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排张常宁的励志成长经历
女排张常宁的励志成长经历故事

女排张常宁的励志成长经历故事【早年经历】张常宁生在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哥哥张晨均是中国男排主力队员,司职主攻。
张常宁少时品学兼优,但因家庭排球氛围的耳濡目染,张常宁顺理成章地踏上了排球之路。
2013年底,张常宁决意改项参加室内排球而遭封杀。
期间,曾获得国外多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但张常宁依旧宣称:我就喜欢排球,决不离开江苏。
历经2013年的封杀事件,终于在联赛实行到第八轮时得以重返室内赛场,并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2014年女排国家队集训名单。
国家队首次亮相2014年第四届女排亚洲杯赛将于9月6日-12日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举行,张常宁代表国家队首次亮相室内排球赛场,身披8号战袍,司职主攻。
比赛期间,她几乎场场荣膺得分王,最后为中国女排夺得最后的冠军立下汗马功劳[7] 。
虽然最后没有获得MVP,但其出色的表现和入选赛会成绩对于年仅19岁,首次为国征战的她来说仍是值得肯定的。
仁川亚运惊喜张常宁在亚运女排半决赛,中国VS泰国的比赛中,中国队在张常宁的带领下,逆转泰国队。
张常宁得分20,荣膺本场得分王。
张常宁在亚运女排决赛,中国队(客场)VS韩国队(主场),进攻端45扣21中,成功率46.67%。
赛后,张常宁表示“我的发挥只能说是正常吧,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今天还是队友给我保证地比较好,今天到最后她们都跟我说让我努力去打,去大胆进攻,失误都由她们背着,所以她们给我的鼓励比较大。
”2015年7月12日,在世界女排大奖赛埼玉站的第三轮比赛中,中国女排激战四局,凭借高度上的绝对优势3比1击败了东道主日本队,以全胜战绩收获了本站比赛的冠军,这个战绩几乎能够确保中国队提前晋级总决赛。
【战绩】国际2014年亚洲杯冠军2014年亚运会亚军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第四名2015年女子排球世界杯冠军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
国内2014-2015赛季中国女排联赛季军2015-2016赛季全国女排联赛落幕,江苏在决赛中不敌天津获得亚军,但张常宁在整个联赛的表现还是得到肯定,成功当选联赛MVP。
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作文素材

中国女排的励志故事作文素材《女排精神,激励我成长》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中国女排吗?她们可厉害了!
中国女排的姐姐们在赛场上,就像勇敢的战士,从不害怕困难。
有一次比赛,她们面对的对手特别强大,比分一直落后。
但是她们没有放弃,一个球一个球地追,一分一分地拼。
朱婷姐姐大力扣球,袁心玥姐姐高高跳起拦网,每个人都用尽了全力。
她们赢了!
我还记得看那场比赛的时候,我紧张得手心里都是汗。
当看到女排姐姐们胜利后抱在一起欢呼,我也高兴得跳了起来。
她们这种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精神,就像一颗闪闪发光的星星,照亮了我前进的道路。
每次我在学习上遇到难题,想要放弃的时候,我就会想起女排姐姐们在赛场上的拼搏,然后告诉自己:“加油,别放弃!”
小朋友们,让我们一起学习女排精神,勇敢面对困难,努力向前冲!
《中国女排,我心中的英雄》
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讲中国女排的故事。
中国女排的姐姐们可棒啦!她们为了赢得比赛,每天都要进行辛苦的训练。
她们要跑很多很多圈,要不停地练习发球、接球、扣球,累得满头大汗,也从不喊累。
在一次很重要的比赛中,中国队一开始总是输球。
但是女排姐姐们没有灰心,她们互相鼓励,互相加油。
张常宁姐姐发球特别厉害,
一下就把对方打得手忙脚乱。
龚翔宇姐姐接球又快又稳,让对方没有机会得分。
经过努力,中国队赢啦!
