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11章 IO管理和磁盘调度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11章 IO管理和磁盘调度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11章 IO管理和磁盘调度

第十一章 I/O管理和磁盘调度

复习题

11.1列出并简单定义执行I/O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处理器代表进程给I/O模块发送给一个I/O命令,该进程进入忙等待,等待操作的完成,然后才可以继续执行。

·中断驱动I/O:处理器代表进程向I/O模块发送一个I/O命令,然后继续执行后续指令,当I/O模块完成工作后,处理器被该模块中断。如果该进程不需要等待I/O完成,则后续指令可以仍是该进程中的指令,否则,该进程在这个中断上被挂起,处理器执行其他工作。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一个DMA模块控制主存和I/O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传送一块数据,处理器给DMA模块发送请求,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成后,处理器才被中断。

11.2逻辑I/O和设备I/O有什么区别?

·逻辑I/O:逻辑I/O模块把设备当作一个逻辑资源来处理,它并不关心实际控制设备的细节。逻辑I/O模块代表用户进程管理的一般I/O功能,允许它们根据设备标识符以及诸如打开、关闭、读、写之类的简单命令与设备打交道。

·设备I/O:请求的操作和数据(缓冲的数据、记录等)被转换成适当的I/O指令序列、通道命令和控制器命令。可以使用缓冲技术,以提高使用率。

11.3面向块的设备和面向流的设备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面向块的设备将信息保存在块中,块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传输过程中一次传送一块。通常可以通过块号访问数据。磁盘和磁带都是面向块的设备。

面向流的设备以字节流的方式输入输出数据,其末使用块结构。终端、打印机通信端口、鼠标和其他指示设备以及大多数非辅存的其他设备,都属于面向流的设备。

11.4为什么希望用双缓冲区而不是单缓冲区来提高I/O的性能?

双缓冲允许两个操作并行处理,而不是依次处理。典型的,在一个进程往一个缓冲区中传送数据(从这个缓冲区中取数据)的同时,操作系统正在清空(或者填充)另一个缓冲区。

11.5在磁盘读或写时有哪些延迟因素?

寻道时间,旋转延迟,传送时间

11.6简单定义图11.7中描述的磁盘调度策略。

FIFO:按照先来先服务的顺序处理队列中的项目。

SSTF:选择使磁头臂从当前位置开始移动最少的磁盘I/O请求。

SCAN:磁头臂仅仅沿一个方向移动,并在途中满足所有未完成的请求,直到

它到达这个方向上最后一个磁道,或者在这个方向上没有其他请求为止。

接着反转服务方向,沿相反方向扫描,同样按顺序完成所有请求。

C-SCAN:类似于SCAN,

11.7简单定义图7层RAID。

0:非冗余

1:被镜像;每个磁盘都有一个包含相同数据的镜像磁盘。

2:通过汉明码实现冗余;对每个数据磁盘中的相应都计算一个错误校正码,并且这个码位保存在多个奇偶校验磁盘中相应的文件。

3:交错位奇偶校验;类似于第二层,不同之处在于RAID3为所有数据磁盘中同一位置的位的集合计算一个简单的奇偶校验位,而不是错误校正码。

4:交错块分布奇偶校验;对每个数据磁盘中相应的条带计算一个逐位奇偶。

5:交错块分布奇偶校验;类似于第四层,但把奇偶校验条带分布在所有磁盘中。

6:交错块双重分布奇偶校验;两种不同的奇偶校验计算保存在不同磁盘的不同块中。

11.8典型的磁盘扇区大小是多少?

512比特

习题

11.1考虑一个程序访问一个I/O设备,并比较无缓冲的I/O和使用缓冲区的I/O。

说明使用缓冲区最多可以减少2倍的运行时间。

如果计算的时间正好等于它的I/O时间(它是最佳环境),操作者和外围设备同时运行。如果单独运行,只要花费他们的一半时间,设C是整个程序的计算时间,T为所要求总的I/O时间,因而寄存器最好的运行时间是max(C,T),不需要寄存器的运行时间是C+T,

显然((C+T)/2)≤max(C,T)≤(C+T).

11.2把习题11.1的结论推广到访问n个设备的程序中。

最佳比是(n+1)﹕n

11.3使用与表11.2类似的方式,分析下列磁道请求:27,129,110,186,147,

41,10,64,120。假设磁头最初定位在磁道100处,并且沿着磁道号减

11.4

机地均匀分布在磁盘上。现在要计算一次寻道平均跨越的磁道数。

a.首先,计算当磁头当前位于磁道t时,寻道长度为j的可能性。提示:

这是一个关于确定所有组合数目的问题,所有磁道位置作为寻道目标的

可能性是相等的。

b.接下来计算寻道长度为K的可能性。提示:这包括所有移动了K个磁道

的可能性之和。

c.使用下面计算期望值得公式,计算一次寻道平均跨越的磁道数目:

N-1

E[X]=∑i∑Pr[x=i]

i=0

d.说明档N比较大时,一次寻道平均跨越的磁道数接近N/3.

(a)设P[j/t]表示位于磁道t,寻道长度为j的概率,知随机访问一个任何一个磁道的可能性为相等为1/N,因此我们有P[j/t]=1/N,t<=j-1或

者t>=N-j;P[j/t]=2/N,j-1

的两端。因此只有一个相距j长度的磁道,故为2/N。

(b)令P[k]=∑P[k/t]*P[t]=1/N∑P[k/t],由(a)可知,取值1/N的有2k个磁道,取值为2/N有(N-k)个,

所以有

P[k]=(2k/N+2(N-k)/N)/N=2(N-k)/N*N

(c)E[k]=∑k*P[k]=∑2k(N-k)/N*N

=(N*N-1)/3N

(d)当N比较大时,从上文可以看出一次寻道平均跨越磁道数接近N/3

11.5下面的公式适用于高速缓冲存储器和磁盘高速缓存:

Ts=Tc+M×Td

请把这个公式推广到N级存储器结构,而不是仅仅2级。

定义:

Ai=从i级存储器找到信息的时间;

Hi=消息在第i级存储器并且没有在更高级存储器的概率;

