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初中音乐-无锡景.doc
人音版音乐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无锡景-教案

在总结回顾环节,我会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无锡景》的音乐表现力和江南水乡的文化内涵。同时,我会鼓励学生提出疑问,解答他们的疑惑。最后,我会提醒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音乐表现力的运用,提高自己的音乐审美能力。
教学资源拓展
六、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1 音乐欣赏:《无锡景》的多种版本,包括原版歌曲、改编版、不同艺术家演唱的版本等,通过欣赏不同的版本,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无锡景》的美。
4. 作业完成情况:通过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无锡景》的学习效果和音乐表现力的掌握程度。
5. 教师评价与反馈:根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小组讨论成果展示、随堂测试和作业完成情况,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评价,指出学生的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鼓励学生继续努力。同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想法,与学生进行积极的互动和沟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无锡景》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
2. 小组合作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无锡景》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培养学生的音乐理解和分析能力。
3. 音乐欣赏与评论:鼓励学生进行音乐欣赏与评论,对《无锡景》的不同版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和评论能力。
(二)存在主要问题
1. 教学管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纪律和专注度不够,需要加强课堂管理。
2. 优化分组方式和活动设计:在分组讨论和实践活动时,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合理的分组和活动设计,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效果。
3. 改进教学方法:在讲授《无锡景》的音乐特点和文化内涵时,要采用更加生动和直观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图片、视频、实例等,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同时,要加强学生的互动和参与,鼓励学生提问和发表自己的观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
《无锡景》教案.doc

《无锡景》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无锡景》引导学生能用亲切柔和的声音来演唱2、了解民歌的特点和江苏民歌小调的特点教学重难点:重点:学唱歌曲《无锡景》难点:歌曲的节奏、附点音符和装饰音的掌握教学用具:钢琴、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师:同学们好,很高兴今天由我来给大家上这节音乐课,都说我们初一(?)的同学们不但学习好而且多才多艺非常的热情,那今天就让我们在座的老师们见识一下怎么样?同学们有没有信心?师:首先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同学们要是觉得老师唱得还可以的请鼓鼓掌。
(教师演唱茉莉花)师:感谢大家的掌声,这首歌的旋律怎么样?(抒情优美)那下面我们一起来哼唱《茉莉花》的旋律吧!用“吕”哼唱。
(吕的咬字)(出示多媒体茉莉花曲谱)师:同学们谱子唱得很好,但是不够优美。
怎样才能唱得打动人心呢?我们一起来说说唱歌要有哪些状态呢?(坐直,面带微笑,扬起眉毛,嘴巴里好像含着一口水,我们再来想象眼前看到一朵美丽的花,我们去闻它,我们一起吸气,同学们感到气进入了我们的小腹和胸腔,我们存着,然后慢慢的用吕来哼唱茉莉花旋律。
同学们我们感觉我们的声音是在额头发出来的,然后让声音往前走,我们再来哼唱一遍。
(二)新课教学1、听听无锡景师:同学们唱得真优美。
我们一起鼓鼓掌!这首歌的叫?(茉莉花)(大家齐声告诉我)它是哪里的民歌?(江苏)下面老师要和大家分享另外一首江苏民歌《无锡景》,请同学们帮老师解答一个问题(出示想一想)这首歌曲的音乐风格是怎么样的?(出示多媒体)生(齐声回答):细腻委婉师:很好!我们听到的《茉莉花》和《无锡景》都是江苏民歌,同学们知道什么叫民歌吗?生(讨论)师出示多媒体,民歌的概念(学生念一念)和特点以及按体裁分可以分为号子山歌小调。
那同学们根据你们以往的知识,你们知道《无锡景》是属于其中的哪一种吗?生:小调(出示小调的概念特点,学生一起念一念)2、唱唱无锡景师:这首《无锡景》的旋律细腻优美、婉转动听,似乎把我们带入了无锡的美景中。
人因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无锡景》课件

结构: 分节歌,一曲多段词。四个乐句,起、承、转、合。
歌词: 多语气衬词 “呀”“末”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柔和的语调让听者倍感亲切。
歌曲学唱
歌曲学唱
演唱时注意: 红色方框,它们是什么?该怎样演唱?
歌曲学唱
歌曲学唱
红色方框中的旋律,它们的特点是什么? 一字多音,吴侬软语。
叁 文化理解
文化理解
江南民歌曲折婉转,清丽流畅。吴方言小腔调 的软、糯、甜、媚的演唱更让他具有温柔、含蓄、 缠绵的音乐特质。
中/国/传/统/音/乐
无锡景
壹 课程导入
欣赏音乐片段,思考: 音乐最能代表了中国哪一个地区? 为什么?
