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中药现代化得概念

合集下载

医药行业中药现代化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中药现代化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中药现代化研发方案第一章绪论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3)1.3 研究目的与任务 (3)第二章中药现代化研发策略 (4)2.1 中药现代化研发总体思路 (4)2.2 中药现代化研发关键环节 (4)2.3 中药现代化研发技术路线 (5)第三章中药资源调查与评估 (5)3.1 中药资源调查方法 (5)3.2 中药资源评估指标体系 (6)3.3 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 (6)第四章中药炮制工艺优化 (6)4.1 中药炮制工艺现状分析 (7)4.2 中药炮制工艺优化方法 (7)4.3 中药炮制工艺质量评价 (7)第五章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 (8)5.1 中药提取技术进展 (8)5.2 中药分离纯化技术 (8)5.3 中药提取与分离技术集成 (9)第六章中药成分分析与质量控制 (9)6.1 中药成分分析方法 (9)6.2 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制定 (9)6.3 中药质量控制体系构建 (10)第七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0)7.1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10)7.2 中药药效物质筛选与评价 (11)7.3 中药药效物质作用机制研究 (11)第八章中药药理作用研究 (12)8.1 中药药理作用研究方法 (12)8.1.1 体外实验方法 (12)8.1.2 体内实验方法 (12)8.1.3 临床研究方法 (12)8.2 中药药理作用特点 (12)8.2.1 多成分、多靶点作用 (12)8.2.2 整体调节作用 (12)8.2.3 缓慢起效、持久作用 (12)8.2.4 安全性较高 (12)8.3 中药药理作用评价体系 (13)8.3.1 药效学评价指标 (13)8.3.2 药代动力学评价指标 (13)8.3.3 安全性评价指标 (13)8.3.4 疗效评价指标 (13)8.3.5 药物相互作用评价指标 (13)第九章中药新药研发 (13)9.1 中药新药研发流程 (13)9.1.1 立项与选题 (13)9.1.2 前期研究 (13)9.1.3 处方筛选与优化 (13)9.1.4 制剂研究 (13)9.1.5 临床前研究 (14)9.1.6 临床试验 (14)9.1.7 申报注册 (14)9.2 中药新药研发关键问题 (14)9.2.1 研发周期长、成本高 (14)9.2.2 药效评价标准不明确 (14)9.2.3 安全性问题 (14)9.2.4 产学研脱节 (14)9.3 中药新药研发策略 (14)9.3.1 加强产学研合作 (14)9.3.2 建立完善的药效评价体系 (14)9.3.3 优化研发流程 (14)9.3.4 引入现代科技手段 (14)9.3.5 注重安全性评价 (15)第十章中药现代化研发管理与政策建议 (15)10.1 中药现代化研发管理机制 (15)10.1.1 建立健全中药现代化研发管理体系 (15)10.1.2 完善中药现代化研发项目管理机制 (15)10.2 中药现代化研发政策环境 (15)10.2.1 完善中药现代化研发政策体系 (15)10.2.2 优化中药现代化研发市场环境 (15)10.3 中药现代化研发国际合作与交流 (16)10.3.1 加强与国际知名科研机构和企业的合作 (16)10.3.2 提高中药现代化研发国际影响力 (16)第一章绪论1.1 研究背景与意义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医药行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受到广泛关注。

