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巴纳德的16个观点
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2页]
![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_管理学——新结构、新观点、新实践_[共2页]](https://img.taocdn.com/s3/m/a1812939aeaad1f347933f2c.png)
第二章 管理思想发展史第五节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巴纳德是对中期管理思想有卓越贡献的学者之一。
他出生于1886年,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学习,3年内他以优异的成绩学完全部课程,但因缺少实验科学学分而未能获得学士学位。
他1909年离开哈佛大学后,进入了美国电报电话公司统计部。
从1927年起他担任美国新泽西贝尔公司的总经理直到退休。
他还在其他许多组织中兼职,例如,在洛克菲勒基金会任董事长4年,在联合服务组织任主席3年等。
巴纳德虽然未获得学士学位,但是由于他将社会学的概念用于管理上,在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获得了7个荣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的代表作为《经理的职能》,他在该书中详细地论述了自己的组织理论。
一、巴纳德组织理论的主要内容(一)组织是一个合作系统在巴纳德之前,人们总认为组织是一种僵硬的结构,只注意到组织中的职责、分工和权力结构。
这种组织观点是比较机械的、孤立的。
而巴纳德认为“组织是2人或2人以上,用人类意识加以协调而成的活动或力量系统”,他所强调的是人的行为,是活动和相互作用的系统。
他认为在组织内主管人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只有依靠主管人的协调,才能维持一个“努力合作”的系统。
他认为主管人有3个主要职能。
(1)制定并维持一套信息传递系统。
这是主管人员的基本工作。
通过组织系统图(以图表形式表现出组织在某一既定时期的主要职能和权力关系),加上合适的人选,以及可以共存的非正式组织来完成这项工作。
非正式组织在沟通中十分重要,管理人员要给予足够的注意。
(2)促使组织中每个人都能做出重要的贡献,这里包括职工的选聘和合理的激励方式等。
(3)阐明并确定本组织的目标。
这里包括要有适当的权力分散,组织中的每个人都要接受总体计划的一部分,主管人员要促使他们完成计划,然后经由信息反馈系统来发现计划实施中的阻碍和困难,据此来适当地修改计划。
(二)组织存在要有3个基本条件巴纳德认为,组织不论大小,其存在和发展都必须具备3个条件,即明确的目标、协作的意愿和良好的沟通。
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管理丛林:现代管理理论——巴纳德的一般组织管理理论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I. Barnard,1886年11月7日—1961年6月7日),系统组织理论创始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现代管理理论的奠基人。
后来的许多学者如德鲁克、孔茨、明茨伯格、西蒙、利克特等人都极大地受益于巴纳德,并在不同方向上有所发展。
对于经理人员,尤其是将一个传统的组织改造为现代组织的经理人员来说,巴纳德的价值尤其突出。
因为传统的组织偏重于非正式组织和非结构化的决策与沟通机制,目标也是隐含的,要将其改造为现代组织,就必须明确组织的目标、权力结构和决策机制,明确组织的动力结构即激励机制,明确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机制。
这三个方面是现代组织的柱石;同时在转变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利用非正式组织的力量。
这一点对我国当前的企业改革非常具有现实意义。
巴纳德是个罕见的天才——他是一个管理理论家,同时又是一个成功的商业人士,美国的高级管理人员,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和社会活动家。
美国《财富》杂志盛赞他为“可能是美国适合任何企业管理者职位的具有最大智慧的人”。
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的贡献和影响,可能比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更为重要。
切斯特·Z·巴纳德(Chester Z·Barnard)1886年出生于美国,1906年进入哈佛大学经济系学习,三年内他以优异的成绩学完全部课程,但因缺少实验科学学分未获学士学位。
1909年进入美国电报公司统计服务部。
1927年担任美国新泽西贝尔公司的总经理直到退休。
他一生中还在许多组织中兼职,如:在洛克非勒基金会任董事长四年,再联合服务组织任主席三年等。
