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内皮黏附状态及炎症损伤影响的临床研究

cec f Y i n yn u x eo y e2 d b t ’vsua n o e u jr d c d b d ei o dt n a d i y o i y g ih o u n T p i e s ac l e d t l m i uy i u e y a h s n c n i o n n qa a e r hi n n o i
I nduc d e by Adhei n ndi o a d nfa so Co i t n n I l mm a in to F ANG a — i Zh o hu,NIYig— u ,BAO aot o ta n qn T —a ,e l
A h i r i eH si lfT M( e i 3 0 1 n u Po n o t C Hf 0 3 ) vc p ao e2 【 s at Abt c】 O jc v: oosret t vn o f c o aziagagC pue( J ) h c a ee r bet e T bev ei e etneet fD nh i tn asl D C w ihhs h m— i h nr i f jn t t
w r rn o l d v e t togo p c d gD C t a go p( 3 ) n et nm dc ec n o go p n= ee a d m y e i d i o w r si l i J i ru n= 4 a dw s r e i n o t l ru ( d n u nu n rl e i r
益气养阴活血法治疗糖尿病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的临床观察

目前 , 医学 除控制血糖外 尚无有效治疗措施 。我们 运用 具 西
有益气养 阴、 活血化瘀 作用 的茯苓参脉汤 治疗 D A C N效果满 意, 现报告如下。
1 临床 资料
芎 1g枸 杞子 1g生 地 1g参 三七 6 、 0、 0、 0、 g 山楂 1g 5 。加减 : 渴 甚加生石膏 , 多加糯稻 根 , 汗 腹胀痛加青皮 、 木香。以上诸 药
流变及心脏 自主神经功能试验诸指标 。
学会所 制定 的辨 证分 型标 准 , ]辨为气阴两虚血瘀 证。排 除
发热 、 咳嗽等其它疾病所致心率 改变者 。 12 一般 资料 . 3 7例患者全部为武汉市 中医院心 血管专家 门诊病人 , 按就诊顺序 随机分 为两组 , 治疗 组 1 , 9例 , 9例 男 女1 , 0例 年龄 ( 80 5 ,0±5 1 ) , 程平 均 75 .4 岁 病 .6年。对 照 组 1 , 9例 , 9例 , 龄 ( .2±4 1 ) , 程平 均 64 8例 男 女 年 64 . 岁 病 0 .2
・
16 ・ 3
中 国 中 医药 科 技 20 08年 3月第 l 卷第 2期 Ma. 0 .V 11 o2 5 r2 8 o. N . 0 5
格昂贵而无法推广应用 。 近年来研究证 明 糖 尿病 患者确 有瘀血存 在 , 为血 认 液高凝状态是形成糖尿病血管神经并发症 的重要 因素 ; 阴 气 气阴两虚夹血瘀 证是糖 尿病 心脏病 的基 本证型 。茯苓参 7 j 脉汤是由人 参 、 麦冬 、 五味 子 、 苓 、 茯 丹参 、 三 七 、 参 生地 、 川 芎、 黄芪、 山药 、 山楂 、 枸杞等组成 。该方具 有益气养 阴、 活血 化瘀 、 生津止渴 、 养心安神之功效。本文 观察到 , 治疗组 呼吸
益气养阴活血方加西医常规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40例疗效观察

内
斟
20 0 8年 6月 第 3卷
表 2 症状缓解时间
第 3期
(,±) d; s
35 9
水肿 、 出血 , 对控 制皮疹及减轻 内脏损伤有利 。 因此 , 复方丹
参 与 雷 尼 替 丁联 用 可 阻 断 HS P的 不 同 的 发 病 环 节 , 通 微 循 疏 环 , 除 氧 自 由基 , 到 迅 速 缓 解 症 状 、 止 复 发 和 缩 短 病 程 的 清 达 防
腺 体 分 泌 , 善 血 管 通 透 性 , 而 减 少 皮 肤 、 膜 、 脏 器 官 的 改 从 黏 内
[] 徐 5
颖, 赵
莉. 复方 丹参的 临床新用途 [ ] 实用 乡村医生 杂 J.