中药化学-绪论

中药化学-绪论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 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 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总 黄酮等。 (5)有效部位群:含有两类或两类以上有 效部位的中药提取或分离部分。
问:
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 2、中药化学与植化和天然药物 化学的相似相同与不同之处。
中药化学在中药产业化中的作用
• 1、建立和完善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 • 2、改进中药制剂剂型,提高药物质量和 临床疗效 • 3、研制开发新药、扩大药源
第一章 绪论
1.4中药化学成分研究概况及发展趋势
1.4.1 历史 中国:古代我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晋代葛洪的练丹术 ——汞、锌制剂: 开创了无机化学制备药物的先河。 明代记载的发酵法——没食子酸结晶 明代记载的升华法——樟脑 近代至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中医药 发展几乎停滞,失去领先优势。
关于中药化学成分的复杂性
某一种中药含有几种类型的成分, 而每一个类型又可能含有少则几种、 多则十几种、几十种化学成分。
一种中药如此,复方中药就更复 杂了。
相关概念
( 1 )单体: 即化合物 , 指具有一定分 子量、分子式、理化常数和确定的化学 结构式的化学物质 。 ( 2 )有效成分 : 具有生物活性且能起到 防治疾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 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 70年代后: 羟基喜树碱——抗癌 高三尖杉酯碱——抗白血病 天花粉蛋白——引产 青蒿素、蒿甲醚、双氢青蒿素——抗疟
1.4.3 发展趋势 * 更注重以活性为指标追踪有效成分的分离, 我国尤为重视建立符合中医药理论的活性 指标,更能体现中医药特色。 * 从单味药研究向中药复方研究发展。 * 更注重多学科的密切配合(如药理学、药 代动力学、分子生物学等),吸收新技术、 新方法并结合中医药理论和传统经验。 * 对海洋生物的研究是中药化学研究的又一 新热点。

中药化学总论讲义

中药化学总论讲义

中药化学第一章总论第一节绪论1.什么是中药化学?(中药化学的观点)中药化学是运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药中化学成分的一门学科。

2.中药化学研究什么?中药化学研究内容包含各种中药的化学成分(主假如生理活性成分或药效成分)的构造特点、物理化学性质、提取分别方法以及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构造判定等。

别的,还波及主要种类化学成分的生物合成门路等内容。

中药化学是专业基础课,中药化学的研究,在中医药现代化和中药家产化中发挥着极其要点的作用。

3.中药化学研究的意义(注:本内容为第四节中药化学在中药质量控制中的意义)(1)说明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探究中药防治疾病的原理( 2)说明中药发放配伍的原理( 3)改良中药制剂剂型、提升临床疗效(4)控制中药及其制剂的质量(5)供给中药炮制的现代科学依照(6)开发新药、扩大药源(7)构造修饰、合成新药主要考试内容:1.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别方法,特别是一些较为先进且应用较广的方法。

2.各种化合物的构造特点与分类。

3.各种化合物的理化性质及常用的提取分别与鉴识方法。

4.常用重要化合物的构造测定方法。

5.常用中药材中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提取分别、构造测定方法和重要生物活性。

6.常用中药材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和有关的质量控制成分。

课程主要内容:内容绪论总论中药化学成分的一般研究方法**生物碱 **糖和苷 *各论醌类 **香豆素和木脂素*黄酮 **萜类和挥发油*皂苷 **强心苷 *主要动物药化学成分*其余成分各论学习思路:学习方法:1.以总论为指导学习各论。

2.注意总结概括,在掌握基本共同点的状况下,分类记忆特别点。

3.注意理论联系实质,并以《药典》作为基本学习指导。

4.发挥想象力进行联想记忆。

第二节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与分别一、中药有效成分的提取注意:在提取前,应付所用资料的基源(如动、植物的学名)、产地、药用部位、收集时间与加工方法等进行考察,并系统查阅文件,以充足认识和利用古人的经验。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完整(本)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完整(本)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和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二、填空: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4.和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5.和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6.能和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四、多选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五、简述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完整

中药化学试题答案库完整

第一章绪论一、概念:1.中药化学:结合中医药基本理论和临床用药经验,主要运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及其它现代科学理论和技术等研究中药化学成分的学科2.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能起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3.无效成分:没有生物活性和防病治病作用的化学成分。

4.有效部位:在中药化学中,常将含有一种主要有效成分或一组结构相近的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部分,称为有效部位。