Bi=从第(i+1)级向第i级传送一块数据的时间。

假设缓存在1级存储上,主存在2级存储上,如此下去,形成一个N 级存储结构,因此有

Ts=∑AiHi

若消息在M1层,可以立即被读,如果在M2中,不在M1中,那么这块数据从M2传到M1中再读。

因此 A2=B1+A1

进而有 A3=B2+A2=B1+B2+A1

即有 Ai=A1+∑Bj

所以 Ts=T1∑Hi+∑∑BjHi

因为∑Hi=1

最后可得 Ts=T1+∑∑BjHi

11.6对基于频率的替换算法(见图11.12),定义F new,F middle和Fold分别为包含

新区,中间区和的高速缓存片段,显然F new+F middle+Fold=1.如果有

a.Fold=1—F new

b. Fold=1/(高速缓存大小)

请分别描述该策略。

a.图11.11的中间区是空的,因此这种策略退化为图11.11a的策略。

b.老区由一块组成,并且我们有LRU替换策略。

11.7对于一个有9个磁道的磁带,磁带速度为120英寸每秒,磁带密度为1600

线位/英寸,请问它的传送率为多少?

密度可表示为1600线位每英寸,因此传送速率为1600×1200=192000线位每秒。

11.8假设有一个2400英寸的磁带盘,记录间的间隙为0.6英寸,这个间隙是磁

带在读操作之间的停止;在间隙期间磁带速度成线性增加或减小,磁带的其他与习题11.7相同。磁带上的数据按物理记录组织,每个物理记录包含固定数目的由用户定义的单元,称为逻辑记录。

a.在磁带上读取分装在10个物理记录中的120个逻辑记录需要多少时

间?

b.同样。如果是分装在30个物理记录中,则需要多少时间?

c.对于上述每种分块方案,整个磁带分别可以保存多少个逻辑记录?

d.对于上述每种分块方案,有效的总传速率分别是多少?

e.磁带的容量是多少?

假设每个记录由30块组成。

b.我们先定义从一个物理块加间隙到了另一块的读取时间

物理块的大小=(30个逻辑记录每物理记录)×(120比特每逻辑记

录)

=3600字节

物理块的长度=3600字节/(1600比特/英寸)=2.35英寸

间隙的长度=0.6英寸

传输一个块加间隙的传输时间=2.25/120+0.6/60=0.02875秒

磁带上块的数目=(2400×12)/(2.25+0.6)=10105物理块

因此,读取时间为 10105×0.02875=291秒

c.如果分装在30个物理记录中,磁带包含10105个物理记录和

30×10105=303150个逻辑记录。

d.分装在30个物理记录中的有效传输数率:

R=(303150×120)/291=125010字节/秒

e.容量=303150×120=36378000字节

11.9如果磁盘中扇区大小固定为每扇区为512字节,并且每磁道96个磁区,每

面110个磁道,一共有8个可用的面,对于习题11.8(b),计算存储这些逻辑记录需要多少磁盘空间(扇区、磁道和面)。忽略文件头记录和磁道索引,并假设记录不能跨越两个扇区。

每个扇区能容纳4个记录,所需扇区数=303150/4=75788

所需磁道数=75788/96=790

所需面数=790/110=8

11.10考虑习题11.9所描述的磁盘系统,假设该磁盘的旋转速度为360r/m。一

个处理器使用中断驱动I/O从磁盘中读取一个扇区,每个字节一个中断。

如果处理每个中断需要2.5us,处理器花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占多少百分比(忽略寻道时间)?

每扇区512字节,每字节一个中断,所以每扇区512个中断。

中断总时间=2.5×512=1280us。

每个扇区读取时间=60s/m×360r/m×96扇区/磁道=1736us

处理器花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百分比=100×1280/1736=74%

11.11如果使用DMA策略并假设每个扇区一个中断,重做习题11.10。

使用DMA策略,中断总时间=2.5us

处理器花费在处理I/O上的时间百分比=100×2.5/1736=0.14%

11.12一个32位计算机有两个选择通道和一个多路通道,每个选择通道支持两

个磁盘和两个磁带部件。多路通道有两个行式打印机、两个卡片阅读机,并连接着10个VDT终端。假设有以下的传送率:

磁盘驱动器 800KB/s

磁带驱动器 200KB/s

行式打印机 6.6KB/s

卡片阅读机 1.2KB/s

VDT 1KB/s

系统中的最大合计传送率为多少?

每次只有一个驱动设备能在选择通道上得到服务,

因此,最大速率=800+800+2×6.6+2×1.2+10×1=1625.6KB/s

11.13当条带大小比I/O大小小时,磁盘条带化显然可以提高数据传送率。同样,

相对于单个的大磁盘,由于RAID 0可以并行处理多个I/O请求,显然它可以提高性能。但是,相对于后一种情况,磁盘条带化还有必要存在吗?

也就是说,相对于没有条带化的磁盘阵列,磁盘条带化可以提高I/O请求速度的性能吗?

这取决于I/O请求类型。对于一种极端情况,如每次只有一个进程有一个大I/O请求时,磁盘条带化可以提高性能。但如果有许多进程有许多小的I/O请求时,相对于RADI 0没有条带化的磁盘阵列可以提高性能。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11章_IO管理和磁盘调度,第12章_文件管理

