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拿PPT课件

合集下载

推拿学PPT课件

推拿学PPT课件
梳理头面部
1. 分阴阳 。 2. 开天门。 3. 压三经(督脉 太阳经 少阳经)。 4. 点揉头面部经穴(百会 印堂 太阳 四神聪) 及三经。 5. 指梳少阳。 6. 勾点风池 。 7. 松颈肌。 8. 抖动上肢, 点揉曲池、合谷 。 9. 指弹法 。 10.震颤法。
俯卧牵颈旋转复位法
牵颈 颈坐位侧板法 颈坐位摇搬法
颈坐位提拉 摆复位法
胸锥复位法
胸共椎12块,上接颈椎,下连腰椎。上 段胸椎的后关节面较接近矢状方向。故上胸 椎的后关节易发生前后半脱位,下段胸椎的 后关节面较近于冠状方向,故其后关节紊乱 时较多出现旋转性偏歪。临床表现出顽固性 背痛或呼吸痛。

脊髓型
临床上出现颈脊髓强损害 的表现。 X线片上显示椎体后缘骨 质增生、MR示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而引起的脊 髓压迫。
交感神经型
床表现: 头晕、眼花、耳鸣、
手麻、心动过速、心前区 疼痛等一系列交感神经症 状。
检查: x线片有失稳或退变。
食道型
颈椎椎体前 鸦嘴样增生压迫 食管引起吞咽困 难。(经食管钡剂 检查证实)
坐位板肩膝顶复位法
操作:
患者坐位,术者两 手托住患者的腋部,一膝 顶住胸椎部疼痛处,两手 用力向后板动。
坐位胸椎托压复位法 俯卧冲压复位法
仰卧垫压复位法
肋椎关节对冲复位法
腰椎病的推拿
由于腰部的活动多而且幅度大,往往 因不协调容易造成损伤。其中最常见有急 性腰扭伤、腰锥间盘突出、腰椎退行性变。
颈椎病的推拿
本病以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部疼痛为主;或是 上肢无力、手指麻木;有的是头痛、头晕、恶心,严重的 会出现下肢无力、行走不稳;甚至瘫痪、大小便失禁。
颈椎病的分型
根据组织所受压迫与刺激的不同, 颈椎病分为以下几型:颈型、神经 根型、椎动脉型、交感神经型、脊 髓型、食道型、混合型。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THANK YOU
采用冷敷、按压、抬高等方法, 缓解疼痛和肿胀,促进恢复。
失眠
采用头部按摩、揉捏等手法,舒 缓紧张情绪,促进睡眠。
04
推拿学的临床应用
推拿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神经系统康复
推拿可通过刺激皮肤和深层组织,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 进神经系统的修复和再生,对脑卒中、脊髓损伤等神经系 统疾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
骨关节疾病康复 推拿能够缓解肌肉紧张、减轻疼痛,促进关节活动度恢复, 对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关节疾病的康复治疗具有显 著效果。
03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颈椎病的推拿治疗
01
02
03
适应症
颈部肌肉紧张、疼痛,活 动受限,头晕、头痛等症 状。
治疗方法
采用揉、捏、滚、推等手 法,舒缓颈部肌肉,缓解 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
注意事项
避免暴力操作,以免加重 病情;对于脊髓型颈椎病 等严重情况,应谨慎选择 推拿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的推拿治疗
适应症
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 活动受限等症状。
治疗方法
采用按、揉、推、扳等手 法,缓解腰部肌肉紧张, 减轻椎间盘压力,改善局 部血液循环。
注意事项
急性期应以缓解疼痛为主, 避免过度刺激;缓解期可 加强腰部肌肉锻炼,预防 复发。
肩周炎的推拿治疗
适应症
01
肩部疼痛,活动受限,夜间加重等症状。
治疗方法
02
推拿技巧与效果评估
技巧掌握
推拿医生应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推拿技巧,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舒适度。同 时,要注意与患者的沟通交流,了解其需求和感受,以便更好地调整手法和力 度。
效果评估
在推拿治疗过程中,医生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和体质情况,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并随时观察患者的反应和病情变化。治疗结束后,应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以 便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手法。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全套PPT课件

