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合集下载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上册语文期末复习专题七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一二
说得不对的同学是: 丙同学 。理由: ⁠
《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以雪夜为背景,以人民 ⁠
受难图为主体,以满腔的忧郁、悲愤、哀伤和对祖国无 ⁠
限的赤诚为线索,再现了中国遭受的苦难,表达了诗人

深厚的爱国热情


一二
2. 小语在阅读《艾青诗选》时发现艾青的诗歌具有浓厚的绘 画美,他拿起画笔,邀请你共同体验这一份美。 阳光在远处 艾青 阳光在沙漠的远处, 船在暗云遮着的河上驰去, 暗的风, 暗的沙土, 暗的 旅客的心啊。 ——阳光嬉笑地 射在沙漠的远处。 一九三二年二月三日 苏伊士河上
一二
【品节奏】 (2)艾青的诗歌较少押韵,却富有节奏美,请结合他的诗歌
《冬天的池沼》,至少从两个方面分析这一特点。 冬天的池沼
冬天的池沼, 寂寞得像老人的心—— 饱历了人世的辛酸的心;
一二
冬天的池沼, 枯干得像老人的眼—— 被劳苦磨失了光辉的眼; 冬天的池沼, 荒芜得像老人的发—— 像霜草般稀疏而又灰白的发; 冬天的池沼, 阴郁得像一个悲哀的老人—— 佝偻在阴郁的天幕下的老人。
一二
【析主题】 (3)读了《艾青诗选》,同学们纷纷对自己读诗的感受发表
了看法。下面是四位同学对艾青的四首诗发表的看法, 这四位同学哪一位说得不对?理由是什么? 甲同学:《礁石》一诗赋予礁石以生命,使之人格化, 并将其长期受浪的迫害却依然坚强不屈、乐观自信的形 象生动地表现了出来。
一二
乙同学:《鱼化石》一诗写鱼化石裹身岩层,重见天 日,却没有了活力,没有了叹息,听不见浪花,看不见 蓝天碧水。诗人由此引发出对生命本质的思考:“离开 了运动,就没有生命。” 丙同学:《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一诗通过描写大雪 过后中国大地红装素裹的壮丽景象,表现了诗人对祖 国大地的热爱以及在战火纷飞的时代中的革命乐观主 义精神。 丁同学:作者在《大堰河——我的保姆》一诗中通过对 自己的乳母的回忆与追思,抒发了对贫苦农妇大堰河的 怀念、感激和赞美之情。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知识点总结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八年级语文上册;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专题四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

1.填空。

(1)《芦花荡》是著名作家孙犁的“白洋淀纪事之二”,“白洋淀纪事之一”是《荷花淀》。

(2)雨果是法国(国籍)作家,他的代表作有小说《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

(3)《背影》的作者是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4)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5)《桃花源记》作者是陶渊明,名潜,字元亮,东晋(朝代)大诗人。

(6)《陋室铭》的作者是刘禹锡,唐朝诗人。

2.下列文学常识搭配有误的一项是( A )A.《三峡》——东晋——郦道元B.《背影》——现代——朱自清C.《中国石拱桥》——当代——茅以升D.《爱莲说》——北宋——周敦颐3.(2014,雅安)下列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A.小说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故事情节的叙述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

宋江是小说《水浒传》里的人物,人称“智多星”。

B.《朝花夕拾》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先生写的一部散文集。

C.“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戒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一般都是用韵的。

D.《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主人公保尔·柯察金的生活经历为线索,展现了从1915年到1930年前后苏俄广阔的历史画面和人们艰苦卓绝的斗争生活。

宋江,人称“及时雨”;“智多星”是指吴用。

4.下列关于名著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冰心《繁星》《春水》中的诗句“我们都是自然的婴孩,卧在宇宙的摇篮里”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崇拜和赞颂。

B.《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因伤病致残,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他仍以惊人的毅力从事文学创作,继续为人类解放而斗争,并最终成长为身残志坚的无产阶级革命英雄。

C.鲁智深是《水浒传》中的主要人物,他为人粗中有细、勇而有谋、安分守己,对社会不平和罪恶势力怀有强烈的愤懑。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文学常识1.一篇新闻可分为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其中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

2.《藤野先生》选自《朝花夕拾》。

作者鲁迅,是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发表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3.列夫·托尔斯泰,19世纪中期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作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其作品深刻地展现了俄国剧烈的社会变动。

