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场作文也需要包装
中考作文的五大硬伤及教学反思

中考作文的五大硬伤及教学反思丁卫军在中考作文阅卷活动中,有机会对大量中考作文作了诊断与剖析,共性的〝硬伤〞还显而易见,归纳起来要紧表现在以下五大方面:一、形式包装下的内容空乏。
包装成为时尚。
考场作文中专门多考生注重套用看似时髦的结构形式。
日记体、小标题、排比段使用频率专门高。
这些结构方式一度的确改变了作文单一、陈旧的形式,也的确曾让阅卷老师眼前发亮、怦然心动过。
过犹不及,如此作文常常演化为几件毫无关联的情况机械拼凑,生硬组合,读之无味,有的甚至与中心相去甚远。
还有的学生为了求新,更多的在〝奇〞字上想方法,实验报告、讲明书等样式层出不穷,没有相对开阔的思维,没有相对丰富的知识积存,往往牵强附会,文不对题。
结构形式为中心服务、为内容服务是写作的要义之一。
在结构形式上大做文章,严峻的偏离写作考试的指向,明显是舍本求末之举,也突显出当下作文为考而教,为考而练的功利倾向。
二、华丽语言伪饰的情感惨白。
作文的浮华风并没有因批判而有所遏止,看起来有愈演愈烈之势。
笔者需要强调的是,初中生要自觉积存词句,而且要善于把积存的好词好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去,让自己的语言靓丽起来。
但咨询题是专门多学生作文片面地追求语言用词造句的华丽,在辞藻的堆砌、句段的铺排中,无法找寻到作者真实情感的流淌,无法捕捉到文脉所在,自然难以感人,难以让阅卷老师垂青了。
事实是——初读,惊诧于作者词语的华美;再读,感叹于遣词造句能力的时尚;复读,只能叹息于作者情感的虚无、思路的纷乱。
语言与情感表达的关系,朱自清的两篇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极好地讲明了那个咨询题。
不管是语言淳朴无华的?背影?,依旧美词佳句铺排的?荷塘月色?,打动人心的关键还在于作者的一腔真情。
三、叙议杂糅的文体错乱。
中考作文尽管在〝文体要求〞部分有〝文体不限〔诗歌除外〕〞的讲明,然而初中时期,笔者认为要紧依旧要培养学生的叙事能力,在叙事的基础上能抒情,会议论。
中考作文中文体不分的现象屡见不鲜。
高考语文 作文技法 点燃爆竹撞响钟——考场作文实用的开头和结尾方法

语文:2011高考作文技法:点燃爆竹撞响钟——考场作文几种实用的开头与结尾方法教学设计思路古人作文有所谓凤头、猪肚、豹尾的说法。
“凤头”是说作品的开头要像凤凰的头那样秀气,漂亮;“豹尾”是说作品的结尾要像豹子尾巴那样有力、刚健。
唐代诗人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说:“首句标其目,卒章显其志。
”意思是指作品一开头就要切题,要开门见山;而作品的结尾又要起到进一步明确和深化主题思想的作用,充分显示出作者立言的本意。
清代戏曲理论家李渔对作品的开头和结尾也有类似的看法,他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人一见而惊,不敢弃去”,“终篇之际,当以媚语摄魂,使之执卷留连,若难遽别”(《闲情偶寄》)。
这实际上是对作品的开头与结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上述古人这些关于作品的开头和结尾的言论,尽管说法不一,但其实质都是要求作者要认真写好作品的开头和结尾。
一个精彩的开头会给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一个精彩结尾能深化主题,令人回味无穷。
开头和结尾在考场作文中有如此重要的地位,但是纵观学生的考场作文,却常常忽略开头和结尾。
同时开头和结尾有很多方法,我这节课的设想是通过典型案例的分析以及考场佳作的展示,让学生重视开头和结尾,并能掌握在考场作文中实用的几种开头和结尾的方法,从而减少作文的失分。
