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用砂石质量技术指标
《普通砂石质量和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一、总则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
适用: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
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天然砂:自然形成.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碎石:岩石破碎后公称粒径大于5.00mm的岩石颗粒。
含泥量: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0.080mm的含量。
砂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0.630 mm的含量。
石泥块含量: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00mm.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mm的含量。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压碎指标:人工砂、碎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针片状颗粒含量: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
平均粒径指该粒径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例:5~10的石子:计算:5+10=15/2=7.5碱活性骨料:能在一定条件下与混凝土中的碱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产生膨胀、开裂甚至破坏的骨料。
二、砂的质量要求1、砂的细度模数μf:注:1、除特细砂外.砂的颗粒级配按公称直径63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百分率.分成三个级配区.砂的颗粒级配应处于其中的某一区。
2、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上表中的累计筛余百分率相比.除公称直径为5.00mm和0.630m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直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量应不大于5%。
3、当天然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不符合要求时.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并经试验证明能确保混凝土质量后方允许使用。
4、配制混凝土时宜优先选用Ⅱ区砂。
当采用Ⅰ区砂时.应提高砂率.并保持足够的水泥用量.满足混凝土的和易性;当采用Ⅲ区砂时.宜适当降低砂率;当采用特细砂时.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砂石实验实训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砂石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掌握砂石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通过实验,验证砂石的基本技术指标,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参考。
二、实验原理砂石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本实验通过测定砂石的基本性质,如细度模数、含泥量、含水率等,来判断砂石的质量。
实验原理如下:1. 细度模数:砂石颗粒的粗细程度,用细度模数表示。
细度模数越大,砂石颗粒越粗。
2. 含泥量:砂石中含有的泥土、有机质等杂质的质量百分比。
3. 含水率:砂石中所含水分的质量百分比。
三、实验仪器与材料1. 仪器:筛分机、天平、烘箱、容器、量筒等。
2. 材料:砂石、标准筛(0.15mm、0.3mm、0.6mm、1.2mm、2.5mm、5mm、10mm、20mm)。
四、实验步骤1. 砂石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从砂石堆中随机采集样品,样品量不少于10kg。
(2)将样品放入容器中,搅拌均匀。
(3)用天平称取约1000g样品,放入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2. 细度模数测定(1)将烘干后的样品过筛,分别称量各筛孔的筛余量。
(2)根据各筛孔的筛余量,计算细度模数。
3. 含泥量测定(1)将烘干后的样品放入水中浸泡,使泥土、有机质等杂质充分溶解。
(2)将浸泡后的样品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烘干,称量滤液质量。
(4)根据滤液质量计算含泥量。
4. 含水率测定(1)将烘干后的样品放入水中浸泡,使水分充分溶解。
(2)将浸泡后的样品进行过滤,收集滤液。
(3)将滤液烘干,称量滤液质量。
(4)根据滤液质量计算含水率。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细度模数测定结果实验测得砂石的细度模数为2.8,表明砂石颗粒较粗。
2. 含泥量测定结果实验测得砂石的含泥量为1.2%,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3. 含水率测定结果实验测得砂石的含水率为3.5%,符合国家标准要求。
六、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掌握了砂石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2. 实验结果符合国家标准要求,表明所采集的砂石质量合格。
砂石检验标准

