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推拿基本知识教学提纲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

中医教学《推拿学》教案教案:《推拿学》——小学推拿保健课程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推拿学教材的第三章,主要讲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和推拿的适用范围。
具体内容包括:推拿的定义、推拿的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推拿的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至少三种推拿手法。
2. 培养学生对手法的兴趣,养成正确的推拿习惯。
3.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
难点:推拿手法的正确操作和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视频资料、推拿手法图解。
学具:推拿模型、推拿手法图解、练习推拿的手法道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引起学生对手法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推拿的定义、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配合视频资料和图解,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推拿。
3. 示范:教师亲自示范正确的推拿手法,让学生跟随操作。
4. 练习:学生分组练习推拿手法,教师巡回指导。
5. 应用:学生通过推拿模型,实践所学手法,体验推拿的效果。
六、板书设计推拿学定义基本手法:推、拿、按、摩、揉、捏、摇、拍适用范围: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七、作业设计1. 描述推拿的基本手法,并说明其适用范围。
答案:推拿的基本手法包括推、拿、按、摩、揉、捏、摇、拍。
推拿适用于治疗头痛、肩颈痛、腰痛、消化不良等症状。
2. 简述推拿的起源和发展。
答案:推拿起源于中国古代,最早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
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推拿已成为中国传统的医学疗法之一,并在现代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示范、练习等环节,使学生了解了推拿的基本手法和适用范围,掌握了正确的推拿手法。
但在实践中,部分学生对推拿手法的运用还不够熟练,需要在课后加强练习。
拓展延伸:学生可利用课后时间,深入了解推拿的历史和发展,学习更多推拿手法,尝试运用推拿治疗生活中常见的疾病,提高自己的推拿技能。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针灸推拿本科90课时)

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教学大纲(Tuina technique and merit legal science)(供5年制针灸推拿学专业和针灸推拿学专升本专业使用)一、课程目标1、课程的性质和目的课程性质:《推拿手法与功法学》是研究推拿临床防治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手法与功法的术式结构、技能训练方法、动作原理、作用机理及临床应用规律的一门学科。
在推拿专业课程中,是一门核心技能基础课程。
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及功法、手法技能训练,要求学生掌握、熟悉和了解推拿功法、手法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基础理论、基本知识、推拿手法基本操作技能与实验研究方法和临床辨证应用规律,为学习《推拿治疗学》与日后从事推拿临床工作奠定理论与技术基础。
2、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先修课程:《中医基础理论》、《经络腧穴学》、《正常人体解剖学》、《西医诊断基础》。
后续课程:《推拿治疗学》、《小儿推拿学》。
先修课程是本课程的讲述基础,后续课程是此课程的具体应用,后续课程应在此课程开设的下一学期进行教学。
二、课程学时分配(黑体小四号)总学时90学时,遵循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教学方法采用课堂讲授、操作示范、技能训练与实验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并配合运用多媒体CAI课件及视听教材等多种教学辅助手段,从而加深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并加强手法操作的示范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水平与实际动手能力。
其中理论30学时,实践教学(实训)60学时。
课程主要内容和学时分配见课程学时分配表。