推拿学的特点与优势
01 02 03 04
优势
无副作用:推拿学采用自然疗法,非药物疗法,不使用化学药物或其 他有害物质,因此具有无副作用的优势。
适应范围广:推拿学适用于各个年龄段、性别、体质的人群,可用于 治疗多种疾病,同时也可用于预防和保健。
疗效显著:推拿学通过手法操作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具有见效快、 疗效显著的特点。
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结词
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能,防 止病情恶化。
详细描述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腰部疾病,表现为腰部疼痛、 僵硬、活动受限等症状。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以通过 手法治疗、针灸、拔罐等多种方式,缓解疼痛、改善腰椎功 能,防止病情恶化。
肩周炎
总结词
推拿治疗肩周炎可以缓解疼痛、改善肩部活动范围,促进肩周炎的康复。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做轻柔的环形揉动,产生温热感和放 松效果,有助于缓解肌肉疼痛和疲劳。
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表面做平稳的推动,产生轻柔的刺激和舒 适感,有助于舒缓肌肉疼痛和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技巧与要领
01
02
03
04
力度适中
推拿时力度要适中,不要过于 用力或过于轻柔,以达到有效
的刺激和放松效果为宜。
推拿学在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促进血液循环
推拿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 局部血液供应,改善组织营养 状况,缓解疼痛和促进愈合。
缓解肌肉紧张
推拿可以缓解肌肉紧张和痉挛 ,减轻疼痛和僵硬,改善肌肉 功能。
松解粘连组织
推拿可以松解粘连组织和瘢痕 ,改善关节活动度和功能,缓 解疼痛和促进康复。
调整神经系统
推拿可以刺激神经系统,调节 神经功能,缓解疼痛和改善睡

推拿功法PPT课件

推拿功法PPT课件

❖ (4)身体向右转侧,成右弓左箭势(面向左方)。 两上肢同时动作:右上肢外旋,屈肘约成半圆状, 拳心相对,双目观拳,拳高约与肩平,肘不过膝, 膝不过足尖;左上肢内旋向后伸,拳背离臀,肩松, 肘微屈,两上肢一前(外旋)一后(内旋)作螺旋 劲,上身正直,塌腰收臀,鼻息调匀。左右两侧交 替锻炼,姿势相同。
(5)马裆势
❖ (1)两手握拳由身后画弧线向裆前,拳背相 对,拳面近地;随势上身略前俯,松肩,直肘; 昂头,目前视。
❖ (2)两拳上提到胸前,由拳化掌,成抱球势, 随势直腰;松肩肘屈,肘略地于肩;头端平, 目前视。
❖ (3)旋动两前臂,使掌心个向左右(四指并 拢朝天,拇指外分,成八字掌,掌应挺紧), 随势用劲徐徐向左右平推到肘直;松肩,直肘, 腕背屈,腕、肘、肩相平。
❖ 易筋经的种类很多。它的主要特点是以动为 主,动静结合,内静以收心调吸,外动以易筋壮 骨。
一、达摩易筋经
❖ 易筋经健身法有12势锻炼方法。 ❖ 易筋经采用站式,以一定的姿势,借助呼吸诱导,
逐步加强筋脉和脏腑的功能。大多采用静止性用 力。呼吸以舒适自然为宜,不可迸气。古代相传 的易筋经姿式及锻炼法有12式,即韦驮献杵(有3 势)、摘星换斗、三盘落地、出爪亮翅、倒拽九 牛尾、九鬼拔马刀、青龙探爪、卧虎扑食、打躬 势、掉尾势等。
❖ 诀曰:侧首弯肱,抱顶及 颈;自头收回,弗嫌力猛: 左右相轮,身直气静。
第八势:三盘落地势
❖ 左脚向左横跨一步,屈膝下 蹲成马步。上体挺直,两手 叉腰,再屈肘翻掌向上,小 臂平举如托重物状;稍停片 刻,两手翻掌向下,小臂伸 直放松,如放下重物状。动 作随呼吸进行,吸气时,如 托物状:呼气时,如放物状, 反复5-10 次。收功时,两 脚徐徐伸直,左脚收回,两 足并拢,成直立状。