看到她们站在领奖台上,拿着金牌,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我心里特别激动。
我觉得中国女排的姐姐们就是我心中的大英雄!我要向她们学习,做一个勇敢、坚强、不放弃的人!。
张常宁走过风口浪尖:我有硬核老爸狠命撑腰

张常宁走过风口浪尖:我有硬核老爸狠命撑腰亦鸿2020年元月,全国突发新冠肺炎疫情。
女排奥运冠军张常宁匿名捐款1万元,并录制视频,教球迷如何居家健身,赢得一致好评。
张常宁已夺得3次世界大赛冠军,在现任中国女排的位置仅次于朱婷。
鲜为人知的是,她的运动生涯坎坷,曾遭“封杀”,沦落到无球可打的地步。
幸而,父亲张友生以父爱和坚强激励女儿,像一盏温暖的明灯,照亮了女儿前行的路……擅自离队遭“封杀”,父亲奔走峰回路转2013年11月的一天,张常宁从国家沙滩排球队回到南京的家,对父母说:“我离开球队了,以后不打沙排了。
”张友生担心地问:“相关部门批准了吗?”张常宁摇了摇头:“申请报告交上去了,还没有消息,我主动离队了。
”“事关前途的大事,怎能这样草率?”张友生血压骤升。
妈妈江秋寒也忧心忡忡,劝女儿赶快归队。
张常宁不答应,与父母“拉锯”起来……张常宁1995年出生于江苏省常州市,父亲张友生曾是中国男排主力主攻,退役后任江苏男排教练。
母亲江秋寒也是运动员出身,现在南京体育学院任教。
张常宁同父异母的哥哥张晨,同样是国家男排的主力队员。
受父母和哥哥影响,张常宁10岁开始练习排球。
这位品学兼优的美少女,还当选过“南京十佳少年”。
2007年,张常宁小升初,被南京三中排球特长班优先录取。
为培养女儿成才,张友生常在张常宁小腿上各绑一个沙袋,指导女儿练习起跳拦网、助跑扣球。
2009年,14岁的张常宁入选国家女子沙滩排球队。
此后几年里,她与队友马圆圆合作,两次夺得亚洲冠军,成为国家沙排女队的希望之星。
然而张常宁走上排球之路,是冲室内排球去的。
沙排是冷门,缺少群众基础。
每次比赛,場下观众寥寥无几,且隔网对抗的只有两人,“人来疯”的张常宁无法百分百地投入。
加上沙排训练、比赛都在室外,常年风吹日晒,张常宁脸上皮肤出现过敏,经常又红又肿。
2013年五一,张常宁回南京休假,向父母提出:“爸、妈,现在打沙排成了我的心理负担,我想改打室内排球。
张常宁:被命运选中的“魔球手”

张常宁:被命运选中的“魔球手”作者:暂无来源:《读报参考》 2020年第4期2019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赢得冠军,司职主攻的张常宁发挥抢眼。
国庆70周年的阅兵仪式,她和队友们站在最后一辆花车上,隔壁方阵的军人向她们喊:中国女排,世界第一!可从国家队回到省队的一段时间里,她的状态并不轻松,她找不到原因。
更大的压力来自外界议论。
排球世家的光环、世界顶级主攻朱婷的对比……她站在场上背负着特殊的期待和质疑。
她今年24岁,她想要一直赢下去。
被命运选中的“魔球手”张常宁的爸爸和哥哥都曾效力于中国男排,司职主攻。
还在妈妈肚子里时,她就在排球场“看”比赛了。
小学二年级,8岁的张常宁被爸爸送去专业训练,早了哥哥4年。
她不清楚前辈的期待,也不知道自己被选择的必然性。
排球对她而言就是玩儿,她更在意学习,因为妈妈说“高个的孩子一定要好好学习,要不然别人会说你傻大个儿”。
她要强,五六年级时作业能写到半夜12点。
在体校任教的妈妈江秋寒记得,女儿训练完已经是晚上8点,“我说别写了,她不干,说‘你别烦我’”。
一边比赛,一边名列班级前十的日子,在张常宁初二那年被打破。
全国比赛的体能测试要求摸篮板,14岁的张常宁不肯摸,怕跳得太高,篮圈打到头。
教练被震惊了。
篮板底沿是2米85,相当一部分人连这个高度都摸不到。
他叫来张常宁,告诉她可以摸篮圈,摸到了,他请一杯星巴克。
就这样,张常宁成了整个赛区唯一摸到3米5篮圈的人。
她忙着向妈妈炫耀星巴克,不知道这个消息传到了时任体育总局排管中心主任徐利的耳朵里。
而这个人,将正式开启她的“魔球手”生涯。
“这里有我的位置”被徐利选进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成为专业球员后,张常宁不负众望地在16岁拿下亚洲冠军。
圈内人把她当作沙排的明日之星重点培养,小名“宝宝”成了球迷皆知的外号。
