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实验复习 酵母菌的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
高考生物复习 第3单元 强化练5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辨析

强化练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辨析1.如图是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示意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条件X下葡萄糖中能量的去向有三处B.条件Y下,葡萄糖在线粒体中被分解,并产生CO2和水C.试剂甲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D.物质a产生的场所都为线粒体基质答案 A解析根据产物酒精判断条件X为无氧,无氧呼吸过程中葡萄糖中的能量大部分储存在酒精中,一部分储存在ATP中,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A正确;线粒体不能利用葡萄糖,B错误;试剂甲为酸性重铬酸钾溶液,C错误;图中物质a为CO2,无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细胞质基质,有氧呼吸产生CO2的场所为线粒体基质,D错误。
2.如图表示马铃薯块茎在气温多变的一天内气体的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线ab段下降的原因是O2抑制了无氧呼吸B.b点时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可能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C.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唯一原因是O2浓度增加D.a点时马铃薯块茎吸收O2的体积与放出CO2的体积相等答案 D解析马铃薯块茎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曲线ab段下降与无氧呼吸无直接关系,可能是气温降低抑制了有氧呼吸,A错误;马铃薯块茎细胞中产生CO2的场所只有线粒体,B错误;bc段细胞呼吸增强的原因还可能是气温升高,C错误。
3.有多瓶(条件一致)酵母菌、葡萄糖悬液,分别通入不同浓度的O2时,其产生的酒精和CO2的量如图所示。
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当氧浓度为a 时,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B .当氧浓度为c 时,25的葡萄糖用于酒精发酵C .当氧浓度为d 时,酵母菌细胞内有A TP 大量积累D .不同氧浓度下,细胞中A TP 的生成速率相同答案 A解析 氧浓度为a 时,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 2的量等于产生酒精的量,故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无氧呼吸,A 正确;氧浓度为c 时,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的量均为6,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的量为15-6=9,故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62=3,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为96=1.5,用于酒精发酵的葡萄糖的量占34.5=23,B 错误;氧浓度为d 时,酵母菌细胞不产生酒精,说明酵母菌细胞只进行有氧呼吸,A TP 含量较低,与ADP 可保持动态平衡,不会大量积累,C 错误;不同氧浓度下,细胞呼吸类型及细胞呼吸强度不同,故细胞中ATP 的生成速率不同,D 错误。
高中生物: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和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过程课件 人教版必修1

〔变式训练1〕 下列有关“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实验的叙述,错
误的是( )C A.二氧化碳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B.实验中需控制的无关变量有温度、pH、培养液浓度等
C.可通过观察澄清石灰水是否变混浊来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D.实验中将葡萄糖溶液煮沸的目的是灭菌和去除溶液中的O2 [解析] 酵母菌呼吸产物CO2可用澄清的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来检 测,实验现象分别是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4)图二中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萌发种子的干物质总量会_____减__少_,主要 原因是_____种__子__进__行__呼__吸__作__用__消__耗__有__机__物__,使__有__机__物__总__量__减__少______。
[解析] (1)图一中方框内物质是细胞呼吸第一阶段的产物丙酮酸;第二阶 段丙酮酸分解为CO2,第三阶段是前两个阶段产生的[H]和氧气结合生成水,有氧 呼吸途径对应于图1中的①③④。(2)图一中①③阶段产生[H];过程③为有氧呼 吸第二阶段,发生于线粒体基质。(3)图二中在12~24 h期间,呼吸速率逐渐增强, 但氧气吸收速率较低,呼吸作用的主要方式是无氧呼吸,发生于细胞质基质。(4) 图二中从第12 h到胚根长出期间,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使有机物总量减少。
课内探究