2024版按摩推拿ppt课件

2024版按摩推拿ppt课件

2024/1/28
31
操作过程中注意事项
保持沟通
在操作过程中,与患者保持沟通,了解 其感受和需求,以便及时调整手法和力
度。
控制力度与节奏
2024/1/28
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力,合理控制 按摩推拿的力度和节奏,避免造成不
适或伤害。
掌握正确的手法 运用专业的按摩推拿手法,根据患者 的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操 作。
按摩推拿ppt课件
2024/1/28
1
目录
2024/1/28
• 按摩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 常见按摩推拿手法介绍 • 针对不同部位按摩推拿技巧 • 按摩推拿在常见病症中应用 • 按摩推拿操作注意事项及安全规范 • 按摩推拿效果评估及后续治疗建议
2
01 按摩推拿基本概念与原理
2024/1/28
3
定义及作用
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按摩推拿外,还可结合其他治疗方法,如针 灸、拔罐、艾灸等,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生活习惯调整
3
建议患者调整生活习惯,如保持正确的坐姿、睡 姿,避免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等,以预防病情复 发。
2024/1/28
36
预防保健措施推广
2024/1/28
健康生活方式宣传
积极宣传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 以提高患者的身体素质和免疫力。
2024/1/28
8
适应症与禁忌症
神经系统疾病(如偏 瘫、截瘫)
妇科疾病(如月经不 调、痛经)
2024/1/28
内科疾病(如高血压、 糖尿病)
9
适应症与禁忌症
• 儿科疾病(如小儿腹泻、遗尿)
2024/1/28
10
适应症与禁忌症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

中医推拿手法PPT课件

程中的力度、频率、方向等要素,以及推拿后的护理和调养。
学员心得体会分享
学员A
通过本次课程,我深刻体会到了中医推拿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 了推拿手法对身体的舒适感和放松作用,也学会了如何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选择合适的推拿 手法。
学员B
本次课程让我对中医推拿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和理解。我不仅学会了多种推拿手法,还了解了 推拿的原理和适应症。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了推拿对患者身体的积极影响,也更加坚定 了我从事中医推拿事业的决心。
学员C
通过本次学习,我不仅掌握了中医推拿的基本理论和手法,还学会了如何在实际操作中运用 所学知识。在实际操作中,我感受到了推拿对患者身体的舒适感和放松作用,也深刻体会到 了中医推拿的独特魅力和治疗效果。
中医推拿手法在现代医学中发展前景
推广和应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和生活质量的日益关注,中医推拿作为一种独特的非药物治疗方法,将在现代医学中得到更 广泛的推广和应用。未来,中医推拿将在康复医学、疼痛治疗、预防保健等领域发挥更大的作用。
01
中医推拿手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介绍了中医推拿的基本理论,包括经络、穴位、气血等概念,以及推拿
手法的作用原理和治疗效果。
02
常见推拿手法及其适应症
详细讲解了多种常见推拿手法,如推、拿、按、摩、揉、捏、颤、打等,
以及各手法的适应症和应用范围。
03
推拿操作规范及注意事项
强调了推拿操作过程中的规范和注意事项,包括推拿前的准备、推拿过
对儿童,可采用捏脊、摩腹等手法促进生长发育。
老年人及体弱者适宜手法
老年人推拿原则
手法宜轻不宜重,避免过度刺激引发不适,同时注重补益气血、 强筋健骨。
体弱者推拿特点

推拿常用手法PPT课件

推拿常用手法PPT课件
特点
推拿手法具有操作简便、安全有效、 适应症广等特点,是中医治疗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推拿手法历史与发展
历史
推拿手法历史悠久,早在《黄帝内经》 中就有相关记载,经过数千年的发展, 逐渐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经 验。
发展
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进步,推拿手法在 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吸收现代科学 成果,逐渐发展成为一门具有独特理论 和治疗方法的学科。
当缩短பைடு நூலகம்拿时间。
避免常见错误操作
避免暴力操作
推拿师在操作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暴力, 以免对患者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避免过度操作
推拿师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患者反应, 如患者出现不适或异常反应,应立即 停止操作并进行处理。
避免在禁忌部位操作
推拿师需熟悉人体解剖结构,避免在 禁忌部位如骨折处、肿瘤处等进行推 拿操作。
推法
01
02
03
04
操作方法
用手指或手掌着力于体表一定 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进 行单方向的直线或弧线推动。
适用部位
适用于头面、颈项、腰背、四 肢等部。
功效作用
具有行气活血、疏通经络、舒 筋活络、调和营卫等作用。
注意事项
操作时应注意手指或手掌要贴 紧皮肤,用力要稳,速度要缓
慢而均匀。
拿法
操作方法
推拿常用手法PPT课件
目录
• 推拿手法概述 • 推拿基本手法介绍 • 推拿常用手法详解 • 推拿手法操作技巧与注意事项 • 推拿手法适应症与禁忌症 • 推拿手法实践应用案例分享
01 推拿手法概述
定义与特点
定义
推拿手法是一种以手法操作为主, 通过刺激人体体表特定部位,以调 节机体生理、病理状况,达到防治 疾病目的的中医疗法。

