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根及根茎类-须根)

合集下载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中药鉴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

执业中药师考试资料:中药判定学根及根茎类中药☆☆☆☆考点:根及根茎类中药-川芎[ 根源 ] 为伞形科植物川芎的干燥根茎。

[ 性状鉴识 ] 药材:为不规则结节状拳形团块。

表面黄褐色,粗拙皱缩,有多半平行隆起的轮节,顶端有类圆形凹陷的茎痕,下侧及轮节上有多半小瘤状根痕。

质坚固,不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散有黄棕色小油点(油室),可见波状环纹(形成层)。

有特异浓烈的香气,味苦、辛,稍有麻舌感,微回甜。

[ 显微鉴识 ] 根茎横切面:①木栓层为 10 余列细胞。

②皮层狭小,散有根迹维管制。

③韧皮部较宽广。

④形成层环成波状。

⑤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大多单列或排成“V”字形,偶有木纤维束。

⑥髓部较大。

⑦薄壁组织中散有多半油室。

⑧薄壁细胞中富含淀粉粒。

有的含类圆形或类簇晶状草酸钙晶体。

[ 成分 ] ①挥发油。

②生物碱,如川芎嗪、L- 异亮氨酰 -L- 缬氨酸酐、盐酸胆碱等。

③内酯类化合物,如藁本内酯、川芎酞内酯、丁基酞内酯、新蛇床内酯等。

④酚性化合物及有机酸类:如阿魏酸、咖啡酸、瑟丹酸、川芎酚等。

川芎嗪是川芎的主要有效成分,有增添冠脉流量、抗心肌缺血作用,可用于治疗冠芥蒂、心绞痛;另有抗脑缺血、抗血栓、抗重生障碍性贫血、降压、抗胃溃疡、抗肿瘤、镇痛等作用。

☆☆考点:根及根茎类中药-藁本[ 根源 ] 为伞形科植物藁本或辽藁本的干燥根茎及根[ 性状鉴识 ] 药材:藁本,根茎呈不规则结节状圆柱形,稍歪曲,有分枝。

表面棕褐色或暗棕色,粗拙,有纵皱纹,上侧残留数个凹陷的圆形茎基,下侧有多半点状崛起的根痕及残根。

体轻,质较硬,易折断,断面黄色或黄白色,纤维状。

气浓香,味辛、苦、微麻。

☆☆☆考点:根及根茎类中药-防风[ 根源 ] 为伞形科植物防风的干燥根。

药材习称“关防风”。

[ 产地 ] 主产于东北及内蒙古东部。

[ 性状鉴识 ] 药材:呈长圆锥形或圆柱形,下部渐细,有的略曲折。

根头部有显然密集的环纹,习称“蚯蚓头”,有的环纹上有棕褐色毛状残余叶基。

中国中医药学第八章根及根茎类生药

中国中医药学第八章根及根茎类生药

双子叶植物 木栓层(粗糙) 环纹为形成层 无髓 木部比皮部大 有放射纹理
单子叶植物 有表皮(平滑) 环纹为内皮层 有髓 皮部比中柱大 无放射状纹理
防风
19:46
白芍
19:46
(二)显微鉴别
表3:双、单子叶植物根组织构造比较
双子叶植物根
单子叶植物根
多是次生构造
多是初生构造
木栓形成层活动—周皮 表皮一层
星状毛,间隙腺毛。 ▪ 孢子大小、形状及构造具鉴别意义。
19:46
蕨类植物
▪ 化学成分:酚类、黄酮类、生物碱类 、 甾体类、三萜类、蒽醌类、挥发油等。
▪ 主要生药:石杉、绵马贯众、紫萁贯众、 骨碎补、海金沙、狗脊、伸筋草、木贼、 卷柏、等。
2.是植物两种器官,具不同外形和结构。
人参
19:46
(根)
黄连(根茎)
19:46
甘草(根和根茎)
甘 草
光果甘草
胀果甘草
19:46
一、根类生药
▪ 大多来源于双子叶植物 多具次生构造,为直根系主根。
▪ 少数来源于单子叶植物 多具初生构造,为须根系不定根。
19:46
何首乌块根(双)
百部块根(单)
19:46
19:46
单子叶植物根茎横切面构造简图
19:46
3. 蕨类植物根茎
▪ 初生构造,只有管胞。 ▪ 厚壁表皮细胞内,数列厚壁性下皮细
胞,再内为基本组织。 ▪ 多为网状中柱(绵马贯众)。 ▪ 少为双韧管状中柱(狗脊Leabharlann 。19:46网状中柱
19:46
双韧管状中柱
19:46
3. 蕨类植物根茎
▪ 网状中柱:由数个分体中柱组成, 断续环状排列。

