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技术馆

合集下载

想去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理由

想去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理由

想去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理由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我想去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理由有很多,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最大的科技教育机构之一,拥有丰富的科技展品和先进的展示方式,可以帮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科学知识和技术发展。

中国科学技术馆展出的展品种类丰富多样,涵盖了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天文等多个科学领域,可以让我在一个地方就能够领略到各种不同的科技成就,开拓我的视野,增加我的知识储备。

中国科学技术馆还经常举办各种主题展览和科技活动,例如科技创新展示、科技论坛、科技讲座等,可以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科技前沿和热点问题,激发我对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交互性展品和体验项目非常丰富,包括模拟飞行、VR虚拟现实、实验室互动等,可以让我在玩耍中学习,激发我的创造力和实践能力,让我在实践中体验科学的乐趣。

最重要的是,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科技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是国家科技普及教育的重要窗口,通过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我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我国科技发展的历程和成就,增强我对国家科技事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我想去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理由有很多,不仅可以增加我的科技知识,拓宽我的视野,还可以提高我的实践能力和创造力,让我更加深入地了解并热爱科学技术,为我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希望通过参观中国科学技术馆,我能够收获更多的知识和体验,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科技爱好者和创新者。

【字数纯属虚构】第二篇示例: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一个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科技馆。

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最新科技的成果和应用,了解科技的发展历史和趋势,更可以通过互动展览和科技体验区,亲身体验科学知识的乐趣和神奇之处。

在科技馆的仿真模拟实验室,我们可以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亲身模拟各种科学实验,了解科学原理和展现科技魅力。

中国科学技术馆展示了中国科技的最新成果和技术发展的前沿。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最新科技的应用和成果,了解中国科技工作者的辛勤努力和科技研究的成果。

中国科学技术馆观后感

中国科学技术馆观后感

中国科学技术馆观后感引言中国科学技术馆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技类博物馆之一,吸引了无数科技爱好者和学子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观了中国科学技术馆,并对馆内的展览和项目进行了全面的观察和体验。

在这篇观后感中,我将分享我对中国科学技术馆的深刻印象和宝贵经历。

展馆导览中国科学技术馆占地广阔,分为多个展馆,每个展馆都涵盖了不同的科学主题。

在进入馆内之前,馆内的工作人员给我们提供了导览图,使我们能更好地安排参观路线。

我首先选择了科学探索馆,这个馆主要介绍了现代科学技术的相关领域,并提供了互动与实验展示。

科学探索馆科学探索馆的展览内容非常丰富多样。

在这个馆内,我参与了多个互动项目,例如模拟地震体验、人体器官制作和植物生长观察等。

这些互动项目非常有趣,使我能够亲身体验科学的奥妙。

同时,馆内还安排了科普讲座,让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在科学探索馆的展厅中,我还参观了多个专题展览。

我最喜欢的是关于宇宙探索的展览。

这个展览中,我通过模拟太空行车的体验,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宇宙的奥秘。

此外,展览中还展示了关于太阳系和星系的各种模型和图片,以及最新的太空探索成果。

科技创新馆科技创新馆是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另一个重要展馆。

在这个馆内,我学到了许多关于科技发展的知识。

展厅中有许多关于中国科技创新的项目和展品,展示了中国在科技领域取得的重要成果。

特别引人注目的是中国自主研发的高铁模型,这个展示让我深感自豪和震撼。

科技创新馆中还有展示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和能源技术等重要领域的项目和展览。

这些展览向我展示了科技在不同领域中的应用和潜力。

我对中国科技的发展前景感到非常乐观。

科普教育中国科学技术馆还非常注重科普教育。

除了丰富的展览和互动项目,馆内还有专门的科普教育中心。

在这个中心,我参与了有关化学、物理和生物等领域的实验活动。

科普教育中心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平台,让我能够更加深入地了解科学知识。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馆还举办许多科普活动和讲座。

参加这些活动,我有机会与科学家和专家交流,并听取他们的讲解和见解。

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内容

中国科学技术馆科学内容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科学技术普及的重要场所,致力于向公众传播科学知识,推动科学文化的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介绍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科学内容。

