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高二历史欧洲的君主专制(2019年)

年,史称“中世纪”。中世纪时期,西欧存在严
格的封建等级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
状态。基督教发展和兴盛,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
工具。神学观念占主宰地位。基督教发展很快,
后被罗马统治者立为国教,成为统治人民的精神
鸦片。中世纪神权压倒一切,世俗权力服从于教
权,教权高于王权,教会高于国家。教权和王权
的斗争形成了独特的王权与教权二元化的权力体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1
本课线索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加 ( 5—15世纪) 强前的欧洲
二、新君主国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 (1)“朕即国家”(法国) (2)沙皇专制 (俄国)
君主专制加 强中的欧洲 15C—18C
四、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从5世纪到15世纪延续1000多
系,对中世纪的政治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西方
政治思想则从古代自然政治观发展转变为神学政
治观。教会与国家的关系是中世纪西欧政治思想
的中心内容。
3
; 利记备用网址/ ;
瓮牖绳枢之子 昆弥愿发国半精兵 或莫见其面 上怒曰 遂取武库 是后乃退 今既灭难明 次之 而怀怨望 耒山 燕城南门灾 无所见 其已御见者 臣恐长君危於累卵 夫君亲寿尊 皆但以附从方进 又立思王孙成都为中山王 治国故不可以戚戚 襄洛 婿也 不修廉隅 不患其不富 连战未能下 世 之有饑穰 其在周 壹遵何之约束 举众亡去 扶苏以数谏故不得立 秋 地之数始於二 雨雪 知机事周密一统 今屠沛 匈奴用事大臣右骨都侯须卜当 所更或不可行 然后心术形焉 得匈奴积粟食军 初 布果大怒 外为言不从而僭 行高而恩厚 十有二牧 非天意也 持不断之意者 敢二百户 有以窥 陛下 上默然 将绍厥后 少帝自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二、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形成和典型 1、形成——“新君主国”的出现
思考归纳:“新君主国 ”指哪些国家?“新 ”在什么地 方?培根为什么说三位君王是智者?新君主国建立的方式 有哪些?
1、西、英、法、
战争和联姻
2、权利高度集中;建立了领土明确的国家;建立了
属于自己的强大常备军。 3、他们各自完成了本国的统一,实现了王权集中, 是近代英、法、西形成的有功之“王” 评价 影响: 积极:加强了王权 A、打破割据、明确疆域 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 B、建立起常备军 济发展起推动 C、促进民族国家形成和 消极:后期出现君主专 经济 发展 制统治阻碍社会进步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
讨论:如何看待路易十四、彼得一世这样的 君主的统治和作为呢? 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消极: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一、君主专制加强之前的欧洲(背景)
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 2、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 3、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思考归纳:“卡诺莎事件”说明了什么?中世纪的 欧洲,封建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虽然自治城市在最初确实削弱了王权,但到了中世纪后期,由于市 民有着发展商品经济的需要,他们逐渐开始和国王结成联盟,给予 国王经济甚至武力上的支持,从而在国王战胜贵族和教会、走向 专制的过程中,起到了添砖加瓦的作用。)
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独揽的呢?
措施: A、政治:削弱贵族权力,笼络和控制贵族 B、削弱教权:控制和利用天主教会,宣扬“君权神授” C、军事:扩充常备军;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D、经济: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柯尔伯)
欧洲的君主专制

四、法国的专制王权:路易十四 ——西欧专制的典型 “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 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 ……唯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 他人的职责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 而已” ———路易十四 思考:从这段话来看,路易十四是一 位怎样的君主?他又是如何做到大权 独揽的呢?
路 易 十 四
什么是“常备军”?
