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
四逆汤标准配方

四逆汤标准配方一、概述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适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证,如寒疟、寒伤等。
其配方中主要包括四味药物,分别是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标准配方以及各味药物的功效和使用方法。
二、配方四逆汤的标准配方如下:•附子 6克•干姜 10克•大枣 10克•甘草 6克三、各味药物的功效1. 附子•性味:辛、热、有毒。
•归经:归心、脾、肾经。
•功效:温经散寒,回阳救脱,安胎固脱。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9克。
研末可膏敷。
2. 干姜•性味:辛、热。
•归经:归肺、脾、心经。
•功效:温中散寒,降逆止呕,散痰止咳。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0克。
生用更温而辛烈,生用更辛而不温。
3. 大枣•性味:甘、温。
•归经:归脾、心、脏经。
•功效:益气补中,养血安神。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3-15克。
炙用更温而补,生用更补而温。
4. 甘草•性味:甘、平。
•归经:归脾、肺、心、胃经。
•功效:和中调味,解毒利咽。
•用法用量:可入煎剂、丸剂、散剂等,一般用量为1-3克。
炙用更平和而补,生用更补而凉。
四、使用方法1.取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各按照标准配方的用量,洗净备用。
2.在煎药专用锅中放入足够的清水,将附子、干姜、大枣放入锅中,用中火煎煮30分钟。
3.将甘草煮沸后加入锅中,再煮15分钟。
4.煎煮完成后,将药渣滤出,取汤液冷却至适合温度。
5.根据需要,可以口服或外用四逆汤。
五、注意事项1.四逆汤具有辛热的性质,对于阳虚内寒、气血亏虚等人不宜使用。
2.使用四逆汤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使用,避免过量或滥用。
3.孕妇、哺乳期妇女、幼儿和老人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4.在使用四逆汤时如出现过敏、恶心、呕吐等不适症状,应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5.使用四逆汤期间应注意保持温暖,避免受凉。
总结四逆汤是一种具有温阳散寒作用的中药方剂,其标准配方包括附子、干姜、大枣和甘草。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四逆汤的定义四逆汤是中医经典方剂之一,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
其组方为人参、干姜、大枣和甘草,通过药物的配伍和煎煮方式,可以起到温阳散寒,活血化瘀的功效。
二、四逆汤的组成成分四逆汤由以下四味药物组成:1.人参: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的作用,能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和抗病能力。
2.干姜:具有温阳散寒、舒筋活血的作用,能够缓解寒痛和肌肉酸痛等症状。
3.大枣:具有健脾养胃、益气补血的作用,能够增强人体的消化功能和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4.甘草:具有解毒、补气、润燥的作用,能够调节气血平衡,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
三、四逆汤的功能主治四逆汤主要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寒症,具有以下功能主治:1.暖胃散寒:四逆汤能够温暖胃肠,缓解胃寒引起的症状,如胃痛、恶心、呕吐等。
尤其适用于寒饮所致的腹痛、腹泻等症状。
2.温阳散寒:四逆汤能够舒展经络,散寒祛湿,改善寒性疼痛。
对于寒痹、寒凝、寒气侵袭引起的关节痛、肌肉酸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3.活血化瘀:四逆汤能够促进血液循环,改善气血运行不畅引起的瘀血。
对于瘀血引起的痛经、瘀血性皮肤病等症状有良好的效果。
4.提高免疫力:四逆汤中的人参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够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力,对于疲劳、畏寒肢冷、容易感冒等症状有改善作用。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为:1.成人每次服用10-15克,一日2-3次。
2.儿童每次服用5-10克,一日2-3次。
