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溪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景观形成

合集下载

描述西溪湿地的词语

描述西溪湿地的词语

描述西溪湿地的词语
西溪湿地是中国杭州著名的湿地保护区,拥有丰富的生态环境和美丽的自然风光。

以下是一些描述西溪湿地的词语:
宁静:西溪湿地远离城市喧嚣,给人一种宁静幽雅的感觉。

湿润:湿地的水域和湿地植被让整个区域显得湿润而生机勃勃。

多样生态:西溪湿地拥有多种湿地生态系统,包括湖泊、河流、沼泽和湿地植被,形成丰富多样的生态景观。

清新空气:湿地环境有助于净化空气,使得西溪湿地成为呼吸清新空气的好地方。

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湿地是各种植物和动物的天堂,西溪湿地是许多候鸟和水生生物的栖息地。

绿意盎然:湿地植被覆盖茂密,呈现出一片绿色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生机勃勃。

水清澈澈:湿地水域清澈见底,反映着天空和周围的景色。

生态旅游胜地:西溪湿地成为当地生态旅游的热门景点,吸引着许多游客前来欣赏自然之美。

静谧美好:湿地的静谧让人沉浸在自然美好中,远离都市的喧嚣。

春华秋实:四季更迭,春天的花朵和秋天的果实使西溪湿地变换出不同的美丽风景。

这些词语展现了西溪湿地的自然特色和独特魅力。

西溪湿地介绍

西溪湿地介绍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基本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在空间布局上可归纳为“三区、一廊、三带”。

整个保护区分成三大区域:东部是2.4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保护培育区,实行完全封闭,主要任务是保育、恢复、培育,营造具有湿地多样性物种的原始湿地沼泽地;西部是1.78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景观封育区,实行一定年限的全封闭保护,营造原始湿生沼泽地;中部是5.9平方公里的湿地生态旅游休闲区。

一条50米宽的多层式绿色景观长廊将环绕保护区,犹如一条绿色的绸带,“绸带”自外而内由常绿高乔木、低乔木、灌木、草本植物、水边植物五个层次组成,不仅可观赏,还有着提示漫游线路、限制随意进入等导引功能。

“三带”指的是紫金港路“都市林阴风情带”、沿山河“滨水湿地景观带”、五常港“运河田园风光带”。

西溪的景色特点:以天然质朴为美,专家们将其提炼为四个字:“冷、野、淡、雅”。

冷,就是幽寂、冷静,好似都市里的一帖宁静剂;野,就是天然、野趣,宛如红尘中的原始净土;淡,就是淡泊、清远,能使人领悟回归自然的哲理;雅,就是文雅、高雅,寻常处可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动植物资源丰富。

西溪的地理特色:是湿地景观,主要的地貌为低洼的水网平原,有较为显著的桑基鱼塘和柿基鱼塘,有以鱼塘、河港、湖漾及狭窄的塘基和面积较大的渚相间组成的次生湿地地貌景观。

在一期保护工程里面除了朝天暮漾作为生态保护区原封不动保存下来之外,另外还有虾龙滩、费家塘两大生态区块,在首期湿地公园3.46平方公里中,以上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区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94%,充分体现了生态优先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使西溪湿地水域景观中最精华的部分、最具有湿地特色的部分、最摄人心魄的部分完整的保护了下来。

☐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为了保护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工程建设中“制造”了许多“框框”:——湿地内全部实行管网配置。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

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

园林景观yuan lin jing guan70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分析与评价◎潘淼 魏静宇摘要:近年来,我国不断提高建设数量,许多大型湿地公园也逐渐成为旅游胜地,并且低位逐渐增强。

西溪湿地公园是国家级湿地公园位于浙江省杭州市,面积约10平方公里,属“杭州三西”之一。

无论是湿地规模还是公园建设水平都是在城市次生湿地中罕见的。

本文主要对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主题、布局、要素组织等方面进行分析,来为今后湿地公园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参考。