巴纳德将社会学概念用于管理上,在组织的性质和理论方面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一生中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他从自身的实践经验出发,通过大量的例证研究,最后总结出一套“自觉协作活动系统”理论。
巴纳德非正式组织理论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时代的到来,城市居民社会流动的频繁,城市社区人口构成的高 异质性,导致难以达成社区认同。无论是社会关系空间还是地理空间的流动都会引起 居所的搬迁:职业更换、单位变动、身份地位改变、经济条件改善、家庭分化、重组、 旧城改造等等,都会使社区人口不断流动。当居所成为人们“暂住的客舍”、社区成 为“过往的通道”时,要想他们产生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是非常困难的。当代城 市已经是高度异质化(异质化的人口和异质的文化)的社会,在社区这个松散的生活 空间里,聚居着来自五湖四海没有血缘、业缘关系的个体,不同的文化背景、不同的 价值取向、不同的经济状况、不同的生活方式,使人与人变得陌生,会产生一种不安 全感,从而使社区的人际维系力越来越衰弱,人性感受、人性色彩更趋淡薄。人们个 性日益突出,自由却不自在,独立却又孤独,失去了归属感。因此,也就失去了参与 意识,没有了社区精神。
在我们分析的案例中,三元的时装是没有经费来源的,全靠 会员自己出资购置演出服装维持基本运作,发展是很难谈得上 的。三元时装队的经费限制了专业设计师的引进,而影响了组 织的进一步发展,而同时,若反过来,如果组织有能力劝募到 款项甚至能游说到专业人士志愿加盟,可能问题就可以换一种 解决思路了。
四、当前社区建设的创新思路——中庸之道
总之,在大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 观,发展文化软实力的今天,重塑社区精神,实现社区的回归,是 实现非正式控制的重要途径。
五、结语
社区治理的过度行政化倾向会造成正式控制的过多过滥,从而 压抑了居民参与的积极性,因而不利于社区治理、建设。所以,在 社区建设中,应在法理之外也重视起伦理道德、社会习俗的力量, 充分发挥非正式控制的积极作用,实现以舆论引导人,辅之以制度、 法律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达到社区治理中正是控制与非正式控制互 补的最优化。
2021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Word最新版)

2021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通过整理的2021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相关文档,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观看!2021年6月国开(中央电大)行管本科《西方行政学说》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说明:试卷号:1259;课程代码:01588;适用专业及层次:行政管理、本科;考试手段及成绩:形考手段为纸质(比例30%),终考手段纸质(比例70%)。
一、单项选择题1.行政管理真正形成相对完整的理论体系,成为一门独立学科,是在(C)。
A.17世纪末18世纪初B.18世纪末19世纪初C.19世纪末20世纪初D.20世纪末21世纪初2.从思想渊源来看,威尔逊的行政学说受到了来自欧洲大陆行政研究思想的影响,尤其是(D)的影响。
A.法国B.英国C.意大利D.德国 3.古德诺对西方行政学的理论贡献主要体现在(D)一书中。
A.《政治学》B.《共和六论》C.《社会契约论》D.《政治与行政》4.在官僚制组织中,人员任用的根据不应是(D)。
A.学历B.专业C.能力D.性别5.泰勒认为,健全的人事管理的基本原则是(C)。
A.使工人的学历同工作相配合B.使工人的专业同工作相配合C.使工人的能力同工作相配合D.使工人的性别同工作相配合6.法约尔的主要功绩在于(B)。
A.给管理规定了特有概念B.开创了组织研究领域C.提出了14条管理原则D.将管理定义为5要素7.怀特指出,在行政协调过程中,(A)的裁定就是最后的决定。
A.行政首长B.顶头上司C.最高长官D.直接领导8.既是古利克许多思想信条的来源,又是实践其思想信条的工具的部门是(B)。
A.美国政府研究协会B.美国国家公共行政研究所C.美国内部事务协调人办公室D.美国政治学会9.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并成为西方管理思想史上社会系统学派创始人的是(C)。
A.古德诺B.韦伯C.巴纳德D.怀特10.诺贝尔奖历史上唯一的一位以非经济学家的身份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学者是(D)。
巴纳德管理理论赏析

巴纳德管理理论赏析在现代管理学领域,切斯特·巴纳德可以说是首屈一指的大师级人物。
他对现代管理学的贡献,犹如法约尔和泰罗对古典管理学的贡献。