4.《三峡》作者郦道元,字善长,范阳涿县人,北魏地理学家,著有《水经注》。

5.《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属四川)人。

宋代文学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这派代表,并称“苏辛”。

6.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

7.王维,字摩诘,盛唐诗人的代表,创造了水墨山水画派,有“诗佛”之称。

王维擅书画,亦通音律,多才多艺。

与孟浩然合称“王孟”。

有《王摩诘文集》等传世。

8.《钱塘湖春行》作者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三大诗人之一。

其诗早年与元稹齐名,二人并称“元白”;晚年又与刘禹锡齐名,并称“刘白”。

有《白氏长庆集》。

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9.《背影》作者朱自清,字佩弦,江苏扬州人,散文家、诗人、学者。

10.《苏州园林》作者叶圣陶,原名叶绍钧,江苏苏州人,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

著有童话故事《稻草人》以及长篇小说《倪焕之》。

11.《〈孟子〉二章》的作者孟子,名轲,字子舆,是继孔子之后儒家学派的又一位大师,后人以“孔孟”并提,被称为“亚圣”。

12.司马迁,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人,西汉(朝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所著《史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七年级上册文学常识及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1 《春》选自《朱自清选集》,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为自清,字佩弦。

散文家、诗人。

著有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

2 《济南的冬天》作者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作家,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

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茶馆》《龙须沟》等,收在《老舍文集》里。

3 《观沧海》是《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

东汉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代表作有诗歌《蒿里行》《观沧海》《龟虽寿》等。

4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作者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史称“诗仙”。

其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与杜甫并称“李杜”。

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5 《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约1251-1321 以后),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合称“元曲四大家”。

辑本有《东篱乐府》一卷。

6《秋天的怀念》选自《史铁生散文选》,作者史铁生(1951—2010),当代作家。

他的写作与他的生命完全连在了一起,用残缺的身体,说出了最为健全而丰满的思想。

代表作有散文《我与地坛》《合欢树》《病隙笔记》,长篇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命若琴弦》《务虚笔记》等。

6 散文诗《金色花》选自《泰戈尔诗选》,作者泰戈尔(1861 年—1941 年),印度诗人、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哲学家和印度民族主义者。

代表作有《吉檀迦利》《园丁集》《新月集》《飞鸟集》《国王与王后》等。

1913 年,他以《吉檀迦利》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

7 散文诗《荷叶·母亲》选自《往事(一)——生命历史中的几页图画》(《冰心全集》),作者冰心(1900—1999),原名谢婉莹,当代作家、诗人、儿童文学家。

专题0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学生版)

专题03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学生版)

专题03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一、选择题1.下列有关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文笔隽永,是中国现代散文的经典作品之一。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孔乙己》都是其中的作品。

B.《西游记》中,孙悟空从观音菩萨处学到七十二变、筋斗云等神通,又从龙宫索取如意金箍棒作为兵器。

C.鲁迅首次知道“赫胥黎”,接触“物竞天择”,“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是在矿路学堂,这段经历在《琐记》中被提及。

D.悟空得知“弼马温”真相,气愤之极,打伤太白星,回到花果山。

玉帝派哪吒和二郎神下界擒拿,悟空打败天兵天将,直到玉帝封他做“齐天大圣”才暂时作罢。

2.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聊斋志异》是明代文学家蒲松龄的文言短篇小说集,堪称文言短篇小说的巅峰之作。

B.《纪念白求恩》这篇文章夹叙夹议,以议为主,在实践与理论结合中进行论述,立论就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C.“燕子来时新社”表明春燕来时正是春社时分,一般在立春之后,清明之前。

D.重阳节又称“登高节”“重九节”“茱萸节”,古人有重阳登高、饮酒、赏菊的风俗。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一句中,“济南”“秀气”分别是名词、动词。

B.《天净沙·秋思》中“天净沙”是曲牌,“秋思”是题目。

C.《朝花夕拾》是鲁迅创作的散文集,《五猖会》是其中一篇文章。

D.“而立”代称三十岁,“而立之年”指有所成就的年龄;“不惑”代称四十岁,“不惑之年”指遇事能明辨不疑的年龄。

二、名著阅读4.首都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王景山曾说:“它(《朝花夕拾》)不是小说,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一批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它不是传记,却提供了鲁迅早年的一大批鲜为人知的传记材料;它不是历史书,却使人从中看到了近代中国历史的若干重要而生动形象的侧面;它当然更不是民俗学著作,但它却涉及并记叙了那么多的城乡风习。

”请结合本书具体内容,任选王教授观点中的一个角度,谈谈你的理解。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名著阅读【复习目标】:1.了解课文涉及的主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

