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写作指导:考场作文架构“三三”式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技巧:“三大三小式四层式”和例文《生命的承诺》

高考作文技巧:“三大三小式四层式”和例文《生命的承诺》

美句欣赏: 飞雪守住了对大地的承诺,于是有了雪 花片片,玉树琼枝;花儿守住了对春天的承 诺,于是有了万紫千红,百花争艳;落叶守 住了对树根的承诺,于是有了“化作春泥更 护花”的壮举;星星守住了对天空的承诺, 于是有了夜空中的交相辉映、繁星的闪烁。
《生命的承诺》“三大三小四层式”结构模式
一、开头(①):设问、排比、比喻,点题点观点。 1.②承诺是价值连城、熠熠闪光的钻石。 (“段内四层式”,古蔺相如例:勇敢和智慧) 2.③承诺是巍峨高大“一览众山小”的泰山。 二、主体部分 (“段内四层式”,今周恩来例:爱国精神) 3. ④承诺是“我花开时百花杀”的菊花。 (“段内四层式”,今朱邦月例:真情和美德) 4. ⑤2-4段小结(比喻、排比) 三、结尾部分(⑥-⑦):深化主题:意义和号召 (呐喊呼唤强调式结尾,比喻、排比呼告和反复)
4.总结句
• 扣住例子分析说理。 • 言简意赅,照应中心句的要点。 • 尽量与中心句采用不同的句式是什么?(设问起笔)生命的承 诺是价值连城、熠熠闪光的钻石,生命的承诺是巍 峨高大“一览众山小”的泰山,生命的承诺是星斗 点缀着璀璨的星空,生命的承诺是“我花开时百花 杀”的菊花。(排比、比喻)生命的承诺看似嘴巴 一张那么轻松,而实践生命的承诺其实不易。实践 生命的承诺,需要勇敢和智慧,需要真情和责任, 更需要精神和美德。
⑤生命的承诺是用信誉写成的铮铮誓 言,承诺是彩虹般美丽的精神和美德,承 诺是宝贵的生命谱写的华采乐章。正是因 为有了承诺,人生才演绎出这么多感人的 故事;正是因为有了承诺,生命便有了沉 甸甸的责任;正是因为有了承诺,人世间 便闪耀出大爱和真情的光辉。( 2-4段小 结)
⑥守住生命的承诺,就像天空守住蔚 蓝与明净;守住生命的承诺,就像大地守 住雄厚与辽阔;守住生命的承诺,就像骏 马守住剽悍与壮健;守住了生命的承诺, 也就守住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美德。 (信守承诺的意义) ⑦朋友们,让我们一生与承诺相伴吧, 永远、永远!(结尾:呼唤强调式)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 三种不得不学的高考考场作文模式(转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   三种不得不学的高考考场作文模式(转载

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三种不得不学的高考考场作文模式(转载百强重点名校高考备考-三种不得不学的高考考场作文模式(转载高考考场作文的三种模式()作文素材及指导10271537:这篇文章注重创作。

这套衣服总是很难以习惯的方式演奏。

但作为考场作文,却讲的是稳中求胜,过分的求新求奇难保高分。

但是千篇一律的使用固定模式、惯用套路,虽然不至出错,但想突破重围独得高分也是不易的。

因此,今天为大家找到了三种值得借鉴的考场作文模式,并辅以相关范文,学习一下如何在有限的套路中变换出新鲜花样。

创作模式1:平行抒情[策略提醒]1、概念:它是利用标志性的语句,呈全文的段落排比,并以此连缀平行性或递进性材料,建筑一唱三叹的文章结构模式。

2.适合风格和内容:“平行抒情风格”适合抒情散文的写作。

3、成败关键点:行文中,内部材料可能是并列平行的,可能是逐层递进的。

如果材料是平行的,一定要注意清晰的角度,不要混入杂质;如果是一个层层递进的材料,我们必须注意清楚的上下文。

此外,如果我们能正确地实现疑问句、隐喻和引语等修辞和平行性的全面而熟练的运用,我们将收到很强的表演效果。

【例文赏析】你是一幅风景画风云变幻、日月交替,各个时期的英雄人物数不胜数。

我想对你们说:“你就是一道靓丽的风景!”墨子为人民发号施令,声称人民珍视国王的光明。

楚国想攻打宋朝。

他千里迢迢来到楚国,与楚王争命,以拯救宋朝的领土和人民。

墨子,你是一道风景。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至死不屈,拒绝降元的文天祥让人崇拜。