推拿培训课件ppt

推拿培训课件ppt
2023-2026
ONE
KEEP VIEW
推拿培训课件
REPORTING
CATALOGUE
目 录
• 推拿简介 • 推拿手法 • 推拿穴位 •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 推拿实践操作
PART 01
推拿简介
推拿的定义与历史
推拿的定义
推拿是一种通过手法按摩作用于人体特定穴位和部位,以达 到舒缓肌肉紧张、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等效果的中医治 疗方法。
推拿的作用
推拿可以用于治疗各种肌肉骨骼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以及内科、妇科、儿 科等多种疾病。同时,推拿还可以用于预防疾病和保健,提高人体免疫力,增 强身体机能。
推拿的适用范围与注意事项
适用范围
推拿适用于各种年龄段的人群,特别是对于慢性疲劳、肌肉疼痛、关节炎症等疾 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注意事项
在进行推拿治疗时,应注意适应症和禁忌症,避免过度按摩或不当按摩导致的不 良反应。同时,患有严重疾病或急性炎症的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推拿治疗。
内关穴
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 桡侧腕屈肌腱之间。
三阴交穴
位于小腿内侧,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 缘后方。
PART 04
常见病症的推拿治疗
头痛的推拿治疗
总结词
通过推拿手法缓解头痛症状,促进血 液循环,放松肌肉。
详细描述
针对头痛症状,可以采用推拿手法如 按揉太阳穴、梳理头部经络、轻拍头 部等,以缓解头痛,促进血液循环, 放松肌肉,达到治疗目的。
详细描述
拍法是用手掌或掌根在皮肤表面做节律性的 拍击的一种手法。在操作时,要保持力度适 中、均匀,使局部产生舒适感,达到放松身 体、促进血液循环的效果。拍法常用于肩部
、背部、臀部等部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按摩推拿的基本要求(1/6)
持久 深透
均匀
有力
柔和
按摩推拿的基本要求(2/6)
ㄧ、持久 手法在操作過程中,能夠嚴格按照規定的技術要求 和操作規範持續運用,在足夠的時間內不走樣,保 持動作和力量的連貫性,以保證手法對人體的刺激 足夠累計到臨界點,起到調整內臟的功能,改變病 理狀態的作用。
按摩推拿的基本要求(3/6)
按摩推拿的基本要求(5/6)
四、深透 病人對手法刺激的感應和手法對疾病的治療效應。 要求手法的刺激不僅作用於體表而且能夠克服各種 阻力,避免損傷正常的軟組織,使手法的效應達到 疾病的深處、經脈骨肉甚至臟腑。
按摩推拿的基本要求(6/6)
持久、有力、均勻、柔和、深透是密切相關、相輔 相成、互相滲透。持續運用的手法可以降低肌肉的 張力和組織的粘滯性,使手法能逐漸滲透到組織深 部;均勻協調的動作使手法更趨柔和而更具有滲透 性;力量和技巧相結合使手法有力又柔和,達到 “剛柔相濟”。
按摩推拿手法(1/1)
手法除了與推拿、按摩同義,作為手法醫學的統稱 外,一般是指手法醫學中具體的操作技法。 所謂手法,是指以治病或保健為目的,施術者用手 或手的替代物,按照特定的技巧和規範化動作,刺 激人體經穴的有一定法度的動作技巧。
按摩推拿的起源(1/12)
推拿起源於遠古時期,那時的人們與自然環境和疾 病作鬥爭,求生存,自發地、主動地認識、體會到 “手法”對機體的有效作用,有心的人將之予以記 錄、驗證並提高,成為當時人民防治疾病的一種有 效手段。
按摩推拿概述(2/2)
