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污染监测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日益严重,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危害。
为了有效的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提高治理效果,我们需要了解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
一、常用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1、直接法:通过使用特定仪器,如气相色谱、质谱仪等,来直接检测空气中的有害气体,例如CO、NOx等。
该方法有高精度和快速响应的优点,但在检测一些低浓度污染物时存在局限性。
2、间接法:该方法利用化学反应的原理,通过将污染物转化为易于测量的物质,在分析、测量中获得污染物的数量。
例如,将SO2氧化后,再利用吸收光谱仪检测SO2转化的SO3的含量。
3、计算法:该方法是通过对环境空气流通、化学反应和物质扩散过程中的数学模型进行计算,获得污染物的数值,如数学模型的模拟、统计模型的拟合等,常常用于模拟健康风险和排放污染物扩散的效果。
二、储备的大气监测设备监测污染物浓度的设备是大气监测的根本。
在我国,国家环境保护局设有大气监测站,在全国范围内布设1500余个从乡镇、村到城镇、城市的不同规模的观测站。
目前,大气污染物监测设备种类已经很丰富,增加了深度和广度。
根据新的标准,其中有自动控制的气相色谱仪、超声波测定仪、电化学分析系统、拉曼分析仪等,都具有高准确性、易操作等优点。
三、现场采样与误差控制样品采集和分析中的误差是影响监测结果和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如何有效控制误差是现场采样和分析的重要问题。
1、样品采集:样品采集是检测中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全面的采样,才能保证得到真实有效的监测结果。
根据监测对象不同,采样时还需进行多种问题的处理,如增温、降温、过滤等。
2、样品处理:样品处理是监测秒变量的有机计量学中最重要的单元之一。
方法有热亚纯化、净化、防扩散等方法,能有效提高分析结果的精度。
以上是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的总结,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监测方法也越来越完善,继续推动大气污染治理和绿色发展的步伐。
大气污染监测

三、空气污染对人和生物的危害
1、急性作用 指人体受到污染的空气侵袭后,在短时间内即表现出不适或中毒症状
的现象。历史上发生的急性事件:伦敦烟雾事件、洛杉机光化学烟雾等。
2、慢性作用 指人体在低污染物浓度的空气长期作用下产生的慢性危害。 危害途径:污染物与呼吸道黏膜接触; 主要症状:眼、鼻黏膜刺激、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肺癌及因生理
3、布点方法
① 规格网格布点法 特点:随机性强,不受人为因素影响,能客观反映空气状况。
② 按人口和功能区布点法 特点:这种方法多用于区域性常规监测,布点时先将监测区按工
业区、商业区、混合区、文化区、交通枢纽区、清洁区等划分为若干 “功能区”,再根据要求和布点原则在各功能区布点。
③ 同心圆多方位布点法 以污染源为中心画若干个同心圆,从圆心引若干条射线,射线与 各圆交点一般可作为监测点。同心圆数目不少于5-7个,同心圆布点 原则为在设计的高浓度区及高浓度与低浓度交界区应较密,其他区可 疏。 此法用于孤立源所在地风向多变的情况或多个污染源集中的情况。
态、蒸气物质,不宜采集气溶胶; (2)冲击式吸收管:适用于采集气溶胶样品 小型:10ml吸收液,采气速率2.8-3L/min 大型:75ml吸收液,采气速率28-30L/min (3)多孔筛板吸收管:对气体和气溶胶都有较高的采样效率,利用小
孔将气体分散若干小泡,增大气液接触面,同时由于孔道弯曲的阻留作用 延长了接触时间。
② 固体阻留法 a、原理:当气体通过一定结构的固体吸收剂时,由于微孔阻留,表
面吸附,溶解吸附等作用,将气体污染物浓缩收集,洗脱后测定。 b、采样系统:一般由填充柱、滤料(滤纸、滤膜等)、流量计、采
样动力泵等组成。 其它还有低温冷凝法、静电沉降法、扩散法、自然积集法等。
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与控制

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与控制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工业发展的迅猛增长,大气污染成为一项严重的环境问题。
为了保护人们的健康和改善环境质量,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与控制变得尤为重要。
一、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是指对工业企业、能源生产、交通运输等大气污染源进行实时监测和数据记录的过程。
通过监测排放源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量,可以及时发现和掌握污染情况,为环境管理和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在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中,主要的技术手段包括以下几种:1. 监测站点布置:在城市区域、工业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区域设置监测站点,以覆盖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扩散范围。