3.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量调整用量。
4.可以配合热水服用,有助于药物的渗透和吸收。
五、四逆汤的禁忌症四逆汤具有一定的禁忌症,不适用于以下人群: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
2.脾胃虚寒、痰湿内阻的患者。
3.湿温证、湿热传闭证患者。
4.阳亢热盛、实热状况下的患者。
六、四逆汤的副作用四逆汤属于中药方剂,使用时应注意以下副作用:1.可能出现腹胀、口干口苦等胃肠不适症状。
2.长期服用可能引起肝肾功能紊乱。
3.可能对某些人群产生过敏反应。
四逆汤组成

四逆汤组成四逆汤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方剂,由人参、甘草、生姜、大枣四味中药组成。
它是民间常用的一味方剂,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实践中。
下面将详细介绍四逆汤的药物成分、功效与作用、疗效与应用以及注意事项,以便读者了解其相关信息。
一、药物成分:四逆汤的主要药物成分包括人参、甘草、生姜和大枣。
人参为四逆汤的主药,具有补气、养阴、安神等作用;甘草为辅助药,具有和中、补脾胃的作用;生姜为佐药,具有温经散寒、散寒止呕的作用;大枣为使药,具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等作用。
这四味中药相互配伍,起到补气益体、调理脾胃、温经散寒的功效。
二、功效与作用:四逆汤的主要功效与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1. 补气养阴:人参具有益气养阴的作用,能够调理体内气血失衡、气阴两亏的情况,达到补益身体的功效。
2. 温经散寒:生姜能够温经散寒,有助于驱散体内的寒邪,排除寒湿困阻,改善寒凝现象。
3. 补中益气:大枣能够补中益气,有助于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达到健脾养胃的效果。
4. 安神止血:人参和大枣具有安神、养血的作用,有助于改善失眠、心悸等神经衰弱症状,同时也有一定的止血作用。
三、疗效与应用:四逆汤主要用于寒证引起的病症,如寒痹、阳痿、寒泄等。
具体的应用病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寒痹症:四逆汤可以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关节疼痛、僵硬的症状,具有一定的舒筋活血作用。
2. 阳痿症:四逆汤能够改善阳气不足、肾阳虚弱引起的阳痿、不举等男性性功能障碍症状。
3. 寒泄症:四逆汤能够增加脾胃的消化功能,改善寒湿困阻引起的腹泻、泄泻等症状。
4. 妇科病症:四逆汤可以改善妇女因寒凝血瘀引起的痛经、月经不调等问题。
四、注意事项: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禁忌病人:四逆汤具有温热的性质,不适合于热症、实热、发热病人使用,以免加重病情。
2. 用量控制:四逆汤的用量需要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进行调整,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药物失效或药物毒副作用。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临床应用四逆汤和生脉散是中医常用的方剂,各自具有独特的作用功效和适应症。
四逆汤合生脉散是将两方剂合用,以增强疗效。
这篇文章将介绍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主治病症以及临床应用。
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作用功效四逆汤合生脉散的主要作用功效包括:1. 达阳辟寒:四逆汤合生脉散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能够驱散体内的寒气,增强身体的阳气,从而改善寒证相关的病症。
2. 调理气血:四逆汤合生脉散对气血不足引起的一些病症有一定的调理作用,可以改善气血运行不畅、气滞血瘀等情况。
3. 清热解毒:四逆汤合生脉散还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适用于一些热毒引起的病症,如热毒壅肿、疮疡肿毒等。
主治病症四逆汤合生脉散在中医临床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以下病症的治疗:1. 寒证:四逆汤合生脉散可以温中散寒,适用于寒邪侵袭导致的腹痛、腹泻、寒疝等病症。
2. 血滞证:四逆汤合生脉散有理气活血的功效,适用于气血运行不畅引发的疼痛、瘀斑、经行不调等病症。
3. 热毒壅滞证:四逆汤合生脉散能清热解毒,适用于热毒壅滞引发的肿痛、疮疡、痈疽等病症。
临床应用四逆汤合生脉散在临床上使用广泛,且经过长期的实践验证,被证实具有一定的疗效。
