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教育心理学考试要点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

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习与教学的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

3.学习与教育的过程:学习过程教学过程评价/反思过程。

4.学生是学习中的主体,存在群体差异与个体差异,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范畴。

7.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心理环境两个方面。

8.学习过程是研究的最多,时间最长的部分,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

9.教育心理学研究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作用。

10.简述教育心理学的作用:A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B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C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 D提供各种研究方法和角度。

11.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时期: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12. 19世纪末,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通过对动物的研究于1903年著成《教育心理学》一书,该书主要探讨了人的本性、个性差异与学习心理三大问题,建构了科学教育心理学的体系,桑代克由此被公认为科学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

13. 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4. 布鲁纳在1994年美国教育研究会上精辟地总结了教育心理学十几年来的成果,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

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

1.心理发展:指个体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和阶段性、方向性和顺序性、不平衡性、个体差异性。

3.在个体发展中,初中阶段(11、12岁-14、15岁)正好处于少年期,高中阶段(14、15-17、18岁)正好处于青年初期。

4.少年期儿童,具有半成熟、半幼稚的特点,抽象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5.青年初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

6.学习准备:指学生在从事新的学习时,其身心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

7.关键期:指最易学会和掌握某种知识技能、行动动作的特定年龄时期。

9. 皮亚杰提出认知发展的四个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

10.感觉动作阶段(0-2岁)特征:客体永恒性、感觉动作分化

11.前运算阶段(2-7岁)特征:象征思维和直觉思维(集中化、不可逆性、自我中心化)

12.具体运算阶段(7-11岁)特征:守恒概念、思维可逆、分类序列

13. 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提出,指最近儿童在有指导的帮助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距。

14.初二是学生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初二是中学阶段思维发展的关键时期。

17.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随年龄增加影响越来越大)。

18. 自我意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自我意识从形式上包含: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控制;从内容上可分为生理的我、心理的我、社会的我;从观念上可分为:现实的我、投射的我、理想的我 ---理解

20.简述帮助中学生建构积极自我意识的措施:帮助中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帮助中学生获取积极的自我体验、帮助中学生提高自我控制力。

21.个别差异包括认知差异和性格差异,认知差异包括认知方式差异和认知能力差异。

22.认知方式包括场独立认知方式与场依存认知方式,冲动型认知方式与沉思型认知方式、整体型认知方式与序列型认知方式等。----理解

23. 最早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比奈量表(简称S-B量表),其计算公式是: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4. 个体的智力是先天因素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发展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与群体差异。

25. 人们的智力水平呈正态分布,IQ超过130的人为智力超常,IQ低于70的为智力障碍。

2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27.性格的个别差异表现在性格特征差异和性格类型差异两个方面。

28.概述学生性格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和意志特征。

30.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影响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

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

1.学习:人和动物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相对持久的变化。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上行下效;吃一堑长一智;杯弓蛇影;望梅止渴。

2.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学习层次分类:(1)信号学习(2)刺激-反应学习(3)连锁学习(4)言语连结学习(5)辨别学习(6)概念学习(7)规则学习(8)问题解决学习-----理解

3.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根根据学习结果:言语信息学习;智慧技能学习;认知策略学习;态度的学习;动作技能学习。-----理解

5.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6.联结学习理论主要有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两种。

7.桑代克的试误学习论,学习的主要规律: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

8.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基本规律:获得与消退、泛化、辨别。------理解

9.斯金纳认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两类: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

10.简述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基本规律:强化、逃避条件作用、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

11.斯金纳的操作条件作用,强化可分为两种形式:正强化与负强化。负强化指通过警告或移去令人厌恶的刺激来加强某一行为的过程。正强化即跟随某一行为后并能增强该行为反应的发生。--理解记忆

12.在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的直接影响下,"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风靡全球,成为20世纪第一次世界性的教学改革运动。

14.简述联结学习论在教育中的应用:A塑造或促进良好行为(普雷马克原理、行为塑造)B消除不良行为(餍足、代价、结合消退和强化)。

15.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

16.布鲁纳主张,通过发现学习,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

17.简述有意义言语学习的条件:第一,学生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第二,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第三,学生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

18. 先行组织者可分为两类:一类是陈述性"组织者"、另一类是比较性"组织者"。----理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