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

合集下载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

2020届古代诗歌鉴赏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

(1)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上片的前两句写诗人日暮登楼所见,寥寥几笔,由下及 上地勾勒出一幅苍茫的画卷。 B.本词用字精妙,“芙蓉落尽天涵水”中“涵”字写出了 天空苍茫、水天一色的特点。 C.“贴云寒”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双燕背飞的心理感受, 更寄寓了诗人内心的凄凉。 D.此词上片主写景,下片主言情,用语清婉雅丽,情真意切, 不失为赠答词中的佳作。
现出了边关的孤寂; “寒”字展现了入秋以后的边塞天气的寒冷,展现 了边关的肃杀、荒凉。二字的运用表现了边塞将
士战斗生活的艰辛。
塞下曲 王昌龄
蝉鸣空桑林,八月萧关①道。 出塞入塞寒,处处黄芦草。 从来幽并②客,皆共尘沙老。 莫学游侠儿,矜夸紫骝好。
★(2)这首诗中作者写了两种人,试简析作者对这
两种人的态度。
虞美人(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
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
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注】①舒亶(dǎn):宋神宗时任御史中丞,获罪罢官,写 此词寄赠江南友人公度。②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南朝宋陆凯 与范晔是好友,陆凯自江南寄梅花一枝到长安给范晔,并赠诗 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解析:C “贴云寒”不是拟人手法,状飞行之高,高处生寒,由 联想而得。着一“寒”字,又从视感而转化为一种心理感受,暗 示着离别的悲凉况味。“寒”表面写天气,实指诗人心境。
虞美人(舒 亶①)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2)本词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又是如何表现的?请结合全词简要 分析。 答案(1)表达了词人罢官之后的孤寂和落寞, 对他乡友人的思念之情, 想 得到友人慰藉的渴望之情。 (2)①直抒胸臆,“浮生”一句写光阴荏苒,自己寂寥寡欢,只能借酒浇愁,孤 独一生; ②借景抒情,借日暮时分登楼所见的花残香消、烟波荡漾与双燕分飞来寄 托内心的孤寂; ③用典,化用陆凯折梅相赠的典故, 表达渴望得到友人慰问的心情; ④虚写,下片后两句设想友人想念自己, 更能显出念友情深。

诗歌鉴赏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课PPT文档资料

诗歌鉴赏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上课PPT文档资料
• 问题: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尾联表达了怎 样的思想感情?
•.
•17
•.
•18
•.
•19
•.
•20
•.
•21
答题步骤:
• 第一步 根据诗句描述的内容,分析所涉及 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 第二步 揭示情感 即诗歌某句分别写了什么+抒发什么情感
另外诗歌感情的回答不能太笼统,应该具体回 答出产生这种感情的情境和原因。
家乡的思恋之情作者借景抒情,春景引起了乡思,乡
思凝聚为乡梦,乡梦中看到了故乡洛城,表达了诗人
对家乡的思恋之情。
•.
•38
题春晚 (宋)周敦颐 花落柴门掩夕晖,昏鸦数点傍林飞。 吟余小立阑干外,遥见樵渔一路归。
【注释】: (1)春晚:暮春傍晚。(2)夕晖:夕阳的余晖。 (3)昏鸦:黄昏时的乌鸦。傍:围绕。 (4)吟:诵读诗文。(5)樵渔:樵夫、渔夫。 (6)阑干:栏杆。
•.
•47
这种题型回答时要注意: 首先要通读这几首诗词,把握其思想内容和主要 的写法,包括作家作品的背景知识。 其次要结合题干中的比较角度(思想内容、感情、 艺术手法、写法、修辞方法等)来寻求诗词的差异性。 最后要注意点面结合,既有总体分析,又有具体 分析。表述时要注意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另外,有时还要结合读者的生活体验和爱好来评价。
•.
•33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 简要说明。
•.
•34
•.
•35
附: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古代诗歌鉴赏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课件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注释:杜甫卜居成都西郊草堂,历经离乱之后,开始 有了安身之处,诗人为此感到欣慰。春暖花开的时节, 独自散步在江边,情随景生,一口气写下了七首诗, 此为其一。
问: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宁静生活的热爱, 以及抒发了久经离乱后得以安居的喜悦心情。
方法指导
方法三:查序注
序注——鉴赏的灯塔,主题的指引
A.看诗前小序
一般交代创作的年代、缘由、背景,多为整个作品 奠定情感基调,有助于把握诗歌思想情感。如:
淳熙丙申正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荠麦弥望。入其城则四壁萧条, 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此 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
九宿月建九渔德日闺王家范江忆怨维傲仲·山·孟王秋淹东浩昌思兄然龄弟
塞移下独舟秋在泊来风异烟景乡渚异为,,异日衡客暮阳,客雁愁去新无留。意。四面 边闺声中连少角每起妇逢,不佳千知节嶂愁倍里,,思春长亲日烟。凝落日妆孤上城翠闭楼。。
浊野酒遥旷一杯知天家兄低万弟树里登,,高江燕处清然,月未近勒归人无。计。羌管 悠忽悠见霜陌满遍地头插,杨茱人柳萸不色少寐,,一悔将人教军。夫白发婿征觅夫封泪侯。。
考点剖析
“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古 诗考查的又一重要内容。包括概括主旨,简析作品 的思想意义,赏析作者的生活情趣、审美情趣和艺 术风格,指出局限性。
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内容、主题的评价; 二是思想感情的评价; 三是作者观点态度的评价。
这个考点,在古诗鉴赏题中,出现的频率也很高。
方法一 :审标题
标题——鉴赏的向导,主题的参考
一、看标题
夜归
周密 qióng