根及根茎类中药4

根及根茎类中药4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人工栽培三七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采收加工 采挖后除去芦头、支根及须根,反复搓至 干,然后放入麻袋中加蜡撞击至表面光滑。 春七——种后第3~4年秋季开花前采挖 冬七——11月种子成熟后采挖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1.生晒参 2.红参 3.朝鲜红参 4.进口西洋参 5.国产西洋参 6.三七 7.人参皂苷 伪人参皂苷F11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复习思考题 1、五加科人参属根类药材共性。 2、生晒参与西洋参的鉴别特征的异同。 3、人参、西洋参与三七的TLC鉴别。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根及根茎类中药
授课人:黄海波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人参
Radix Ginse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来源 五加科人参Panax ginseng C. A. Mey.的 根。 栽培品称“园参”,野生品称“山参”。 产地 主产于吉林,辽宁及黑龙江亦产。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1.生晒参 2.红参 3.红参 4.朝鲜红参 5.朝鲜红参 6.西洋参 7.人参皂苷Rb1、 Re、Rg1(下~上)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人参伪品——商陆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皮纹细结而紧密,环纹细密而自然(铁线 纹。 须根疏而不乱,具较多小疙瘩,习称 “珍珠点”、“珍珠须”。 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
广州中医药大学 黄海波 bobhwang@
高 丽 参

生药鉴别技术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

生药鉴别技术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

根及根茎类中药根及根茎是植物的两种不同器官,具有不同的外形和内部构造。

但很多中药材同时具有根和根茎两部分。

根类中药的鉴定一、性状鉴定根类中药性状鉴别特征:根无节、节间之分,一般无芽。

形状:通常为圆柱形、长圆锥形、圆锥形或纺锤形等。

圆柱形:甘草、黄芪、牛膝;圆锥形:白芷、桔梗;纺锤形:如地黄、何首乌;形状:多数细长的须根集生于根茎上:细辛、威灵仙、龙胆;单子叶植物的根一般为须根系,有的须根先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如百部、郁金、麦冬。

表面:常有纵皱纹或横纹,有的可见皮孔。

有的根顶端带有根茎或茎基,根茎俗称“芦头”,上有茎痕,俗称“芦碗”(如人参等)。

横断面:区分双子叶植物的根和单子叶植物的根。

根类中药断面特点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1.外有栓皮外常无栓皮2.可见明显形成层环纹可见内皮层环纹3.环内木质部占比例大皮部宽广4.自中心向外有放射状结构(射线)无5.中心无髓有髓二、显微鉴定1.根类中药显微鉴别特征:首先应根据维管束的类型、排列的方式、有无形成层等,区分为双子叶或单子叶植物根。

(1)双子叶植物根:注意以下考点栓内层通常为数列细胞,有的比较发达,又名“次生皮层”。

少数根的次生构造不发达,无周皮而有表皮,如龙胆;或表皮死亡脱落由微木栓化的外皮层细胞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表皮”,如细辛;或由皮层的外部细胞木栓化起保护作用,称为“后生皮层”,如川乌;这些根的内皮层均较明显。