知识点1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1.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均能生存,有氧呼吸产生 H2O 和 CO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 CO2。 (2)呼吸产物——CO2 和酒精的检测 ①澄清石灰水―+―CO→2 变混浊,且混浊程度与 CO2 产量有关; ②蓝色的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CO→2 变绿再变黄,且变黄时间长短与 CO2 产 量有关; ③橙色重铬酸钾溶液―+酸―酒性精→变灰绿色。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P91
1 原理: 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C6H12O6 + 6O2 + 6H2O 6CO2 + 12H2O + 能量
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和少量二氧化碳:
C6H12O6 2C2H5OH + 2CO2 + 少量能量
2、装置:(见课本)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的实验装置图,请据图分析
甲:有氧呼吸装置乙:无氧呼吸装置
3 A瓶加入的试剂是NaOH,其目的是:使进入B瓶的空气先经过NaOH处理,排除空气中CO2对实验结果的干扰。
4 C瓶和E瓶加入的试剂是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其作用是:检测CO2的产生
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其原因是:D瓶应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酵母菌会将瓶中的氧气消耗完。
再连通E瓶,就可以确保通入澄清石灰水(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的CO2是酵母菌
的无氧呼吸所产生的
3、检测:
(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
高考生物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及拓展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是必修一的一个重要探究实验,也是高考考查 的重点。
它是以酵母菌为实验材料,通过控制有氧和无氧条件,检测CO2和 酒精的生成情况,探究酵母菌在不同条件下细胞呼吸的方式。
对该实验的考 查不仅要理解实验的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运用该实验方法、技能去解决相关的问题。
1 .关注教材实验细节,避免在直接考查教材实验类题目中出错 教材实验细节分析归纳:⑴根据本实验的探究课题及检测目的不同,可将实验细化为两个子课题:①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产生CO2的多少;②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酵母菌细胞呼吸是否产生酒精。
具体分析如下:项目 检测CO2的多少 检测酒精的启尢 自变量 有氧和无氧 有氧和无氧 因变量 产生的CO2的多少 酒精的启尢观测指标 澄清后灰水变浑浊的程度 重铭酸钾溶液的颜色变化 无关变量 温度、营养物质等温度、营养物质等实验结论同等条件下在有氧时酵母菌产 生的CO2比无氧时多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产生酒精,而在 有氧条件卜不产生酒精(2)关于对比实验对比实验一般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实验组,通过对结果 的比较分析,来探究各种因素与实验对象的关系。
对比实验不设对照组,均 为实验组,是对照实验的一种特殊形式,即相当于 相互对照实验”。
【典例1】A.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其中乙组作为对照组如图为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有关叙述正确的是(蜕盘价依为in*附也曲椅清的JC 前的的Ndurrtflft 前养液布麻水 用舞濯 77K*装置甲装置乙B.若向d瓶中加入酸性重铭酸钾溶液,则d瓶内的溶液会变黄C.可将澄清石灰水换作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的产生速率D.通过该装置可直接判断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及产物【试题分析】本题是对教材中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实验的直接考查,四个选项包括对比实验的判断、实验变量的控制、实验原理、观察指标等内容,部分考生因对对照实验的含义不理解或对实验结果的分析应用理解错误,进而不能判断A项和D项的描述是否正确,导致错选。
高中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含详答)

2024届高三生物呼吸作用专题练1.小曲白酒的酿造过程中,酵母菌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关于酵母菌的呼吸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有氧呼吸产生的[H]与O2结合,无氧呼吸产生的[H]不与O2结合B.有氧呼吸在线粒体中进行,无氧呼吸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C.有氧呼吸有热能的释放,无氧呼吸没有热能的释放D.有氧呼吸需要酶催化,无氧呼吸不需要酶催化2.农业生产中常进行水稻和油菜轮作,使得3、4月份桂林市区周边的油菜花很多。
其不仅作为应季旅游资源的重要补充,也有效地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合理轮作通过增加作物密度来提高产量B.中耕松土能增加根系的氧气供应,促进根细胞呼吸C.合理的“正行”种植,有利于通风和充足的光照,促进光合作用D.油菜花作为旅游资源体现了生物多样性的直接价值3.所有生物的生存都离不开细胞呼吸。
