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姜夔的词与周邦彦的词的区别

合集下载

体貌绘神 各尽其妙——论周词之“黏”与姜词之“隔”

体貌绘神 各尽其妙——论周词之“黏”与姜词之“隔”

作者: 刘润芳;程瑜
作者机构: 中国海洋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青岛266071
出版物刊名: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80-83页
主题词: 周邦彦;姜夔;词风;黏;隔
摘要:周邦彦与姜夔词风的一个明显不同表现在二人对外物观照方式的差异上。

即周邦彦擅长对物态人情进行具体的客观描写,而姜夔更偏向于对抒情意象进行主观精神的寄托。

周、姜二人词风的重要区别在于:周词偏“黏”,极擅惟妙惟肖地摹写物象;而姜词偏于“隔”,从物象中升华出一种精神品格。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简述姜夔词的艺术成就
姜夔词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独特的词境和表现手法:姜夔的词境独创一格,其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表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

同时,他善于侧向思维,写情状物不是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侧面着笔,虚处传神。

2. 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姜夔的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然而,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3. 清空高洁、极富想象的词风:姜夔词清空高洁,极富想象,语言灵动自然。

他的艺术特色可以用张炎所下的断语“清空”二字来概括。

这种清空既不同于传统婉约派的绵丽软媚,也不同于豪放派末流的粗犷叫嚣,也不同于苏轼以旷达为主要特色的那种清空。

他的词更善于以诗人的笔法入词,且更多地以“骚”的手法入词,对客观对象不作更多的质实描写,而对灵气飘忽的心境则极善捕捉与表达。

4. 丰富的情感表达:姜夔的词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他的词主要有两种情感,一是他对国事的悲慨,另一个则是他对过去那一段爱情的怀念。

他在词中抒发了自己虽然流落
江湖,但不忘君国的感时伤世的思想,描写了自己漂泊的几率生活。

综上所述,姜夔的词在艺术上有着独特的成就,他的词境、表现手法、词风和情感表达都展现出了他卓越的艺术才华。

周邦彦与姜夔词的比较

周邦彦与姜夔词的比较
周 邦 彦 与 姜 夔 词 的 比 较
4 鲁 军 -
( 化 学 院文 学与 传 媒学 院 绥
关键字 : 邦彦: 夔: 周 姜 词 中图分 类号: 0 1 7 2
黑 龙江 1 2 0 ) 0 0 5
摘 要 : 文 从 词 风 .题 材 艺术特 色等 方面对 周邦彦 与姜 夔的词作 了比较 ,以揭 示 两位词人 词的异 同点 。 本
文 献标识  ̄ : 5 -A
文章编号 :6 3 0 9 2 1 1 - 0 0 0 1 7 — 9 2( 0 1 0 0 ~ 1 0 2
宋 代 的词与 唐代 的诗 ,经常 相提并 论 ,它们 都是代 表一 个时 代 的文艺 形式 。北 宋后期 词坛 出现 了两 大创作 全体 ,一是 以苏 轼为领 袖 ,以黄庭坚 ,秦观等 为羽 翼 的苏门词 人群 ;二 是 以周 邦彦 为主 帅 的大 晟 词人 群 。他们 各 自开辟 出不 同创 作 方 向对 词 坛 发展 影 响 深 远 。在 后 来 的南 宋词 坛 上 也先 后 出现 了两 代 词人 ,一 是江 湖 词 人