关键词:湿地公园;西溪;评价;分析近年来,生态旅游的发展逐渐成为我国越发强烈。

湿地公园称为建设的热点,湿地公园被社会各界高度重视。

直至今日,西溪还拥有大量的动植物,两栖类,鸟类,爬行类,鱼类等动物种类繁多,拥有植物数百种。

是国内建设较为成功的国家级湿地公园之一。

该园内景观优美,主要景点统称为“三堤十景”,并有多个核心景点。

本在最初建造的立意过程中就不单单是为了建造一个简单的公园,在布局和要素组织方面也是别具一格,具有自身的特点。

这些也为其成为湿地公园的代表典型奠定了基础。

一、立意立意是指在设计过程中的总体意图以及设计思想观念。

(一)意在笔先园林建设中自古便有“意在笔先”一说。

立意要在开始进行设计前便有所构思,人的在设计的同时让要设计产物与人的思想意识相结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不然就成了单纯的机械设计,便是没有灵魂的设计。

(二)神韵和意趣在构思园林中的各个要素的配置以及与场地相融合的过程中,要把握好寓情于景的神韵。

让山水在整个场景中有机融合。

西溪湿地公园的立意集文化,功能和环境于一身。

说到文化,西溪湿地文化底蕴深厚,早在上百年前便有无数的名人诗人到此留下千古名诗,例如《梅竹山庄图》《西溪秋雪庵 》等。

在功能方面,提供了公园的所能满足的所有基本需求,在保持真实性、完整性的前提下制定合理、科学的规划。

环境方面则是极力原保留始环境发展,按照可持续理念进行设计。

在进行设计中立意在所有准备之前,立意便是一个设计成果的灵魂所在,西溪湿地很好地利用了这一理念。

描写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优美句子

描写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优美句子

描写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优美句子1.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如同一幅生动的水墨画卷,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恬静与秀美。

2.西溪湿地,一幅自然画卷,尽显生态之美。

绿意盎然的植物群落,与水道交错纵横,形成了如诗如画的景致。

这里是鸟类的家园,更是大自然的藏宝箱。

3.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湖泊、溪流、植被等自然元素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生态画卷。

4.乘坐游船穿越水道,感受着水的清凉和植物的芬芳。

蓝天白云下的西溪湿地,更像是一副美丽的画卷。

远处的亭台楼阁与绿树交相辉映,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5.西溪湿地不仅拥有美丽的自然景观,还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传统的园林建筑与现代的生态理念相结合,打造出一处别具一格的旅游胜地。

来这里感受大自然的神奇,领略文化的魅力。

6.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杭州西溪湿地公园的独特生态环境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7.西溪湿地公园的植被丰富,鸟语花香,为游客提供了一个宜人的休闲胜地。

8.西溪湿地公园的宁静与优美,让人们在这里远离喧嚣,回归自然的怀抱。

9.杭州西溪湿地公园,如诗如画的自然美景让人心驰神往,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

10.一步一景的西溪湿地,处处皆是自然之声。

溪水潺潺,鸟儿啾啾,虫儿嘶鸣,仿佛是大自然的交响乐。

每一处的风景都如诗如画,让人心旷神怡。

11.西溪湿地的两岸,花朵随处可见,蓝的、紫的、粉的、黄的、红的,各种颜色都有!那么多千姿百态、五彩缤纷的花朵溶合成一片,再加上茂盛的草草木木,形成一副十分美丽的画面,真是西溪如画呀!12.西溪湿地公园不仅是旅游胜地,更是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基地,为人们提供了一个了解自然、亲近自然的好去处。

13.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水清、草绿、景美,是大自然赠予我们的一张名片。

14.西溪湿地风景区,美丽的景色与丰富的生态资源相得益彰,让人心醉神迷。

15.漫步在西溪湿地公园的小道上,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身心得到了充分的放松和舒适。

16.在这里,我不仅闻到了秋的气息,看到了秋的景象,还学到了一些知识呢。

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考察报告

西溪湿地的考察报告从西溪湿地东大门入口,沿着湿地小道前行,周边都是绿色的草,碧玉的水潭,红红黄黄的小花,在湛蓝天空的映衬下,显得特别可爱,心也似乎飞了起来,直通向河渚街。

