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_孟艳秋----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1 . 2 口服类
T 2 D M 传 统 口服 类 降糖 药 物较 多 ,常见 的有 如 下 几种 : ( 1 ) 双 胍 类 :如 二 甲双 胍 、苯 乙双 胍 等 ,后 者 因 可 能 造 成 乳 酸 酸 中
T 2 D M 药物 治 疗进 展 ,本文 进行 了如 下综 述 。 1 传统 药物 治 疗 T 2 DM
达 到 改善 血 糖水 平 的效果 。 目前 ,我 国允 许 上 市 的该类 胰 岛素 主
要 有 格列 美 脲 、格 列 本脲 、格 列 吡 嗪 、格 列 齐 特 、格 列 喹酮 等 ,
2 型 糖 尿 病 以胰 岛素 分 泌 不 足或 功 能 缺 陷 为病 理机 制 ,传 统 不 过 从一 些 研 究 中显 示若 长 期 服用 该 类药 物 可 能会 造 成 降糖 效 果
作 用 于 新 靶 点 及 新 作 用机 制 的 新 药 物研 究 。 为 了进 一 步 探 讨 T 2 DM 药
显改 变传 统类 胰 岛素 的药代 动力 学 , 有 着低 血糖 发生 率低 、 起 效快 、
作用 持久 等优 势 。2 0 0 6 年 出现过 E x u b e r a( 胰 岛素 吸入 剂 ) 且 在 美 国食 品 及 药 物 管 理 局 ( F o o d a n d D r u g A d m i n i s t r a t i o n ,F D A)批 准 上市 ,但 这 种 药 物 因为 成 本太 高 ,且 吸入 的装 置 较 大 ,逐 渐 被 淘 汰; 2 0 1 4 年A f r e z z a ( 速效 吸 入型 胰岛素 ) 上市 , 可 避免 皮注 痛苦 ,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

治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究进展近年来,全球糖尿病患病率正以惊人的速度急剧上升,目前已达1亿多人,其中约90%为2型糖尿病(T2DM)患者。
随着对糖尿病基础研究的深入和临床药理学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研制成功并投入临床使用。
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治疗T2DM 中西药的特点及研究进展概述如下。
l 胰岛素分泌促进剂1.1 磺酰脲类(Sulfonylureas,SU)药物目前临床使用的SU药物有: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等;第2代的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吡嗪控释片、格列齐特、格列波脲和格列喹酮等;第3代的格列美脲。
其主要作用机制是特异性抑制胰岛B细胞膜上三磷酸腺苷(ATP)一依赖性钾通道,导致膜去极化,促使细胞内电压依赖的Ca 浓度升高,从而增加胰岛B细胞分泌和释放胰岛素。
但长期应用本类药物之后,其降血糖作用可能是增加胰岛素受体的数量或增加胰岛素受体的结合力,从而增加了周围组织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第1代药物由于作用时间长,低血糖风险大,在许多国家已经限制使用。
第2代药物与第1代相比,与B细胞选择性结合能力显著加强,使用剂量较小,且引发低血糖、粒细胞减少症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几率较低。
第3代的格列美脲,低血糖的发生率更低,具有起效快、作用强、持续时间长、剂量小、安全低毒等特点,该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与胰岛素配伍使用。
此外,其还具有胰外降血糖作用 1o本类药物作用于磺酰脲受体一1 (SUR一1)的位点不一,但并无叠加作用,故不宜合用;然而,SU可与作用于其他部位的抗糖尿病药合用,如二甲双胍、a一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合用,以促进或改善胰岛素分泌。
1.2 苯丙氨酸衍生物该类药物为餐时血糖调节剂(PGRs),主要有瑞格列奈和那格列奈。
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ATP一依赖性钾通道,造成K 外流,导致膜去极化,开放电压依赖性钙通道,使B细胞的Ca”内流增加,诱发胰岛素分泌。
瑞格列奈有明确的降低T2DM 患者空腹、餐后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的效果,副反应发生率低,是T2DM患者有效和安全的新型口服降血糖药】。
达格列净治疗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文章编号院1006-1959渊2018冤19-0037-03
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Dapaglifloz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
SUN Shou-guang