志 ,0 3, 1 ) 4 4 . 2 0 3( 0 :8~ 9
[ ] 陈新谦 , 6 金有豫. 新编药物学[ . M] 北京 : 民卫 生出版社 ,0 1 人 20 :
的基础上采用加服中药益气 养 阴活血方 的中西结 合方 法治疗
D N4 P 0例 , 效 满 意 , 报 告 如 下 。 疗 现
1 资 料与 方 法
3 0d为一 疗 程 , 治 疗 2个 疗 程 。 共 观 察组 同时 口服 益 气 养 阴活 血 方 : 芪 3 , 黄 0g 山药 1 , 5g太 子 参 1 , 地 1 , 5g 生 0g 麦冬 1 , 参 1 , 花 粉 1 , 精 1 0g 玄 0g天 0g黄 5
目的 , 可作 为治疗 H P的安全有 效药物。 S
参 考
3 讨 论
近 年 来 的研 究 表 明 , 有 半 数 H P患 者 的发 病 与 自 身 免 约 S
版 社 ,0 4 6 1 , 1 单润东. 协和血液病学[ . M] 北京 : 中国协和医科大学 出 [ ] 刘素琴 , 2 董松英 , 李爱兰. 复发作性过敏性 紫癜患儿血清过敏 反 原特异性 IE检测 [ ] 中 国皮肤 性病学杂 志 ,0 5 1 ( ) 2 6 g J. 2 0 ,9 5 :8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气虚血瘀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

1 . 1 一般 资料 : 收集我 院 尚东 帝景 社 区 门诊 筛 查 管 理 的 2型糖 尿病 ( T 2 D M) 并发症 D P N患者 6 0例 , 病 程 8—2 3年 。分 治疗组 3 0例 和对 照 组 3 O例 为研 究 对 象 。治疗 组男 1 6例 , 女l 4例 ; 年龄 4 0— 7 5岁 , 平 均( 5 8 . 8- - I 1 3 . 4) 。对 照 组 男 1 4例 , 女 1 6例 ; 年 龄 4 1— 7 5岁 , 平均 ( 5 9 . 3 4 - 1 3 . 2 ) 岁 。2组 患者 年龄 、 性 别、 病程等差异无 统计 学意 义 ( P >0 . 0 5 ) , 具 有 可
肌 肤麻 木 、 疼痛 、 异样感 , 神疲乏力 , 心悸气短 , 自汗 畏风 , 皮 肤 干燥 、 色 暗, 夜尿频 , 舌 质 暗或 淡 有 瘀 斑 , 苔 白或 黄 , 脉沉细 或 细 涩。排 除标 准 : 原发 性 周 围性 神 经病 变 及 脑 神 经病 变 ; 近 1 个 月 内有 糖 尿 病 合 并 酮症 酸 中毒等 急 性 代 谢 紊 乱 者 ; 严 重 原 发 性 疾 病 合 并严重 心 、 肝、 肾、 脑血管疾病 、 造 血 系 统疾 病 等 , 甲
障碍 , 表现为肢体麻木、 疼痛 、 肌 肉无力和萎缩 、 腱反 射减 弱 或 消失 等 。 发病 机 制 目前 尚未 完 全 清 楚 l 2 J 。
临床有 较高 的 致 残 率 , 严 重 影 响 糖 尿 病 患者 的 生 活
质量 。 资料 与方 法
觉神经( S N C V ) 传导速度、 运动神经 ( M N C V ) 传导速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估

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疗效评估摘要目的:评估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疗效。
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即肌注维生素b1、甲钴胺,观察组给予益气活血通络汤,两组均治疗2个月,疗程结束后对比两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90%,显著高于单纯西药治疗的7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
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疗效好。
关键词益气活血通络汤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周围神经病变是糖尿病常见并发症之一,具有病情缠绵,反复难愈的特点,严重危害患者身心健康,肢体麻木、疼痛或感觉减退是其主要临床表现[1]。
单纯西医治疗难以发挥最佳疗效,具有一定局限性,而中医手段在该病的治疗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在益气养阴、活血化瘀的基础上,采用益气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收治糖尿病周围神经痛患者80例,西医诊断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中医辨证参考《糖尿病中医防治指南》,所有患者均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肢体麻木、针刺样疼痛、感觉减退或异常。
80例患者中,男48例,女32例;年龄39~80岁,平均56.5±7.4岁。
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临床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方法:两组均给予综合降血糖措施,包括口服降糖药、胰岛素强化治疗等,使患者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
对照组给予维生素b1、甲钴胺肌肉注射,剂量分别为100mg和500μg,1次/日;治疗组加用益气活血通络汤。
组方:黄芪25g,太子参、丹参、麦冬、当归、川芎、山药、葛根、生地、赤芍各15g,红花10g。
水煎取汁,日1剂,早晚各1次,两组均治疗2个月。
疗效评定标准[2]:①显效:麻木、刺痛等症状明显好转或消失,腱反射明显好转或恢复,mcv较前增加或恢复正常;②有效:自觉症状有改善,腱反射有好转,mcv较前略有增加。