临床应用中,需要根据病情作出恰当的调整和搭配,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在使用四逆汤合生脉散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使用剂量:应根据病情和患者体质合理调整剂量,避免剂量过大或过小导致疗效不佳。
2. 严守用药禁忌:四逆汤合生脉散对某些人群可能存在一定的禁忌,如孕妇、哺乳期妇女、儿童等需避免使用。
同时,使用前需了解患者是否对其中某些成分过敏。
3. 用药期限: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作出相应的应用期限。
应使用能够达到治疗效果的最低剂量和最短疗程,避免长期使用造成药物依赖和不良反应。
总结四逆汤合生脉散是一种常用的中医方剂,通过温阳散寒、理气活血、清热解毒的作用,能够有效治疗寒症、血滞、热毒等相关病症。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精编版

四逆汤组成功效与应用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候。
本方解四肢厥逆,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穀,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
四逆汤配方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
【病机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深入少阴,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肾阳虚衰,全身及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穀精微,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衰则不能温煦脾阳,脾失运化之职,致清阳不升,反而下陷,浊阴不降,反而上逆,故呕吐下利。
阳虚寒盛,寒性凝滞,故见腹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误汗,阳气随汗外泄,损伤心肾之阳,而致阳气大虚之亡阳证。
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见脉微而细。
【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
病至少阴阳衰阴盛,脉微肢厥,非大剂辛热之剂,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
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钱潢曰:“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伤寒溯源集》卷4)。
干姜为臣药,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四逆汤概述四逆汤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方剂,由生姜、大黄、干姜和甘草为主要组成。
它是《伤寒论》中的一剂汤方,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
四逆汤具有温阳散寒、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等功效,是常用的解表药。
二、四逆汤的功能四逆汤具有以下主要功能:1.散寒温阳四逆汤具有温通阳气的功效,可用于寒邪困阻、阳气不足的病症。
它可以温暖肢体,驱散体表寒气,恢复阳气的正常运行。
适用于寒性感冒、寒性咳嗽、四肢冰冷等寒邪侵袭的症状。
2.通经络四逆汤可以舒筋活络,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
它具有排除寒湿、舒缓疼痛的作用,适用于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疼痛、气血不通的病症。
3.活血化瘀四逆汤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活血化瘀,适用于瘀血引起的疼痛、淤血引起的肿痛等病症。
它的作用类似于活血化瘀的中药方剂,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三、四逆汤的适应症四逆汤适用于以下病症:1.感冒:具有温阳解表的功效,可用于感冒引起的发热、寒战等症状。
2.寒性咳嗽:可用于寒邪侵袭引起的咳嗽症状,如咳嗽有痰、痰白清稀等。
3.寒湿痹痛:适用于寒湿阻滞经络引起的关节疼痛、肌肉酸痛等病症。
4.血瘀症状:适用于病症中有瘀血、淤血引起的疼痛、肿痛等症状,如痛经、跌打损伤、瘀血性病症等。
四、四逆汤的用法用量四逆汤的用法用量为:1.内服:一次剂量为10-15g,可加水煎服或冲服。
一般每天2-3次,视病情而定。
2.外用:四逆汤也可用于外用,如经络拔罐、草药浴等。
外用方法根据具体情况而定,需咨询医生指导。