2. 自动监测设备:利用先进的传感器和监测仪器,实现对污染物浓度的实时监测和数据采集。
自动监测设备具有高精度、高稳定性和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
3. 远程监控系统:通过网络技术,将监测站点的监测数据实时传输到监测中心,实现对多个站点的集中监控和管理。
二、大气污染源排放控制大气污染源排放控制是指通过采取技术手段和管理措施,减少或控制大气污染源排放的行为。
它是一种防止大气污染扩散和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途径。
在大气污染源排放控制中,常见的控制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技术改造:通过改进生产工艺和设备,降低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浓度。
例如,对煤炭、钢铁、化工等高污染行业进行脱硫、脱硝、除尘等措施。
2. 严格排放标准:制定和执行严格的排放标准,对污染物的排放浓度、排放方式等进行限制。
同时,完善监测和执法体系,加大对不达标企业的处罚力度。
3. 排放许可制度:对大气污染源进行排放许可管理,通过核准、监督和评估,控制排放源的数量、规模和排放水平。
4. 节能减排:推广清洁能源和高效节能技术,减少能源消耗和污染物的排放。
例如,加强对汽车尾气治理的监管,鼓励使用新能源车辆。
三、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与控制的挑战与展望尽管大气污染源排放监测与控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1. 监测覆盖不足:一些地区的监测网络尚未完善,监测站点布置不均衡,导致对污染源的监测覆盖不足。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大气污染是指在大气中存在的各种有害物质,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现象。
为了控制和减少大气污染,各国都制定了相应的法规和标准,并实施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和监测方法。
下面将详细介绍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与监测方法。
一、大气污染物排放检验流程:1. 制定排放标准:各国制定了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根据不同类型的污染源和污染物进行分类,规定了相应的排放限值。
2. 审批与许可:企业在开始运营前,需要向相关部门提交申请,并提供有关资料进行审批。
审批包括对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的评估,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要求。
3. 监测设备安装与调试: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测系统,包括污染物排放监测设备、数据采集与传输设备等。
在设备安装完成后,需要进行调试,确保监测设备的正常运行。
4. 监测与数据记录:监测设备会定期对企业的排放情况进行监测。
监测结果会被记录下来,并向相关部门报告。
这些数据可以作为企业是否符合排放标准的依据。
5. 检测与分析:定期对监测设备进行检测与校准,确保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监测数据进行分析,判断企业的排放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6. 报告与评估:根据监测数据,编制排放报告,并向相关部门提交。
相关部门会对报告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对企业进行奖励或处罚。
二、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1. 定点监测:选取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点,安装相应的监测设备进行定点监测。
定点监测主要用于评估一个特定污染源的排放情况。
2. 移动监测:使用移动式监测设备对污染源进行监测。
移动监测可以快速调查不同区域的污染源,对短期污染事件进行监测。
3. 遥感监测:使用遥感技术获取大气污染物的空间分布情况。
遥感监测可以覆盖大范围的区域,并提供精确的空气质量数据。
4. 基于模型的监测:使用数学模型对污染源进行建模,预测和评估大气污染物的排放情况。
模型可以帮助决策者制定相应的措施,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5. 抽样监测:采取空气抽样器对空气中的污染物进行采样,然后送往实验室进行分析和检测。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

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标准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有效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分布,科学准确的监测方法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标准,包括监测方法的选择、标准制定的原则和过程,以及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
