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54例对比观察
益气养阴和血通络法对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玻璃体积血患者血脂及血流变学的影响

, ,A G Yqn ,H N ej g ea m n o p tlooy T nsa o i lfTa ioa hns d— Y N uig Z A GW nn .D p r etfO ha l ,agh nH s t r t nl ie Mei i t m g p ao d i C e
cr u ai n a d r mo i g o s u t n i h n l n b o d l i d h mo h oo y i ain s o ib t e io a h i l t n e v n b t ci n c a e s o lo i d a e r e lg n p t t fd a ei r t p t y c o r o n p n e c n
予糖 网 汤 治 疗 。2组 均 1 0d为 1个 疗 程 , 续 4个 疗 程 。检 测 2组 治 疗 前 后 血 脂 [ 连 总胆 固醇 ( C) 甘 油 三 酯 T 、
( G) T 及低密度脂蛋 白胆 固醇( D C) 及血 液流 变学 变化 情况 。结果 治 疗组 治疗后 T 、 G L L—C及 L L— ] CT 、D
d ml i i e t ru s 8 c s s i o to r u e e te td b o v n in lt e a y 5 p t n s i r a- o y d vd d i o t g o p .3 a e n c nr lg o p w r r ae y c n e t a r p .5 ai t n te t n wo o h e
臧 乐红 杨 玉青 张 文静
( 北省唐 山市 中医医 院眼科 , 河 河北 唐 山 0 30 ) 600
【 要】 目的 观察益气养阴和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视 网膜病变( R 玻璃体积血患者血脂及血液流 摘 D )
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实验

肾病的实验contents •引言•材料与方法•实验结果•数据分析与讨论•结论与展望目录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中医药在治疗糖尿病肾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益气养阴活血方是临床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常用方剂研究背景研究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的治疗作用观察该方剂对糖尿病肾病患者肾功能、血糖、血脂等指标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及药理作用特点010203研究意义为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实验依据和参考为临床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治疗糖尿病肾病提供理论依据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具有重要意义实验材料药品01益气养阴活血方、二甲双胍试剂02血糖试纸、胆固醇试剂盒、甘油三酯试剂盒、高密度脂蛋白试剂盒、低密度脂蛋白试剂盒、血清肌酐试剂盒、尿素氮试剂盒、尿酸试剂盒动物03糖尿病肾病模型小鼠采用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小鼠,配合小剂量链脲佐菌素注射,以建立糖尿病肾病模型。
动物造模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益气养阴活血方和二甲双胍治疗。
分组给药分别于给药前、给药后3周和给药后6周测量小鼠的体重、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尿酸等指标。
检测指标实验方法实验步骤2. 造模成功后,将模型小鼠随机分为两组。
4. 分别对两组小鼠进行给药。
6. 对测量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益气养阴活血方和二甲双胍的治疗效果。
1. 准备实验材料和试剂。
3. 给药前测量小鼠的体重和血糖等指标。
5. 给药后3周和6周时,再次测量小鼠的各项指标。
010203040506总结词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有效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详细描述实验中,益气养阴活血方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明显降低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血糖变化情况总结词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详细描述实验中,益气养阴活血方组患者的血肌酐、尿素氮、尿蛋白定量等肾功能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说明益气养阴活血方能够明显改善糖尿病肾病患者的肾功能。
益气养阴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各 自在控制饮食 , 适当运动 , 维持原有口服西 药降糖药 , 停用治疗糖尿病其它中药 2 周后, 单盲 给药 。治疗组 口服糖神散 2g每 E 3 , , l 次 糖神散 由黄芪 、 丹参等粗粉水煎浓缩 , 烘干粉碎 , 每克含 生药 31 , 照组 口服济生肾气 丸 6g每 日 2 0g对 ,
表 2 治疗前 后各组血液流 变学检铡结 果{ ) ;±
注: 组治疗前后 比, 各 *P<0 0 , *P<0 0; 疗组 与对 照 组 比 、S .5 * .1治 z. p<00 。 .5
表 3 治疗前后胫后神经 D 盯 、 C D M L M V、 A P的变化
注: 组治疗前后比, 各 *P<00 , *P<00 疗 后 治 疗 组 与 对 照蛆 出 ,SP<00 。 5 t 1治 z . 5
3 结 果
病专家委员会所订标准 , 确诊为 Ⅱ 型糖尿病, 并胫 后运动神经检查有损伤者 。中医诊断标准按中国 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消渴病分期辨证标 准, 属气阴两虚兼瘀者。男 2 人 , 3 7 女 3人: 年龄 3 ~ 3 糖尿病史 1 0 ; 8 7 岁; ~2 年 空腹血糖( B ) FG < 78m o L者 3例 B . ml / F G在 79~1 . m lL者 . 1 1m o / 3 例 ,B 3 F G>l. rnl 11 m o L者 2 例 。随机分成 2 / 4 组, 治疗前 2组均衡性检验无 显著差异 ( 0 P> .