次生韧皮部有筛管、伴胞、韧皮薄壁细胞、韧皮纤维等,并有韧皮射线;次生木质部占根的大部分,由导管、管胞、木薄壁细胞或木纤维组成,木射线较明显。

双子叶植物的根一般无髓;少数次生构造不发达的根初生木质部未分化到中心,中央为薄壁组织区域,形成明显的髓部,如川乌、龙胆等。

双子叶植物根常见的异常构造有:①多环性同心环状排列的维管束,如牛膝、川牛膝、商陆等;②韧皮部微管束,如何首乌,由韧皮部的薄壁细胞恢复分裂能力而形成异心性环状的形成层,由此形成层的分裂活动产生异心性环状排列的异常维管束;③内涵韧皮部(又称木间韧皮部),如华山参等,即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④木间木栓,如黄芩、秦艽,即在木质部内形成的木栓带,称为木间木栓或内涵周皮。

.根及根茎类生药(一)

.根及根茎类生药(一)

得少于20.0%。
3、含量测定:HPLC法,烫狗脊含原儿茶酸不得少于0.020%。
附注
历史上有金狗脊和黑狗脊之分。前者与今用者为同一物,后者有: 凤尾蕨科蜈蚣草 鳞毛蕨科华北鳞毛蕨、半岛鳞毛蕨、长尾复叶耳蕨 蹄盖蕨科华东蹄盖蕨、中华蹄盖蕨及蹄盖蕨
绵马贯众
Dryopteris Crassirhizomatis Rhizoma
寄生植物的气生根或某些陆生植物根的表皮发育为多层,称为
根被,如百部、麦冬、天冬。
(2)皮层
皮层薄壁组织极为发达,占根的大部分。
内皮层及凯氏带通常明显。凯氏带是内皮层细胞发育出来的增
厚的次生壁,一般在垂周壁和内切向壁加厚,以后者居多,其横切
面观常呈马蹄形加厚(如玉蜀黍、菝葜),但也有均匀加厚的(如 麦冬、百合)。
二、显微鉴别
1、双子叶植物的根 (1)周皮
皮层。
具次生构造。
由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及栓内层组成。
无周皮者,如龙胆具有表皮,细辛具有后生表皮,川乌具有后生
(2)皮层
为次生皮层,狭窄。
(3)维管束 一般为无限外韧型。由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
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和初生木质部组成。
双子叶植物中心一般无髓,但乌头、龙胆例外。
外侧为数列厚壁细胞,棕黄色。 基本组织中有分体中柱5~13个, 长圆形或椭圆形,排列呈环状,其 外侧散在多数较小的叶迹维管束。 分体中柱围以内皮层,凯氏点明显, 木质部管胞多为梯纹,周围为韧皮 部。 薄壁细胞间隙中有间隙腺毛。
真实性鉴定-理化鉴别
绵马贯众
1.取横切片,滴加1%香草醛的乙醇溶液及浓盐酸,间隙腺毛显红色。 2.粉末1g,加乙醚20ml,浸提20min,过滤,滤液加氢氧化钡试液

根和根茎类中药

根和根茎类中药

【显微鉴别】
1、主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内侧有数列栓内层
细胞。
②韧皮部中有树脂道散布,内含黄色分泌 物。近形成层处树脂道成环。初生韧皮部 常有裂隙,韧皮射线宽3-5列细胞。
③形成层成环。
④木质部导管多单列,径向稀疏排列。木 射线广阔。
⑤薄壁细胞具有多数细小淀粉粒(红参已 糊化)。栓内层、木薄壁细胞及木射线中 具有草酸钙簇晶。
含挥发油约0.12%;含少许人参多糖。
【理化鉴别】
1、人参旳乙醇浸出滤液,置蒸发皿中蒸干, 滴加三氯化锑饱和旳氯仿溶液,再蒸干, 呈紫色。(检验甾萜类)
2、人参总皂甙薄层层析: 层析图谱由下往上依此为:人参皂甙R0、
Ra、Rb、Rc、Rd、Re、Rf(浅)、Rg1。
【伪品】(主要是伪充红参及朝鲜红参) 1、豆科植物野豇豆旳根 2、商陆科植物商陆或垂序商陆旳根 3、茄科植物华山参旳根:河南称“热参”
简图
2、粉末:淡黄色(生晒参)或红棕色(红参) ①树脂道碎片:呈管状,内含黄色分泌物。 ②草酸钙簇晶:较小,棱角锐尖。 ③淀粉粒:众多,单粒类球形,脐点点状、
裂 缝 状 或 星 状 ; 复 粒 由 2-6 分 粒 构 成 。 (红参旳已糊化) ④导管:多为网纹或梯纹。 ⑤木栓细胞:类方形或多角形,壁薄,微 带棕色。
4、气微香,味微苦、 后甜。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
人参加工旳假洋参片
三七
【起源】 五加科植物三七
Panax notoginseng 旳根。 【产地】 多系栽培,以云南 产者为地道药材。
【采收加工】