砂石检验标准砂石是建筑施工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对砂石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砂石检验的标准及相关内容,以便广大工程技术人员和相关人员能够更好地掌握砂石检验的方法和技巧。
一、外观检验。
砂石的外观是我们最直观的检验方法之一。
首先要观察砂石的颜色、纯净度和颗粒形状等,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同时,还要检查砂石表面是否有明显的污染、杂质和裂缝等,这些都会影响砂石的使用效果和工程质量。
二、颗粒分析。
颗粒分析是砂石检验的重要内容之一。
通过颗粒分析,可以了解砂石的颗粒大小分布情况,以及砂石的级配是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在进行颗粒分析时,需要使用专业的颗粒分析仪器,并按照标准程序进行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
三、含泥量检验。
砂石中的含泥量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含泥量过高会导致砂石的工作性能下降,影响工程的施工进度和质量。
因此,对砂石中的含泥量进行检验是非常重要的。
通常可以采用洗沙法或离心法等方法进行含泥量检验。
四、坚实度检验。
砂石的坚实度是指其抗压强度和抗冲击性能。
在工程施工中,砂石需要承受各种荷载和外力作用,因此其坚实度是非常重要的。
坚实度检验通常可以采用压缩试验和冲击试验等方法进行,以确保砂石的坚实度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五、含水率检验。
砂石的含水率是影响其使用性能和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含水率过高会导致砂石的工作性能下降,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因此,对砂石的含水率进行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通常可以采用干燥法或速效含水率仪进行含水率检验。
六、其他检验项目。
除了以上几项主要的检验项目外,砂石的检验还涉及到颗粒形状、碱含量、石粉含量等多个方面。
这些都是影响砂石质量的重要因素,需要进行相应的检验和评定。
总之,砂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对砂石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必要的。
通过本文的介绍,相信大家对砂石检验的标准和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希望能对大家的工作和学习有所帮助。
砂石行业标准

1总则1.0.1为合理使用天然砂、机制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 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和石的质量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中强制性条文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 术语2.1.1 天然砂---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粒径在4.75mm以下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山砂。
2.1.2机制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在4.75 mm以下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机制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粒径大于4.7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由自然条件作用形成的粒径大于4.75 mm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砂、石中粒径小于75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砂中粒径大于1.18 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00μm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石中粒径大于4.75 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36 mm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机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2.1.11 紧密密度---骨料按规定方法颠实后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2 堆积密度---骨料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
2.1.13 坚固性--骨料在气候、环境变化或其它物理因素作用下抵抗破裂的能力。
2.1.14 轻物质---砂中相对密度小于2000kg/m3的物质。
2.1.15 针、片状颗粒--凡岩石颗粒的长度大于该颗粒所属粒级的平均粒径2.4倍者为针状颗粒;厚度小于平均粒径0.4倍者为片状颗粒。
平均粒径指该粒级上、下限粒径的平均值。
2.1.16 压碎指标值---机制砂、碎石或卵石抵抗压碎的能力。
建筑用砂石

建筑用砂检测作业指导书(一)检测标准GB/T 14684-2001 建筑用砂(二)取样:同产地,同时进场用大型工具运输以400m3、以小型工具运输的200m3为一验收批,不足上述数量者以一批论。
在料堆上取样时,取样部位应分布均匀。
取样前先将取样部位表层铲除,然后各部位抽取大致相等的8份,组成一组试样。
每组试样的取样数量对每一单项试验应不小于表1最小取样重量。