高考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PPT精品课件(共65张)

高考复习古诗文阅读之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PPT精品课件(共65张)
第二部分
古代诗文阅读
考点四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是诗歌鉴赏中最重要
的环节之一。此考点要求从内容、主题、思想、感情四个方 面对古代诗歌进行评价,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 意义和历史局限。“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侧重概括诗歌 的主旨和简析形象的含义 (包括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评
① ② ③
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 问题分析:要求点明表现手法,并分析。诗歌紧紧围绕孤桐 这一物象来写,写其虚心、老根弥壮,其实也是写诗人自 己。
参考答案:托物言志。梧桐天生枝叶繁茂,虽孤独却树干笔
直高耸入云,深深扎根于天地;越老越强,越是暴晒越是茁 壮。表达了诗人正直向上、虚心扎实、坚强不屈的人生态度 及关心百姓疾苦、甘愿为解救百姓而献身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的题目。 孤 桐 王安石 天质自森森,孤高几百寻。 凌霄不屈己,得地本虚心。 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 明时 思解愠 ,愿斫五弦琴 【注】 ①明时:政治清明的时代。②愠:疾苦、怨愤。③
五弦琴:桐木是造琴的上好材料。据《孔子家语》记载,帝 舜曾一面弹着五弦琴,一面唱“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 愠兮”。
标志
内容情感 内容
常用技法 ①从具体描写的方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
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 法看,主要是正面 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描写(绘形绘色)与侧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 面烘托。②从修辞 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手法看,主要是比
情感 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 喻(比况)、象征、拟 的哀愁。③托物讽世,或忧 人和对比。③从抒 国忧民,或感时伤世,或愤 情方法看,主要是 世嫉俗,或针砭时弊,或冷 托物言志 嘲热讽

