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良性肿瘤的分类

合集下载

胃肠/肝胆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及鉴别诊断

胃肠/肝胆胰神经内分泌肿瘤分类和分级标准及鉴别诊断

胃神经鞘瘤的低放大 率特征。 A和B,外周淋巴袖 带偶尔生发中心 C、淋巴细胞浸润包 裹在肿瘤内的平滑肌 成分。 D、肿瘤以浸润的方 式累及固有肌。
胃神经鞘瘤影像学
胃神经鞘瘤好发生于胃体小弯侧,呈边界清楚的类圆形肿块, 可凸向腔内、凸向腔外或胃壁间生长,CT呈等或稍低密度, 增强后渐进强化,延迟期强化明显。部分凸向腔内病灶可伴 溃疡,但囊变、出血很少见。
68岁、男性, 发现胃占位1周
胃肠道间质瘤(GIST)是最常见的胃肠道间叶
源性肿瘤,为独立起源于胃肠道间质卡哈尔(Cajal) 细胞的肿瘤,恶性多于良性,坏死和囊变常见,病灶 通常CT密度不均匀,动脉期强化明显,门静脉期强化 减低,强化不均匀。好发于中老年,平均年龄为5060岁。最常见的症状是腹胀和黑便。早期常无明显症 状,常因肿瘤出现坏死、溃破、出血或因为肿块压迫 产生疼痛、消化道梗阻时才发现。
影像学表现
NET(G1、G2)胃肠壁息肉样肿块、局限不规则增厚;腔内型、 腔外型、腔内外型;呈等或稍低密度,多密度不均匀,可囊变, 钙化少见;增强扫描早期病灶明显强化,延时期强化程度逐渐 减低,均可伴周围间隙侵犯;局部淋巴结转移,肝转移、骨转 移。 大多数病变恶性程度与强化程度呈反比,NET(G3)、PDNEC与 常见病理类型胃癌影像学鉴别困难,上消化道近心侧早期显著 强化,下消化道灌注缓慢,呈渐进性强化。 肿瘤分级和肿瘤转移没有相关性。
NET的组织学。 (A)低回肠末端分化良好的 NET 的低功率视野,其具有 深 浸润性浸润性假腺和肿瘤细 胞巢,通过固有肌层进入浆 膜下层。 (B)胃高分化的 NET 形成 息肉状粘膜块。 肿瘤细胞累 及粘膜和粘膜下层而无浸 润性深度浸润 (C)分化良好的 NET,具有 玫瑰花状的生长模式。 (D)在巢的外围具有突出 的胞浆内颗粒的玫瑰花结形 成。 (E)肿瘤细胞以巢状和带状 生长模式生长

肿瘤的分类

肿瘤的分类
脂肪肉瘤
前者多见于皮下组织,后者多见于下肢和腹膜后
平滑组织
平滑肌瘤
平滑肌肉瘤
子宫和胃肠
横纹肌组织
横纹肌瘤
横纹肌肉瘤
肉瘤多见于头颈、生殖泌尿道及四肢
血管和淋巴管组织
血管瘤、淋巴管瘤
血管肉瘤
淋巴管肉瘤
骨组织
皮肤和皮下组织、舌、唇等
骨瘤
骨肉瘤
骨瘤多见于颅骨、长骨;骨肉瘤多见于长骨两端,以膝关节上下尤为多见
巨细胞瘤
恶性巨细胞瘤
股骨上下端、胫骨上端、肱骨上端
软骨组织
软骨瘤
软骨肉瘤
软骨瘤多见于手足短骨;软骨肉瘤多见于盆骨、肋骨、股骨、肱骨及肩胛骨等
滑膜组织
滑膜瘤
滑膜肉瘤
膝、踝、肩和肘等关节附近
间皮
三、淋巴造血组织
淋巴组织
造血组织
恶性淋巴瘤
颈部、纵隔、肠系膜和腹膜后淋巴结
各种白血病
淋巴造血组织
多发性骨髓瘤
椎骨、胸骨、肋骨、颅骨和长骨
肿瘤的分类
肿瘤的分类通常是以其组织发生(即来源于何种组织)为依据,每一类别又分为良性与恶性两大类。兹举例如下。肿瘤分类Fra bibliotek例组织来源
良性肿瘤
恶性肿瘤
好发部位
一、上皮组织
鳞状上皮
乳头状瘤
鳞状细胞癌
乳头状瘤见于皮肤、鼻、鼻窦、喉等处;鳞癌见于宫颈、皮肤、食管、鼻咽、肺、喉和阴茎等处
基底细胞
基底细胞癌
头面部皮肤
腺上皮
腺瘤
腺瘤(各种类型)
腺瘤多见于皮肤、甲状腺、胃、肠;腺癌见于胃、肠、乳腺、甲状腺等
粘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瘤
粘液性或浆液性囊腺癌
卵巢

