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教学ppt课件:《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合集下载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课件

皇权至上(权力不可僭越); 皇帝独尊(地位神圣至高); (4)评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核心内容; 易导致决策失误、政治腐败,阻碍社会进步;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前221年)
一、背景:秦统一全国(前221年)
二、内容:
1、皇帝制度(核心)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 (1)内容: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一定决策权)
县 制 的 全
管辖地方?
面
西 到 陇
推
东
行
西
达
大
海
人口达2000万
南滨南海
史料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 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 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 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 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回答:
2、统一的经过:东灭韩、赵、魏、燕、楚、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前221年)
一、背景:秦统一全国(前221年)
1、统一的条件: (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呈现局部统一趋势。 (2)人民经受长期混战和分裂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日益强大
2、统一的经过:东灭韩、赵、魏、燕、楚、齐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C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解析】明确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A错; 中央集权否定血缘分封,不选B;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 分封制,不选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 的特权,故选C。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前221年)
一、背景:秦统一全国(前221年)
二、内容:
1、皇帝制度(核心)
2、三公九卿制(中央官制): (1)内容:丞相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有一定决策权)
县 制 的 全
管辖地方?
面
西 到 陇
推
东
行
西
达
大
海
人口达2000万
南滨南海
史料解读
阅读下列材料:
丞相绾等言:“诸候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 置王,毋以镇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始皇下其议 于群臣,群臣皆以为然。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 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讎,诸侯更相 诛伐,周天子旨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 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之,甚足易制。天下无 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候不便。”始皇曰:“天下 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 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回答:
2、统一的经过:东灭韩、赵、魏、燕、楚、齐
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前221年)
一、背景:秦统一全国(前221年)
1、统一的条件: (1)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呈现局部统一趋势。 (2)人民经受长期混战和分裂后,渴望统一。 (3)秦国经过商鞅变法,政治、经济、军事日益强大
2、统一的经过:东灭韩、赵、魏、燕、楚、齐
C. 分王子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
C
D. 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解析】明确分封制与郡县制的异同: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最终导致了西周的灭亡和国家的分裂战乱,A错; 中央集权否定血缘分封,不选B; 周代的主要制度是分封制与宗法制,而封建时代的中央集权制否定 分封制,不选D; 封建时代的最高统治者之所以长期实行血缘分封,主要是维护皇帝 的特权,故选C。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37张PPT)

《古风》李白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明断自天启,大略驾群才。 收兵铸金人,函谷正东开。
······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想一想:秦始皇为什么能统一全国?统一 的经过怎样?意义如何?
1、秦统一的条件
3、统一的经过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秦灭六国计谋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共37张PPT) 远交近攻二步行, 打败削弱再灭亡,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秦
前222年
十年统一顺民心。
秦赵
齐秦前221年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想一想: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根据教材两段材料概括秦朝中央官僚机构的特点。 材料1:教材P10学思之窗故事。 材料2:教材P10第1自然段第1、 2句话。
前228年
秦
魏秦
韩秦 前221年
前225年
前230年
定都咸阳
秦楚前223年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西 到 陇 西
人 教 版 高 中 历史必 修一课 件:第 2课 秦 朝中央 集权制 度的形 成(共37张 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优质课件(共36张PPT)

八达岭长城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 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 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 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 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 性相媲美。
秦长城遗址
同学们, 你们听说 过孟姜女 哭长城的 故事吗?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 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 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 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 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 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 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 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56年在秦
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 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主要内容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 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 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 器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约公元前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 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 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 方的侵略。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 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在文化艺术 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 性相媲美。
秦长城遗址
同学们, 你们听说 过孟姜女 哭长城的 故事吗? 兴,百姓苦; 亡,百姓苦。
分天下以为三十六郡,郡置守、尉、监。 更名曰‚黔首‛。大酺。收天下兵聚之咸阳, 销以为钟,金人十二,重各千石,置廷宫中。 一法度衡石(dan)丈尺。车同轨。书同文字。
──《史记》卷六《秦始皇本纪》
《汉书〃地理志》言:‚秦并兼四海,以为 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 天下为郡县,荡灭前圣之苗裔,靡有孑遗。‛后 之文人祖述其说,以为废封建,立郡县,皆始皇 之所为也,以余观之,殆不然。
阅读下列摘编自《史记· 秦始皇本纪》的三则材料:
材料一: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 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 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去‘泰’著‘皇’,采上 古‘帝’位号,号曰‘皇帝’。‛并说:‚朕为始 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 穷。‛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 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丞相诸 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
商鞅变法是商鞅在秦孝公支持下,于前356年在秦
国实施的改革,分两次进行,第一次开始于公元前 356年,第二次开始于公元前350年。
主要内容
措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按军功大小授予 爵位 “开阡陌封疆”、“废井田”、“民得买 卖”、承认土地私有 废除分封制、建立县制、编制户口、“什 伍连坐”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平斗桶、权衡、丈尺”颁布标准度量衡 器
高一历史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PPT教学课件

