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

合集下载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主编单位: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施行日期:2007 年6月l日1 总则1.0.1为在普通混凝土中合理使用天然砂,人工砂和碎石、卵石,保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制定本标准。

1.0.2本标准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和构筑物中普通混凝土用砂的质量要求和检验。

1.0.3对于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的重要混凝土结构所用的砂、石,应进行碱活性检验。

1.0.3 砂和石的质量要求和检验,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2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天然砂 natural sand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小于 5mm的岩石颗粒。

按其产源不同,可分为河砂、海砂和山砂。

2.1.2 人工砂 artificial sand岩石经除土开采、机械破碎、筛分而成的,公称粒径小于5mm的岩石颗粒。

2.1.3 混合砂 mixed sand由天然砂与人工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砂。

2.1.4 碎石 crushed stone由天然岩石或卵石经破碎、筛分而得的,公称粒径大于5mm的岩石颗粒。

2.1.5 卵石 gravel由自然条件作用而形成的,公称粒径大于 5.00mm 的岩石颗粒。

2.1.6 含泥量 dust content砂、石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颗粒的含量。

2.1.7 砂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ands砂中公称粒径大于1.2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630μm 的颗粒的含量。

2.1.8 石的泥块含量 clay lump content in stones石中公称粒径大于5.mm,经水洗、手捏后变成小于2.50mm 的颗粒的含量。

2.1.9 石粉含量 crusher dust content人工砂中公称粒径小于80μm,且其矿物组成和成分与被加工母岩石相同的颗粒含量。

2.1.10 表观密度 apparent density骨料颗粒单位体积(包括内封闭孔隙)的质量。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 孔隙率要求>45%(GB)
2024/7/30
30
堆积密度容量筒
2024/7/30
31
摇筛机
322024/7/30
32
三、砂的质量
3.1.3天然砂的含泥量应符合3.1.3的规定 表3.1.3砂中含泥量 混凝土强度等级 ≥C60 C55~C30 ≤C25 含泥量(按质量计)≤2.0 ≤3.0 ≤5.0 对于有抗冻、抗渗或其他特殊要求的小于或等于
24
➢ 3、再向容器注清水,重复上述多次操作 ,直至容器内的水 目测清澈为止。
➢ 4、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细粒,并将 75u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稍高出筛中砂粒的 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um的 颗粒,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 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起倒入搪瓷盘,放在烘 箱中于105±5℃下烘干至恒重,冷却至室温 后,称出其质量,精确到0.1g。
泵送混凝土,宜选择中砂。
17
三、砂的质量
细度模数与颗粒级配是两个概念,在标准中是 两个指标,细度模数是计算出来的,颗粒级配 是查表出来的,现在有些人认为颗粒级配为Ⅰ 区必定是粗砂,粒级配为Ⅱ区必定是中砂,粒 级配为Ⅲ区必定是细沙,当出现颗粒级配Ⅰ区, 细度模数为中砂时,则认为是不合格砂。
泵送混凝土一般要求砂子的细度模数为2.4~3.0, 并有15-30%的颗粒通过315μm的筛,有5-10% 通过160μm的筛。
➢ 含泥量: ➢ 1、按规定选取试样缩分至稍大于试样两
倍的数量(约1100g),放在烘箱中于 105±5℃下烘干至恒量重,待冷却至室温后 ,分为大致相等的两分备用。 ➢ 2、称取砂试样500g,精确至0.1g。将试 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水面高出试 样约 150mm充分拌匀后,水泡2h用手在水中 淘洗试样,使赃物和粘土与砂粒分离,把浑 水倒入1.18mm及75um的套筛上(1.18mm筛 放在75um筛上面),滤去小于75um的颗粒 。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湿润,在整个 过程防止砂粒流失。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报告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报告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建筑用砂》②《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建筑用砂》②《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围①《建筑用砂》②《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建筑用砂》②《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的标准