其影响广泛而深远,为今天的经营管理理论打下了根基。
关于巴纳德的“现代管理理论之父”称谓,巴纳德属于行为科学时期的代表,而从学理上看,巴纳德的贡献,主要是理论上的贡献,尤其是组织理论上的创新。
巴纳德是“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一、矜持的大师巴纳德天生就有一些遗传性身体缺陷,而且高度近视,他5岁丧母,养成了他独立、矜持、与集体活动保持距离的行为习惯。
巴纳德最初的工作,主要是利用自己的外语优势,翻译和研究不同国家的电话收费制度。
一战结束后,巴纳德得到重用。
他在总裁这个职位上的积累和思考,使他完成了管理学历史上的经典之作——《经理人员的职能》,正是这本书,奠定了巴纳德的大师地位。
严格来说,巴纳德一生的专著,只有《经理人员的职能》这么一本。
这本书,就足以开创一个管理学的新时代了,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最终获得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二、协作系统论研究管理必须从研究组织开始,巴纳德以前的组织理论,受古典经济学的影响,偏重于专业分工和结构效率,对组织中的人员没有足够的重视。
巴纳德认为,协作是整个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基本而又重要的前提条件。
社会的各种组织,不管它是政治的、军事的、宗教的,还是企业的、学术的,都是一个协作系统。
而且协作系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它的运营环境以及组成要素都在不断地变化,因此协作系统也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巴纳德的管理思想建立在他的人性理论基础上,他从社会心理学出发对人性进行了全新的探究。
巴纳德认为,人是活生生的存在,人具有一种调节并维持内部平衡的能力,不管在人体的内外发生多么巨大的变化,它都能够继续生存。
而且,人还有一种总结经验的能力,可以依据他的经验而适时地调节自己,以适应各种环境的变化。
人都有自己的自由意志,都具有一定的选择力,进而又都要根据个人的理想去选择和确定一定的目标,并按照个人的目标去行动。
切斯特_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

切斯特•巴纳德:现代管理理论之父作者:昀熙来源:《现代企业文化·综合版》2013年第06期切斯特·巴纳德是西方现代管理理论中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他在人群组织这一复杂问题上的贡献和影响,可能比管理思想发展过程中的任何人都更为重要。
组织的概念切斯特·巴纳德出生于美国一个贫穷的家庭。
1906—1909年期间在哈佛大学攻读经济学。
由于拿不到一项实验学科的学分,1909年年未拿到学位的巴纳德离开哈佛大学,进入美国电话电报公司开始了他的职业生涯。
巴纳德不仅是一位优秀的企业管理者,他还是一位出色的钢琴演奏家和社会活动家。
他曾经担任过巴赫音乐学会的主席;帮助美国原子能委员会制定政策;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担任新泽西州减灾委员会总监;1942年巴纳德创立了联合服务组织公司并出任总裁;1948—1952年担任美国洛克菲勒基金会董事长。
巴纳德在漫长的工作实践中,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营管理经验,而且还广泛地学习了社会科学的各个分支。
1938年,巴纳德出版了著名的《经理人员的职能》一书,此书被誉为美国现代管理科学的经典之作。
1948年,巴纳德又出版了另一重要的管理学著作《组织与管理》。
巴纳德的这些著作为建立和发展现代管理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也使巴纳德成为社会系统学派的创始人。
除了以上两本经典著作外,巴纳德还写过许多论文和报告,如《经理人员能力的培养》《人事关系中的某些原则和基本考察》《工业关系中高层经理人员的责任》《集体协作》《领导和法律》等等。
由于巴纳德在组织理论方面的杰出贡献,他被授予了七个荣誉博士学位。
巴纳德独创性地提出了组织的概念,认为组织是一个有意识地对人的活动或力量进行协调的体系,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经理人员。
在此基础上,巴纳德又阐述了正式组织的定义、正式组织的基本要素以及正式组织与非正式组织的关系。
巴纳德认为正式组织是有意识地协调两个以上的人的活动体系。
他认为这个定义适用于各种形式的组织,从公司的各个部门或子系统直到由许多系统组成的整个社会。
现代管理理论流派及观点

组织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应使用社会学的观点来分析和研究管理的问 题。
个人是否参加组织的活动是以个人的目标愿望等为依据的,组织中的管理 人员就是通过改变个人达到动机来影响他们的行为,从而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的。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社会系统学派
