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蔬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

合集下载

果蔬工艺学重点 第三章 果蔬干制

果蔬工艺学重点 第三章  果蔬干制

第一节干制的基本原理一、果品蔬菜中的水分二、干制机理三、干制过程曲线四、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五、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第二节干制方法与设备一、自然干制二、人工干制第三节干制工艺一、原料的选择二、原料处理三、升温干燥四、通风排湿五、倒换烘盘六、回软七、分级八、压块九、防虫处理十、包装十一、贮存果蔬干制:就是经过一定预处理的原料在自然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促使其脱除一定水分,而将其可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难以利用的程度的一种食品加工方法。

习惯上,将以果品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果干,以蔬菜为原料的干制品称为干菜或脱水菜。

前者如葡萄干、红枣、柿饼、荔枝干等,后者如黄花、干椒、脱水大蒜等。

干制品具一定的色、香、味、形,可溶性固形物达75%以上,按干物质计算达80%左右,而且加水后要能复原。

果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

在《本草纲目》中,用晒干制桃干的方法。

大批量生产的干制方法是在1795年法国,将片状蔬菜堆放在室内,通入40℃热空气进行干燥,这就是早期的干燥保藏方法,差不多与罐头食品生产技术(1810年)同时出现。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插PPT第4、5页)但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

如在新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

还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制法。

(插PPT第6、7页)干制是一种既经济而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其优点是:1、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生产方便——简易的生产技术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材,当地加工。

2、延长贮藏期------ 经干燥的食品,其水分活性较低,有利于在室温条件下长期保藏,以延长食品的市场供给,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问题。

第四章 果蔬干制加工

第四章    果蔬干制加工

第四章果蔬干制加工果蔬干制(Drying)---是指果蔬原料经预处理后,在自然或人工条件下脱除一定水分,使产品达到可以长期保藏程度的工艺过程。

自然干燥:利用自然条件干燥的过程。

如利用太阳、风力晒干或阴干。

人工干燥(脱水Dehydration):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促使食品水分蒸发的过程。

第一节果蔬干制原理一、果蔬中水分的状态1.果蔬中水分存在的状态一般果品含水量为70%~90%;蔬菜为75%~95%。

果蔬中除水分以外的物质,统称为干物质,包括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

(1)化学结合水:按定量比牢固地和化学物质结合的水分,即存在于化合物中的水分。

——干制一般不能除去。

(2)物化结合水:不按定量比于物质结合,主要有两种形式:吸附结合水(胶体结合水):被胶体微粒表面力场所吸附的水分。

——干制很难除去。

渗透结合水:因渗透压的作用而保持在细胞内的水分。

结合力较吸附结合水小,可以因渗透压的差异经细胞壁向外扩散。

——干制时可部分除去。

(3)机械结合水(游离水)充满在物料组织内毛细管中和附着在物料表面的湿润水分,呈游离状态,可溶解可溶性固形物,占果蔬水分总量的绝大部分。

干制时很容易除去。

2. 水分含量的表示方法(1)湿基含水量(相对含水量) (2)干基含水量(绝对含水量)3. 平衡水分和自由水分①平衡水分——在一定的干燥条件下,当果蔬排出的水分与吸收的水分相等时,果蔬的含水量称为该干燥条件下的平衡水分,也称平衡湿度或平衡含水量。

②自由水分——在一定干燥条件下,能够排除的水分,自由水分是果蔬中所含的大于平衡水分的水。

果蔬中除水分以外的物质,统称为干物质,包括可溶性物质与不溶性物质。

4.果蔬中的水分活度与干制品的保藏(1)水分活度概念:指溶液中水的逸度与同温度下纯水逸度之比,也就是指溶液中能够自由运动的水分子与纯水中的自由水分子之比。

可近似的表示为食品中水分的蒸汽压与同温度下纯水的蒸汽压之比。

水分活度范围:0~1,纯水的AW=1。

果蔬干制(共38张PPT)