但好景不长,伦敦奥运会的冲奥两连败给“宝宝”造成了致命打击。
她觉得遇到了严重的瓶颈,“可能做不到我预计的那么好了”。
2012年7月1日,输给俄罗斯、无缘奥运会的那天,“宝宝”告诉妈妈:“我不想打(沙排)了。
女排团结素材人物事迹

女排团结素材中的一些人物事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朱婷:中国女排队长,被誉为"朱导"。
她在场上展现出的领导力和团结精神,激励全队
不断前进,多次带领中国女排获得重要比赛的冠军。
2.郎平:中国女排主教练,曾是中国女排的优秀队员。
她以身作则,倡导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鼓励、指导和培养队员,使中国女排成为世界强队。
3.张常宁:中国女排队员,被誉为"炸弹手"。
她在困难时期展现出坚韧不拔的品质,与队
友们共同面对挑战,为团队取得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4.林莉:中国女排传奇队员,曾多次带领中国女排夺得世界冠军。
她以奋斗精神和不屈不
挠的毅力,激励着整个团队一起努力、团结拼搏。
5.梁言:中国女排队员,她在比赛中常常扮演着团队的调节器和传球手的角色,通过默契
的配合和团结的合作,为全队创造了更多的机会。
这些人物事迹展现了女排队员们在比赛中秉持团结合作、相互支持的精神,他们以个人的努力和团队的协作,共同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骄傲。
张常宁讲述伤病背后的故事 世锦赛能打首发出乎自己意料

张常宁讲述伤病背后的故事世锦赛能打首发出乎自己意料对中国女排而言,2018年是东京周期的第一个大赛年。
从亚运会到世锦赛,中国女排的新老队员们经历了很多故事。
一年接近尾声,主攻张常宁接受央视采访时,总结了自己一年的经历,直言这是坎坷的一年,手术、伤病以及世锦赛失利都是她一道一道迈过去的坎。
对张常宁而言,2018年是坎坷的一年。
这一年她经历了人生第一次手术,又出现了一些原来排球生涯中没有出现过的大小伤病。
回忆这一年的过往,她坦言,“对自己来说,(这一年)也是困难一些,还好18年就快要过去了。
”从手术到膝伤挫折不断世锦赛前一直在替补阵容选择在4月份进行肾积水手术,是经过多方慎重考量的。
张常宁透露,她的肾积水早在2016年就查出来了,不过因为17年又有全运会和国家队大小比赛,所以没有立即治疗。
根据张常宁的回忆一开始并不严重,“当时去复查,医生说不出意外,可以扛到退役之后再去做手术,因为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
但是17年尾的联赛,反复出现了问题,对我的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彼时,她曾被拍到吞服止痛药才能上场比赛。
考虑到2018年有两项大赛,一项是四年前自己错失的亚运冠军,一项是从没打过的世锦赛,所以张常宁经过国家队同意后选择了手术治疗,“希望在我期待的比赛之前,能够更好地调整自己,能以最佳的状态来面对这些比赛,所以选择了当时做手术。
”然而,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顺利。
手术后于7月归队的张常宁在训练中出现了严重伤病。
在一次队内对抗时,张常宁的一个突然转向的动作,撇伤了膝盖。
“当时下来自我感觉没有很严重,撇的那一下是疼的,但是下来之后就不疼了。
当时医生检查我所有的角度都是可以动的,包括打完对抗,我还进行了发球训练,而且我是跳飘,还跳了。
”然而下午开完会之后,她突然站不起来了,腿没办法伸直了,才决定第二天一大早去拍片。
拍片结果出来后,才发现伤得挺重的。
“伤的是前交叉韧带,是前交叉撕裂,因为当时才撕裂时是要固定的,我就把整条腿打直,不让它弯曲,就固定在那里,以防再度受伤。
奥运冠军张常宁:温暖父爱伴我走过人生波折

W提前4年兑现父女约定张常宁1995年出生于江苏常州,父亲张友生曾是中国男排主力队员,参加过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退役后任江苏男排教练;妈妈江秋寒在南京体育学院任教,也是运动员出身。