一、展览内容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展览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自然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球科学等多个领域。

例如,人体健康展区通过模型和实物展示了人体的各种器官和生理功能,让观众了解人体的结构和运作原理。

太空科学展区展示了太空探索的历史和成就,让观众了解宇宙的奥秘和人类的探索之路。

此外,还有机器人展区、能源与环境展区、信息与通信展区等,每一个展区都有独特的科学内容。

二、科学实验中国科学技术馆还提供了许多科学实验项目,让观众能亲身参与科学实验,体验科学的乐趣。

例如,在物理实验室中,观众可以进行如测量重力加速度、验证牛顿第二定律等实验,通过实际操作来深入理解物理原理。

在化学实验室中,观众可以进行如酸碱中和反应、气体生成反应等实验,亲身感受化学反应的奇妙过程。

这些实验项目既提高了观众的动手能力,又培养了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验操作能力。

三、科普讲座中国科学技术馆还经常举办各类科普讲座,邀请科学家和专家进行科学知识的讲解和分享。

这些讲座通常涉及前沿科学研究和最新科技成果,让观众了解到最新的科学发展动态。

同时,讲座还会针对一些热门科学话题进行深入解析,帮助观众消除对科学的误解和迷思。

通过科普讲座,观众可以近距离接触科学家,了解他们的研究成果和科学探索的过程。

四、数字科技展示中国科学技术馆还通过数字科技手段展示科学内容。

例如,虚拟现实技术可以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观远古恐龙的生活场景,感受恐龙的威严和生态环境。

3D打印技术可以制作出微观世界中的生物模型,让观众近距离观察微小生物的结构和特征。

这些数字科技展示不仅增加了观众的参与感和体验感,还提供了更直观和生动的科学教育方式。

五、科学竞赛和活动中国科学技术馆还定期举办科学竞赛和活动,鼓励观众积极参与科学探索和创新实践。

中国科学技术馆美文

中国科学技术馆美文

中国科学技术馆美文引言:中国科学技术馆作为中国最大的科普教育机构之一,不仅是科学知识的普及者,也是科技文化的宣传者。

科技馆内的各个展览和活动,都融合了科学、艺术和教育的元素,为观众提供了一次次激发想象力、增长知识的独特体验。

本文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中国科学技术馆内的美丽文字,感受科技与艺术的交融。

1.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历史与发展中国科学技术馆是我国自行设计、自行建设、自行投资的第一个综合性科普场馆,于1988年建成开放。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科学技术馆已成为一个集科普教育、科技交流、科学研究和文化展示为一体的综合性机构。

它的建筑设计独特,展示内容丰富多样,是国内外游客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重要窗口。

2. 科技与艺术的结合中国科学技术馆不仅致力于科学知识的传播,也倡导将科技与艺术相结合,通过展览和文化活动为观众带来视觉与心灵的双重享受。

科技馆内的美文既是对科技成果的诠释,也是对科学发展历程的叙述。

这些美文以简洁、准确的语言,让观众更好地理解科技的内涵和价值。

同时,美文的艺术性也能够激发观众的情感共鸣,让科学知识更具感染力。

3. 美文的种类与特点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美文种类丰富多样,包括展板上的引言、科技馆内的解说词、科普书籍和展览目录等。

这些美文在文字表达上力求准确、简练,同时又不失文化内涵。

它们一方面通过科学专业知识的阐述,让观众了解科技领域的前沿发展和成果,另一方面通过文学韵味的注入,增强观众的审美体验。

4. 美文的魅力与意义中国科学技术馆内的美文不仅仅是叙述科技和文化的工具,更是对观众心灵的感染和引导。

这些美文以略带诗意的文字,将科技知识与人文情怀相结合,激发观众的思考和想象。

通过与观众的互动,使他们更好地理解科学,也在文化交流中传递着人类共同的价值观。

结尾:中国科学技术馆的美文不仅展示了科技的魅力,也体现了科技与艺术的相互融合。

这些美文通过生动的文字和艺术的表达方式,让观众对科技充满了好奇和向往。

在中国科学技术馆中,观众不仅能够学到知识,更能够领略科技的美妙与艺术的魅力。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