进入高三以来,我就把对学生的作文指导分成了两个阶段,上学期侧重于作文内容方面,已经系统地给学生讲解了作文的审题、立意、选材、构思等方法;进入到下学期,离高考越来越近,这时我主要侧重于作文形式方面,因为有了精彩的内容并不等于有了一片好作文,还需要用恰当的形式来展示,还需要一些包装。
这个时期,学生需要的是一些好学好用的写作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为了让学生更有效的掌握开头和结尾的方法,我将整节课做了如下设计:第一步,通过生动活泼的形式,引导学生明确考场作文开头和结尾的重要性。
第二步,利用学生市质检作文《阶梯》中的典型案例,对开头和结尾进行分析,找出问题。
作文的形式

作文的形式
作文的形式
作文的形式即作文的外在包装, 它是给人最直接的总体印象,作文时 若能突破一般的作文形式而采用恰当 的其他形式,则往往会给人耳目一新 的感觉,增加文章的亮点。
一、题记式
即在写文章正文前先用一段文字援引 他人或自撰几句蕴含哲理的话,或展示 文章内容,或提示文章内涵,或阐述写 作缘由,让读者从中先从中透视到作文 亮点。
二、小标题式
即在文章的正文中运用概括的语言,给文章的 几个部分各起一个简洁的小标题,这样即可使文章 条理清晰,又可使文章疏密有致。 应用这种方式要注意小标题应对节选片段的内容所 起的提示作用,几个小标题之间要有内在联系,如 内容上的联系,时间上的联系,地点上的联系等。 如写“初中生活剪影”可用“苦”、“辣”、 “酸”、“甜”做小标题;例文《生活中的亮点》 用了“小巷中”、“街头”、“商店中”、“回家 路上”做小标题;例文《有时我也想任性一回》用 了“小时候”、“小学时”、“中学时”、“现在” 做小标题。
三、日记体式
采用这种体式可记叙完整一件事,也可记 叙各自相对独立的几件事,其好处是可省却 过渡性笔墨,运用第一人称便于写心理活动, 并可用天气变化烘托人物心情。 如写“我逐渐了解了他”,可通过日记形式 写出我对他的观察、认识、了解的过程;写 “迎接中考的日子里”,可选取其间的几则 日记来表现复习的繁忙、紧张等。
四、书信体式
运用这种体式便于吐露心声,抒发感 情。
如写“告诉你一个秘密”、“××谢 谢你”、“ ××对不起”、“ ××,我想 对你说”之类的标题中出现第二人称代 词的文章,就比较适于使用书信体来写。
高考语文考场作文靓丽标题速成法 +100个可以套装的考场作文题目

考场作文靓丽标题速成法近几年来,片断组合作文逐渐受到了同学们的青睐,它选材典型,内容具体,利于集中笔墨,多侧面地再现精彩画面,全方位地反映生活主题。
如果再给这些片断分别配上一个简洁醒目的小标题,文章则显得更加眉目清晰,一目了然。
那么,怎样才能拟出新奇醒目的小标题呢?一、寥寥数语,展示提炼的简洁美。
小标题是文章特殊的凝练的概括形式,需经过反复推敲,精心提炼方能出彩动人。
首先,小标题必须提纲挈领,抓住内容要点,让读者一看之下,就能粗知文意。
如《追求》一文提炼了“残酷的现实”、“坚强的表现”、“摸出的辉煌”三个对仗工整的小标题,再现了一位失明小姑娘身残志坚,以手代眼,感知世界,最终取得成功的辛酸历程,用语之凝练,扣题之紧密,令人叹赏。
其次,小标题必须言简意赅,贴切精警,耐人寻味。
如《我在初三》为展现竞争、好胜、欢乐的“我”,小标题仅用了两个字:“明争”、“暗斗”、“同乐”。
而《现代科技带来的喜怒哀乐》中每个片断就一个字:“喜”在火车提速,出行方便:“怒”在病毒可恶,侵袭电脑:“哀”在迷恋游戏,成绩下滑:“乐”在电化教学,风趣生动。
类似的还有“酸甜苦辣”、“春夏秋冬”、“兴衰荣辱”等字少意深,简短有力的四字短语,充分利用它们常给人以简洁凝练之美。
二、巧联妙引,追求醒目的新奇感。
在紧扣主旨的基础上,我们还可以张开想象的翅膀,打开积累的宝库,巧联妙引,创造出一组组新奇灵动的小标题。