三、建议教材和教学参考书目1.教材1 王之虹等.推拿手法学.2001年8月第1版.中国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年2.主要参考书1 周信文等.推拿手法学.2000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2 张建华、何光远等.推拿学.2007年1月第1版.中国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3 俞大方等.推拿学.1985年10月第1版.中国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年四、课程考核考试(包括期末理论考试、技能考试),其中理论考试50%,技能考试50%。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

中医推拿知识点总结归纳一、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和技术要点1.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中医推拿的基本原理是以经络理论为基础,在掌握人体穴位、经络分布和病变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手法施力,调和气血,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
中医推拿的操作手法主要包括按摩、揉捏、推、拿、拨叩、拍打等。
2.中医推拿的技术要点(1)按摩:以手掌、指腹、拇指或掌根等部位作往复式的摩擦作用,对病区或穴位进行按摩,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舒经活络。
(2)揉捏:以手指、掌根或拇指等部位对局部或整个穴位进行捏捉、揉动、揉转、揉压等操作,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3)推拿:以推、拉、捏、按、挤等手法对患部或穴位进行施力,以促进气血的运行,调和脏腑的功能,消除病邪。
(4)拿:以手指、拇指等部位对穴位进行抓足、提握、提拨等操作,以调理经络,消除疼痛。
(5)拨叩:以手指、掌根、拇指等部位的力道和速度,对穴位或病区进行重叠拨动,以调理气血,消除病邪。
(6)拍打:以手掌或拳头等部位的力度和速度,对病区或全身进行拍打,以达到疏通经络,舒筋活络的目的。
二、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和适应症1.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中医推拿的治疗原则是遵循中医辨证施治的基本原则,以辨证施治、因病选穴、灵活运用手法、标本兼治、调理阴阳、调理气血、疏通经络等为治疗原则,根据患者的病情,采取相应的手法和穴位进行治疗。
2.中医推拿的适应症(1)感冒、咳嗽、发热、头痛、头晕等疾病;(2)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症、关节炎等风湿病;(3)消化系统疾病:胃肠炎、便秘、消化不良、胃痛等;(4)神经系统疾病:神经性头痛、全身疲乏无力、失眠多梦等;(5)妇科疾病:月经不调、妇科炎症、产后恢复等;(6)皮肤病:湿疹、疮疖、痒疹等;(7)肿瘤放化疗后的协调治疗;(8)儿童多动症、夜啼、消化不良等。
三、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中医推拿的注意事项:(1)熟悉患者的病情,掌握患者的脉象、舌苔等信息,对患者进行细致的观察和检查,熟悉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推拿按摩讲课大纲》课件

推拿按摩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适应症
推拿按摩对缓解肌肉疲劳、改善血液循 环、舒缓紧张情绪等有良好效果,适用 于缓解肌肉疼痛、关节炎症、神经痛等 病症。
VS
禁忌症
对于骨折、感染、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等 严重疾病,以及孕妇、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等人群,推拿按摩可能会加重病情或产生 不良反应,应避免使用。
推拿按摩的注意事项与技巧
总结词
用手指指腹或手掌在一定部位做圆形或螺旋形的揉动。
详细描述
揉法具有舒缓肌肉紧张、缓解疼痛的作用。操作时,用手指指腹或手掌在一定部位做圆形或螺旋形的 揉动。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揉法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指揉法适用于头面部、颈项部和关节处; 掌揉法适用于胸腹部、背腰部和四肢。
捏法
01
总结词
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在一定部位进行对称性的挤压。
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焦虑抑郁
慢性病康复推拿按摩
详细描述
01
推拿按摩可以调节神经功能,缓解焦虑和抑郁情绪,对于一些
慢性心理疾病也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
总结词
02
增强免疫功能、提高抵抗力
详细描述
03
推拿按摩可以增强免疫功能,提高身体抵抗力,对于一些慢性
疾病如感冒、咳嗽等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04
推拿按摩注意事项
03
推拿按摩应用
日常保健推拿按摩
总结词