骚 雅 同派 的词 作创 作 虽 与 周邦 彦 很 相似 ,但 也有 很 多差 别 之 处。以 “ 雅词 ”典 范的姜 夔 为例 ,他的词 作 内容上 大多 为记 游 及咏 物 之作 ,所表 现 的感 情也 多为 身世飘 零 和情场失 意 的感叹 。虽然 在 题 材上没 有什 么拓 展 ,仍 然是 沿着周 邦 彦的路 子写 恋情 和咏物 ,但 艺 术上颇 为精 致 。他 的词 一个 突 出的特 色是音 节谐 婉 。同时 ,也讲 究用 字 ,善于 渲染气 氛 。当然 ,最 能代 表姜夔 词特 色的就是 张炎 所 说的 “ 清空 ” ,即在情感 上 主要抒 发高 洁的 士大夫 情怀 ,艺术 表现 上 避实就 虚 ,侧重 于空灵 的境界 ,色 彩上偏 于素净 。 周 邦 彦 和姜 夔 的词 都 以 咏 物为 题 材 ,周 邦 彦所 作 咏 物词 既 丰 富 ,如 咏新月 、春 雨 、梅 花 、梨花 、杨柳 等 ,又将 身世飘 零之感 , 仕 途沦落 之悲 ,情 场失 意之 苦与所 咏之 物融 为一体 。而 姜夔 的咏物 词 ,往往 别有 寄托 。他 常常将 自我 的人 生失意 和对 国事 的感慨 与咏 物 融为一 体 ,写 的空灵蕴 藉 ,寄托 遥深 。如 《 齐天 乐 》中 “ 声声 一 更 苦” 的 “ 音 ” ,渗 透着 词人 自我凄 凉 的感 受 ,但又很 难说 哪一 哀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用调的比较分析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用调的比较分析
小重山令2首令词眉妩1首长调探春慢1首长调浣溪沙6首令词踏莎行1首令词杏花天1首令词点绛唇3首令词夜行船1首令词鹧鸪天7首令词念奴娇4首长调满江红1首长调摸鱼儿1首长调解连环1首长调水龙吟1首长调玲珑四犯1首长调阮郎归2首令词齐天乐1首长调庆宫春即庆春宫l首长调江梅引即江城梅花引1首中调月下笛即琐窗寒1首长调喜迁莺慢1首长调蓦山溪2首长调汉宫春2首长调洞仙歌又名洞仙歌令i首中调永遇乐2首长调虞美人3首令词水调歌头1首长调b算子8首令词好事近1首令词忆王孙1首令词少年游1首令词33诉衷情1首令词法曲献仙音一名越女镜心2首长调侧犯1首长调月上海棠1首长调
因各 家 对 柳 词 同 名 异 调 的 考 订 尚有 分 歧 , 故 所 得 总 数 仍 有 参 差 。笔 者 对 柳 永 所 用 词 调 总 数 的
收 稿 日期 : 2 0 1 6 — 0 5 — 3 1 基金项 目: 国 家哲 学社 会 科 会科 学基 金 项 目“ 以词调 为 中心 的 唐 宋语 体 与 词 史研 究” ( 1 2 B Z W0 3 5 )
展 史 影 响 最 为 深 远 的典 范 。对 三 家 词 的用 调 情 况 ,学 界 虽 已各 有 不 同程 度 的 考 察 与 探 讨 , 但 对 三 家 词 用 调 的 比较 分 析 还 较 为 薄 弱 。本 文 即 拟对 三家词 的用调 情况进 行 初步 的 比较分 析 , 试 图 在 参 照 比 较 之 中 寻 求 三 家 词 在 用 调 层 面 上 的创 作 成 就 与 词 史 定 位 。

柳永 、 周邦彦 、 姜 夔用 调 的数
据统 计 与分 析
在进行 比较 之前 , 需 对柳 永 、 周 邦彦 、 姜 夔 三 家 的用 调情 况 做 全 面 的数 据统 计 和 定 量分

四年级下册-周邦彦与姜夔

四年级下册-周邦彦与姜夔

周邦彦与姜夔周邦彦(1056 - 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末期著名的婉约派词人。

他的词作格律严谨,语言典丽精雅,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

代表作有《苏幕遮〃燎沉香》、《蝶恋花〃月皎惊乌栖不定》、《少年游〃并刀如水》等。

姜夔(1154 - 1221)字尧章,别号白石道人,南宋著名词人、音乐家。

他多才多艺,精通音律,能够自度曲,词作格律严密。

今存词八十多首,多为游记、咏物、离别相思和抒写个人身世之作,偶尔也会流露出对时事的感慨。

代表作有《暗香》、《疏影》、《扬州慢》等。

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

——王国维技法展示夔一说到姜夔,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印象便是他名字中那个极不常见且难以书写辨认的“夔”字。