小街两旁开着酒肆、茶馆、染坊、龙舟馆、丝绣馆、竹编馆,都是些民间的“土特产”。

来到小街的广场上,一座河渚塔高高耸立,沿着只容一个人通过的木楼梯登上塔顶,俯瞰西溪湿地美景,俨然江南水乡的又一典型代表。

我通过这次西溪湿地的实地考察,从以下五方面对其进行分析。

一、影响西溪湿地旅游知觉的因素1. 刺激物的新奇独特性。

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罕见的城中次生湿地。

这里生态资源丰富、自然景观质朴、文化积淀深厚,曾与西湖、西泠并称杭州“三西”,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农耕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它这独特的地位吸引着相关专家和普通游客前来一睹它独特的风采。

2. 他人的提示。

我们在考察过程中,恰巧听到一位导游在讲解蒋相祠、古戏台和壁画。

听完后感受到西溪丰厚的文化底蕴,感受到的不是沉默的西溪。

3. 旅游者的生理条件。

我们组成员正值年轻,血气方刚的时候,什么都会去尝试一下,如爬河渚塔,感觉很惬意!来回都没坐电瓶车也不觉得疲惫。

在途中发现老人团就明显不同,他们体力有限,有些活动就没有积极参加。

4. 刺激物的反复出现。

一部《非诚勿扰》电影,电影大力宣传的同时也使得西溪湿地红遍大江南北,它成为许多情侣向往的地方。

5. 兴趣。

对于我这个土生土长的浙江人,并且家乡也是山水风景区的我来说,山山水水对我来说真没太大吸引力。

说实话,我反而更向往北方广阔的草原和一望无垠的平原。

我想北方人和我的想法会恰恰相反吧,尤其看了电影后,我猜测原本有打算来南方的北方朋友就会更有兴趣了。

6. 知识与经验。

初来来到西溪湿地,我们毫无经验可言,去的比较仓促,之前也没做什么深入了解,想必下次带亲朋好友过去时就会有另一番状况了。

这次从周围的导游的讲解词中就学到了不少知识,下次我就可以班门弄斧了。

西溪湿地整修方案

西溪湿地整修方案

西溪湿地整修方案1. 背景介绍西溪湿地是杭州市郊的一处重要湿地自然保护区,因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而被列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然而,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西溪湿地面临着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水体污染、湿地退化和物种丧失等。

为了保护和恢复西溪湿地的生态环境,制定一份整修方案势在必行。

2. 整修目标本整修方案的主要目标如下:•提升湿地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恢复湿地植被,增加生物多样性;•加强湿地保护与管理;•促进湿地可持续发展。

3. 整修措施3.1 水质治理为了提升西溪湿地的水质,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加强污水处理,建设湿地人工湖泊用于废水处理和净化;•禁止工业废水和农业化肥的直接排放到湿地;•建立生态补水机制,保证湿地水位稳定。

3.2 植被恢复为了增加西溪湿地的植被覆盖和生物多样性,需要采取以下措施:•进行湿地植被调查,了解当前植被状况和物种分布;•根据调查结果,选择适宜的湿地植物进行引种和恢复;•引入湿地保护区管理制度,限制人为破坏和采摘野生植物。

3.3 保护与管理为了加强对西溪湿地的保护和管理,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制定西溪湿地保护规划,明确湿地保护的目标和政策措施;•建立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负责湿地保护和巡查;•加强宣传教育,提升公众对湿地保护的认识和意识。

3.4 可持续发展为了促进西溪湿地的可持续发展,需要采取以下措施:•发展湿地生态旅游,提高湿地的社会经济效益;•推动湿地研究和科学监测工作,不断完善湿地保护管理策略;•加强国际合作,借鉴其他国家和地区湿地保护经验。