贰 新课学习
歌曲学唱
聆听歌曲,思考: 歌曲的音乐特点有哪些?
歌曲学唱
歌曲学唱
旋律: “音串” 曲折下行的模进。犹如“小桥流水” ,隽永悠长。 1216 5 | 6165 3 | 5653 2 | 3532 1 ||
肆 探究拓展
1
2
3
5
6
《秦淮景》词:陈其钢
我有一段情呀 唱给诸公听呀 诸公各位静呀心静静心呀 让我来唱一支秦淮景呀 细细呀 道来 唱给诸公听呀 秦淮缓缓流呀 盘古到如今 江南锦绣 金陵风雅情呀 瞻园里 堂阔宇深呀 白鹭洲 水涟涟 世外桃源呀
《金陵十三钗》 剧照
小调相对来说流传面较广,遍及城市和乡镇,其内容广泛涉及社会各阶层人
这种“小曲”、是人们在劳动之余,日常生 活当中以及婚丧节庆用以抒发情怀、娱乐消遣的 民歌。自成一种音乐体裁,我们把他称之为小调。 小调的地域性很强,常用方言演唱。
《无锡景》俗称《侉侉调》, “侉侉调”促成了约在明初 建文年间“弦索”(琵琶、三弦等伴奏的弹唱形式)的形成, 因而常被改编成南方曲艺说唱——苏州弹词来演绎。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第一篇:七年级音乐下学期音乐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 第五单元:《无锡景》(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准确把握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过程:一、导入:师: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你觉得看到的的画面你是否似曾相识,听到的的音乐你是否有些耳熟?这些你看到的或是听到的能给你带来什么样的一种感受?(视频导入)生:会跟音乐轻声哼唱师:提问:1.你能听出画面中的音乐是哪首歌曲的旋律?(课件出示)生:《茉莉花》师:回答得真好,那么这首《茉莉花》是哪个地方的民歌?表现了怎样的风格特点呢?生:江苏民歌师:《茉莉花》是一首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小调。
它有许多变体,流行于江苏的这首《茉莉花》是人们最熟悉、旋律最优美的诸多变体中的一首。
它曲调婉转曲折、节奏均匀平稳,旋律以级进为主。
我们哼唱一两句行吗?:好一朵茉莉花啊,好一朵茉莉花,满园花开香也香不过它啊,我有心采一朵戴又怕看花的人儿骂啊师:刚才我们大家在唱的过程中有没有体会到我们江南民歌的风格特点应该是怎样的?生:委婉、柔和(秀美、细腻)师补充:今天老师带来的是一首就在我们身边广泛传唱了一百多年的民间小调.二:引出课题——《无锡景》(课件出示)(一)欣赏《无锡景》全曲。
MTV(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带着几个问题来欣赏1.歌曲中介绍了无锡的哪些美景和特产?2.歌曲表达了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呢?(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初中音乐苏少版七年级下册无锡景课件

《紫竹调》
3、了解民族乐器的分类,品味江南丝竹: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无锡景
无锡别名梁溪,地处长江三角洲 腹地,是有名的“太湖明珠”。这 “无锡景”曾迷倒多少文人墨客;曾 留下多少动人的传说;曾孕育了多少 民间艺术?就像滔滔的太湖水一样,
诉也诉不完。无锡风光具山水之胜, 共河湖之美,兼人工之巧。
太湖方言地区,是体现江南文化及音乐 特征最集中、最典型的地区,是“江南风格” 音乐的代表。“江南风格”以其色彩之 “纯”,当之无愧是曼丽婉约的南 方音乐的 代表。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扬 州 五 亭 桥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太湖鼋头渚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玉版垂虹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苏 州 园 林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丝
竹
江
南
无锡景
灌云县小伊中学孙学芬
音乐之旅 歌唱江南
江南音韵 小结寄语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柔美的旋律描绘出雨笼运河、春绿江岸的美景;丝竹的音韵编织出小 桥流水、锦绣江南的画卷。丝竹是文化江南的音乐,显现出委婉秀丽的文 化特色。
为什么民歌总带有民族和地域的印痕?民歌的特色体现在音乐的哪些 方面?民歌与民间音乐、创作音乐有何关联?走进丝竹,相信你能读懂江南 音韵。
我爱祖国,但用的是奇异的爱情!
