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1年04月04日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含泥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含泥量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份与被加工母岩相同的颗粒含量。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建筑用砂》类别适用范围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
Ⅱ宜用于强度等级C60~C30及抗冻、抗渗或其他要求的混凝土。
Ⅲ宜用于强度等级小于C30的混凝土和建筑砂浆。
②《混凝土用砂石》类别适用范围Ⅰ宜用于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
宜用于强度等级C55~C30的混凝土。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年6月l日1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 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 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除应符合本标准外, 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术语、符号2.1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 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 , 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卵石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含泥量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砂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 m 的颗粒的含量。
2.1.8石的泥块含量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 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 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石粉含量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表观密度 apparent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JGJ52-2006_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X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机制砂由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粒径小于 4.75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混合制成的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人工砂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00mm的岩石颗粒。
混合砂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含泥量天然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原粒径大于 1.18mm,经水浸洗、手捏后小于600μm的颗粒含量。
石粉含量人工砂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
②《混凝土用砂石》含泥量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泥块含量砂中公称粒径大于 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颗粒的含量。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的道路和桥梁行业标准,制定了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混凝土砂石质量的检验与评价,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该标准规定了普通混凝土用的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原料砂石、细集料、粗集料和人工粗砂的质量进行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该标准要求原料砂石要符合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指标。
对于细集料来说,要求其石粉含量不超过15%,饱和表面干燥质量不超过5%,黏结强度要达到要求。
对于粗集料来说,要求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胶片含量不超过1%。
该标准规定了对砂石质量的检验方法。
根据不同的细集料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湿筛分、干筛分、洗涤筛分等。
对于粗集料,也有对应的检验方法,如湿筛分、干筛分和筛分组合等。
人工粗砂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细度模数、粒度曲线和胶粘度等。
该标准还规定了砂石质量检验中的常见试验方法,如石粉含量试验、饱和表面干燥质量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旨在通过实验室试验来对砂石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该标准还强调了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定。
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砂石,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标准提供了合格的砂石质量和不合格的砂石质量的定义和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为混凝土工程中所用的砂石提供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通过规范砂石质量的检验,可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建设安全可靠的道路和桥梁提供保障。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0-02-21 11:54:19| 分类:砼原材料|举报|字号订阅陈尧亮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0002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砂石料标准摘要

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建筑用砂》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建筑用砂》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①《建筑用砂》砂颗粒级配区MM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5.00MM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①《建筑用砂》ΜM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①《建筑用砂》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2.0%、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5%,两者差异甚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建筑用砂》
人工砂经除土处理的机制砂、混合砂的统称。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规格等级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砂颗粒级配区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了4.75mm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5.00mm 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规定对人工砂三个级配区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适当放宽界限,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1.0%、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2.0 %、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5%,两者差异甚大。
5)石粉含量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当MB值<1.40(或合格)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与《混凝土用砂石》中要求相差2%~3%。
6)人工砂坚固性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是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划分,且取最大单粒级压碎值作为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而《混凝土用砂石》中人工砂的总压碎
值指标不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统一规定为小于30%。
7)有害物质含量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砂有害物质含量,特别是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要求与《混凝土用砂石》有较大差异。
8)密度
①《建筑用砂》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二、《建筑用石》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公称粒径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石》将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2)适用范围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石》按技术要求将石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石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石》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建筑用石》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0.2%,两者差异甚大。
2)针片状颗粒含量
①《建筑用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5%,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或等于8%,两者要求差异甚大。
3)岩石抗压强度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4)压碎指标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5)密度
①《建筑用石》
②《混凝土用砂石》
三、《建筑用石》、《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方法的对比
1、试样处理不一致
2、试验条件不一致
3、摇筛时间不一致
4、剩留量计算不一致
5、砂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6、碎石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7、碎石泥块含量试验方法不一致
标准泥块含量试验方法
《建筑用石》泥块含量测定时要求在水中将泥块碾碎。
《混凝土用砂石》泥块含量测定时要求在水放出以后再将泥块碾碎。
8、碎石、砂吸水率不一致
标准吸水率
《建筑用石》无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建筑用砂》无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混凝土用砂石》有吸水率要求及其检验方法
9、碎石压碎指标加荷速度不一致
标准加荷速度
《建筑用石》按1kN/s速度均匀加荷到200kN。
《混凝土用砂石》在160~300s内均匀加荷到200kN。
10、人工砂压碎值计算不一致
标准压碎值计算
《建筑用砂》取最大单粒级压碎值作为其压碎值。
《混凝土用砂石》取总压碎指标作为其压碎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