4. 预期效果通过上述整修措施的实施,预期将实现以下效果:•湿地水质得到明显改善,恢复为适宜生物生存的环境;•湿地植被得到有效恢复,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加;•湿地保护与管理机制逐渐健全,保护工作得到更好落实;•西溪湿地成为国内外湿地保护与研究的典范。

5. 结论综上所述,西溪湿地整修方案的实施将为湿地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提供指导和支持,有助于实现湿地的可持续发展。

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

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

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位于中国浙江省杭州市,是一处以自然湿地景观为主题的旅游胜地。

作为杭州市的重点风景名胜区之一,西溪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一、湿地生态系统西溪湿地是一个典型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包括湿地植被、湿地动物和湿地微生物三个组成要素。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湿地植物,如芦苇、紫苏、菖蒲等;湿地动物也很丰富,有许多珍稀的鸟类和鱼类栖息生活在这里;同时,湿地微生物也起着重要的生态作用,为整个湿地系统的运转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自然风光西溪湿地的自然风光堪称绝美。

在这里,你可以欣赏到青山绿水相映成趣的景象,呼吸到清新的湿地空气,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和力量。

尤其是在春季和秋季,西溪湿地的景色更是美不胜收,吸引了大量的摄影爱好者前来拍摄。

三、休闲活动除了欣赏自然风光外,西溪湿地还提供了多种休闲活动,让游客们可以更好地享受大自然的美好。

您可以选择在湿地区域徒步漫游,感受大自然的宁静和恢宏;您也可以选择租一辆自行车,沿着湿地的环湖路骑行,畅享自由的快乐;此外,还有划船、钓鱼等活动,让您能够更深入地了解湿地生态环境和文化。

四、文化底蕴西溪湿地也是一座充满文化底蕴的地方。

在湿地区域内,分布着许多古老的村落和传统的建筑,这些建筑反映了古代杭州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传统。

此外,西溪湿地还设有一些文化场馆和展览馆,展示了湿地生态保护和文化挖掘的成果,让游客们更好地了解这片土地的历史和现状。

尽管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是一个自然保护区,但它并不是一个与现代城市脱离联系的孤岛,它与周边的城市交通便利,游客们可以轻松前往。

此外,园区内也设有餐饮、住宿等基础设施,为游客提供了便利的服务。

总之,杭州西溪湿地风景区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和迷人的自然风光吸引着众多游客。

在这里,您可以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远离喧嚣的城市,与自然和谐共处。

无论是徒步漫游、骑行还是钓鱼划船,西溪湿地都能带给您难忘的体验。

杭州西溪湿地徒步探索自然美景

杭州西溪湿地徒步探索自然美景

杭州西溪湿地徒步探索自然美景中国有着众多秀美自然景观,其中之一就是杭州西溪湿地。

作为杭州市城西的一颗明珠,西溪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植被和多样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自然爱好者和徒步追寻者前来探索。

本文将以西溪湿地徒步探索为题,为大家详细介绍这片美丽湿地的自然景观。

第一部分:西溪湿地简介西溪湿地位于杭州市西湖区,是一个以西溪动植物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生态旅游区。

它占地面积约12.5平方公里,由四块大片水域和十余条小溪组成。

这里的气候四季分明,土地肥沃,适宜各类植物生长,因此形成了丰富的湿地生态系统。

西溪湿地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国家级湿地公园,同时也是杭州市重点保护区。

第二部分:徒步线路介绍在西溪湿地,拥有多个精心规划的徒步线路,让游客可以全方位地体验这片湿地的自然美景。

以下是两个较为经典的徒步线路:线路一:湿地公园-西栅子-隐贤古村这条线路起点为湿地公园,你可以在这里饱览美丽的湖泊和湿地植被。

从湿地公园出发,步行至西栅子村,这里保留着杭州古城市建筑的原汁原味,街道两旁的老屋和小桥流水被誉为“小江南”。

继续徒步,前往隐贤古村,这是一个安静的古村落,古朴的石桥、石板路和古老的居民房屋将带你穿越时空。

线路二:湿地公园-博物馆-西泠桥这条线路同样从湿地公园出发,先参观西溪湿地博物馆,通过展览了解湿地的形成和生态保护知识。

随后,前往西泠桥,这座古老的石桥是西溪湿地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桥上可以俯瞰整片湖泊的美景,同时还能近距离观察湖中的飞禽走兽。