如人参总皂苷、苦参总生物碱、银杏叶总黄酮等。

5. 一次代谢产物:也叫营养成分。

指存在于生物体中的主要起营养作用的成分类型;如糖类、蛋白质、脂肪等。

6.二次代谢产物:也叫次生成分。

指由一次代谢产物代谢所生成的物质,次生代谢是植物特有的代谢方式,次生成分是植物来源中药的主要有效成分。

7.生物活性成分:与机体作用后能起各种效应的物质二、填空:1.中药来自(植物)、(动物)和(矿物)。

2. 中药化学的研究内容包括有效成分的(化学结构)(理化性质)(提取)、(分离)(检识)和(鉴定)等知识。

三、单选题1.不易溶于水的成分是( B ) A生物碱盐B苷元C鞣质D蛋白质E树胶2.不易溶于醇的成分是( E ) A 生物碱 B生物碱盐 C 苷 D鞣质 E多糖3.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醇的成分是( A ) A 树胶 B 苷 C 鞣质 D生物碱盐 E多糖4.与水不相混溶的极性有机溶剂是(C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5.与水混溶的有机溶剂是( A ) A 乙醇 B 乙醚 C 正丁醇 D 氯仿 E 乙酸乙酯6.能与水分层的溶剂是( B ) A 乙醇 B 乙醚 C 氯仿 D 丙酮/甲醇(1:1)E 甲醇7.比水重的亲脂性有机溶剂是( C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石油醚 E 正丁醇8.不属于亲脂性有机溶剂的是(D ) A 苯B 乙醚 C 氯仿D丙酮 E 正丁醇9.极性最弱的溶剂是( A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10.亲脂性最弱的溶剂是(C ) A乙酸乙酯B 乙醇C 水D 甲醇E丙酮四、多选1.用水可提取出的成分有( ACDE ) A 苷B苷元C 生物碱盐D鞣质E皂甙2.采用乙醇沉淀法除去的是中药水提取液中的( BCD ) A树脂B蛋白质C淀粉D 树胶E鞣质3.属于水溶性成分又是醇溶性成分的是(ABC ) A 苷类B生物碱盐C鞣质D蛋白质 E挥发油4.从中药水提取液中萃取亲脂性成分,常用的溶剂是( ABE ) A苯B氯仿C正丁醇D丙酮 E乙醚5.毒性较大的溶剂是(ABE ) A氯仿B甲醇C水D乙醇E苯五、简述1.有效成分和无效成分的关系:二者的划分是相对的。

