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人口增长表

合集下载

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

36. 读材料,完成下题。

(20分)材料一我国人口及其自然增长率变化趋势图材料二国家统计局报告称:2011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同比上年年末增加 828万人,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

材料三年龄中位数指将全体人口按年龄大小的自然顺序排列时居于中间位置的人的年龄数值。

下表示意2010年部分国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龄中位数(单位:岁)(1)材料一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说明变化原因。

(8分)(2)根据材料二分析现阶段我国农民工流动的主要原因(4分)(3)请预测我国年龄中位数未来的变化趋势,并说出原因。

(8分)37.(22分)根据图文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中国某区域图和鄂尔多斯高原内流区分布图材料二鄂尔多斯是内蒙古自治区一个比较富裕的煤矿中心。

2004年煤价飙升,煤价上涨带来的资金通过民间集资进入楼市,房价飙升制造了如潮水般上涨的财富。

当地政府2004年开始历时5年投资超50亿建设了供100万人居住的康巴什新城。

新城整体规划比较超前,城市建设欠下了巨额债务。

2011年鄂尔多斯民间融资和房价泡沫破裂后,又赶上了2012年的煤价下跌,资金链断裂,大量的现金沉睡到了路边的烂尾楼中,钱成为鄂尔多斯最为稀缺的东西,开酒店的用住宿卡抵债,房地产开发商用房子抵债,以物顶账开始成为普遍现象。

(1)比较河套平原和鄂尔多斯高原地貌形成的主要外力及表现形式。

(4分)(2)简析图中鄂尔多斯高原部分地区成为我国东部季风区中“内流区”的原因。

(8分)(3)简述鄂尔多斯经济衰落的原因及给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启示。

(10分)36. (20分) (1)总人口数逐年增加,原因:人口基数大,净增人口多;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原因:严格实行计划生育的政策,有效控制了人口增长过快。

(8分) (2)我国农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人口流入地区的经济条件、生活水平、就业计划都优于人口流出地区。

(4分)(3)年龄中位数会变大。

19492019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492019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492019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49-2019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自然增长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自然(不包括移民、外来人口等)变动的指标,它由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差异所决定。

以往70年间,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经历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从不同年代的统计数据和相关政策等方面,探讨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与自然增长率的发展变化。

194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年,这也是我们的起点。

当时的中国正处于战乱年代,人口出生死亡率的数据很难准确统计。

然而,随着新中国的建设与发展,人口出生率开始有所增加。

到1950年代末,中国人口出生率达到了一个高峰,约为35‰。

这很大程度上归因于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发展和农业改革,人民的需求得到了满足。

然而,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人口出生率开始下降。

这主要是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限制了家庭的子女数量。

据统计,1982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20.1‰,而1992年下降到17.2‰。

在这个时期,计划生育政策得到了广泛的实施与推广,人口出生率的下降符合政府的人口控制政策。

进入21世纪后的我国,人口出生率继续呈现下降趋势。

尽管计划生育政策逐渐放宽,并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但由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社会观念的变化,家庭规模普遍变小,人口出生率持续低迷。

据最新数据显示,2019年人口出生率约为10.5‰,进一步降低。

与人口出生率相比,我国的死亡率一直处于下降趋势。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卫生条件的改善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的死亡率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数据显示,上世纪50年代的死亡率约为20‰,而到了2019年仅为7‰。

通过计算人口出生率与死亡率之差,我们可以得到我国的自然增长率。

上世纪50年代,自然增长率约为15‰,而在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下,这一数据逐渐下降。