可选用乐曲,如《宿舍奏鸣曲》一文选择了享受轻松和安宁的“亲切曲”、收听足球比赛的“激动曲”、老师斥责后的“思家曲”、熄灯后仍温习功课的“小夜曲”,好一组洋溢着活力与浪漫的青春舞曲!可利用情境,如《寝室三色》从氛围入手,“红色——兴奋不眠夜”、“灰色——时时心无奈”、“黑色——夜深人静时”三个小标题给人一种井然有序、情境交融的美感;可引用诗词,如《我深深感受到了环境的呼唤》描述了“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三个片段,分别揭示了“还老鸦一片美丽的葱绿吧!”、“还小河一片澄清吧!”、“还老马那片乐土吧!”这些洋溢着对绿色的向往,迸发出对环保的呼唤的深远主题;可巧用术语,如《“数学之家”》描述了“我”和爸爸年龄与饭碗之间的“正比例→反比例”、我家三个人互相制约的“循环不等式”、物价上涨购物却多存折数字也增的“直线函数Y=KX”三件趣事,机智地揭示了“新陈代谢,一代接一代”、“不可能绝对自由”、“生活更美好”等现实生活中的深刻主题;还可以借用文中原话、妙用绰号等颇有吸引力的方法,以新奇取胜,以美妙夺人。
考场作文如何"包装"

向 了高潮 。前 后两 次实验 的对 比激起 了学生 的思 考, 学生的学 习欲望 得以充分调动 和释放。难怪有 教师说 : “ 意外 信息也是课堂教学 的宝贵资源 !” 苏霍姆 林斯基 说过 : “ 教育 的技巧 并不在 于 能 预见到课 堂的所有细节 , 而是在 于根 据当时的具体 情况 , 巧妙 地 让 学 生 不 知 不 觉 中做 出相 应 的变 动 。” 我们教师要 不断增强 自己的课 程资源意识 , 要善 于 捕捉 、 判断 、 重组 课堂教 学 中从 学生那 里涌 现 出来
二、 内包 装
开篇 简洁就是要做到开 门见山 、 直截 了当, 尽快 人题 , 力避迂 回曲折。在这方 面, 许多作家为我们做 出了典范 : 朱 自清先 生的《 背影 》 一文 , 用“ 我与父 亲 分别 已二余年 了 ,我最不能忘记 的是他 的背 影” 开 篇, 一句话就入 了题。 同样在他 的写景抒情散文《 春》 中, 用“ 盼望着 , 盼望着 , 东风来 了, 春天 的脚步近 了” 开篇 , 仅2 1 个字就点 了题。无独有偶 , 吴 晗的《 谈 骨 气》 一文用“ 我们 中国人是有骨气 的” 开篇 , 更是简洁
( 作 者 单位 : 安 徽 省舒 城 县 河棚 镇 中心 学校 )
新。
燃 烧也不助燃 的性质 。实验方案 : 向放有 高矮 不 同 的燃着 的蜡烛 的烧杯 中 , 沿烧 杯壁倒入二 氧化碳气 体。 实验结果 : 二氧化碳使蜡烛 自下而上熄灭 。 但在 实验过 程 中意外 发生 了 , 上面 的蜡 烛熄 灭 了 , 而下 面 的 蜡 烛 还 没 有 灭 。 此 时 学 生 提 出疑 问 : “ 老师 , 是 不是课本里 的实 验结 果错 了? ”老师也借此反 问 : “ 书 中的结论是下面 的蜡烛 先熄灭 ,为什 么在我们 的 实 验 中上 面 的 蜡 烛 先 熄 灭 了 , 是 不 是 二 氧 化 碳 密 度 比空气小 呢?” 也 有几组 同学响应此结果 。当然 , 也有 学 生 提 出疑 问 : “ 是 不是 瓶 里 二 氧化 碳 太 少 了?” 也 有学生说 : “ 肯 定是上面 的蜡烛先 接触到 了 二氧化 碳…… ” 笔者 心 中不 由地 暗 自高兴 , 并 借势 改进 了实验方 案 , 重新点燃 了蜡烛 , 用一 张废 纸挡 住 了蜡烛 , 在纸的另一边倒 二氧化碳 , 结果很 明显 , 蜡烛 自下而上地熄灭 了。然后 引导学生分析 了实验 成 功 的原 理 和 实 验 失 败 的 原 因 。 在本 次教学环节 中 , 第一次 实验 的失败应 该说 是 完全 出乎教师 意料 的 , 但 笔者并没有 因为实验失 败 而直接将结论告诉 学生 , 而是 意识到实验失 败的 原 因也是教学 的一个 宝贵资源 , 是教学走 向精 彩的 关键 。为此 , 教师采取逆 向反问 , 把学生在实验探究 中产生 的意外信息及 时纳 入到教学 中 , 将本节课 推