息肉组织学类型

息肉组织学类型

息肉组织学类型息肉组织学类型是指在病理学领域中对息肉组织进行分类和描述的系统。

息肉是一种常见的良性肿瘤,通常在消化道内形成,包括结肠息肉、胃息肉等。

息肉组织学类型的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息肉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息肉组织学类型的特点和病理形态学特征,息肉通常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1. 腺瘤型息肉:腺瘤型息肉是最常见的息肉类型之一,由腺上皮细胞增生形成。

根据病理学特征,腺瘤型息肉又可以分为管状腺瘤、腺瘤性息肉、绒毛状腺瘤等亚型。

2. 锯齿状息肉:锯齿状息肉的特点是息肉表面呈锯齿状,常见于结肠。

锯齿状息肉有时可以发展为恶性病变,需要及时治疗和监测。

3. 平滑肌瘤息肉:平滑肌瘤息肉由平滑肌细胞形成,通常为良性肿瘤。

平滑肌瘤息肉的病理学特征是肌肉束状结构,形态规则。

4. 炎症性息肉:炎症性息肉是由炎症反应引起的息肉病变,常见于胃肠道。

炎症性息肉通常伴随炎症细胞浸润和炎症灶形成。

5. 泡状息肉:泡状息肉的形态特征是息肉表面有多个小的泡状病变,常见于结肠。

泡状息肉通常为良性病变,但有时也会发生病理变异。

除了上述几种主要类型外,息肉还有一些其他特殊类型,如炎症性息肉病变、错构瘤型息肉等。

病理学家通过病理学研究和组织学分析,可以准确鉴别息肉的类型,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在临床实践中,病理学家通过病理切片观察息肉的病变程度、病理类型和病变范围,为临床医生提供病理诊断依据,指导治疗方案的制定。

病理学研究息肉组织学类型的病理特征,有助于病理学家和临床医生对息肉病变的病理生理机制和病程进展进行研究,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病理学研究息肉组织学类型的病理特征,对疾病的病理生理机制研究和病程病变的病理学病理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病。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表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表

MRI
MRI可以检测肿瘤在体内 的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并且对软组织 的显示更清晰。
内窥镜检查与组织活检
内窥镜检查
通过将内窥镜插入体内,可以直接观察 肿瘤的外观和位置,同时可以获取部分 肿瘤组织进行活检。
VS
组织活检
通过手术或其他方式获取肿瘤组织,进行 病理学检查,以确定肿瘤的性质。
06
治疗与预防
良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切除
良性肿瘤通常采用手术切 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切除 后对生活影响较小。
观察与随访
部分良性肿瘤可采取观察 与随访的方式,定期进行 检查,确保肿瘤没有恶性 变化。
药物治疗
某些良性肿瘤可以采用药 物治疗,如激素治疗、抗 肿瘤药物等。
恶性肿瘤的治疗
手术治疗
恶性肿瘤的主要治疗方式是手术治疗,根据肿瘤 分期和部位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
05
诊断与鉴别诊断
病理学诊断
细胞形态
肿瘤细胞的形态和大小可能不同 于正常细胞。
组织结构
肿瘤的组织结构可能不同于正常组 织。
细胞增殖能力
肿瘤细胞的增殖能力通常比正常细 胞更强。
影像学诊断
01
02
03
X线检查
X线可以检测肿瘤在体内 的位置和大小。
CT扫描
CT可以检测肿瘤在体内的 位置、大小和与周围组织 的关系。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 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遗传咨询与筛查
有肿瘤家族史的人群应进行遗 传咨询与筛查,以便早期发现
并干预。
THANKS
感谢观看
危害
恶性肿瘤对患者造成的危害非常严重,可能导致死亡。
治疗
恶性肿瘤的治疗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