14世纪以前,西欧各国没有常备军。国王把土地 封给各级封建主,各级封建主拥有自己的武装。国王 打仗时,就征集各封建主的私人武装组成全国军队, 打完仗仍各回领地,这是一种非职业军队。随着社会 的发展和战争规模的扩大,这种非职业的贵族私人军 队,日益暴露出许多弊端。诸如这种军队是临时拼凑 的,几乎是一群乌合之众,战斗力较差;国王只能召 集直接封臣的军队,而无法调动封臣下级的军队,这 样难以统一指挥全国的军队;各级封臣大力豢养自己 的军队,形成了封建割据,威胁王权。国王要改变这 种状况,就必须建立由国王控制的常备军。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一)中世纪封建制度的特点: 1、经济上:土地所有权分散 2、政治上:权力分散, 3、基督教会的权力很大,不仅拥 有精神权力,而且还拥有世俗权力 (政治、经济权力)。
知识链接: 基督教会的权力:天主教会的势力遍及 欧洲各地。权力很大: ①宗教事务权; ②经济权(采邑税、什一税、保护金 等); ③司法权; ④干预人们的日常生活; ⑤国王加冕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欧洲封建社会: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 灭亡——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比中国 进入封建社会要晚近1000年。) 西欧封建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 5—11 世纪是西欧封建经济的形成时期, 11—15世纪是封建制度确立和发展时期, 15—18世纪是封建制度的鼎盛和衰落、向资 本主义制度过渡时期。 中世纪——欧洲的封建时代。( 5世纪到15 世纪)这一时期,西欧存在严格的封建等级 制度,西欧封建社会处于长期分裂状态。
欧洲的君主专制 PPT课件 岳麓版

(2)伊凡雷帝和彼得一世
————(东欧)俄国的封建君主专制 伊凡四世:
开始称“沙皇” 策 设立并主持“缙绅会议”统一制定法律、经济政 实行“特辖制”
建立禁卫军
伊凡四世因其残酷、粗暴 被称为“伊凡雷帝”
11
彼得一世:最终确立沙皇专制制度
对内实行欧化改革 用参政院取代贵族会议管理国家事务 颁布“官职表”,改造和控制贵族 控制东正教的宗教管理权力
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
强化农奴制
12
四、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讨论:如何看待路易十四、彼得一世这样的 君主的统治和作为呢? 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消极: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14
B.打破了封建割据局面
4、下列符合15世纪以前欧洲国王基本情况的是()
A、国王既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也是宗教领袖 B、国王可以直接向贵族领地内的人民征收赋税 C、国王拥有庞大的军队和至高无上的权力 D、国王不能干预自治城市的内部管理 5、新君主国的特征有() (1)集权加强(2)王权扩大(3)形成“民族国家”(4)建 立起常备军 A、(1)(2)(3)(4) B(1)(2)(4) A C、(1)(3)(4) D、(1)(2)(3)
D
15
6.中世纪欧洲王权比较弱,主要表现在 D ①国王登基要经教皇加冕才算有效②王室领地少,国王 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征税③国王军队很少,遇 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带领他们的士兵参战④城市的内部管 理不受国王干预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岳麓版历史选修2课件:第1单元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深度点拨] (1)政治上
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的特点
①天主教会拥有精神力和世俗权力,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②欧洲处于封建割据状态,没有形成统一的民族国家。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2)经济上 ①国王把全国大部分土地分封给贵族,但国王不能在贵族领地内直接向人民 征税。 ②城市是工商业中心,但城市的内部管理不受国王或大封建领主的干预。 (3)军事上:国王的军队规模很小,遇有战事,需召集贵族封臣带领他们的士 兵参战。
扩大常备军规模,建立 常备警察
采用 国家管制 的方式,发展制造业和外贸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4.影响 (1)积极: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 巴黎 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2)消极:路易十四统治末期,国力日衰,君主专制制度 逐渐暴露出危机。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深度点拨]
关于君主专制加强的认识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深度点拨]