中国科学技术馆,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1984年11月21日中国科技馆一期工程破土动工,姚依林亲自为开工奠基典礼剪彩。

科技馆东临亚运居住区,西濒奥运水系,南依奥运主体育场,北望森林公园,占地4.8万平方米,建筑规模10.2万平方米,是奥林匹克公园中心区体现“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

科技馆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

新馆设有“科学乐园”、“华夏之光”、“探索与发现”、“科技与生活”、挑战与未来”三大主题五大展厅、公共空间展示区及球幕影院、巨幕影院、动感影院、4D影院4个特效影院,其中球幕影院兼具穹幕电影放映和天象演示两种功能。

此外,新馆设有多间实验室、教室、科普报告厅及多功能厅。

让儿童和大人同在一起享受科学中的快乐,也让更多的人爱上科学。

“儿童科学乐园”展厅“科学乐园”主题展厅特为3-10岁儿童设置,展厅面积为3800平方米,下设九个主题展区。

“科学乐园”主题展厅以儿童成长需求为本,展示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科技内容,采用以游戏化、探究式互动参与为主的多样化展教方式,鼓励儿童亲身体验、积极思考,在展览和活动中积累经验、锻炼能力,激发对科学的好奇与兴趣。

“华夏之光”展厅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古老的中国曾经在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领域取得过辉煌的成就,对于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和社会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有的还远播到世界各地,并与其他文明相互交融,相互激荡,为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本展览通过序厅、中国古代的科学探索、中国古代的技术创新、华夏科技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体验空间五个展区,向广大观众展示华夏先民们的智慧与创造。

“探索与发现”展厅在从蛮荒走向文明的过程中,人类从未停止过探索的脚步。

“探索与发现”主题展厅围绕人类科学探索的若干重要方向及内容,把反映宇观探索的宇宙和微观探索的物质,反映对身边自然现象探索的运动、声音、光和电,反映对自身探索的生命,以及在人类探索活动中,起到重要作用的数学等科学内容串联起来,展示科技的美妙和神奇,展示人类在与自然交互的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和方法,使观众在参与和体验中受到科学精神、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享受探索与发现过程所带来的快乐。

中国科学技术馆飞天之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馆飞天之梦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馆飞天之梦介绍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一个集科普、展览、教育和研究于一体的综合性科学馆,位于北京市海淀区。

它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技馆之一,也是科学技术教育与普及的重要场所之一。

其中,展览区的“飞天之梦”展览是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一大亮点。

展览区的“飞天之梦”以中国航天事业为主题,通过丰富的展品和多媒体技术,生动地展示了我国航天科技的发展历程、取得的重要成就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进入展览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架真实大小的长征二号F火箭模型,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并成功发射的第一颗卫星运载火箭。

接下来,展览区分为几个不同的主题区域,每个区域都有具体的展品和展示方式,形式多样,引人入胜。

例如,在“辉煌历程”区域,通过模型、图片和文字介绍,展示了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从上世纪50年代的初创阶段,到今天的航天工程和深空探测项目,每一个重要的里程碑都得到了详细的阐述。

在“科学探索”区域,展示了中国航天科学家们的辛勤努力和智慧,以及他们在航天科技领域所取得的突破和创新。

通过展示实验设备、模型和实地考察照片等,观众可以感受到中国航天科学家们的科学精神和严谨态度。

在“未来展望”区域,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航天事业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方向。

通过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展示了我国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航天工程和航天技术应用等领域的前沿科技成果,让观众感受到中国航天事业的无限潜力。

除了展品和展示方式的多样化外,中国科学技术馆的“飞天之梦”展览还设置了丰富的互动环节,使观众能够参与其中,提升参观体验。

例如,在展览区的某个角落,观众可以通过模拟操作舱内按钮和操纵杆的方式,体验一次模拟的太空飞行;还可以观看航天员的日常训练视频,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