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的标准一、前言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其中砂石材料是混凝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需要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砂石材料标准,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混凝土中使用的砂石材料的标准进行详细的阐述。

二、砂石材料的种类砂石材料是指用于混凝土中的骨料,包括砂、石子、碎石、卵石等。

其中,砂和石子是混凝土中使用较多的两种骨料,其主要区别在于粒径大小。

砂的粒径一般在0.15mm~4.75mm之间,石子的粒径一般在5mm以上。

碎石和卵石则是指粒径在10mm以上的骨料,常用于特殊工程。

三、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标准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质对混凝土的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标准化。

主要的物理性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粒度分析:砂石材料的粒度分布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工作性能。

粒度分析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分别测定砂和石子的粒度分布,并计算其粒径分布曲线。

2. 含泥量:砂石材料中的泥土含量直接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含泥量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检测方法包括静置法、离心法、过滤法等。

3. 吸水率:砂石材料的吸水率是指其在一定时间内吸收的水分量与其干重之比。

吸水率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

4. 粒形指标:砂石材料的粒形指标是指其粒子的形状和表面状态。

粒形指标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包括石子的平坦度、长宽比、弯曲度等指标,以及砂的粒形指数、表面状态等指标。

四、砂石材料的化学性质标准砂石材料的化学性质对混凝土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有着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对其进行严格的检测和标准化。

主要的化学性质标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碱含量:砂石材料中的碱含量会导致混凝土的碱骨料反应,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耐久性。

碱含量的测定应按照GB/T 14684-2011的要求进行。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一种材料,而混凝土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工程的安全和稳定。

其中,砂石作为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料之一,其质量和检验方法标准对于混凝土的性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看砂石的质量标准。

根据国家标准《混凝土用砂石》(GB/T 14684-2011)的规定,砂石应符合一定的要求。

砂石的颗粒应均匀,不得有过多的细粉。

同时,砂石中不得含有腐蚀性物质,对混凝土有害的有机物和杂质也应予以限制。

此外,砂石的含水率也是影响其质量的重要因素,过高或过低的含水率都会对混凝土的性能造成影响。

其次,关于砂石的检验方法标准。

对于砂石的检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砂石》中也有详细的规定。

在进行砂石的检验时,需要对其颗粒分布、含水率、有机物含量等进行检测。

颗粒分布的检验可以采用筛分法,通过不同孔径的筛网对砂石进行筛分,从而得到砂石的颗粒分布情况。

含水率的检验可以采用称重法或干燥法,通过称重或干燥后的重量与原重量的比较,计算出砂石的含水率。

有机物含量的检验可以采用化学分析法,通过化学试剂对砂石中的有机物进行提取和分析,从而得到有机物含量的数据。

总的来说,砂石的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进行选材和检验,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

因此,在工程建设中,我们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确保选用符合要求的砂石,并通过科学的检验方法对其进行检验,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可靠性。

在实际工程中,我们还应该注重砂石的储存和运输过程中的质量管理,避免砂石受潮、受污染等情况的发生,影响其质量。

同时,也要加强对砂石供应商的管理,确保其生产的砂石符合国家标准,为工程提供优质的原材料。

总的来说,砂石作为混凝土中的重要原料,其质量和检验方法标准对于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安全至关重要。

我们必须严格按照国家标准的要求进行选材和检验,加强对砂石质量的管理,从而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工程的稳定性。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建筑材料行业规定的关于普通混凝土砂石质量和检验方法的标准。

该标准的实施是为了确保普通混凝土的质量,在建筑施工中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保证。

本文将就该标准的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介绍。

该标准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质量进行了详细的要求。

其中砂石按照颗粒级配、含泥率、粗集料的稳定性和粉砂比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细致的要求。