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肿瘤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分类及鉴别诊断对于细胞学诊断和治疗方案的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肿瘤的组织学分类与鉴别诊断进行详细阐述。

一、肿瘤的组织学分类肿瘤的组织学分类是基于肿瘤的来源和形态学特征进行分类。

根据其来源可以划分为上皮性、间叶性和神经性肿瘤;根据其形态学特征可以划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1.上皮性肿瘤上皮性肿瘤是来源于上皮组织的肿瘤,如乳腺癌、胃癌、肺癌等,它们通常是恶性的肿瘤。

2.间叶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是来源于间叶组织的肿瘤,如脑胶质瘤、纤维肉瘤等。

它们既可以是良性的,也可以是恶性的。

3.神经性肿瘤神经性肿瘤是来源于神经组织的肿瘤,如神经纤维瘤、神经鞘瘤等。

它们通常是良性的。

4.良性肿瘤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无转移倾向的肿瘤,如乳腺纤维瘤、颈部淋巴结囊肿等。

5.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是指侵入周围组织,有转移趋势的肿瘤,如乳腺癌、肝癌、肺癌等。

二、肿瘤的鉴别诊断肿瘤的鉴别诊断是指根据肿瘤的组织学特征以及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鉴别诊断。

下面将分别介绍其分类及鉴别诊断方法。

1.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在肿瘤组织学分类中,上皮性肿瘤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主要为乳腺纤维瘤、乳腺导管扩张症等。

恶性肿瘤主要为乳腺癌、胃癌、肺癌等。

对于上皮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大小、形态、细胞学特征、组织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2.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间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及患者的临床表现。

对于脑胶质瘤来说,需要根据肿瘤的位置、大小、结构以及磁共振成像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对于纤维肉瘤来说,组织学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需要通过肿瘤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3.神经性肿瘤的鉴别诊断神经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其组织学特征。

对于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来说,组织学特征是鉴别诊断的关键,需要通过肿瘤病理学检查进行判断。

4.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良性肿瘤的鉴别诊断主要依据肿瘤的形态学特征、生长速度、病理学特征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

良性肿瘤

良性肿瘤
其次,**良性肿瘤的恶变倾向。有些良性肿瘤会发生恶变,一旦变成恶性,其后果与恶性肿瘤相同。比较容 易恶变的肿瘤有胰腺良性肿瘤、甲状腺腺瘤、乳腺纤维瘤、子宫瘤、胃肠道的平滑肌瘤、软组织的纤维瘤、滑膜 瘤、韧带纤维瘤等。这些肿瘤一经发现,也要及时处理好。
第三,有些非肿瘤病的良性病变同样与恶性肿瘤有关。如乳腺的囊性小叶增生症、黑痣、肺组织或其它部位 的疤痕性病变,长期不愈的慢性溃疡、肝硬化等均有可能与恶性肿瘤的发生相关。
肿瘤病人的饮食调理
健康饮食肿瘤病人常因情绪波动、病情进展及抗肿瘤治疗等原因产生许多不良反应。最常见的是食欲不振、 味觉异常。若再伴有恶心、呕吐,消化吸收就成了问题,如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而会产生营养不良,使病人体重 下降、抵抗力减弱,导致感染,甚至发展成恶病质。因此在抗肿瘤治疗前、中、后各时期必须重视病人的饮食营 养护理。只有提供合理充足的营养,才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提高其对治疗的耐受性,保证治疗计划顺利完成, 尽快康复。所以饮食护理是肿瘤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应根据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病种,针对不同治疗措施 给予相应的调理。对于肿瘤病人的饮食、营养,总的原则是高蛋白、高热量并辅之以适当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当 然,对于个体的病例,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良恶性肿瘤鉴别
摘除巨大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的特点是瘤细胞与起源组织的正常细胞面貌相似,在发生的脏器或组织缓慢生长, 生长方式为"膨胀性生长"(膨胀性生长是指肿瘤对周围正常组织仅发生推移积压作用),与周围组织有包膜相隔, 界限分明,且生长常有一定的"自限性",即有一定的自我约束机制。只要手术切除干净(完整切除),罕有复发。 良性肿瘤对机体破坏性较小,除非生长在要害部位(如大脑)或瘤细胞能分泌大量激素,一般不会致人于死地。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良、恶性肿瘤的区别肿瘤是人类健康的重要威胁之一,其中又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这两者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其生长特点和发展进程。

