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肠炎.doc
病毒性肠炎症状都包含了哪些?【健康小知识】

病毒性肠炎症状都包含了哪些?
文章导读
病毒性的疾病存在有很多的麻烦,给大家的身体带来了不小的影响,一般成年
的疾病中,病毒性的一旦发生病毒性肠炎,会导致患者长期大便腹泻,甚至有可能会出现
恶心呕吐,严重者会出现腹痛腹胀,大多数每天会持续大便次数3到十次不等,通常颜
色是黄水或者米汤状。
(一)普通轮状病毒胃肠炎潜伏期1~3天。
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
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
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
腹
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
部分病例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约1
周左右。
但少数患儿短期内仍有双糖尤其是乳糖吸收不良,腹泻可持续数周,个别可长达
数月。
(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胃肠炎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
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
部分病例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程3~6天,偶可长达10天以上。
病毒性肠炎临床护理路径(病友篇)

病毒性肠炎临床路径患者告知单
尊敬的 :
欢迎您来到我院就诊,为了更加优质、高效、安全的完成您的治疗过程,使您对治疗的具体环节充分享有知情同意权,根据卫生部有关规定,特制定本临床路径,请认真阅读理解,个别内容需要要您填写,感谢您的配合。
适用对象:支气管肺炎
患者姓名 性别 年龄 住院号
医生要为您做的工作
123护士要为您做的工作 1234567您应该注意的事项 1.2.3抽血检查项目。
4数、颜色、气味、性状和量。
5院时报补。
您对今天的工作
医生要为您做的工作
123
护士要为您做的工作 123456您应该注意的事项
1234 您对今天的工作
医生要为您做的工作
1
23护士要为您做的工作
123您应该注意的事项
12您对今天的工作
祝您早日康复! 您的主管医生:
责任护士:
年 月 日。
病毒性肠胃炎Q&A

病毒性腸胃炎Q&AQ1、什麼是病毒性腸胃炎?A1、腸胃炎係指胃、小腸或大腸的發炎。
病毒性腸胃炎是由多種病毒引起的一種傳染病,會導致病患嘔吐或腹瀉。
雖然並不是經由流感病毒所引起,但也常被稱之為"腸胃型感冒或胃流感"。
Q2、什麼病毒會引起腸胃炎?A2、很多種病毒可以引起腸胃炎,包括Rotaviruses(輪狀病毒)、Noroviruses(諾羅病毒)、Adenoviruses 40型或41型、Sapoviruses 及Astroviruses。
病毒性腸胃炎非因細菌(例如: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寄生蟲(例如:Giardia)、藥物或其他醫療狀況所引起,雖然其症狀可能相似,但經由醫師診斷能確定腹瀉是否因病毒或者其它原因所引起。
Q3、病毒性腸胃炎的症狀是什麼?A3、病毒性腸胃炎的主要症狀是水瀉和嘔吐。
被感染的人也可能會有頭痛、發燒、腹部痙攣、胃痛、噁心、肌肉酸痛等症狀,通常感染後1~3天開始出現腸胃炎症狀,症狀可以持續1~10天,病程的長短取決於所感染的病毒種類及個人的免疫力。
Q4、病毒性腸胃炎是一種嚴重的病嗎?A4、對大部分的人來說,多半為自限性,得到病毒性腸胃炎的人通常可以完全恢復,不會有長期後遺症,不過對於那些因嘔吐或腹瀉而流失體液及電解質而又無法補充的人而言,如嬰兒、幼童和無法照顧自己的人(例如:殘障或老人),其體液的流失可能導致脫水、電解質不足,進而抽搐,甚至死亡,此外,免疫受抑制的人,症狀通常較嚴重,病程較長,需要特別注意。
Q5、病毒性腸胃炎會傳染嗎?這些病毒是如何傳播?A5、病毒性腸胃炎是會傳染的,主要是透過糞口傳播,如經由與病人的密切接觸(例如:透過與病人分享食物、水、器皿、接觸到病人的嘔吐物、排泄物或病人曾接觸的物體表面)、吃或喝到污染的食物或飲料等。
Q6、食物如何被腸胃炎病毒所污染?A6、食物可經由帶有病毒性腸胃炎的食物準備者或處理者所污染,特別是那些經常沒有便後洗手的人。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
主要特征为剧烈呕吐、腹泻、白细胞显著减少及心肌炎等。
1.病原本病病原为犬细小病毒。
2.流行特点感染犬是本病主要传染源,随感染犬的粪便、呕吐物、尿液及唾液等大量排毒,感染其他健康犬。
康复犬较长时间带毒,污染周围环境。
因此,犬群中一旦发病,很难彻底根除。
本病主要经直接接触或经污染饲料、饮水等经消化道传染。
本病毒对犬、狼、狐、浣熊在自然条件下均可感染,其中以犬属动物的感染率最高,1月龄以下和5岁以上的老犬较少发生。
在自然条件下多为散发病例,以春、秋两季发病最多。
3.临床症状临床表现有出血性肠炎型和急性心肌炎两种病型。
(1)出血性肠炎型:潜伏期7~14天。
各种年龄的犬均可发生,3~4月龄断奶犬最易发生。
主要表现为急性出血性腹泻、呕吐、沉郁、发热、白细胞显著减少的综合症状。
腹泻呈喷射状向外排出。
粪便呈黄色或灰黄色,覆有多量黏液和伪膜,尔后粪便呈番茄汁样,发出特别难闻的腥臭味。
病犬迅速脱水,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减退。
病犬因水、电解质平衡失调,酸中毒等,常于腹泻后1~3天内死亡。
白细胞总数明显减少,常在每立方毫米3千以下。
(2)心肌炎型:此型多见于4~6周龄的幼犬。
病初仅有轻度腹泻,个别病例有呕吐。
常突然发病,可视黏膜苍白,病犬迅速衰弱,呼吸困难,听诊心内杂音,常因急性心力衰竭而突然死亡。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