通过推拿按摩缓解疲劳、放松身 心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可以帮助人们缓解日常 生活中的疲劳和紧张,促进血液 循环,放松肌肉,提高睡眠质量 ,改善精神状态。
日常保健推拿按摩
总结词
促进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
详细描述
推拿按摩可以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身体的各项生理功能 ,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抵抗力。
推拿学基础(考纲)

推拿学基础考纲总要求推拿学是研究怎样用推拿来治疗疾病的一种古老的科学,在推拿学的复习中,要注意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及有关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常用的检查方法,手法的基本操作及推拿对每个疾病的治疗方法。
要求考生:1、掌握手法的基本概念、基本操作、功用、治法和治则。
2、熟悉常用检查方法的主要内容。
3、熟悉与推拿相关,特别是与小儿推拿相关的针灸学相关知识。
4、熟悉成人推拿常见病的病因病理、检查方法,了解推拿治疗方法和操作。
5、熟悉小儿推拿常见病的病因病理、检查方法,了解推拿治疗方法复习考试内容第一篇总论一、推拿手法1、手法概述:了解手法的概念;领会手法的技术要求及临床应用;熟悉手法的分类;理解持久、有力、均匀、柔和的辨证关系。
2、摆动类手法:熟悉摆动类手法的概念,掌握~指禅推法的动作要领及临床变化应用。
3、摩擦类手法:掌握摩法、擦法、推法的动作技巧及三者在操作上的异同;熟悉本类手法在临床上的应用范围及其作用。
4、振动类手法:正确掌握抖法和振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巧,熟悉本类手法的临床运用。
5、挤压类手法:重点掌握按法、捏法和拿法的动作要领;熟悉临床应用方法和治疗作用,了解按法和点法、捏法和拿法之间的区别。
6、扣击类手法:掌握拍法、击法、啄法、扣法的动作要领和操作技巧,熟悉本类手法的临床应用。
7、活动关节类手法:掌握摇法、各种扳法和拔伸法的动作要领、适应症、禁忌症,熟悉本类手法的综合运用。
二、推拿的基本作用l、掌握推拿的基本作用是疏通经络、促进气血运行、调整脏腑功能、滑利关节、增强人体抵抗力。
2、了解推拿补泻的特点及在治疗时的运用。
3、了解推拿的作用途径。
三、推拿的治法治则l、推拿的治则:熟悉推拿的治则。
2、推拿的治法:了解推拿八法及其运用。
四、常用临床检查l、颈部检查:了解颈部检查的主要内容,掌握检查方法。
2、脊柱检查:熟悉脊柱检查一般方法,掌握脊柱检查的特殊方法。
3、髋关节检查:熟悉髋关节检查一般方法,掌握髋关节检查的特殊方法。
推拿手法学大纲64

《推拿手法学》教学大纲一、前言《推拿手法学》是中医学的组成部分之一,在中医临床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针灸推拿专业的一门重要临床课程。
本大纲根据学院颁布的教学计划对针推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对本门学科的要求而编写,学生在掌握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推拿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针推人材。
《推拿手法学》是研究中医推拿手法起源、发展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的一门学科,通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达到:1.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及了解推拿手法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及推拿特定穴;3.掌握推拿各类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4.熟悉推拿手法运动生物力学的研究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强手法的练习和临床见习。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1.讲授基本理论在推拿手法中的应用时,必须结合具体使用手法、治疗部位。
2.在进行手法教学时,必须加强手法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结合人体各部位的操作训练。
3.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介绍一些推拿手法临床上的新发展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64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上篇手法基础第一章绪论【要求】(一)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了解中医推拿手法名称的演变。
(二)了解推拿的起源及推拿手法的主要内容和重要地位。
(三)了解推拿手法、功法与治疗学的关系。
(四) 了解历代推拿发展演变过程及推拿主要著作。
【内容】(一)推拿手法的定义、理论依据、治疗特点。
(二)“推拿手法”名称的演变,在中医学起源中的作用。
推拿手法学大纲(2)2022