剪下旳芦头、侧

根、须根晒干后,
分别称为“剪

根及根茎类

根及根茎类


须根晒干后,分别称
为“剪口”、“筋
条”、“绒根”。


【性状鉴别】
“铜皮铁骨” 1、略呈纺锤形或类圆锥形。 2、表面灰黄或灰棕色,常
有蜡样光泽,顶端有瘤状突 起。
3、质坚实,击碎后皮部与 木部常分离。横切面灰绿色、 黄绿色或灰白色,皮部有细 小棕色树脂道。
4、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成分】 含多种皂苷,主为达玛脂烷系皂苷。 尚含止血活性成分田七氨酸。 【附注】 1、三七以“头数”论好坏。每斤能称的三
【性状鉴别】
1、圆柱形,极少分枝,


上粗下细。


2、表面灰黄色或淡褐
色,有纵皱及横向皮
孔。栓皮易剥落,露
膜 荚
出黄白色皮部。
黄 芪
3、质韧不易断,断面纤 维性,显粉性,皮部黄白 色,木部淡黄色,有菊花 心,显放射状纹理及裂隙。
4、有豆腥气,味微甜。
【显微鉴别】
1、根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细胞,栓内层为厚角细胞,切 向延长。
人 参 鉴 别 示 意 图
【性状鉴别】
一、生晒参(全须):
1、圆柱形,表面灰黄色。 上部有粗横纹及明显的
纵皱纹,下部有支根及
须根,须根上偶有细小
的疣状突起。
生晒参
糖参 (白参)
2、芦头(根茎) 多弯曲,具艼 (不定根)和芦 碗(茎痕)。
3、断面淡黄白色,显粉性。 有棕黄色环纹。皮部有黄棕 色的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裂 隙。
粗糙,皮孔细小而不明 显,裂隙少,纤维性强。
【显微鉴别】 1、甘草根的横切面: ①木栓层为数列红棕色细胞(粉甘草外皮已除
去)。 ②韧皮部及木质部中均有纤维束,其周围薄壁

《中药鉴定学》考点: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鉴定学》考点:根及根茎类中药

《中药判定学》考点:根及根茎类中药1.根类中药:是以根或以根为主带有部分根茎的中药。

特色:无节、节间之分,无叶和芽痕,少量有不定芽。

性状鉴识:形状:双直根系,主根显然,圆柱形或长圆锥形;块根短圆锥形、子叶纺锤形或不规则状;根的顶端常带有短缩的根茎 ( 芦头 ) 或茎基;少量为修长根,集生根茎上单须根系,或尾端膨大成纺锤形块根子叶表面特色:双较粗拙,有栓皮、皱缩纹理、支根痕或皮孔子叶单表面较圆滑,无栓皮、皮孔子叶横(折) 断面:双子叶票据叶放射状结构(次有,显然无(初生结构)生结构)栓皮(木栓层)有无,少量仅有薄的栓化组织环纹形成层(次生结构)内皮层(初生构造)中柱(木部)髓木部大一般无,次生结构中柱小有,显然不发达种类有显微鉴识:双子叶植物根:正常结构:次生结构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狭小或栓内层发完成次生皮层维管制:无穷外韧型。

包含:次韧、初韧、形成层、初木、次木髓:常无髓。

不发达种类表面:常无周皮。

表皮龙胆 ; 后生表皮:外皮层细胞细辛 ; 后生皮层:皮层的外面细胞木栓化乌头皮层:较发达,内皮层常显然维管制:无穷外韧型,初生木质部不分化到中央髓异样结构:次生结构具多环性齐心维管制:中央正常维管制外方出现若干轮齐心环状摆列的异样维管组织。