(中央行政体制)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1.结构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直
相
接 控
制
(统率)
诸卿
太 尉 (虚设)
三公九卿制
1.结构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2.特点
b.皇权至上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1.结构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1.受命中央
郡 郡守
2.督责属县
(考察)
1.
县
县令 或县长
2. 3. 4.
5.
想想议议:
试比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
郡县制
以血缘为基础 以地域为划分基 础
诸侯的官位、封 主要官员由皇帝
土世袭
任命、派遣
地方容易出现 地方服从中央,
割据
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加强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1.结构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2.特点
中央集权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郡 郡守
(考察)
县
县令 或县长
1.受命中央
2.督责属县
1. 2. 3. 4. 5.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
三.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秦
兼
并
六 国
秦
“秦王为人,蜂准, 长目,挚鸟膺,豺声, 少恩而虎狼心,居约 易出人下,得志亦轻 食人。”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1.结构
皇帝
御史 大夫
丞直
相
接 控
制
(统率)
诸卿
太 尉 (虚设)
三公九卿制
1.结构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2.特点
b.皇权至上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
(中央行政体制)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1.结构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1.受命中央
郡 郡守
2.督责属县
(考察)
1.
县
县令 或县长
2. 3. 4.
5.
想想议议:
试比较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封制和郡县制的区别, 说明郡县制的特点
分封制
郡县制
以血缘为基础 以地域为划分基 础
诸侯的官位、封 主要官员由皇帝
土世袭
任命、派遣
地方容易出现 地方服从中央,
割据
中央对地方的控 制加强了
以中央集权的方式解决了分封制所导致的地方 割据问题,巩固了国家统一,是历史的进步。
1.结构
三.郡县制
(地方行政体制)
2.特点
中央集权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郡 郡守
(考察)
县
县令 或县长
1.受命中央
2.督责属县
1. 2. 3. 4. 5.
一.皇帝制度 二.中央官制
三.郡县制
秦朝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
秦
兼
并
六 国
秦
“秦王为人,蜂准, 长目,挚鸟膺,豺声, 少恩而虎狼心,居约 易出人下,得志亦轻 食人。”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一(课件)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共24张PPT)

还有很多重要官职,合称九卿。他们分管国家各种事务。
②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和“家天下”的中央官制,三方 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③评价:①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②皇帝 操纵军政大权。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地方:郡县制 ①运行机制:中央 郡 县 乡 里。 ②郡守、县令的产生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 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4 )法律:秦法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1组
2组 3组 展示 点评
25分钟
1
1组
巩固知识
(2)合作探究
1 2 3组 4组 3 7组 7组
4组
(3)小组展示 (4)小组点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问题引导】 1.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诸侯争霸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目的:兼并土地和人民, 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说明周王室衰弱,诸侯势力强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秦
创立皇帝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及其特点 ②皇帝的权力P9 ③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建立三公九 卿制
全面推行 郡县制
丞相----诸卿 御史大夫 太尉(秦始皇自掌军权)
废分封,设郡县 郡守、县令均由均由皇帝任命
其它巩固统一的措施P10 稍后讲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影响: (1)积极: ①直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社会经 济的发展,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 了重要作用。 ②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彻底打破了 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形成官僚政治的行政管理,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 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 2 )消极:容易导致因循守旧、暴政和腐败,激化社 会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②特点:以皇权为中心和“家天下”的中央官制,三方 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③评价:①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减少决策失误②皇帝 操纵军政大权。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地方:郡县制 ①运行机制:中央 郡 县 乡 里。 ②郡守、县令的产生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县是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郡守 和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 4 )法律:秦法细密、严苛,是加强皇权、巩固君主 专制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工具。
1组
2组 3组 展示 点评
25分钟
1
1组
巩固知识
(2)合作探究
1 2 3组 4组 3 7组 7组
4组
(3)小组展示 (4)小组点评
5组 6组 7组 8组 9组
【问题引导】 1.诸侯争霸的目的是什么?诸侯争霸的现象说明什么问题?
目的:兼并土地和人民, 力图通过兼并战争来统一天下。 说明周王室衰弱,诸侯势力强大形成尾大不掉的局面。
秦
创立皇帝制度
①首创皇帝制度及其特点 ②皇帝的权力P9 ③皇帝制度为此后历代王朝所沿用
建立三公九 卿制
全面推行 郡县制
丞相----诸卿 御史大夫 太尉(秦始皇自掌军权)
废分封,设郡县 郡守、县令均由均由皇帝任命
其它巩固统一的措施P10 稍后讲
二、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 3、影响: (1)积极: ①直接: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国家统一,对社会经 济的发展,以及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都起 了重要作用。 ②深远:秦朝中央集权制度以皇权为中心,彻底打破了 传统的贵族分封制,形成官僚政治的行政管理,奠定了 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封 建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与完善。 ( 2 )消极:容易导致因循守旧、暴政和腐败,激化社 会矛盾,导致秦朝二世而亡。
高中历史人教版你必修1第1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共19张PPT)