推拿一名最早見於明代兒科專家萬全在他的著作 《幼科發揮》。運用小兒推拿治療小兒驚風等病證。 這一名稱的演變,反映了手法的發展和變化。 “按摩”最早記載於《素問·血氣形志篇》。至明 代首見“推拿”一詞,“推拿”的出現,為這一古 老醫術增添了新內容,擴展了治療範圍,很快為大 眾所接受。民間又有“南稱推拿,北謂按摩,實則 一也。中原之地,各取其首,和而稱為推按”之說。 1993年7月1日,《中國大陸國家標準·學科分類與 代碼》將其正式定名為按摩推拿學。
按摩推拿的起源(2/12)
1、秦漢時期 《黃帝內經》時代已將其定為中醫的五大治療手段之一。 《素問·異法方宜論》:“中央者,其地平以濕,天地 所以生萬物也眾,其民多食雜而不勞,故其病多痿厥寒 熱,其治宜導引按蹺。故導引按蹺者,亦從中央出也。” 九針中的“圓針”“踶針”即是當時的按摩工具。
按摩推拿的起源(7/12)
6、清時期 按摩推拿更是名家倍出,流派紛呈,論述頗豐,吳師機 的《理瀹駢文》,《攝生要言》,汪詞巷的《勿藥元 詮》,王祖源的《內功圖說》等都介紹了導引按摩的方 法。 而吳謙等編著的《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則更為系 統地總結了按摩推拿對傷科疾病的治療手法:摸、接、 端、提、按、摩、推、拿八法。同時提出了:“手法者, 謂以兩手安置所傷之筋骨,必知其體相,識其部位,一 旦臨證,機觸於外,巧生於內,手隨心轉,法從手出” 的辨證施術原則,至今仍受到後世醫家的推崇。
按摩推拿的起源(5/12)
4、宋、金、元時期 戰亂頻繁,按摩推拿仍在民間廣為流傳,理論與實踐繼 續得到豐富。就連宋徽宗趙佶敕令編撰的《聖濟總錄· 治法門》亦有專篇論述。 而宋史《藝文志》也有“按摩要法”,“按摩法”的記 載。 金·張子和的《儒門事親》已把按摩列入汗、吐、下三 法之中,對推拿臨床具有重要的作用。 龐安時成功運用手法催產,使推拿方法延展到婦產科。 推拿運用的範圍更加廣泛。 手法的分析是這個時代的又一趨勢。
按摩推拿的起源(3/12)
2、魏、晉、南北朝時期 導引按摩作為養生壽世的重要手段受到世人的推崇。葛 洪的《抱樸子》遐覽篇記有“按摩經導引經卷”;《肘 後方》亦載有“令爪病人人中治卒死”的急救治療手法。 設有按摩科,有了按摩專科醫生。 小兒推拿已見倪端
按摩推拿的起源(4/12)
3、隋唐時期 隋、唐時期是按摩推拿發展史上最為輝煌的時期。按摩 不再僅僅流傳於民間,而且也成為太醫署的重要組成之 一,名曰:“按摩科”。而巢元方的《諸病源候論》, 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王燾的《外台秘要》和藺 道人的《仙授理傷續斷秘方》等著作的相繼出現,也使 按摩推拿的理論得到了極大的豐富。當時的隋《百官志》 記載:“太醫院有……按摩博士二人”。《舊唐書·職 官志》上說“太醫院掌醫療之法,承之為二,其屬有 四……三曰按摩,皆以博士以教之”。由此開創了按摩 推拿的教學先河。 隋代設有按摩博士,唐代又將按摩醫生分按摩博士、按 摩師、按摩工。唐代,自我按摩盛行,膏摩之法盛行。
二、均勻 手法操作時,手法壓力的輕重,動作幅度,速度的 快慢,都必須保持相對的一致,用力不可時輕時重, 速度不可忽快忽慢,幅度不可時大時小,應使手法 操作既平穩又有節奏性。
按摩推拿的基本要求(4/6)
三、柔和 手法操作時,動作穩柔靈活,手法變換時,自然, 協調。手法輕而不浮,重而不滯。《醫宗金鑒》中 指出:法之所施,使患者不知其苦,方稱為手法也。
按摩推拿的作用原理(4/4) 三、調節臟腑功能 增強抗病的能力 邪作用于人體,正氣奮起抗邪,正邪鬥爭,破壞了 人體的陰陽相對平衡,使臟腑氣機升降失常,氣血 功能紊亂,從而產生了一系列的病理變化。推拿對 內臟功能有明顯的調整陰陽平衡的作用,這種調整 陰陽的作用是通過經絡、氣血而起作用的。因為經 絡遍佈全身,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溝通和聯 絡人體所有的臟腑、器官九竅及皮毛、筋肉、骨骼 等組織,再通過氣血在經絡中運行,組成了整體的 聯繫。推拿手法作用於體表局部,在局部通經絡、 行氣血、濡筋骨,並通過氣血、經絡影響到內臟及 其他部位。