第十一章 I/O管理和磁盘调度 复习题 11.1列出并简单定义执行I/O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处理器代表进程给I/O模块发送给一个I/O命令,该进程进入忙等待,等待操作的完成,然后才可以继续执行。 ·中断驱动I/O:处理器代表进程向I/O模块发送一个I/O命令,然后继续执行后续指令,当I/O模块完成工作后,处理器被该模块中断。如果该进程不需要等待I/O完成,则后续指令可以仍是该进程中的指令,否则,该进程在这个中断上被挂起,处理器执行其他工作。 ·直接存储器访问(DMA):一个DMA模块控制主存和I/O模块之间的数据交换。为传送一块数据,处理器给DMA模块发送请求,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成后,处理器才被中断。 11.2逻辑I/O和设备I/O有什么区别? ·逻辑I/O:逻辑I/O模块把设备当作一个逻辑资源来处理,它并不关心实际控制设备的细节。逻辑I/O模块代表用户进程管理的一般I/O功能,允许它们根据设备标识符以及诸如打开、关闭、读、写之类的简单命令与设备打交道。 ·设备I/O:请求的操作和数据(缓冲的数据、记录等)被转换成适当的I/O指令序列、通道命令和控制器命令。可以使用缓冲技术,以提高使用率。 11.3面向块的设备和面向流的设备有什么区别?请举例说明。 面向块的设备将信息保存在块中,块的大小通常是固定的,传输过程中一次传送一块。通常可以通过块号访问数据。磁盘和磁带都是面向块的设备。 面向流的设备以字节流的方式输入输出数据,其末使用块结构。终端、打印机通信端口、鼠标和其他指示设备以及大多数非辅存的其他设备,都属于面向流的设备。 11.4为什么希望用双缓冲区而不是单缓冲区来提高I/O的性能? 双缓冲允许两个操作并行处理,而不是依次处理。典型的,在一个进程往一个缓冲区中传送数据(从这个缓冲区中取数据)的同时,操作系统正在清空(或者填充)另一个缓冲区。 11.5在磁盘读或写时有哪些延迟因素? 寻道时间,旋转延迟,传送时间 11.6简单定义图11.7中描述的磁盘调度策略。 FIFO:按照先来先服务的顺序处理队列中的项目。 SSTF:选择使磁头臂从当前位置开始移动最少的磁盘I/O请求。 SCAN:磁头臂仅仅沿一个方向移动,并在途中满足所有未完成的请求,直到

最新《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图1.3中的理想机器还有两条I/O指令: 0011 = 从I/O中载入AC 0111 = 把AC保存到I/O中 在这种情况下,12位地址标识一个特殊的外部设备。请给出以下程序的执行过程(按照图1.4的格式): 1.从设备5中载入AC。 2.加上存储器单元940的内容。 3.把AC保存到设备6中。 假设从设备5中取到的下一个值为3940单元中的值为2。 答案:存储器(16进制内容):300:3005;301:5940;302:7006 步骤1:3005->IR;步骤2:3->AC 步骤3:5940->IR;步骤4:3+2=5->AC 步骤5:7006->IR:步骤6:AC->设备6 1.2、本章中用6步来描述图1.4中的程序执行情况,请使用MAR和MBR扩充这个描述。 答案:1. a. PC中包含第一条指令的地址300,该指令的内容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0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1940)被送入MBR,并且PC增1。这两个步骤 是并行完成的。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2.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0)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0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送入AC中。 3. a. PC中的值(30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1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5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4.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地址941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AC中以前的内容和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中的内容相加,结果保存到AC中。 5. a. PC中的值(302)被送入MAR中。 b. 地址为302的指令的内容(值为十六进制数2941)被送入MBR,并且PC增1。 c. MBR中的值被送入指令寄存器IR中。 6. a. 指令寄存器IR中的地址部分(941)被送入MAR中。 b. AC中的值被送入MBR中。 c. MBR中的值被存储到地址为941的存储单元之中。 1.4、假设有一个微处理器产生一个16位的地址(例如,假设程序计数器和地址寄存器都是16位)并且具有一个16位的数据总线。 a.如果连接到一个16位存储器上,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多少? b.如果连接到一个8位存储器上,处理器能够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多少? c.处理访问一个独立的I/O空间需要哪些结构特征? d.如果输入指令和输出指令可以表示8位I/O端口号,这个微处理器可以支持多少8位I/O端口? 答案:对于(a)和(b)两种情况,微处理器可以直接访问的最大存储器地址空间为216 = 64K bytes;唯一的区别是8位存储器每次访问传输1个字节,而16位存储器每次访问可以传输一个字节或者一个16位的字。 对于(c)情况,特殊的输入和输出指令是必要的,这些指令的执行体会产生特殊的“I/O信号”(有别于“存储器信号”,这些信号由存储器类型指令的执行体产生);在最小状态下,一个附加的输出针脚将用来传输新的信号。对于(d)情况,它支持28 = 256个输入和28 = 256个输出字节端口和相同数目的16位I/O端口;在任一情况,一个输入和一个输出端口之间的区别是通过被执行的输入输出指令所产生的不同信号来定义的。 1.5、考虑一个32位微处理器,它有一个16位外部数据总线,并由一个8MHz的输入时钟驱动。假设这个微处理器有一个总线周期,其最大持续时间等于4个输入时钟周期。请问该微处理器可以支持的最大数据传送速度为多少?外部数据总线增加到21位,或者外部时钟频率加倍,哪种措施可以更好地提高处理器性能?请叙述你的设想并解释原因。 答案:时钟周期=1/(8MHZ)=125ns 总线周期=4×125ns=500ns 每500ns传输2比特;因此传输速度=4MB/s 加倍频率可能意味着采用了新的芯片制造技术(假设每个指令都有相同的时钟周期数);加倍外部数据总线,在芯片数据总线驱动/锁存、总线控制逻辑的修改等方面手段广泛(或许更新)。在第一种方案中,内存芯片的速度要提高一倍(大约),而不能降低微处理器的速度;第二种方案中,内存的字长必须加倍,以便能发送/接受32位数量。

操作系统原理-进程调度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通过对进程调度算法的设计,深入理解进程调度的原理。 进程是程序在一个数据集合上运行的过程,它是系统进行资源分配和调度的一个独立单位。 进程调度分配处理机,是控制协调进程对CPU的竞争,即按一定的调度算法从就绪队列中选中一个进程,把CPU的使用权交给被选中的进程。 进程通过定义一个进程控制块的数据结构(PCB)来表示;每个进程需要赋予进程ID、进程到达时间、进程需要运行的总时间的属性;在RR中,以1为时间片单位;运行时,输入若干个进程序列,按照时间片输出其执行序列。 二、实验环境 VC++6.0 三、实验内容 实现短进程优先调度算法(SPF)和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提示]: (1) 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 原理:每次调度是从就绪队列中,选择一个最先进入就绪队列的进程,把处理器分配给该进程,使之得到执行。该进程一旦占有了处理器,它就一直运行下去,直到该进程完成或因发生事件而阻塞,才退出处理器。 将用户作业和就绪进程按提交顺序或变为就绪状态的先后排成队列,并按照先来先服务的方式进行调度处理,是一种最普遍和最简单的方法。它优先考虑在系统中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而不管要求运行时间的长短。 按照就绪进程进入就绪队列的先后次序进行调度,简单易实现,利于长进程,CPU繁忙型作业,不利于短进程,排队时间相对过长。 (2) 时间片轮转调度算法RR