医药行业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方案

医药行业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方案第一章中药现代化概述 (3)1.1 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 (3)1.1.1 背景 (3)1.1.2 意义 (3)1.2 中药现代化的现状分析 (3)1.2.1 产业现状 (3)1.2.2 研发觉状 (3)1.3 中药现代化的发展趋势 (4)1.3.1 重视中医药理论的传承与创新 (4)1.3.2 强化中药质量控制 (4)1.3.3 推动中药国际化 (4)1.3.4 拓展中药应用领域 (4)1.3.5 加强产学研结合 (4)第二章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4)2.1 中药资源的现状与问题 (4)2.1.1 中药资源现状概述 (4)2.1.2 中药资源面临的问题 (4)2.2 中药资源的保护措施 (5)2.2.1 加强法律法规建设 (5)2.2.2 建立中药资源保护区 (5)2.2.3 开展资源调查与监测 (5)2.2.4 推广中药材种植 (5)2.3 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策略 (5)2.3.1 优化中药材种植结构 (5)2.3.2 提高中药材质量 (5)2.3.3 发展中药材深加工 (5)2.3.4 建立中药材资源信息平台 (5)2.3.5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5)第三章中药炮制工艺现代化 (5)3.1 中药炮制工艺的历史与现状 (5)3.2 现代化炮制工艺的关键技术 (6)3.3 中药炮制工艺现代化的实施策略 (6)第四章中药质量控制与标准化 (7)4.1 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7)4.2 中药质量控制技术与方法 (7)4.3 中药标准化体系建设 (7)第五章中药提取与制备技术 (8)5.1 中药提取技术概述 (8)5.2 现代中药制备工艺 (8)5.3 中药提取与制备技术的创新与发展 (8)第六章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9)6.1 中药药效物质的分类与特点 (9)6.1.1 分类 (9)6.1.2 特点 (9)6.2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方法 (9)6.2.1 筛选方法 (9)6.2.2 分析方法 (9)6.2.3 生物学方法 (10)6.3 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研究的创新方向 (10)6.3.1 系统生物学研究 (10)6.3.2 结构生物学研究 (10)6.3.3 生物学信息学研究 (10)6.3.4 交叉学科研究 (10)第七章中药新药研发策略 (10)7.1 中药新药研发的指导思想 (10)7.2 中药新药研发的关键环节 (10)7.3 中药新药研发的策略与路径 (11)第八章中药新药注册与审批 (11)8.1 中药新药注册的法规与政策 (11)8.1.1 法规体系概述 (11)8.1.2 政策支持 (11)8.2 中药新药注册的流程与要求 (12)8.2.1 注册流程 (12)8.2.2 注册要求 (12)8.3 中药新药审批的关键问题 (12)8.3.1 药物疗效评价 (12)8.3.2 药物安全性评价 (12)8.3.3 药物质量标准制定 (13)8.3.4 药物生产与质量控制 (13)8.3.5 药物经济学评价 (13)第九章中药新药产业化与市场推广 (13)9.1 中药新药产业化的关键因素 (13)9.1.1 政策支持 (13)9.1.2 技术创新 (13)9.1.3 产业链协同 (14)9.1.4 人才队伍 (14)9.2 中药新药市场推广策略 (14)9.2.1 精准定位 (14)9.2.2 品牌建设 (14)9.2.3 渠道拓展 (14)9.2.4 营销策略 (14)9.3 中药新药市场前景分析 (14)9.3.1 市场需求 (14)9.3.2 政策扶持 (14)9.3.3 技术进步 (15)9.3.4 市场竞争 (15)第十章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的国际合作 (15)10.1 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的国际形势 (15)10.2 国际合作框架下的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 (15)10.3 中药现代化与新药研发的国际市场开拓 (16)第一章中药现代化概述1.1 中药现代化的背景与意义1.1.1 背景科技的发展和人们对健康需求的不断提高,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正面临着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

中药化学第一章绪论

中药的生产
中药质控与监管
中药的应用研究
药材的质量标准 配伍理论的研究 新药的研究
•成分提取工艺 •制剂成型工艺 •质量控制 •复方药理毒理研究 •临床研究
中成药的销售
三 中药化学的基本任务与内容
化合物的物理性质 结构与分类
成分的提取 与分离
药理毒理 研究
确定有效、 有毒、无用
提取、分离方法 提
结构鉴定,化学性质
2、促进中药药效理论研究的深入
对大鼠进行研究
儿茶酚胺排出量 17羟皮质酮排出量 心率
氧耗量
寒证 少 少 慢 低
热证 相反
温热药中多含有消旋去甲基乌药碱---对寒证大鼠的上述指标具有修正作用, 因此推测该项成分可能是热性中药作用的物质基础
3、阐明中药复方配伍的原理
新成分的产生 助溶作用 减毒作用。
(2)中药多为复方---多数暂时还不能完成阐明所有有效成分 机理---在原方制法的基础上,去除非有效成分,降低服用量, 或减少副作用
六 基本概念
有效成分:具有生物活性或能起防病治病作用,且能用分子 式和结构式表示,并具有一定的物理常数的单体化合物。
无效成分:与有效成分共存的无生物活性,也不能起防病治 病作用的成分。

五 研究目的及方法
1传统化学药物研究的思路
疾病----模型----筛选不同化合物 现有的化合物是有限的 天然产物---筛选植物提取物---寻找新化合物(先导化合物)---活性追踪-
--化学修饰 经济、技术投入非常大
2中药研究思路
(1 )中药---治疗作用清楚(先期不必大规模筛选)---分离成 分---进行相关的药效实验---找出与药效相关的化合物---进行 修饰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及其应用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及其应用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及其应用第一章:中药现代化研究的背景和概述中药作为中国传统的独特医学文化资源,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