维普资讯
南京 中医药大 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O 2年 1 2O 月第 培卷第 1 期
・
临床 研究 ・
益 气 养 阴活血 通 络 法对 糖 尿病 周 围神 经病 变 的临床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血液流变学的作用观察
刘彦岭;杨倩
【期刊名称】《河北中医》
【年(卷),期】2000(022)011
【总页数】1页(P832)
【作者】刘彦岭;杨倩
【作者单位】河北省中医院;河北省中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871
【相关文献】
1.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26例临床观察 [J], 江鹏;齐保险;谈佳佳;范春云;张心怡
2.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杨红;蒋勇;池黠
3.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联合弥可保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J], 黄潮新
4.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疗效观察 [J], 付翠秋
5.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临床观察 [J], 刘志群;邹世光;胡冬梅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

益气养阴活血法在治疗2型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01-09T09:57:39.11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9月9期作者:马翠红[导读] 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马翠红(扬州市邗江区方巷中心卫生院;江苏扬州225117)【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率。
方法:选择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我院接诊的70例2型糖尿病患者,在奇偶法下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5例/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接受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比较2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成效。
结果:观察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确切,可以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使用。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法;2型糖尿病;并发症2型糖尿病又叫做成人发病型糖尿病,与1型糖尿病相比,2型糖尿病的患者群体更为庞大,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患者的90%以上[1]。
2型糖尿病是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发病率较高,患者血糖值长期处在高水平的状态,疾病会引发其他重大疾病。
研究为了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法的治疗效果,展开以下研究。
1.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纳入我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74例,研究时间在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
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均分为2组,对照组(37例,采用常规治疗)和观察组(37例,采用全科医学治疗)。
对照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和12例;年龄60岁-79岁,平均年龄(68.38±4.39)岁;病程时间2年-11年,平均(7.38±2.32)岁。
观察组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为26例和11例;年龄61岁-76岁,平均年龄(68.55±4.76)岁;病程时间2年-12年,平均(7.67±2.16)岁。
浅谈益气养阴通络法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

浅谈益气养阴通络法在糖尿病心肌病中的应用祖国医学认为糖尿病心肌病属于消渴、心悸、胸痹心痛等范畴,其病机以气阴两虚为本,血瘀、痰湿、寒凝等为标。
治疗宜标本兼顾,在益气养阴的基础上,对其辩证治疗,探讨中医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方法,提高在临床中的应用。
标签:益气养阴通络;糖尿病心肌病;应用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内分泌科常见的一种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其主要表现是心肌局部的肥大、纤维化、灶性坏死等,使得心脏的收缩及舒张功能受损,临床上可诱发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和猝死等,在糖尿病死亡原因中占有很大比例。
控制血糖、调节血脂、调整血压等是目前现代医学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
因此,探讨传统医学对DCM的治疗方法尤为重要。
1 DCM中医病因病机祖国医学把DCM归属于消渴、心悸、怔忡、胸痹心痛等范畴。
公元前2世纪的《黄帝内经》早已对其有所论述,如《灵枢·本脏》曰:“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就是指出心火易动伤津而致消瘅热中;《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曰:“心脉微小为消瘅”,告诉后人心脉微小代表的是消谷善饥的消瘅病,据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早在公元前2世纪时的医家已经认识到消渴病与心肌病之间存在一定关系。