(Department of Endocrinology,Ninghe District Hospital,Tianjin 301500,China) Abstract:At present,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is getting higher and higher,and traditional diabetes treatment drugs still have certain drawbacks.Dapagliflozin is a new type of hypoglycemic drug that provides new ideas and options for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In this paper,we reviewed the recent researches on the mechanism,pharmacological effects,safety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pagliflozin in the treatment of type 2 diabetes,and provided references for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Dapagliflozin. Key words:Dapagliflozin;Type 2 diabetes;Sodium-glucose cotransporter receptor 2 inhibitor
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Vol 4 No |2 .1
Jn 2 0 a. 0 8
2型糖尿病 的治疗药物研 究进展
李秀 丽
( 赤峰 学 院 医学 院 , 内蒙 古 赤峰 0 40 ) 200
摘 要 : 乙型糖 尿病 的治 疗 药物研 究进 展 作 了综 述. 对 文献 标识 码 : A .
关 键词 : 乙型糖 尿 病 ; 治疗 药物 ; 究进展 研 中图分 类 号 : 5 71 R 8. 文章 编号 :6 3 2 0 2 0 ) 1 0 2 - 3 1 7 - 6 X(0 8 0 A- 1 3 0
管并 发症 和老 年人 比较安全 .单独 应用 于初 发者 、
肠道反应不能耐受. 0 4 岁以上或每 日 岛素 ③3 — 0 胰 用量<单位 ; ④无明显肝肾功能不全. 21 常用药物 常用 S .3 . U类药物种类繁多 ,习惯
上 将 这类 药物 分 为 三 代 . 一 代 : 括 D80 氯 磺 第 包 6、
1 . 3常用药物常用药物有阿卡波糖 ( 拜糖平 )伏格 、
列糖 ( 倍欣 )乙格 列酯 等 . 、
2 促 进胰 岛素 分泌 剂
21 磺脲类降糖药(u . s)
211 作 用 机 制 S .. U通 过 与 胰 岛 B细 胞 膜 磺 脲 受 体结 合 ,关 闭 B细胞 A P依 赖钾 通 道 、导 致 B T
约 4 5 oL 该 类 药物 还能 增 强 与周 围组 织胰 岛 —mm l. 素受 体 的结 合 、增加 肌 肉细胞 内葡 萄糖 的转运 和 糖原 合 成 酶 的活性 、 少 肝 糖 的产 生 , 利 于 改善 减 有
苷酶抑制剂 、 促进胰 岛素分泌剂 、 响葡萄糖代谢 影
的双胍类药物 、增加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 的噻唑 烷二酮类等 .
中药多糖防治2型糖尿病的研究进展

(收稿日期:2009-03-21)
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诊断标准,并符合以下条件:①
入选前4周内未使用糖皮质激素;②8周内未吸人糖皮质激 素,2周前未使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1周内未吸入抗胆碱能
受体阻滞剂、未使用H。受体抗过敏药;@周内无上、下呼
吸道感染史;④无严重心、肝、肾及其他全身性疾病;⑤无对
79-82.
护作用及机制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2006,13(3):177—
178.
【4]李玉红,柯敏,张分队.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早期大鼠视网膜 Muller细胞Kir2.1表达的影响[j].武汉大学学报,2008,29
(2):177・180.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5]张敬芳,王光浩.黄芪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骨骼肌组织GLUT4 表达的影响[J].时针国医国药,2007,18(11):2652-2653. [6]芮莉莉,萧建中.程义勇.茶多糖对2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研 究[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05,19(2):93-96. [7]徐梓辉.周世文,黄林清。等.薏苡仁多糖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 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2002,10(1):“48. [8]王雪松.郑芸,方积年.降血糖多糖及寡糖的研究进展[J].药学
【10]李成军,张亚珍,孟文芳.当归多糖对2型糖尿病大鼠的降糖机 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7.28(12):1422—1423.