( 怀牛膝、商陆 ) 。

韧皮部异样维管制 ( 附带维管柱 ) :在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侧产生的异样结构 ( 何首乌 ) 。

内涵韧皮部:在次生木质部中包埋有次生韧皮部( 茄科华山参、沉香)。

注:内生韧皮部:就是位于木质部里端的韧皮部。

票据叶植物根:具初生结构表皮细胞或根被皮层宽,内皮层显然。

辐射型维管制:木质部与韧皮部相间摆列。

髓显然2.根茎类中药:系指地下茎或带有少许根部的地下茎中药。

包含:根状茎、块茎、球茎和鳞茎。

特色:有节和节间; 节上有叶痕、芽或芽痕、退化鳞片或膜质叶 ; 侧面或下边有不定根或根痕 ; 顶端或上边残留茎基或茎痕。

性状鉴识:形状:根状圆柱形、长圆柱形或圆锥形茎块茎球茎鳞茎长圆形、纺锤形或不规则形球形或扁球形类圆形顶端略尖,鳞片扁平皿块,一面凹,一面凸蕨类植物扁平条状、圆锥形、圆柱形或不规则形等根茎表面特色:双子叶节、节间显然或不甚显然植物票据叶节、节间显然植物蕨类植残留叶柄残基,被鳞片或密生棕黄色鳞毛物横断面:双子叶具栓皮;形成层环纹;维管制环列,具放射状结构;植物中央有髓票据叶无栓皮或有薄栓化组织;内皮层环纹;维管制小点植物散于环内外,无放射状结构;无髓蕨类植无栓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成分] 1.人参皂苷:Rg1、Rb1、Rd、Re、Rg2、Rh1 2.三七皂苷:notoginsenoside A-E、G-J、 R1-R4、绞股蓝苷(gypenoside) XVII 3.氨基酸; 三七的止血活性成分亦是一种特 殊的氨基酸即三七素(田七氨酸)。 4.黄酮类。
[附注]
1.三七茎、叶、花均含皂甙类成分,并有类似三七的 药理作用。 2.民间有以菊科植物菊三七Gynura segetum (Lour.) Merr.的根茎及景天科植物景天三七Sedum aizoon L. 或费 菜S. kamtschaticum Fisch.的根茎、根、全草称“土三 七”,均不宜作“参三七”用。 其中菊三七碱可引起广泛性肝坏死,并有致癌作用。
麦冬 Radix Ophiopogonis
来源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功效 药理
【来源】本品为百合科植物
麦冬Ophiopogonis japonicus (Thunb.) Ker-Gawl.的干燥块 根。 【产地】主产浙江、四川。多为栽培。
[性状]呈纺锤形,两端略尖。表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细纵 纹。质柔韧,断面黄白色,半透明,中柱细小。气微香, 味甘,微苦。
三七 Radix Notoginseng
来源 植物形态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功效 药理
[来源] 本品为五加科植物 三七Panax notoginseng 的干燥根。 [采制]花前期采挖,称“春七”, 果熟后采挖,称“冬七”, 芦头、侧根、须根晒干后, 分别称为“剪口” “筋条”“绒 根”。
川 制 乌 川 乌 草 乌 制 草 乌 黑 顺 片
功效 川乌性热,味苦、辛,有大毒。制川乌功效同生川乌, 毒性小。能祛风湿,温经止痛。用于治疗风寒湿痹、关 节疼痛等症。 附子性大热,味辛、甘,有毒;能回阳救逆、补火助 阳、逐风寒湿邪。用于治疗忘阳虚脱、肢冷脉微、宫冷、 心腹寒冷、寒湿疲痛等症。 不宜与贝母、半夏、白及、白蔹、天花粉、瓜蒌、犀 角同用!
盐附子
白附片
[显微特征]
乌头横切面:后生皮层为数列 淡黄色木栓化细胞;皮层有单 个或2~3成群的石细胞,内皮 层不明显。韧皮部宽阔,形成 层环多角形;木质部导管呈“V” 字形排列。髓宽阔,薄壁细胞 中含淀粉粒。
皮层
韧皮部
木 质 部
形成层
木质部
[化学成分]