文天祥,你是一道风景。

从小立大志,与清朝抗击到最后,收复台湾的英雄郑成功。

你就是一道风景。

黄海的波浪无法淹没你。

没有人会忘记“致远”舰冲进敌舰的情景;没有人会忘记我的雄心壮志,当船在,人们在的时候,我会死去。

邓世昌,你是一道风景。

烈火焚身,纹丝不动,这是何等的意志,你的事迹将会在大火中永存。

谁也不会忘记那叫人痛心的一幕幕。

邱少云,你就是一道风景。

南海的波浪,你在它上面盘旋。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

高考作文写作结构高考作文写作结构是指在写作过程中如何组织和安排各个段落的内容,以便清晰地表达观点、论证论点,并使文章具备逻辑性和条理性。

一个合理的写作结构可以帮助文章内容的整体呈现更加连贯、严谨,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可读性。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高考作文写作结构。

一、三段式结构三段式结构是高考英语作文中最常见的写作结构之一。

它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大致占文章的1/3左右。

1. 引言:引言部分主要是对话题进行引入和背景介绍,旨在引起读者的兴趣,激发读者的阅读欲望,可以使用引用名人名言、提出疑问、引用统计数据等方式,确立文章的主旨。

2. 正文: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内容,主要展开论述和论证观点。

可以使用例子、数据、引用专家观点等方式,来支持自己的论点。

同时,要注意段落之间的逻辑连接,使用适当的过渡句,使文章内容更加连贯。

3. 结论:结论部分是对正文的总结和概括,可以简要回顾前文的论点,并提出自己的结论或建议。

结论要简明扼要,表达明确,给读者一个深刻的印象。

二、问题解决式结构问题解决式结构适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提出解决方案的作文。

它由问题引入、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总结四个部分组成。

1. 问题引入:问题引入部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引入和背景介绍,说明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引起读者的共鸣。

2. 问题分析:问题分析部分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分析问题的原因、影响和可能的解决方法,可以使用数据、实例和专家观点等支持自己的分析。

3. 解决方案:解决方案部分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步骤,对每一种解决方法进行阐述和论证,给出建议和措施。

4. 总结:总结部分对所提出的解决方案进行总结和概括,强调解决问题的重要性和实际意义,给读者以启示和反思。

三、对比式结构对比式结构适用于对比分析两种不同观点或事物的优缺点,从而得出结论。

它由介绍、对比1、对比2和结论四个部分组成。

1. 介绍:介绍部分对要对比的两个观点或事物进行简要说明和背景介绍,引起读者的兴趣。

高中语文 三三作文结构应试作文的特点和对策 人教版

高中语文 三三作文结构应试作文的特点和对策 人教版

2、写作过程的一次性、整体性——落笔生根,不能修改。 对策:训练作文拓展结构,整体构思,并列+层进+对照一 气呵成。
3、写作方法的闭卷性、忆起性——全靠积累,就脑取材。 对策:自然想起,先材料后观点;先观点后材料;结构完 善选材。使用先发散后筛选的选材思路,学习谦虚,考试 自大,自信写作。
可编辑ppt
应试作文的特点和对策
• 应考作文获得高分的条件是:切题、丰富、 深刻、新颖、漂亮。
• 实践证明:开展“三三”拓展思维训练, 不仅仅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还可以整体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提高语文学科考试 成绩。还可以开发人的智慧,使人走向成 功。
可编辑ppt
1
作文应试的特点和对策:
1、写作状态的限时性、被动性——满足要求,被动写作。 对策:训练作文快速审题,快速构思,快速选材,丰富选 材,漂亮写作。
• 2、在《易经》中六十四个卦图,同样道理,800字作文还可以按照六十四卦 的程序选材构思。但是,应付考试,我们掌握三种基本结构就可以了。
• 三种显性的“三三结构”和隐性的“三三结构”
• 1、并列“三三”拓展:一个问题三个答案;
• 2、层进“三三”拓展:一个问题分三步推进;
• 3、对照“三三”拓展:一个问题两面分析;
可编辑ppt
4
我们平时怎样练习“三三”思维? ——听说读思写
• 读——凡读“三思”(结构、内容、方 法)
• ——读出高考满分作文的“三三结构” • ——读出散文的“三三结构”
——读出诗词的“三三结构” ——读出小说的“三三结构”
在教学实践中使用效果很好。
可编辑ppt
5
我们平时怎样练习“三三”思维 ——听说读写思
• 在老师指导下,学会“三三”思维的基本 方法。