按摩推拿的作用原理(3/4) 二、理筋整復 潤滑關節 在組織損傷後,損傷部位會發出疼痛刺激,通過 人體正常的反射作用,該刺激會使機體有關組織處 於警覺狀態,肌肉收縮、緊張直至痙攣等狀態的表 現,其目的是為了減少肢體的活動,防止過度的運 動而牽拉受損處,從而減輕疼痛或再損傷。對骨縫 開錯、韌帶損傷等要積極採取措施,撥亂反正,令 各守其位,才能有利於肌肉痙攣的緩解和關節功能 的恢復。由此可見,理筋整複可使經絡關節通順, 即順則通。
按摩推拿的起源(9/12)
按摩推拿的起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0/12)
按摩推拿的起源(11/12)
按摩推拿的起源(12/12)
按摩推拿的作用原理(1/4)
1、疏通經絡; 2、促進氣血運行; 3、調理臟腑功能; 4、調整關節功能; 5、增強人體抗病能力。
按摩推拿的作用原理(2/4)
一、疏通經絡 行氣活血 軟組織損傷後,肌肉附著點和筋膜、韌帶、關節囊等受損 害的軟組織,可發出疼痛信號,通過神經的反射作用,使 有關組織處於警覺狀態,肌肉的收縮、緊張直至痙孿,經 絡不通,局部麻木不仁,疼痛是推拿臨床的常見症狀。 此時如不及時治療或治療不徹底,肌肉緊張、痙攣不能得 到較好的緩解,痙攣的肌肉壓迫穿行於其問的血管,致使 肌肉的供血量明顯減少,而痙攣狀態的肌肉所需的血量遠 較鬆弛狀態的肌肉為高.因為代謝產物大量堆積,引起炎 性疼痛;肌肉長期的、慢性的缺血、缺氧,使損傷組織形 成不同程度的結締組織增生,以致粘連,甚至纖維化或殃 痕化,長期發出有害刺激,從而加重疼痛和肌肉的緊張、 痙攣,形成惡性循環,推拿能打破這一惡性循環,推拿可 以通過舒筋通絡,消除上述症狀,從而起到一定的治療作 用。
解剖與生理(1/2)
解剖與生理(2/2)
按摩推拿的起源(6/12)
5、明時期 按摩又有了新的發展,尤其是小兒按摩的進步更為突出。 而“推拿”一詞就出現於此時。明史《百官志》記載: “太醫院掌醫療之法,凡醫術為十三科,曰大方脈,… 按摩,…”張介賓也在《類經》中把按摩列為十三科之 一,而且在手法治療中提出了辨證論治的觀點。由於此 時按摩推拿的再次興盛,按摩的另一個重要分支 “小 兒推拿”從此登上歷史舞臺。明·永樂的《袖珍小兒方》 就有“秘傳看驚掐筋口授心法”的記載,被疑為後世小 兒推拿的雛形。明·萬曆年間面世的《推拿方脈活嬰秘 旨全書》和流傳至今的《小兒推拿秘訣》則標誌著小兒 推拿的正式面世。“推拿”一詞就首見於此。而《小兒 按摩經》可稱為我國現存最早的推拿專著。 小兒推拿獨具特色,小兒百脈皆匯於兩掌,線狀穴、面 狀穴的出現為小兒推拿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按摩推拿的起源(8/12)
7、 1956年後 1956年上海開設推拿訓練班,1958年成立推拿 專科門診,建成專科學校。60年代我國建成一 支推拿隊伍,推拿麻醉已初見成效。70年代, 推拿學術活動逐漸恢復。之後,全國中醫院校 相繼成立了推拿專業、推拿系。 80年代,各中 醫學院成立了氣功推拿教研室,90年代在針灸 系的基礎上成立針推系,目前又形成了推拿學 科。
體適能與健康促進 Fitness and Health Promotion
授課內容:運動與按摩
授課教師:洪 彰 岑
按摩推拿概述(1/2)
推拿古稱按摩,又稱為按蹺、點穴、指壓、正骨、 整脊、導引等。 推拿學是在中醫學和現代科學理論的指導下,闡述 和研究運用手法和功法訓練防治疾病的方法、規律 和原理的一門臨床醫學學科。 推拿療法:是在中醫理論的指導下,依據中醫辨證 論治的原則,運用手法作用于患者的穴位和患處, 通過手法本身的作用和經絡系統的調節作用,達到 防病治病目的的一種傳統的中醫外治療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