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研究进展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是引起眼底病变甚至失明、肾衰竭等严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维生素B,及其衍生物苯磷硫胺可作为辅酶参与体内糖代谢的主要过程。有研究表明,维生素B,类药物可减少高血糖造成的血管内皮细胞损伤。
5.3老药新药理作用的发现
一些免疫治疗药物如烟酰胺(NAA)、环孢素A(CsA)、赛美松等可以有效地防止或推迟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IDDM)的发生。一些非降糖药物例如蝮蛇抗栓酶,维生素C、D、E,小檗碱,阿司匹林等也已被广泛用于预防及治疗糖尿病。微量元素铬、锌、钒等在胰岛素的合成、分泌、储存、活性以及能量底物代谢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风林,郑少雄.胰岛素类似物:糖尿病治疗的新选择.医学综述,2007,13(1):32
[2]黄宾协.诺和锐30和优泌乐25治疗2型糖尿病的初步比较.中国医药导报,2009,6(3):37
[3]于学静,于萍,史为伍等.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的临床观察.实用糖尿病杂志,2010,6(4):51
关键词:糖尿病;治疗药物;临床应用
迄今的许多降糖药物大多初始降糖作用不错,但由于β细胞功能障碍很难维持。另外,常见的副作用有——低血糖、体重增加、消化道不适、周围水肿,和潜在的心血管风险。因此,新的治疗方法旨在平稳控制血糖,逆转或阻止β细胞功能衰竭,帮助减轻体重,促进胰岛素作用,避免低血糖,同时有益于心血管系统。目前,对胰高血糖素样多肽1受体长效激动剂,二肽基肽酶4抑制剂等新药的研究与试验已接近尾声。有关药物作用机制的初步证据显示,有药物能够加强胰岛素的功效及模拟部分胰岛素的作用,并且可达到减肥手术的部分效果。本文就2型糖尿病的治疗药物现状和发展作一综述。
1.2.2甘精胰岛素(insulin glargine,IG)和地特胰岛素(insulin determir,ID)皮下注射后作用可持续24h,且没有峰谷浓度变化,使用方便安全,可作为基础胰岛素使用,也可与其他降糖药联合使用。于学静等[3]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药物(二甲双胍与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肥胖患者20例,对照组20例采取诺和灵30R治疗方案。观察12周后,治疗组可明显改善胰岛素抵抗,血糖达标快,胰岛素用量减少。有研究认为该类药与IGF 21有一定亲和力,不推荐用于儿童及孕妇。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2型糖尿病的降糖药物治疗研究进展摘要:2型糖尿病是临床实践中常见的代谢紊乱,药物治疗是一种常见的解决方案,并取得了一些成功。
但根据相关研究报告,药物治疗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包括胃肠道反应、低血糖、心脏病、血管风险、体重增加等。
为进一步增强药物治疗效果,需加强研究具有新靶点或新作用机制的新药。
2型糖尿病是最常见和传播速度最快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
现如今这种疾病急剧增加,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近年来,糖尿病降糖药在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主要药物现状及部分药物研发方面取得重大进展,通过临床研究研发出五种常用口服降糖药,GLP-1受体激动剂、DPP-4抑制剂、SGLT-2抑制剂、超速效及超长效胰岛素等。
了解以类似物等为代表的新型降糖药的特点,作为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南。
2型糖尿病是一种以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对人体健康危害极大。
降糖药种类繁多,各有优缺点。
关键词:2型糖尿病;降糖药物;药物治疗引言:由于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口老龄化现象加剧,并且人们的生活方式也出现了许多转变。
2型糖尿病的出现,是继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重要疾病之后的又一疾病。
近年来,随着糖尿病在越来越多人群众出现,这种非传染性疾病的患病人数数量迅速增加。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我国糖尿病发病率为百分之十一点六。
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据(IDF)最新统计,二零一四年全球约有三点八七亿人患有糖尿病。
预计到二零三五年,糖尿病患者人数将达到六亿。
糖尿病及其发症导致了死亡人数和医疗费用不断增加,为人民生活增添负担。
它严重危害公众健康和生活质量,特别是在我国和其他发展中国家。
目前,通过降糖药物进行糖尿病治疗的手段已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减少了很多糖尿病治疗中出现的问题,并且有效的提高了治疗质量。