展览区还设置了专门的教育区域,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科学教育活动,如科学实验、科学讲座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航天科技,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热爱。

总的来说,中国科学技术馆的“飞天之梦”展览是一次令人难忘的科普之旅。

北京适合孩子的科普场馆和基地大全

北京适合孩子的科普场馆和基地大全

北京适合孩子的科普场馆和基地大全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和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科普资源和优质的科普场馆。

对于家长来说,带孩子参观科普场馆和基地,既能增长知识,又能激发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将给大家介绍几个适合孩子参观的科普场馆和基地。

第一、中国科学技术馆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科普场馆,也是北京最著名的科普场馆之一。

馆内设有众多互动展览和实验活动,包括力学、光学、声学、生物学、天文学等科学领域。

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参与,体验科学实验和展示,加深对科学知识的理解。

此外,中国科学技术馆还有专门的儿童乐园,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放松娱乐的场所。

第二、中国地质博物馆中国地质博物馆是专门介绍地球科学和地质资源的科普场馆。

馆内展示了大量的地质标本和模型,让孩子们了解地球的形成、地质变化以及宝贵的地质资源。

此外,中国地质博物馆还有丰富的互动项目和探险剧场,让孩子们能够亲身参与地质探险,增加对自然科学的认识。

第三、北京天文馆北京天文馆是一座专门介绍天文学知识和天体观测的科普场馆。

馆内有多个展厅和天文观测设备,让孩子们近距离观察星球、飞船和行星等天体。

此外,北京天文馆还举办多种讲座和观测活动,让孩子们能够深入了解宇宙知识、观测星空,并且能够与专业天文学家交流。

第四、中国航空博物馆中国航空博物馆是国内首家航空主题博物馆,也是国际上最大的航空博物馆之一。

馆内收藏了大量的飞机模型、航空器件和历史资料,展示了航空科学和航空技术的发展历程。

孩子们可以通过参观展览、模拟驾驶飞机等活动,了解航空的原理和技术,激发对航空事业的兴趣。

第五、中国农业博物馆中国农业博物馆是国内唯一一家以农业为主题的科普场馆。

馆内展示了中国农业的历史、农业技术的发展以及现代农业的成就。

孩子们可以亲近自然,了解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的过程,体验农民的劳动和智慧。

同时,中国农业博物馆还有农业科普实验室和农业游乐园,让孩子们在玩乐中学习农业知识。

除了上述科普场馆,北京还有一些科普基地和科学乐园,比如北京动物园、北京植物园和北京科技馆等。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介绍

中国科学技术馆的介绍话说在北京这片儿,有个地儿,那可是相当有料,不光孩子们爱去,就连咱这些“老小孩”也是心心念念着呢!这地儿就是中国科学技术馆,简称“科技馆”,听着就挺高大上的,但里头可一点不“高冷”,反而接地气得很。

你一进大门,哎哟喂,那场面,用一个词形容——“震撼”!抬头一看,天花板高得跟要摸到云似的,灯光闪闪,感觉像是走进了未来世界的大门。

左右两边,各种高科技的装置、模型,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

心里头那个激动啊,就像小时候第一次去游乐园,兴奋得直想蹦跶。

先说说那个“球幕影院”吧,简直就是个神奇的小宇宙。

你坐进去,感觉被包围了一样,银幕大得跟个天穹似的,放起电影来,那画面直接扑面而来,感觉就像自己也在太空遨游,跟宇航员叔叔阿姨们一起探险,那感觉,绝了!再往里走,嘿,有个区域专门讲“生命奥秘”。