高中作文三段式模板范文

高中作文三段式模板范文

高中作文三段式模板范文第一段,引出话题。

高中作文通常采用三段式结构,分为引出话题、展开论述和总结结尾三个部分。

引出话题部分通常是对文章主题的引出和交代,引起读者兴趣,使读者对文章主题有所认识。

在这一部分,作者通常可以通过引用名言、提出问题或者举例等方式,引出文章的主题。

第二段,展开论述。

展开论述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作者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可以通过举例、对比、分析等方式,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使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第三段,总结结尾。

总结结尾部分是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作者在这一部分需要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展望和预测,使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认识和理解。

高中作文三段式模板范文。

高中作文是学生学习和考试的重要部分,通过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高中阶段,学生需要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和结构,其中三段式模板是一种常用的写作结构。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介绍一下高中作文三段式模板的写作结构和范文。

首先,在引出话题部分,我们可以引用一句名言或者提出一个问题,引出文章的主题。

比如,我们可以引用莎士比亚的名言“笔者比剑士更有力量”,引出文章的主题是写作的重要性。

通过引用名言或者提出问题,可以引起读者的兴趣,使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所认识。

接下来,在展开论述部分,我们可以通过举例、对比、分析等方式,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阐述。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举例说明写作对学生的重要性,比如写作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同时,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分析写作和其他学科的关系,说明写作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

通过举例、对比、分析等方式,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充分的论述和分析,使读者对文章的主题有更深入的了解。

最后,在总结结尾部分,我们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同时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展望和预测。

比如,我们可以对文章的主题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写作对学生的重要性。

三段式考场作文结构使用建议

三段式考场作文结构使用建议

三段式考场作文结构使用建议在学生生涯中,写考场作文那可是家常便饭。

而三段式考场作文结构,就像是我们手中的一把利剑,用得好能在考场上披荆斩棘,斩获高分。

今天,我就来和大家唠唠三段式考场作文结构的那些事儿。

咱先来说说这三段式的基本构成。

开头,那就是文章的“敲门砖”,得响亮、吸引人,让阅卷老师一眼就瞅见你的亮点。

中间部分,那可是重头戏,得丰富、有料,把你的观点、事例啥的一股脑儿地倒出来,让老师看个过瘾。

结尾呢,要有力,像个总结陈词的大法官,把你的核心思想再强调一遍,给老师留下深刻的印象。

就拿我自己的一次经历来说吧。

有一回考试,作文题目是“勇敢面对挫折”。

我当时心里就想,这题目咱熟啊,三段式安排上!开头我是这么写的:“人生就像一场马拉松,一路上充满了各种磕磕绊绊。

有人被绊倒后一蹶不振,而有人却拍拍身上的尘土,勇敢地继续前行。

挫折,就像那路上的绊脚石,而勇敢,则是我们跨越它们的力量源泉。

”你瞧瞧,这开头是不是有点那意思,把人生和马拉松联系起来,引出挫折和勇敢的主题。

中间部分,我先讲了自己参加运动会跑步比赛的事儿。

那时候,我信心满满地站在起跑线上,心里想着一定要拿个好名次。

结果,跑着跑着,不小心摔了一跤,膝盖擦破了皮,疼得我直咧嘴。

当时,我脑子里闪过一个念头:要不放弃算了。

可又一想,不行啊,这要是放弃了,多丢人!于是,我咬咬牙,站起来继续跑,虽然最后没拿到名次,但我心里特别自豪,因为我勇敢地面对了挫折。

讲完自己的事儿,我又举了个名人的例子,就是贝多芬。

大家都知道,他耳朵聋了,但还是坚持创作音乐,那一首首经典的曲子,不就是他勇敢面对挫折的最好证明嘛。

这中间部分,我把自己的经历写得特别详细。

比如说我摔倒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周围同学的反应是啥样的,我站起来继续跑的时候,腿有多疼,感觉每一步都像踩在刀尖上。