3.识记中国重要作家的时代及作者。

4.识记外国重要作家的国别及代表作。

5.了解作品中的重要人物和性格。

(一)考查要点文学常识也是中考积累与运用的必考内容。

从内容上说它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 作家的生活年代、朝代(外国作家的国别);2. 重要作家的作品及出处;3. 作品中的主要人物与性格;4. 与课本相关的内容,包括诗文内容、写作目的。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400万字以上。

阅读名著能开阔和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情趣。

同时,能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良好语感,发展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因此,近年来河北与各地中考语文命题明显加强了对名著阅读的考查力度:题型趋向综合,导向阅读原著。

中考试卷中的“名著”考题,主要有:常识(作品名称、作者、人物)、概括(故事情节、人物形象、思想内容)、感悟(作品意义、阅读体验)、活动(综合实践)等类型。

(二)方法导引文学常识的复习,要以基本篇目所涉及的古今中外重要作家、作品为主,可将众多的作家、作品按古代、现当代、外国三个方面分类整理,再列出表格,将作家姓名(字号)、朝代、作品、出处、作家简介甚或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名句都归纳进去,力求全面。

具体复习方法主要有:1. 分类法。

即把众多的作家、作品分成古代、现当代、外国三方面进行归纳整理。

2. 网络法。

即对一个作家来说,将其名字——篇名——名句,形成一个知识网,对作品多的作家(课文中出现的)可将其作品罗列,涉及到文学常识方面的知识点加以归纳。

3. 表格法。

即对一大类作家、作品列表对照。

如中国古代作家、作品,可按年代先后列表简记其姓名(字号)、朝代、集名、篇名、佳句……这三各种方法要相互配合使用。

《语文课程标准》推荐的课外十部名著篇目:鲁迅《朝花夕拾》、冰心《繁星•春水》、吴承恩《西游记》、施耐庵《水浒》、老舍《骆驼祥子》、笛福《鲁滨逊漂流记》、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罗曼·罗兰《名人传》、高尔基《童年》、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

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文学是人类的精神财富,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结晶。

通过阅读名著,我们可以领略文学的魅力,扩展自己的知识面,提升审美水平。

本文将探讨文学常识与名著阅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进行有效的名著阅读。

一、文学常识的重要性文学常识是指对文学理论、文学史和文学流派等方面的了解和掌握。

拥有充足的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从中汲取灵感和启示。

首先,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分析作品的结构和风格。

我们可以通过了解不同的文学流派,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和唯美主义等,来理解作品所采用的写作手法和表现形式。

比如,我们可以通过对浪漫主义小说的学习,来了解其典型的描写方式和情感表达方式。

其次,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作品的背景和内涵。

名著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历史、文化和社会观念。

只有通过对文学常识的了解,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作品中蕴含的思想和情感,领悟作品的深层含义。

例如,通过了解中国古代的诗词文化,我们能够更好地欣赏和理解《红楼梦》中的诗词描写和文化内涵。

最后,文学常识可以帮助我们进行文学批评和评论。

对于一部作品的评价,需要建立在对文学常识的扎实理解和分析基础上。

只有通过对作品的深入研究,我们才能提出准确、有力的见解和分析,为文学的传承和发展作出贡献。

二、名著阅读的方法与技巧名著是指具有重要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的文学作品,其价值不仅在于其艺术形式和创造力,更在于其中所蕴含的人生智慧和社会思考。

我们在进行名著阅读时,可以遵循以下方法与技巧。

首先,要有全面的了解和准备。

在开始阅读一部名著之前,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评论和研究,了解作品的背景、作者的思想以及作品所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作品的要点和看点,提高阅读效果。