据记载,姜夔的父亲姜噩是一个好古的读书人,所以才为儿子起了这样一个不常见的名字。

“夔”字念作kuí音,除了指四川的一个古地名之外,还有两个特指的意义:一个是指尧舜时期一个乐官的名字,另一个便是指一种传说中的只有一条腿的怪物。

传说上古时期黄帝大战蚩尤时所用的战鼓便是用夔的皮制成,这也与音乐存在着一定的联系。

如果有同学对国内的仙侠类游戏感兴趣的话,相信对夔牛这种怪物一定不陌生。

在《山海经•大荒东经》中,已经有了对夔牛的描述:“状如牛,苍身而无角,一足,出入水则必有风雨,其光如日月,其声如雷,其名曰夔”。

而这种传说中的怪物在商周时期也被广泛运用在了青铜器的铸造之中,夔龙纹是商朝晚期和西周早期重要的纹饰之一。

由此可见,夔与音乐以及其他原始的艺术形式有着紧密的联系,从姜夔的名字之中,我们不难看出姜噩对儿子的殷切期盼,而姜夔也没有辜负父亲的期望,不仅成了一个精通音律的音乐家,还在婉约词的创作上对后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作品欣赏(一)你有过远离家乡,在外居住的经历吗?你体会过想家的滋味吗?《苏幕遮》是周邦彦的代表作之一,抒发的正是他客居汴京时的思乡之情。

清真白石比较

清真白石比较

周邦彦姜夔之咏物词比较北宋晚期“婉约派”的一位代表作家、曾主管大晟府的周邦彦,在继承了柳永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婉约词的艺术形式。

他作为大音乐家兼高级乐官,无论其独立创作抑在其领导下整理和创作出的歌曲,都具有严格的规范性,故其词字句较整饬,呈现为格律化的定型。

周氏制乐,或一曲之中多次转调,音律更为繁复了,这就必须处处留意字声,平上去入,阴阳轻重,各用其宜,不容相混。

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谓,读周词,“觉拗怒之中自饶和婉,曼声促节,繁会相宣,清浊抑扬,辘辘轳交往”。

诵读尚且如此,当时歌唱之悦耳可想而知。

周氏躬逢慢词盛行之时,遂刻意出奇,人为地制造曲折回环,或无垂不缩,或欲吐先吞,或虚实兑形,或时空错序,章法变化之能事至此已极。

与同时代的婉约高手秦观相比,大抵秦之笔轻灵,周之笔凝重;秦词纯正,周词老辣。

北宋婉约词人,周邦彦最晚出,熏沐往哲,涵泳时贤,宜其词中千门万户,集婉约派之大成,开格律派之宗风。

陈廷焯:“词至美成,乃有大宗。

前收苏、秦之终,复开姜、史之始。

自有词人来,不得不推为巨擘,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南宋格律派词人姜夔更是深受他的影响。

姜夔同样也是一位音乐家,他挟着他的清雅之词步入南宋词坛,于辛派豪放词之外,别立一宗,其影响下及宋末乃至清初。

姜氏旁参“江西诗派”的生硬,得周之峭拔,力求琢句炼字,归于淳雅,不涉俗调,他极大地提高了词的文学艺术性,确立了文人词的审美规范。

姜夔一生清贫,未入仕途。

他天生一副傲骨,从不趋炎势、随波逐流,其词作在同时代的江湖文人群体中秀然杰出,表现出一种清劲脱俗的格调。

王国维评价姜夔:“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出白石”。

就技法而言,姜词多用虚字提唱,故结体清空,层次的演绎和转换较为显豁,筋骨全在明处,就风格而论,姜词似疏梗白荷,幽香冷艳。

“清空骚雅”是其词的最大特色,其词境被后人号为“幽韵冷香”。

咏物词,晚唐五代即已有之,至北宋柳永、晏殊、欧阳修等人步入词坛,咏物词声势稍张,但就当时词坛大势观之,咏物词所占比重实微不足道。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的比较