益气养阴活血通脉方治疗2型糖尿病并发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30例临床观察

部 坏 疽 , 较 高 的致 残 率 和 病 死 率 。 因 此 , 早 进 行 预 防 有 及
例; 年龄 5 7 O~ 4岁 , 平均 ( 8 2±1. ) ; 5. 2 5 岁 下肢 动脉硬 化 闭塞症病程 3个月 一 8年 , 均( . 4 0 年 ; 平 6 0± . ) 分期 : 期 一 2 0例 , 二期 7例 , 三期 3例 ; 左侧肢体 为重 1 8例 , 右侧肢体 为重 l 2例。2组 一般 资料 比较差 异无 统计 学 意义 ( P>
期¨: 期 l 2 一 J 8例 , 期 8例 , 期 4例 ; 侧 肢 体 为 重 1 二 三 左 7
脉压/ 上肢肱动脉压 )下 肢动脉 彩色 多普勒超声 检查 , 右 ;
测定病变较重 一侧 肢体 股浅动脉 、 胫前动脉及足背 动脉内 径、 血流速度 、 血流量 ; 检测血 、 、 常规及 心 电图和肝 、 尿 粪 肾功能 , 观察其不 良反应 。
河北 中医 2 1 4月第 3 0 2年 4卷第 4期
H bi C A r 0 2 V l 4, o4 ee JT M, p l 1 , o 3 N . i2
5l 5
益 气 养 阴 活血 通 脉 方 治 疗 2型 糖 尿 病 并 发 下肢动脉硬 化闭塞症 3 O例 临床 观 察
张 庚 良
分析 , 量资 料采用 均数 ±标准差 ( ) 计 孟± 表示 , 用 t 采 检 验; 计数资料率 的比较采用 x 检验 。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疗效观察关键词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观察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
笔者采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法对伴有周围神经病变的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了为期12周的治疗观察,现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择近年来本院门诊和住院的2型糖尿病DPN病人65例,随机分为两组,中药组35例中,男17例,女18例;平均年龄58±10岁。
西药组30例中,男14例,女16例;平均年龄57±9岁。
两组糖尿病病程3个月~5年,平均2.3年。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周围神经病变病程、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传导速度等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糖尿病慢性并发症》[1]、《糖尿病学》[2]制定如下标准:①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FBG)≥7.0mmol/L;或糖耐量试验(OGTT)餐后2h血糖(2hPG)≥11.1mmol/L;或随机血糖≥11.1mmol/L。
②周围神经损害的症状和体征:四肢感觉异常(包括痛觉、温度觉过敏或迟钝,肢体麻木,末端有束感、袜套感、踩棉花感,针刺样疼痛、钝痛、灼痛感)或行走不稳或肢体活动受限;神经电生理检查示神经传导速度减低;除外其他因素(如遗传、酒精中毒、尿毒症、感染、营养不良、药物及重金属中毒等)引起的周围神经病变。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的患者,血糖保持平稳至少3个月以上(HbAlc<7.5%),原用治疗神经病变的药物停药2周以上纳入观察。
1.3 排除标准:年龄在18岁以下或70岁以上;妊娠或哺乳期妇女;有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以及中度感染者;有严重心、肝、肾等并发症,或合并有其它严重原发性疾病,精神病患者;其它原因引起的神经病变。
2 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均予以饮食、运动疗法及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控制血糖等基础治疗。
益气养阴血通络法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临床研究

各 自在控制饮食 , 适当运动 , 维持原有口服西 药降糖药 , 停用治疗糖尿病其它中药 2 周后, 单盲 给药 。治疗组 口服糖神散 2g每 E 3 , , l 次 糖神散 由黄芪 、 丹参等粗粉水煎浓缩 , 烘干粉碎 , 每克含 生药 31 , 照组 口服济生肾气 丸 6g每 日 2 0g对 ,
表 2 治疗前 后各组血液流 变学检铡结 果{ ) ;±
注: 组治疗前后 比, 各 *P<0 0 , *P<0 0; 疗组 与对 照 组 比 、S .5 * .1治 z. p<00 。 .5
表 3 治疗前后胫后神经 D 盯 、 C D M L M V、 A P的变化
注: 组治疗前后比, 各 *P<00 , *P<00 疗 后 治 疗 组 与 对 照蛆 出 ,SP<00 。 5 t 1治 z . 5
3 结 果
病专家委员会所订标准 , 确诊为 Ⅱ 型糖尿病, 并胫 后运动神经检查有损伤者 。中医诊断标准按中国 中医药学会糖尿病学会制定的消渴病分期辨证标 准, 属气阴两虚兼瘀者。男 2 人 , 3 7 女 3人: 年龄 3 ~ 3 糖尿病史 1 0 ; 8 7 岁; ~2 年 空腹血糖( B ) FG < 78m o L者 3例 B . ml / F G在 79~1 . m lL者 . 1 1m o / 3 例 ,B 3 F G>l. rnl 11 m o L者 2 例 。随机分成 2 / 4 组, 治疗前 2组均衡性检验无 显著差异 ( 0 P> .