犬细小病毒性肠炎犬细小病毒性肠炎(CPE)又称犬传染性病毒性肠炎,是由犬细小病毒(CPV)引起的犬的一种急性烈性接触性传染病,主要特征是呕吐、腹泻、白细胞显著减少和急性心肌炎等。
可分为:出血性肠炎型和心肌炎型。
前者较多见,后者较少;后者多出现急性死亡,幼犬多发,死亡率达80%以上。
该病传染性强,死亡率高,是目前国内宠物门诊中常见疾病之一。
传染途径细小病毒主要存活在粪便,唾液,呕吐物中。
带毒的污染物和移动的媒介物(昆虫、患病犬和人)是主要的传染源。
临床症状CPV感染在临床上表现各异,主要可见肠炎和心肌炎两种病型。
有时某些肠炎型病例伴有心肌炎变化。
精神沉郁,厌食,呕吐腹泻。
呕吐物清亮、胆汁样或带血。
起初粪便呈灰色或黄色,内含多量粘液,随着病情的发展,腹泻物呈现番茄样,腥臭难闻,最后可出现血便,腹泻较严重病犬表现出腹泻疼感,部分病初体温达40℃。
此时病犬精神萎靡,可视黏膜苍白。
胃肠道症状出现后24~48h表现脱水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此病病程多在3-10天或者更长,这取决于疾病的严重程度。
幼犬发病快,病程短,病情严重,多因器官衰竭,可在24h-48h内死亡。
急性心肌炎引发导致心衰而急性死亡。
治疗措施本病的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免疫、中和病毒、对症疗法和支持疗法,要抗病毒防止继发感染,防止脱水,调节机体酸碱平衡,提高患犬综合抵抗能力。
专家建议一旦发现您的爱犬出现以上症状应及时就医,以免耽误病情。
预防因该病无特效药物,因此预防至关重要。
45天以上健康犬第一年均需注射三次犬五联或六联疫苗,每3周一次,以后每年加强一次。
患病犬在康复后必须重新进行免疫。
鸭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诊断 - 养鸭技术

鸭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症状与诊断-养鸭技术牛海艳(河南省安阳市安阳县畜牧局,河南安阳455000)摘要:鸭病毒性肠炎又名鸭瘟,该病的病原是一种疱疹病毒,属疱疹病毒科。
其可引起的鸭、鹅和天鹅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其特征是病毒引起广泛性血管损害,由此引起组织出血、体腔溢血、消化道黏膜的变性、坏死、淋巴器官受损害以及实质器官退行性变化。
各种日龄鸭对该病都易感,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对养鸭生产造成很大的威胁和损失。
许多产鸭国家都有该病流行的报道,我国产鸭省份常有该病的发生和流行。
1 临床症状自然感染的潜伏期为2~7d,由于病毒株的毒力不同而有差异。
出现症状后,常在1~5d内死亡,慢者可拖延至l周以上,少数病鸭可耐过而康复。
初次发病地区鸭的死亡率可高达90%以上。
发病初期,病鸭精神沉郁,头颈缩起,体温升高达42. 5~44℃,高热稽留,食欲减少或消失,饮水量增加。
羽毛松乱,离群独处,两脚发软,翅下垂,常伏卧地面,不愿走动,也不愿下水,严重时完全不能行走或站立。
病鸭流泪,眼睑水肿,周围的羽毛被沾湿,眼分泌物初为浆液性,继而黏稠或脓样,上下眼睑黏连,周围有结痂的干燥分泌物。
部分病鸭头部肿大或下颌部水肿,呼吸困难,叫声沉闷。
2. 病理学诊断2..1 病理剖检变化鸭病毒性肠炎在某些方面同鸭霍乱有相似之处,应注意二者的区别。
病变的特点为血管损伤,导致组织出血和体腔溢血,淋巴组织广泛性坏死。
皮下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炎性水肿,头、颈、颌下、翅等处组织切开时,流出淡黄色的透明液体。
口腔黏膜常有淡黄色假膜覆盖,刮落后即漏出鲜红色外形不规则的浅溃疡。
食道与泄殖腔病变具有特征性,食道黏膜有纵行排列成条纹状的假膜或小出血点,假膜易剥离并留下溃疡。
泄殖腔黏膜病变与食道相似,黏膜面有一层黄绿色假膜且不易剥落和溃疡,黏膜上有出血斑点。
腺胃有不同程度的出血点,肌胃角质膜下充血或出血。
食道与腺胃交界处有环状出血。
肠道有急性卡他性炎症,肠黏膜上黄色针尖大小坏死点。
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和溃疡性肠炎的鉴别.doc