细胞呼吸的原理在生活和生产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或酒精的场所都是线粒体基质B.有氧呼吸产生CO2阶段释放大量能量C.可用酸性条件下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来检测是否产生酒精D.食品的真空包装能够抑制厌氧型微生物繁殖从而达到食品保质的效果4.正常情况下,线粒体内膜上[H]的氧化与合成A TP相偶联,研究发现:FCCP作为解偶联剂能作用于线粒体内膜,使得线粒体内膜上释放的能量不变,但不合成ATP;抗霉素A是呼吸链抑制剂,能完全阻止线粒体耗氧。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NAD+是氧化型辅酶I,在有氧呼吸过程中能形成NADPHB.加入FCCP,耗氧量增加,细胞产生的能量均以热能形式释放C.加入抗霉素A,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无法产生[H]和CO2D.加入FCCP后,细胞完成正常生命活动消耗的葡萄糖量增加5.糖酵解时产生大量还原型高能化合物NADH,在有氧条件下,电子由电子载体所组成的电子传递链传递,最终被O2氧化。
如图为细胞呼吸过程中电子传递链和氧化磷酸化过程。
高三生物一轮复习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知识清单

选修一知识清单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1.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写出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
什么条件下大量繁殖?为什么?酵母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酵母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兼性厌氧型;C 6H 1206+6H 20+60→6C02+12H 20+能量(产生酒精): C 6H 120→2C 2H 5OH+2CO 2+能量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20%左右最适合酵母菌繁殖,酒精发酵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C~25℃。
2.葡萄酒为什么呈现深红色?为什么发酵时酵母菌可以大量繁殖,其他微生物受到抑制?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度数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抑制。
3.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什么?生成醋酸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果酒制成果醋的反应式是什么?醋酸菌生长的最适温度是多少?醋酸菌的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
生成醋酸的两种方式:②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反应式: C 2H 50H+02→ CH 3C0OH+H 2O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年~ 35%。
4.果酒果醋的制作流程是什么?葡萄应该先冲洗还是先去梗?为什么? 果酒果醋制作的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醋酸发酵。
葡萄应先冲洗再除去枝梗,避免葡萄破损,增加被细菌感染的机会。
5.教材P4a 装置制作果酒时要注意什么?b 装置的充气口、排气口、出料口的作用?排气口设计成弯管的目的是什么?教材P4a 装置制作果酒时要注意:每隔12小时左右将瓶盖拧松一次(注意,不是打开瓶盖,防止杂菌污染),以放出CO 2,此后再将瓶盖拧紧。
b 装置充气口的作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
排气口的作用:酒精发酵时排出产生的CO2。
出料口的作用:取样。
排气口设计成弯管的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
6.装发酵液时应留出多少空间?为什么?鉴定发酵程度时有哪些方法? 葡萄汁装走入发酵瓶时,要留有1/3的空间。
实验四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实验四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差值法)一、实验目的: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二、实验原理:酵母菌是典型的单细胞兼性厌氧型真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生存,因此便于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创设出有氧和无氧的条件,利用传感器精确测得氧气和二氧化碳的数值并进行对比,则可以获得两种呼吸方式的不同点。
依据:1、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均产生二氧化碳,但二氧化碳产量相差3倍。
2、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酒精,而有氧呼吸无酒精生成。
3.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培养液PH值存在较大差别。
反应式为:有氧呼吸::C6H12O6+6H2O+6O2→酶→6CO2+12H2O+ATP无氧呼吸: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ATP四、实验器材及试剂: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PH传感器、自制实验瓶、恒温箱、5%葡萄糖溶液、发酵粉。
五、实验过程:1.实验瓶的制作:取2个广口塑料瓶(容积约700ml),将瓶盖加工成与二氧化碳传感器探头、氧气传感器探头紧密匹配的装置。
将1个实验瓶加工成可盛100ml发酵液空间的“泡菜坛”式的结构。
2. 连接计算机、数据采集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PH传感器,打开计算机,进入V6.5实验软件系统。
点击“通用软件”,系统自动识别所接入的传感器,并显示氧气浓度、二氧化碳浓度及PH数值。
3.准确称量0.5g发酵粉,加入至5%葡萄糖溶液200ml中,配制成发酵液。
4.将1号瓶贴上有氧呼吸标签,注入100ml发酵液。