维普资讯
南京 中医药大 学学报 ( 自然科学 版)O 2年 1 2O 月第 培卷第 1 期
・
临床 研究 ・
益 气 养 阴活血 通 络 法对 糖 尿病 周 围神 经病 变 的临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观察目的探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临床
观察。
方法将所选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并且两组同时给予常规降糖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每日口服,以2 个月为1 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
结果两组患者通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1.43%。
两组比较,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差异。
结论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对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有着良好效果。
标签:益气养阴,活血通络,血管病变,临床观察
我国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数量正在不断地增加并且由于我國普遍对于糖尿病的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其发病后患有并发症的几率也是相当高的,糖尿病的主要症状就是高血糖,而高血糖导致的并发症当中最为普遍的就是周围血管病变,血管病变大部分都出现在患者的末梢神经,下肢较上肢严重,并且其发病较为缓慢,在前期只是感觉到肢体末端冰冷,麻木、灼热及感觉迟钝等感觉异常,呈手套或短袜状分布;随之会逐渐出现肢体疼痛等症状,且极易与其他病症混淆,因此大部分在出现临床症状的时候已经到了较为严重的程度,严重者可出现局部溃疡甚至坏死。
西医对于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治疗方式大多较为单一,而我国中医博大精深,其将糖尿病分为不同的类型,治疗手段也变得更加多样化。
现来谈一谈关于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临床观察,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0 例均为2014年5 月— 2015年7 月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 例与对照组28 例。
治疗组男17 例,女15例,年龄30~75 岁,平均年龄56.5岁;糖尿病病程1~24年,平均病程4.4年。
对照组男14 例,女14例;年龄33~72 岁,平均年龄58.5 岁;糖尿病病程2~23年,平均病程5.1年。
两组的性别、年龄、病程、空腹血糖及中医证候等经统计学处理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2 型糖尿病诊断明确,年龄30~75 岁,空腹血糖<7.0 mmol/ L,餐后2 h 血糖<11.0 mmol/L可入选;有下肢皮肤破溃,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新发的心脑血管疾病,外伤、发热、胃溃疡病史及严重感染等除外。
1.2 诊断标准
诊断符合1999 年WHO糖尿病诊断标准及中国中西医结合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制定的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标准,患者除自觉有下肢或足部发凉、麻木、疼痛和间歇性跛行外,均有足背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下肢皮肤温度低,所有病例经B超证实有不同程度动脉硬化斑块形成,甚至管腔狭窄或
闭塞。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给予糖尿病饮食,控制每日总摄入量,适量运动,口服降糖药物或应用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监测血糖并相应调整降糖药物用量,使血糖达标,空腹血糖<7.0 mmol/ L 及餐后2 h 血糖<11.0 mmol/ L 。
两组均给予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该方剂中主要的成分有当归25 g、桃仁25 g、川芎20 g、赤芍20 g、地龙15 g、黄芪30 g、山药20 g、沙参15 g、鸡血藤20 g、甘草10 g;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肠溶片0.1 g Qd,2 个月为1 个疗程,1 个疗程后观察统计疗效。
1.4 疗效判断
参照2002年发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
临床治愈:临床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显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有效:临床症状体征均有好转;无效:临床症候、体征均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治疗组显效22例,有效8 例,无效2 例,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显效8 例,有效12 例,无效8 例,总有效率为71.43%。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通过上述的对比不难发现,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对于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确是有着良好效果的,中医治疗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与西医服用阿司匹林一样都属于保守治疗的范畴,两种方式相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其是一种可以对周围血管病变产生治疗的效果,其能从根本上改变血管病变患者的生存状态以及病情的严重程度。