2.巴纳德认为,作为正式组织的协作系统,都包含了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 信息的沟通3个基本要素。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决策理论学派
❖ 詹姆斯•马奇 (1916- )
❖ 主要成就: 关于组织理论的研究。
❖ 著作: 西蒙和马奇:《组织》,1958年; 马奇和赛尔特合写:《公司行为的一种理论》,1963年。
(James G. March ,1916~)
主要学派 主要观点
创新点 代表人物 适用范围 缺陷
现代管理理论主要流派
社会系统学派
(2)共同的目标。 ▪ 没有共同的目标,组织成员就不知道要求他们提供何种努力,同时也不知 道自己能从协作劳动的结果中得到何种满足,从而不会进行协作活动。
▪ 管理人员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职责,就是帮助组织成员加深这种认识,并努 力避免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不一致或理解上的背离。
▪ 努力建立和维持一个信息沟通系统。
▪ 从不同的组织成员那里获得必要的服务。
▪ 规定并解释组织的共同目标,并努力协调组织成员个人目标与组织共同目 标之间的矛盾。
主要学派 主要观点 创新点 代表人物 适用范围 缺陷
决策理论学派 1.决策理论 从社会系统学 是以社会系 派发展而来 统理论为基 (将行为科学 础的。 理论、系统理 2.决策分为 论、运筹学、 四个阶段: 计算机科学等 收集情报, 综合运用于管 拟定计划, 理决策问题, 选定计划, 形成了关于决 评价计划 策和决策方法 的完整理论体 系)
管理理论丛林各学派主要观点及代表人物

管理理论丛林主要的管理学派如下:1。
管理过程学派。
管理过程学派是在法约尔一般管理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代表人有美国的哈罗德·孔茨.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管理是一个过程,即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实现既定目标的过程.管理是由一些基本步骤(如:计划、组织、控制等职能)所组成的独特过程。
该学派注重把管理理论和管理者的职能和工作过程联系起来,目的在于分析过程,从理论上加以概括,确定出一些管理的基本原理、原则和职能。
由于过程是相同的,从而使实现这一过程的原理与原则,具有普遍适用性。
2。
人类行为学派。
代表人物是劳伦斯·阿普莱。
主要观点是:既然管理是让别人或同别人一起去把事情办好,因此就必须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为中心来研究管理问题。
该学派注重心理学,注重个人和人的动因,把人的动因视作一种社会心理现象。
这一学派把管理看作是对组织行为的领导和协调,坚持认为抓好对人的管理是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3。
经验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彼得·德鲁克,代表作《有效的管理者》。
该学派主张通过分析管理者的实际管理经验或案例来研究管理学问题。
他们认为,成功的组织管理者的经验和一些成功的大企业的做法是最值得借鉴的。
因此,他们重点分析许多组织管理人员的经验,然后加以概括和总结,找出他们成功经验中具有共性的东西,然后使其系统化、理论化,并据此为管理人员提供在类似情况下采取有效的管理策略和技能,以达到组织的目标。
4.社会系统学派。
代表人物是美国的切斯特·巴纳德,代表作《经理的职能》。
他被誉为“现代管理理论之父”.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1。
组织的实质──组织是一个系统,是由人的行为构成的、整体的协作系统的一部分和核心.这一协作系统由人的系统、物的系统和社会系统所组成。
2。
组织要素:作为一个组织,必须具备三个要素:协作的意愿;共同的目标;成员间的信息沟通。
经理人员是组织成员协作活动相互联系的中心。
他的基本任务是:建立整个组织的信息系统并保持其畅通;保证其成员进行充分协作;确定组织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想先列出所得出的一些较为重要的一般结论,然后再提出一些从整体看来比较重要的个人看法。
我认为,特别应该注意的结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物质因素和生物因素是合作的基本因素。
如果在这两个方面达成了合作的条件,那么还需要考虑社会因素,它也是合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因此可以说,合作是把三种极不相同的因素综合起来的行为过程。
(2)从组织的观点来看,组织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工具。