张常宁的哥哥张晨,是中国男排现役主力队员。
张常宁在常州的姥姥家长大,直到上小学才回南京。
因为遗传了父母良好的运动基因,张常宁极具运动天赋,而且身体条件极佳,小学三年级身高就超过了很多成年女性。
南京是排球强市,10岁时张常宁开始接受排球训练。
她天资聪颖,虽经常出去训练比赛耽误上课,但学习成绩一直十分优异,尤其是数学,经常考满分。
排球打得好,学业又出众,张常宁曾光荣当选“南京十佳少年”。
2007年6月,张常宁小升初,学校准备保送她进南京著名的重点中学南京外国语学校,但以排球特色见长的南京三中也看中了张常宁这棵好苗子,向她发出了邀请。
江秋寒希望女儿以学业为主,将来考985或211大学。
张友生却与妻子意见相左,认为女儿是不可多得的排球天才,不打球埋没了天赋。
最终,江秋寒认同了丈夫的想法。
女儿进入南京三中前,张友生与她谈话:“本着对你负责的原则,我和你妈给你选择排球这条路,希望你不要让我们失望。
”张常宁跟他保证:“爸,我会好好练球,争取成为江苏省女排的一员。
”张友生听了摇头道:“目标太低了,我曾是国手,你哥是现役国手,你也要争取进国家队。
”张常宁当即与父亲约定:18岁杀入国家队。
张常宁在南京三中读的是排球特长班,上午上文化课,下午和晚上训练。
为了让女儿早日成才,性情温厚的张友生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冷酷:双休日学校放半天假,张常宁回家休息,他却逼女儿去训练馆练球。
张常宁央求道:“爸,学校训练挺累的,就让我放松半天吧!”张友生不答应:“不行!想进国家队,莫说半天,就是一个小时也不能懈怠!”到了训练馆,张友生让女儿苦练一传。
他用力将一个个排球往女儿身上扣,球速高达每小时120公里,像炮弹一样砸向张常宁。
她左翻右滚,奋力接球,但还是不断有球砸在身上。
中国女排9号张常宁的励志小故事

中国女排9号张常宁的励志小故事场上暴脾气场下乖巧女本场比赛,张常宁回到接应位置,不用接一传,让小姑娘压力小了很多。
“打回接应不用像主攻接一传,压力也没有那么大,”在国家队打了一年主攻,加上日常点滴练习,一传已经不太会成为她的困扰,但在比赛中还是会让她觉得有牵扯,特别是在这个赛季。
“可能自己一直是其他队伍的主要攻击对象,每场接发球被追发,先不说压力,就是精力上也会有些牵扯。
”加上惠若琪在赛季初期因为伤病未能登场,张常宁坦言赛季初期一度压力很大。
“这个赛季崩溃地比去年多,去年惠若琪在压力不会到我身上。
后面她回来好很多,这个问题赛季前面一开始,接一传包括需要顾虑的地方太多,压力比较大。
”特别在天津连丢两场比赛,姑娘们都觉得“有点小窝囊”。
宝宝告诉记者,“当时很有不甘心的感觉,觉得输球是自己没打好,”回到常州后,大家首要任务就是默默调整自己的心情,“这场比赛思想清空了很多,所以就会打得比较好,”张常宁说。
别看场上是个暴脾气姑娘,场下的张常宁十分乖巧,爱说爱笑。
小姑娘自己也玩笑着“澄清”,“自己生活中没有那么急”。
“其实自己性子急就体现在球场上,生活中还挺正常的,”她说。
在比赛中出现低落情绪怎么办?这个问题让张常宁思考了好一会儿,“可能还是要先自己消化,实在好不了就找家人和朋友沟通。
”谈及和天津第三回合较量,宝宝坦言并无太多紧张的感觉。
“其实经历了和上海的比赛,大家都体会到那种状态了,就是要放手一搏,所以其实今天还好,比分没有很紧张。
”至于赛前会不会紧张的睡不着觉?对此,张常宁调皮地说,“世界杯睡得没有现在好”。
昨天,天津扳回一城,但全场比赛并非一帆风顺,张常宁也坦言队伍现在依然会有小波动和大波动。
“其实大家经验和处理球方面还是有些问题,心态会很着急,所以会有阶段性的波动,大波动就是一局两局,小波动就是丢分。
”首次决赛征程完善自己为冠军努力无论对于江苏女排还是张常宁,本赛季都是一个颇为特别的征程,这个21岁的姑娘第一次顶起全队的压力,和同样年轻的队友们一起体验了决赛首秀的感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排张常宁的励志成长经历
【早年经历】
张常宁生在排球世家,父亲张友生、哥哥张晨均是中国男排主力队员,司职主攻。