第三部分:徒步过程中的自然美景在徒步过程中,你将能领略到西溪湿地独特的自然美景。

无论是千姿百态的花草植被,还是湖中婀娜多姿的荷花,都能让你流连忘返。

此外,这里还有大片的湿地草甸、茂密的森林和清澈的小溪,让你仿佛置身于一个美丽的自然王国。

第四部分:探索湿地生态西溪湿地以其独特的湿地生态而闻名,你能在这里近距离观察到各类鸟类、昆虫和动物。

如果你幸运的话,还能遇到稀有的动物,如白鹤、麋鹿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本文综述了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动植物资源现状,以及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在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体系和构建生态景观中的积极工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进一步保护和修复的措施。

关键词:西溪;湿地公园;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2005年5月1日,杭州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该公园是目前国内第一个也是唯一的集城市湿地、文化湿地于一体的国家湿地公园。

遵循“生态优先、最小干预、修旧如旧、注重文化、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农居搬迁、河道清淤、植物复种、生态驳坎、房屋整修等各种措施,使西溪湿地的水体、地貌、动植物资源、民俗风物、历史文化等得到了初步的保护和恢复。

在此基础上,如何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形成稳定的生态系统,以及如何更好地利用湿地公园的特有条件,形成有特色的湿地生态景观,是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1 概况西溪国家湿地公园东起紫金港路西侧,西至绕城公路东侧,南起沿山河,北至文二路延伸段,总面积约为10.08平方公里。

现在向游客开放的一期保护工程约3.46平方公里,主要包括生态保护区1.71平方公里,生态恢复区1.54平方公里,历史遗存保护区0.074平方公里,服务设施区0.136平方公里。

“西溪之胜,独在于水”。

湿地内河港、池塘、湖漾、沼泽等水域面积约占70%左右,其中大小滩地20处;河流总长110多公里,其中一期范围内约38公里;大小鱼塘2773多个,其中一期工程内就有383个。

湿地内主要有6条纵横交错的河流围合汇聚,其间水道如巷、河汊如网、鱼塘鳞次、诸岛棋布,形成了“柿林夕阳”、“蒹葭泛月”、“西溪探梅”等一批情趣各异的水乡景观,历史上曾与西湖、西冷并称杭州“三西”的名胜之地。

2 生物资源现状2.1 植物资源西溪湿地位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北缘,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植物资源丰富。

有诗赞曰:“千顷蒹葭十里洲,溪居宜月更宜秋……黄橙红柿紫菱角,不羡人间万户侯”,便是描绘了西溪湿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奇妙美景。

据了解,湿地内分布有维管束植物85科182属221种、浮游植物7门,6个植被型组。

其中蕨类植物8科9属9种;裸子植物4科5属5 种;被子植物73科168属207种。

水生植物有芦、菱、萍、莲等,两岸栽植的植物有柿、柳、樟、竹、桑、李、桃、榆、鹅掌楸、莲香树、枫杨、木槿等。

其中桑、竹、柳、樟、莲等乡土树种在湿地区域内的种植历史较长,尤以芦苇、荻、柿、梅最具种植规模和景观特色。

现保存下来的老柿树在一期工程范围内就有2802株。

2.2 动物资源湿地内动物资源也极其丰富,其中有白鹭、灰鹭、白额雁、绿头鸭、翠鸟等湿地鸟类、平原鸟类、山地鸟类、农田鸟类和城郊鸟类共12目26科89种,占杭州鸟类总数的近50%;发现兽类有食虫目、翼手目、啮齿目等3目6科;爬行类有龟鳖目、蜥蝎目和蛇目3目6科;而鲤、鲫、鳊、鳙、青鱼、草鱼、鳜鱼、黄翅鱼等各种鱼类更是具西溪地方特色的水乡物产。