原理:时间片轮转法主要用于进程调度。采用此算法的系统,其程序就绪队列往往按进程到达的时间来排序。进程调度按一定时间片(q)轮番运行各个进程. 进程按到达时间在就绪队列中排队,调度程序每次把CPU分配给就绪队列首进程使用一个时间片,运行完一个时间片释放CPU,排到就绪队列末尾参加下一轮调度,CPU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首进程。 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1 所有就绪进程按 FCFS 规则排队。 2 处理机总是分配给就绪队列的队首进程。 3 如果运行的进程用完时间片,则系统就把该进程送回就绪队列的队尾,重新排队。 4 因等待某事件而阻塞的进程送到阻塞队列。 5 系统把被唤醒的进程送到就绪队列的队尾。 可变时间片轮转法: 1 进程状态的转换方法同固定时间片轮转法。 2 响应时间固定,时间片的长短依据进程数量的多少由T = N × ( q + t )给出的关系调整。 3 根据进程优先级的高低进一步调整时间片,优先级越高的进程,分配的时间片越长。 多就绪队列轮转法: (3) 算法类型 (4)模拟程序可由两部分组成,先来先服务(FCFS)调度算法,时间片轮转。流程图如下: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四

实验4 进程控制 1、实验目的 (1)通过对WindowsXP进行编程,来熟悉和了解系统。 (2)通过分析程序,来了解进程的创建、终止。 2、实验工具 (1)一台Windows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装有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6.0专业版或企业版。 3、预备知识 (3)·CreateProcess()调用:创建一个进程。 (4)·ExitProcess()调用:终止一个进程。 4、实验编程 (1)编程一利用CreateProcess()函数创建一个子进程并且装入画图程序(mspaint.exe)。阅读该程序,完成实验任务。源程序如下: # include < stdio.h > # include < windows.h > int main(VOID) ﹛STARTUPINFO si; PROCESS INFORMA TION pi; ZeroMemory(&si,sizeof(si)); Si.cb=sizeof(si); ZeroMemory(&pi,sizeof(pi)); if(!CreateProcess(NULL, “c: \ WINDOWS\system32\ mspaint.exe”, NULL, NULL, FALSE, 0, NULL, NULL, &si,&pi)) ﹛fprintf(stderr,”Creat Process Failed”); return—1; ﹜ WaitForSingleObject(pi.hProcess,INFINITE); Printf(“child Complete”); CloseHandle(pi.hProcess); CloseHandle(pi hThread); ﹜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系统内存使用统计5

上海电力学院 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题目:动态链接库的建立与调用 院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业年级:信息安全2010级 学生姓名:李鑫学号:20103277 同组姓名:无 2012年11 月28 日上海电力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计算机操作系统原理实验项目线程的同步 姓名李鑫学号20103277 班级2010251班专业信息安全 同组人姓名无指导教师姓名徐曼实验日期2012/11/28 实验目的和要求: (l)了解Windows内存管理机制,理解页式存储管理技术。 (2)熟悉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数据结构。 (3)掌握Windows内存管理基本API的使用。 实验原理与内容 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函数和数据结构显示系统存储空间的使用情况,当内存和虚拟存储空间变化时,观察系统显示变化情况。 实验平台与要求 能正确使用系统函数GlobalMemoryStatus()和数据结构MEMORYSTATUS了解系统内存和虚拟空间使用情况,会使用VirtualAlloc()函数和VirtualFree()函数分配和释放虚拟存储空间。 操作系统:Windows 2000或Windows XP 实验平台:Visual Studio C++ 6.0 实验步骤与记录 1、启动安装好的Visual C++ 6.0。 2、选择File->New,新建Win32 Console Application程序, 由于内存分配、释放及系统存储 空间使用情况均是Microsoft Windows操作系统的系统调用,因此选择An application that support MFC。单击确定按钮,完成本次创建。 3、创建一个支持MFC的工程,单击完成。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试题附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试题附答案 第一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 1、从静态角度来看,进程由__________、数据集合、进程控制块及相关表格三部分组成。()A、JCB B、PCB C、程序段 D、I/O缓冲区 2、请求页式管理方式中,首先淘汰在内存中驻留时间最长的帧,这种替换策略是_____.()A、先进先出法(FIFO) B、最近最少使用法(LRU) C、优先级调度 D、轮转法 3、文件安全管理中,___________安全管理规定用户对目录或文件的访问权限。()A、系统级 B、用户级 C、目录级 D、文件级 4、排队等待时间最长的作业被优先调度,这种算法是___________。A、优先级调度 B、响应比高优先 C、短作业优先D、先来先服务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1分,共16分) 5、常规操作系统的主要功能有:_处理机管理_、存贮管理、设备管理、文件管理以及用户界面管理。 6、操作系统把硬件全部隐藏起来,提供友好的、易于操作的用户界面,好象是一个扩展了的机器,即一台操作系统虚拟机。 7、进程管理的功能之一是对系统中多个进程的状态转换进行控制。 8、逻辑_文件是一种呈现在用户面前的文件结构。 9、操作系统中实现进程互斥和同步的机制称为同步机构_。 10、内存中用于存放用户的程序和数据的部分称为用户区(域)。 11、存贮器段页式管理中,地址结构由段号、段内页号和页内相对地址三部分组成。 12、在操作系统中,通常用户不使用设备的物理名称(或物理地址),而代之以另外一种名称来操作,这就是逻辑设备名。 13、在操作系统中,时钟常有两种用途:报告日历和时间,对资源使用记时。 14、库文件允许用户对其进行读取、执行,但不允许修改.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标准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六版》中文版答案