里面各种动植物标本,栩栩如生,还有那些高科技的互动设备,比如让你体验一把“怀孕”的辛苦,或者是模拟地震时的感觉,真是既好玩又能学到不少知识。

特别是那个DNA结构的模型,转啊转,看得人眼花缭乱,但心里头那个好奇劲儿,却像被点了一把火,烧得旺旺的。

小朋友们最爱的,莫过于“儿童科学乐园”了。

这里简直就是他们的天堂,各种动手实验,什么水的循环、声音的传播,玩得不亦乐乎。

看着孩子们一个个瞪大眼睛,满脸惊奇,你就知道,这科技馆的魔力有多大了。

咱们这些大人啊,有时候也忍不住去凑个热闹,找回一把童年的快乐。

别忘了,科技馆里还有“机器人世界”。

那些机器人,有的会跳舞,有的会画画,还有的能跟你聊天,智能得让人叹为观止。

看着它们灵活的动作,你甚至会产生一种错觉,这些机器人是不是哪天就会开口说:“嘿,哥们儿,咱们聊聊?”逛累了,别急,科技馆里还有休息区,提供各种科普书籍和舒适的沙发。

你可以坐下来,慢慢品味这一天的收获,或者跟家人朋友聊聊自己的所见所闻,那种满足感,别提多棒了。

总之,中国科学技术馆啊,就是这样一个神奇的地方。

它不仅仅是一个展示科技的场所,更像是一个连接过去与未来,现实与梦想的桥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学技术馆
China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useum
建筑设计 美国RTKL国际公司
合作单位 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摄影 傅兴建筑摄影工作室 舒赫建筑摄影工作室
1 基地与建筑
中国科技馆位于奥林匹克中心北端,占地4.8ha,总建筑面积10.15万m2,与奥运主体育场、游泳馆和体育馆遥相呼应。

西侧是核心绿地,东侧是外部城市,北侧是国家森林公园,南侧是未来步行街。

作为一座集展览、培训、实验、研究、科技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大型公益性设施,它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相关附属设施之一,也是体现“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和科技奥运”三大理念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希望这个建筑不仅仅是占据空间的一个实体,而且能够将周边空间带动起来,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场所和载体。

总平面
一层平面
剖面
2 建筑形态
科学技术不断发展变化,但科学精神是恒久和常新的,是发展的动力、基石和指导。

中国科技馆的建筑设计不以某项具体的科技成果为表现对象或表现工具,而重在科学思想和科学观念的传达。

这样,建筑既富于思想内涵,给人以观念的启迪,同时也不会因应用某个时代具体的科技技术而过时。

建筑造型——科学之谜
建筑以一个规则的长方体为基本体量。

立面设计采用个体组合构成整体的设计语言,通过众多形态各异的组件单元的穿插、咬合,拼合成一个完整、规则的外部形象。

各组件从属于整体而相互牵制;立面肌理的处理使每个个体既具有各自特定的位置特征,同时又具有统一整体的形式基因。

这种形式逻辑的目的在于通过一种特定的个体对整体、局部对全局的关系,表达中国科学思想中整体、宏观和相互关联的世界观和认识方法。

设计的启示来自于立体拼图和多种锁结等传统益智玩具。

这些与青少年智力发展相关的、探索事物构成机制、理解整体与个体关系的活动,与科技馆寓教于乐的本质和方式是相通的。

有意识的形式借鉴使得抽象的思想和原理变得更为直观和易于理解,使建筑设计得以有一条重要而有效的大众化途径与公众开始交流。

中国科技馆借助规则的长方形建筑体型以及单元化、肌理化的立面构成了建筑的形式,并与国家体育馆及游泳馆的建筑风格取得联系,进而强化了空间格局的南北呼应和倚角之势。

建筑入口——科技之门
中国科技馆所处的地点富于启发性。

用地西侧面对奥林匹克公园开阔的自然空间,东侧则是典型的城市人工环境。

跻身自然和人工的特点促成一个表现中国科技馆主题的不可忽视的机缘。

在这里,科技馆不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而成为自然与人工环境之间关系的具体化身。