现代医学中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属于中医消渴与痹证范畴,中医对于这两种病证的治疗主要是通过对其病理的研究入手,中医认为糖尿病的出现是由于身体内阴气过少,阳气过盛所造成的,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阴气消失后阳气也会随之减弱最终造成阴阳两虚的症状。
想要解决阴阳两虚就必须先从益气养阴着手,这便有了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该方剂中主要的成分有当归25 g、桃仁25 g、川芎20、赤芍20、地龙15、黄芪30、山药20、沙参15、鸡血藤20、甘草10g,其中当归的主要功效是养血益气,桃仁活血祛瘀,川穹则有着活血顺气的功效,山药则是最佳的滋阴养阴的药物,甘草可以清热解毒,鸡血藤可以补血养血,活血通络,赤芍则有着活血祛瘀的效果,而沙参、地龙则有养阴通络的效果,黄芪则可以针对糖尿病本身具有的气滞阻络进行治疗,高胰岛素血症通过促进对动脉壁脂质的合成与摄取,阻止胆固醇的清除以及促进动脉壁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诱发并使动脉粥样硬化加剧。
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周围血管病变。
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是由于动脉硬化导致的血管病变,从而减少了氧及营养
物质向周围组织转运,既而出现间歇性跛行,以痛性痉挛和疼痛为主要特征。
动脉栓塞后还可能会导致静息痛的发生。
在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的早期,其症状大部分都仅仅限于病变肢体的表皮温度下降,发生足部发寒的症状,随着病程发展其后面可以变现为肢体颜色苍白并且在下坠后出现肢体贬责的症状,静脉鼓胀但是流速变慢,触诊会发现足背的脉搏逐渐微弱直至消失。
在发展到后期就会出现皮肤层逐渐薄化,且皮肤会出现萎缩现象,皮肤上的毛发也会逐渐脱落,最终会发生皮肤的溃疡导致坏疽现象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在患有周围血管病变的前期只有冰冷感并没有过多的不适感但是随着病程加长其可能会出现麻痹感直至后来出现针刺感和距离的疼痛感,到了后期疼痛感会极速加剧达,几乎无法忍受,其给糖尿病患者带来的痛苦是可想而知的。
综合来看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的确就如其名字一般其功效就在于益气养阴、活血通络的功效,对于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而言其的确可以有着较好的疗效。
中医对于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有着自身独特的理论,中医首先将糖尿病本身与糖尿病引起的下肢周围血管病变进行区分,将其当作两种不同的病症,糖尿病在中医中称之为“消渴症”,而下肢周围血管病變则属于“痹症”,两者分别对待,但是却又相互联系,因此在中医治疗糖尿病上面,中医首先要对消渴进行对症治疗。
中医认为消渴的出现就是由于患者身体中阴虚所导致的,阴虚到一定程度就会导致阳盛而阴衰,但是在中医理论里正所谓“阳根于阴,阴根于阳”人体中的阴阳是一种互根的关系,因此阴衰时间过久必然会导致阳气的衰败,此时糖尿病患者的身体内阴阳俱虚,阴阳二气一衰弱就会导致血液循环的不流畅,正所谓“气为血帅”,气不行,则血不畅,逐渐地糖尿病患者就会气虚血滞,导致身体内的血液无法向四肢良好的供应,四肢的末梢神经得不到充足的血液营养供应就会出现下肢冰冷、麻木和间歇性跛足,日久年深肌肉筋脉得不到血液濡养,血脉堵塞,气血瘀滞,不通则痛最终导致末梢神经坏死,出现坏疽现象。
因此在利用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治疗糖尿病引发的周围血管病变的时候其治疗原理也是先养气血再利用滋阴的方式使阴阳二气平衡,使得气顺血畅从而使得周围血管病变的根源被有效的改善,再利用祛瘀的方式将血管沉积的血垢逐渐清除,从而减缓粥样动脉硬化的进程,减小血栓从而使得血管病变得到根本性的治疗。
而西医的阿司匹林治疗只是一种控制和延缓周围血管病变的手段,两者相比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的效果自然要比西医治疗更好。
综上,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对于治疗糖尿病下肢周围血管病变是具有显著疗效的,并且其与阿司匹林之类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具有的副作用且治标不治本,只能缓解和延缓血管病变不同,益气养阴活血通络汤对于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标本兼治能够有效对糖尿病患者的整体状况进行改善,并且逐步减轻血管病变,是一种较为有效,且不良反应低的治疗方法。
在临床应用中可以根据患者的不同症状随症加减。
[参考文献]
[1]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诊断及疗效标准(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6):150-151.
[2] 梁丽,李芙蓉.凯时治疗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疗效观察[J].锦州医学院学报,2003,6(3):58.
[3]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3,9(6):150-151.
[4] 陈淑长.周围血管病变中医研究最新全书[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2:355-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