所有资本(不论是物质设备的改良、机器、工具还是大型建筑物)都是物质环境的一部分。
资本的直接意义在于,它减少了自然环境对合作的制约,其间接结果是扩大了合作的诱因。
(3)所有的复合组织都是由单位组织成长而来的,并且是由单位组织构成的。
单位组织的固有特性是复合组织特性的决定因素。
(4)单位正式组织的特性是由物质因素、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共同决定的。
对这些因素的理解以及对适应这些因素的必要过程的理解,是研究正式组织的核心方法。
(5)任何具有相当规模的社会的主要结构,都是正式组织的复合体,而不是它的制度和习惯等。
制度和习惯主要是从这些组织和个人的具体行为(包括语言表达)的统一观察中抽象出来的。
(6)在所有正式组织中都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正式组织是保持秩序和一贯性不可缺少的,而非正式组织则是提供活力所必需的。
两者是合作中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两个方面。
(7)在合作系统中,均衡的破坏主要是由于错误的思想方式,特别是正式组织中的领导者或经理人员的错误思想方式。
由于这种错误的思想方式,在有意识地处理组织理论问题时,经验上的感觉往往会受到损害。
在指导组织实践时,个人的偏爱、成见和私利这些破坏因素则会得到强化。
(8)这就产生了四种主要错误:组织生活经济性的过度简化,忽视非正式组织的事实和必要性,在权力的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本末倒置以及混淆了道德观和责任感。
(9)组织中的主要适应过程就是决策。
通过决策,可以采取有意识的行动对环境中的物质因素、生物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加以选择并构成特定的组合。
(10)对物质环境、生物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感知精度上的差异会引起不平衡,这种不平衡造成的决策错误必然是很大的,这是限制合作成功的一个普遍因素。
(11)由于任何一种合作系统都包含着物质因素、个人因素和社会因素,因而至少包含着三个分别同上述因素有关的、次级的抽象效用体系。
此外,还存在着一个同整个组织有关的初级效用体系。
在每一个次级体系中都包含各自种类的现象和因素,还有组织所赋予的效用。
在每个体系中,这些效用的集合会随着现象或因素以及归
属于每一因素的效用而存在差异。
初级体系则包含着这些效用的集合以及上述所有现象和因素。
我把这些体系叫做经济。
各种经济之间是各不相同的,而不同合作系统的相应经济之间也存在着很大差异,无法对它们进行数量上的比较。
整体来说,这些概念都是新的,目前还无法理解或应用,它们都是理论概念,目前只是用于分析和描述合作系统,但是那些精于管理艺术的人和其他人在特殊领域中却可以直观地对它们进行思考。
(12)所有科学知识都是以语言和符号体系来表示的,其中,语言和符号体系是在社会中发展起来的,其意义是由社会决定的。
所有“最终”为人们所接受的观察数据,都是通过合作获得的。
因此,所有最广义上的科学都包含着社会因素和具有不同顺序的其他因素(取决于各自的主题)。
除了上面所讲的科学社会因素之外,还存在着两种不同于本节(11)中所描述的抽象知识体系,即①完全或者主要同物质因素、生物因素或社会因素有关的体系;②横跨或包含两类以上因素的体系。
其中,第1种体系的例子是物质科学体系,包括对物质的日常分类和商业分类中的许多子体系、生物学体系以及纯理论的社会学体系;第2种体系的例子是:生物化学、建筑学、工程学和其他技术体系以及心理学体系、经济学体系、社会学、政治学和伦理学体系。
一般而言,第1种抽象体系基本上既是科学体系,同时又是实践体系,它们并不试图说明合作的现象,除了“错置的具体性”和对合作问题处理方式的不平衡以外,几乎没有什么缺陷;第2种抽象体系主要是实践体系,同时也是科学研究的对象。
其中,在某些体系,特别是社会体系中,由于对合作现象有错误的表述和解释,往
往包含一些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后果。
这些体系一般都是在没有理解合作系统的本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其本质和效用限制也常常为人所误解。
(13)合作程度的提高意味着道德复杂性的增加。
如果没有相应的技术熟练度,往往难于适应高度的道德复杂性的。
(14)合作中的战略因素一般是领导力。
领导力就是在技术成就和道德复杂性方面具有较高的个人能力,并同一贯符合个人道德因素的习性组合在一起。
(15)在领导的动态表现中,战略因素是道德的创造性。
道德的创造性先于技术的熟练度和与之有关的技术发展,但同时又依存于这两项因素。
(16)社会整合的战略因素是培养和选择领导者。
通常,这一过程都是不平衡的,或者过于强调技术熟练度,或者过于强调道德水准。
在有些时代,可能过于强调培养道德,以至于超过了支持它们的技术能力。
在现代,重点是强调技术熟练度,以至于缺乏整个合作系统的必要性所提供的恰当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