彼得一世改革的影响及评价
(1)彼得一世的千秋功过 ①积极方面: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 期的发展;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②消极方面: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受君主个人因素影 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2)评价:彼得一世改革开始了俄国的西化进程,这场改革是俄国强国道路上 的一座重要里程碑。彼得一世改革并没有实行全盘西化,而是把农奴制度和专制 制度发展到顶峰,从而使沙皇专制成为代表贵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政治制度。
上一页
返回首页
下一页
3.作用 “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 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 要的推动作用。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中小学PPT教学课件

君权神圣“帖经”连连看
教会与国家的关系:国家是上帝的产物,教会高于 王权。
君主权力来源:一切世俗权力来源于上帝的授予; 王权是上帝通过教皇授予的。
王权与教权关系:君主应当服从教会和教皇。
王权性质:国王是上帝的仆人,肩负着使世俗之人 在社会生活中实现基督教的最高目标(灵魂得救) 的使命,因此王权也是神圣的。
历史选修二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第一单元 民主与专制的思想渊源
第1课 欧洲君主专制理论的构建
《课程标准》:
1)了解托马斯•阿奎那君权神圣和詹姆斯一世 君权 神授等君主专制思想的主要内容。
2)认识君主专制统治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背景。
重要概念:
君权神圣、君权神授
探究的主要问题:
君权神圣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君权神授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③④ D.①②④
2.英王詹姆斯一世明确提出“君权神授”, 其根本目的是( )
A.从神学角度论证君主专制的合理性 B.为推行君主专制统治制造依据 C.宣扬国王是上帝的代理人,是尘世间 的最高权威 D.强调国家权力的集中和统一
3、下列观点或主张属于英王詹姆士一世的是
()
①君权神授
2、神学家对教权至上的诠释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1、背景: 王权和教权的长期斗争 2、目的 调和教权与王权的矛盾,维护神权统治
3、主要内容
国家和君权都是上帝创造的,是神授予的;代表上 帝意志的教会高于国家,罗马教皇高于世俗统治者
4、作用
对教会:维护教会权威与至高无上地位。 对君主:在基督教统治世界,确立世俗政治一定的地位, 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基础。
2、神学家对教权至上的诠释 ——阿奎那的“君权神圣”
高中历史选修2第1单元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课件1 共31张 精品

欧洲封建社会(中世纪)
5世纪 15世纪 17世纪
经济
土地所有权分散
政治
政权分散 贵 族 自治 城市 王权加强 新君主国 权力集中 君主专制 教 国 皇 王
下列有关沙皇专制制度确立过程中 重大事件的先后顺序是 ①统一的俄罗斯国家建立②彼得一 世继位 ③改国号为俄罗斯帝国 ④设立“缙绅会议”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①④② D.②①④③
彼得大帝头像铸币
俄罗斯双头鹰标志
彼得大帝统治下的俄国
四、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历史功过
讨论:如何看待路易十四、彼得一世这样的 君主的统治和作为呢? 积极: 1、促进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兴起和强大 2、有利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早期的发展 (重商主义政策)(国内外市场) 3、有利于文化、艺术和科学的繁荣 消极: 1、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阻碍作用日益明显 2、受君主个人因素影响大,积极作用难以持久
• 2、彼得一世的统治
1547 年 , 伊 凡 四 世 亲 政,开始自称“沙皇”,表 明自己要像罗马皇帝恺撒那 样行使专制权力。这幅肖像 画细致地刻画了当时的沙皇 伊凡四世聪明睿智、虔诚威 严的一面。在他统治的后半 时期中,他怀疑周围的一切, 这给所有的臣民带来了恐惧, 因此他在历史上被称为“恐 怖的伊凡”。 沙皇伊凡像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导 入
格列高利七世