它是以草本和矿物为主要原材料,通过煎煮、浸泡等制作工艺,经过世世代代的实践积累而成。

中药的疗效被广泛认可,因其独特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成为世界范围内的研究热点。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关注增强,对中药的研究也逐渐转向现代化。

中药的现代化研究主要是指将传统的中药文化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通过对中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挖掘其中的药理活性成分和作用机制,以及进行药物剂型改良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工作。

第二章:中药现代化研究的主要内容中药现代化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中药的药理学研究:通过对中药的生物学活性、药物代谢、药效学等方面的研究,揭示其疗效和作用机制。

2.中药的化学成分分析:通过现代化学技术手段对中药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和定量分析,为中药的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3.中药的药物剂型研究:通过改良传统的中药剂型,开发新的中药制剂,并进行其药效和安全性评价。

4.中药的质量控制研究:建立中药的质量评价标准,发展中药质量控制技术,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三章:中药现代化研究的应用领域中药的现代化研究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应用。

1.医药领域:中药现代化研究为中药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通过研究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机制,发展中药新药,提高中药的临床疗效。

2.食品领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保健、营养和治疗作用。

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药应用于食品中,开发出具有保健功能的中药食品。

3.化妆品领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抗氧化、抗衰老、美白等功效。

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药应用于化妆品中,开发出具有护肤作用的中药化妆品。

4.农业领域:中药中的某些成分具有杀虫、杀菌、促进植物生长等作用。

通过中药现代化研究,将中药应用于农业领域,用于植物病虫害的防治和增产。

第四章:中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的挑战和展望中药现代化研究面临着一些挑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东中医药大学教案首页教研室主任:林桂涛授课人:张华中药学院2002年级中药专业专升本班2006年月日题目: 第一章中药现代化发展概况教学目得与要求:1.熟悉中药现代化得概念、意义。

2.了解中药现代化得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进展。

内容与时间要求:第一节、中药现代化得概念(10分钟)第二节、中药现代化得意义(20分钟)第三节、中药现代化得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5分钟)第四节、中药现代化得研究进展(25分钟)讨论:(40分钟)重点与难点:1.中药现代化得得意义2、中药现代化得研究进展教具准备:教案内文内容安排第一节、中药现代化得概念一、讲述中药现代化得概念。

二、简述在理解中药现代化得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

第二节、中药现代化得意义一、讲述中药产业面临良好得机遇(一)传统中医药体系独具优势(二)巨大得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物市场二、讲述中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一)我国中药产业自身存在得问题(二)“洋中药”抢难国际、国内市场(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第三节、中药现代化得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一、简述中药现代化得研究内容二、简述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第四节、中药现代化得研究进展一、讲述中药现代化得研究进展情况。

三、讲述中药现代化得研究进展情况。

讨论题目一、中药现代化得概念二、中医药得优势与挑战三、“洋中药”得优势与缺点四、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对中医药得影响板书第一节、中药现代化得概念一、中药现代化得概念:现代中药产品——以“现代化”与“高技术”为特征——“安全、高效、稳定、可控”中药产业——“大品种”,“大企业”与“大市场”——现代产业与国民经济新得增长点二、注意内容1、中药现代化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2、中药现代化得任务3、国际上通行得医药标准与规范——科学、完整得药品质量管理体系GLP GCP GMP GAP GSP GPP GUP4、现代中药产品: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

5、中药农业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与中药商业现代化教案内文6、中药现代化就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得系统工程第二节、中药现代化得意义一、中药产业面临良好得机遇医药行业——快速增长得、最有发展前景得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一)传统中医药体系独具优势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国、埃及、希腊与印度——中医药——理论最完整、医疗实践最丰富、疗效最确切——中药资源丰富。