考点52 联想想象型作文-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考点帮(新高考专用)

考点52联想想象型作文就是作者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借助想象的翅膀,超越生活实际构思出从未见过的或者根本不曾出现过的生活图景,并达到某种表达效果的文章。
写作时要善于运用联想和想象,就好比长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有助于打开思路,激发灵感,写出内容丰富、形象生动的文章。
我们要明白,联想和想象不是毫无根据的胡思乱想,而是以知识和生活经验的积累为基础的创造性思维过程。
要和写作实践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发展创新思维。
假设虚构,突破现实。
想象就是利用夸张、比喻、梦幻的手法,进行大胆虚构和假设,突破时空束缚,打破现实生活的限制。
就像《西游记》中一根毫毛可以变出无数个小孙悟空,谁又能想到这就是克隆技术的最早应用?还有孙悟空的筋斗云,一翻就是十万八千里,谁又能想到这就是现代飞机、航天器的雏形?以《十年后的我》为例,一定要打破固有的思维方式,对现实有所突破,包括生活习惯、样子相貌、饮食起居、出行工具,都可以进行假设虚构和大胆想象,把这种变化写出来。
高考想象类记叙性文写作方法一、感情炽烈,取材生活一般地讲,记叙性散文的取材有三类:一类是取材于历史故事,学生穿越历史时空,在尘封的历史深处追寻那些能够体现文化底蕴、彰显人文精神的历史人物,捕捉那些旷古文明的碎片,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翻作新声,发掘其崭新的历史价值与意义。
第二类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那些极能够触动人灵魂内核的动人故事,它们中有的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有的动人心魄,震山撼海;有的发人深思,启人心智;有的促人警醒,幡然醒悟。
第三类取材则是文山探宝,书海寻珍,于古今中外的名著抑或民间故事之中寻找创作源泉,释放才情,张扬文采。
或从中采撷一段动人故事;或干脆对书中人物直接点评;或故事新编,花样翻新……不一而足。
如2005年江苏满分作文《夸父追日》,取材于古典神话,使得一个原本简单的故事变得丰满起来,着重刻画夸父的内心波澜,凸现他一往无前、不断充实自己的生命历程。
高考作文备考策略漫谈

改:善于创新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创新是彰显人生价值的平台, 创新是提高效率的杠杆,创新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动力。无论是个人, 还是国家、民族、社会,唯有创新,才会进步。反之,因循守旧,不 敢越雷池一步,必定如沉舟看着千帆从自己的侧畔竞发,无奈地接受 被淘汰的结局。如若说,在创新尚属于人类个体或群体中的个别杰出 表现时,人们循规蹈矩的生存姿态尚可为时代所容,那么,在创新将 成为人类赖以进行生存竞争的不可或缺的素质时,依然采用一种循规 蹈矩的生存姿态,则无异于一种自我溃败。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张张丧 权辱国的条约,不正是从反面提醒着我们,不创新,就意味着落后, 就意味着挨打,就意味着毁灭吗? 然而创新并非易事。创新是一种挑战,需要极大的勇气,因为, 你的创新会被人视为另类,甚至,你会因为不从众,而成为众人的公 敌。要创新,就必须战胜前进道路上的无数困难和险阻,就必须以大 无畏的精神另辟蹊径,只要你抱定创新精神不变,管他山重水复,自 会柳暗花明!