诗歌鉴赏——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课件

诗歌鉴赏——概括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ppt课件

背景介绍: 《被酒独行遍至子云威徽先觉四黎之舍三首》是
由宋代著名诗人苏轼创作的三首诗词。这三首诗作于公元1099 年(元符二年)。时苏轼六十四岁,已贬谪儋州(州治在今海南岛 儋县)两年。他身为“罪人” ,初期僦居官舍,后被逐出。幸 得王介石等人的帮助,在城南“污池之侧桄榔树下”,筑了五
间泥房以居。他和当地人民有很深的感情。诗中的子云、威、 徽、先觉四个姓黎的,就是他在当地的好友。
练习: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问题。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 简要说明。
赤壁 杜牧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问:有人曾引“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人情” 来概括这首诗的艺术特色。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请作 简要说明。
• 小结: 评价题型( 观点品评 )
• 设问方式: • 你是否同意某人对这首诗的评价?为什么?请结合
诗句说说你的理由。 • 解题思路: • ①弄清品评的角度(内容形式?整体局部?表现手
法?); • ②读诗和某人的评价; • ③研读诗作,形成自己的看法; • ④结合原诗句具体分析你观点的依据。 • 答题范式: • (1)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 (2)不同意。理由是:…(结合诗句具体分析)
附:评价主旨类常用术语 ①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 远。 ②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③意在言外,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 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 ④含蓄蕴藉、委婉,不著一字,尽得 风流;语意含而不露,或表达得不明显, 耐人寻味。 ⑤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 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专题5.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新)高考语文总复习名师A计划-优秀课件