首先,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是关键。
不同的大气污染物具有不同的特性,因此需要针对不同的污染物选择相应的监测方法。
比如,对于颗粒物的监测,可以采用悬浮颗粒物(TSP)、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等监测方法,而对于气态污染物如二氧化硫(SO2)、一氧化碳(CO)和臭氧(O3),则需要采用气态监测方法。
在选择监测方法时,需要考虑监测的准确性、灵敏度、成本和操作便捷性等因素。
其次,制定监测方法的标准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和程序。
首先,需要充分考虑监测方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确保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其次,需要充分考虑监测设备的可靠性和稳定性,确保监测数据的可信度。
此外,还需要考虑监测方法的成本和资源消耗情况,以便合理利用监测资源。
最后,需要经过科学论证和实地验证,确保监测方法的有效性和适用性。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包括现场监测和远程监测两种。
现场监测是指在污染源附近或者监测点附近设置监测设备,直接监测大气污染物的浓度和排放情况。
远程监测则是通过遥感技术或者网络监测技术,实现对大范围区域的大气污染物监测。
现场监测方法通常包括气体采样分析法、质量法和光谱法等,而远程监测方法则包括遥感监测、网络监测和卫星监测等。
在实际监测中,需要根据监测的具体要求和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
比如,在工业排放源附近可以采用现场监测方法,而在城市空气质量监测中则可以采用远程监测技术。
同时,需要根据监测结果的要求和使用目的,选择合适的监测设备和方法,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总之,大气污染物监测方法的标准化对于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选择合适的监测方法、遵循科学的标准制定原则和程序,以及合理利用各种监测技术和设备,将有助于提高大气污染物监测的准确性和可比性,为环境保护和公共健康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大气污染监测幻灯片课件

1、直接采样法特征
• 时间短; • 采样量少; • 方便快速; • 测定值真实性不够。
2、直接采样法采样仪器
• 注射器 • 塑料袋 • 球胆 • 采气管 • 真空采样瓶
〔二〕富集〔浓缩〕采样法
• 适用大气中污染物的浓度很低的情况。 • 采样的分析结果反映大气污染物在浓缩采样时间
中流量TSP采样器
2
1
4
3
5
6
7
大流量TSP采样器
1-流量记录 2-滤膜夹 3-抽气机 4-铝壳 5-计时器 6-计时控制器 7-流量控制器
2、可吸入颗粒物采样器
• 组成:分样器、大流量采样器、检测器。 • 分样器有旋风式、向心式、多层薄板式、撞击式等
多种。 • 它们又分为二级式和多级式。二级式用于采集
内的平均浓度。 可分为: • 溶液吸收法 • 填充柱阻留法; • 滤料采样法; • 低温冷凝采样法。
1、溶液吸收法
• 一般与抽气装置连用。 • 作用原理: • 物理作用:如吸附、溶解; • 化学作用:如中和、 氧化复原等。 • 根据吸收原理,常用吸收管分为: • 气泡式吸收管 • 冲击式吸收管 • 多孔筛板吸收管 • 玻璃筛板吸收瓶
〔一〕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采样效率的 评价方法
• 采集气态和蒸气态污染物常用溶液吸收和填 充柱吸附法。
• 评价这些采样方法的效率有绝比照较法和相 比照较法。
1、绝比照较法
• 用标准气测定采样效率,采样效率K为:
K C1 100% C0
• C1—实测浓度 • C0—配制浓度
2、相比照较法
• 配制一定浓度范围的待测气体,串联2-3个采样管 采集所配制的样品,采样效率K为:
大气污染的检测方法

大气污染的检测方法大气污染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环境质量。
现代生活中的一些工业活动和交通运输等对大气环境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大气污染的检测方法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目前常见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
一、传统方法传统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主要是基于物理化学性质的,比如测量大气中某些化学物质的浓度、PH值和其他一些物理和化学指标。
这种方法在数十年前应用广泛,检测手段多样,比如重量法、容积法和光电法等。
但是,这种方法有许多局限性,比如测量准确性较低、需要人工操作、需要复杂的仪器等。
二、光谱法随着科技的进步,光谱法成为一种新型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光谱法检测大气污染的准确性和灵敏度都比传统方法高,而且不需要样品的预处理。
这种方法主要是通过光谱设备测量样品的光谱信号,从而分析出样品的成分和浓度。
光谱法分为很多类型,比如红外光谱法、紫外光谱法、拉曼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等。