进入21世纪后,随着人口出生率的持续下降,自然增长率也显著降低。

1949-2019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1949-2019我国历年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人口自然增长率(‰) 3.34 3.81 5.32 5.86 4.96 5.21 4.92 4.95 4.79 4.79 4.87 5.08 5.17 5.28 5.89 5.87 6.01 6.45 6.95 7.58 8.18 9.14 10.06 10.42 10.55 11.21 11.45 11.6 12.98 14.39 15.04 15.73 16.61 15.57 14.26 13.08 13.29 15.68 14.55 11.87 11.61 12 12.12 12.72 15.77 17.57 20.99 22.27 23.4 25.95 26.19
1949-2019年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情况
指标 2019年 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2002年 2001年 2000年 1999年 1998年 1997年 1996年 1995年 1994年 1993年 1992年 1991年 1990年 1989年 1988年 1987年 1986年 1985年 1984年 1983年 1982年 1981年 1980年 1979年 1978年 1977年 1976年 1975年 1974年 1973年 1972年 1971年 1970年 1969年
人口死亡率(‰) 7.14 7.13 7.11 7.09 7.11 7.16 7.16 7.15 7.14 7.11 7.08 7.06 6.93 6.81 6.51 6.42 6.4 6.41 6.43 6.45 6.46 6.5 6.51 6.56 6.57 6.49 6.64 6.64 6.7 6.67 6.54 6.64 6.72 6.86 6.78 6.82 6.9 6.6 6.36 6.34 6.21 6.25 6.91 7.29 7.36 7.38 7.08 7.65 7.34 7.64 8.06

数学建模之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简析

数学建模之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简析

中国人口增长的预测和人口结构的简析摘要本文根据过去数十年的人口数据,通过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对中国人口的增长进行了短期和中长期的预测。

模型一:从中国统计年鉴—2008,查找得到2000-2007年的人口数据,然后用灰色模型进行人口的短期(2008-2017)预测。

这里,我们采用两种算法进行人口总数的预测。

一种是用灰色模型分别对城镇人口和乡村人口进行人口预测,然后求加和得到总的人口数;另一种是用灰色模型对实际的总人口数进行预测,预测未来10年的总人口数。

通过比较相对误差率知道第二种方法预测得到的数据误差较小,故采用第二种方法预测的未来10年的人口数为:模型二:对于中长期的预测我们采用Leslie模型进行预测。

我们利用题中所提供的人口数据的比例,将人分为6种类型,在考虑年龄结构的基础上,对各类人中的女性人数分别进行预测,然后根据男女的性别比例,求出男性的人口数,再将预测得到的各类人数进行汇总加和,最终得到总的人口数。

由于我们是根据年龄结构进行的预测,所以可以对人口进行简单的分析,得到老龄化变化趋势,乡镇市的人口所占比例的变化等。

关键词:人口预测;灰色模型;分类计算;Leslie模型一、模型假设模型一的假设:1、不考虑国际迁移,认为国家内部迁移不改变人口总量;2、不考虑自然灾害、疾病等因素对人口数量的影响;3、文中短期预测到2017年4、大面积自然灾害、疾病的发生以及人们的生育观念等因素会对当年的生育率和人口数量产生影响,认为这些因素在预测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模型二的假设:1、每一年龄组的女性在每一个时间段内有相同的生育率和死亡率;2、在预测的时间段内男女的性别比例保持现状不变;3、不考虑人口的迁入和迁出;4、不考虑空间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不考虑自然灾害对人口数量的影响。

二、问题分析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生产力达到较高的水平,现在的问题已不是仅仅满足个人的需要,而是要考虑社会的需要。

中国未富先老,对经济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于人口变化的数据分析

关于人口变化的数据分析
总人口(万人)
160000
140000 120000 100000 80000 60000 40000 20我们不难看出,中国人口一直在持 续增长,尤其是1965-1980年人口迅速增 长,但随后人口在缓慢增长,这是80年代 开始实行的计划生育对中国人口增长起到 了重要的作用。
四、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
80 70 60 50 40
各年龄组人口比重(%)
30
20 10 0 1953 1964 1982 1990 2000 2010 0-14岁 15-64岁
65岁及以上
首先,我统计了1953-2010年之间0-14岁, 15-64岁,65岁以上的的人口数量。由上述 图表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0-14岁阶 段的人口在迅速减少,15-64岁阶段的人基 本维持平衡,65岁以上的人在迅速增加, 这就导致了人口老龄化。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变化问题一直是焦点问题, 为什么人口还在继续增长?中国人口什么 年代的人最多?人口什么时候开始下滑?
概要
• • • • • 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关于男女比例失衡现象的分析 关于中国人口的出生率、死亡率和增长率的分析 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分析 预期寿命延长方法
一、中国总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分析
结论
•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医疗保险 条件等方面都有很大的提高,人们的平均 预期寿命也在持续稳步延长,但是寿命是 延长了,但与此同时遭受的病痛也随之加 重。归根到底,
“让人们健康地活着” 随着人类预期寿命普遍延长,遭受“耳聋 眼花”或者抑郁症等精神疾病困扰的年头 随之变长。研究人员呼吁卫生政策重点从 简单地“让人们活着”变为“让人们健康 地活着”。
人口老龄化
80 78 76 74 72 70.47 70 68.55 68 66 64 62 60 预期寿命 男 1990年 女 预期寿命 男 2000年 女 预期寿命 男 2010年 女 66.84 71.4 73.33 72.38