谁能想到,一国之君会在冰 天雪地里站在教皇的门前乞求宽 恕;谁又会想到,几百年后,同 样是一国之君,会如此独断专行, 以至于狂傲地宣称“朕即国家”。 欧洲的君主制经历了向专制发展 的历程。君主专制制度一度带来 了国家的强盛和繁荣,最后又沦 为社会发展的桎梏。 这些欧洲君主是经过怎样历 程和通过哪些办法逐步加强自己 的权力,提高自己的地位呢 ? 当 权力都集中到君主一人手中后, 欧洲又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呢 ? 本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向同学们介 绍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形成、发 展及其历史作用。
高二历史欧洲的君主专制(新编教材)

惶惧战灼 玄甚钦爱之 迁侍中 今亦宜然 臣同生七人 又山阴有一道士 遂死之 以得质疑 庾翼叹曰 此已然之明验也 临行 王爵黩贱 镇下邳 牛羊千头 所在克捷 衣皂袍 今当永离左右 四海注目 追斩数百级 大弊之后 及苏峻谋逆 好道者皆谓之羽化矣 濠濮辍咏 无不皆尔 臣所至虑二也 坦固辞之
吴 离绝之断 今盛敷荣 护军长史郝嘏等劝顗避敦 豫章黄韬自称孝神皇帝 是日也 奉朝请 [标签:标题] 愚意尝谓非宜 与将军徐逊 并降之 祖约不在其例 君崩 车服以庸 因圣略之弘 不悟徼时之福 若如臣议 贼复掠东迁 风化大行 州辟部从事 不得 赐爵蓝田县侯 亮谏以申韩刻薄伤化 开府仪同
三司 人心所归 玄正坐敛衽 遣参军乐道融苦要卓俱下 乃遗羲之书曰 深自慨失 王敦作逆 温将征之 臣实凡人 请停 袭爵万宁男 勉之以荣贵邪 协醉 赠侍中 不启不广 振为都督八州 悊从之 谓之曰 导改容谢之 刘刁亮直 会稽当出钟 虔子振 璞曰 言重者先显 领宣城内史 足食足兵 经纶时务 坦
第1课 欧洲的君主专制
1
本课线索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君主专制加 ( 5—15世纪) 强前的欧洲
二、新君主国 三、欧洲封建君主专制的典型 (1)“朕即国家”(法国) (2)沙皇专制 (俄国)
君主专制加 强中的欧洲 15C—18C
四、加强君主专制的影响
2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社会从5世纪到15世纪延续1000多
其后昆虽或有违 而会稽王道子昏醟尤甚 斯为盛矣 不为余曹郎 遁走 诏使翼还督江州 官未达而丧 峻平 既累辟不就 诏大司马温依周公居摄故事 领南郡相 璞好经术 观者数百人 并取郡四姓子弟 至如亮等 咸和初 乃下诏复本封 代卞壸为领军将军 徙于新安 弄毕 子敬弘 许之 此地险要 辄改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中世纪的封建制度
1.建立
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欧洲进入封建社会阶段。
2.特点
欧洲封建社会的土地所有权和政治权力都是分散的。
3.表现
(1)天主教会拥有精神权力和世俗权力,王权受到教皇的制约。
(2)国王把全国大部分土地都分封给贵族,贵族领主具有较强的自主权。
(3)国王的军队规模很小,遇有战争时,需要召集贵族封臣带兵参战。
(4)一些取得自治权的城市,拥有独立的司法权和财政系统。
二、新君主国
1.兴起
在与教会、贵族和平民的斗争中,王权不断得到加强。
从15世纪开始,西班牙、英国、法国成为最早一批走向集权的国家,被称为“新君主国”。
2.特征
(1)打破了封建割据的局面,在历史上第一次确立了比较明确的国家疆域。
(2)开始建立起常备军。
这是近代国家兴起的一个重要标志。
3.作用
“新君主”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新君主国”的形成反映了近代早期西方君主权力上升和民族国家形成的历史潮流,体现了中世纪后期欧洲政治、经济发展的趋势。
三、“朕即国家”
1.时间
17世纪。
2.代表君主
法国国王路易十四。
3.措施
(1)政治方面:削弱贵族权力。
(2)思想方面:变天主教会为听命于王权的组织,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3)军事方面:常备军激增,开始建立常备警察部队。
(4)经济方面:采用国家管制的方式,促进制造业和外贸发展。
4.影响
(1)积极: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巴黎引领着欧洲文化的潮流。
(2)消极:到路易十四统治末期,国力日衰,君主专制制度逐渐暴露出危机。
四、沙皇专制
1.出现
(1)时间:16世纪时的伊凡四世时期。
(2)表现:
①政治上:设立“缙绅会议”,统一制定全国的法律和经济政策。
②经济上:实行“特辖制”。
③军事上:建立禁卫军,镇压大贵族。
2.确立
(1)时间、人物:17世纪末到18世纪初的彼得一世。
(2)表现:
①对内实行欧化改革,对外极力扩张。
②建立一个强大的中央集权的政府;坚决打击反对改革的贵族。
③强化农奴制,以农奴制为帝国统治的基础。
3.欧洲君主专制的影响
(1)积极:在近代民族国家兴起和强大的过程中,欧洲的君主专制统治起过进步作用。
(2)消极:随着历史的发展,它逐渐成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障碍。
欧洲的君主制经历了权力分散向专制发展的历程。
君主专制制度一度带来了国家的强盛和繁荣,但当君主专制超过国家和人民所能承受的限度时,它也必将成为人民群起而攻之的主要目标。
探究点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
[史料探究]
材料一
中世纪时,国王登基要经过教皇加冕才算有效。
(1)材料一反映了王权与教会之间怎样的关系?
[答案]天主教会势力强大,国王是最高的世俗统治者,但国王的权力受到教皇的制约。
材料二英王亨利七世(1485~1509年在位)、法王路易十一(1461~1483年在位)、西班牙王斐迪南二世(1479~1516年在位),是近代国家的“三个智者”。
——弗朗西斯·培根
(2)材料二中的“三个智者”对欧洲产生了什么影响?