柳永周邦彦姜夔三家词的比较

Comparison between Liu Yong's and Zhou Bangyan's and Jiang Kui's Ci-Poetry 作者: 尹占华
作者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出版物刊名: 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页码: 1-9页
主题词: 柳词;周词;姜词;词调;表现手法;语言
摘要:柳永、周邦彦和姜夔的词是宋代婉约词中最有影响的三大家,而三家词的不同则正好体现了宋代婉约词的发展轨迹.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了三家词的差别,即词调、表现手法和语言.在词调方面:柳永词新调多而音乐通俗;周邦彦词新调次之但音乐高雅;姜夔词新调最少而音乐古朴却并不美听.在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柳词平铺直叙,直白而坦露;周词变直叙为曲说,追求含蓄;姜词则化实为虚,力求隐蔽.在语言方面:柳词俚俗,格调软媚;周词求雅而不能尽归于雅,格调仍然偏软;姜词则归于骚雅,改以健笔写柔情.但三家词皆为'言情'所束,故均有局限.。

从柳永_周邦彦_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

从柳永_周邦彦_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

[收稿日期]2011-04-12[作者简介]王梦(1989—),女,河南安阳人,研究方向为唐宋文学。

从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看宋词中女性形象之流变王梦(中南大学文学院,湖南长沙410000)[摘要]在宋词中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反映了宋词流变的趋势。

女性主体对象由“写实”、“唯美”到“抽象”,女性形象所寄托的情感由“单调”向“复调”、“个人化”向“时代化”转变,艺术手法呈现出描写的遗形取神,语言避俗求雅,叙事时空逐渐交错叠合,情感表达渐曲渐涩的变化。

女性形象的流变体现了宋词词体的演进过程,反映了词体的雅化进程。

[关键词]宋词;女性形象;柳永;周邦彦;姜夔[中图分类号]I206.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330(2011)03-0083-04本文选取柳永、周邦彦、姜夔作为分析的对象。

在已有的宋词女性形象的研究中,柳永词中女性形象的研究成果最多。

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第三卷中,将柳永词的表现内容分为了四类,其中有三类都与女性形象有关,包括表现世俗女性大胆而泼辣的爱情意识的,表现被遗弃或失恋女子的痛苦心声的以及表现下层妓女的不幸和她们从良愿望的。

[3](P34)以后的研究者也基本上都采用了这一分类标准。

透过柳词中展现的女性形象,研究者看到柳永对于下层女子最大限度的同情,宋代商业经济繁荣下女性意识的觉醒以及少有的人文关怀。

对于周邦彦和姜夔恋情词中的女性形象研究较少。

周邦彦词的研究总体上重艺术轻内容,对其词中女性形象的分析往往从审美价值的角度进行。

姜夔在创作的题材上主要为咏物和恋情两方面,后人对于姜夔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他的咏物词以及艺术技巧上。

探究女性形象的流变,一方面为周词和姜词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宋词的整体发展。

从宋词中女性形象的流变入手看宋词的发展,可以从表现主体、表现情感、表现手法三个层次考察。

一、主体对象的转变柳永、周邦彦、姜夔恋情词中展现的女性主体对象经历了“写实”、“唯美”到“抽象”的转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周邦彦的词与姜夔的词的区别
摘要: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关键词:语言形式结构江西诗派婉约豪放比较清幽柔弱
周邦彦,号称清真居士,他的一生没有遭受到沉重的打击迫害,曾被提拔为大晟府——即最高音乐机构长官。

他的主要工作是研究音乐的创作和发展,成了名重一时的“御用文人”,“宫廷词人”。

不过他任期两年,一生大部分时间放外,即便滞留京城,也只做个芥豆小官。

但周邦彦才华横溢,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多才多艺,周邦彦被公认为是“负一代词名”的词人,在宋代影响甚大。