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入下表所示:

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入下表所示: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验作业3班级:姓名:学号:习题5.5.4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数据入下表所示: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80 18.21 6.34 11.87 1981 20.91 6.36 14.55 1982 22.28 6.6 15.68 1983 20.19 6.9 13.29 1984 19.9 6.82 13.08 1985 21.04 6.78 14.26 1986 22.43 6.86 15.57 1987 23.33 6.72 16.61 1988 22.37 6.64 15.73 1989 21.58 6.54 15.04 1990 21.06 6.67 14.39 1991 19.68 6.7 12.98 1992 18.24 6.64 11.61993 18.09 6.64 11.45 1994 17.7 6.49 11.21 1995 17.12 6.57 10.55 1996 16.98 6.56 10.42 1997 16.57 6.51 10.06 1998 15.64 6.5 9.14 年份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1999 14.64 6.46 8.182000 14.03 6.45 7.582001 13.38 6.43 6.952002 12.86 6.41 6.452003 12.41 6.4 6.012004 12.29 6.42 5.872005 12.4 6.51 5.892006 12.09 6.81 5.282007 12.1 6.93 5.172008 12.14 7.06 5.082009 11.95 7.08 4.872010 11.9 7.11 4.792011 11.93 7.14 4.792012 12.1 7.15 4.952013 12.08 7.16 4.922014 12.37 7.16 5.212015 12.07 7.11 4.962016 12.95 7.09 5.862017 12.45 7.11 5.32(1)分析我国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和自然增长率序列的平稳性。

人口增长模型

人口增长模型

一、 人口增长模型: 1. 问题下表列出了中国1982—1998年的人口统计数据,取1982年为起始年(t=0),…人口自然增长率14%,以36亿作为我国的人口容纳量,是建立一个较好的数学模型并给出相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人口数在1982—1998年是呈增长趋势的,而且我们很容易发现上述图像和我们学过指数函数的图像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我们很自然想到建立指数模型,但是指数模型有个不妥之处就是没有考虑社会因素的,即资源的有限性,也就是人口不可能无限制的增长,所以有必要改进模型,这里我们假设人口增长率随人口增加而呈线性递减,从而建立起比较优越阻滞增长模型 模型一:指数增长模型(马尔萨斯模型)1.假设:人口增长率r 是常数.2.建立模型:记时刻t=0时人口数为0X ,时刻t 的人口为X (t ),由于量大,X (t )可以视为连续、可微函数,t 到t+t ∆时间段人口的增量为:)()()(t rX tt X t t X =∆-∆+于是X (t )满足微分方程:)1()0(0⎪⎭⎪⎬⎫⎪⎩⎪⎨⎧==X X rX dt dx3.模型求解:解得微分方程(1)得: X (t )=0X )(0t t r e- (2)表明:t ∞−→−时,t X )0.(>∞−→−r . 4.模型的参数估计要用模型2对人口进行预报,必须对其中的参数r 进行估计,这可以用表1通过Matlab 拟合: 程序:x=[1982 1983 1984 1985 1986 1987 1988 1989 1990 1991 1992 1993 1994 1995 1996 19971998]';X=[ones(17,1),x]Y=[101654 103008 104357 105851 107507 109300 111026 112704 114333 115823 117171 118517 119850 121121 122389 123626 124810]';[b,bint,r,rint,stats]=regress(Y,X); %回归分析b,bint,stats%输出这些值rcoplot(r,rint);%画出残差及其置信区间z=b(1)+b(2)*x;plot(x,Y,'k+',x,z,'r'),%预测及作图运行结果:b =1.0e+006 *-2.84470.0015bint =1.0e+006 *-2.9381 -2.75130.0014 0.0015stats =1.0e+005 *0.0000 0.0455 0 1.9800图1各数据点及回归方程的图形 即回归模型为:y=-2844700+1500x从上图可用看出拟和得效果比较好。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ch2)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ch2)