其次,要有耐心和恒心。

名著阅读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和精力,需要我们耐心地品味和思考。

有时,某些章节或段落可能难以理解或触动我们的思维习惯,但坚持下去,会有更多的收获和体会。

另外,要有深入的思考和理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再如中考真题体验3(1) [思维轨迹] 也是这一类型,答题时 注意序号和篇名的对应。 [答案] 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 五猖会 ③ 无常(选择两幅图回 答即可)
常考清单
一、识记辨别类 此类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名著及文学常识的
积累情况,要求学生必须在平时的学习和阅读中 准确地识记。
如中考真题体验2 [思维轨迹] 藤野先生是鲁迅的散文集《朝花 夕拾》中的人物,故选B。很显然,此题考查学 生对鲁迅先生作品的掌握情况,看学生能否辨别 清楚他的散文和小说。 [答案] B
2.名著复习应该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 回目或梗概
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宋公明三打祝家 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脍炙人口 的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西游记》中的“大 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 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这些妇孺皆 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也应予以重点掌握, 相关人物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二、理解概括类 此类题重在考查学生对名著的整体把握,可以是主 要内容、思想价值、写作特色,也可以是性格特征、典 型事件等,因此要注意对作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 概括总结。 如中考真题体验3(2) [思维轨迹] 首先要对原文进行认真的阅读,但仅 有这点还不够,要针对题意进行逐一梳理,最后用凝练 的语言概括总结。内容基本完整,符合要求,不能仅写 感受而脱离内容。
1.2012·山西好书点亮智慧,阅读伴 我成长。请结合你读过的一本好书,表达 此书对你的有益影响。(不少于50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 文学常识。
2.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 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 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课标展示
3.用略读和精读相结合的方法,了解 课标推荐的十部中外名著的内容,熟悉精彩 片段。
4.扼要分析小说中的主要人物,并且 由此对社会和人生有新的领悟。
[答案] (示例)温馨的回忆:《从百草 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子们在百草 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一 文中迎神赛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 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游戏 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 母亲为死去的儿子哭得伤心,放她的儿 子还阳半刻。
三、感悟评点类 此类题目要求学生熟悉名著内容,还要 有自己的看法、感受等。 如中考真题体验1 [思维轨迹] 这道试题难度要大一些,不 仅是熟悉名著的人物和情节,而且要有自己的 理解和评价,还要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表 述。
2.2012·(开远)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 一项是( B )
A.《诗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分 “风”“雅”“颂”三部分,普遍采用“赋”“比”“兴”的 表现手法,在我国文学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B.我国现代文学家鲁迅在作品中塑造了很多著名的人物 形象,其中藤野先生、闰土、孔乙己都是其小说集《呐喊》中 的人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温馨的回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描述孩 子们在百草园的雪地上捕鸟的情景。《五猖会》一文中迎神赛 会时,孩子们买一个“吹嘟嘟”,呲呲地吹上两天,享受一份 游戏的快乐。《无常》一文中无常看到一位母亲为死去的儿子 哭得伤心,放她的儿子还阳半刻。
命题 规律
1.近几年来山西省对学生阅读文学名著情况的考查 一直都比较重视,所设分值少则2分,多则4分。在考查 题型上,有识记辨别类、理解概括类、感悟点评类等。
2.中考对文学常识的考查内容涉及初中课本里的中 国古代、现当代作家作品,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精彩片 段、名言警句以及文学体裁和古代文体知识等。考查形 式以客观选择题、填空题为主。
能力提升 名著阅读的复习要做到“三熟悉”
1.名著复习应该熟悉名著中的开篇词以及相 关的重要句子
如“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于我们 只有一次。一个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 首往事的时候,他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 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能 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 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2.名著复习应该熟悉名著中的主要情节、 回目或梗概
如《水浒传》中“林教头风雪山神 庙”“花和尚倒拔垂杨柳”“宋公明三打祝家 庄”“武松打虎”“智取生辰纲”等脍炙人口 的故事情节应熟练掌握。《西游记》中的“大 闹天宫”“大闹五庄观”“真假美猴王”“三 打白骨精”“三借芭蕉扇”等等,这些妇孺皆 知的故事情节,阅读名著时也应予以重点掌握, 相关人物要能对号入座,切勿张冠李戴。
选择________和________,篇名分别是《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__》。 (1)①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② 五猖会 ③ 无常(选择两 幅图回答即可)
(2)有人说,《朝花夕拾》包含了作者“温馨的回忆与理性 的批判”。根据与图片相关的文章,写出一处能够表现作者 “温馨的回忆”或“理性的批判”的内容。
3.名著考查内容以课标推荐篇目为主,考查形式以 Nhomakorabea观题为主。
考点(分值) 2010年 名著(4分)
2011年 2012年
任选一 部谈领 悟启示
名著(2分)
辨析修改
2013年中考对文学常识与名著
阅读的考查仍将延续以上命题重难
命题趋 势
点,考查形式也不会有太大变化,
将越来越重视阅读的实效性和真实
性。
C.《变色龙》的作者是契诃夫,他是十九世纪末期俄国 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D.《马说》《陋室铭》《送东阳马生序》中的 “说”“铭”“序”分别表示古代的一种文体。“说”是叙事 兼议论,“铭”一般是用韵的,“序”是临别赠言。
3.2012·宁波名著阅读。 (1)下面是丰子恺先生为《朝花夕拾》画的三幅插 图。根据画意和文字提示,任选两幅写出相关文章的 篇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