专题5.5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件)-(新)高考语文总复习名师A计划-优秀课件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点二
-5-
★2.本诗写出了作者怎样的心情?试作简析。 写出了作者轻松自在、悠然自得、心无挂碍的心情。沿途不急不 忙徘徊赏玩的行为,对沿途所见景物的观赏之细、欣悦之情,回到 旧宅后对熟悉景物的认同和舒适之感,都表现了轻松自如的心情。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从诗歌内容看,第 一联写作者“玩年华”,可见心无挂碍。中间两联写归途之中,自己闲 看芳草、落花、垂藤、卧柳,可见作者的悠闲自在。最后两联写自 己归山宅所见,前一联通过写景,写山宅之静,云霞之美,凸显作者内 心的闲适,对山宅的喜爱;后一联“依然”“犹是”为作者所感,景物依 旧,让作者顿生熟悉之感,可见作者心情舒畅。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 态度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点二
-2-
【学习目标】 1.熟悉诗歌中常见的思想内容,了解古代诗人常见的立场观点 2.掌握高考对该考点考查的常见方式及答题要领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点二
-3-
考点一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典例1 ( 2018·广东惠州高三调研考试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 面的题目。
第五节
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一
考点二
-6-
从近几年的高考试题看,高考对“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考 查越来越趋向综合。从题材选择上看,高考诗词鉴赏题以写景抒怀 诗为最多,或写景以寓情,或即事以抒怀。从情感上看,由于当前中 国正逢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政通人和,综合国力蒸蒸日上,因此,对 那些抒发时空意识、心存天下、忧念黎民等积极上进的情感的诗 歌,考查比例应该会有所增加。因为这些诗歌的情感、价值观与当 今时代精神较为合拍,如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礼部贡院阅进士 就试》、新课标全国卷Ⅱ《送子由使契丹》等。当然,也不能排除 归隐情趣、山水闲情、借物寄兴等诗篇情感的考查。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古代诗歌阅读复习五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ppt
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者只是 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兵家的眼光论项羽的成败,并设想项 羽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东山再起,这是为项羽 负气自刎而惋惜。 2. 悲吟古人际遇,暗伤己之情怀
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 伤感或哀思。如李商隐的《贾生》,是典型的借古伤己, 作者借贾谊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读懂诗歌] 秋日的一天,我因长久喜爱街西悠闲 的风景,来到窦员外新居之处而喜笑颜开。清光 门外,有一溪渠水环绕着院子,从墙头望出去,可以 看到远山的点点秋色。院子里种植着几棵碧绿 的松树,晚上可以欣赏明月松间照的美景;院子里 还栽种了很多芍药,等到春天就可以欣赏芍药花 开满园的美丽景色。不要说室内文书堆积案头, 我在此和你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朋友。
分为四类: 1. 相濡以沫的深厚之情
要么表现夫妻相濡以沫的生活,要么表现夫妻别离后的真挚思 念,要么表现对戍边丈夫的怀念与忧虑,要么表现夫妻间至死不渝 的爱情。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 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人滞留在有着崇山 峻岭的巴蜀地区,在秋雨淅沥的夜里,作客异乡的诗人读着妻子询 问归期的书信,陷入了沉思。他憧憬着夫妻秉烛对坐,互诉别后相 思的温馨时刻,表现出二人的伉俪情深。
(三)羁旅诗 诗人长期客居在外,滞留他乡;或漂泊异地,或谋求仕
途,或被贬赴任途中,或游历名山大川,或探亲访友。他们 眼中有所见,耳中有所闻,心中有所感,由此触发灵感,写 下的诗篇就叫作羁旅诗。
其思想感情大致有三类: 1. 天涯漂泊的思乡之情
叙写客居他乡的艰难,书写漂泊无定的孤苦。借旅 途所观、所闻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及思乡之情。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 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全诗抒写羁旅途中淡淡的愁 思。客愁本来存在于诗人心中,当日落黄昏、江岸烟霭 迷离时,思乡的感情更切。后两句写景绝妙,平野空旷,远 树好像反比天高;江水澄清,水中月影更加分明,与旅人也 更加亲近。写出了自己的孤独,同时又有了些许的慰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跟踪训练
1.[2018·江苏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题目。 寄和州刘使君[注]
张籍
别离已久犹为郡,闲向春风倒酒瓶。 送客特过沙口堰,看花多上水心亭。 晓来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 到此诗情应更远,醉中高咏有谁听? [注] 刘使君,指唐代诗人刘禹锡,时任和州刺史。 诗中沙口堰、水心亭,均在和州。
专题
概括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 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点备考指津
【考点透析】固根基 [图解考点]
类型一 概括思想内容
知识储备
一、思想感情分类