高考作文怎么写
学生写议论文容易走进的误区——简单证明模式: 一、我们要A 二、为什么要A呢?因为古今中外名人都A(例证) 三、所以,我要A。让我们去A吧!
议论文写作的基本模式: 一、什么是A (解说) 二、为什么要A(A之利——重要性、必要性) 不A行否?(不A之弊) 三、怎样A?(方法、手段、途径)
高考作文怎么写
写记叙文切记三句话: 一、不能感动自己的文章你不要指望能够感动别人 。(要有真情实感) 二、缺乏生动的细节描写,记叙文便如同干枯的花 儿。(要有生动的细节描写。) 三、无论是记人记事,平铺直叙便成了一潭死水。 (要写出波澜。打结与解结)
考场作文最后两招——“抄”和包装
高考临近,对于学生来说,语文考试的重头戏——作文似乎已成定局,写作能力难以在短期突进,这是众所周 知的。那么,再没有别的招数吗?不,还有最后两招——“抄”和包装。 这里所说的“抄”当然不可能是抄别的考生的作文,也不可能抄什么《作文大全》之类,只能是抄自己。 一是抄自己的素材。考场作文的特点是限时,容不得你去从容不迫地构想。那么,写什么——即作文的选材步 骤,如果迅速定下来,就理出了一个头绪。因此在仔细审题之后,要扣住题旨,通过联想和想象,迅速在脑海中找 到自己的生活中的素材,特别是自己以往写过的获得老师好评的作文中的材料,改造成适合自己拟定的文体的题材 。生活中的见闻,可以拓展成故事详细地描叙,也可以作为论据严密地阐发。 二是抄自己的构思。如果发现自己以往的作文(尤其是得到过老师肯定的作文)的构思适合考场作文的题旨要求, 那么,抄自己的构思更是考场作文的捷径。当然,一定要注意的是,必须符合题旨的要求。如果角度有区别,就要 作相应的改动。 三是抄自己的语言。如果自己大块的东西抄不上去的话,把自己过去作文精彩的词句套用进去,也可为自己的 作文增加亮点。 再说包装。 考场作文与平时作文不一样,无庸讳言,考场作文阅卷的偶然性比平时要大得多,阅卷老师不了解考生过去的 作文基础,面对堆积如山的试卷,亮点少的作文难免有遗珠之憾。因此,作一些包装是必要的。 首先是标题的包装。一个亮丽抢眼的标题是考场作文成功的要素。 其次是卷面的包装。卷面给阅卷老师的印象非常重要,即使书写不能达到美观大方的标准,至少要书写清楚、 卷面整洁,切忌潦草,更不能到处“开天窗”“架电线”。 第三是文体外壳的包装。外壳的包装首先是选择合适而新颖的文体。考场作文愈来愈淡化文体,但淡化文体并 不是不讲文体,在考场中,尽量不要写那种非驴非马的另类作文。倒是可以出奇致胜地采用日记体、书信体甚至戏 剧体之类,当然,前提是要能把握住文体特征。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考场作文中未禁止写诗,但最好不要写诗。因为 诗的语言要求最高,中学生不易把握,同时评卷空间无形加大,极易失手。 第四是结构的包装。考题作文开头入题要快,不可大绕弯子:中间要实,根据文本要求或有细节描写,或作严 密论证,不可空洞无物。结尾要扣题,或激情飞扬,或警策精辟,或余味无穷,不可过于平实。 第五是语言的包装。作文的语言最见功力。润色语言的应急办法是可以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语言生 动活泼一点,采用俗语、歇后语使语言机智幽默一点,这些都能起到包装效果。但要注意,不可用得过多过滥和情 趣低级,否则又会显得油滑和庸俗。 临考之前,细心体味最后两招,一定能使你的考场作文生色,甚至使你的作文提升一个档次。
第三节构思要精巧

第三节构思要精巧作者:郑美产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10年第19期技法指要在考场作文中,同学们要学会包装、美化自己的作文,这样才有可能取得高分,而构思精巧正是取得高分的重要依据之一。
构思,是指对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层次的总体设计。
在审清了题目,确立了主题,选取了题材之后,接下来就要考虑如何构思了。
只有构思精巧,才能更好地叙事、写人、写景、状物,才能表达更深刻的主题。