2020/5/27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统治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为什么说 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
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020/5/27
• 小结: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
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 狱讼和兵役。
•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 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020/5/27
2020/5/27
秦郡县图
秦统一后, 将全国划 分为36郡, 后又扩展 到40余郡。 郡下设县。 县下设乡 里。
2020/5/27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朝的地方机构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2020/5/27
乡
有秩、啬夫 (司法赋税)
里
游徼(治安)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 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 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 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廷尉议是。”
皇帝
丞 太御 相 尉史
大 夫
四、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影响
秦朝统治时间短暂,二世而亡。但为什么说 它在历史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 ?
巩固了秦朝的统治 有利于国家的统一 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促进民族融合 影响深远——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
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
2020/5/27
• 小结:秦朝的中央集权制度
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
县 郡的下级行政机构,其长官为县令或县
长。负责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 狱讼和兵役。
• 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是建立中央 集权制度的根本性变革。
2020/5/27
2020/5/27
秦郡县图
秦统一后, 将全国划 分为36郡, 后又扩展 到40余郡。 郡下设县。 县下设乡 里。
2020/5/27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秦朝的地方机构
郡(地方最高统治机构)
郡守(最高长官) 郡丞(行政、刑狱)郡尉(军事、治安)
县
县令(最高长官)县丞(行政、刑狱) 县尉(军事、治安)
三老(教化)
2020/5/27
乡
有秩、啬夫 (司法赋税)
里
游徼(治安)
郡
中央政府以下最高一级地方行政机构, 最高长官为郡守。负责对上承受中央命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 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 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 诸侯不便。”
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 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 不难哉!廷尉议是。”
皇帝
丞 太御 相 尉史
大 夫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1第1单元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课件(共30张PPT)

以秦国的小篆为统一文字,后又出现了更为
简便的隶书
齐 楚燕韩赵魏秦
统一车轨
辽东
全长一万多公里
临洮
4、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
B.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
国家的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推行郡县制的目的 为了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地方机构的设置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郡 郡守
受命中央 督责属县
县
县令 或县长
治民,管理财政、司 法、狱讼和兵役
乡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 里正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1. 3,历史沿革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2. 4,历史影响
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全国 的统治
嬴政:“正月”为“端月”。 吕后名雉 :“野鸡”。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唐太宗名世民,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 “户部”。 宋时有州官田登,元宵节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 “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诸侯势力强
(西周)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封
分封制、宗法制
建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的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发 展
秦的统一
效最大
各国纷纷掀起 富国强兵的改
革变法运动,
人民渴望统一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秦
简便的隶书
齐 楚燕韩赵魏秦
统一车轨
辽东
全长一万多公里
临洮
4、秦巩固统一的措施、作用
B.作用: 促进封建经济文化的发展,巩固
国家的统一,以及对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 华民族的形成,都起了重要的作用。
三,郡县制的全面推行
1、推行郡县制的目的 为了巩固国家大一统的局面 为了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2、地方机构的设置
皇帝
中央政府 三公九卿制
郡 郡守
受命中央 督责属县
县
县令 或县长
治民,管理财政、司 法、狱讼和兵役
乡
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里 里正
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
春秋时期:某些诸侯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1. 3,历史沿革商鞅变法时:废分封,行郡县制
秦统一后:全国范围内实行
2. 4,历史影响
有助于中央对地方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全国 的统治
嬴政:“正月”为“端月”。 吕后名雉 :“野鸡”。 汉光帝名叫刘秀,曾一度把秀才的名称改为“茂才”。 唐太宗名世民,观世音略称为“观音”,民部改称为 “户部”。 宋时有州官田登,元宵节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 “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 不许百姓点灯。”
二,至高无上的皇权和中央官制
诸侯势力强
(西周)
大“两制”
渐渐崩坏 (春秋)
封
分封制、宗法制
建
诸侯割据混战
经 济
的
秦商鞅 变法成
(战国)
发 展
秦的统一
效最大
各国纷纷掀起 富国强兵的改
革变法运动,
人民渴望统一
远交近攻, 各个击破
燕秦
人教版历史必修一第2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课件(30张PPT)