————————————————————————————————作者:————————————————————————————————日期: 2

复习题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 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 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 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 什么是中断? 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 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 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 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 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 1.8 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如果它对于进程等待I/O的完成来说是不必要的,可能是由于后续指令处于相同的进程中。否则,此进程在中断之前将被挂起,其他工作将被执行。 直接存储访问:DMA模块控制主存与I/O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器向DMA模块发送一个传送数据块的请求,(处理器)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毕后才会被中断。 1.9 空间局部性和临时局部性间的区别是什么? 空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的周围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访问。临时局部性(即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再次访问。 1.10 开发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的策略是什么? 空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更大的缓冲块并且在存储器控制逻辑中加入预处理机制。时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最近使用的指令及数据,并且定义缓冲存储的优先级。 第2章操作系统概述

操作系统原理与应用第2章文件管理

第2章文件管理习题解答 1.什么是文件和文件系统?文件系统有哪些功能? 【解答】文件是具有符号名而且在逻辑上具有完整意义的信息项的有序序列。 文件系统是指操作系统系统中实现对文件的组织、管理和存取的一组系统程序,它实现对文件的共享和保护,方便用户“按名存取”。 文件系统的功能“ (1)文件及目录的管理。如打开、关闭、读、写等。 (2)提供有关文件自身的服务。如文件共享机制、文件的安全性等。 (3)文件存储空间的管理。如分配和释放。主要针对可改写的外存如磁盘。(4)提供用户接口。为方便用户使用文件系统所提供的服务,称为接口。文件系统通常向用户提供两种类型的接口:命令接口和程序接口。不同的操作系统提供不同类型的接口,不同的应用程序往往使用不同的接口。 2.Linux文件可以根据什么分类?可以分为哪几类?各有什么特点? 【解答】在Linux操作系统中,文件可以根据内部结构和处理方式进行分类。 在Linux操作系统中,可以将文件分为普通文件、目录文件、特别文件三类。 各类文件的特点是: 普通文件:由表示程序、数据或正文的字符串构成的文件,内部没有固定的结构。这种文件既可以是系统文件,也可以是库文件或用户文件。 目录文件:由文件目录构成的一类文件。对它的处理(读、写、执行)在形式上与普通文件相同。 特别文件:特指各种外部设备,为了便于管理,把所有的输入/输出设备都按文件格式供用户使用。这类文件对于查找目录、存取权限验证等的处理与普通文件相似,而其他部分的处理要针对设备特性要求做相应的特殊处理。 应该指出,按不同的分类方式就有不同的文件系统。 3.什么是文件的逻辑结构?什么是文件的物理结构?Linux文件系统分别采用什么样的结构?有什么优点和缺点? 【解答】文件的逻辑结构:用户对文件的观察的使用是从自身处理文件中数据时采用的组织方式来看待文件组织形式。这种从用户观点出发所见到的文件组织方式称为文件的逻辑组织。 文件的物理结构:从系统的角度考察文件在实际存储设备上的存放形式,又称为文件的存储结构。 在Linux系统中,所有文件的逻辑结构都被看作是流式文件,系统不对文件进行格式处理。 在Linux系统中,文件的物理结构采用的是混合多重索引结构,即将文件所占用盘块的盘块号,直接或间接地存放在该文件索引结点的地址项中。 在Linux系统中,采用混合索引结构的优点是,对于小文件,访问速度快;对于大中

(完整word版)操作系统参考书目

参考书目: 1.[美]William Stallings,陈渝等译.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五版).北 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2.James L. Peterson,Operating System Concepts(Second Edition),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Inc.,1985 3.[荷]特纳鲍姆,现代操作系统(英文版.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 4.[美]Andrew S.Tanenbaum & Albert S.Woodhull,王鹏等译.操作系统: 设计与实现(第二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 5.[美]Larry L.Peterson, Bruce S.Davie著, 计算机网络系统方法(英文.第 三版),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6.张尤腊,仲萃豪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科学出版社,1979 7.孙钟秀,费翔林,骆斌,谢立,操作系统教程(第三版),北京,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3 8.汤子瀛,哲凤屏,汤小丹.计算机操作系统(修订版).西安,西安电子科技 大学出版社,2001 9.何炎祥,李飞等,计算机操作系统,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0.陈向群,向勇等,Windows 操作系统原理(第2版),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 11.左万历,周长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二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 12.孟庆昌,操作系统,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 13.蒋静,徐志伟,操作系统-原理.技术与编程,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14.张尧学,史美林.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第2版).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 15.盂静.操作系统原理教程.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16.冯耀霖,杜舜国,操作系统(第2版),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1996 17.李学干,计算机系统结构(第三版),陕西,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0 18.曾平,曾慧.操作系考点精要与解题指导.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2 19.徐甲同,网络操作系统,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0 20.David A. Rusling,The Linux Kernel,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 21.陈莉君,Linux操作系统内核分析,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五

实验五线程的同步 1、实验目的 (1)进一步掌握Windows系统环境下线程的创建与撤销。 (2)熟悉Windows系统提供的线程同步API。 (3)使用Windows系统提供的线程同步API解决实际问题。 2、实验准备知识:相关API函数介绍 ①等待对象 等待对象(wait functions)函数包括等待一个对象(WaitForSingleObject ())和等待多个对象(WaitForMultipleObject())两个API函数。 1)等待一个对象 WaitForSingleObject()用于等待一个对象。它等待的对象可以为以下对象 之一。 ·Change ontification:变化通知。 ·Console input: 控制台输入。 ·Event:事件。 ·Job:作业。 ·Mutex:互斥信号量。 ·Process:进程。 ·Semaphore:计数信号量。 ·Thread:线程。 ·Waitable timer:定时器。 原型: DWORD WaitForSingleObject( HANDLE hHandle, // 对象句柄 DWORD dwMilliseconds // 等待时间 ); 参数说明: (1)hHandle:等待对象的对象句柄。该对象句柄必须为SYNCHRONIZE访问。 (2)dwMilliseconds:等待时间,单位为ms。若该值为0,函数在测试对象的状态后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函数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接收到 一个信号将其唤醒,如表2-1所示。 返回值: 如果成功返回,其返回值说明是何种事件导致函数返回。

