念和根与系数的关系得出21142020x x -=,124x x +=,代入原式221112111242242()x x x x x x x x =-++=-++计算可得. 【解答】解:1x ,2x 是方程2420200x x --=的两个实数根, 124x x ∴+=,211420200x x --=,即21142020x x -=,

则原式21112422x x x x =-++

2111242()x x x x =-++ 202024=+? 20208=+

2028=,

故答案为:2028.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根与系数的关系,解题的关键是掌握1x ,2x 是一元二次方程20(0)ax bx c a ++=≠的两根时,12b x x a +=-,12c

x x a

=.

18.(4分)将双曲线3

y x

=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双曲线与直线2(0)y kx k k =-->相交于两点,其中一个点的横坐标为a ,另一个点的纵坐标为b ,则(1)(2)a b -+= 3- .

【分析】由于一次函数2(0)y kx k k =-->的图象过定点(1,2)P -,而点(1,2)P -恰好是原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因此将双曲线3

y x

=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双曲线与直线2(0)y kx k k =-->相交于两点,在平移之前是关于原点对称的,表示出这两点坐标,根据中心对称两点坐标之间的关系求出答案.

【解答】解:一次函数2(0)y kx k k =-->的图象过定点(1,2)P -,而点(1,2)P -恰好是原点(0,0)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

因此将双曲线3

y x

=

向右平移1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2个单位长度,得到的新双曲线与直线2(0)y kx k k =-->相交于两点,在没平移前是关于原点对称的,

平移前,这两个点的坐标为为3(1,)1a a --,3

(

2

b +,2)b +, 3

12

a b ∴-=-

+, (1)(2)3a b ∴-+=-,

故答案为:3-.

【点评】本题考查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理解平移之前,相应的两点关于原点对称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8小题,共90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推演步骤或文字说明)

19.(10分)计算:

(1)2(23)(2)(2)m n m n m n +-+-;

(2)22()x y y xy

x x x

--÷+.

【分析】(1)先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和平方差公式计算,再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即可得; (2)先计算括号内分式的加法,再将除法转化为乘法,最后约分即可得. 【解答】解:(1)原式22224129(4)m mn n m n =++-- 222241294m mn n m n =++-+ 21210mn n =+;

(2)原式222()x y x y xy

x x x

--=÷+

22

2x y x xy y x x --+=÷

2

()x y x

x x y -=

- 1

x y

=-.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分式和整式的混合运算,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分式与整式的混合运算顺序和运算法则.

20.(11分)(1)如图①,点D 在AB 上,点E 在AC 上,AD AE =,B C ∠=∠.求证:AB AC =. (2)如图②,A 为O 上一点,按以下步骤作图: ①连接OA ;

②以点A 为圆心,AO 长为半径作弧,交O 于点B ;

③在射线OB 上截取BC OA =; ④连接AC .

若3AC =,求O 的半径.

【分析】(1)根据“AAS “证明ABE ACD ???,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结论; (2)连接AB ,如图②,由作法得OA OB AB BC ===,先判断OAB ?为等边三角形得到60OAB OBA ∠=∠=?,再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性质得到30C BAC ∠=∠=?,

然后根据含30度的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求OA 的长. 【解答】(1)证明:在ABE ?和ACD ?中 B C A A AE AD ∠=∠??

∠=∠??=?

, ()ABE ACD AAS ∴???, AB AC ∴=;

(2)解:连接AB ,如图②, 由作法得OA OB AB BC ===, OAB ∴?为等边三角形, 60OAB OBA ∴∠=∠=?, AB BC =, C BAC ∴∠=∠, OBA C BAC ∠=∠+∠, 30C BAC ∴∠=∠=?

90OAC ∴∠=?,

在Rt OAC ?中,3333OA AC = 即O 3

【点评】本题考查了作图-基本作图:熟练掌握基本作图(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作已知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作已知角的角平分线;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也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

21.(12分)如图,直线1:3l y x =+与过点(3,0)A 的直线2l 交于点(1,)C m ,与x 轴交于点B . (1)求直线2l 的解析式;

(2)点M 在直线1l 上,//MN y 轴,交直线2l 于点N ,若MN AB =,求点M 的坐标.

【分析】(1)把点C 的坐标代入3y x =+,求出m 的值,然后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直线的解析式;

(2)由已知条件得出M 、N 两点的横坐标,利用两点间距离公式求出M 的坐标. 【解答】解:(1)在3y x =+中,令0y =,得3x =-, (3,0)B ∴-,

把1x =代入3y x =+得4y =, (1,4)C ∴,

设直线2l 的解析式为y kx b =+,

∴4

30k b k b +=??

+=?

,解得26k b =-??=?,

∴直线2l 的解析式为26y x =-+;

(2)3(3)6

AB=--=,

设(,3)

MN y轴,得(,26)

M a a+,由//

N a a

-+,

=+--+==,

|3(26)|6

MN a a AB

解得3

a=-,

a=或1

∴或(1,2)

(3,6)

M

-.

【点评】本题考查了两条直线相交或平行问题,待定系数法求一次函数的解析式,求得交点坐标是解题的关键.

22.(10分)为了解全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某初级中学的两个兴趣小组分别抽样调查了100名学生.为方便制作统计图表,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分成四个等级:A表示“优秀”,B表示“良好”,C表示“合格”,D表示“不合格”.第一小组认为,八年级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不如九年级学生,但好于七年级学生,所以他们随机调查了100名八年级学生.

第二小组随机调查了全校三个年级中的100名学生,但只收集到90名学生的有效问卷调查表.

两个小组的调查结果如图的图表所示:

第二小组统计表

若该校共有1000名学生,试根据以上信息解答下列问题:

(1)第二小组的调查结果比较合理,用这个结果估计该校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掌握情况达到合格以上(含合格)的共约人;

(2)对这两个小组的调查统计方法各提一条改进建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