本文将详细介绍良、恶性肿瘤的区别。

一、定义肿瘤是一种细胞异常增生的疾病,可发生于各种器官和组织上。

良性肿瘤是指生长缓慢、局限性生长和不会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其他部位的肿瘤,恶性肿瘤则是指生长迅速,破坏周围正常组织并能侵犯其他器官的肿瘤。

二、形态特征(一)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形态上一般比较规则,细胞分化程度较高,无明显异型性,组织结构相对完整,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晰,大小一般较小,且生长迟缓稳定。

(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细胞形态多样,分化程度不高,细胞异型性明显,并可出现细胞核的多形性,结构没有良性肿瘤那么完整,往往会侵犯周围组织和血管,形成大量的毛细血管,而且容易发生坏死、出血等症状。

三、生长特点(一)良性肿瘤良性肿瘤生长速度较慢,无统一的恶性特点,发展相对温和稳定,一般不会扩散到其他组织,通常是局部压迫或产生一些刺激性症状,所以多数良性肿瘤并不危及患者的生命。

(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生长迅速,细胞数目短时间内大量增加,可侵入周围组织,而且还能以血液和淋巴传播至其他器官和组织,形成远处转移,且难以治愈,因此恶性肿瘤是危及患者生命和健康的重大疾病。

四、预后(一)良性肿瘤大部分良性肿瘤是可以通过手术切除、化疗、放疗等方法进行治疗,而且治疗后预后一般都比较良好。

但如果长时间不治疗或者治疗不及时,也可能会转变为恶性肿瘤。

(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治疗难度相对较大,治疗周期比较长,且往往在发现时已经到了晚期,预后相对较差,而且易复发和转移。

五、常见的良、恶性肿瘤常见的良性肿瘤有脑膜瘤、乳腺纤维瘤、鼻咽纤维瘤、骨软骨瘤、甲状腺良性腺瘤等;而常见的恶性肿瘤则有肺癌、肝癌、乳腺癌、胃癌、结肠直肠癌等。

在医学上,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是有严格界定和分类的,不同类型的肿瘤有不同的治疗方法和预后,因此在发现肿瘤后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诊治,以便快速有效地进行治疗,提高治疗成功率。

胃肿瘤 PPT课件

胃肿瘤 PPT课件
嗳气、进食后饱胀不适等。很多病 人是在出现梗阻或出血时才诊治。
[诊断]
对40岁以上病人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或嗳 气,以治疗后仍发作时应提高警惕,进一步行 以下检查:
(一)纤维胃镜 (二)X线钡餐
(三)超声∕CT
(四)超声内镜
尽管检查手段很多,早期诊断仍很困难。 国内病人发现时绝大多数是进展期。
[治疗]
是主要的转移途径 恶性度高或晚期,可经胸导管转移至左 锁骨上淋巴结,或经肝圆韧带至脐周。 3.血行转移: 晚期,以肝、肺多见,胰、骨等亦可见 4.腹腔种植
(四)胃癌的分期
目的是客观地反映肿瘤的生物学 特性,统一标准,以便更客观地研究 治疗方案、方法,客观评价治疗效果 和预后。
[临床表现]
早期无明显症状 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如打嗝、
(一)手术
原则是: 1.充分切除胃 2.彻底清扫胃周淋巴结 3.消灭腹腔的游离癌细胞
以达到“根治”。称之为“根治术”。曾以R表 示切除范围。而实际上进展期胃癌手术难以达到真 正的“根治”。
现在以D(dissection)来表示清除周围淋巴结 的范围,如D0、D1 ……
根治性切除分三级(A、B、C)。C级为非 根治性手术及各种姑息性手术。A(D>N)B(D=N)
谢谢
Bormann Ⅳ型 癌细胞沿各层弥漫性浸润生长, 胃壁僵硬如革,称“皮革胃”,极 恶性,转移早。
(二)组织学
世界卫生组织分类:
乳头状腺癌 管状腺癌 低分化腺癌 黏液腺癌 印戒细胞癌 未分化癌 特殊型:腺鳞癌、鳞癌、小细胞癌、类癌等
(三)胃癌的转移
1.直接浸润 2.淋巴转移:
具体术式有: 胃部分切除 胃远端大部切除 全胃切除 扩大切除 联合脏器切除 腹腔镜下胃部分楔形切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胃良性肿瘤的分类
*导读:胃良性肿瘤约占胃肿瘤的3%~5%,可分为上皮性肿瘤(腺瘤、乳头状瘤)及间质性肿瘤(平滑肌瘤、纤维瘤、神经纤维瘤、脂肪瘤、血管瘤)两类。