果蔬干制(共38张PPT)
( 2)维生素的变化
第二节 干制原料的选择及处理
❖ 一、原料的选择: ❖ 总要求:合适的品种和种类;适当的成
熟度;新鲜、完整、饱满的状态。
❖ 干制对果品原料的要求是: ❖ 干制对蔬菜的要求:
图片
二、原料的处理
分级(根据原料的新鲜度、大小、品质、成熟度进行分级 )、 洗涤、去皮、切 分、烫漂、硫处理、脱蜡处理等。
类、品种、原料的状态及干燥介质的不同而有差别 。
❖ 1、内部扩散控制:
❖ 2、表面汽化控制:
❖ 3、干制时必须使水分的表面汽化和内部扩散相互 衔接,配合适当,才是缩短干燥时间.提高干制 品质量的关键。
三、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一)干燥的环境条件(外因)
1、空气温度:若干燥空气的绝对湿度不变,当空气温度升高 时,空气的饱和差随之增加。
五、原料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干燥前后重量差异很大,用干燥率来表示。
现象是上述两种原因同时发生作用的结果。 3、烫漂的方法:热水法或蒸汽法
3、烫漂的方法:热水法或蒸汽法 现象是上述两种原因同时发生作用的结果。 平衡水分也就是在这一干燥条件下,果蔬干燥的极限。 1、回软:通常称均湿或水分的平衡. 在贮藏库内堆放箱装的干制品,以总高度为2. 1、回软:通常称均湿或水分的平衡. (3)酶的活性亦与水分活度有关。
第三节 干制方法与设备
一、自然干制 1、特点: 借助自然力:太阳辐射能、热风自然 干制
优点: 缺点:
❖ 2、方法:
❖ (1)晒干或日光干制:将原料直接接受日 光曝晒的称晒干或日光干燥;
❖ (2)阴干或晾干:在通风很好的室内或荫 棚下进行干燥的称阴干或晾干。
❖ 3、注意事项:要注意防雨和兽类损害, 并注意清洁卫生.
制冷系统

01果蔬干制品生产相关基本知识(精)

01果蔬干制品生产相关基本知识(精)

其他果蔬干制品?
果蔬粉:原料型、即食用型。 果蔬脆片:油炸型、非油炸型。
果蔬干制品特点:体积小、质量轻、携 带方便,易于保存和运输,而且可以调节果 蔬生产的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蔬周年供应 的问题。
干制方式分为自然干制和人工干制。 自然干制的特点:设施简单,操作方便, 成本低;但干制时间长,受气候和地区条件 的限制。 人工干制的特点:可以大大缩短干制时 间,获得较高质量的产品,但设备复杂,投 资高,操作较复杂,成本也较高。
果蔬干制品生产相关基本知识
果蔬干制的原理?
果蔬干制就是借助于热力作用,将果蔬 中的水分减少到一定限度,使制品中的可溶 性物质,提高到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的程度。 同时,由于水分下降,酶活性也受到抑制, 这样制品就可得到较长时间的保存。
干制是干燥和脱水的统称,包括自然干 制和人工干制。 果品干制后得到的产品叫做果干,蔬菜 干制后得到的产品叫做脱水蔬菜或干菜。
自然干制设备:晒场(晒干)、阴干 室(风干)。 人工干制设备:烘灶、烤房、柜(箱) 式干燥设备、隧道式干制机、带式干制机、 滚筒式干燥机、转筒式干燥机、流化床式 干燥机、喷雾式干燥机、远红外线干燥设 备、微波干燥设备、真空冷冻干燥设备、

果蔬干制加工技术PPT教案

果蔬干制加工技术PPT教案
流化床式干燥设备 1-物料入口;2-空气入口;3-出料口;4-强制通风室; 5-多孔板;6-沸腾床;7-干燥室;8-排气窗
第26页/共47页
流化床干燥
第27页/共47页
喷雾化干系燥统
通过压力或离心力将液态或浆质态的 食 进品行喷脱成水雾干干状 燥燥液 的室滴 过, 程悬 。浮在热空气气流中
喷雾干燥机
第42页/共47页
(六)包装、贮藏与复水
对包装和贮藏场所的要求 符合食品卫生法的要求、防蝇、防虫、低温、
干燥、清洁; 对包装容器的要求 材料符号食品卫生要求,能防潮、防虫等。 常用的包装容器:塑料袋、塑料袋+纸盒、
金属罐、玻璃罐、塑料罐等 包装方式 常压包装、真空包装、充气包装
第43页/共47页
第40页/共47页
干燥
最佳干燥方法有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及微波 干燥。但综合考虑成本、经济效益等因素,目前 果蔬干燥使用最多的是热风干燥。当然也可采用 自然干燥方法。
后处理
果蔬原料完成干燥后,有些可以在冷却后直 接包装,有些则需要经过回软、挑选和压块等处 理才能包装。
第41页/共47页
(五)包装前处理 1. 均湿回软 2. 分级 3. 防虫
第7页/共47页
B〃-C〃恒率干燥阶段:水分从食品内部迁移到 表面的速率大于或等于水分从表面跑向干燥空 气的速率,可以维持表面水分含量恒定。
A-B 热力平衡
C〃-D〃降率干燥阶段:水分从表面跑向 干燥空气中的速率快于水分补充到表面 的速率。
D-E 水分平衡
第8页/共47页
3.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1)干燥介质的温度 (2)干燥介质的湿度 (3)空气流速 (4)食品的种类、大小、表面积 (5)原料的装载量
第13页/共47页