病毒性肠炎、细菌性肠炎和溃疡性肠炎的鉴别
概述:病毒性肠炎(冠状病毒):
症状:粪便呈泡沫状,黄色或黄绿色,内含粘液丝或粘液管型。
迅速脱水,体重下降,发病率10%,死亡率5-25%,病毒从粪便中排出。
病变:十二指肠和盲肠内绿腾药业容物呈水样,并含有气体,可见胶冻样,并有许多白色病灶。
肾脏和输尿管有尿酸盐沉积。
细菌性肠炎(魏氏梭菌):
症状:贫血,排红褐色或黑色煤焦油样粪便,内含有脱落的肠粘膜呈突然性死亡,死亡率2-5%,慢性的生长发育受阻,排灰色白色稀粪,最后衰竭死亡,耐过的生长发育不良,肛门周围常被粪便污染。
病变:主要在小肠,尤其是空肠和回肠,小肠可见有严重的弥漫性坏死,表现为肠管肿大,肠腔内充满气体,肠壁充血,出血,或因附着黄绿腾药业褐色伪膜而肥厚脆弱,剥去伪膜可见肠粘膜由卡他性炎症到坏死性炎症的各阶段变化。
肠内容物少呈白色,黄白色或灰白色,有的呈血样,黑红色,并有恶嗅味,盲肠内有陈旧血样内容物。
肝脏可见2-3毫米圆形坏死灶。
溃疡性肠炎(梭状芽孢杆菌):
症状同细菌性肠炎。
病变:可见肠管的浆膜或粘膜有小的黄色坏死灶,边缘出血,以后溃疡面积逐渐增大,见不到出绿腾药业血现象而呈现大圆形或椭圆形凸起或粗糙的溃疡斑,溃疡深入肌层常引起溃疡穿孔而发生腹膜炎和内脏粘连。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及护理干预