邦彦词多写男女恋情,咏物怀古,羁旅行役,内容较窄,境界不高。

但在艺术创意上堪称大家,其词善于铺叙,即在写景抒情中,成曲折回环,开阖动荡,抑扬顿挫之势,发展了柳永、张先的慢词。

加之语言工丽,多用典故,形
成了浑厚、典雅、渗入述事,造成另一境界。

而姜夔,号白石道人,他是一位浪迹江湖、寄食权门的游士。

青年时代,曾出游扬州,旅食江淮一带。

又南历潇湘,后客居合肥、湖州和杭州。

他多才多艺,诗词而外,还擅长书法、精通音律。

他并不是从一开始就绝意仕途,也抱有政治理想。

姜夔两次向朝廷进乐谱,希望获得机会。

后一次还获诏允许他破格参加进士考试,但没有考中。

此后,他清贫自守,以文艺创作自娱。

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首先,在语言上,姜夔词与周邦彦词相较,周词的语言色泽艳丽,如春日牡丹;而姜词的语言色调清幽,似雪中寒梅。

周词多融化前人诗句,用的是江西诗派“点铁成金”的方法;姜词则是自铸新辞,吸取的是江西诗派清刚峭拔的精神,改变了历来“婉约”词语言软媚柔弱的原质。

周邦彦是北宋时期婉约词风的“集大成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说:“词至美成,大宗。

词人以来,不得不推为巨擘。

后之为词者,亦难出其范围。

然其妙处,亦不外沉郁顿顿挫则有姿态,沉郁则极深厚。

既有姿态,又极深厚,词中三昧亦尽于此矣。

”评价是相当高的。

以周邦彦为首的大晟词人是北宋后期最有影响的创作群体。

其次,在内容题材上,姜夔词在题材上并没有什么拓展,仍是沿着周邦彦的路子写恋情和咏物。

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上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北宋以来的恋情词,情调软媚或失于轻浮,虽经周邦彦雅化却仍然不够。

姜夔的恋情词,则往
往过滤省略掉缠绵温馨的爱恋细节,只表现离别后的苦恋相思,并用一种独特的冷色调来处理炽热的柔情,从而将恋情雅化,赋予柔思艳情以高雅的情趣和超尘脱俗的韵味。

《踏莎行·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此词虽是怀念合肥恋人,但并未写艳遇的旖旎风情,而只有魂牵梦绕、铭心刻骨的忆恋。

其中“淮南皓月冷千山”一句,更创造出词史上少见的冷境。

姜夔的时代是一个令人灰心失望的时代。

作为江湖游士,他的前途命运更是渺茫黯淡。

加上他一生贫病交加,对凄凉寒苦有着深刻的感受,所以他总是以一种忧郁凄凉的眼来看待世界。

姜夔的咏物词,往往别有寄托,他常常将自我的人生失意和对国家的感慨于咏物融为一体,写得空灵蕴藉,寄托遥深。

如《齐天乐》咏蟋蟀的鸣声,全词充溢着“一声声更苦”的哀音,渗透着词人自我凄凉身世的感受,但又很难坐实说哪一句是写他自己。

其寄托在若有若无,若即若离间含义丰富深广给读者留下极大想象空间。

周邦彦所作的咏物词
再次,在艺术形式上,周邦彦在艺术形式上融会各家,达到纯熟的地步。

周词的最大特色是长于铺叙,采用多层次结构,进一步发展了慢词。

如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二十所云:“长调尤善铺叙,富艳精工。

”而其善铺叙的最大特色,又在于用多层次结构来抒发婉曲深致的内心情感,用曲折多变的笔触来叙写复杂多变的事件。

如《瑞龙吟》,全词写探春归来,追叙游踪,为双拽头结构,第一片写徘徊于章台路_川日游之处。

第二片写在旧游处追忆当年伊人的服饰情态,是插叙。

第三片写今昔之感,分作五层:一层写旧处重游,“惟有旧家
秋娘,声价如故”,不明言未见伊人,二层寄托深致想念之情,仍不明言未见伊人;三层“知谁伴”二句才慨叹无人作伴,顾影自怜。