写贝多芬的时候,我也没光说他聋了还坚持创作,还描述了他在创作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比如灵感枯竭的时候,他是怎么在房间里踱步、苦思冥想的。

作文结构框架

作文结构框架

作文结构框架篇一:高中作文结构架构高考结构架构(一)议论文、哲理散文类一.横式总分结构这是一种最常见的结构形式。

其特点是观点明确,层次分明,从不同的侧面阐述或证明中心论点。

三个分论点要紧扣中心论点。

分论点要简洁、鲜明、突出,从不同的角度或层面上服从或服务于中心论点。

三个分论点连缀起来可构成一个排比句。

比如,2007年江西省高考文科状元朱虹璇的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

变式一:“三三三”式开头三个排比句,中间三个事例(或抒情,或描写,或论述),最后三个排比句,前后一一对应。

开头三个排比句,或议论,或抒情,起统领或起兴作用;,最后三个排比句,或议论,或抒情,起总结或升华作用。

比如,2006年河南高考满分作文《做真正的自我》。

变式二:小标题式开头一段总领全文,然后用三个小标题分别统领一个部分,最后简要总结,回扣开头。

比如,2007年江西省高考有一篇满分作文《语文,心中的一泓清泉》就分别加了三个小标题“抚慰心灵之痛”“陶冶心灵的情操”“心的清泉”。

二.纵式总分结构这种结构的各个分论点之间有着层层递进的关系。

2007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怀想天空》,有一篇就添加了三个小标题:“一个人的天空”“三个人的天空”“一群人的天空”。

这三个小标题呈递进式展开,逐层深入地论述了“用爱点亮天空”的主题。

其变式与横式总分结构类同。

三.一事一议式结构这种结构模式由一件具体事件入题,对事例的叙述较为详细,然后对其进行分析,分析简要,重在显“理”,最后得出结论。

或者,简要引述事例,然后,从不同角度或方面展开论述。

比如,2006年福建高考优秀作文《抓住根本看轻其余》,是一篇典型的议论文,在结构上属于“一事一议式”。

四.正反对比论述结构这是比较传统的结构样式,优点是简洁鲜明,作为应试作文来说,具有较好的第一观感,容易较快得到阅卷人的认同。

(二)记叙文、抒情散文类一.画面组合式就是围绕一个中心,连续将几个不同场景下的画面排列在一起,给人以电影蒙太奇式的感觉,结构层次简单,如同一组图片连接在一起。

议论文整体结构三三式

议论文整体结构三三式

议论文整体结构----三三式【专题指导】本专题指导的重点是议论文的整体结构:三三式。

上一专题我们已经掌握了议论文主体段落的结构模式是“三层式”“三”是个奇妙的数字,一般而言,“二”嫌单薄,“四”嫌罗嗦,而“三”则恰到好处,用于议论可有扎实厚重之感。

许多成功的议论文都是“三三式”的。

何为“三三式”?开头三句话提出论点—→主体三段论证中心—→三个事例充当论据。

当然,所谓的“三三式”只是一种基本模式,也是一个基本要求。

比如主体部分,基本要求是至少有三段,至少用三个事例。

在写作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作适当调整,主体可以是四段,甚至五段、六段;事例可以是五六个或者更多,也可以是每段三个。

这样能保证论据的充分性和论证的丰富性。

模式要求:第一个“三”:开头三句提出论点(总说):第三句话直接点明全文的中心论点或总论点(以后的“开头专题”再专门指导)。

第二个“三”:主体三段论证中心(分说):主体部分三个段落,每段开头句就是分论点,也就是说,从三个不同解度、不同层次论论证中心论点(总论点)。

设置分论点有利于议论文结构的清晰,可以使读者对文章的内容的了解更加清楚;每一个分论点统设一个段落,成为这一段落的中心句,可以使写作时避免跑题的危险。

分论点是围绕总论点开展的,设置分论点又能使总论点更加饱满、充实。

我们在“专题一——议论文主体段落的结构”训练时知道,每段的要求是:分论点放在每一段的开头,一般控制在20字内,必须采用主谓结构的肯定句式;中间部分是用来充当论据的事例,必须能恰如其分的证明观点,可以是一例,也可是三例;每段最后一句要尽量紧扣分论点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扣题。