听两段音乐说说看哪一个是江南丝竹音乐: 广东音乐:《步步高》 江南丝竹:《紫竹调》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无锡景(课件)-2023-2024学年人音版初中音乐七年级下册

1216 5 6165 3 5653 2 3532 1
请用你手中的纱巾来表达一下这样的音型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宫调式
衬词
ngu yu due sing cang zi
我有一段 情 呀 唱拨拉诸 公 听
zi guo
zing zing
诸公 各 位 静呀静静听 呀,
ian me cang za
歌曲赞美了哪些景色?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山歌、小调、号子) 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 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裁之一, 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对唱或歌 舞小曲。
优美抒情
歌曲赞美了哪些景色? 歌曲的体裁是什么?(山歌、小调、号子) 旋律给你什么样的感受?
蜿蜒曲折
旋律是怎么进行的?(平行、上行、下行、波浪型)
zi guo
zing zing
诸公 各 位 静呀静静听 呀,
ian me cang za
sei
sei
da me cang zi
让我(末)唱一支 无 锡 景 呀, 细细(那)道道(末)唱拨拉诸公听 呀。
歌曲特点:
旋律 调式 歌词
曲折婉转、优美抒情 中国民族五声调式 宫调式
方言、衬词
电影《金陵十三钗》中的插曲《秦淮景》
行业PPT模板:/hangye/ PPT素材下载:/sucai/ PPT图表下载:/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Excel教程:/excel/ PPT课件下载:/kejian/ 试卷下载:/shiti/
作曲家鲍元恺改编的管弦乐作品《江南雨丝》,其中结合阿炳 的《二泉映月》和我们今天学习的江南小调《无锡景》,以清秀 的木管音色和朦胧的弦乐音色描绘了无锡秀美迷人的节日PPT模板:/jieri/ PPT背景图片:/beijing/ 优秀PPT下载:/xiazai/ Word教程: /word/ 资料下载:/ziliao/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人教人音版七年级音乐下册《无锡景》课件

音准、节奏和力度掌握
音准
在演唱《无锡景》时,要 注意音准的准确性,特别 是歌曲中出现的跳进音程 ,要唱得准确而自然。
2024/1/28
节奏
歌曲的节奏明快而富有弹 性,演唱时要把握好节拍 的强弱规律,使歌声与伴 奏和谐统一。
力度
在演唱过程中,要根据歌 曲情感的表达需要,合理 运用气息和共鸣,控制声 音的力度和色彩。
吴文化的发源地
02
无锡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吴歌、吴语、吴剧等艺术形式独
具特色。
江南水乡的典型代表
03
无锡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充分展现了江南水乡的特色,如小
桥流水、粉墙黛瓦等。
20
江南水乡音乐风格探讨
2024/1/28
柔美细腻的音乐风格
江南水乡的音乐风格以柔美细腻见长,旋律优美动听,节奏舒缓 轻盈。
13
演唱技巧指导
呼吸
演唱《无锡景》时,要保持自然、流畅的呼吸,避免气息 过浅或过深。在乐句之间要适时换气,保持气息的连贯性 。
咬字吐字
歌曲的歌词清晰、押韵,演唱时要注重咬字吐字的清晰度 和准确性。同时,要注意归韵收音的技巧,使歌声更加动 听。
2024/1/28
发声
在发声方面,要注意打开喉咙,保持声带的松弛和自然。 运用头腔共鸣和胸腔共鸣的结合,使声音更加圆润、饱满 。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让他们分享对《无锡景》 这首歌曲的理解和感受。鼓励学生们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 看法。
2024/1/28
小组代表发言
每个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 小组可以提出问题和建议,以促进全班范围内的交流和互动 。
24
角色扮演:模拟导游介绍无锡风光
初中音乐《无锡景》课件

无锡京杭古运河
无锡灵山大佛
灵山大佛坐落于无锡马山秦履峰南侧, 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灵山, 故名灵山大佛。灵山大佛是无锡的标志 之一,对社会文化和经济发展具有重大 意义。
梅园位于无锡西郊的东山和浒山南坡, 距市区7公里,距太湖1.5公里,园内遍 植梅树,是江南著名的赏梅胜地之一。
“二泉”惠山泉又称陆子泉,天下第二泉,相传经中国唐 代陆羽品题而得名,位于江苏省无锡市西郊惠山山麓锡惠 公园内。是无锡市的一处游览胜地,全称“天下第二泉”。 以一潭绝妙的泉水吸引四方游客。当年阿炳经常在此操琴 卖艺。此曲以景抒情,描写了诗一般优美、恬适的意境, 乐曲静如潭水又涌似山泉,冥思伴以泉声,动人心弦。