《伤寒论》也曾提到“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痛热”,说明医圣张仲景注意到临床实践中的消渴病与心病之间有关系。
中医认为肺脾肾阴虚燥热,会不断耗气伤阴,久病攻心,致心脏气阴耗伤,日久导致心体受损,表现为心气心阴亏虚,阴损及阳会出现心阳心血不足、身体虚衰,最终导致气郁、瘀血、痰浊、寒邪等痹阻心脉,各种因素综合导致发病[1-2]。
林兰认为DCM以心气虚、心阴虚为主,病位在心,与肺、脾、肾等脏腑功能均有关系。
此病有气阴两虚到阴阳两虚,最后导致痰瘀内阻,即为该病的终末期[3]。
中医基础理论认为心主血脉,气为血之帅,若心气不足,则不能充分鼓动气血到达全身,四肢百骸失养,经脉壅塞不通,舒缩失常,常见心悸怔忡或心胸憋闷疼痛,唇舌青紫,脉细涩或结代等。
补气活血益肾方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观察

总之,益气养阴活血方对糖尿病肾病具有积极的治疗作用和良好的远期疗效。 为了更好地推广和应用益气养阴活血方,建议在未来的研究中进一步探讨其作 用机制和优化治疗方案,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选择和更好的生活 质量。
参考内容二
一、引言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 命质量和预期寿命。早期糖尿病肾病期是预防肾功能衰竭的关键阶段,因此, 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对DN患者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中医药在DN的治疗中逐 渐展现出独特的优势,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共纳入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20例。患者被随 机分为两组:联合治疗组(n=60)和单纯恩格列净组(n=60)。所有患者均 接受相同的饮食控制和运动疗法。联合治疗组患者口服补气活血益肾方联合恩 格列净治疗,而单纯恩格列净组患者仅口服恩格列净。治疗时间为12周。
结果与讨论
补气活血益肾方联合恩格列净 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
观察
01 摘要
03 文献综述
目录
02 引言 04 研究方法
目录
05 结果与讨论
07 参考内容
06 结论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讨补气活血益肾方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通过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在改善患者一般情况、降低血糖和尿 蛋白等方面均优于单纯恩格列净组,提示联合治疗方案具有更好的疗效。
六、展望
随着中医药在DN治疗中的广泛应用和研究深入,其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治疗中的 优势越来越明显。然而,中医药治疗DN的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因此未来需要加 强这一方面的研究,包括深入探讨中医药对肾脏保护的分子机制、对肾功能恢 复的作用等。
此外,也需要进行更多的临床试验来验证不同中药方剂的疗效和安全性,以便 为临床提供更多有效的治疗选择。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临床观察论文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糖尿病肾病治疗作用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滋阴清热活血法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11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予中药治疗,对照组予降糖,使用洛汀新治疗,观察血糖、尿微量白蛋白排泄率,24h尿蛋白,血清肌酐、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
结果:治疗组患者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肾病临床疗效显著。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肾病临床观察【中图分类号】r2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5-0683-02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1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均来自我院糖尿病科门诊和住院患者。
治疗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30-70岁,病程1-20年;对照组50例,男26例,女24例,年龄28-68岁,病程2-18年。
两组病例均衡性检验,在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1.2 诊断标准符合2011年who糖尿病诊断及分型标准及糖尿病分期标准,排除急性肾炎、尿路感染、结石、心衰、发热及近期使用影响肾功能药物的患者。
中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国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消渴专业委员会制定的消渴病分型辨证标准,为气阴两虚,气滞血瘀型等。
2 治疗方法2.1 对照组接受糖尿病相关知识教育、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同时根据空腹血糖(fbg)及餐后2小时血糖合理使用降糖药物。
合并高血压者使用洛汀新(10-20mg)每天一次,口服。
2.2 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中药治疗。
基本方:黄芪30g 党参15g 生地15g 枸杞子15g 泽泻15g 益母草30g 山药20g 丹参30g 牛膝20g 当归15g 山芋15g,阴虚内热者加知母10g 黄柏10g ;兼湿热便结者加大黄5—10g 麻子仁10g;兼水湿者加茯苓15g 白茅根15g 。
每日一剂,水煎服,分两次,治疗4周为1疗程,1疗程后评定疗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54例对比观察
发表时间:2010-01-13T16:39:05.29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09年第30期供稿作者:刘俐杰王万军郑秀英[导读] 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与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对比