3 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景观形成1800多年来,西溪湿地在高强度人类活动和湿地生态过程的长期交互作用下,由生态自然湿地逐渐演化为次生湿地。

而民国以后的近百年里,由于战争、动乱和过度的人为干预和缺乏严格保护,西溪湿地逐步走向衰落。

有专家指出,如果再不实施保护,西溪湿地将遭受更多不可逆转、难以恢复的破坏和影响。

基于西溪湿地的现状和建设国家湿地公园的要求,保护西溪湿地特有的生物多样性,并在此基础上修复清雅秀美的自然生态景观,恢复和增强湿地的生态功能,进一步改善湿地的生态环境,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始终遵循这些原则,并在建设湿地公园的过程中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

3.1.1 加强原生态保护周复多教授认为,外来物种就不应进入西溪湿地。

西溪的原有植物柿树已经遭到破坏,一些原有的鱼塘被填掉,做人工景观时植入了大量园林植物。

鱼塘改成了河道,有的驳岸、码头改成条石,不适合水生植物生长。

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划定了生态保护、生态恢复、历史遗存三个保护区,设立湿地科普展示馆和3个生物修复池,将西溪湿地中生态环境较好、最精华、最具特色的区块实行相对封闭保护,不采取人为的干预措施。

目前湿地公园的三大生态区域和生态恢复面积达3.25平方公里,约占一期保护工程总面积的94%。

3.1.2 加强地形整理在生物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研究基础上,工程进一步保护和修复地貌、水域的原生性,保护好柿基鱼塘、桑基鱼塘这些次生湿地的标志;并采用传统的原生态驳坎方式,进行淤泥护坡、插柳固堤、捻泥清淤等,对塘堤及大树根基进行加固保护。

同时,整理了坍塌塘堤,沟通水系,对383个鱼塘实行了保护,尝试营造大水面、浅滩、沼泽和水草地,通过增加水、陆关系的变化形式,使更多的动植物能在西溪找到合适的生存和繁殖地。

3.1.3 优化植物配置工程在充分尊重原有地形、地貌和植被的基础上,采用大量的乡土树种或草本进行植被恢复,体现生物多样性。

而充分发挥湿地生态功能,体现湿地景观的最佳途径之一就是种植水湿生植物。

西溪湿地的水生植物种植采取了大量片植、沿岸列植和点植相结合的方式,以充分体现湿地大范围景观的粗犷,并能透出局部景观的精致;挺水植物主要有芦苇、芦荻、芦竹、黄菖蒲等;浮水植物有菱、莲等;沉水植物则由于清淤、航运频繁之故导致湿地范围内的河道、池塘水体浑浊,水体光照不足,因此在整治与保护期间不宜引进沉水植物,但在中后期,可适当引入金鱼藻、水麦冬等沉水植物,以便维持河道、池塘内的底泥稳定。

位于烟水渔庄和深潭口之间的大片池塘里,水生植物丰富多姿,如菖蒲、水茭白、水葱、浮萍、野芹菜等,通过长长的亲水栈道在塘边环绕,游人可以信步走入水上,触手可得栏边亭亭的碧荷,俯身便可和鱼儿打个招呼,让人乐而忘返。

正是通过挖掘了历史文化内涵,并指导植物配置和植物群落恢复,再现了西溪湿地的景观特色。

目前,西溪梅岸一区已恢复梅树200多亩。

西溪湿地还计划补种约1000亩的芦苇,它不仅是景致的一种恢复,更是为了水体的净化。

因此西溪湿地的植物配置以突出自然和野趣为主,注意防止人工园林化的倾向。

3.1.4 设置水禽栖息地和观鸟台在保护好现有的大块湿地、林地和草地等自然场所的基础上,在农田、养殖场及树林、院落、花园、绿地上设置人工鸟巢等设施,吸引鸟类的栖息,再现群鸟欢飞景观。