其中,拉曼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相对于其他光谱法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不同类型的光谱法适用于不同的样品类型和检测目的,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电化学传感器电化学传感器是一种载体较小、且灵敏度高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大量使用于现代环保领域。
它通过电极与化学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测量被检测物质的电化学性质来实现检测。
电化学传感器的设计非常灵活,可以根据需求进行自定义。
电化学传感器最大的优势在于其采集数据的实时性和连续性,同时还具有自动化操作和质量控制的能力。
四、气象学方法另一种常见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是气象学方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基于大气运动规律的研究,比如分析云的运动轨迹和分布情况,以及分析大气温度、动力和湛蓝天率等指标。
通过这些指标可以推断出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和浓度等信息。
气象学方法主要是基于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分布规律,相对于物理化学性质测量方法更能全面而准确的解决现代化产生的大气污染问题。
总之,不同的大气污染检测方法各具特色,适用于不同的检测环境和监测目的。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

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近年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大气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为了保护环境和人类健康,我们需要对大气污染物进行有效监测与分析。
本文将介绍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和分析技术,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一、大气污染物的监测方法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实现:1. 定点监测:在污染源附近设置监测站点,通过连续测量来监测该区域内的污染物浓度和排放情况。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大型工业区或城市。
2. 移动监测:通过使用装备有监测设备的车辆或飞机等移动平台,对大气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实时监测。
这种方法适用于广域范围的监测和污染事件的应急响应。
3. 遥感监测:利用卫星、飞艇等高空平台获取大气污染物的遥感数据,通过图像处理和分析来确定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和浓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大范围的监测和全球气候变化研究。
二、大气污染物的分析技术为了准确分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科学家们开发了多种分析技术。
以下是其中几种常用的技术:1. 采样分析:通过采集空气样品,并利用化学分析方法确定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
采样分析可以使用气体收集器、滤膜、活性炭等设备进行,适用于一些挥发性有机物和颗粒物的检测。
2. 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检测特定物理量或化学物质的设备。
对于大气污染物的监测,可以使用气体传感器、颗粒物传感器等,通过感测元件与污染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来测量其浓度。
3. 核技术:核技术在大气污染物的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例如,通过核方法可以对气溶胶的成分和大小进行分析,从而得到关于大气污染物来源、传输和转化的信息。
三、大气污染物监测与分析的重要性大气污染物的监测与分析对于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几个方面的重要性:1. 环境保护:准确监测和分析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可以为环境管理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分析污染源和传输途径,可以制定相应的环保政策和措施,减少大气污染对环境的影响。
2. 健康风险评估:大气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具有潜在危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氧化硫的测定
SO2是大气主要污染物之一 ,为大气环 境污染例行监测的必测项目。它主要来源 于煤和石油等燃料的燃烧,含硫矿石的冶 炼,硫酸等化工产品生产排放的废气。 常用测定二氧化硫的方法有:分光光 度法、紫外荧光法、电导法、库仑滴定法 、火焰光度法等。