前者约占胃良性肿瘤的3/4,后者约占1/4。

临床上最多见的是腺瘤及平滑肌瘤。

……
(一)胃腺瘤(adenomaofstomach) 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多见于40岁以上男性,在萎缩性胃炎、胃酸缺乏及恶性贫血患者中发生率较高。

多发生于胃窦部,基底常有蒂,可单个或多个存在。

肉眼观察腺瘤呈息肉状,故又称腺瘤样息肉。

该病早期无症状,当有并发症时,可有上腹不适、隐痛、恶心、呕吐及出血。

幽门部带蒂腺瘤可经幽门管进入十二指肠,而出现间歇性幽门梗阻,甚至可发生胃十二指肠套叠。

患者可有贫血及粪便隐血试验阳性。

诊断主要依靠X线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不仅对腺瘤的部位、形态、大小及数目作出诊断,还可通过活组织检查明确有无恶变。

治疗视腺瘤性质而定。

单发的、带蒂的、直径1cm者毋需手术治疗,可通过胃镜电切,也可行胃镜-微波治疗,使腺瘤气化或凝固脱落。

因故未能摘除者,可经胃镜定期随访。

多发的、无蒂的、直径2cm和细胞学检查有恶变可疑者应予手术切除。

(二)胃平滑肌瘤(leiomyma of stomach) 为常见的胃良性肿瘤之
一,多见于中年以上,男女无明显差别。

多由胃肌层发生,有时来自粘膜肌层。

临床发现率为15%,而50岁以上尸检发现率可达50%,这是因为直径2cm之肌瘤无任何临床表现之故。

肿瘤常为单发,偶见多发。

以胃体部为最常见,其次为胃窦,其余依次为胃底、幽门和贲门。

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质硬,无真正包膜,表面光滑,可呈分叶状,多数无蒂。

小的肿瘤局限于胃壁内,长大后可突入胃腔,或突出于浆膜下,或向内、外突起而呈哑铃状,有时突出浆膜面而一端游离于腹膜腔中。

肿瘤大小不一,一般直径在0.5~1.0cm,但也有达2.0cm以上者;位于肌壁内者常1.0cm,可无任何症状,肿瘤3cm者常产生症状。

约半数肿瘤表面伴有深浅不等的溃疡,可引起严重出血或长期粪便隐血阳性。

肿瘤组织由分化良好相互交织的平滑肌束构成,瘤细胞呈梭形,无或极少核分裂。

胞浆透明呈空泡状者为平滑肌母细胞瘤,是平滑肌瘤的一种特殊类型,有潜在恶性,常可发生变性、坏死、出血、囊性变及肉瘤变。

恶变率约为2%。

胃肠钡餐检查和胃镜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内镜所见有两个特点:一是肿瘤呈基底宽的半球形隆起;另一是粘膜下肿瘤将粘膜顶起形成桥形皱襞。

CT 可清楚地显示肿瘤位置、大小及与周围组织器官的关系。

单发的、瘤体直径1cm的胃平滑肌瘤毋需手术治疗,可通过胃镜电切;多发的、无蒂的、直径2cm的、有溃疡或细胞学检查有恶变可疑者,应予手术切除。

手术以肿瘤局部切除或胃部分切除为宜。

因故暂不能手术者,应定期作胃镜复查。

肿瘤切除后预后良
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