将2号瓶贴上无氧呼吸标签,用注射器把发酵液注入到“泡菜坛式”的下层空间内,其上层倒扣粗试管后加水密封。
5.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PH传感器测得氧气、二氧化碳及PH的初始数值。
6.将2个发酵实验瓶放入35℃恒温箱内,发酵3~5h。
7. 用氧气传感器、二氧化碳传感器及PH传感器测得氧气、二氧化碳及PH的终结数值。
进行数据分析。
探究酵母呼吸方式数据记录示例六、实验数据分析:1号实验瓶(有氧呼吸)氧终结数值比初始差4.5%,2号实验瓶(无氧呼吸)氧终结数值比初始值差 3.2%。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且速度快
甲 组溴麝香草酚蓝先由
蓝 变 绿 再变 黄 。
1 号试管还是 橙 色 2 号试管由 橙 变 灰绿色
酵母菌 有氧呼吸不产生酒精; 呼吸时产生酒精
无氧
6
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的场所
7
实验组
对照组
结
装置
酵母菌
结果1 左移 结果2 不移动 结果3 左移
论
NaoH 酵母菌 溶液
清水
不移动
只进行有 氧呼吸
右移
只进行无氧 呼吸
右移
既 ,又
8
么么么么方面
• Sds绝对是假的
1、有氧呼吸的反应式
酶
C6H12O6 + 6H2O + 6O2
6CO2 + 12H2O + 能量
2、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的反应式
酶
C6H12O6
2C2H5OH(酒精)+ 2CO2 + 少量能量
3、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反应式
酶 C6H12O6
“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
1
一、实验目的
1.探究酵母菌是否既能有氧呼吸又能无氧呼吸 2.探究酵母菌有(无)氧呼吸能否产生酒精 3.探究酵母菌有(无)氧呼吸是否产生CO2 4.探究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哪种方式产生
的CO2更多
2
二、实验原理
1.酵母菌的生存特点 2.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过程(反应式) 。 3.产物检测:
1.在AB中各取2 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 别注人1号、2号干净的试管中 2.在1号、2号试管中各滴加0.5 mL溶有0.1g 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
3.并轻轻振荡,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5 化。
4、实验结果与结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名称: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一.实验原理:
(1)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在有氧和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存,属于兼性厌氧菌,因此便于用来研究细胞呼吸的不同方式。
方程式:有氧呼吸:C6H12O6+6H2O+O26CO2+12H2O+能量;无氧呼吸:C6H12O6
2C2H5OH+2CO2+能量
(2)CO2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
根据石灰水混浊程度或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可以检测酵母菌培养CO2的产生情况。
(3)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乙醇(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在酸性条件下,变成灰绿色。
实验装置:
二.方法步骤: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包括选择实验材料.选择实验器具、确定实验步骤、设计实验记录表格)→实施实验→分析与结论→表达与交流。
(1)酵母菌培养液的配制
取20g新鲜的食用酵母菌,分成两等份,分别放入锥形瓶A(500mL)和锥形瓶B (500mL)中,再分别向瓶中注入240mL质量分数为5%的葡萄糖溶液
(2)检测CO2的产生
用锥形瓶和其他材料用具组装好实验装置(如上图),并连通橡皮球(或气泵),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约50min)。
然后将实验装置放到25-35℃的环境中培养8-10h。
(3)检测洒精的产生
各取2mL酵母菌培养液的滤液,分别注入2支干净的试管中。
向试管中分别滴加
0.5mL溶有0.1g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体积分数为95%-97%)并轻轻振荡,使它
们混合均匀,观察试管中溶液的颜色变化。
三.实验现象及分析
(1)现象:甲、乙装置中石灰水都变混浊,装置甲混浊快且程度高。
装置乙中的B溶
液由橙色变成灰绿色,装置甲中的A溶液不变色。
(2)分析:①酵母菌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产生CO2;②酵母菌在有氧比无氧时放出的
CO2多且快;③无氧时酵母菌分解葡萄糖产生酒精。
(3)实验结论:酵母菌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都能进行细胞呼吸。
在有氧条件下,酵母
菌通过细胞呼吸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和水;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通过细胞呼吸产
生酒精,还产生少量的二氧化碳。
•知识点拨:
1、将装置甲连通橡皮球,让空气间断而持续地依次通过3个锥形瓶,既保证O2的
充分供应,又使进入A瓶的空气先经过含NaOH溶液的锥形瓶,洗除空气中的CO2,保证第三个锥形瓶的澄清石灰水变混浊是由于酵母菌有氧呼吸产生CO2所致。
2、装置乙中,B瓶应封门放置一段时间后,待酵母菌将B瓶中的氧消耗完,再连通
盛有澄清石灰水的锥形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