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复习过程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管理信息系统》名词解释

第一章管理信息系统概论

1.信息:指加工以后对人们的活动产生影响的数据。

2.数据:是对客观事物的性质、状态以及相互关系等进行记载的符号。

3.物流:物品从供给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

4.资金流:是以货币的形式反映企业经营状况的主要形式。

5.事物流:是指企业在处理内部或外部活动中产生各种经营管理行为,这些行为的过程

构成了事物流。

6.信息流:是指除去物流、资金流和事物流的物理内容外的信息的流动过程。

7.管理信息:是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原始数据经过加工处理、分析解释、明确意义

后所产生的对管理决策产生影响的信息。

8.企业外部信息:又称外源信息,是从企业外部环境传输到企业的各种信息。

9.企业内部信息:又称内源信息,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产生的各种信息。

10.常规性信息:又称固定信息,指反映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状况,在一定时期内按

统一程序或格式重复出现和使用,而不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信息。

11.偶然性信息:又称突发性信息,是反映企业非正常事件的无统一规定或格式的非定期

信息。

12.信息化: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和社会活动各领域普遍采用信息技术,利用信息资源,

使得人们能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各种媒体,使用和传递所需信息,以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现代化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增强国力的过程。

13.企业信息化:是指企业利用现代的信息技术,通过对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广泛利用,

不断提高生产、经营、管理、决策的效率和水平,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企业竞争力的过程。

14.系统:是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为了某些目标结合而成的有机整体。

15.分解方法:把被研究的对象和问题分解成许多人们可以容易处理和理解的细小部分,

并通过对这些被分解的部分进行研究来获得对整体的了解和把握,这种处理方法就是分解方法。

16.系统方法:考虑系统的整体性,考虑系统组成部分的内部关系和协同关系,这样的方

法叫系统方法。

17.信息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及其它信息技术为核心,为实现某些系统目标,对信息

资源进行处理的信息。

18.自底向上分析方法:指通过调查等方式,将业务的具体功能汇总、归纳成宏观的功能。

19.自顶向下,逐步求精:是从宏观入手,按照事物的性质和规律,分解到微观具体的事

物。

20.管理信息系统(MIS):是以人为主导,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将信息流联系起来,对

信息进行收集、传输、加工、更新和维护,产生管理者所需要的信息,改善协同合作、效率与决策制定,协助企业管理资源并获利的信息处理系统。

21.办公自动化系统(OAS):是将计算机技术、通讯技术、系统科学及行为科学应用于

传统的数据处理,以及现代的办公事务处理的一项综合技术。

22.决策支持系统(DSS):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以及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

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支持非结构化和半结构化决策的信息系统。

第二章管理信息系统与组织变革

23.管理:管理者或管理机构,在一定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控制、领导等工作,对

组织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以实现组织预定目标的过程。

24.虚拟组织:是由若干独立实在的企业组成的临时性、动态的“虚拟”的企业。

25.组织扁平化:是指通过组织结构的调整,消减中间管理层数量的工作过程。

26.企业流程再造(BPR):是对企业流程所进行的根本性的再思考和彻底的再设计,以

使企业的速度、质量、服务和成本等关键业绩指标获得根本性的改善。

27.企业流程:是指生产或服务过程中的一连串活动的工作流程。

28.企业资源规划(ERP):是一个集合企业内部的所有资源,进行有效的计划和控制,

以期达到最有效的计划和控制,达到最大效益的集成系统。

第三章信息系统技术基础

29.系统软件:是用来管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通信连接以及各种外部设备等所有硬件

资源的程序。

30.应用软件:是用于完成用户所要求的数据处理任务或实现特定功能的程序。

31.操作系统:是系统软件的核心组成部分,他的主要任务是管理计算机硬件资源、调度

用户作业程序和处理各种中断,从而保证计算机各部分协调有效地工作。

32.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对计算机中所存放的大量数据进行组织、管理、查询

并提供一定处理功能的大型系统软件。

33.网络:将地理位置不同、具有独立功能的多个计算机,通过通信设备和通信线路连接

起来,利用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

34.网络协议:是一种用于网络之间相互通信的技术标准,是一门大家都公认并必须遵守

执行的“共同语言”。

35.网络的拓扑结构:是网络中结点与通信线路之间的几何关系,反映了网络中各实体之

间的结构关系。

36.数据库系统(DBS):是指数据库及其管理、维护和使用所需要的计算机硬件、软件

和使用人员的总和。

37.关系:一个关系对应一个二维表。

38.元组:关系的一行。

39.属性:关系的一列。

40.主码:在一个关系的若干属性中指定一个用来惟一标识该关系的元组。

41.关系模式:在二维表中的行定义即对关系的描述称为关系模式。一般表示为:关系名

(属性1,属性2,…,属性n)

第四章管理信息系统战略规划与开发方法

42.战略规划:是在系统开发之前制定的总体规划。

43.执行规划:又称为开发规划,是对战略规划的具体落实。

44.关键成功因素:指组织能够达到目标的关键因素。

45.关键成功因素法(CSF):是分析出企业成功的关键因素,围绕关键因素识别企业的

主要信息需求和相关工作的规划方法。

46.企业系统规划(BSP):是根据企业目标制定MIS规划的方法。

47.生命周期:一个信息系统从它的提出、开发、应用到系统的更新,经历了一个发生、

发展和灭亡的循环过程。

48.生命周期法:生命周期法要求系统开发按照步骤逐步完成开发任务,对每一个开发阶

段规定了各自的任务、流程、目标等内容,从而使开发工作规范统一,易于管理和控制。

49.原型法:根据用户提出的基本要求,采用快速技术,在短时间内,开发出一个简单的

带有实践性的、可执行的系统原型,交给用户试用,开发人员根据用户反馈的信息,对系统原型进行修改、完善,再交给用户试用,反复这个过程,直至产生用户满意的系统原型为止。

50.面向对象:按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系统思维方法,采用基于对象的概念建立模型,模

拟客观世界分析、设计、实现软件的办法。

51.对象:是客观世界里的任何实体的抽象,是客观世界实体的软件模型,由数据和方法

两部分组成。

52.封装:将对象的数据和操作(方法)合并在一起,称为封装。

53.类:是对一类相似对象的描述,这些对象具有相同的属性和行为、相同的变量和方法

实现。

54.继承:把若干个对象类组成一个层次结构的系统,下层的系统具有和上层父类相同的

特性,称为继承。

55.计算机辅助软件工程法(CASE):是一种自动化或半自动化的方法,能够较全面地

支持除系统调查外的每一个步骤。

56.IT外包:是将组织中与信息相关的活动,部分或全部交给组织外的信息服务提供者来

完成。

57.供应链:指具有供求关系的上下游企业所构成的组织链条。涉及产品设计、生产以及

将产品传递到市场上的所有企业构成供应链。

58.供应链管理:是指协调供应链中生产、存货、选址以及运输活动,从而在市场达到响

应速度和效率的最佳组合。

59.电子商务:狭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网上进行交易活动,包括通过Internet买卖产品

和提供服务。广义上讲,电子商务是指利用网络来解决商业交易问题,降低产、供、销成本问题,开拓新市场,创造新商机,通过新的网络技术手段,从而增加企业利润的所有商业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