由此可以看出,了解低血糖治疗的安全性和健康性,以及通过药物的正确使用对糖尿病治疗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许多糖尿病治疗药物现已投入临床应用阶段。
2型糖尿病降糖药主要有硫脲类和双胍类,近年来有许多新药用于临床。
抗2型糖尿病药物进展

化学工程与工艺分子设计与化工产品工程结课论文题目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作者张言斌学号3010207026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班级1班指导教师齐崴、苏荣欣二○一三年十一月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
糖尿病患者中有90%~95%为2 型糖尿病。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糖尿病药物研究也从对传统机制的药物研究过渡到对具有新作用靶点和新作用机制的药物研究。
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按照作用机制介绍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
关键词:糖尿病;2型糖尿病;抗糖尿病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蛋白耦联受体119小分子激动剂;SGLT2ABSTRACTDiabetes mellitus,an epidemic metabolic disorder characterized by high blood glucose level associated with various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i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human suffering across the globe.90%—95% of diabetic patients are type 2 diabetes. With the advance of the pathogenesis of diabetic research,the study of anti-diabetic drugs has transformed from the traditional drugs to the current products with new targets and new mechanism.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presented a number of drugs in the clinical use or under development.Key words: diabete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ntidiabetic drugs;GLP-1; 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119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张言斌(天津大学化工学院,天津3010207026)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其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及微血管并发症,是影响人类生活的重大疾病之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抗2型糖尿病药物研究进展孟艳秋,刘文虎,刘凤鑫,张宇,薛菁沈阳化工大学,辽宁沈阳 110142摘 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主要表现为高血糖和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患者中有90%~95%为2型糖尿病。
近年来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重心逐渐从传统致病机制的研究转移到新作用靶点、新致病机制的研究。
以国内外相关文献为基础,按照作用机制介绍了一些在临床使用的2型糖尿病治疗药物或正在研制的有关药物。
预测钠-葡萄糖协同转运蛋白2(SGLT2)抑制剂将成为未来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研发热点,为抗2型糖尿病的药物研究指明了新的方向。
关键词:2型糖尿病;作用机制;胰高血糖素样肽-1;SGLT2抑制剂;胰岛素中图分类号:R97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 - 5515(2013)03 - 0461 - 04DOI: 10.7501/j.issn.1674-5515.2013.03.050Research progress on drugs of anti-type 2 diabetesMENG Yan-qiu, LIU Wen-hu, LIU Feng-xin, ZHANG Yu, XUE JingShenyang University of Chemical Technology, Shenyang 110142, ChinaAbstract: Diabetes is a chronic metabolic diseases, and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is mainly