分析歌曲
一段体 起 承
转
合
【起承转合】民族曲式结构原则之一。⑴起部(即呈示),主题最初陈述; ⑵承部(即巩固),通过重复或变化重复来巩固主题;⑶转部(即发展), 发展主题,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⑷合部(即结束),结束全段音乐。
太湖
太湖,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今江苏省南部, 长江三角洲的南部;全部水域在江苏省境内,湖 水南部与浙江省相连。它是中国华东区域最大的 湖泊,也是中国的第二大淡水湖,是中国著名的 环太湖风景名胜区。
位于中国江苏省无锡惠山第一峰白石坞下的惠山 泉,相传为唐大历年间无锡令敬澄开凿,因僧人 惠照在此居住,故名惠山泉。惠山有九龙十三泉, 二泉最负盛名。
第五单元 《小调集萃》
中国民歌:民歌是人民的歌,是广 大人民群众在社会生活实践中,经 过广泛的口头传唱逐渐形成和发展 起的,和人民生活紧密地联系着的 歌曲艺术。我国的民歌极其丰富多 彩,按体裁形式,大致可以分为号 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小调:又称小曲,是我国民歌的重要体 裁之一。流行于城镇和集市的民间独唱、 对唱或歌舞小曲。小调题材广泛,旋律 流畅细腻,富于变化。常用衬词衬句 扩展音乐结构,加强情感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无锡景教案
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学习歌曲《无锡景》,能用亲切、柔和的语调把江南民歌旋律优美、娇甜软腻的特点唱出来。
2、能力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对江南美景的体验,对现代幸福生活的讴歌,感悟社会主义国家丰富的人文内涵,激发学生的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教学重点:
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氛围中用甜美、自豪的声音熟练的演唱歌曲,获得音乐审美体验和审美情趣。
教学难点:
准确把歌曲中出现的“呀”、“末”等衬词,表现出江苏民歌特有的风格。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古筝、电子琴。
教学过程:(课件见配套课件中学四)
一、新课导入
l、欣赏感受,初体江南
学生听着江南的民歌走进课堂。
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大家好!很高兴今天由我带领大家一起走进音乐的殿堂!下面请同学们欣赏一段音乐。
)老师弹奏古筝。
弹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知道刚才老师用古筝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
生:《茉莉花》。
(点击课件)
师:那它又是哪儿的民歌呢?
生:江苏民歌。
师:是的。
老师刚才演奏的正是名扬海内外的我们的江苏民歌《茉莉花》。
谁能哼唱几句让我们欣赏一下?
2、听着旋律,跟唱练声
师:不错!看来我们的同学对《茉莉花》这首歌还是非常熟悉的。
再来考考你们,你除了知道《茉莉花》是江苏民歌外,还知道哪些江苏民歌?
生:《拔根芦柴花》、《杨柳青》、《水乡船歌》、《月儿弯弯照九州》、《姑苏风光》、《紫竹调》、《绣荷包》、《无锡景》……
师:同学们说得可真多,真不愧是我们江苏人,说到江苏的民歌,大家都是朗朗上口。
俗话说,说得比唱得好!我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得比说得好(点击课件)!请看屏幕,根据屏幕上的要求唱出你所听到的旋律。
师:老师说的果然不错,你们的确唱得比说得好。
今天我们的学习任务就是学习你们刚才所说到的诸多江苏民歌中的其中一首--《无锡景》。
(设计意图:良好的课堂氛围是踏出成功教学的第一步。
老师的一段古筝独奏《茉莉花》,无形中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在老师所弹奏的优美旋律中初步感受江南音乐的风韵,由此引出老师的一系列提问,让学生在有目的的引导提问下走进江苏的民歌。
“俗话说,说的比唱的好,老师希望你们今天能够唱的比说的好!”
通过我的这句话引出下面两小段的模唱(选自《无锡景》的前两段旋律),这个过程不仅及时调
动了课堂气氛,并且为后面的唱歌教学做了一个铺垫。
)
二、学唱新歌
1、音画结合,情境体验
老师点课件请同学们先欣赏全曲--《无锡景》。
欣赏完后老师提问:
师:你们说这首曲子美吗?
生:美。
师:想不想再听一遍?
生:想。
师:我们再来欣赏一遍。
学生欣赏第二遍。
(点击课件)
(设计意图:一切艺术的源泉是生活,歌唱艺术的源泉也是如此。
要唱好歌就要处理好情感的表达,要处理好情感就必须要有生活体验。
因此我让学生在欣赏歌曲的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让他们欣赏无锡的无限风光,让他们置身于这个都市,去体验无锡的美,感受做为一个江苏人的自豪!)