《推拿手法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推拿手法学课程编号:英文名称:Chinese massage课程性质: 必修(选修课或必修课)总学时:96 讲课学时:16 实验学时:80学分:6适用对象:针灸推拿专业先修课程:中西医学基础课程一、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本大纲根据学院颁布的教学计划对中医针灸推拿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及对本门学科的要求而编写,学生在掌握前期课程的基础上进行本课程的学习。
本课程的教学,既强调中医学术的系统性,又要突出推拿科的学术特点,应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对重要学术内容必须讲深讲透,能反映当代本学科的新成就、新成果,造就新一代高水平的应用型中医人材。
二、课程教学和教改基本要求《推拿手法学》是研究中医推拿的源流、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的一门学科,通过《推拿手法学》的教学,要求学生能达到:1.掌握推拿的定义及了解推拿的起源和发展简史;2.掌握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及推拿常用腧穴;3.熟悉推拿主要手法的动作要领和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操作技能;4.了解推拿练功的基本方法和常见病症自我推拿的方法。
在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以课堂讲授为主,同时加强手法的练习和临床见习。
在组织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下列几点:1.讲授中医基本理论在推拿中的应用时,必须结合具体使用手法、治疗部位。
2.在进行手法教学时,必须加强手法基本技能的训练,同时结合人体各部位的操作训练。
3.在讲解推拿常用腧穴时,要结合临床应用。
4.根据教学内容可适当介绍一些临床上的新发展及现代科学研究成果。
本课程教学总时数96学时。
教学方法要求理论密切联系实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辨证思维方法和临床实践能力。
教学中应充分利用X线片、幻灯片、挂图、实物、电影及电视录像等各种现代教学设备,实行启发式形象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三、课程各章重点与难点、教学要求与教学内容(“教学要求”要用“掌握、熟悉、了解”等进行描述,“教学内容”包括实验等其他实践教学环节内容,此部分根据具体课程,可以按照章节列出具体内容,也可以根据内容分块)第一章概论【目的要求】(一)掌握推拿手法的定义,了解中医推拿名称的演变。
《推拿手法技术》教学大纲

《推拿手法技术》教学大纲(本大纲供三年制大专针灸推拿专业使用)推拿手法技术是一门基础学科,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是针灸推拿的主干课程之一。
虽与中医学的各门基础与临床学科有着广泛而密切的联系,但需要注意的是,推拿手法有着鲜明的中医经络外治法特色,区别于中医的其他学科,也区别于针灸学,有着很强的实际应用价值。
本门课程的教学,要求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各种推拿手法的操作技能;使学生能运用中医学知识,以辨证论治原则处理临床各类常见疾病。
本门课程的教学主要为:绪论部分包括推拿手法的形成与发展、推拿手法的特点、分类与推拿手法主要内容、推拿手法的理论基础、推拿手法的学习方法。
《推拿手法学》的总学时安排为76学时,除由教师理论讲授外,应加强操作技能训练,充分运用CAI课件、录像、幻灯、图表等多种教学手段,及开展自学、讨论等多种授课形式。
并安排临床见习,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提高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可按照本校教学计划,适当增减教学时数,但一定要达到本大纲规定的推拿手法教学要求。
教学目的要求和内容第一章推拿简史[目的要求]1、熟悉推拿手法的特点、临床应用范畴。
2、熟悉推拿手法的作用原理。
3、了解推拿手法的概念、形成及发展过程。
4、了解推拿手法的分类和学习方法。
[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二章推拿手法学基本常识[目的要求]1.掌握推拿手法的基本技术要求2.熟悉推拿的注意事项和推拿介质以及热敷3.了解推拿的命名与分类[教学方法]课堂讲授为主。
第三章推拿练功[目的要求]1.要掌握推拿练功的预备姿势、动作要领。
2.要熟悉推拿练功的原文。
3.要了解推拿练功的按语。
[教学方法]教师教授、操作示范、学生实训。
第四章成人推拿手法第一节摆动类手法[目的要求]1.掌握摆动类手法操作、动作要领、作用。
对一指禅推法、滚法和揉法三种手法要体会其缠绵,具有可持续操作性,且治疗适应症广泛的特点。
2.熟悉摆动类手法的注意事项和作用部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手法的分类原则
1、根据手法动作形态特点分类: 摆动类、摩擦类、振颤类 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
2、根据手法作用力方向分类