果蔬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讲解

果蔬干制品加工基本原理讲解

一、果蔬中的水分状态形式
• 1、游离水 :又称自由水或机械结合水。以游离状态 存在于果蔬组织中的水分。游离水包括细胞内水分、 细胞组织结构中的毛细管水分和生物细胞器、膜所 阻留的滞化水。 • 特点: • 游离水具有水的全部性质,能溶解糖、酸等多种 物质,流动性大,能借助毛细管和渗透作用向外或
向内迁移,所以干燥时容易蒸发排除。
制作用而变化。
• 特点:

存在于果品蔬菜化学物质中的水分,一般不能因干
燥作用而排除。
二、果蔬干燥过程
• 物料在干制过程中,常使用的干燥介质有:加热 空气、过热蒸汽、惰性气体等。干燥介质的作用 是传递能量、代谢物料发出来的水分。
• 果蔬干制过程中的水分蒸发主要是依靠两种作用,
即水分的外扩散作水分由果蔬内部向外部和表层转 移的过程。 水分由果蔬外部和表层向大气中 外扩散 蒸发的过程。
结壳现象:果蔬中的水分来不及由内 部向外部和表层转移,而表层出现结 壳或焦化的现象。
结壳 现象
关键
如何协调蒸发过程中的内扩散和外扩散。
二、果蔬干燥过程
• 1、水分的外扩散 • 外扩散是原料表面的水分吸热变为蒸汽而大量蒸 发。 • 2、水分的内扩散 • 表面水分低于内部水分时,造成原料表面水分与 内部水分之间出现水蒸汽分压差,水分由内部向表面 转移称为水的内扩散。 • 3、结壳现象 • 外扩散的速度远远大于内扩散时,就会使果蔬表 层水分蒸发太快,原料表面就会因过度干燥而形成硬 壳,这种现象称为结壳现象。
项目一果蔬制品加工技 术
任务二 干制品加工技术
子任务一
学习目标
掌握果蔬如何完成干燥
掌握影响果蔬干燥速度的因素
脱水蒜片
脱水辣椒丝
脱水香菜

果蔬干制加工技术

果蔬干制加工技术
空气的存在,会加速制品的变色和维生素C的损失,还会 导致脂肪氧化而使风味恶化, 4.货物摆放 科学地进行货物的堆码,注意通风,定时检查产品,做好 防鼠、防潮工作。
五、干制品复水
脱水食品在食用前一般都应当复水。 复水就是干制品吸收水分恢复原状的一个过程。
脱水菜的复水方法是: 将干制品浸泡在12~16倍质量的冷水里,经半小时后,
核小,皮薄,纤维素含量低,褐变不严重的果蔬。 2、原料处理
果蔬干制前需进行处理,以利于提高干制效果和干 制品的质量。
二、操作要点
3.硫处理 方法:熏硫法和浸硫法 作用: 可有效破坏酶的氧化系统,防止酶促褐变; 抑制微生物活性; 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 增强细胞透性,促进水分蒸发; 能改善制品外观质量。
3
抑制果蔬中所 含酶的活性;
1. 减少果蔬中的水分? 2 .果蔬中的水分活度是多少? 3.水分活度与保藏性关系?
2、水分活度与微生物生长关系
1-肉毒杆菌 2-沙门氏菌
3-普通细菌 4-葡萄球菌(厌氧) 5-普通酵母 6-葡萄球菌(需氧) 7-普通霉菌 8-嗜盐细菌 9-耐渗透压酵母及霉菌
10-鱼禽果蔬等新鲜食品
为什么果蔬会失水? 失水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影响的因素有哪些? 举例:苹果、番薯、蔬菜
一、概述
果蔬干制的概念
干制是干燥和脱水的统称,果蔬干制是在自然 或人工控制的条件下促使果蔬原料水分蒸发脱 除的工艺过程。
果蔬干制品是果干或菜干。
1、果品蔬菜干制目的:
1
减少果蔬中的 水分
2
提高可溶性 物质的浓度到 微生物不能利 用的程度;
化学试剂使用时要注意食品安全。
1.包装前的处理
(1)分级 (2)回软 (3)防虫处理