国家制定了两个标准方法 , 一是 GB/T8970-1988 四氯汞盐 - 盐酸副玫瑰苯 胺比色法 , 另一是 GB/T15262-1994 甲醛 吸收 - 副玫瑰苯胺比色法。
臭氧的测定的方法有分光光度法、化学 发光法、紫外光度法等。 国家标准中测定臭氧含量有两个标准: 一是 GB/T 15437 - 1995 的靛蓝二磺酸钠 分光光度法,另一是 GB/T15438-1995 的紫 外光度法。
大气颗粒物质的监测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可吸入颗粒物(PM10或称IP)的测定。
一次 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 污染物 的有害物质。又称原发性污 染物。
二次 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 污染物 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 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 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 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 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
与一次污染物的 化学、物理性质 完全不同,多为 气溶胶,具有颗 粒小、毒性一般 比一次污染物大 等特点。
大气中的主要物质称为大气污染物。
• 按性质:化学污染物、物理污染物和生物污 染物。 • 按其变化: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与二次污染物
污染 物类别 产生 特征 物理和化学性状 未发生变化 实例 二氧化硫、二氧 化氮、一氧化 碳、碳氢化合 物、颗粒性物质 硫酸盐、硝酸 盐、臭氧、醛、 类、过氧乙酰硝 酸酯(PAN)
降尘量的测定。
总悬浮颗粒物(TSP)的测定
• 总悬浮颗粒物是指悬浮在大气中不易沉降,空气 动力学当量直径≤100μm的颗粒物。
• 大气中悬浮物有固体微粒,液体微粒。
• 细小颗粒:气溶胶(aerosol), 如烟、煤烟、尘粒
、雾、烟气、粉尘、降尘等。
• TSP多采用重量法测定。
可吸入颗粒(IP或PM10)的测定
• 又称为IP(Inhalable Particles)或PM10:是指能 够沉积于咽喉以下呼吸道部位的颗粒物。
•
ISO定义为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10μm的颗粒, 又称为飘尘。
测定PM10方法:
① 重量法
② 压电晶体振荡法
③ β射线吸收法
④ 光散射法
自然沉降量的确定
自然沉降量简称降尘,系指大气中自然 降落于地面上的颗粒物,其粒径多在 10 μ m 以上。降尘是大气污染的参考性指标,通 过其测定结果,可观察大气污染的范围和污 染程度。 测定大气中降尘量最常用的方法是 重量法 。
• 具有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等优点。
氮氧化物的测定
氮的氧化物有一氧化氮、二氧化氮、氧化二氮 、三氧化二氮、四氧化二氮和五氧化二氮等多种形 式。它们主要来源于石化燃料高温燃烧和硝酸、化 肥等生产排放的废气 , 以及汽车排气。 实际工作中常用的测定方法有盐酸萘乙二胺分 光光度法、化学发光法及恒电流库仑滴定法。
• 大气污染的主要过程由污染源排放、大气传播、人 与物受害这三个环节所构成。
大气污染源的分类
① 自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
② 固定污染源、移(流)动污染源
③ 污染源排放方式 A)点源:如发电厂和供暖锅炉; B)线源:如汽车、火车、飞机等构成的大气污染; C)面源:如石油化工区或居民住宅区的众多小炉灶 构成的大气污染。 ④ 污染源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等。
采样和显色同时进行,操作简便,灵敏度高, 是国内外普遍采用的方法。可分别测定 NO 、 NO2 、和 NOX 总量。
一氧化碳的测定
一氧化碳 (CO) 是大气中主要污染物之一,它 主要来自于石油,煤炭燃烧不充分的产物和汽车排 气;一些自然灾害如火山爆发,森林火灾等也是来 源之一。 CO 是无色、无味的一种有毒气体,对人体有 强烈的窒息作用,它容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 结合,形成碳氧血红蛋白,使血液输送氧的能力降 低,造成缺氧症,会出现头痛、恶心、心悸亢进, 甚至出现虚脱、昏睡,严重时会致人死亡。所以, CO 是大气污染监测的最常用指标之一。
1、气相色谱法 2、汞置换法 3、非色散红外吸收法 特点 :测定简便、快速,不破坏被测物质, 能连续自动监测。
臭氧的测定
• 臭氧是最强的氧化剂之一,它是大气中的氧 在太阳紫外线的照射下或受雷击形成的。 臭氧与紫外线混合,与烃类和氮氧化物发生 光化学反应形成光化学烟雾,臭氧有强烈的氧化 作用,可以起消毒作用。但量大时又会刺激黏膜 和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引起支气管炎和头痛等症 状。
大气污染监测
姓名:艾克来木·艾合买提 学号:1334020189
大
气
层
(一)、大气圈的结构
大气污染源
• 大气污染:是由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使清洁大气中 混入各种污染物,并达到一定程度,致使大气质量
发生变化,自然的物理、化学和生态平衡体系遭到
破坏,对人类生活、工作、健康造成急性和慢性危
害,并对财产和器物造成损害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