(二)巨大得国内外中药及天然药物市场1、医学模式:生物医学——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治疗疾病——预防、保健、治疗、康复2、第三状态问题4、现代疾病、世界凝难病症:艾滋病、毒副作用与抗药性5、世界范围内“回归自然”热潮得兴起6、世界中药及天然药物市场分为4个区域:(1)中国、日本与东南亚得亚洲国家;(2)欧洲市场包括欧共体*1965年欧共体就颁布法令,承认草药就是药物。

欧洲就是世界最大得植物药市场之一,有700年得历史。

(3)美洲尤指美国与加拿大*(4)阿拉伯国家、中东。

7、美国植物药市场1994——16亿美元,1996——20亿美元贯叶金丝桃制品——47、8万美元——美国市场第五位8、国际医药市场:天然药物——30%份额,每年15%~20%增长,2010年——10000亿美元得销售规模,中药产业将具有广阔得市8。

8、中药市场场:1999年国内药品销售额1244亿元——中成药330亿元——中药饮片70亿元——中药保健品300亿元——年均增长率20%以上中药主要以食品、健康食品、草药与药物等进入欧洲市场,以食品、健康食品、营养补充剂、国家药品验证号与国家新药等进入美国市场。

二、中药产业面临严峻挑战(一)我国中药产业自身存在得问题(二)“洋中药”抢难国际、国内市场160亿美元——日本80%——韩国10%——其她国家7%中国3%——5、89亿美元——中成药占1、26亿美元——进口“洋中药”超过1亿美元(三)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得新药教案内文第三节、中药现代化得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一、中药现代化得研究内容二、中药现代化生产关键技术第四节、中药现代化得研究进展1、20世纪80年代:1982年,“发展现代医药与我国传统医药”被写入我国宪法;1985年,“要把中医与西医摆在同等重要得地位”、《药品管理法》颁布实施,1988年,《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2、20世纪90年代:199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中药复方物质基础与作用机理得研究1993年,国家新药研究与开发协调领导小组及其专家委员会1998年9月,复方丹参滴丸——美国FDA——Ⅱ期、Ⅲ期临床研究。

1999年,银杏灵——美国FDA临床研究预审。

1996年7月,国家“九五”攻关课题——中药现代发展战略研究,1998年,“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列为国家“九五”科技重中之重项目——四大目标——十大行动1998年7月,“全球华人中药现代化学术研讨会”1998年,“中药现代化基础研究”——国家科技部列攀登计划预选项目。

1999年3月,国家科技部——“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开发”实施方案:1999年10月“方剂关键科学问题得基础研究”通过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得论证,并列入了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计划)。

3、21世纪国家科技部在2001年提出了“十五”“中医药现代研究与产业化开发”计划。

国家计委于2001年开始组织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

国家计委2001年发布了“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将其列为“十五”重中之重项目开始组织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

国家专利局正在做“增强中药得新优势”得知识产权保护研究。

金融部门投资得重点与热点逐步向中药行业转移。

许多地方政府把中药产业作为支柱产业,例如,香港地区、天津、贵州、云南、四川、吉林等省。

讨论题目一、中药现代化得概念二、中医药得优势与挑战三、“洋中药”得优势与缺点四、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对中医药得影响教案尾页小结中药现代化就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得系统工程,其中,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工程技术、标准、方法等实践问题;既有医学问题,又有药学、农业科学问题;还有资源保护,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等。

因此,实现中药现代化,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得宏观调控、科研院校得多学科联合攻关及企业得积极参。

需要指也得就是,企业作为将中药得技术转变为产品并推向市场得枢纽,应当成为中药现代化得主体。

中药现代化得最终目得就是要把中药发展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得技术与产品,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服务于世界人民。