第六章果蔬干制

第六章果蔬干制
1 2 3
原料选择 分级、清洗 去皮、去核和切分
4
5
热烫
浸碱处理 硫处理
6
原料选择
苹果
要求果实充分成熟而不 发绵。 以果皮薄,单宁含量少, 干物质含量高的品种为 宜。 如国光、红玉、金冠、 胜利、红星、红等为干 制的好品种
原料选择

选大小中等,果形圆 整,外皮薄,核小且 离核,肉厚致密,纤 维少,含糖量10%以 上,充分成熟,以树 上有自行落下为最好。 适宜干制的品种有桂 州青脆李、辽宁鸡心 李等。
去皮、去核和切分
去皮、去核、切分
干制前去皮,以提高制品的品质,有利于 水分蒸发,促进干燥速度。 手工、机械、热力和化学等方法。去 皮后果品类去核。 核果类桃、杏、李等结合去核,对半 切分, 仁果类苹果、梨等,一般切分成圆片 或瓣状; 蔬菜萝卜、胡萝卜、马铃薯可切成圆 片、细条或方块; 瓜类、白菜、甘蓝宜切成细条状,生 姜宜切成片状。
风味变化
风味物质随水的蒸发而挥发,影响了干制品的风味。 部分果蔬进行加热干制时,可能形成一些新的具有异味的物质。
营养成分变化
糖的变化 :葡萄糖与果糖容易被损失,蔗糖在干制过程中水 解为单糖后也可能被损失。 维生素的变化 :维生素C和胡萝卜素易被氧化而损耗,维生素 B2具有光不稳定性,维生素B1对热敏感。
热烫
热烫
原料经热烫后,酶的活性钝化, 组织内空气被驱除,减少了氧 化变色,增加了制品透明度; 同时经热烫细胞壁可透性增强, 有利于脱水干燥和干制品吸水 复原。 将切片或不切分的原料投入沸 水中或常压蒸汽中处理数分钟。 处理后迅速冷却。
浸碱处理
浸碱处理
一些果实如葡萄、李等,表皮附着有蜡粉,影响干燥 脱水,干制前需进行浸碱处理,并易于吸收SO2,有消毒 灭菌作用。 常用碱:NaOH、NaHCO3或NaCO3 葡萄一般用1.5%~4.0%NaOH溶液处理l~5s; 李用0.25%~1.5%NaOH溶液处理5~30s,以果面蜡 质溶去,并出现微小裂纹为宜。 处理时,碱液应保持沸腾状态,浸后立即用清水漂洗, 必要时待冲洗后再用稀酸溶液中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或向内迁移,所以干燥时容易蒸发排除。
一、果蔬中的水分状态形式
• 2、胶体结合水:也称束缚水或物理化学结合水。是 水和果蔬组织中的原生质、淀粉等结合成为胶体状态
的水分。它被吸附于果蔬组织内亲水胶体的表面。
• 特点:

胶体结合水不具备溶剂的性质,在低温下不易结
冰,不易被微生物、酶活动利用,难以通过干燥排除。
二、果蔬干燥过程
• 1、水分的外扩散 • 外扩散是原料表面的水分吸热变为蒸汽而大量蒸 发。 • 2、水分的内扩散 • 表面水分低于内部水分时,造成原料表面水分与 内部水分之间出现水蒸汽分压差,水分由内部向表面 转移称为水的内扩散。 • 3、结壳现象 • 外扩散的速度远远大于内扩散时,就会使果蔬表 层水分蒸发太快,原料表面就会因过度干燥而形成硬 壳,这种现象称为结壳现象。
致使果蔬变质的温度 ,尤其对于富含糖分和芳香物质
的原料,应特别注意。
三、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干燥速度的快慢,对果蔬干制品的好坏起着决定性
作用。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干燥越快,越不容易
发生不良变化,成品的品质也越好。
•(一)干燥介质的温度