Static HANDLE hHandlel = NULL; DWORD dRes; dRes = WaitForSingleObject(hHandlel,10); //等待对象的句柄为hHandlel,等待时间为10ms 2)等待对个对象 WaitForMultiple()bject()在指定时间内等待多个对象,它等待的对象与 WaitForSingleObject()相同。 原型: DWORD WaitForMultipleObjects( DWORD nCount, //句柄数组中的句柄数 CONST HANDLE * lpHandles, //指向对象句柄数组的指针 BOOL fWaitAll, //等待类型 DWORD dwMilliseconds //等待时间 ); 参数说明: (1)nCount:由指针 * lpHandles指定的句柄数组中的句柄数,最大数是MAXIMUM WAIT OBJECTS。 (2)* lpHandles:指向对象句柄数组的指针。 (3)fWaitAll:等待类型。若为TRUE,当由lpHandles数组指定的所有对象被唤醒时函数返回;若为FALSE,当由lpHandles数组指定的某一个 对象被唤醒时函数返回,且由返回值说明是由于哪个对象引起的函数 返回。 (4)dwMilliseconds:等待时间,单位为ms。若该值为0,函数测试对象的状态后立即返回;若为INFINITE,函数一直等待下去,直到接收到 一个信号将其唤醒。 返回值:、 如果成功返回,其返回值说明是何种事件导致函数返回。 各参数的描述如表2-2所示。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课后答案 第1章计算机系统概述 1.1列出并简要地定义计算机的四个主要组成部分。 主存储器,存储数据和程序;算术逻辑单元,能处理二进制数据;控制单元,解读存储器中的指令并且使他们得到执行;输入/输出设备,由控制单元管理。 1.2定义处理器寄存器的两种主要类别。 用户可见寄存器:优先使用这些寄存器,可以使机器语言或者汇编语言的程序员减少对主存储器的访问次数。对高级语言而言,由优化编译器负责决定把哪些变量应该分配给主存储器。一些高级语言,如C语言,允许程序言建议编译器把哪些变量保存在寄存器中。 控制和状态寄存器:用以控制处理器的操作,且主要被具有特权的操作系统例程使用,以控制程序的执行。 1.3一般而言,一条机器指令能指定的四种不同操作是什么? 处理器-寄存器:数据可以从处理器传送到存储器,或者从存储器传送到处理器。 处理器-I/O:通过处理器和I/O模块间的数据传送,数据可以输出到外部设备,或者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 数据处理:处理器可以执行很多关于数据的算术操作或逻辑操作。 控制:某些指令可以改变执行顺序。 1.4什么是中断? 中断:其他模块(I/O,存储器)中断处理器正常处理过程的机制。 1.5多中断的处理方式是什么? 处理多中断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当正在处理一个中断时,禁止再发生中断。第二种方法是定义中断优先级,允许高优先级的中断打断低优先级的中断处理器的运行。 1.6内存层次的各个元素间的特征是什么? 存储器的三个重要特性是:价格,容量和访问时间。 1.7什么是高速缓冲存储器? 高速缓冲存储器是比主存小而快的存储器,用以协调主存跟处理器,作为最近储存地址的缓冲区。1.8列出并简要地定义I/O操作的三种技术。 可编程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用以执行这个指令);在进一步的动作之前,处理器处于繁忙的等待中,直到该操作已经完成。 中断驱动I/O:当处理器正在执行程序并遇到与I/O相关的指令时,它给相应的I/O模块发布命令,并继续执行后续指令,直到后者完成,它将被I/O模块中断。如果它对于进程等待I/O的完成来说是不必要的,可能是由于后续指令处于相同的进程中。否则,此进程在中断之前将被挂起,其他工作将被执行。 直接存储访问:DMA模块控制主存与I/O模块间的数据交换。处理器向DMA模块发送一个传送数据块的请求,(处理器)只有当整个数据块传送完毕后才会被中断。 1.9空间局部性和临时局部性间的区别是什么? 空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的周围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访问。临时局部性(即时间局部性)是指最近被访问的元素在不久的将来可能会被再次访问。 1.10开发空间局部性和时间局部性的策略是什么? 空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更大的缓冲块并且在存储器控制逻辑中加入预处理机制。时间局部性的开发是利用在高速缓冲存储器中保留最近使用的指令及数据,并且定义缓冲存储的优先级。 第2章操作系统概述

专科《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

[试题分类]:专科《操作系统原理及应用》_08004260 [题型]:单选 [分数]:2 1.批处理最主要的一个缺点是()。 A.用户无法与程序交互 B.没有实现并发处理 C.CPU的利用率较低 D.一次只能执行一个程序 答案:A 2.磁盘空闲块常用的组织形式有三种,其中一种为()。 A.空闲块连续 B.空闲块索引 C.空闲块压缩 D.空闲块链 答案:D 3.常用的文件物理结构有三种,其中的一种形式是()。 A.记录文件 B.压缩文件 C.索引文件 D.流式文件 答案:C 4.批处理系统中,作业的状态可分为多种,其中一种为()。 A.提交 B.就绪 C.创建 D.等待 答案:A 5.并发执行的一个特点是()。 A.计算结果会出错 B.不会顺序执行 C.程序与计算不再一一对应 D.结果可再现

6.下列选项()不是操作系统关心的。 A.管理计算机资源 B.提供用户操作的界面 C.高级程序设计语言的编译 D.管理计算机硬件 答案:C 7.当CPU执行用户程序的代码时,处理器处于()。 A.核心态 B.就绪态 C.自由态 D.用户态 答案:D 8.根据对设备占用方式的不同,设备分配技术中的一种是()。 A.动态分配 B.永久分配 C.静态分配 D.虚拟分配 答案:D 9.评价作业调度的性能时,衡量用户满意度的准确指标应该是()。 A.周转时间 B.平均周转时间 C.带权周转时间 D.平均带权周转时间 答案:C 10.在手工操作阶段,存在的一个严重的问题是()。 A.外部设备太少 B.用户使用不方便 C.计算机的速度不快 D.计算机的内存容量不大 答案:B 11.作业的处理一般分为多个作业步,连接成功后,下一步的工作是()。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十一