长期 派生出庞大的官僚队伍和特权阶层,容易助长官 的人 僚作风和贪污腐败之风,加强了统治人民的力量, 治传统 使人民处境日益恶劣,阶级矛盾尖锐
一
[史料一]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
之无穷。
——《史记·秦始皇本纪》
(皇帝)总揽威权,柄不借下。 ——《太平御览》
[史料二] 九卿有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卫 尉,掌宫门警卫;太仆,掌御用车马;廷尉,掌刑法……少府,掌山 海池泽之税及皇帝的生活供应。……大事总汇于丞相,或最后 请皇帝裁决。
再次,控制意识形态,实现舆论上的高度统一。秦始皇把法家 思想作为官方意识形态,把法令当做统治者意志,独立于传统道 德和习俗之外。因此强调“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对于以古非 今的舆论,毫不留情地予以打击。这就是导致后世无穷非议的“ 焚书坑儒”。
五、深远影响:百代都行秦政法
1、积极影响
疆域
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朝国力日益增强,初步 奠定了祖国的疆域
“其专在下”:地方权力过大; “其专在上”:君主专制 思想主张:提出“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的分 权思想,主张限制君主权力。
[史料二] 郡县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 之……秦之所灭者六国耳,非尽灭三代之所封也。则分之为郡, 分之为县,俾才可长民者皆居民上……为天下计,则(郡县制) 害不如封建之滋也多矣。——王夫之《读通鉴论·秦始皇》
——赵翼《廿二史札记》
1、根据史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由西周至秦汉国家 政治体制发生的变化。 变化: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中央集权制度逐步确立。
2、综合以上史料,概括从分封制到郡县制反映的趋势。
趋势:从分封制到郡县制,主要反映了官吏任用原则由世袭到 行政任命,从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变化,是政治变革的一大 进步,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材料: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下的第一道重要诏令是“议帝号”。
群臣商议后向秦王建议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因此,臣等愿
“昧死上尊号”,请王为“泰皇”。
秦王不以为然,他提出
—
“去'泰'著'皇',采上古」腳(W;秦黠寓本缱
W O
❖材料一:“朕为始皇帝。
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他还采纳了群臣关于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的建议。
❖材料二:“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 “丞相诸大臣皆受成事,倚办于上”O
❖材料三:秦代以前,玺并非最高统治者所专有。
春秋战国时,卿大夫及地方官吏的印章均可称玺。
至秦代,则是“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据载,秦朝的传国玉玺其文为“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综合以上信息,扼要指出皇帝制度的基本特征及其本质
皇帝制度的特点
君主专制皇帝制度皇权至上
(核心)
厂副丞相,持掌]— 鳖撤下H 帮助皇帝 夫牵制 !」 百官之首, 处理全国 政务 负责管理 全国军务 7 港票内史 4 仆
中央官制特点及影响
•:•相互配合,彼此牵制,皇帝集权
♦朝议: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决策的失误♦家天下
课后小*
L 称号由来
厂皇帝制度Y j 特点:皇帝独尊 皇位世袭 皇权至上 九卿 至高
无上的
皇权和中央
官制
丞相 二公』御史大夫
课后作业:
•:•想想议议:
秦朝建立的这套政治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结合具体历史史诗和材料写一篇500字的小论文。
要求逻辑缜密,有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