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工程用砂
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一、概述砂是建筑、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材料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因此,对砂进行检测是确保工程质量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详细介绍砂的检测标准及方法。
二、检测项目及标准1. 颗粒级配:砂的颗粒级配是指砂粒大小的分布情况,是衡量砂质量的重要指标。
建筑砂一般采用级配良好的中砂,其颗粒级配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2. 含泥量:砂中的含泥量是指砂中粒径小于0.08mm的泥质颗粒的含量,对砂的强度、抗冻性、收缩等均有影响。
建筑用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
3. 泥块含量:泥块是指粒径大于0.25mm、含泥量大于3%的泥质颗粒,建筑用砂的泥块含量应不大于1%。
4. 云母含量:云母是一种具有高韧性的矿物,砂中云母含量的增加会使砂的强度降低。
建筑用砂的云母含量应不大于1%。
5. 轻物质含量:轻物质是指比重大于1g/cm³、小于2g/cm³的物质,主要包括有机物、炭质页岩等。
建筑用砂的轻物质含量应不大于0.5%。
6. 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硫化物和硫酸盐对砂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会使砂的强度降低,因此应严格控制其含量。
建筑用砂的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均应不大于0.5%。
7. 坚固性:坚固性是指砂在自然环境和物理化学作用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建筑用砂的坚固性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8. 压碎指标:压碎指标是衡量砂在承受压力作用下的破裂程度,是反映砂的硬度和强度的指标。
建筑用砂的压碎指标应符合《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中的规定。
9. 碱集料反应:碱集料反应是指混凝土中的碱性物质与集料中的活性成分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混凝土膨胀、开裂破坏的现象。
因此,应检测砂中是否含有活性成分,以避免碱集料反应的发生。
三、检测方法1. 颗粒级配:采用筛分法进行检测,将砂按粒径分成若干级别,分别称重,计算各级砂的重量占比。
建设用砂新旧标准对比

建设用砂新旧标准对比
建设用砂是建筑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材料。
近年来,建设用砂的标准也不断更新,为了更好地保证建筑质量和环境保护,建设用砂的新旧标准进行了对比。
首先,新标准对建设用砂的质量要求更为严格。
新标准中规定建设用砂的均匀系数和粒径范围都有明确的要求,而旧标准则只规定了粒径范围。
新标准还对建设用砂的砂粒形状、含泥量、含碳酸盐量等指标进行了详细的规定,这些指标对于建筑的质量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其次,新标准对建设用砂的环境保护要求更高。
新标准中规定建设用砂的含尘率和含水率都有明确的要求,这些要求能够有效地减少建设用砂对环境的污染。
而旧标准则没有对这些指标进行规定,容易导致建设用砂的使用对环境造成不良影响。
最后,新标准还提出了建设用砂的技术要求和检验方法。
这些要求和方法能够更好地保证建设用砂的质量和环境保护,为建筑工程提供了更可靠的保障。
综上所述,建设用砂的新标准相比旧标准更为严格、环保、科学,对于提高建筑质量、保护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1 -。
三类砂的使用范围

三类砂的使用范围
根据砂的性质和用途,可以将砂分为以下三类,并且每类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
1. 河沙:河沙主要是从江河、河流中获得的,其颗粒较为圆滑且质地细腻。
河沙主要用于建筑工程、土木工程、路面建设等方面。
例如,用于混凝土制作、砌筑砂浆、填土填坑等。
河沙经过筛分、洗涤等处理后,还可以用于人工湖泊、高尔夫球场等景观建设。
2. 海沙:海沙主要是从海洋中获得的,其颗粒多为细腻且质地均匀。
海沙主要用于沙滩修复、近海工程、岛屿建设等方面。
例如,用于人工沙滩的铺设、海堤工程的填筑等。
海沙经过除盐、筛分等处理后,还可以用于建筑工程、造地填埋等。
3. 矿石砂:矿石砂主要是从矿山中开采获得的,其颗粒多为粗糙且含有矿物质。
矿石砂主要用于建筑材料、冶金工业、化工工业等方面。
例如,用于砌筑建筑物、生产水泥、石灰等。
矿石砂经过破碎、磨粉等处理后,还可以用于玻璃制造、耐火材料生产等。
GB_T_14684-2011_建设用砂