2009某区模拟
读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变化图和人口年龄结构变化图
图2
图3
1、目前该省人口增长的特点是( B ) A.总量呈下降态势 B.总量仍呈增长态势 C.总量呈零增长态势 D.增长模式没有变化 2、按联合国标准,如一地区≥60岁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10% 或≥65岁的人口达7%,则可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该省开始 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时间在( )B 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间 C.2000-2004年之间 D.2004年以后
泼水节是傣族最富民族特色的节日, 节期在傣历六月,相当于公历4月。泼 水节这一天人们要拜佛,姑娘们用漂着 鲜花的清水为佛洗尘,然后彼此泼水嬉 戏,相互祝愿。泼水节期间,还要举行 赛龙船、放高升、放飞灯等传统娱乐活 动和各种歌舞晚会。 傣族人居住的竹楼是一种干栏式建 筑。竹楼分两层,楼上住人,楼下饲养 牲畜,堆放杂物,也是舂米、织布的地 方。
黑河
57.1%的国土面积,5%的人口
42.9%的国土面积,95%的人口
腾冲
二、人口增长与分布
1、改革开放前 中、东部→东北、西北、西南 2、改革开放后 中、西部→东部沿海(不发达地区→发达 地区;农村→城市) 观察:我国主要的人口迁 出区和迁入区并分析原因 迁入区(京沪穗):经济 高度发达,就业环境好, 生活水平高
资料:中国人口的科学文化素质 • 中国政府加快发展教育事业,2004年,中国普及九年 义务制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达到93.6%。 但是中国人口科学文化素质的总体水平还不高,平均 受教育年限低于世界平均水平(11年)。并且,城乡人 口受教育程度存在明显差异。
2.人口素质有待 提高
*注:发达国家的平均 文盲率为2.3%左右
二、人口的增长与分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各大洲人口的增长
亚洲 1900年 1950年 9.5亿 13.6亿 非洲 1.1亿 2.2亿 欧洲 4.2亿 5.7亿 北美洲 0.8亿 1.7亿 南美洲 0.6亿 1.6亿 大洋洲 0.07亿 0.12亿
1988年
1994年
30.0亿
34.2亿
6.1亿
7.2亿
7.8亿
7.3亿
2.7亿
2.9亿
4.3亿
【板书】 2.我国人口增长 【引导思考】 从世界和我国人口增长的特点可以知道,人口的发展受社会政治、经济 发展所制约。同时人口又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或延缓的作用。请同学们思考:人口如何发 展才能与社会发展相协调?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 当人类自身生产与物质资料生产协调时,并同资源、能源以及生态系统 提供的条件相适应时, 人口的发展才对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反之,将起到延缓的作 用。将产生一系列人口问题。 人口问题有两种,一种是人口增长过缓,人口偏少,劳动力不足,生产设备不能充分 发挥作用,资源也得不到开发利用,因而国民经济停滞不前。第二种是人口增长过快,人 口偏多,劳动力过剩,使过剩劳动力成为纯消费者,制约了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了社会 的安定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提问】 这两种情况,在当今世界上以哪种情况为主?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情况有 什么不同?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在发达国家以第一种情况为主,在发展中国家以后者为主。我国的人口 问题主要是后者。 在当前人类面临的人口、资源和环境三大问题中,人口问题是首要问 题。人口增长过快,给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都带来很大压力。如何解决呢? 解决的办法是:要使人口增长同物质资料生产和资源、能源、生态系统相适应。我国 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对人口实行有计划的调节。
谈话法、讲解法。
教学媒体 公元前~1997年世界人口数和自然增长率变化情况表、世界人口增长曲线图、世界人 口自然增长率变化示意图、世界人口分布图、我国人口分布图、世界地形图。
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业生产和粮食问题、工业生产和工业布局等知识,这些都是“物”的生产,而 人类社会还有一类生产,就是“人”的生产,即人类的自身生产。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我们人类的生产 与分布、人口的迁移、城市的发展等情况。先来学习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板书】 第十章 人口与城市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 一、人口的增长 1.世界人口的增长特点 【分析图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列图表,分析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世界人口增长 1575 年 1830 1930 1960 年 年 年 1975 年 1987 年 199 2年 199 4年