实验十一银行家算法模拟实现 1实验类型 设计型(4学时)。 2实验目的 1)理解死锁避免相关内容; 2)掌握银行家算法主要流程; 3)掌握安全性检查流程。 3实验描述 本实验主要对操作系统中的死锁预防部分的理论进行实验。要求实验者设计一个程序,该程序可对每一次资源申请采用银行家算法进行分配。 4实验内容 1)设计多个资源(≥3); 2)设计多个进程(≥3); 3)设计银行家算法相关的数据结构; 4)动态进行资源申请、分配、安全性检测并给出分配结果。 5实验要求 1)编写程序完成实验内容; 2)画出安全性检测函数流程图; 3)小组派1人上台用PPT演讲实现过程; 4)撰写实验报告。

6测试要求 1)进行Request请求,输入参数为进程号、资源号和资源数; 2)进行3次以上的Request请求; 3)至少进行1次资源数目少于可用资源数,但不安全的请求。 7相关知识 7.1银行家算法的数据结构 1)可利用资源向量Available。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类资源的数目。 2)最大需求矩阵Max。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个进程对于每类资源的最大需求量。 Max[i,j]=K表示i进程对于j类资源的最大需求量为K。 3)分配矩阵Allocation。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个进程已得到的每类资源的数目。 4)需求矩阵Need。其中每个元素代表每个进程还需要的每类资源的数目。 7.2银行家算法 Request i [j]=K表示进程Pi需要K个j类资源。 1)如果Request i [j]≤Need[i , j],便转向步骤2,否则认为出错。 2)如果Request i [j]≤Available[j],便转向步骤3,否则表示无足够资源,Pi需等待; 3)系统尝试分配资源给Pi; 4)系统进行安全性检查,检查此次资源分配后,系统是否安全。如果安全,则正式分配资源,否则撤销此次分配。 7.3安全性算法 1)设置两个向量:工作向量Work和Finish。算法开始时Work=Available;Finish 表示系统是否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进程,使之运行完成,开始时,令 Finish[i]=False;如果有足够的资源分配给进程,则令Finish[i]=True。 2)从进程集合中找到一个能满足下列条件的进程:Finish[i]=False;Need[i,j] ≤Work[j],若找到,执行步骤3),否则,执行步骤4); 3)Pi获得所需资源后,可顺利执行指导完成,并释放它占有的资源。并执行:Work[j]=Work[j]+Allocation[i , j]; Finish[i] = True; 到第2)步。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试卷A及答案

《中山大学授予学士学位工作细则》第六条 考试作弊不授予学士学位 计算机科学系2012第二学期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期末考试试题(A) 任课教师:李才伟考试形式:开卷考试时间:2小时年级:11 班别:3 专业:计科姓名:________ 学号:___ _ 成绩___ _ 注意:答案一定要写在答卷中,写在本试题卷中不给分。本试卷要和答卷一起交回。 一.填空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我们的操作系统实验中,C与汇编语言混合编程的操作系统环境为___,其所用的虚拟机为___。2.测试用软盘映像文件的大小为___MB,使用的文件系统格式为___。 3.Intel 80386新增加的两个段寄存器分别为___和___。 4.Intel处理器实模式下的中断向量表包含___个中断向量,每个中断向量有___位。 5.Linux中挂载磁盘映像的命令为___,C语言的编译器为___。 6.将程序的入口安排在指定位置的汇编操作符为___、LD的链接选项为___。 7.ELF的英文原文是___,中文译文为___。 8.在FAT的文件条目中,普通文件和子目录的文件属性值分别为___和___。 9.在IA-32的保护模式下,分段用于___,分页用于___。 10.IA-32处理器的4个系统地址寄存器分别为___。 11.IA-32中的描述符和选择符大小分别为___位和___位。 12.TSS的主要功用为___,TSS描述符只能位于___描述符表中。 13.控制保护模式的寄存器为___,激活保护标志位于其___位。 14.IA-32的三种特权级类型分别为___、___和___。 15.在Make文件中,$@ 和$< 分别表示___和___。 二.问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在实模式下的进程调度中是如何实现堆栈切换的? 2.IA-32的保护模式相比实模式的主要优点有哪些? 3.给出IA-32保护模式下的段寄存器的内容、组成和功用。 4.给出GDT和LDT的英文原文和中文译文,它们有哪些主要功用和区别? 5.启动分页机制的主要步骤有哪些? 6.给出IA-32段页式保护模式下(采用4KB页面大小与两级分页方式的)逻辑地址和线性地址的构成及转 换成物理地址的方法。

《操作系统原理》考题及答案

《操作系统原理》期末考试题 、单项选择题(每题 分,共分) 1. 操作系统是一种( )。 A. 系统软件 B. 系统硬件 C. 应用软件 D. 支援软件 2. 分布式操作系统与网络操作系统本质上的不同在于( )。 A. 实现各台计算机这间的通信 B. 共享网络中的资 源 C.满足较在规模的应用 D. 系统中多台计算机协作完成同一任务 3. 下面对进程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进程是动态的概念 B. C.进程是指令的集合 D. 4?临界区是指并发进程中访问共享变量的( )段。 5. 要求进程一次性申请所需的全部资源,是破坏了死锁必要条件中的哪一条 。 A.互斥 B. 请求与保持 C. 不剥夺 D. 循环等待 6. 以下哪种存储管理不可用于多道程序系统中( )。 A.单一连续区存储管理 B.固定式区存储管理 C.可变分区存储管理 D.段式存储管理 7. 在可变式分区存储管理中,某作业完成后要收回其主存空间,该空间可能与 相邻空闲区合 并,修改空闲区表,使空闲区数不变且空闲区起始地址不变的 )。 进程执行需要处理机 进程是有生命期的 A.管理信息 B.信息存储 C. 数据 D. 程序