粘土矿物 —
硅质石粉
钙质山砂石粉
60.9
3.2
—
0.3
—
0.4
—
81
—
15.1
39.1
—
3.术语和定义
• 人工砂中石粉含量和MB值之间并没有相关性,即 决定人工砂MB值大小的不是其中石粉含量,主要 和石粉的矿物成分有关。 • 硅质石粉比河卵石和钙质石粉对人工砂MB值的影 响更大。 • 人工砂MB值受细粉中SiO2和Al2O3含量的影响, 即人工砂MB值与高岭土类矿物含量有关系。 • 石粉的细度对其MB值没有影响。 • 不同地区人工砂MB值不能完全反映出细粉的含量 和矿物成分,要想限制人工砂中粘土类物质的含 量需要用石粉含量和MB值两个指标共同控制。
7.试验方法
7.1.2取样数量 7.1.3试样处理 7.2试验环境和试验用筛 7.3颗粒级配 • 根据各号筛的累计筛余百分率,采用修约 值比较法评定该试样的颗粒级配 7.4含泥量
7.试验方法
7.5石粉含量与MB值 亚甲蓝粉末含水率测定(增加) 亚甲蓝溶液制备:称量亚甲蓝粉末[(100+W)/10]g 0.01g (相当于干粉10g), (将亚甲蓝粉末烘干至恒量,烘干温 度超过105度,亚甲蓝粉末会变质) 7.6泥块含量 7.7云母含量 7.8轻物质含量 7.9有机物含量 7.10硫化物和硫酸盐含量 7.11氯化物含量
6.技术要求
• 砂的级配类别应符合表2的规定。(原来三 类砂没有级配区的要求) • 对于砂浆用砂,4.75mm筛孔的累计筛余量 应为0。砂的实际颗粒级配除4.75mm和 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各级累 计筛余超出值总和应不大于5%。
6.技术要求
6.2砂的含泥量、石粉含量和泥块含量(第七处修改) 6.2.1天然砂的含泥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3的规定。 (均改为≤,原来为<) 6.2.2机制砂MB值≤1.4或快速法试验合格时,石粉 含量和泥块含量应符合表4的规定(增加了MB 值要求)
建设用砂新标准与旧标准对照 Microsoft Word 文档

1
建设用砂GB/T14684-2011
建筑用砂GB/T14684-2001
2
适用范围是建设工程
适用范围是建筑工程
3
增加了砂的放射性规定
修改了人工砂和天然砂的定义
4
Ⅰ类砂必须是2区,但2区不一定是Ⅰ类砂
无此规定
5
表观密度≥2500
松散堆积密度≥1400
空隙率≤44%
表观密度≥2500
6
针片状含量Ⅰ类≤5,Ⅱ类≤10,Ⅲ类≤15
针片状含量Ⅰ类≤5,Ⅱ类≤15,Ⅲ类≤25
7
卵石压碎值Ⅰ类≤12,Ⅱ类≤14,Ⅲ类≤16
卵石压碎值Ⅰ类≤12,Ⅱ类≤16,Ⅲ类≤16
8
表观密度≥2600
松散堆积密度报告实测值
空隙率Ⅰ类≤43,Ⅱ类≤45,Ⅲ类≤47
表观密度>2500
松散堆积密度>1350
空隙率<47%
松散堆积密度≥1350
空隙率≤47%
6
表观密度称样精度0.1克
计算公式增加了水温修正系数
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表观密度称样精度1克
计算公式无水温修正系数
没有说明用全数值比较法,还是采用修约值比较法进行评定
7
判定规则:检测结果有2项及以上不符合标准规定时,为不合格。有1项及以上不符合标准规定时,可复检。
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
2
适用范围是建设工程
适用范围是建筑工程
3
增加了卵石、碎石的放射性规定
修改了碎石的定义
4
单粒级增加了5-10,10-16,16-25三个规格
原标准5-10连续粒级改到新标准单粒级
5
砂石土的用途

砂石土的用途砂石土是一种常见的土壤类型,其用途广泛且多样化。
下面将介绍几个常见的砂石土的用途。
1. 建筑材料:砂石土在建筑行业中被广泛用作建筑材料的原料。
砂石土的颗粒较大,有着良好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因此常被用于制作混凝土、砖块、路面铺设等。
砂石土经过筛分和清洗后,可以得到符合建筑要求的砂石颗粒,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填充、垫层、路基等。
2. 农业改良:砂石土因其疏松的结构和良好的透水性,常被用于农业领域的土壤改良。
砂石土可以增加土壤的通气性和排水性,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农民可以在农田中添加适量的砂石土,改善土壤质地,促进作物的生长和发育。
3. 水利工程:砂石土在水利工程中也有重要的应用。
由于其良好的透水性和稳定性,砂石土常被用于建设水渠和水库的防渗工程。
通过在土壤中添加适量的砂石土,可以增加土壤的稳定性和抗渗性,提高工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4. 地质工程:砂石土在地质工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由于其颗粒较大,砂石土具有较好的排水性能和稳定性,常被用于地基处理、边坡防护和基础工程中。
通过在地基中添加适量的砂石土,可以提高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防止地基沉降和滑动等地质灾害。
5. 环境工程:砂石土在环境工程中也有广泛的应用。
砂石土可以用作固定污染物的基底,减少污染物的扩散和迁移。
此外,砂石土还可以用于河道修复和湿地建设,提供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栖息地。
砂石土是一种多功能的土壤类型,其应用范围广泛。
无论是建筑工程、农业改良、水利工程、地质工程还是环境工程,砂石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合理利用砂石土的特性和优势,可以实现工程的高效、可靠和环保建设。
希望本文能为读者对砂石土的用途有更加全面和深入的了解。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的通知