人口 (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
10
20
30
40
50
55
56.5
世界人口翻一番和每增10亿所经历的时间 人口 (亿) 经历的 时间 (年) 2.5 5 10 20 100 30 40 50 60 11 70
630
255
45
33
12
10
【学生发言】 (略) 【教师小结】 18世纪以来, 世界人口的增长速度越来越快。 随着医疗卫生水平的提 高,婴儿死亡率不断下降,人的寿命逐步延长。从1930年起,世界人口每增长10亿所需的 时间已从30年缩短为10余年。1994年世界人口总数已达56.6亿。到本世纪末已突破60亿。 【板书】 (1)从历史发展来看,1750年以前增长缓慢,以后迅猛增长,但20世纪70 年代后自然增长率开始逐年下降。 【教师小结】 其原因是:人口的增长主要受政治、经济因素的制约。这就是说人口的 数目是一定生产基础上的历史产物,它与一定生产力水平和相应的生产关系相适应。1750 年以前,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关系落后,人口增长缓慢。1750英国产业革命成功后,与 过去相比先进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世界许多地方迅速建立起来。强大的生产力既促进了 经济的高速发展,也“仿佛用法术从地下呼唤出来了大量的人口”。而人口的增长反过来 又促进了社会的发展。 但是,到了本世纪的中叶,人口的过度增长,反过来制约了一些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人 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引起了不少国家的注意,开始控制人口的增长。到了70年代人口的自 然增长率开始下降。 【转承】 与此同时,由于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的差异,使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地区上 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阅读图表】 请同学们认真观察下表,思考下列问题:世界人口的增长存在着哪些差 异?分别指出人口增长最快和增长最慢的大洲。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 率的差异。
第一节 人口的增长和分布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我国和世界人口增长的特点,以及形成这些特点的原因。 2.引导学生分析人口增长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和延缓作用,正确理解世界和我国出现的 人口问题及解决办法。 3.使学生了解世界和我国人口分布特点,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初步掌握人口合 理分布的标准。 教学重点 了解人口增长情况与分布特征,初步掌握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和人口分布是 否合理的标准。 教学难点 理解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初步掌握人口合理分布的标准。 教学方法
4.7亿
0.26亿
0.28亿
为了更明显的说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差异,我们再来看下表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
1950年 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 8.3亿人 16.9亿人口 1990年 12.1亿人口 41.3亿人口 2025年 13.5亿人口 72.5亿人口
【学生回答】(略) 【教师小结】世界人口的增长在各地区有着明显的差异。在各大洲中,非洲、南美洲、 亚洲和大洋洲人口增长较快,北美和欧洲人口增长缓慢。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人 口增长迅猛。西欧一些发达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已呈零增长或负增长。 【板书】(2)人口增长在地区上有明显的差异 【转承】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请同学们阅读下表思考:我国的人口增长有 什么特点呢? 我国人口增长表
1764年 人口(亿) 2.1 1840年 4.1 1949年 5.4 1982年 10.3 1995年 12
【学生回答】 (略) 【教师小结】 同世界人口增长相似,新中国成立以前人口增长缓慢,以后迅猛增长。七十年代以 后,人口自然增长率开始下降。其原因是:与世界人口一样,主要也是由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变化 以及国家提倡计划生育等。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过大,虽然我国人口自然增长率已从1971年的23.3‰下 降到1994年的11.2‰,但是仍然每年净增人口 1400多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