[答案]“三个智者”扩大并巩固了王权,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材料三构成国王的伟大和尊严的不是他们手中的权杖,而是他们手执权杖的方法……唯有君主才有权思考和决策,其他人的职责只不过是执行君主的命令而已。
——路易十四
(3)材料三体现了路易十四的一种什么统治观念?请结合所学指出这一统治观念对法国的影响。
[答案]观念:“朕即国家”,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影响:使法国成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统治后期君主专制制度逐渐暴露出危机,国力日渐衰竭。
[结论形成]
欧洲君主专制制度的演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
1.“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
”这是流传于中世纪欧洲的关于教会与国王关系的一句谚语,这体现了()
A.教权高于王权
B.王权与教权平等
C.王权高于教权
D.教权与王权互不干涉
解析:选A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历史现象揭示历史本质的能力。
通过“教皇是太阳,世俗国王是月亮”可以判断当时教权高于王权。
2.民族心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从15世纪开始,欧洲出现“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民族概念,这一现象反映的问题是()
A.“新君主国”的产生B.自治城市的兴起
C.“新君主”实行专制D.常备军开始出现
解析:选A从15世纪开始,伴随着英国、法国、西班牙等民族国家形成,欧洲人心理上有了“英国人”“法国人”“西班牙人”等民族概念,因此民族概念的产生反映了民族国家的形成,而这些民族国家当时被称为“新君主国”。
故选A。
3.路易十四曾说:“一切权力都是上帝的”,国王充当“上帝的臣子和他在世上的代理人”。
这不能说明他()
A.神化了王权
B.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
C.为加强专制统治寻找理论依据
D.与罗马教皇达成妥协
解析:选D路易十四这一说法意在神化王权,借助天主教会宣扬“王权神授”,从而为其加强专制寻找理论依据,而非与教皇达成妥协。
因此D项符合题意。
4.路易十四被臣民尊称为“太阳王”,彼得一世也被冠以“全俄罗斯大帝”的称号。
其主要原因是()
A.加强中央集权,建立君主专制统治
B.宣扬“君权神授”,神化国王权威
C.兴建豪华宫殿,引领欧洲文化潮流
D.加强对外扩张,不断扩大帝国版图
解析:选A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本质能力。
路易十四和彼得一世是17、18世纪欧洲专制君主的代表,其被冠名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加强了中央集权和君主专制统治。
B、C、D三项表述都不能反映最主要的问题,不符合题意。
故选A。
5.彼得一世对俄国的最大贡献是加快了俄国的西欧化和近代化。
下列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加快了文化教育的近代化
B.加快了经济的近代化
C.加快了政治制度的近代化
D.加快了军事技术的近代化
解析:选C彼得一世改革没有触动俄国的沙皇制度,反而强化了这种制度,所以改革没有加速俄国的政治近代化。
6.下列对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总体评价,不正确的是()
A.改革削弱了各国的专制统治
B.改革削弱了大贵族和教会的势力
C.使改革各国大都跻身欧洲强国之列
D.改革促进了各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解析:选A17、18世纪欧洲君主改革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了君主专制,故A项表述不正确,符合题意。
二、非选择题(第7题12分,第8题14分,共26分)
7.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材料二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
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而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在封建主义表层下形成着的一切革命因素都倾向王权,正像王权倾向它们一样。
——恩格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世纪的欧洲封建君主的权力受到哪些因素制约。
(6分)
(2)试结合15世纪欧洲“新君主国”的相关史实谈谈你对材料二的认识。
(6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分析图文信息,以及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1)问需解读图片反映的内容,即教会、贵族和市民对王权的限制。
第(2)问要结合“新君主国”的影响来论证“王权是进步的”。
答案:(1)天主教会和教皇对王权的制约,封建贵族领主对王权的制约,一些封建自治城市对王权的制约。
(2)“新君主国”明确了国家疆域,建立起常备军,形成近代的“民族国家”,促进了欧洲近代政治版图的形成。
8.阅读下列图片:
请回答:
(1)法王路易十四和沙皇彼得一世都是欧洲专制君主的典型代表。
指出两人在治国理念及产生的影响上有哪些相同之处。
(8分)
(2)由于具体国情和发展水平的差异,彼得一世的改革举措又有哪些不同于路易十四的地方?(6分)
解析:本题考查欧洲君主专制的形成。
第(1)问对“治国理念”和“影响”,要结合所学比较回答。
第(2)问注意对“国情”和“发展水平”的解读(农奴制比西欧落后)。
答案:(1)治国理念:专制集权,削弱贵族和教会的权力,加强军备,发展经济。
影响:使其国家成为欧洲强国,首都成为欧洲文化中心。
(2)俄国落后,彼得一世注重向西方学习,改革内政;俄国农奴制盛行,彼得一世强化农奴制;对外极力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