现在,给考生介绍几种常用的构思方法,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线索构思法。
就是用某一条线索把文章的全部材料贯串成一个有机整体的一种构思方法。
如魏巍的《我的老师》一文,文章中写了七件小事,这么多件小事都是为了表现老师爱学生、学生也爱老师这一主题,作者以师生感情一步步加深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使文章中的七件小事配合“默契”,一脉贯通,形成一个整体。
2.小标题构思法。
是指将若干个围绕中心选用的、典型的、能显示作者独特视角及立意的材料,分别统领在几个小标题下,有机地谋篇布局的一种构思方法。
它的好处是使文章的各部分相对独立、条理清晰。
另外,小标题设置得好,可以起到提示内容、先声夺人的作用;可以节省过渡性的文字,使文章更简洁。
如杨振宁的《邓稼先》一文,设置了“从‘任人宰割’到‘站起来了’”“‘两弹’元勋”等六个小标题来组织材料,各有侧重,但又都是为了围绕“歌颂他默默无闻、献身国防科研,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这一中心而组织起来的。
可见作者构思精巧,独具匠心。
3.设悬念构思法。
是指先提出悬而未决的矛盾,引起读者的强烈关注,让读者产生紧张与期待心理的一种构思方法。
如谈家桢的《奇妙的克隆》一文,作者所拟的题目就把“克隆”这一事物的最突出特点用“奇妙”概括出来,至于怎么个奇妙法,那就赶快往下看吧!4.欲扬先抑构思法。
是指为肯定某人、事、物、景,先用曲解或嘲讽的态度尽力去贬低或否定它的一种构思方法。
“抑”是为了后面的“扬”,为了使所要写的人更丰满,所叙的事更曲折,所状的物更形象、所绘的景更美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场作文也需要包装
爱美之人,大都懂得打扮自己。
生活中“三分长相,七分打扮”的说法就证明了这点。
写作也是如此,在巧妙的包装之下,一篇普通的考场作文或许就有了与众不同的地方。
那么我们该如何来“包装”一篇考场作文呢?
一、包装“文面”
“文面”犹如人的脸,即使谋篇布局、构思立意再好,也只是具有了“内在美”;只有“文面”这个“外表”也美了,那作文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统一体,才能打动阅卷老师。
1.标题书写要正确。
作为标题,应居于第一排的正中,而且要与正文空一行。
2.文字书写要工整。
尽可能写楷书,当然漂亮的行书也行。
3.标点符号书写要规范。
切忌一逗到底,句逗不分或处处都用“.”来标注。
4.字句的修改要慎重。
需要修改的字可用斜线轻轻划掉,不必反复涂抹,不然会有损“文面”。
5. 字数控制要适量。
尽量不要超过或少于作文所要求的字数。
二、包装题目
俗话说:“题好一半文。
”精彩而又富有个性的题目,既能为作者提供一个明确的中心点,又能扣住评卷老师的心弦,令其在阅卷时犹如在沙漠中见到绿洲一样眼前陡然一亮,迅速激发起他们的好奇
心和阅读快感,甚至对文章“一见钟情”,大笔一挥,就不吝惜给高分了。
那么,如何为作文拟出一个好题目呢?1.引用化用。
即引用或化用熟悉的诗词、歌词、名言、俗语、书名、影视剧名等作为文章的题目。
如:《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我们班的陈景润》等。
2.妙用修辞。
即妙用比喻、拟人、对偶、双关、反诘等修辞方法来拟题。
如《爱的港湾》、《哭泣的老树》等。
3.移植术语。
即把各种行业术语移植到标题上来。
如:《我们班的“一国两制”》、《爱的交响曲》等。
4.矛盾生疑。
即拟题时巧用矛盾的特点,生出疑问,让人反思。
如:《陌生朋友》、《诸葛亮犯错》等。
5.运用符号。
恰当运用符号拟题也会达到吸引读者目光的效果。
如:《压力+动力=创造力》《5+2﹥7》等。
二、包装开头
清人李渔说:“开卷之初,当以奇句夺目,使之一见而惊,不敢弃去。
”若审准了题,立好了意,理清了思路,再打造一个不同凡响、引人入胜的开头,那作文就有了吸引力,能达到让阅卷老师“尝一口想喝一杯”的效果。
那么,如何包装好开头呢?