张常宁少时品学兼优,但因家庭排球氛围的耳濡目染,张常宁顺理成章地踏上了排球之路。
2013年底,张常宁决意改项参加室内排球而遭封杀。
期间,曾获得国外多所大学抛来的“橄榄枝”,但张常宁依旧宣称:我就喜欢排球,决不离开江苏。
历经2013年的封杀事件,终于在联赛实行到第八轮时得以重返室内赛场,并凭借出色的表现,入选2014年女排国家队集训名单。
国家队首次亮相
2014年第四届女排亚洲杯赛将于9月6日-12日在深圳大运中心体育馆举行,张常宁代表国家队首次亮相室内排球赛场,身披8号战袍,司职主攻。
比赛期间,她几乎场场荣膺得分王,最后为中国女排夺得最后的冠军立下汗马功劳[7] 。
虽然最后没有获得MVP,但其出色的表现和入选赛会成绩对于年仅19岁,首次为国征战的她来说仍是值得肯定的。
仁川亚运惊喜
张常宁在亚运女排半决赛,中国VS泰国的比赛中,中国队在张常宁的带领下,逆转泰国队。
张常宁得分20,荣膺本场得分王。
张常宁在亚运女排决赛,中国队(客场)VS韩国队(主场),进攻端45扣21中,成功率46.67%。
赛后,张常宁表示“我的发挥只能说是正常吧,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今天还是队友给我保证地比较好,今天到最后她们都跟我说让我努力去打,去大胆进攻,失误都由她们背着,所以她们给我的鼓励比较大。
”
2015年7月12日,在世界女排大奖赛埼玉站的第三轮比赛中,中国女排激战四局,凭借高度上的绝对优势3比1击败了东道主日本队,以全胜战绩收获了本站比赛的冠军,这个战绩几乎能够确保中国队提
前晋级总决赛。
【战绩】
国际
2014年亚洲杯冠军
2014年亚运会亚军
2015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第四名
2015年女子排球世界杯冠军
2016年里约奥运会女排冠军。
国内
2014-2015赛季中国女排联赛季军
2015-2016赛季全国女排联赛落幕,江苏在决赛中不敌天津获得亚军,但张常宁在整个联赛的表现还是得到肯定,成功当选联赛MVP。
2015-2016赛季中国女排联赛欢迎运动员
2016年5月3日,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其运动健将称号。
【成长经历】
张晨和张常宁同时入选中国男、女排[微博]。
这对来自江苏的
“国手兄妹”不经意间开创了中国排球的“先例”。
29岁的他,有着2米01的个头,跳起大力扣杀时,犹如一只展翅的雄鹰。
19岁的她,身高达到1米95,在网前举起双臂,仿佛密不透风的
屏风。
场上,他们的球衣都绣着“中国”二字,肩负着排球国家队的使
命与荣耀。
场外,他们拥有相通的血脉,激荡着里约奥运的梦想与希望。
天生的排球健将
对于张家兄妹来说,打排球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父亲张友生曾是
排球国手,身高与天赋的遗传力量,让张晨和张常宁早早显露出过人
的潜质。
“张晨初中时身高才1米60,但几年之间,突然蹿到2米01。
”
张友生说,儿子从接触排球那天起,就一直有股“拼命三郎”的劲头。
正是凭借这种倔脾气,他的各项技术进步神速,在主攻位置打得风生
水起,很快坐稳了江苏队的绝对主力。
有了家庭氛围的耳濡目染,妹妹张常宁也爱上了排球。
出众的身
体条件、扎实的技术功底,让这个“95后”很快脱颖而出。
2009年,
中国女子沙滩排球队向张常宁伸出了“橄榄枝”,这意味着14岁的她
将披上国字号战袍。
当时,张常宁在南京一所重点学校读书,学习成
绩名列前茅,还获得过以后保送进入大学学习的承诺。
很多教过她的
老师纷纷劝说,“你以后完全能上好高中、好大学,为什么要放弃学
业去当运动员?岂不是太可惜了。
”
“我一直有个观点,那些秀的运动员,都拥有很强的学习水平。
女儿从小喜欢读书,做运动员也完全能够出类拔萃。
”对于女儿的排
球梦想,母亲非常支持。
而张常宁也没有辜负家人的期望,2011年先
是联手林玲玲在乌玛格沙排公开赛摘铜,后又与马园园配对在沙排亚
锦赛夺银,年纪轻轻就取得令人刮目相看的佳绩。
波折的成长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