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泉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8.05.07•【字号】泉政文[2008]95号•【施行日期】2008.05.07•【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乡建设综合规定正文泉州市人民政府关于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的通知(泉政文〔2008〕9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泉州开发区管委会,市直有关单位: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建筑用砂需求量猛增,由于受利益驱动和河砂资源减少的影响,工程建设中违规使用海砂现象有所抬头,给建设工程带来严重质量安全隐患。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和《建设部关于严格建筑用海砂管理的意见》(建标〔2004〕143号)等有关法律、法规和相关规定,现就规范建设工程用砂管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进一步提高认识。
建设工程用砂质量严重影响到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
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务必进一步提高认识,要以对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态度,以强烈的责任感,狠抓建筑用砂的管理,坚决制止和打击不合格建筑用砂用于建设工程这一违规现象,发现一起,严查一起,绝不姑息,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二、形成齐抓共管局面。
建设、交通、水利等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施工现场内建筑用砂管理。
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海砂的开采管理,坚决打击非法开采海砂的行为。
建材管理部门负责调配砂源,确保建筑用砂供应。
技术监督部门、建材管理部门负责建筑用砂生产、使用、管理等方面进行监管,定期与不定期地检查与抽查,确保其在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的产品质量。
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开展海砂淡化、人工砂生产、使用的研究,引导、扶持淡化海砂和人工砂企业,规范生产、经营行为,为社会提供多样化的合格产品。
三、严格执行技术标准。
建筑用砂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以及有关规定。
未经淡化、不符合建筑用砂标准的海砂,一律不得用于建筑工程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GB_T_14684-2011_建设用砂

1.范围
• 本标准规定了建设用砂的术语和定义、分 类与规格、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 则、标志、储存和运输等。 • 本标准适用于建设工程(建筑工程)中混 凝土及其制品和普通砂浆(建筑砂浆)用 砂。(第二处修改)
2.规范性引用文件
•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 本适用于本文件。 •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 (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1 钙质河卵石粉 0.25 0.5 0.6 0.75 0.75 1 0.25 1 1.25 1.5 1.75 1.75 2 硅质石粉 钙质山砂石粉 0.25 0.5 0.5 0.5 0.5 0.5 0.75
矿物种类及含量(%)
名称
钙质河卵石粉
石英 钾长石 斜长石 4.0 2.3 —
方解石 58.6
白云石 35.1
4.分类与规格
删除内容:
用途: Ⅰ类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 土;Ⅱ类宜用于强度等级C30~C60及抗冻、 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Ⅲ类宜用于强 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5.一般要求(增加内容)
5.1用矿山尾矿、工业废渣生产的机制砂有害 物质应符合6.3的规定外,并应符合我国 环保和安全相关标准和规范,不应对人体、 生物、环境及混凝土、砂浆性能产生有害 影响。 5.2砂的放射性应符合GB 6566( 建筑材料放 射性核素限量 )的规定
量损失应符合规定)
6.4.2机制砂除了要满足6.4.1中的规定外,压 碎指标还应满足表8的规定。(人工砂采
用压碎指标法进行试验,压碎指标应小于 规定)
6.技术要求
6.5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空隙率(第十 处修改) 砂表观密度、松散堆积密度应符合如下规定: • 表观密度不小于2500 kg/m3;(大于) • 松散堆积密度不小于1400 kg/m3;(大于 1350 kg/m3 ) • 空隙率不大于44%。(小于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5~0.7 《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 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 《建筑用砂》
项目 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 含泥量(%) <1.0 <3.0 <5.0 泥块含量(%) 0 <1.0 <2.0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 质量指标 ≥C60
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规格等级 ① 《建筑用砂》 规格 细度模数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② 《混凝土用砂石》 等级 细度模数 粗砂 3.7~3.1 中砂 3.0~2.3 细砂 2.2~1.6 特细砂
<7.0 MB 值≥1.40(或不合格) <1.0 <3.0 <5.0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项目 质量指标 ≥C60 C55~C30 ≤25 MB 值<1.4(或合格) ≤5.0 ≤7.0 ≤10.0 MB 值≥1.4(或不合格) ≤2.0 ≤3.0 ≤5.0 《建筑用砂》中当 MB 值<1.40(或合格)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与《混凝土用砂石》中 要求相差 2%~3%。
C55~C30 ≤25 含泥量(%) ≤2.0 ≤3.0 ≤5.0 泥块含量(%) ≤0.5 ≤1.0 ≤2.0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 C60 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 1.0%、泥块含量为 0,而 《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 C60 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 2.0 %、 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 0.5%,两者差异甚大。 5)石粉含量 ① 《建筑用砂》 项目 质量指标(%) >C60 C60~C30 <C30 MB 值<1.40(或合格) <3.0 <5.0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 200002 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 石》)自 2007 年 6 月 1 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 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 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 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 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2)公称粒径 ① 《建筑用砂》 含泥量 天然砂中粒径小于 75μm 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 600μm 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粒径小于 75μm 的颗粒含量。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含泥量 砂中公称粒径小于 80μm 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 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630μm 颗粒的含量。 石粉含量 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 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