1.双酯类二萜生物碱(强毒性)主要有乌头碱、新乌头碱等。 此类化合物有C8-OH乙酰化,C14-OH芳酰化结构而具强烈毒性。
triflora pall. 或坚龙胆Gentiana rigescens Franch.. 的
干燥根及根茎。前三种习称"龙胆",后一种习称"坚龙胆"。
中药鉴定学
项目3
根及根茎类中药
块根类
模块3
何首乌 Radix Polygonum
multiflori
来源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来源]为蓼科植物何首乌Polygonum 的块根。
中药鉴定学
项目3
根及根茎类中药
须根类
模块2
龙胆 Radix et Rhizoma Gentianae
来源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来源] 本品为龙胆科植物条叶龙胆Gentiana manshurica Kitag. 、龙胆Gentiana scabra Bge. 、三花龙胆Gentiana
[化学成分]麦冬皂苷等甾体皂苷;麦冬黄酮A、B等 黄酮类化合物;麦冬多糖等。 [功效]性微寒,味甘、微苦。养阴生津,润肺清心。 用于肺燥干咳,虚劳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 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菊三七
地黄 Radix Rehmanniae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药理功效 习题
[来源] 玄参科植物地黄
Rehmannia glutinosa 干燥块根
[采制] 鲜用者习称“鲜生地”; 将鲜生地烘焙至八成干,捏成团块,
习称“生地”;生地黄蒸至内外全 成黑色为“熟地黄”。
怀庆:四大怀药 怀地黄 怀山药 怀菊花 怀牛膝
采制 产地 性状 显微特征 化学成分 理化鉴别 药理功效
[来源]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卡氏乌头
Aconitum carmichaeli 的干燥主根(母根);
附子为卡氏乌头的干燥子根(块根)加工品。
[采制]
一般于栽后第二年6月中旬采挖,将子根与母根分开,洗净 泥土、须根。母根晒干称川乌。子根习称泥附子,加工成: 1.盐附子 将个大的子根放入盐卤(食用胆巴)水溶液中浸 泡过夜,再加食盐,继续浸泡,每日取出凉晒,至表面出现 大量盐霜,质地变硬为止。 2.黑顺片 选中等大小的子根,浸盐卤液中数日后,与浸 液共煮至透心,捞出,用水漂洗,纵切成约5mm的厚片,用 水浸漂,并加用红糖与菜油炒成的调色液,使附片染成茶褐 色,取出蒸透,至出现油面光泽后,烘至半干,再晒干。 3.白附片 加工方法与黑顺片略同,但不加调色液,煮至 透心后,剥去黑褐色外皮,纵切成薄片,用清水浸漂,蒸透, 晒至半天,用硫磺薰后再晒干。 黑顺片与白附片直接入药。盐附子需制后才能入药。
[植物形态]
[性状]
鲜地黄 Radix Rehmanniae 块根纺锤形或圆柱形,表面黄红色,有弯曲的皱纹、芽痕、 横长皮孔不规则疤痕;肉质,易断,断面皮部黄白色,有 橘红色油点(分泌细胞),形成层环明显,导管呈放射状 排列;气微,味微甜。
[性状]
生地黄 Radix Rehmanniae 呈不规则长圆形团块状,中间膨大,表面灰棕色,极皱 缩,体重,质较软,断面棕黑色,有光泽,具粘性。味微 甜。生地有降血糖作用。
的芽痕,周围有瘤状突起小支根或支根痕,习称钉角。侧边 留有自母根摘离的痕迹。质坚实,断面灰白色,粉性。气微 弱,味带辛辣而麻舌。
[性状]
盐附子 圆锥形,形较大, 长4~7cm,直径3~5cm; 表面灰黑色,附有盐霜, 潮润性。 黑顺片 系纵切片,上宽 下窄,具棕黑色皮,剖 面暗黄色,半透明状, 有光泽,断面角质样。 白附片 形似黑顺片, 但无棕黑色外皮,全体 黑顺片 黄白色,半透明状。