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研究分析护理干预对小儿轮状病毒性肠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中的影响。
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2例,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要比对照组的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轮状病毒性肠炎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明显提高治疗效果,缩短病程,促进患儿早日康复,并且有效降低感染发生率,使患儿得到更加人性化的治疗,值得在临床应用中广泛推广。
【关键词】护理干预;轮状病毒性肠炎;治疗效果【中图分类号】R473.7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21-0226-02轮状病毒性肠炎在临床是婴幼儿消化系统比较常见的一种病原体,是造成婴幼儿腹泻的主要原因,而且有极高的发病率,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发热等。
轮状病毒性肠炎不仅可以造成腹泻,还可能引起肠外感染,导致多种系统受到损害,使患儿的自身免疫力大大降低,严重危及患儿的生命安全[1-2]。
因此,临床如何采取正确的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护理干预,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将部分研究资料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我院收治的轮状病毒性肠炎患儿122例,将所有患儿按照入院顺序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1例。
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3个月~4岁,平均年龄(1.8±0.6)岁,观察组男32例,女29例,年龄4个月~3岁,平均年龄(1.4±0.4)岁。
两组患而的年龄以及性别等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viralgastroenteritis)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
疾病简介
病毒性肠炎
病毒性肠炎又称病毒性腹泻,是一组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肠道传染病。
临床特点为起病急、恶心、呕吐、腹痛、腹泻,排水样便或稀便,也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待症状,病程短,病死率低。
各种病毒所致胃肠炎的临床表现基本类似。
与急性胃肠炎有关的病毒种类较多,其中较为重要的、研究较多的是轮状病毒和诺沃克类病毒。
此外,嵌杯样病毒、肠腺病毒、星状病毒、柯萨奇病毒、冠状病毒等亦可引起胃肠炎。
临床表现
婴幼儿轮状病毒,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
普通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1~3天。
病情差别较大,6~24月龄小儿症状病毒性肠炎
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
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度、中度发热。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肠炎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
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
部分患者伴恶心、呕吐等症状。
病程3~6天,偶尔可长达10天以上。
3病毒引起编辑
轮状病毒肠炎是病毒性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轮状病毒属呼肠孤病毒科,为球型,有宽壳盖、短幅和薄边的双股RNA病毒。
轮状病毒基因分为,A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引起婴幼儿腹泻);B群猪轮状病毒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C群人和猪轮状病毒,D群鸡和鸟类轮状病毒。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与普通人轮状病毒在病毒抗原性、核酸图型及临床表现等方面均有差异,轮状病毒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乙醚和弱酸,易引起病毒性肠炎。
流行病学编辑
(一)传染源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
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极少数可长达18~42天。
(二)传播途径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
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三)易感人群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6月龄以下少见,但近来人工喂养新生儿发病也较多,成人感染后多无症状或呈轻症表现。
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四)流行特征人轮状病毒广泛存在于世界各地,发病率甚高,几乎每个人都感染过轮状病毒。
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高峰在秋冬寒冷季节(12月~2月),但热带地区季节性不明显。
轮状病毒成人腹泻可在一年四季发生,但流行和暴发在我国多发生于4~7月。
5发病机理编辑
病毒主要侵犯小肠绒毛上皮细胞,使上皮细胞脱落,代之以缺乏消化酶的鳞形或方形上皮细胞。
因此正常肠粘膜上存在的绒毛酶如麦芽糖酶、蔗糖酶、乳糖酶均减少,导致吸收功能障碍。
由于乳糖及其它双糖不能被消化吸收而滞留在肠内,造成肠粘膜与肠腔渗透压的改变,使液体进入肠腔而造成渗透性腹泻。
病变部位主要位于十二指肠及空肠,上皮细胞可变为方形或不整形,但多数肠粘膜细胞尚正常。
肠绒毛上皮细胞内空泡变性,内质网中有多量轮状病毒颗粒。
6疾病诊断编辑
(一)流行病学在秋冬季发生的水样腹泻,尤其有较多病例同时发生,应考虑有本病可能;
(二)临床表现急性水样腹泻,中毒症状较轻,病程自限;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2)用酶联免疫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Immnnoenzymedottest)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
(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7治疗方法编辑
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
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
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
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和电解质紊乱。
西药药物:[1]
(1)柳氮磺胺吡碇(SASP)。
本药在肠道内分解为5-氨基水杨酸(5-ASA)与碘胺吡碇,
前者是主要有效成分,能抑制黄嘌呤氧化酶或白细胞介导的氧自由基形成,能消除炎症。
(2)甲硝唑。
主要用于各种厌氧菌感染、阿米巴病及丝虫病等。
(3)激素类。
具体药物有氢化可的松、强的松、地塞米松等。
(4)硫唑嘌呤。
此类药物在体内产生硫嘌呤而发挥免疫抑制作用,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和
淋巴细胞的增殖,对T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较强。
中药辩证疗法。
[2]经由效灵清肠方三步清肠,第一步以清肠道之毒,第二步以复肠道之功能,第三步以强肠道之免疫。
通调全身,巩固疗效防止复发。
8预防复发编辑
1.注意劳逸结合,不可太过劳累;暴发型、急性发作和严重慢性型患者,应卧床休息。
2.平时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种精神压力。
还应该注意衣着,保持冷暖相适;适当进行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3.一般应进食柔软、易消化、富有营养和足够热量的食物。
宜少量多餐,补充多种维生素。
勿食生、冷、油腻及多纤维素的食物;慢性肠炎患者忌吃产气食物。
此病由于反复发作,在结肠粘膜中溃疡、疤痕纤维交替产生,因而结肠内壁的弹性降低,如果多吃的大豆、豆制品、炒蚕豆、白薯等胀气食物,则可能会导致肠内气体充盈而发生急性肠扩张或溃疡穿孔等并发症。
4.注意食品卫生,避免肠道感染诱发或加重本病。
忌烟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制品。
由于慢性肠炎的病程长,经常反复发作,为改善营养状况和肠道环境,要给予高蛋白、高热量的饮食。
还应在供给富含维生素、无机盐、微量元素的食物,尤其是含维生素C、维生素B乃铁丰富的食物,以补充体力、滋养身体。
[3]
9预疾病防编辑
及早发现和隔离病人;对病人粪便应消毒处理;重视水源及食物卫生,餐具中进行消毒;
婴儿室应有严格的消毒隔离制度;应提倡母乳喂养婴儿;对6--24月龄幼儿口服含各型轮状病毒的减毒疫苗,可刺激局部产生IgA抗体,为目前最为有效的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