如颗粒级配要求石粉含量不得超过10%,石粉质量百分比不大于22%等。

另外,该标准对砂石的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和耐久性等方面的要求也十分详细。

该标准还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检验方法进行了规定。

其中包括粒度分析方法、含泥率测定方法、稳定性测定方法和粉砂比测定方法等多个方面的内容。

这些检验方法是为了对砂石的质量进行准确的评估和检验,从而便于对砂石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和控制。

该标准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的取样方法和化学性能检验方法也进行了规定。

通过正确的取样和符合标准要求的检验方法,可以保证砂石材料满足普通混凝土的使用要求,从而提高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耐久性。

在实际应用中,根据《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建筑施工单位可以对采购的砂石材料进行质量检验,并按照标准要求对其进行分类和使用。

这样可以避免使用质量不合格的材料对混凝土结构的影响,保证施工的质量和安全。

总结起来,《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建筑材料行业对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和检验的规定,对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建筑施工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对砂石材料进行选择、检验和使用,以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 52-2006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是中国的道路和桥梁行业标准,制定了普通混凝土所用的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

该标准的发布旨在规范混凝土砂石质量的检验与评价,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该标准规定了普通混凝土用的砂石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以及对原料砂石、细集料、粗集料和人工粗砂的质量进行检验的步骤和方法。

该标准要求原料砂石要符合一定的物理和化学指标。

对于细集料来说,要求其石粉含量不超过15%,饱和表面干燥质量不超过5%,黏结强度要达到要求。

对于粗集料来说,要求其针片状颗粒含量不超过20%,胶片含量不超过1%。

该标准规定了对砂石质量的检验方法。

根据不同的细集料类型,可以采用不同的检验方法,如湿筛分、干筛分、洗涤筛分等。

对于粗集料,也有对应的检验方法,如湿筛分、干筛分和筛分组合等。

人工粗砂的检验方法主要包括细度模数、粒度曲线和胶粘度等。

该标准还规定了砂石质量检验中的常见试验方法,如石粉含量试验、饱和表面干燥质量试验、针片状颗粒含量试验等。

这些试验方法旨在通过实验室试验来对砂石的质量进行评估,以确定其是否满足标准要求。

该标准还强调了检验结果的分析和判定。

对于检验结果不合格的砂石,应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标准提供了合格的砂石质量和不合格的砂石质量的定义和判定标准,以及相应的处理方式。

总的来说,JGJ 52-2006《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为混凝土工程中所用的砂石提供了明确的质量要求和检验方法,通过规范砂石质量的检验,可以确保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为建设安全可靠的道路和桥梁提供保障。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

建设工程用砂、石国家标准与行业标准对比分析2010-02-21 11:54:19| 分类:砼原材料|举报|字号订阅陈尧亮上海建工材料工程有限公司200002摘要:《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以下简称《混凝土用砂石》)自2007年6月1日实施至今已有两年半时间,它对保证混凝土用砂、石质量起到了积极作用,但它与《建筑用砂》(GB/T14684-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砂》)、《建筑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01)(以下简称《建筑用石》)中的术语、质量要求、试验方法等多个方面没有统一,给实际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

现将三个标准规范之间主要差异点,以表格形式列出进行对比,以供各位同行参考,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加以协调。

一、《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1)人工砂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1)规格等级① 《建筑用砂》② 《混凝土用砂石》《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用砂石与混凝土用砂石标准对比分析目前砂石标准实施情况主要有以下三种:
1、《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砂、石产品标准来实施,《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
(JGJ52-2006)作为应用性规范来实施。

2、混凝土搅拌站和部分预制构件厂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来进行质量控制,而砂、石供应商则采用《建设用砂》(GB/T14684-2011)、《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2011)作为交货检验依据。

3、在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工程中设计、施工、监理基本采用《普通混凝土用砂、石质量及检验方法标准》(JGJ52-2006)。

一、《建设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人工砂
① 《建筑用砂》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机制砂和混合砂定义为人工砂,即机制砂和混合砂都是人工砂,而《混凝土用砂石》仅将机制砂定义为人工砂。