2.单酯型二萜类生物碱:苯甲酰乌头胺等,其明显毒性减小。
3.其他生物碱成分:去甲乌药碱(higenamine)、 棍掌碱等。
[理化鉴别]
1.川乌或附子粉末醇提液
乌头碱
置水浴上蒸干,加醋酸搅
拌滤过,滤液中加碘化汞 钾试液2滴,产生黄色沉淀
次乌头碱
(检查生物碱)。
2.薄层层析: 展开剂:正己烷--二乙胺 (5∶1) 显色剂:改良碘化铋钾液
–薄壁细胞中含淀粉粒和草酸钙簇晶。
[显微特征]
• 粉末 黄棕色
–草酸钙簇晶直径10 ~ 80(160)µ m ,偶见簇 晶与较大方晶合生。
–木纤维成束,细长。
此外尚有具缘纹孔导管、 木栓细胞、淀粉粒及棕色 块。 何首乌粉末图
[化学成分]
• 茋类化合物(为水溶性主要成分)包括2,3,5,4’-四羟基 二苯乙烯-2-0-β-D-葡萄糖苷(约1.2%),该成分为抗 衰老、降血脂、心血管活性、免疫调节、保肝作用等的 活性成分,是何首乌的主要有效成分。
[性状]
川乌 呈不规则长圆锥形,稍弯曲;顶端常有残茎。表面棕褐
色或灰棕色,皱缩,有小瘤状根及子根痕。质坚实,断面类白 色或浅灰黄色;气微,味辛辣、麻舌。
制川乌 呈不规则或长三角形片状;表面黑褐色或黄褐色,有
灰棕色形成层环纹;质轻脆,断面有光泽,无臭,微有麻舌感。
[性状]
附子 圆锥形,表面灰棕色,有微细纵皱纹,上端具凹陷
multiflorum Thunb.
[性状]
• 团块状或不规则纺锤形。
• 表面红棕色或红褐色,凹凸不平。
• 切断面黄棕色,有粉性,中有一木心(中柱),皮部散列 “云锦纹”(异型维管束)。
[显微特征]
草酸钙簇晶 木质部 韧皮部 形成层 异型维管束
木栓层
• 块根横切面观察要点 –木栓层内方和韧皮部外侧组织中有4~11个异型维管束, 为单一或复合的外韧型维管束。
• 卵磷脂约3.7%
• 蒽醌衍生物(主为游离型),含量约1.1%
[理化鉴别]
• 粉末微量升华后得黄色柱状或针簇状结晶,遇碱液显红
色。
• 以何首乌对照药材为对照,进行薄层色谱鉴别,供试品 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 的条斑。
[含量测定]
《中国药典》2005年版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本品中
[性状]
熟地黄 Radix Rehmanniae Preparata 呈团块状,内外均显乌黑色,质柔、粘性大; 气微香,微甜、略带苦味。
[显微特征]
鲜地黄根横切面: 1.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 2.皮层散有较多分泌细胞, 含橘红色油滴。 3.韧皮部较宽,分泌细胞少 4.形成层成环。 5.木质部导管稀疏,呈放射 状排列,射线宽广。
主产于云南文山
[性状]
根呈纺锤形或圆锥形,表 面灰黄色,有蜡样光泽。体 重,质坚实,横断面黄绿色。 气微,味苦而后微甜。
主根习称“三七头子” 整个的芦头称“剪口” 较粗支根称“筋条”, 三七头子 细小支根及须根称 “绒根”。
筋条
剪口
绒根
[显微特征]
三七根横切面简图 木栓层为数列木栓细胞;韧皮部散有树脂道;形成层环 常略弯曲。木射线宽广,木质部束导管径向排列。薄壁细 胞中含有淀粉粒,射线细胞中尤多;草酸钙簇晶稀少。
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Ο-β-D-葡萄糖苷(C20H22O9)
的含量,不得少于1.0%。
人形“何首乌”:用芭蕉科植物芭蕉Musa
basioosieb. et Zucc.
的根茎雕刻成男人、女人形状。
川乌 Radix Aconiti 附子 Radix Aconiti Lateralis Preparat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