1、开门见山,直接切入。
如《故乡》的开头:“我冒了严寒,回到相隔两千余里,别了二十余年的故乡。
”
2、设立悬念,引人入胜。
如《记住这一天》
开头:“‘啪’,刚走进巷口,大老远就听到摔杯子的声音,我的心不禁一紧,急忙朝家里跑去。
迎面碰到了邻居,从她的眼神我就知道——准是我家又出事了!”3.引用诗文,突现中心。
如《往事》开头:“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己,只要相信自己能行,你就是成功者。
”这是我最喜欢的名言。
每当我看见它以及床前那已不再清楚的成绩单时,我的眼前就浮现出那如梦般的往事。
三、包装形式
考场作文内容固然重要,但选择自己擅长的、好的表达形式(文体)也同样不可忽视。
如果把文章比做美人,那么形式(文体)上的创新就是给她编制漂亮的外衣。
如何编制迷人的外衣呢?
1.小标连缀。
如某考生写的《初三你好》一文的四个并列的小标题分别是:“草莓味的初三”、“黄连味的初三”、“薄荷味的初三”、“西瓜味的初三”。
这四个小标题的编拟,无论是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都很新颖有趣。
既有对初三紧张、苦涩生活的无奈,又有对初三充满活力的怀恋;既与文题呼应,又使文章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巧设题记。
作文中巧妙设置的题记,犹如凤冠上的明珠,不仅可以开宗明义,提挈全文,给
人以耳目一新之感,而且能先声夺人,彰显文采,从而达到“浓缩言语动人心,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最佳效果。
如佳作《煤油灯下》,题记用的是孟郊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以此作题记,映衬出沉甸甸的母爱,亦折射出对母亲的挚爱感激之情,让读者未阅读全文便先感受到了情感的张力。
当然,还可以用诗歌、戏剧、童话寓言、日记书信、故事新编、审判记录、播音稿、说明书、网络跟帖、对话访谈等其他形式,给自己的作文增色添彩。
不过要提醒大家的是:你选用了某种形式(文体),就要充分体现该形式(文体)的特征,不要出现形式上不伦不类,内容上空洞无物。
四、包装结尾
精彩的“凤头”能引人入胜,令阅卷者精神振奋,隽永的“豹尾”能锦上添花,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考场作文本来就时间紧、写作仓促,因而有一个好的结束尤显重要。
如何不着痕迹地收尾呢?
1.自然收尾。
即把文章内容表达完了之后,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以事情的终结作全文的结尾,干净利落,不枝不蔓。
如《一堂有趣的科学课》是
这样结尾的:下课铃声响了,当同学们恋恋不舍地放下手中的实验,一个个不由自主地埋怨道:“怎么搞的,这节课时间这么短!”
2.首尾呼应。
结尾与开头相呼应,能产生一种首尾圆合、浑然一体的感觉。
如某考生写《战胜自己》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善于战胜自己,这是我的长处。
这个“自己”,是害怕困难缺少勇气的自己,成功时得意洋洋的自己。
结尾:善于战胜自己,这就是我的长处。
困难前面不失掉信心,要有勇气战胜之;成功时不趾高气扬,要看到缺点,保持冷静的头脑。
3.揭示主旨。
可用精辟的语言点示主题;也可饱含激情,表达自己的感情,震撼读者;还可含蓄地将主旨隐含其中,耐人寻味,引人深思。
如某考生在写《承诺》时这样结尾:无论在人生中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都永远不会放弃,做一个生活的强者——这就是我的承诺。
总之,只要同学们勤加揣摩、细心感悟,就一定能学会包装自己的作文,使比较平常的文章变得光彩照人、熠熠生辉,也必然会博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从而获得不错的分数。