果蔬的干燥是用空气作为干燥介质时,提高空气
温度,可加快干燥。由于温度提高,传热介质和果蔬间 的温差增大,热量向果蔬传递的速率加快,水分外逸速 率因而加速。
• 果蔬干制过程中的水分蒸发主要是依靠两种作用,
即水分的外扩散作用与内扩散作用。
二、果蔬干燥过程
内扩散 水分由果蔬内部向外部和表层转 移的过程。 水分由果蔬外部和表层向大气中 外扩散 蒸发的过程。
结壳现象:果蔬中的水分来不及由内 部向外部和表层转移,而表层出现结 壳或焦化的现象。
结壳 现象
关键
如何协调蒸发过程中的内扩散和外扩散。
一、果蔬中的水分状态形式
• 3、化合水:也称化学结合水。是与果蔬组织中某些 化学物质呈化学状态结合水,性质极其稳定,不会因
干制作用而变化。
• 特点:

存在于果品蔬菜化学物质中的水分,一般不能因
干燥作用而排除。
二、果蔬干燥过程
• 物料在干制过程中,常使用的干燥介质有:加热 空气、过热蒸汽、惰性气体等。干燥介质的作用 是传递能量、代谢物料发出来的水分。
自然干制在某些产品上仍有用武之地,
特别是我国地域广,经济发展不平衡,因而 自然干制在近期仍占重要地位。如在甘肃新 疆,由于气候干燥,因而葡萄干的生产采用 自然干制法,不仅质量好,而且成本低。还 有一些落后山区对野菜干制至今仍用自然干 制法。
葡萄干的生产
• 概念:
• 果蔬干制:是指利用自然条件或人工控制的 方法除去果蔬中的一定数量的水分,以抑制果
二、果蔬干燥过程
• 4、影响水分内扩散因素 • 1) 表面积愈大、空气流动愈快、空气温度愈高 以及相对湿度愈小,则水分从果蔬表面蒸发的速度愈
快。
• 2) 借助于内外层的湿度梯度,使水分由水分由含
水分高的部位向含水分低的部位转移。湿度梯度愈大,
水分内扩散的速度愈快。
二、果蔬干燥过程
• 4、影响水分内扩散因素 • 3) 果实内的温度高于果表面温度,内外形成温度 即温度梯度。干制中采用升温、降温、再升温、再降 温的方法,形成温度上下波动,温度梯度越大,水分 移动越快。 • 4)结壳形成隔断水分内扩散的通道,阻碍了水分 的继续蒸发,即影响干燥速度,又影响干制品的质量。 • 5)干燥时注意外扩散与内扩散的配合与平衡。当 原料的水分减少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其内部可以被蒸 发的水分逐渐减少,蒸发速度减慢,当原料表面和内 部水分达到平衡时,蒸发作用即完成了干燥。
分和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相对较为稳定。
• 糖分主要是果糖和葡萄糖,均不稳定,易于分解
而造成损失。
复习题
果蔬干制的目的
果蔬中的水分状态形式 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 优点是:
• 3、由于干制技术的提高,干制品质量显著改
进,食用又方便。
• 4、可以调节果蔬生产淡旺季,有利于解决果
蔬供应问题。
• 因此,果蔬干制品对于勘测、航海、旅
游、军需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 果蔬产品的腐败多数是微生物系列的结果。果蔬
中大量的水分与营养,是微生物繁殖的物质基础,
在适宜的条件下 ,微生物不断生长,造成果蔬腐烂。
• 果蔬干制目的在于将果蔬中的水分减少,而将可 溶性物质的浓度提高到微生物不能利用的程度, 同时,果蔬中所含酶的活性也受到抑制,产品能 够长期保存。
一、果蔬中的水分状态形式

果蔬的含水量很高,一般果品含
量 为 70 % ~ 90 % , 蔬 菜 含 水 量 为
75%~95%。它们是以游离水、胶体结

• (二)透明度的变化 • 透明度决定于果蔬组织细胞间隙中的空气,空气 越少制品越透明,愈美观,而氧化变质的程度降低。
四、果蔬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 (三)干缩
• 果蔬细胞均匀而缓慢地失水后,就会产生均匀收 缩,使产品保持较好的外观。但失水过度时会产生永 久变形。且易出现干裂和破碎等现象。
四、果蔬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果蔬干制时,尤其在干制初期,一般不宜采用过高 的温度,否则会产生以下不良现象:

• • •
第一果蔬含水量很高,骤然和干燥的热空气相遇,则
组织中汁液迅速膨胀,易使细胞壁破裂,内容物流失。 第二原料中的糖分和其它有机物因高温而分解或 焦化,有损成品外观和风味。 第三高温低湿易造成原料表面结壳 ,而影响水分的 散发。 因此,在干燥过程中,要控制干燥介质的温度稍低于
四、果蔬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 (五)风味变化
• 包括味感和嗅感。新鲜果蔬加工成干制品后,在
其复水与新鲜的原料在口感上、组织结构上、滋味上
会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在热风干燥过程中,水分蒸发 的同时,一些低沸点的物质要随着挥发而损失。
四、果蔬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 (六)营养成分损失
• 果蔬营养成分在加热干燥中易受损失的主要是糖
三、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 (六)原料的装载量 • 干燥设备的单元负载量大,原料装载量多、厚度
大,不利于空气流,影响水分蒸发。
四、果蔬在干燥过程中的变化

(一)体积缩小、重量减轻 果品蔬菜干制后,体积和重量明显减小。一般体 积约为原料的 20 %~ 35 %,重量约为原料的 20 %~ 30%。
蔬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酶的活性和理化成
分的变化,增强果蔬贮藏性能的保藏方法。
• 制品是果干或菜干。
• 干制是一种经济又大众化的加工方法
• 优点是: • 1 、干制设备可简可繁,简易的生产技术 较易掌握,生产成本比较低廉,可就地取 材,当地加工。 • 2 、干制品水分含量少,有良好的包装, 保存容易。而且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 便,较易运输贮藏。
项目一果蔬制品加工技 术
任务二 干制品加工技术
子任务一
学习目标
掌握果蔬如何完成干燥
掌握影响果蔬干燥速度的因素
脱水蒜片
脱水辣椒丝
脱水香菜
脱水蒜粉
脱水苹果圈
脱水苹果丁
果蔬的干制在我国历史悠久,源远流
长。古代人们利用日晒进行自然干制,大
大延长果蔬的保藏期限。随着社会的进步,
科技的发展,人工干制技术也有了较大的 发展。从技术、设备、工艺上都日趋完善。
合水、化合水三种不同的状态存在。
一、果蔬中的水分状态形式
• 1、游离水:又称自由水或机械结合水。以游离状态 存在于果蔬组织中的水分。游离水包括细胞内水分、 细胞组织结构中的毛细管水分和生物细胞器、膜所 阻留的滞化水。 • 特点: • 游离水具有水的全部性质,能溶解糖、酸等多 种物质,流动性大,能借助毛细管和渗透作用向外
• (四)色泽变化
• 果蔬原料在干制过程中常发生色泽加深、变暗或 变成褐色的现象,称为褐变。按褐变发生的机制不同, 可分为酶促褐变和非酶促褐变两种。 • 1、酶促褐变 • 是由氧化酶类在有氧的情况下,引起果蔬所含的 单宁、酪氨酸等成分氧化面产生褐色物质的变化。
• 2、非酶促褐变
• 凡没有酶参与所发生和褐变均可称为非酶促褐变。
三、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 (二)干燥介质的湿度 • 在一定温度下相对湿度越小,空气的饱和差越大,果 蔬干燥速度越快。 • 红枣在干制后期,分别放在60℃相对湿度不同的烘 房中,一个烘房湿度为 65 %,红枣干制后含水量是 47.2 % ; 另一个烘房湿度为 56 %,干制后的红枣含水 量则为34.1%。
三、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 (三)空气流速 • 通过果蔬的空气流速愈快,带走的湿气愈多。同时由 于与果蔬表面接触的空气量增加,可显著加速果蔬中 水分的蒸发,从而干燥也愈快。
三、影响干燥速度的因素
• (四)果蔬的种类和状态
• 果蔬的种类不同,其化学成分和组织结构也有差 异,因而干燥速度也不相同。如原料肉质紧密,含糖 量高,细胞液浓度大,渗透压高,干燥速度快。 • 由于水分是从原料表面向外蒸发的,因此原料切分的 大小、厚薄对干燥速度有直接影响,原料切分得愈小, 其表面积愈大,水分蒸发愈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