思考题一、中药现代化得概念二、中医药得优势与挑战三、“洋中药”得优势与缺点四、经济全球化与我国加入WTO对中医药得影响课后分析中药现代化得最终目得就是要把中药发展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得技术与产品,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作为市场营销专业得学生,应充分认识到自己在中药现代化施实过程中得作用。

学生对本章内容较感兴趣,在讨论过程中气氛较为活跃。

山东中医药大学讲稿授课课程: 《药学研究进展》授课教师: 张华副教授授课对象: 2002年级中药、制药、营销专业本科班授课内容、时间:第一章中药现代化发展概况2005年10月13日第一章中药现代化发展概况第一节中药现代化得概念中药现代化系指在继承与发扬我国中医药优势与特色得基础上,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得理论、方法与手段,借鉴国际认可得医药标准与规范,研究、开发、管理与生产出以“现代化”与“高技术”为特征得“安全、高效、稳定、可知、可控”得现代中药产品,使中药产业实现“大品种”,“大企业”与“大市场”,成为具有强大国际竞争力得现代产业与国民经济新得增长点,扩大我国中药在国际市场上得份额。

在理解中药现代化得概念时,需要注意以下内容:(1)中药现代化要以中医基础理论为指导。

中医与中药就是中医药体系中不可分割得两个组成部分。

中药现代化只就是中医药现代化得一个方面,但中药现代化可作为中医药现代化得先导,在实施中药现代化得进程中,必需考虑中医得“藏象”、“病因病机”、“四诊八纲”、“治则治法”等基本理论与中药得“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功效”、“归经”以及“君臣佐使”等基本原则。

(2)中药现代化得任务就是实现中药与现代科学得有机结合。

现代科学包括现代技术、现代学术思想、现代科学文化得结合。

(3)实现中药现代化必须借鉴国际上通行得法规与规范。

现在国际上通行得医药标准与规范就是一个科学、完整得药品质量管理体系,主要包括:《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GLP),《药品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医院制剂质量管理规范》(GPP),《药品使用质量管理规范》(GUP)等,只有借鉴这些标准与规范,才能获得国际医药市场得准入证。

(4)现代中药产品多样化。

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中成药。

(5)中药现代化内涵广泛,覆盖多个领域。

广义上讲,中药现代化包括中药农业现代化、中药工业现代化与中药商业现代化等。

一般意义上得中药现代化就是指中药农业现代化与中药工业现代化。

简言之,实现中药现代化实现中药理论通俗化,药材成分明确化、质量数字化、剂型方便化、工艺自动化、临床规范化、市场国际化。

就就是说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得理论、方法与手段,开发、研究“现代化”与“高技术”为特征得安全、高效、稳定、可控得现代中药,以扩大中药在国际市场得份额。

总之,中药现代化就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得系统工程,其中,既有理论问题,又有工程技术、标准、方法等实践问题;既有医学问题,又有药学、农业科学问题;还有资源保护,产业化与可持续发展战略问题等。

因此,实现中药现代化,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得宏观调控、科研院校得多学科联合攻关及企业得积极参。

需要指也得就是,企业作为将中药得技术转变为产品并推向市场得枢纽,应当成为中药现代化得主体。

中药现代化得最终目得就是要把中药发展成为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得技术与产品,推向世界,占领国际市场,服务于世界人民。

第二节中药现代化得意义一、中药产业面临良好得机遇医药行业就是世界公认得国际化产业,就是当今快速增长得、最有发展前景得高新技术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中医药事业得不断发展,中医中药正在逐渐被世界所认可。

因此,中药及天然药物产业隐含着巨大得市场潜力与商机。

我们应当抓住这一良机,使我国得中药产业尽快实现现代化,并走向世界。

(一)传统中医药体系独具优势中医药应用历史悠久,就是世界四大传统医药体系(中国、埃及、希腊与印度)之一。

之所以具有强大得生命力,至今在医药体系中占据越来越重要得位置,就是因为(1)十四大传统医药中理论最完整、医疗实践最丰富、疗效最确切得传统医药体系。

(2)我国拥有丰富得中药资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