1)垂直用力类:按、点、压、滚、禅 2)平面用力类:摩、擦、推 3)对称合力类:拿、捏、搓、捻 4)对抗用力类:扳、拔伸 5)复合用力类:摇、背、脊柱旋转扳法
3、根据手法的主要作用部位分类
4)代表人物与著作 巢元方《诸病源侯论》
孙思邈《千金要方》
5、宋、金、元时代(公元908年~1068年)
1)手法用于妇产科,庞安时用按摩催产, “十愈八九”,创手法助产之先例。
2)手法用于眼病治疗,开眼病治疗之先河。 3)推拿手法的理论逐步形成:
张从正认为推拿手法同样具有“汗、吐、 泻”的作用;《圣济总录》指出手法具有“斡旋 气机,周流营卫,宣通百节,疏通凝滞”的作用。
4、隋、唐时代(公元581年~907年)
1)隋唐时期是推拿发展的鼎盛时期:设推拿 专门学科,太医署有专门的按摩博士2名;专门教 学机构,设按摩博士、按摩师、按摩工、按摩生。
2)孙思邈《千金要方》“老子按摩法”共42式。 3)唐·蔺道人《仙授理伤续断秘方》有“揣、 摸、捻、捺”4种伤科检查方法,拔伸、捺正等接 骨续筋方法。
推拿基础知识
第一节 推拿的概述
2、推拿手法学的由来 马克思:“随着人类手足的分工,意味
着劳动工具的出现”。
“手”是人类认识的第一劳动工具,推 拿是用手作为治疗工具的。因此,“手” 是人类认识的第一种治病工具,推拿手法 也成为第一种治病方法。
3、最早使用的推拿手法 “摩、揉、抓、摸” 用摩擦使冻僵了的肢体暖和 用揉搓来消肿祛瘀 用抓来止痒 用抚摸来止痛 归纳为一句话:推拿已有上下五千年的
六、推拿介质
1、介质是指推拿手法操作是应用的油、液、膏 的统称。
2、介质的作用 润滑,防止皮肤破损,药物辅助作用
3、常用种类与作用 滑石粉、葱姜汁、冬青膏、白酒、深井水
滚法推拿的形成,丰富了推拿手法。
推拿流派增加,如内功推拿,脏腑点穴推拿 等。
9、建国以来
1)推拿发展的两个重要人物:陆定一、朱春 霆。
2)1956年,成立第一所推拿专科学校。 3)1987年成立中华全国中医药学会推拿学分 会。
4)大量的推拿专著出版。 5)推拿基础与实验研究发展较快。 6)推拿的国际交往日益广泛。
历史
4、推拿名称演变的三个阶段 汉代以前:按跷、跷摩、案扤 汉至明代:按摩 明代以来:推拿
二、推拿手法的历史沿革
1、春秋战国以前(公元221年以前) 1)《史记》扁鹊传“上古之时,医有俞跗, 治病……,桥引,案扤,毒熨。” 2)《周礼疏案》记载了扁鹊治疗虢太子尸 厥病,其弟子子游为虢太子按摩。 3)《黄帝内经》中有数十篇目记载有推拿 手法的经文。
3、均匀:均匀而有节奏,平稳而有弹性 4、柔和:轻而不浮,沉而不滞,灵活而温 柔,和缓不急不躁
“两字”目的 深透:持续有力的手法-→力达肌肉深层→ 出现酸、沉、胀、麻、痛、放散等得气 感
二)整复类手法的要求
概括为“稳、准、巧、快”四个字 1、稳:安全性 2、准:有效性 3、巧:技巧性 4、快:疾发疾收
3)《厘正按摩要术》把“按、摩、掐、揉、 推、运、搓、摇”归纳为小儿推拿八法。
4)小儿推拿专著有:《小儿推拿广意》《幼 科铁镜》《幼科推拿秘书》《保赤推拿法》《推 拿指南》等10部。
5)推拿流派形成,主要有:小儿推拿、正骨 推拿、一指禅推拿、武功推拿、经穴推拿等。
8、1911年~1949年
这一时期,推拿发展缓慢。
3、魏、晋、南北朝时代(公元220~581年)
1)葛洪《肘后救卒方》开创推拿手法急救 的先河。
2)用按法治疗“卒心痛”,“爪人中治疗 卒死”,“拈取脊骨皮”治疗小儿疳积, “抓脐上三寸”治疗卒腹痛。
3)梁大通元年(527年),达摩到达中国, 开创了“一指禅”推拿,在原先的按摩、 推拿的基础上,增加了“擦、搓、抖、捻、 揉”六法。
《袖珍小儿方》“秘传看惊掐惊口授心法”为 最早的小儿推拿文献。
《针灸大成·按摩经》记载20种小儿复式推拿手 法
《普济方·折伤门》记载正骨手法27种 《证治准绳》记载15种骨折脱位的整复手法
7、清代(公元1664年~1910年)
1)《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按、摩、推、 拿”列入正骨八法。
2)出版了我国第一Hale Waihona Puke 《推拿图解》,易学、 易懂、易掌握。
1)松解类: 以一定的压力作用于软组织的一类手法
2)整复类: 以一定的技巧力作用于骨关节,起纠正关节错
位的一类手法。
4、根据手法的应用对象分类
1)成人推拿手法 2)小儿推拿手法
四、手法的基本要求
一)松解类手法的要求
概括为十个字,又称“十字诀” “八字”要求 1、持久:手法连续作用一段时间,保 持力度和动作的连贯性,不能断断续续 2、有力:具备一定的力度
手法的适应症和禁忌症的认识,“按之痛 止”,“按之无益”,“按之痛甚”。
4)正骨手法更趋发展,用于关节脱臼、骨折、 扭闪挫伤等。
6、明代(1368年~1664年)
1)“推拿”一词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小儿推拿有了重大发展,形成了小儿推拿理 论、手法、穴位独特体系。
3)推拿手法种类明显增多,复合式推拿手法应 用于临床。
五、手法操作的注意事项
1、体位选择原则: 1)使病人感到舒适、放松的体位; 2)有利于手法操作的体位; 3)有利于达到最佳治疗效果的体位。
4)带有冲击力的手法作用方式刺激强度大, 缓慢的手法作用方式刺激强度弱;
5)操作时间短,手法刺激轻度小;操作时间 长,则手法累积刺激强度大。
3、手法操作过程中使用原则 掌握“轻–重–轻”的原则 手法操作过程中的变换要自然 手法与手法在衔接时要连贯
2、秦、汉、三国时代(公元前221年~公元 220年)
1)《五十二病方》记载的按摩手法有“按、摩、 抚、蚤挈、中指搔、刮、捏”7种。 2)《内经》中手法有“按、摩、推、扪、循、切、 抓、揩、弹、挟、卷”11种。 3)《黄帝岐伯按摩》十卷,惜已佚。 4)代表人物
华佗:五禽戏、导引按摩的方法 张仲景:导引、吐纳、膏摩的方法 淳于意:用寒水推降温 5)推拿工具圆针的发明,按摩膏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