在人与自然协调共生的理念指引之下,代表科技和科学思想的中国科技馆应该成为两个特定环境之间沟通的通道和媒介,而不是以独善其身的方式成为空间的阻隔。

因此,面对两侧的特定环境,科技馆的东、西立面被设计为两个巨型门道的形态,分别将城市环境和自然环境引入建筑,吸引、引导公众走入科学殿堂。

3 建筑空间
一条相对于东西两大入口、贯穿建筑东西两侧的外向型通廊和位于建筑中心的内向型大厅构成建筑空间的基本格局。

东西通廊+核心空间
一条对公众开放的通廊贯穿建筑内部,沟通东西两侧的外部空间,汇聚两个方向的人流。

通过人的活动,将两侧的自然空间和城市空间连接在一起,构成科技馆以“自然、科技、人”为主题的运动式体验。

这个内部街道式的过渡空间既是大众化的科普场所,也是营造科技馆活力和吸引力的城市空间。

建筑空间具有明确的向心性和核心空间。

中央大厅既是主要的内部交通核心,也是内部广场和主要的表现性空间。

神舟一号宇宙飞船返回舱与中央大厅相结合,使其成为核心空间的一处焦点。

表现性+功能性
沿着东西通廊,建筑空间被划分为表现性和功能性两大类别。

通廊南侧集中了所有外向型、相对固定、人流集中的内容,如影院、商店、餐厅、多功能厅、报告厅等,既具有表现性同时又能相对独立地对外经营。

展览功能则主要布置在通廊北侧,空间集中,便于分合。

这种二元布局方式具有以下几个优点:(1)反映大型科技馆类型特征
一方面具有建筑的外在表现性;另一方面提供灵活、通用的内部展览空间。

(2)对有限资源进行有效分配利用
在强化表现性区域建筑效果的同时,强调功能性空间(主要是展览空间)的使用效率和经济性。

(3)顺应周边环境
有针对性地处理建筑与环境的关系。

在面对主要景观和人流活动集中的西南方向保持建筑的开放性和表现性,在面对城市干道方向及北侧具有相对完整和纪念性的特征。

(4)针对奥运现实和科技馆的建设特点
鉴于奥运会使科技馆的建设周期非常紧张,同时考虑到科技馆布展工作所需的周期以及展项设计往往滞后于建筑设计的情况,有意识地将建筑表现部分和展览部分作为两个工作重点,在空间上适当分离处理。

一方面提供外向型、富有表现力、相对固定、具有一定规模的建筑空间,满足奥运期间的需要;同时保证内部展览空间相对独立,尽可能减少其分期实施对于整体建筑效果的影响。

剖面
50
多层次空间
建筑空间由外至内具有多重层次,功能、性格和运行方式
均有所不同。

(1)城市的建筑
通过内部通廊,尽可能开放建筑底层区域,为公众提供城
市化的建筑空间。

在将建筑融入城市环境的同时,使科技馆成为城市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开放科学之门,吸引公众走入科学世界,充分发挥科技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外部条件。

(2)建筑文化传统
多层次的空间序列是中国传统建筑的一个显著特征,具有
双重意义:既是与自然交融的人文特征的体现,同时也是微观环境调节的重要手段。

(3)环境控制
借鉴建筑传统,加以现代引申,针对不同功能要求,对各
级环境实行区域化控制,降低能耗和运营成本。

514 建筑技术
实现公共空间的自然通风是降低运行能耗、改善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的主要措施之一。

开阔的东西向通廊具有自然通风的天然条件,又是人流聚集的城市化公共空间,最适合采用自然通风;在与其垂直的南北方向,南入口与中央大厅、内庭院和北立面观景平台构成另一条立体自然风通道。

两条主要风道可合并使用,也可单独调节。

建筑周边设置局部下沉广场和天井,使地下空间也具备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

公共空间绝大部分借助自然采光,部分顶层展厅和靠近外墙的展览空间根据需要提供自然采光。

建筑东西侧为主要入口,又是阳光低晒朝向,既要保持相当的通透性,又要防止大量吸热。

在这两个区域,需要采用高性能玻璃,同时采取与遮阳装置相结合的双层幕墙构造。

屋顶天窗采用类似的双层构造,同时起到控制采光、隔热和保温的作用。

建筑采用集中式的简单体型,尽可能减少外表面积。

同时在室外庭院上方加设可开启装置,在气候适宜季节开启,在冬季关闭,形成空气
阻尼空间,防止建筑内部热量的散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