hyperglycemia and 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90%—95% of diabetic patients are type 2 diabetes. The research emphases of type 2 diabetes drug is shifting from the research aim at traditional pathogenic mechanism transferred to the research focus on new target and new pathogenic mechanism in recent year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levant literatur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mechanism of type 2 diabetes, presented a number of drugs in the clinical use or under development. In these drugs, the SGLT2 inhibitors will be the hot topic of the future anti-diabetic drugs, which is indicated a new direction for the research of anti-diabetic drugs.Key words: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mechanism of action; glucagon-like peptide-1; SGLT2 inhibitor; insulinum糖尿病是由胰岛素缺乏或生物效应降低所致的内分泌代谢疾病。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上升趋势明显。
2012年1月9日,中国健康教育中心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 2.6%,60岁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全国约有成年糖尿病患者9 700万人,这一数字使我国超越印度成为全球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
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糖尿病患者中约有90%~95%属于2型糖尿病。
2型糖尿病,又名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dependent diabetes mellitus,NIDDM),主要表现为组织对胰岛素不敏感(胰岛素抵抗)和β细胞机能障碍从而导致高血糖。
根据主要作用的效果可将目前的抗2型糖尿病药分为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类药物、促进胰岛素利用类药物、胰岛素及其类似物、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促进血糖排除类药物和限制肝糖原分解药物6类。
本文对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典型代表药物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各类药物的临床及上市情况见表1。
1促进胰岛素合成和分泌1.1磺脲类药物从第1代的甲苯磺丁脲开始,该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应用已经长达3代近半个世纪。
该药作用机制为阻断ATP通道,致使细胞膜去极化,增强胞内游离钙浓度,从而促使β细胞释放胰岛素。
目前,此类药物的最新代表为格列美脲[1]。
长期服用该类药物,会引起低血糖,体质量增加等副作用。
1.2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是一种肠促胰岛素,主要由分布于空肠回肠和盲肠的L细胞分泌。
它对血糖的调节作用主要通过环磷酸腺苷蛋白激酶-A实收稿日期:2013-01-16作者简介:孟艳秋(1963—),女,辽宁义县人,教授,研究方向为新药研究。
Tel: (024)89383903 E-mail: mengyanqiu@表1抗2型糖尿病药物的临床及上市情况Table 1 Clinical and market situation of anti-type 2 diabetes作用机制药名临床进度磺脲类药物格列美脲上市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曲格列酮上市罗格列酮上市吡格列酮上市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上市他司鲁肽Ⅲ期临床exenatideLARⅢ期临床DDP-Ⅳ抑制剂西他列汀上市维格列汀上市磷酸西他列汀上市沙格列汀上市促进胰岛素利用类药物二甲双胍上市苯乙双胍上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胰岛素注射液上市赖脯胰岛素上市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米格列醇上市阿卡波糖上市伏格列波糖上市促进血糖排除类药物Dapaglifozin 上市ASP1941Ⅲ期临床EmpagliflozinⅢ期临床现。