须作几项试验时,如确能保证试样经一项试验后不影响另一项试验的结果,可用同一组试样进行几项不同试验,取样数量(见表1)然后用分料器或人工四分法进行缩分。
人工四分法将试样在潮湿状态下拌匀,堆成厚度20mm园饼,然后沿相互垂直的两条直径把园饼分成四等份取其对角的两份,然后再重新拌匀重复上述过程,直至缩分后材料量略多于进行试验所需数量。
每一试验项目所需砂的最小取样数量表1(三)类别:(按技术要求分为三类)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砼。
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砼。
III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砼及建筑砂浆。
(四)技术指标1、砂颗粒级配区2、砂中含泥量、泥块含量限值3、砂中有机物含量限值有机物含量(用比色法试验);颜色不应深于标准色,如深于标准色,则应按水泥胶砂强度试验方法,进行强度对比试验,抗压强度比不低于0.95%。
(五)常规试验步骤:(试验前应填写仪器设备使用记录)一、砂的筛分析试验1、本试验应采用下列仪器设备:(1)试验筛:9.5、4.75、2.36mm和1.18、600、300、150μm的方孔筛,以及筛的底盘和盖各一只。
(2)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
(3)摇筛机。
(4)烘箱:能使温度控制在100~110℃。
(5)搪瓷盘、毛刷等。
2 、试样制备:按取样规定并将试样缩分至约1100g,在100~110℃的温度下烘干到恒重。
冷却至室温后,筛除大于9.5mm的颗粒,分为大致相等的两份备用.3、试验步骤:准确称取烘干试样500g,置于按筛孔大小(大孔在上、小孔在下)顺序排列的套筛的最上一只筛上;将套筛装入摇筛机内固紧,筛分时间为10min左右;然后取出套筛,再按筛孔大小顺序,在清洁的浅盘上逐个进行手筛,直到每分钟的筛出量不超过试样总量的0.1%时为止,通过的颗粒并入下一个筛,并和下一个筛中试样一起过筛,按这样顺序进行,直至每个筛全部筛完为止。
砂石检验标准

砂石检验标准
砂石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用途广泛,但是砂石的质量直
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因此,对砂石进行严格的检验是非常
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砂石检验的标准和方法,以便于工程施工中的
使用。
首先,砂石的外观和颗粒分布是最基本的检验项目之一。
外观
应该均匀,颗粒应该饱满,无明显的破碎和磨损现象。
颗粒分布应
该符合国家标准,不能存在过多的细颗粒或粗颗粒,否则会影响混
凝土的坍落度和强度。
其次,砂石的含泥量和含水量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项目。
含泥
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下降,含水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
性能。
因此,必须对砂石的含泥量和含水量进行准确的测试,确保
符合国家标准。
另外,砂石的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也是需要检验的重要项目。
抗压强度是指砂石在一定条件下的抗压能力,而抗冻融性能是指砂
石在冻融循环条件下的抗裂性能。
这两项指标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耐
久性和安全性,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
最后,砂石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也是需要检验的项目之一。
这些成分和组成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否则会导致混凝土的质量问题。
总之,砂石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质量和安全,因此必须进行严格的检验。
通过对砂石外观、颗粒分布、含泥量、含水量、抗压强度、抗冻融性能、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等项目的检验,确保砂石符合国家标准,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希望本文对砂石检验标准有所帮助,也希望大家在工程施工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进行砂石的检验,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14682001

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 14684-2001建筑用砂国家技术标准BG 14684-2001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前言本标准的第5.1条、5.2.1条、5.2.2条表3中的第2-4项、5.3条与5.4条为强制性的,其余为推荐性的。
根据砂资源的变化及建筑用砂技术发展,本标准是在总结GB/T14684-93《建筑用砂》基础上修订的。
修订时,参考了ISO、欧洲及美、英、日等国的有关标准,使标准技术指标、试验方法既符合国情又便于国际交流。
本标准与GB/T14684-93相比主要修改点有:1.增加了人工砂,天然砂去除了特细砂品种与产品等级的划分;2.砂筛的筛孔采用了国际标准ISO 6274-82《混凝土集料的筛分》的相关规定;3.增加了人工砂与修改了天然砂含泥量、泥块含量、轻物质、氯化物、松散堆积密度等部分技术要求;4.增设了人工砂、轻物质与碱集料快速反应的试验方法,完善了试验方法中的一些要求。
本标准自2001年00月00日起实施,自实施之日起代替GB/T14684-93.根据工程需要,如测定砂的吸水率与饱和面干的表面含水率可按附录B.C进行。
本标准的附录A是标准的附录。
附录B和附录C是提示的附录。