古代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无外乎“喜
怒哀思愁”等方面,具体如下:
类型
解释
喜系 列
对壮美山川的赞美与热爱,对历史人物的歌颂,对 建功立业的渴望,对征战沙场的无畏,对隐居生活的 向往等等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赞美恭维之意,羡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 之感。 [解析] 作答此题首先要读懂诗歌内容。整首诗 语言清新隽秀,景色秀丽幽静,表现出诗人积极乐 观的心态。尾联承前而出,写与窦员外“在此间” 相识,成为志趣相投的好友,除了应酬上的赞美恭 维、油然而生的羡慕向往外,更表达了对彼此志 趣相投的感慨。
二、古诗题材分类 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就不同,而且在表
现手法、抒情方式上,也会有所不同。因此,要很 好地鉴赏古诗,就必须对题材分类有清楚的了解, 常见的题材如下: (一)咏史诗
咏史诗是指以历史题材为咏写对象的诗歌 创作。咏史诗的思想感情大体分为三类:
1. 历览历史点滴,发表自己观点 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
尾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答案] 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对刘禹锡目前 境况的同情之感;对自己能感知对方心意的知音之许 。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把握。“到此诗情应 更远”意思是刘禹锡到这里应当更有诗情,从中可以 看出作者对刘禹锡诗歌艺术的钦佩之情;“有谁听” 是说无人理解,表现了诗人对刘禹锡目前境况的同情 之感;别人不理解,但作者能懂,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能 感知到刘禹锡的心意的知音之许。
的咏叹体现人文思想。咏物诗中所咏之“物”往往是作 者的自况,与诗人的自我形象完全融合在一起,作者在描 摹的事物中寄托了一定的感情。诗歌或流露出作者的人 生态度,或寄寓作者的美好愿望,或包含生活的哲理,或表 现作者的生活情趣。
咏物诗的思想感情大体分为四类: 1. 单纯咏物,表达喜爱或赞美之情
如贺知章的《咏柳》。
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作者只是 以旁观者的身份,以兵家的眼光论项羽的成败,并设想项 羽回江东重整旗鼓,说不定就可以东山再起,这是为项羽 负气自刎而惋惜。 2. 悲吟古人际遇,暗伤己之情怀
要么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惋惜;要么类比古人,寄托 伤感或哀思。如李商隐的《贾生》,是典型的借古伤己, 作者借贾谊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过陈琳墓 温庭筠
曾于青史见遗文,今日飘蓬过此坟。 词客有灵应识我,霸才无主始怜君。 石麟埋没藏春草,铜雀荒凉对暮云。 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从军。
这首诗借什么历史,感叹怎样的情怀?
[答案] 这首咏怀古迹诗,表面上是凭吊古人,实际上是作者自 抒身世遭遇之感。全诗贯穿着诗人自己和陈琳之间的不同 时代、不同际遇的对比,表现了诗人因“霸才无主”引起的 生不逢时之感。 [解析] 这是一首咏史诗,借凭吊历史人物抒发个人感怀。要 理解表达作者情感的关键句“莫怪临风倍惆怅,欲将书剑学 从军”。
3. 借论古之得失,讽时劝世忧国 要么托古讽今,以前人的经验教训对统治者进行嘲
讽;要么以古鉴今,劝诫统治者莫走老路;要么忧国忧民,对 黎民疾苦深表同情;要么忧国伤时,对国家命运充满担忧 。
总之,分析咏史怀古诗的主题思想,主要从评判历史 、借古伤己、借古伤(讽)今三个角度来思考。
·跟踪训练 1.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怒系 列
对功名权贵的傲视与不屑,对朝廷昏庸的失望与批 判,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揭露,对官吏贪婪的厌恶,对 战争的厌弃,等等
(续表)
类型
解释
哀系 对历史人物遭遇的哀叹,对自身命运不幸的哀伤,
列 对人民疾苦的同情,对国家离乱的哀叹,等等
思系 对故土、亲人的思念,对远方朋友的关心与劝慰,
列 等等
愁系 列
对自己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伤感,对别离的忧 伤,对时光易逝、容颜易老的伤感,对羁旅漂泊的忧 愁,仕途失意的苦闷,等等
பைடு நூலகம்
[读懂诗歌] 我曾在史书上拜读过您留下的文章,今天在 漂流蓬转中又正好经过您的坟墓。假如您在天有灵,想必 会真正了解我有经世之才而无主依托,我开始怜慕您。墓 前的石麟已经被萋萋春草埋没,魏武帝的铜雀台一片荒凉 遥对着暮云。请别怪我临风凭吊而倍感悲伤惆怅,我也想 要效仿先贤携带书剑去从军。
(二)咏物诗 咏物诗就是托物言志或借物抒情的诗,通过对事物
通过咏物来表达一定的哲学或社会道理。如苏轼《琴诗》 :“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 君指上听?”道出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 音乐的道理。
·跟踪训练
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秋日题窦员外崇德里新居
刘禹锡 长爱街西风景闲,到君居处暂开颜。 清光门外一渠水,秋色墙头数点山。 疏种碧松通月朗,多栽红药待春还。 莫言堆案[注]无余地,认得诗人在此间。 [注] 堆案:堆积案头,谓文书甚多。
[读懂诗歌] 与君离别已经很久了,您依然在郡里 供职。清闲的日子里您定当临着春风连连举杯, 直到倾尽瓶中之酒。每当送客的时候,您都会特 意地绕道沙口堰,因为那儿风光独绝。欣赏繁花 的时候大多漫步而上水心亭。拂晓时分,江上雾 气漫上郡城,白茫茫的一片,雨后初霁,青绿山色映 衬得城郭风光更美丽。面对山光水色,您一定沉 迷于诗情画意之中浮想联翩,寄情遥远,只是酣醉 之中高吟一首有谁听?
2. 托物言志(寓意) 名为咏物,实则咏人与抒情。往往通过描摹物象写其特征
与精神,融入个人情感,或借物抒怀,或以物自喻,或感己伤时。如 李纲的《病牛》:“耕犁千亩实千箱,力尽筋疲谁复伤? 但得众 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借牛任劳任怨、志在众生、别 无他求的性格特点,表达自己耿耿不忘抗金、一心只为社稷苍 生的心志。 3. 托物喻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