人工砂与天然砂两者在生产工艺、质量指标、检验方法等方面有很大区别,而混合砂是由天然砂和机制砂组成,混合砂中的天然砂质量和掺加比例对混合砂质量有很大影响,因此混合砂质量与机制砂质量特别是颗粒级配、细粉含量有着明显差异。

2)公称粒径
① 《建筑用砂》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含泥量、泥块含量、石粉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3)适用范围
① 《建筑用砂》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按技术要求将砂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砂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砂》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规格等级
① 《建筑用砂》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将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三种规格,未涉及特细砂的质量要求,而《混凝土用砂石》砂按细度模数分为粗、中、细、特细四级。

2)天然砂的颗粒级配
① 《建筑用砂》
砂颗粒级配区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所列数字相比,除了和600μm筛档外,可以略有超出,但超出总量应小于5%(<5%),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砂的实际颗粒级配与表中的累计筛余相比,除公称粒径为了和630μm的累计筛余外,其余公称粒径的累计筛余可稍有超出分界线,但总超出量不应大于5%(≤5%)。

3)人工砂的颗粒级配
①《建筑用砂》
②《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规定对人工砂三个级配区中150μm筛孔的累计筛余可以适当放宽界限,而《混凝土用砂石》规定人工砂的颗粒级配必须符合要求。

4)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 《建筑用砂》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要求砂的含泥量为小于或等于 %、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两者差异甚大。

5)石粉含量
① 《建筑用砂》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当MB值<(或合格)时,人工砂中的石粉含量与《混凝土用砂石》中要求相差2%~3%。

6)人工砂坚固性
① 《建筑用砂》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是按混凝土强度等级来划分,且取最大单粒级压碎值作为人工砂的压碎指标值,而《混凝土用砂石》中人工砂的总压碎值指标不论混凝土强度等级高低统一规定为小于30%。

7)有害物质含量
① 《建筑用砂》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砂有害物质含量,特别是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要求与《混凝土用砂石》有较大差异。

8)密度
① 《建筑用砂》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二、《建筑用石》与《混凝土用砂石》的对比
1、概念和定义不一致
1)公称粒径
① 《建筑用石》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石》将含泥量、泥块含量、颗粒级配等质量指标用实际尺寸来界定,而《混凝土用砂石》用公称粒径来界定。

2)适用范围
① 《建筑用石》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石》按技术要求将石分为Ⅰ、Ⅱ、Ⅲ类,而《混凝土用砂石》在质量要求中按混凝土强度等级将石分为三种情况。

《建筑用石》将强度等级大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而《混凝土用砂石》将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的混凝土定义为高强混凝土。

2、质量指标不一致
1)含泥量及泥块含量
① 《建筑用石》
② 《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泥块含量为0,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泥块含量为小于或等于%,两者差异甚大。

2)针片状颗粒含量
① 《建筑用石》
②《普通混凝土用砂石》
《建筑用砂》中强度等级大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5%,而《混凝土用砂石》中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混凝土的针片状颗粒含量为小于或等于8%,两者要求差异甚大。

3)岩石抗压强度
① 《建筑用石》
② 《混凝土用砂石》
岩石抗压强度应比所配制的混凝土强度至少高20%。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C60时,应进行岩石抗压强度检验。

4)压碎指标
① 《建筑用石》
② 《混凝土用砂石》
5)密度
① 《建筑用石》
② 《混凝土用砂石》
三、《建筑用石》、《建筑用砂》与《混凝土用砂石》检验方法的对比
1、试样处理不一致
2、试验条件不一致
3、摇筛时间不一致
4、剩留量计算不一致
5、砂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6、碎石含泥量计算不一致
7、碎石泥块含量试验方法不一致
8、碎石、砂吸水率不一致
9、碎石压碎指标加荷速度不一致
10、人工砂压碎值计算不一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