情况是()。 A.无上邻空闲区也无下邻空闲区 C.有下邻空闲区但无上邻空闲区 8. 系统“抖动”现象的发生不是由 A.置换算法选择不当 C.主存容量不足 9. 在进程获得所需全部资源,唯却 A.运行 B.阻塞 10. 要页式存储管理系统中,将主存等分成( A.块 B.页B. D. B. D. CPU 时,有上邻空闲区但无下邻空闲区 有上邻空闲区也有下邻空闲 区)引起的。 交换的信息量过大 请求页式管理方案 进程处于( C.就绪 )。 C. 段长 状态。 D.新建 D.段

操作系统精髓与设计原理-第2章 操作系统概述

第二章操作系统概述 复习题 2.1操作系统设计的三个目标是什么? 方便:操作系统使计算机更易于使用。 有效:操作系统允许以更有效的方式使用计算机系统资源。 扩展的能力:在构造操作系统时,应该允许在不妨碍服务的前提下有效地开发、测试和引进新的系统功能。 2.2什么是操作系统的内核? 内核是操作系统最常使用的部分,它存在于主存中并在特权模式下运行,响应进程调度和设备中断。 2.3什么是多道程序设计? 多道程序设计是一种处理操作,它在两个或多个程序间交错处理每个进程。 2.4什么是进程? 进程是一个正在执行的程序,它被操作系统控制和选择。 2.5操作系统是怎么使用进程上下文的? 执行上下文又称为进程状态,是操作系统用来管理和控制所需的内部数据。这种内部信息和进程是分开的,因为操作系统信息不允许被进程直接访问。上下文包括操作系统管理进程以及处理器正确执行进程所需要的所有信息,包括各种处理器寄存器的内容,如程序计数器和数据寄存器。它还包括操作系统使用的信息,如进程优先级以及进程是否在等待特定I/O事件的完成。 2.6列出并简要介绍操作系统的五种典型存储管理职责。 进程隔离:操作系统必须保护独立的进程,防止互相干涉数据和存储空间。 自动分配和管理:程序应该根据需要在存储层次间动态的分配,分配对程序员是透明的。因此,程序员无需关心与存储限制有关的问题,操作系统有效的实现分配问题,可以仅在需要时才给作业分配存储空间。 2.7解释实地址和虚地址的区别。 虚地址指的是存在于虚拟内存中的地址,它有时候在磁盘中有时候在主存中。实地址指的是主存中的地址。 2.8描述轮循调度技术。 轮循调度是一种调度算法,所有的进程存放在一个环形队列中并按固定循序依次激活。因为等待一些事件(例如:等待一个子进程或一个I/O操作)的发生而不能被处理的进程将控制权交给调度器。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2+岳青山+0907052247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序号:2 实验项目名称: Windows 基本进程管理 1、实验目的 通过观察任务管理器,来观察各个进程的动态信息。 2、实验工具 (1)一台WindowsXP操作系统的计算机。 (2)计算机装有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6.0专业版或企业版。 3、预备知识 ·任务管理器,了解用户计算机上正在运行的程序和进程的相关信息。 ·Windows环境中的编程。 相关内容参见本次实验参考资料部分。 4、基本实验 1)观察任务管理器 步骤一:进入WindowsXP。 步骤二:按Ctrl+Alt+Delete(或按Ctrl+Shift+Esc)键都可以调出任务管理器。 步骤三:单击“查看”→“选择列”选项,可以看到一些选项, 这里,可以查看每个进程的PID,CPU使用时间,内存的使用情况,当前的进程是系统的还是用户的,每个句柄的数量,每个进程的优先级,等等。 步骤四:单击“性能”标签,在所示的“性能”选项卡中可以看到CPU的使用情况、内存的使用情况。 2)通过命令观察进程情况、 步骤一:单击“开始”→“运行”选项,输入cmd“命令提示符”下。 步骤二:输入tasklist。 步骤三:继续输入tasklist/?来寻找帮助,里面有更详细的解释。 3)通过命令来关闭一个进程 步骤一:单击“开始”→“运行”选项,输入cmd“命令提示符”下。 步骤二:输入tasklist后回车执行。 步骤三:继续输入taskkill/PID 208/T 5、实验编程 进行一个简单的Windows的图形用户接口(GUI)编程。 步骤一:进入WindowsXP。 步骤二:进入Microsoft Visual Studio C++6.0。 步骤三:在菜单栏中单击“文件”→“新建”→“文件”→C++Source File,选择路径(如D:\1.cpp),并命名为1.cpp。 步骤四:将下面的程序源代码输入。 步骤五:单击Windows系统的“开始”→“运行”选项,输入cmd。

操作系统原理实验报告

操作系统原理 实验报告 学院: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院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班级:计算机 学号: 姓名: 浙江科技学院 2010-2011学年第2学期

实验1 进程管理 一、实验目的 1. 弄清进程和程序的区别,加深对进程概念的理解。 2. 了解并发进程的执行过程,进一步认识并发执行的实质。 3. 掌握解决进程互斥使用资源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 管道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pipe( )建立一个管道,然后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2个子进程p1和p2。这2个子进程分别向管道中写入字符串:“Child process p1 is sending message!”和“Child process p2 is sending message!”,而父进程则从管道中读出来自两个子进程的信息,并显示在屏幕上。 2. 软中断通信 使用系统调用fork( )创建2个子进程p1和p2,在父进程中使用系统调用signal( )捕捉来自键盘上的软中断信号SIGINT(即按Ctrl-C),当捕捉到软中断信号SIGINT后,父进程使用系统调用kill( )分别向2个子进程发出软中断信号SIGUSR1和SIGUSR2,子进程捕捉到信号后分别输出信息“Child process p1 is killed by parent!”和“Child process p2 is killed by parent!”后终止。而父进程等待2个子进程终止后,输出信息“Parent process is killed!”后终止。 三、实验要求 1. 根据实验内容编写C程序。 2. 上机调试程序。 3. 记录并分析程序运行结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