五、四逆汤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四逆汤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用于感冒等寒邪引起的病症时,建议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造成不必要的副作用。
2.在用药期间,应避免过度疲劳、进食生冷油腻食物等不良生活习惯,以免影响疗效。
3.对于孕妇、婴幼儿、年老体弱等特殊人群,应咨询医生后再使用。
4.传统中药具有个体差异性,用药效果因人而异,如有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以上是关于四逆汤的功能主治的相关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

四逆汤组成功效与应用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候;本方解四肢厥逆,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四逆汤配方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主治少阴病;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病机分析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深入少阴,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肾阳虚衰,全身及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衰则不能温煦脾阳,脾失运化之职,致清阳不升,反而下陷,浊阴不降,反而上逆,故呕吐下利;阳虚寒盛,寒性凝滞,故见腹痛;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太阳误汗,阳气随汗外泄,损伤心肾之阳,而致阳气大虚之亡阳证;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见脉微而细;配伍意义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病至少阴阳衰阴盛,脉微肢厥,非大剂辛热之剂,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钱潢曰:“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附伤寒溯源集卷4;干姜为臣药,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本经疏证卷10说:子以走下,乾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附、姜同用,可温壮脾肾之阳,祛寒救逆;但二药过于温燥,恐伤阴液,因而以炙甘草为佐,调和诸药,以制约附、姜大辛大热之品劫伤阴液之弊;此外甘草配乾姜又可温健脾阳;脾阳得健,则水谷运化正常;如此则脾肾之阳得补,先后天相互滋助,以建回阳救逆之功;若服药后呕吐,可用冷服法;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气反者....-温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法;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本方配伍特点,主要取功专力强的大辛大热之品相须为用,以加强破阴复阳之力,配伍甘温益气之药,既能解毒,又缓其过于辛热之性;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临床运用证治要点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加减法寒气盛者,重用附子、乾姜;体虚脉弱者,加红参党参、黄芪;脾气不足者,加焦白术、炒山药;腰痛者,加桑寄生、杜仲;下肢浮肿、小便少者,加连皮茯苓、泽泻;本方现代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衰,休克,急慢性胃肠炎,水肿,胃下垂,亦用于麻疹逆证,阳虚发热,喘证、食管痉挛,白细胞减少症,毒血症,或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等辨证属于阳衰阴盛的多种疾病;。
兽用四逆汤的功能主治

兽用四逆汤的功能主治一、功能概述兽用四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具有温阳驱寒、散寒止痛的功效。
它由四味中药组成,被广泛用于兽医领域,用于治疗寒冷引起的各种病症。
二、组成药材1.人参:具有温补气血、益气固表的作用。
2.干姜:具有温阳散寒、止呕止痛的作用。
3.大枣:具有补脾养胃、健脾益气的作用。
4.甘草:具有调和药性、补充气血的作用。
三、主治疾病兽用四逆汤主要用于下列疾病的治疗:1.寒症:包括感冒、寒性腹泻、寒性胃病等疾病。
–具体症状:恶寒、畏寒、肢冷、腹痛、腹泻等。
–适用动物:猫、狗等。
–注意事项:剂量应根据动物体重进行调整。