每段字数一般在220字左右,最好不超过250字。

那么,主体部分三个段落的要求是:1、分论点句的结构要一致,使中间三段构成排比或准排比段。

如下文【优秀例文--选择】三个分论点:①我们要选择真理;②我们要选择国家利益;③我们要选择光明的前途。

2、分论点的表述要尽量紧扣话题的关键字眼,以保证每一段都扣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写作指导:考场作文架构“三三”式
《道德经》有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字经》中有:“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三”这个数字,在中国有着很重要的文化意义,对国人的思维有着重要的影响。

笔者试从几何学的角度来分析其原因。

“三点共面”,即由点构成面,三个点是最简便的方法;在一定的基础上建立立体的物体,由三个三角形的面构成的三棱锥,也是最简便的方法。

从认识事物的角度来说,如果只停留在某个点上,认识必定不够全面;只有点面结合才可能有全面、正确的认识。

“三”又代表着多,比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三思而后行”等。

以写作为例,《邹忌讽齐王纳谏》作为一篇艺术价值很高的经典文章,以“三”作为架构的特点,是其比较突出的艺术特征之一。

指导学生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以“三”作为架构模式,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方法。

一、以主体三段架构全篇
作为议论文,重点要考虑两个方面:既要反映比较全面的认识,又要努力把道理说得明白透彻。

但是,考场的时间有限,写作篇幅也有限,不能长篇大论。

要想既能比较全面地论述自己的观点,又符合字数的限制,最好的做法就是将中心论点拆分成三个分论点,有点有面,点面结合,从不同的角度展开论述。

如果论述角度少,则难以全面、丰富。

1.直接拆分成三个分论点
下面笔者以林默涵《说“小”》一文为例。

作者围绕“小”这个论题,针对“我们这些人的毛病,往往就是犯在轻视小事情上面”,提出“切切实实做一点我们所应当做的小事情”这个观点,将中心论点分为三个分论点——“不要拒绝小事情”“不要满足小成绩”“不要轻视小错误”,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小”问题里包含的大道理。

再看邹韬奋的《呆气》一文,作者在第一段提出“我意以为非有几分呆气,勇气鼓不起来,正气亦将消散”的论点,具体展开论述时,也从三个方面提出了三个分论点:“研究任何
学问,欲求造诣深邃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委身革命事业以拯救同胞为己任者,也不可不有几分呆气”“欲能忠于职务,亦非具有几分呆气不可”。

这两篇文章,堪称“三三”式结构模式的范例。

以此为架构,也不乏优秀的考场作文。

2019年高考全国卷Ⅰ湖北一考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从劳动二字来》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历史悠悠,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盛世泱泱,劳动是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未来漫漫,劳动是砥砺前行的价值底色”。

江西一考生《不劳何获,劳者荣光》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劳动致富,勤劳发家”“劳者美丽,劳者荣光”“劳者成才,劳者创伟业”。

河南一考生《诵劳动之诗,歌奋斗之章》一文的分论点是:“个体力量,靠劳动彰显”“社会进步,靠劳动驱使”“国家富强,靠劳动奠基”。

2019年全国卷Ⅱ吉林一考生《青春有我,祖国必强——“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观后感》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坚守爱国情”“砥砺奋斗心”“树立高远志”。

2019年上海卷一考生《闻千曲而后识一声》一文的三个分论点是:“广泛了解、体验,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可以在对比中发现认识对象的特点”“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还可以在类比中发现认识对象与其他同类事物间的共通元素,从而更深入细化地了解认识对象”“将认识对象与诸多同类事物比较,更可以在衡量中正确认识认识对象的价值”。

2019年天津卷一考生《钿车已至杜陵路》一文以古诗句“钿车不到杜陵路”为纲,反其义而创新立意,三个分论点是:“他们,驾驶着坚韧忘我的钿车,行于科技发展的路上”“他们,驾驶着不畏义死的钿车,行于社会和谐的路上”“他们,驾驶着官民同在的钿车,行于国家富强的杜陵路上”。

2.运用逆向假设法补够三个分论点
在具体的写作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话题或者论点都能够直接拆分出三个分论点。