同时为了让游客欣赏到群鸟纷飞的情景,在保护区内设置观鸟台,对当地的渔事、养蚕等农事活动也进行合理安排和严格控制。

游人亦可泛舟在河港水汊,可以和鸟儿更加接近,或看鸟儿在草丛啄食,或看水禽在浅滩捕鱼,更可体会诗中的优美意境:“移舟起清响,沙雁一行出”,亦或“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

4 进一步保护措施为了更好地保护和修复西溪国家湿地公园的生物多样性与良好的生态景观,再现“芦白柿红、桑青水碧、竹翠梅香、鹭舞燕翔、蛙鸣鱼跃”的生态西溪,除了在工程的规划和实施过程中始终严格遵循“保护第一、生态优先、最小干预”的基本原则,还应根据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目标,在坚持真实性、完整性、延续性和可识别性的前提下,强化以下几方面的保护措施。

1.严格控制旅游人数。

这不但使湿地水体能自然降解游客在湿地公园活动中所产生的污染,更能较好地防止游客对植被的破坏。

2.严格控制各种污染物直接进入水体。

采取行政干预和技术措施,对珍稀鱼类和其他水生或陆生动物栖息、繁殖场所进行重点管理,确保其生态环境处于正常状况。

3.加强生物安全管理。

未经充分论证,严禁随意引入可能引起西溪湿地植被组成与结构改变的外来物种,严格防止外来生物如凤眼莲等的入侵。

湿地范围内的几十种人工种植的植物需加强管理,因为这些新增加的物种,也可能破坏西溪的原生态环境。

4.加强植被管理。

由于生产力的下降或湖岸植物的枯萎等,有可能造成二次污染,应进行有计划的收割,以复壮湿地及林带的净化能力;收获利用湿地内的水生植物资源,只能在规定的季节进行收割,禁止使用铁耙等损伤植物根系的工具。

5.有序适量地进行渔业生产和养蚕活动,禁止使用任何妨碍湿地恢复与保护的器具。

6.评估西溪湿地生物多样性现状,建立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和图件库。

通过动态监测其时空变化,预测中长期的演化趋势,内容包括:建立卫星遥感信息接受处理系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的生物多样性关键地区遥感中心;设立半定位地面观测研究站,并结合典型区域路线考察进行地面信息监测和空间定位监测等。

7.对以湿地为对象的各类开发活动和开发项目都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并依照有关法律严格管理。

把开发利用的强度限制在湿地生态系统可承受的限度之内,使其得以持续地开发和利用。

8.加强立法工作。

切实贯彻《环境保护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执法,强化对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督管理,使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纳入法制化轨道。

9.充分发挥西溪湿地的文化特色和科普教育功能,向大众宣传西溪湿地和湿地保护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保护西溪湿地的生物多样性,维持良好的生态景观。

通过上述措施,我们能更好地保护和培育西溪特有的由柿树、樟树、柳树、桑树、竹子、芦苇等构成的水生、陆生植被资源和鸟类、鱼类野生动物资源,保护湿地景观的生物多样性和特殊性,坚持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的结合,综合考虑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创造一个令人赏心悦目的环境,形成一个保护与发展相统一的良性循环体系,使湿地环境生物多样性得以保护。

参考文献:[1]王国平.保护西溪湿地,造福人民群众关于实施西溪湿地综合保护工程的思考.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坛交流文集,2005:22-28[2]高乙梁.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的和谐统一打造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模式的实践与探索.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坛交流文集,2005:29-34[3]崔丽娟,李小文,王蓉等.中国的湿地保护和湿地公园建设探索.湿地公园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论坛交流文集,2005:38-42[4]卢剑波.西溪湿地保护工程中的几个重要生态问题和建议.蓝天园林,2005(2):26-27[5]詹威,童伟哉,俞宸亭.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植物配置之我见.蓝天园林,2005(2):32-35[6]2005年5月至今杭州市各大主要新闻媒体有关西溪国家湿地公园建设的新闻报道和相关新闻链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