本标准由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提出。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中国砂石协会。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北京市建材行业管理办公室、北京建筑工程学院、北京市建筑材料质量监督检验站、诺德伯格北京办事处、北京三联混凝土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材料及构件质量监督检验站、上海建设路桥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天津西斯尔混凝土公司蓟县石矿、浙江宁波市地方建筑材料管理处、浙江湖洲市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上海市建筑工程材料公司)、浙江杭州市獐山石矿、广东广州嘉华(黄陂)石矿、惠记集团鸿利石场、福建中国标准砂厂、河南商丘市人工砂研究会。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陈家珑、杨永起、乔继科、张国民、姚利君、丘勤、母树春、刘伟超。
本标准1993年首次发布,1999年第一次修订。
建筑用砂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3、结果计算与评定
含泥量:
Qa: 含泥量 % G0:试验前试样烘干质量 g G1: 清洗后试样烘干质量 g 试验结果取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三、石粉含量
1、设备 鼓风烘箱:105±5℃ 天平:1000 g 感量 0.1 g;100g,感量0.01g 方孔筛:75um、1.18mm筛各一个 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600r/min,直径75mm 瓷盘、毛刷等
试验结果取2次试验结果的平均值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四、泥块含量
1、设备
鼓风烘箱:105±5℃ 天平:1000 g 感量 0.1 g; 方孔筛:600um、1.18mm筛各一个 瓷盘、毛刷等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2、试验步骤:
105±5℃将砂烘至恒重,筛除小于1.18mm颗粒 称样200 g,精确至0.1 g,2个样 将试样倒进瓷盘,加水浸泡,水面高于试样150mm,浸泡24h;用手碾
三、试样处理:混合均匀,缩分。
建筑用砂试验环境条件
试验室温度:(20±5)℃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一、颗粒级配
1、设备
鼓风烘箱:105±5℃ 天平:1000 g 感量 1 g 方孔筛:砂子套筛 摇筛机、瓷盘、毛刷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2、试验步骤
筛去砂中大于9.5 mm颗粒 105±5℃将砂烘至恒重 称样500 g,精确至1 g,2个样 筛10分钟,筛至每分钟通过量小于试样总量的0.1% 称出各号筛上砂的筛余量
建筑用砂试验方法
2)亚甲蓝快速试验
105±5℃将砂烘至恒重,筛除大于2.36mm颗粒 称样200 g,精确至0.1 g 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 ml蒸馏水的烧杯中,用搅拌机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筑用砂石质量技术指标
一、物理性能
1.粒度分布:建筑用砂石的粒度分布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通常以各种粒径大小之间的比例表示,它会影响到砂浆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2.受热膨胀性:建筑用砂石在受热或受高温环境下是否会发生膨胀,是评价其抗火性能的重要指标。
3.硬度:砂石的硬度影响到其在建筑中的使用寿命和承受力。
硬度通常以莫氏硬度指数表示,值越高表示硬度越高。
4.吸水率:建筑用砂石的吸水率会影响到混凝土中水灰比的控制和砂浆的工作性能。
吸水率越低,砂石的质量越好。
5.粒形:建筑用砂石的粒形应具有一定的光滑度和圆整度,以保证其与其他材料的结合性和摩擦力。
二、化学性能
1.含泥量:建筑用砂石的含泥量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泥分含量过高会影响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含灰量:建筑用砂石的含灰量也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要求,灰分含量过高会对建筑物的使用寿命产生负面影响。
3.含腐殖质量:建筑用砂石中的有机物质含量会影响到砂浆和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因此应在一定范围内加以控制。
4.含盐量:建筑用砂石中的盐分含量应尽量低,因为高盐分会对混凝
土产生腐蚀作用,影响结构的耐久性。
三、力学性能
1.抗压强度:建筑用砂石在受压力作用下的抗力,是评定其力学性能
的重要指标。
抗压强度值越高,砂石的质量越好。
2.抗弯强度:建筑用砂石在受弯曲力作用下的抗力,也是评定其力学
性能的重要指标。
抗弯强度值越高,砂石的质量越好。
3.标准稳定性:建筑用砂石的标准稳定性是指其在一定湿度条件下的
稳定性,即砂石与水分的黏附程度。
标准稳定性越高,砂石在建筑中的使
用寿命越长。
四、耐久性
1.抗侵蚀性:建筑用砂石的抗侵蚀性是指其在水、风、化学物质等侵
蚀下的耐久性。
抗侵蚀性越好,砂石在恶劣环境下的使用寿命越长。
2.抗冻融性:建筑用砂石的抗冻融性是指其在冻融循环过程中是否会
发生破裂、脱皮等现象。
抗冻融性越好,砂石在寒冷地区的使用寿命越长。
总结起来,建筑用砂石的质量技术指标包括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力
学性能和耐久性。
这些指标不仅影响到建筑物的结构安全和施工质量,还
会影响到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环境适应性。
因此,在选择建筑用砂石时,
需要根据具体需求和标准要求,合理选择符合质量技术指标的砂石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