比如“兼听则明”这个论点,“兼听”只是“明”的必要条件,要想达到真正的“明”,还必须要“会听”。

从逻辑关系上来讲,只能是这两个层次了。

此时可以采用逆向假设的方式,用假设的方法从
反面论证:如果“不兼听”“不会听”,就肯定不会“明”。

这样不仅补足了层次,还能够和正面论证构成正反对比,进而增强论证的力度。

苏洵的《六国论》,可以说是运用逆向假设法的典范。

作者在第一段提出了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后,第二段集中论述分论点一:“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第三段集中论述分论点二:“不赂者以赂者丧。

”不管是从历史背景,还是从作者论证的层次来看,就只有这两种情况,正面论证已经足够。

然而作者用逆向假设的方法补写了第三个层次:“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

”不仅增加了第三层次,还从反面着笔,正反对比,更加有力地论证了中心论点。

从结构上来看,以上例文覆盖了议论文中并列、层递、对照三种结构方式,两篇现代作家的例文是并列结构,几篇考场作文都算是层递结构,苏洵的《六国论》则是对照含并列结构。

二、以三个层次支撑分论点
上述模式是从总体上架构,架构之后,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充实血肉。

在具体论述的过程中,学生常常出现的问题是或论述空洞,或没有头绪,或缺乏分析、论述单薄,或角度单一、论述片面等。

学生作文要做到论述的内容具体充实,语言简洁干脆,可以采用段内三层法来支撑分论点,即围绕每个分论点,各用三个层次加以论证。

仍以《说“小”》为例,作者围绕“不要拒绝小事情”这个分论点,从三个侧面展开论述:①远大、高尚的理想,要靠许多切实、细小的工作来充实;②打一次打胜仗,不仅要有高明的指挥员,还要有勇敢尽职的士兵和伙夫;③伟大的革命事业,都是由许多细小的工作结合而成的。

考场作文的篇幅和时间有限,作者在论述“远大、高尚的理想,要靠许多切实、细小的工作来充实”时的写法更有借鉴意义。

在提出观点后,作者列举了三个事例论述道:“巍峨宫殿,是由无数的小石块建筑起来的;一切科学的伟大发现,都不知经过多少麻烦琐细的工作;改造旧社会的革命事业,更是非有无数的人来做无数细小的事情不可。


再如韩愈的《师说》一文,文章主体部分的第二段,在针对现实提出“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后,用了三组对比论证:“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爱其子”与“于其身”,“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与“士大夫之族”。

李家良老师写的下水文《做“盛纳万物”之“器”》中的一个段落也堪称范例:
当袁隆平把世界粮食的安全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年且九十的他依然忙碌于地头田间,种下千家炊烟、万家灯火,甚至把沙漠变成水稻的绿洲;当杨伟把航空报国作为自己的责任与使命,数十年如一日地研制,让歼-20成为九天骄影,为祖国筑起空中的钢铁长城;当屠呦呦把治疗疟疾作为自己的责任和使命,四十年如一日地钻研医学、药学,青蒿素横空出世救治了数以百万计的人……他们均坚守初心且持之以恒,做自己想做的人而不是做他人眼中的人:他们是当之无愧的“国之重器”。

文段先以排比的形式列举了三个典型事例,最后自然而有力地归纳出分论点。

这里说的是一般要求,并不是说只能用三层,而是说尽量不少于三层。

有时候因为论述内容或说理的需要,也可以是三层以上。

比如苏洵的《六国论》。

在论述“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这个分论点时,具体的论证结构的第一层以“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对比,“诸侯之所亡”与“战败而亡者”对比,总结出“秦之所大欲,诸侯之所大患,固不在战矣”;第二层以诸侯的“先祖父”得土地之不易与“子孙视之不甚惜”对比;第三层以“诸侯之地有限”与“暴秦之欲无厌”对比,自然而然地推出“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的结论;第四层以“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小结全段。

按常规,到这里全文就应该结束了,可作者接着又引用古人的“以地事秦,犹抱薪救火,薪不尽,火不灭”,用引证含比喻的论证法,更形象有力地论证了分论点。

以上所举例文或为名家名篇,或为考场优秀作文,有些例文对学生来说借鉴难度较大。

相对来说,举三个事例论证的方式更具普遍实用价值。

它们或组成排比句,如上文笔者引用的《说“小”》和教师的下水文;或构成正反对比,如《师说》。

需要补充的是,如果其中的两个分论点论述内容较多,三者都较详细的话,篇幅略长,采用“两详一略”的方式,可以取得同样的效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