具体作用机制为:GLP-1与β细胞上的特异受体结合通过G蛋白激活腺甘酸活化酶,使胞内cAMP水平升高,促进胰岛素浓度升高,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从而控制血糖水平。
诺和诺德公司开发的利拉鲁肽是天然GLP-1(7—37)的长效类似物。
已于2010年在美国和欧盟上市,用于成人2型糖尿病治疗。
罗氏公司研发的他司鲁肽具有抑制二肽基肽酶Ⅳ(DDP-Ⅳ)降解的作用,耐受性良好,可与二甲双胍联用以控制血糖升高,减轻体质量[2]。
2004年11月,艾米林制药公司和礼来公司共同研制出聚合物微球包裹的长效制剂exenatideLAR,每周只需注射1次且无剂量相关不良反应,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正在积极地等待上市。
该类药物与传统降糖药物相比,具有促β细胞增生、稳定患者血糖水平和减轻体质量等特点。
但GLP-1在体内能由DDP-Ⅳ迅速降解失活,半衰期极短。
在此背景下,GLP-1类似物和DPP-IV抑制剂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12年4月2日,诺和诺德公司表示,该公司将会着手开发每周用药1次的GLP-1类似物类降糖药,以有效地应对来自于阿米林公司旗下艾塞那肽的竞争。
开发的目标药物可能是已经市售的利拉鲁肽,也可能是尚处于临床试验阶段的semaglutide。
2012年4月3日,葛兰素史克公司公开阿必鲁泰于2型糖尿病患者中进行的7项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此7项临床试验结果是以餐前用药的胰岛素作为对照用药,实现了非劣性的临床终点。
1.3DDP-Ⅳ抑制剂DDP-Ⅳ是一种多功能跨膜糖基化蛋白,在肾脏分布较多。
通过抑制DDP-Ⅳ能够增强GLP-1和GIP 的活性,从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
Merck公司研发的西他列汀是首个上市的DDP-Ⅳ抑制剂,于2006年10月获美国FPD批准上市[3]。
目前上市的DPP-Ⅳ抑制剂主要有诺华制药的维格列汀、默克制药的磷酸西他列汀以及美国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和英国阿斯利康公司联合研发的沙格列汀。
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容易产生咳嗽。
2提高胰岛素敏感度2.1双胍类药物该类药物的典型代表是双胍类抗糖尿病药物。
它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减少糖异生和肝糖分解,加强外周肌肉组织吸收葡糖糖、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
代表药物为二甲双胍、苯乙双胍等。
该类药物的优点是不刺激胰岛细胞分泌,不致于导致胰岛功能的衰竭,还可降低胰岛素抵抗及减轻体质量,其主要副作用是乳酸酸血症[4]。
2.2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具有噻唑烷二酮结构的已上市的药物或通过化学合成且具有确切生理效应的噻唑烷二酮类似物统称为噻唑烷二酮药物[5]。
该药物主要作用于肝脏、脂肪组织和肌肉的胰岛素抵抗,从而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进而达到治疗糖尿病的目的。
目前市场上常用药物为曲格列酮、罗格列酮、吡格列酮等。
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噻唑烷二酮类药物对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6]。
临床研究表明,吡格列酮的胰岛素增敏效应可与二甲双胍降低肝葡萄糖异生及改善外周葡萄糖摄取的作用互补,从而加强对血糖的控制。
两药联合使用有良好的耐受性,可降低患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的风险[7]。
但若长期服用该类药物则会存在肝毒性、体质量增加、液体潴留、骨质丢失等不良反应。
3胰岛素及其类似物胰岛素是以A、B两条多肽链组成的酸性蛋白质,A链含21个氨基酸残基,B链含30个氨基酸残基,两条链通过二硫键连接[8]。
目前的典型代表药物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系列的R和N等。
近年来,吸入式给药作为新型给药方式受到人们关注,主要分为经肺、鼻黏膜、口腔3种方式进入体内。
当前研发的吸入式胰岛素有Exubera吸入式胰岛素、AERx胰岛素糖尿病治疗系统、Air肺部释药系统、Aerodose胰岛素吸入剂[9]。
胰岛素类似物是利用重组DNA技术,通过对人胰岛素的氨基酸序列进行修饰生成的一类物质,具有与普通胰岛素不同的结构、理化性质和药动学特征,可以模拟胰岛素的生理分泌和作用。
目前已用于临床的有赖脯胰岛素、门冬胰岛素和赖谷胰岛素3种超短效胰岛素类似物及甘精胰岛素和地特胰岛素2种超长效胰岛素类似物[10]。
4减慢碳水化合物吸收类药物该类药物的典型代表是α-糖苷酶抑制剂。
20世纪70年代,药物学家从细菌中提取出第1批葡萄糖苷酶抑制物[11]。
该抑制物的主要作用是抑制小麦芽糖酶和蔗糖酶等双糖水解酶,使碳水化合物水解消化过程受阻,从而延缓糖吸收,进而达到降血糖目的。
此外,还可降低糖尿病和高脂血症动物模型的胆周醇和游离脂肪酸,降低正常人及糖尿病病人的血胆固醇水平、甘油三酯水平。
该类药物的优点是可与胰岛素药物合用,并且是糖尿病合并肾功能受损病人的首选药物。
其主要的副作用为肠道功能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