2.干呕、呕吐和胃寒:包括由于胃寒引起的恶心、呕吐等症状。
–具体症状:干呕、呕吐、胃痛、食欲不佳等。
–适用动物:猫、狗等。
–注意事项:剂量应适当调整,避免过量使用。
3.风寒性关节炎:由于寒冷引起的关节炎症状。
–具体症状:关节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等。
–适用动物:马、牛、狗等。
–注意事项:应辅助使用其他相关药物,如适当的针灸、理疗等。
4.寒性脱肠:由于寒冷引起的小肠脱垂。
–具体症状:呕吐、腹胀、脱水等。
–适用动物:狗、猫等。
–注意事项:需积极调整饮食,避免寒冷环境。
四、服用方法兽用四逆汤通常以丸剂或者煎剂的形式使用:1.丸剂:可根据动物体重进行剂量调整,通常每次口服0.5-1g/只,一日2-3次。
2.煎剂:将药材搭配比例加水煎煮,去渣后,根据动物体重进行剂量调整,通常每次口服10-20ml/只,一日2-3次。
五、预防与注意事项1.避免过量使用:兽用四逆汤具有温阳散寒的作用,但过量使用可能造成动物身体过热,应根据具体病情和动物体重合理调整剂量。
2.饮食调整:食物寒凉会影响药效,应适当调整饮食,避免食用寒冷食物。
同时,也应避免动物暴露在寒冷的环境中。
3.注意观察副作用:个别动物可能出现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
六、总结兽用四逆汤是一种传统中医药方剂,广泛应用于兽医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逆汤功效主治与应用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四逆汤组成功效与应用
四逆,指四肢自指(趾)端向上逆冷,直至肘膝以上。
四肢为诸阳之本,三阴三阳之脉相接于手足。
一旦阳衰阴盛,少阴枢机不利,阳气不达于四肢,则形成四肢厥逆之候。
本方解四肢厥逆,使阳气舒展而达四肢,故名四逆汤。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
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
四逆汤配方
制附子9克,干姜9克,炙甘草12克
【四逆汤的功效与作用】
【主治】少阴病。
四肢厥逆,恶寒蜷卧,呕吐不渴,腹痛下利,神衰欲寐,舌苔白滑,脉微细;或太阳病误汗亡阳,而见四肢厥逆,面色苍白,脉微细者。
【病机分析】
寒为阴邪,易伤阳气,寒邪深入少阴,伤及肾阳,肾阳为一身阳气之根本,《素问·厥论)说:“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
”肾阳虚衰,全身及肢体失于温煦,故见四肢厥逆,恶寒蜷卧。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依赖于肾阳的温煦,肾阳衰则不能温煦脾阳,脾失运化之职,致清阳不升,反而下陷,浊阴不降,反而上逆,故呕吐下利。
阳虚寒盛,寒性凝滞,故见腹痛。
《素问·举痛论》曰:“寒气入经而稽迟,泣而不行,客于脉外则血少,客于脉中则气不通,故卒然而痛。
”阳气充实,精神才能旺盛,今阳气虚衰,神失所养,则见神衰欲寐。
太阳误汗,阳气随汗外泄,损伤心肾之阳,而致阳气大虚之亡阳证。
阳气虚衰,无力鼓动血行,则见脉微而细。
【配伍意义】
本方所治系寒邪深入少阴所致的寒厥证。
《素问·至真要大论》曰:“寒淫于内,治以甘热,佐以苦辛”;“寒淫所胜,平以辛热”。
病至少阴阳衰阴盛,脉微肢厥,非大剂辛热之剂,不足以破阴回阳而救逆。
方中附子为大辛大热之品,为补益先天命门真火之第一要品,能通行十二经脉,迅达内外以温肾壮阳,祛寒救逆,为君药。
钱潢曰:“附子辛热,直走下焦,大补命门之真阳,故能治下焦逆上之寒邪,助清阳之升发而腾达于四肢,则阳回气暖而四肢无厥逆之患矣”(《伤寒溯源集》卷4)。
干姜为臣药,温中焦之阳而除里寒,助附子伸发阳气。
《本经疏证》卷10说:“附子以走下,乾姜以守中,有姜无附,难收斩将夺旗之功,有附无姜,难取坚壁不动之效。
”附、姜同用,可温壮脾肾之阳,祛寒救逆。
但二药过于温燥,恐伤阴液,因而以炙甘草为佐,调和诸药,以制约附、姜大辛大热之品劫伤阴液之弊。
此外甘草配乾姜又可温健脾阳。
脾阳得健,则水谷运化正常。
如此则脾肾之阳得补,先后天相互滋助,以建回阳救逆之功。
若服药后呕吐,可用冷服法。
此即《素问·五常政大论》所谓:“气反者....-温寒以热,凉而行之”之法。
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本方配伍特点,主要取功专力强的大辛大热之品相须为用,以加强破阴复阳之力,配伍甘温益气之药,既能解毒,又缓其过于辛热之性。
综观本方,药简力专,大辛大热,使阳复厥回,故名“四逆汤”。
【临床运用】
证治要点
本方为回阳救逆的代表方剂。
除四肢厥冷外,并伴神疲欲寐,下利清谷,舌淡苔白,脉微等全身虚寒证表现。
加减法
寒气盛者,重用附子、乾姜;体虚脉弱者,加红参(党参)、黄芪;脾气不足者,加焦白术、炒山药;腰痛者,加桑寄生、杜仲;下肢浮肿、小便少者,加连皮茯苓、泽泻。
本方现代常用于心肌梗死,心衰,休克,急慢性胃肠炎,水肿,胃下垂,亦用于麻疹逆证,阳虚发热,喘证、食管痉挛,白细胞减少症,毒血症,或急性病大汗出而见虚脱等辨证属于阳衰阴盛的多种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