2、先唱后识,水到渠成
欣赏完第二遍。
师:一首好听的歌曲人人都爱唱。
我注意到,刚才在欣赏的时候,有些同学在下面轻声的跟着哼唱,其实你们不必如此拘束、害羞,老师再给你们一个机会,想唱你们就尽情的唱吧!
学生欣赏第三遍(点击课件)。
学生在欣赏的时候边听边跟着音乐哼唱。
师:我们的同学真的很不简单,我还没教,就已经能听着音乐把歌曲唱出来了。
你们在唱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这首歌在每句的停顿处,常用了一些衬词:“呀、末”,你们知道这样做的用意是什么吗?
生:这样做表现了亲切、柔和的语调。
师:说得很好。
这样做的确很亲切。
下面我们一起来把第一段歌词朗读一遍。
(点击课件)学生一起朗读歌词。
师:(点一名学生提问)读了歌词,你觉得这首歌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呢?
生:身为无锡人的自豪和欣赏无锡美景时那种喜悦、愉快的心情。
师:说得非常正确。
师:现在,我给你们1分钟的时间熟悉歌谱,如在哼唱的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你可以个别举手我来帮你解决。
师:时间到。
没有同学问我问题啊?那我来问问你们。
第二行第二小节怎么唱?
师:(点一个学生唱)你知道这种装饰音有什么用处吗?
生:“……”(说得不是很正确)
师:好,那我来告诉你们。
在民歌里这种类似的装饰音很多。
这首歌里的装饰音用的最大好处就是更能表现江南民歌的娇甜软腻。
下面一起来跟着老师的琴声把歌谱唱一遍。
师:你们音乐素质的确不错,音准很好。
下面我们来做个小比赛。
男女生各为一组,自选一段,比比看到底哪一组唱得好!
(设计意图:新课标关于识谱教学讲道:“在音乐听觉感知的基础上识读乐谱、在音乐表现活动中运用乐谱。
”因此我让学生在沉醉于歌曲旋律中时,一遍遍的让他们听赏歌曲,跟唱歌曲,并及时提醒学生衬词如何唱更好听,如何去找到歌曲所表达的那种自豪、喜悦的心情。
虽然歌曲还没有学,却达到了“似曾相识”但还不十分熟练掌握的状态。
接着我再让他们自主学谱、朗诵歌词、随琴学唱、唱好衬词、再次唱谱。
让学生在学唱歌词和学唱歌谱的相互交替中学会歌曲。
这有利于将歌曲情感的感受、体验贯穿于学习歌曲的全过程。
)
三、对比欣赏
师:其实大家唱得都不错!听你们唱得这么好听,我的嗓子也有点痒了,欢不欢迎我唱一段给
你们听啊?
生:欢迎。
(师唱)。
师:听了我唱的歌,你们有问题要问老师吗?
生:老师,您唱的歌曲和我们刚才唱的旋律一样,可是词不一样。
师:是的。
老师刚才唱的这首歌是最早最正宗的《无锡景》(点击课件),而我们今大学唱的这首《无锡景》是解放以后重新填写的。
(点击课件)
师:其实,无锡现在的美景真的是太多了。
除了歌词中提到的……还有……。
我这里有15幅无锡的美景,我们来欣赏一下。
(点击课件)看了这么多美景,你们觉得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生:已经能为这首歌填写第三份歌词了。
(在老师的启发之下回答该问题)
(设计意图:时代在变迁,社会在发展。
如何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这些?我利用了《无锡景》最早版本这一有力的历史见证,并现场演唱,让学生通过欣赏对比,向他们直观的展示了祖国的变化。
在师生互动的问答中,让学生觉得现今无锡的景色真多真美,而这一切美景要由我们来唱出,未来祖国的蓝图要由我们来绘制,而这第三份歌词也要由我们来谱写,-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
)
四、创作练习,感情升华
师:是的,这个任务老师现在就交给你们,请你们来做一次词作者,学着《无锡景》这首歌的格式把无锡的美景也来写一写。
(点击课件)
学生分小组创作,老师辅导。
(设计意图:音乐本身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凡音乐教学都能为学生提供体验创造的快乐,培育创造精神和训练创造能力的机会。
在这个环节里,因为有我在前面充分的引导和调动,学生的创作有据可查,有本可依。
并能在自己作词的过程中体验祖国的变化,感悟自己生活在这个幸福的大家庭里是多么的快乐!)
五、现场表演,评价总结
分组展示自己的作品,老师对学生的作品给予适当的中肯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