这三层皆盘马弯弓,欲吐又吞。

至第四层“事与孤鸿去”方归结事过境迁,人去台空,显出其沉着刻画之力,并启下文。

所谓“事”者,即上文歌舞、赋笔、露饮、闲步以及与这些事有关的伊人。

第五层又分作三步:先用“探春尽是伤离意绪”作高度概括,点醒题旨,收拾上文—前言所至之处,所见之景、所念之人、所记之事,无非伤离意绪;接着写归途官柳低垂,池塘飞雨,~片凄凉;最后以景语写情,归院后但见满帘风絮,更加重断肠情怀,层次繁多而次序井然,章法极为缤密曲折,既讲究脉络使首尾照应,又讲究层次波澜,使铺叙之情事摇曳生姿,同时也讲究对比映衬来淋漓尽致地抒发内心情感。

用他自己的词“曲径通深窈”(《隔浦莲>)来概括其章法结构的特色是很恰当的。

而姜夔,他的贡献主要在于对传统婉约词的表现艺术进行改造建立起新的审美规范。

他的词境独创一格,艺术思维方式和表现手法也别出心裁。

他善于用联觉思维,利用艺术的通感将不同的生理感受连缀在一起,变现某种特定的心理感受,又善于侧向思维,如《扬州慢》,词中的“吹寒”,“冷月”等都是运用通感。

起首二句的句法明显受到柳永《望海潮》的影响,但柳词是正面描绘钱塘的繁华景象,而姜词则是从侧面着笔,从虚处表达对扬州残破的深沉感慨。

用笔一下一反,一实一虚,恰好形成鲜明对照。

他的另一首名作《点绛唇·丁未冬过吴松作》,也同样是从虚处传达出无穷哀感,笔致清虚,意境空灵。

故张炎说姜词“清空”,“如野云孤飞,去留无迹”(《词源》卷下)。

姜词在形式
上还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词作往往配有精心结撰的小序,它不仅起交代创作缘起的辅助作用。

小序自身也具有独特的艺术价值如同韵味隽永的小品文,与歌词珠联璧合,相映成趣,这是周词所没有的。

如《念奴娇》序,写景清新优美,具有散文诗般的意境。

姜夔“健笔写柔情”,使词中的恋情刚化,笔致清虚,意境空灵,给读者留有较大的空间与思考余地,加上隽永的小序,这就是他不同于周词艺术特色。

周邦彦、姜夔的词,都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

当代学者缪钺先生在谈到周、姜词风时,有一段很精彩的论述。

他说:“周词华艳,姜词隽澹,周词丰腴,姜词瘦劲,周词如春圃繁英,姜词如秋林疏叶。

”他以三个分句,形容和描写周、姜词不同的艺术风格。

华艳与隽澹,是就词的色彩而言的;丰腴与瘦劲,是就词的风貌而言的;繁英与疏叶是兼色彩风貌而言之。

其核心是丰腴与瘦劲。

他这段话说得形象而准确,的确抓住了周、姜不同的风格特征。

周、姜这种不同的艺术特色的确都能别树一帜,在宋代词坛展现着自己独特的风采。

通过以上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清真与白石在宋词创作上的各自成就,正如陈廷焯所说:“美成、白石,各有至处,不必过为轩轾。

顿挫之妙,理法之精,千古词宗,自属美成;而气体之超妙,则白石独有千古,美成亦不能至。

”不可否认二人在其词作中也存在着缺点和不足,但在宋词的传承与开拓进程中二人的地位与作用是他人无法取代的。

参考文献:《唐诗.宋词元曲》《国学四库》编委员2009年
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意境风格流派》王昌酋广东人民出版社1968年《唐宋词人审美心理研究》田恩铭陈雪婧2008年陕西人民出版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