刘俐杰王万军郑秀英 (敦化市中医院吉林敦化 133700)
【中图分类号】R255.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 (2009)30-0248-01 【摘要】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与西医常规疗法对糖尿病心肌病的治疗效果对比。
方法 87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采用中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辩证选方用药治疗。
结果两组有效率有显著差异(P<0.05),并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有明显的滞后性,长期疗效稳定。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心肌病临床观察糖尿病性心肌病是糖尿病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
因早期心脏损害症状多属不明显,易致漏诊、误诊。
为了降低糖尿病的病死率,及早诊治糖尿病心肌病至关重要。
笔者在临床中观察中医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和西医疗法治疗糖尿病心肌病疗效对比,为临床提供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1 临床资料
病例选择为2004年1月~2006年5月间我院内科住院及门诊患者87例,均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ADA)诊断标准确认。
年龄37~76岁男54例女33例糖尿病病程8~22年,糖尿病心肌病病程7月~8年,其中有心绞痛10例,伴发心律失常11例,伴有心衰者5例。
随机分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组54例(简称治疗组)及西药组33例(简称对照组)。
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治疗疗法
治疗组均服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药。
方药:黄芪30g,党参15g,太子参20g,黄精10g,麦冬15g,五味子15g,丹参20g,葛根15g,赤芍10g,地龙10g,桃仁10g,桑寄生15g,杜仲15g,当归10g,玄参10g,甘草10g,砂仁10g。
加减变化:头晕目眩加羚羊10g,钩藤20g;心悸失眠加酸枣仁20g,栀子10g;神疲汗出加红参10g,牡蛎10g;咳喘痰多不利加葶苈子15g,贝母10g,石膏10g水煎服,煎药机煎取汁200ml*2袋,分2次温服,1剂/d。
每日1剂,分早、晚2次口服。
对照组予硝心痛口服,每次10mg每日3次,阿司匹林每次50mg,每日1次口服,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减低血粘度,防止血栓形成。
均四周为1疗程。
观察治疗前后临床主要症状改善情况及心电图变化情况。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评定标准显效:临床症状消失,无早搏、静息状态下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症状减轻,早搏较前减少、静息状态下ST段较前抬高 0.5mv;无效:症状、体征及心电图均无明显改善、早搏亦无明显减少。
3.2 两组总疗效比较。
3.3 两组治疗前后血糖变化治疗组治疗前(10.97 2.92)mmol/L,治疗后(8.47 2.62)mmol/L;对照组治疗前(11.79 2.05)mmol/L,治疗后(7.39 2.31)mmol/L。
经比较两组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
3.4 不良反应两组治疗过程中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生化、肝肾功能、血尿常规等未见明显异常。
4 讨论
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病变的危重阶段,发病率及致死率均高。
本病的发病机理为糖尿病代谢紊乱及冠脉微血管病变造成的心肌缺血、缺氧心肌细胞坏死、纤维组织增生、间质纤维化、糖基化蛋白在基间质沉聚,降低心肌顺应性而导致心功能下降。
加之心肌、大血管和神经的微循环障碍,也导致及加重心肌细胞能量代谢及氧利用受阻,而导致心功能减退,甚至猝死。
由于糖尿病的多发性末梢神经损害,常致无痛性心肌梗塞的发生。
本病属于祖国医学消渴心病范畴,属本虚标实之证,气血、阴阳之虚为病之本,寒凝、痰浊、血淤为病之标,以心气虚,心阴虚为主,兼有淤血、痰浊、阻滞是糖尿病晚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活血化瘀法通络治疗应始终贯穿于本病的治疗之中。
又因本病早期无症状,心脏气阴两虚,仅表现为头晕力、心悸多汗、失眠等非特异性植物神经紊乱症状,病变的症状不典型极易误诊和漏诊,延误治疗。
故早期发现与早期治疗对本病意义尤为重大。
糖尿病心肌病治疗应标本兼顾,益气养阴治本,活血化瘀、祛痰除湿、温经散寒治标。
方中黄芪、太子参、甘草、党参健脾益气,以助气血生化之源;黄精、麦冬、当归、玄参养阴和血;葛根、丹参、桃仁、赤芍、地龙活血通络,五味子性酸收敛,引药入心;桑寄生、杜仲补肝益肾;佐以砂仁行气宽中以助疏通,使补而不腻。
现代药理研究证实,黄芪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和心肌代谢,具有降低血粘度,改善血流变等多种作用;麦冬能稳定心肌细胞膜,减少胞浆酶LDH外漏,具有正性肌力作用,能使因缺氧等引起的显著受损的心肌细胞较快获得修复,并且有抗心律失常的作用;人参可以通过心肌细胞耐缺氧的能力,对损伤心肌超微结构有保护作用,可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舒张功能,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微循环,抗凝。
观察结果表明,益气养阴法能明显改善糖尿病心肌病患者的症状,促进异常ST段的恢复,效果明显优于西药的常规治疗。
本法取效虽慢,但有明显的滞后效应,停药数周后,病情大多仍能稳定,而西药硝心痛等,往往显示即时效应,停药后,短期内有复发,并且常有头痛、心率加快等副作用。
两者相比,中药的优势更能显现,且取材方便、疗效确切。
参考文献
[1]苗述楷,蔡惠文.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97.
[2]苗述楷.糖尿病并发症防治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5.115.
[3]张健敏.中医药治疗糖尿病性心肌病述要[J].中医药学刊2003.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